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Flora - 目前从事Marketing Strategist & Content Creating工作,兼职马术博主。还是一位电影/纪录片导演、话剧演员、歌手。喜欢所有与艺术创作相关的工作。有着源源不断的新鲜想法和创作欲,希望能用自己在影像创作上的经验和技能在马术传播领域拥有自己的代表作和声音,通过个人的视角去理解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用热爱与创作让更多人感受到马术的魅力,去讲好我们这一代人的独特故事。 那么这一期,你将听到: 02:26 欢迎Flora,重度马术爱好者! 06:13 第一次骑马的故事,人与动物第一次信任的开始 10:55 马的敏感、情绪表达与磁场,这种无声的心灵交流很神奇 13:09 读懂“马的语言”:通过耳朵、眼神和身体动作去理解马的情绪 15:47 用镜头记录、分享、学习马术 18:22 伦敦的马场地图实录,“踩过雷,也遇见过奇迹” 23:31 禁止拍照?英国马场文化差异 25:30 打破“贵族运动”的刻板印象,马术是一种可被大众接触的运动 31:13 动物、伙伴与灵魂的连接,马不只是工具,而是生命的延续 36:03 马背上的世界,就是不一样 37:50 从小视频谈起,5年媒体人、博主的深度思考 47:43 马教会我慢下来和一天只做一件事 55:30 南非的马背上没有信号!关于“存在感”的反思 59:09 阅读与灵魂的厚度,来自黑塞的精神滋养与姜乙的文字温度 01:02:12 梦想成真:被英国知名马术期刊Horse And Hound采访啦! 01:04:25马教育我、安抚我、陪伴我,以及帮助我成为自己 01:11:51像古埃及人信仰自然,崇拜动物那样,马给了我宁静、自由与力量 01:17:18 我是这样走进自然,回归自然,不带目的的参与自然 01:23:50 关于行禅,慢、稳、定! / 文案:Echo 剪辑:Echo 封面:Alex 音乐:Ordinary - Alex Warren 联系微信:echo_yuan 嘉宾联系方式:ig:flora_qy / xhs: 樱Ying 播放平台:小宇宙|Apple Podcast|Spotify|网易云音乐|荔枝|豆瓣|QQ音乐 / 下期见。
嘉宾:Kelly - 双子座ab型INFP,放荡不羁爱自由的猫奴,在绩效至上和标准盛行的咨询行业度过了职业生涯的前七年。试图通过转行寻找人生意义,度过寻常又不寻常的普通留子的青年危机。 / 关于本期: “让我来告诉你,你为什么会来这里。你来这里是因为你领悟来某种东西,某种你无法解释的东西。但是你能感觉到它。这种感觉伴随着你的人生。这个世界一定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尽管你说不上来,但它一定存在,这种感觉就像心头的一根刺,让你寝食难安。就是这种感觉,把你带到我这里来。”——《黑客帝国》 准备写这期的shownotes时突然看到这段话,觉得每一个维度都很搭,或许你听完这期,会有一样的感受。 那么这一期,你将听到: 02:00 开场 & 嘉宾自我介绍 03:02 在英国四大工作的体验 10:47 存在主义危机:当工作的意义被质疑 15:36 审计行业环境现状,稳定性与安全感在消失? 22:12 四大咨询适合什么样的人?给毕业生的建议 32:41 为何选择转行心理咨询? 38:34 在英国成为心理咨询师的路径 01:00:32 东亚女性在英国做心理咨询,文化与身份的影响 01:10:44 内耗的祝福与诅咒:如何解析自我情绪? 01:24:51 “你想要成为怎样的心理咨询师?” / 文案:Echo 剪辑:Dylan 封面:Alex 音乐:Taylor Swift - I can do it with a broken heart 联系微信:echo_yuan 播放平台:小宇宙|Apple Podcast|Spotify|网易云音乐|荔枝|豆瓣|QQ音乐 / 下期见。
嘉宾:Nancy, Freelance interpreter/subtitler/translator, full time language-lover, and life-long anglophile, destined to be a forever wanderer in this beautiful, lonely world. / Nancy是我的高中同学,从小喜欢英语的她一直在从事着她喜欢的职业:翻译。 这一期,我们聊了她从字幕组的青春热爱,到翻译作为职业后的现实经历;也谈了语言如何塑造身份,寻找自我;聊了不同语言之间“不可译”的缝隙;以及从《巴别塔》发出,我们看到了翻译的力量、桥梁、边界。 Chat老师说“语言让我们相遇,也让我们彼此错过。” 我问他为何? 他说“哪怕我们努力交流、翻译、理解,也总会有些情绪、文化或身份无法完全传递。那种‘相遇的温柔’和‘错过的必然’,正是《Echo of Time》一贯的气质——温柔、反思、带点惆怅。” 不得不说,Chat老师确实懂的多。 那么,关于本期,你将听到: 01:40 本期嘉宾Nancy:从香港到英国、再到加拿大,以语言为线索,游走在不同文化之间 02:58 一些高中回忆 04:10 在陌生的环境,流利掌握语言是否意味着掌握一整套社会规则和心照不宣的惯例 07:24 温哥华比想象中更村,但生活舒服 08:45 翻译的起点:为爱发电,加入《神探夏洛克》字幕组,从兴趣走向职业 11:31 影视翻译的转变:从夹带私货的自由,到严格遵守平台规则 16:30 口译vs笔译:口译考验临场反应与情绪控制,笔译更像一场耐心的对话 18:54 面对客户利益冲突时如何保持中立,在中外会议中经历的误会与文化错位 24:00 回忆在联合国实习的经历,语言既是桥梁,也是边界 26:51 语言之间的缝隙,那些“不可译”的词与文化断层 32:04 翻译在何种程度上让原文失真 34:03 AI 翻译:协助工作,却无法取代人类的隐私意识与情感温度 37:52 翻译者的“隐形”与表达欲:专业意味着克制 39:11 关于《巴别塔》中语言的力量:北美唐人街的老人、英国被诈骗的留学生,语言的缺失让人陷入孤立与脆弱 50:00 关于《巴别塔》中翻译者的角色:诗人是无拘无束地在草地上奔跑,翻译者则是戴着镣铐舞蹈 52:11 自由职业译者的现实:客户选择、行业门槛与不稳定的收入 53:59 文学翻译的浪漫与困境:出版低酬、周期漫长,却能“留下痕迹” / 文案:Echo 剪辑:Echo 封面:Alex 音乐:The Imitation Game - Alexandre Desplat; The World We Knew - Frank Sinatra 联系微信:echo_yuan 播放平台:小宇宙|Apple Podcast|Spotify|网易云音乐|荔枝|豆瓣|QQ音乐 / 下期见。
嘉宾:Fox, 毕业于清华大学,在深圳一所公立学校教过物理和科学,疫情之后来到英国,继续拾起教书育人的饭碗,分别在一所私立和公立学校教授物理。误打误撞来到英国,稀里糊涂成为老师,但中英两国之间教育体制的观察和思考不曾停过。 / 关于本期,你将听到: 02:33 从小镇到清华,可能是祖坟冒青烟 06:54 在清华,更需要接纳自己,认同自己 13:49 随着清北下深潮,核物理毕业的我来到深圳教书 17:09 “有点钱、有点闲、有尊严”的广告神话被一一打脸 19:56 不再迷信“教育改命”的宏大叙事,但什么又是教育的意义? 25:16 离开深圳,初初体验英国的职场氛围 28:52 南肯私校:瞥见贫富差距 32:31 私校学生画像的两面:不以学业为重的富二代与极度自律的顶配生并存 35:03 中国家庭的备赛心态与资源堆叠背后依然是跨越不了的信息差 44:40 自我拉扯:不能被《寄生虫》电影里一般的比较与不公吞噬 46:58 高高举起,重重跌下:生活并不是努力考上好大学就好了 48:38 初到英国公立学校:竟然也有“早会”、“班会”? 50:40 混合生源结构:对于一些人,上大学的生命转折意义依然存在 52:25 教育的价值再思考:不仅是“好工作”,更是理解世界复杂性的入口 55:00 多元社团、反对偏见,但刻板与“男权网络文化”阴影仍在 58:16 英剧《Adolescence混沌少年时》照进现实,而什么又是“sigma 男”? 01:04:54 英国公校的课堂秩序难题:SEND(特殊教育需求)占比上升 01:08:42 新教师遭学生以笔威胁生命的“惊魂课” 01:10:47 家庭结构与情绪问题交织,绕不开“经济基础—教育机会”的老命题 01:12:53 能影响到个别几个人的生命,已足够有意义 01:14:07 期待下次聊聊“在英国如何成为一名教师” / 文案:Echo 剪辑:Echo 封面:Alex 音乐:Mort Garson - Rhapsody in Green 联系微信:echo_yuan 播放平台:小宇宙|Apple Podcast|Spotify|网易云音乐|荔枝|豆瓣|QQ音乐 / 下期见。
嘉宾:童小莫 (Monica Tong) 出生于南京,曾旅居奥克兰,悉尼,洛杉矶,现居伦敦,毕业于皇家艺术学院陶瓷与玻璃系,《瓷器》中文版译者,作品曾在佳士得新春之夜,伦敦设计博物馆,上海西岸美术馆,阿威罗陶瓷双年展等展出,她的艺术之旅连接东西方哲学及美学,通过日常陶瓷物件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以觅得诗意的暖光。 / 关于本期,你将听到: 02:34 从玩数字到玩泥巴,转行之路并不轻松 09:26 8年金融,8年艺术,这个选择正确吗? 14:56 自由职业,真的自由吗? 17:01 “如何定义成功、评价自己”。或许是自由职业中最困难的事情 22:09 做艺术,必须向内求 25:21 过多的内观与内求,我如何支撑自己 32:56 是陶瓷选择了我,是陶土疗愈了我 46:02 一个实际的问题:关于陶瓷作品的定价 50:28 创作者多大程度上能获得理解与共鸣? 54:55 陶瓷教给我的最大一课:生命有很多意料之外、不期而遇 01:01:10 最近在写书,期待把温柔与善意传递给他人 01:10:27 不着急辞职,问问自己为什么想自由职业 / 文案:Echo 剪辑:Echo 封面:Alex 音乐:Hope Tala - Lovestained 联系微信:echo_yuan 播放平台:小宇宙|Apple Podcast|Spotify|网易云音乐|荔枝|豆瓣|QQ音乐 / 下期见。
嘉宾:Eric,跨过亚洲职场,也在英国熬过十年。因为学社会学,总喜欢观察人和社会;因为喜欢参与基金会公益,也希望把这些观察转化成行动。 / 关于本期,你将听到: 03:07 因为一场羽毛球之约,我来到了伦敦 06:51 如何做好一名“顶级客服” 10:14 从社会学到商学院,我逐渐从文本走向真实社会化 12:14 参加公益组织,让我融入英国社会 14:24 我们补助艺术家,希望他们持续创作,譬如Uncle Roger 17:49 做公益,是目的,也是理想 & 英国的公益氛围 23:11 关于我在“Freehold”这个英国房地产届的公益组织的工作 33:57 平庸才是一种struggle,作为少数派,你或许有自己没发现的优势 39:52 从《愤怒的白人》到《渺小一生》,关于冒名顶替综合症 43:31 关于“南京红姐”事件,我们有点不一样的想法 / 文案:Echo 剪辑:Echo 封面:Alex 音乐:Nimino - I only smoke when I drink 联系微信:echo_yuan 播放平台:小宇宙|Apple Podcast|Spotify|网易云音乐|荔枝|豆瓣|QQ音乐 / 下期见。
嘉宾:杨圆圆,生于1989年的北京,她是一名视觉艺术家与电影导演。首部纪录长片《女人世界》于2024年在中国院线公映。 / 关于本期: 2024年11月8日,我在许知远的播客听到这“异乡之舞”,虽是遥远的声波,但依然瞬间感动; 2025年3月8日,我在伦敦Garden Cinema的荧幕上看到这《女人世界》,陌生的身影从熟悉的声音里走出来,没想到能见到杨圆圆导演,激动万分! 这些年在英国的生活经历,让我也不断思考作为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如何来到这里,我如何融入这里……或许限制、疏离、边缘都是同为异乡人的一个个标签,但这群人依然可以突破、联结、创造属于自己的心安之处。 和杨圆圆导演聊完,我觉得她是一个流动的漫游者,一个好奇的记录者,一个温暖的联结者,一个生动的表达者,那么这一期,你将听到: 03:50 万万没想到能和杨圆圆导演录播客! 07:36 十多年后再回伦敦,喜欢它慢速变化,有机生长 11:18 伦敦的唐人街的一点小趣事 14:09 对移民群体的兴趣、思考与记录 15:42 七年前的机缘巧合,开始记录《女人世界》 17:06 华人社区与亚裔联结:英国vs美国 25:45 关于拼贴画:《女人世界》里的记录与整理 29:55 爸爸送我的相机:摄影让我与人、与世界链接 35:46 时代洪流里,我不断记录触动我的普通人 38:51 生命的意义在于每一刻,活过的痕迹终将被留下 41:14 许倬云老师的这段话,特别美 44:13 《女人世界》带我漫游世界 53:14 或许女性更为流动,但我们当然也有男观众呀 58:28 不要难过,来跳舞吧! 01:03:45 我这样理解快乐,面对悲苦 01:08:49 聊聊曾经的作品:《胎记》 01:13:36 关注城市空间,更关注空间里的人 01:14:40 第一次宣布:开始新的创作 / 文案:Echo 剪辑:Echo 封面:Alex 音乐:Love Again by Reonda & Late Troubles (《女人世界》片尾曲) 联系微信:echo_yuan 播放平台:小宇宙|Apple Podcast|Spotify|网易云音乐|荔枝|豆瓣|QQ音乐 / 下期见。
嘉宾:曹毛豆,15年前,青春年少的时候到了以色列,中间跑去英国念了个“特殊教育”相关的硕士。之后一直生活在以色列。现在就是个普通中年妇女,一不留神生了3个吞金神兽。白天搬砖晚上盘娃。 / 关于本期: 我与曹毛豆在2014年夏天认识,转眼11年过去;而她,第一次去到以色列,已经是15年前;似乎不管世间如何,时间总是自己不停地走下去。 而这15年的以色列生活,似乎始终在保护和成全着一颗热情、好奇、爱自由的心。不管战争如何,不管世人眼中的以色列如何,她始终在每一个日常中,过好当下。 就像周轶君老师在她的《中东死生门:巴以行走观察》中说,“和平或许只是战争与战争之间的幻影”,“战事令人厌倦,……,留下来的,打败时间的,竟是芸芸众生的日常,大乱中有小静,爱恨生死如旋转门”。 那么这一期,你将听到: 02:53 嘉宾介绍 04:55 15年前去以色列的机缘与初印象 09:00 包容的以色列“新家人”,热情而有边界感 13:34 从理解到成为,在以色列能遵从本心,活出自我 16:22 做生意,犹太人一点不会客气 17:30 持续的战争与摩擦,我如何过好自己的日常生活 23:50 当战争成为日常,该如何期待它的结束? 26:13 第一次看到真枪实弹,以及以色列军人的高矮胖瘦 30:59 关爱生命,友好自由,是我认识的大多数以色列人 41:19 如何看待死亡? 47:27 如何与孩子一起面对战争与死亡? 49:29 为什么认可以色列的教育体系? 01:00:23 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01:02:49 如果有一天要离开以色列,最不舍与怀念的会是什么? / 文案:Echo 剪辑:Echo 封面:Alex 音乐:郭顶 - 落地之前 联系微信:echo_yuan 播放平台:小宇宙|Apple Podcast|Spotify|网易云音乐|荔枝|豆瓣|QQ音乐 / 下期见。
嘉宾:张鹏程博士,知识管理学博士、金锁玉关四代传人、杨公风水四十代传人。留英20多年,一直致力于运用西方现代天体物理学和中国传统风水的整合统一。随着金锁玉关风水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成功,张鹏程博士正式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身份,在英国普及风水学及其相关知识,并用风水帮助在英国生活的人们。 / 关于本期,你将听到: 02:39 嘉宾介绍:张鹏程博士,风水传承与知识管理的双重路径 14:41 什么是风水?和牛顿又有什么关系? 17:25 杨辉三角?哈雷彗星?这些又和风水有什么联系? 24:41 风水与毛孩子宠物 29:36 这些是在风水上一定不好的地方? 36:30 为什么我们说“别凑合,别懒!” 42:20 风水与心理暗示?要弄清楚什么是因,什么是果 47:32 语言的力量,风水师是有需要有“职业道德”的“传信人” 52:20 西方人怎么看待风水? 56:52 调整风水,也是在调整心态 01:01:52 人之初,并不本善或本恶,而是混沌 01:02:56 风水并不能预测未来,人依然要进行自我选择 01:03:55 之于风水师,风水的意义是什么? 01:05:27 边界与责任:珍惜羽毛,脚踏实地 / 文案:Echo 剪辑:Echo 封面:Alex 音乐:李宗盛《山丘》,毛不易《平凡的一天》 嘉宾联系:微信:07497413191 联系微信:echo_yuan 播放平台:小宇宙|Apple Podcast|Spotify|网易云音乐|荔枝|豆瓣|QQ音乐 / 下期见。
嘉宾:白雪,「一时OnceOnceOnce Art」艺术顾问 Art Advisory 创始人。十余年前美本毕业后,在伦敦居住4年,2025年5月回到伦敦正式发布「一时」艺术顾问品牌,并举办展览。平时居住在北京和上海。群星九宫,一出游就幸运!相信越努力越幸运,也相信气场好了运气自然好。 / 关于本期: 与艺术顾问白雪面对面,在她重返伦敦、策展《现在已过》展览的旅途中,聊聊时间与内心的节奏。从投行到艺术,从纽约到伦敦,再回到中国,这是一条不断在“内在秩序”与“外部世界”之间寻路的轨迹。展览以金刚经“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为引,回应她在快节奏时代中寻找“现在”与“存在”的尝试。 虽然我们刚刚认识,却已经聊得很深;我们谈职业的边界感,也谈精神的自留地;聊城市的气味,也聊女性之间细腻的互助与共振。正如展览英文名所引:“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就是永劫。”当“现在”说出口,它也已成为过去;但这次聊天,是我们共同拥有的“现在”。愿你也能在这一小时中,握住属于自己的片刻无限。 那么这一期,你将听到: 02:49 从纽约到伦敦,投行生活的内耗与转向艺术的萌芽 07:09 学习艺术史时已毅然决定回国发展 09:28 十来年后再回伦敦,是时光穿梭的熟悉感 12:13 伦敦优雅的态度,在逐渐影响着我 15:28 伦敦没有微死感,反而是“赚多少钱”都无法judge的生命力 17:00 在快城市中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慢宇宙 19:08 是什么原因与契机重回伦敦 21:17 名为“现在已过”的开幕展览,有着很多此刻的人生心态 26:03 身为艺术顾问,“兴趣点”与“天赋”帮我输入有效信息 29:40 面对客户“一意孤行”,我依然真诚以待 33:59 专业性与存在感,应该是更自我的 38:31 “工作即生活”:艺术人的节奏与人情负担 41:17 艺术行业消费者画像 43:44 井喷式人均“策展”?我现在更关注自己 45:45 AI与美育 49:08 自己是流动的岛屿,既为他人漂浮,又有精神的自留地 56:00 创业过程与自我成长中,有很多女性的互助与共鸣 58:56 纽约、伦敦、北京、上海:不同城市的性格与气味 01:07:04 为什么“闪光如呼吸般自然” / 文案:Echo 剪辑:Echo 封面:Alex 音乐:Duffy - Warwick Avenue 嘉宾联系:小红书:白雪希尔维亚 联系微信:echo_yuan 播放平台:小宇宙|Apple Podcast|Spotify|网易云音乐|荔枝|豆瓣|QQ音乐 / 下期见。
关于本期: Hello 大家好,我是Echo,欢迎来到我的播客Echo of Time;今天这期是与播客JM101的串台,相信大家还记得我的第11期嘉宾,既是税务师,又是作家的Winnie,去年这个时候我和Winnie一起聊了她的作品《浮灯流水》,今年六月底,我们身份互换,但一起观察,来聊聊我的普通生活,也希望关注我的听众朋友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心感。 那么这一期,你将听到: 00:23 本期简介 01:40 从“未被改变的饮食习惯”到“墙上的那颗钉子”,如何逐渐产生安顿感 07:39 在英国卖了十年房子,如何与这场“包办婚姻”和解 12:17 小时候就畅想诗与远方,但那时候并不理解未来会怎样 19:34 从自称“江苏人”开始,谈谈朋友圈里观察到的身份建构问题 25:42 读《猫鱼》,做“边缘人”,享受这点与人群的距离感 31:17 英国有一种淡淡的“微死感”,但刚刚好 38:49 伦敦折叠 46:32 在消费降级的年代,吃还是性价比最重要 51:00 北伦敦:Echo心目中的理想居所 55:09 再过10年?希望学上了中医 / 文案:Echo 剪辑:Jerry & Echo 音乐:张蔷 - 手扶拖拉机斯基 联系微信:echo_yuan 播放平台:小宇宙|Apple Podcast|Spotify|网易云音乐|荔枝|豆瓣|QQ音乐 / 下期见。
嘉宾:Kelly & Leslie Kelly 表示:“我身上的肉都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民以食为天是我的信条!” Leslie表示:“我是五分钟菜谱达人,中国女人,就是快!” / 关于本期: 吃,这件事情,是真的重要 吃点什么,这件事情,在英国可是真的不容易 要想在英国(or伦敦)吃得痛快 或者活得明白 那高低是要听一听这期的 一些食物背后的人类观察 那么这一期,你将听到: 00:05 两位嘉宾自我介绍 01:17 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吃顿饭解决的?! 03:12 “黑暗料理”的英国,是不是“美食荒漠”? 04:24 在英国,只要你有钱,想吃什么都能吃得到 05:20 超市选品的问题?不如去印巴人/波兰人开的超市买菜! 09:23 在英国这些年,有没有哪道菜至今印象深刻? 14:25 中餐?印度菜?哪一个更容易拉肚子 16:37 Brunch?Bistro?有点东西 18:08 吃播与饭张力 18:47 在伦敦,会出门吃中餐吗? 20:53 柳州的Leslie与上海的Kelly,去哪里寻找记忆里的家乡的味道 25:24 海外中餐困境:太正宗,老外不买单;太融合,国人不喜欢 29:52 老外测评中国食物:文化差异与文化输出 32:59 推荐or避雷?口味还是个人化 37:50 伦敦米其林日料Endo吃后感 40:39 全网几乎差评的一家米三,Kelly却体验不错 44:28 这是差一家吃完伦敦全部米其林的Kelly最看重的 49:08 为什么伦敦绝大多数餐厅的菜单都不配图? 54:26 英国怎么有这么多种土豆呀? 55:48 为什么总是“妈妈的味道”? 01:01:50 菲佣文化到底对女性是什么样的限制? 01:07:52 女性的隐形劳动该如何平衡与破解? 01:13:08 吃饭虽重要,但食物更应该给我们带来的是快乐而不是负担 / 文案&剪辑:Echo 封面:Alex 音乐:舌尖上的中国 & 中华小当家-万里长城 联系微信:echo_yuan 播放平台:小宇宙|Apple Podcast|Spotify|网易云音乐|荔枝|豆瓣|QQ音乐 / 下期见。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