这期话题是由奥特曼55岁生日引起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输出相关的讨论。面对所谓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所呈现出的情况,对于我们自身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至少曾经灿烂过的文明,看起来符号不强、输出不猛的原因,尝试着谈了谈各自的观点。有聊到经济领先和生产力先进行的角度,也有聊到创新腰部乏力的角度,没质疑过文化管理,都是期待。 所以这么多年,我们到底能派谁和奥特曼对打?顾主播说了,看好仙侠。
锦州,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东北城市 这期节目,你将听到 某位主播的家乡是什么样子? 某位主播的好奇心如何破碎? 实用主义思维在东北人民身上如何体现? 我是本期嘉宾拾贰。 对于译泽主播,锦州是一个十几年来都披着神秘面纱的城市,名字听了无数遍,但对城市本身完全不了解。作为热情的东北人,今天这期节目,我和我的老乡翛飏主播,向一直生活在省会城市的译泽主播介绍了一下我们的家乡——锦州。随着介绍的深入,我们似乎听到了译泽主播好奇心破碎的声音,因为他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似乎就是“锦州,是一个在普通不过的东北城市了,没有什么特点,真的没什么特点。” 据百度讲: 锦州,是辽宁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辽宁省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辽宁省重要的工业、港口城市。总面积1030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94.96万人。 海岸线124千米,是连接华北和东北两大区域的交通枢纽。锦州有着2100余年的历史,始定名于辽代。1949年,东北解放后成立辽西省,锦州为辽西省省会城市,成为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锦州形成空港、海港、铁路、公路、输油气管线齐全的立体交通网络。2015年12月,新建锦州湾机场成功通航,是辽宁省三大物流中心之一和辽西地区物资集散地及商贸中心,批发零售贸易额居辽西之首。 这些冰冷的信息并传达不出,(原)锦州市民对这座城市的感知。在他们眼里,这里有烧烤、干豆腐、烀饼,有笔架山、闾山、黑山,有辽沈战役关键一战的历史和铁路拉来城市的头衔。但是不是只有这些了呢? 可能是的..... 因为作为一个东北再普通不过的城市,人民群众追求简单,娱乐文化活动单一,真的很难再有更丰富的描述了。比如,据我们所知,锦州只有一处蹦迪的地方,叫做“中国城”。 但是为什么要中国城?具有实用主义思维的我和翛飏并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类似这样的对话很多,我们似乎并不关心很多的“为什么”。这也显得我们对这个“普通城市”的介绍更加普通了。 这样一个普通的城市,确实无法用语言表达,所以如果你不是锦州人,欢迎你有一天去一趟锦州体会一下。如果你是锦州人,也可以留言说说我们没有说到的锦州。 总之,锦州是一个普通的东北城市
大家好,我是子寅,本期嘉宾。 这期我们的主题是。。。嗯。。。我们用半期节目的时间讨论本期的主题到底是啥,也并没有得出一个具象化的说法。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遇到这么一种情况,一个人,嘴里说的都是中文,每个字在字典里都有明确的定义,但组合在一起我们就听不懂他到底在说什么,或者他就不想让别人听懂他在说什么。还有一种情况,一个人,说的话特别对,特别有力量,特别慷慨激昂催人尿下,但就是不知道说完该干什么,说的事情该怎么做。 所以我们这期的话题就是打着“如何说人话”的旗号吐槽不说人话的人。 这些事情确实很让人头疼,除了让人心情烦闷不知所措,更重要的是占用了很多的时间,ROI过低(这词可能就不太像人话了)。我们听不懂这些话的时候该如何做?我们不认可这些行为的时候是继续抗拒还是尝试融入?(这两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具体不太好解释反正大概就那意思) 我们呼吁在生活特别是职场中尽量减少这些事情的发生,但有些环境我们无力改变,如何在坚持自己和适应环境中取得一个平衡点?请听听我们的节目吧,反正节目里也没聊明白,但不重要,重要的是收音机前的您,明白了吗? 就在刚才YZ主播发信息让我写推送稿,我正在看儿子在游乐场里玩沙子,一个3岁的孩子,用铲子把沙子盛进一辆翻斗车里,然后倒掉,再铲,再倒,如此往复,乐此不疲。这件事情虽然小,但有明确目标,有逻辑闭环,有可执行的落地方案。所以即使一个孩子都能一遍又一遍得做下去。可我们在工作、生活里面对的情况,往往复杂得多,目标不清晰,所以每个人都能造一个目标来扯淡;逻辑没闭环,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去质疑;落地方案不可执行,所以每个人都不愿意承担责任。(这里没有互文) 越长大,人话越难说,人事越难做;越长大,做个人,越难。
本期是四个男人的混乱辩论。想起上次子寅来现场也陷入了辩论的气氛,也难怪子寅现在能半只脚进入辩论娱乐圈。 本期聊了一个名词:“同理心”。这个词在今天的网络上经常被提及,尤其在各路新闻的评论里。人们常说:“如果我是他,我就会…” 人们还常说:“你又不是他,你怎么能理解…” 我们四个人都有感受到,这个词的背后似乎罗列着很多不同的东西。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词,反而是一个糅杂着很多内涵的大词。如同“爱情”、“爱心”等词一样,它边界模糊,进而导致滥用,于是引起我们这些人的迷惑。 所以,这期我们就将‘同理心“做了一些拆解。看看披着同理心外衣的,到底都有些什么样的内涵。 好了,开始听吧。
外卖骑手的文章刷屏半个月后,我们几乎已经看不到新的相关的文章出现,芥末章鱼还想再聊一聊。 在文章刷屏之前,相信很多人已经注意到了外卖骑手们的安全现状,所以这篇文章的作者特别酷,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一定程度上给外卖骑手们争取到一些安全保障。 看到文章时,原本预期着两家外卖公司会讲出很多的已经在实施安全保障措施的,但是作为一个互联网大数据产品经理,我很难接受这俩家企业对于其员工的关怀投入竟然做得这么少,也没想到大数据的派单系统竟然做的这么没有人情味。 在我们看来,大数据是完全有能力和方法对于派单的算法进行优化,也有能力通过修改绩效评价的手段来保障骑手们的安全和收益。所以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典型的企业道德困境问题。 蓝外卖推出的5到10分钟等待,把矛盾指向消费者,实是一步臭棋。美黄外卖进行算法优化,给了额外8分钟的时间,在我们看来也只是短时间内起到作用。如果资本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变化,没有一个健全的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机制,很可能最终骑手们还是得不到保障。 在之前我们聊过一其“内卷”,外卖骑手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除了企业不作为之外,也是因为骑手们之间是在内卷,因为有人能做到了,其他人就应该能做到,最终就不得不所有都需要做到。派单系统也跟着内卷,一家算出来要求30分钟把餐送到,另外一家就一定要比30分钟更短。 而我们这些白领其实也在内卷,在某个层面上,我们大多数人都跟外卖骑手是一样的角色。大多数的劳动者们都认识到现状,团结起来去争取保护自己的利益,适当的时候大家应该一起佛系起来。 希望企业管理者们减少剥削压榨,期待着推出更完善的劳动者的保护制度,不然大家会被迫的越来越“佛系”,等到人口越来越少并且人们越来越佛系的时候,就该到你们企业之间内卷的时候了。
本期节目录制于芥末章鱼四周年前夜,在众多中年危机类和职场类话题之后,我们回到了男人和生孩子系列。 相较于这个系列的前两期,三家的孩子都已经长到了上幼儿园前后的年龄。早期节目讨论孩子的话题,更多是站在自己的臆想之上,但随着他们的长大,随着与他们相处带来的无比真实的感受,三位父亲关注的问题也更实际了许多。 这期聊的内容是各自对于孩子最担心的问题,关于个性的,关于家庭的,也有关于社会环境的。仔细想想这些问题,与孩子那么相关,又那么无关。相关的是这都有可能在一个人幼年时期形成一些或大或小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其一生,无关的是,这些问题里很多又无一不是社会这个东西本身就存在的问题——人们永远处在无数的关系之中,受其影响,无法自拔。 相信在芥末章鱼整个生命周期里,这个系列会继续录下去,毕竟我们是想过传辈儿的。 电台生日快乐!
最近,逼着自己近距离观察了之前不太愿意观察的一些大组织里的事情,发现了这个话题。因为在观察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大量的非理性决策。如果只是行为的不理性,是很容易理解的。然而决策的不理智,且经常出现,这让我十分好奇。 这里说的不理智决策,一般是指明明这个事情是错误的,是没法得到预期结果的,缺仍然一头扎进去做,且赔进去许多的人力和资源。这种情况,如果以“要做正确的事情”来衡量,是很难理解的:信息是相对充分的,决策权也是相对清晰的,却仍要去做这种失败的尝试。为何?或者说有什么好处?这是这期的核心议题。 大致的结论是某种针对我们过去“程序式思考”的反思。人类对想象共同体的需求之普遍,比我原来以为的要大许多。这些必败之仗所带来的故事意义,这个故事构建人与人之间的链接的能力,或许才是这些必败之战的真内核。 想明白这些,似乎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又多了几分,但也更混沌了几分。 好了,开始听吧。
翛飏主播刚刚参加了创业戈壁行的活动,成功完成3天100公里的挑战归来。而娜娜主播在7年前也曾参加过一模一样的挑战。加上译泽主播因为商学院的缘故,以后也很有可能会参加,所以这一期我们聊了聊戈壁徒步的体验。 我们走这条路被叫做“玄奘之路”,是一千多年前玄奘法师西行取经过程中九死一生的路段,是“八百里流沙”的一部分。这段路上有雅丹地貌、长满骆驼刺的盐碱地、“火焰山”般枯寂的山丘,这里夜晚可以清晰的看见银河,也能体验到壮阔绚丽的戈壁日出日落。3000年前张骞初始西域也走的这条路。神奇的是几千年来世界变迁都没有对这里产生什么影响,现在去感受到的几乎就是它3000年前的样子。 去之前,听闻在茫茫戈壁上、烈日当空下伴着风沙与汗水孤独前行,会在精疲力尽时候寻找到另一个自己,甚至会在极限状态下灵魂的本能会让自己升华。 但我相信活动下来每个人的体验都是不同的。有人突破了自我,完成了不可能的极限挑战。有的人认识了一些朋友,说了些平常不太会说的真心话。还有的人重新认识了自己,做出了某种改变或重大的决定。那我们走下来,过程是怎么样的,感受到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呢?如果还有机会,还会再去吗?如果你有朋友还没去过,你会怎么和他描述这段经历?这是还没去过的译泽主播最感兴趣的,也是我们这期最核心分享的内容。 好了,开始听吧。
本期的话题是:出差。 刚毕业那会,我特别希望能找个频繁出差的工作。主要原因是喜欢在路上的感觉。同时觉得出差可以去到各种不同的城市,似乎是变相的公费旅游,很爽。这两年,开始真的频繁出差。乐趣的确是有一些的,比如可以在当地试试新的餐厅、酒吧,以及挑选一家自己喜欢的酒店。出差如果作为日常工作中的一种调剂,换个环境、换一波人交流,其实体验是不错的。 但近期三位主播都在频繁地出差,以至于我们最近诞生了第一期两位主播在外地录音的节目。长期出差的乐趣还一样多吗?出差时候,到底是开心还是不开心?有什么狼狈的体验?有什么异常难忘的体验?最喜欢出差的哪个部分?这是这期节目主要分享的内容。节目里还发现了我们在出差时候都有的一个共同小习惯,很有意思。如果其他听众也有这样的习惯,欢迎留言。 好了,开始听吧。
前段时间,关于字节跳动被迫出售其美国业务的事件,可以说是我们这个圈子最被热议的话题。随着事件的进展,群众们议论的点也逐渐从声讨美帝国主义转向了批判张某的火星视角。 由于芥末章鱼承载着记录一个时代的历史使命,尽管目前可以谈论的事实太过有限,尽管节目里填满了主播们的感受和观点,我们还是录了这么一期节目。也由于在如今的全球经济和国际政治环境下出现的这么一个事件,这么一个处理方式,这么一个火星视角,让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一个不得不录的话题。 网络上事件本身的信息和讨论已经足够多了,我期待这期节目里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让我们多想想和事件本身无关却特别有趣的事情,比如到底有没有存在火星视角的可能,再比如不同的文化之间最好的交流形式是什么。
这期延续职场吐槽系列,讨论一个职场人士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开会。 鉴于我们的脑子里总有个理想的工作模型,于是难免在这类话题上火力全开。我们很收敛地分享了最近遇到的各种奇葩的会议情况,然后稍微怀念了下当年用邮件而不是IM沟通的工作环境,最后讨论了下这么多会,到底是真的开不好,还是不想开好。 说点题外话是,我最近发现有诸多的技能都是需要学习的。开会、讲话、理解KPI、理解数据。这些东西看起来我们初高中似乎就开始做了的事,真要做好,没有思考和学习,结果都会让人抓狂。但同时,我也不建议去看那些职场技能的书。那里面描绘的情况,常常和初中时候的物理题一样,“假设是个真空环境”。 好了,最后希望大家都能自己观察下自己开会时候的样子。想想,我们真的会开会吗?
本期节目是芥末章鱼“创业”系列的一期,主要围绕着什么样的人适合/不适合创业进行的分享和讨论。和往期一样,我们所聊的创业更多围绕在信息技术等场景下科技企业,并不是XX联播里面鼓励的那种全民创业…… 为了避免把节目聊成“成功创业者必备的十项能力”这种鸡汤内容,我们重点聊了一下什么人不适合创业,把我们十年里遇到的各式各样的人和事儿,给大家分享一下。 创业者也都是一个普通的人,只是因为创业者这个身份,因为他们决策的影响力,导致他们身上那些看似普通的缺点,被无限的放大了。 比如说,不够诚信的人,会因为影响公司声誉,进而影响业务合作;目光不够长远的人,会因为小利而失去长远的发展,最终被淘汰;没有好的执行力的人,往往把很多想法提出来,最终却还是想法,无法最终落地………… 而在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些人有创业的想法,那么就在我们身边这些有想法的人,有什么方法来区分他们适不适合创业呢? 我们最终发现,这非常可能可以用task和problem来去区分,请听节目找到答案吧。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