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系列之二:《斩首之邀》。在纳博科夫的所有作品中,纳博科夫本人最喜爱的作品是《洛丽塔》,但他最重视的作品是《斩首之邀》。今天就聊一聊《斩首之邀》,特别是其中「写作与救赎」的主题。 主人公辛辛纳特斯因为「诺斯替式堕落行径(gnostic turpitude)」的罪名而被判处死刑。这个死刑处处透露着诡异和荒诞:罪名不知所云;监狱长、狱卒、狱友言行乖张;死刑没有具体执行日期;而在最后执行死刑时,辛辛纳特斯竟然从断头台上逃跑了。 如何理解这一切?这一切和「写作与救赎」又有什么关联? 00:00 《斩首之邀》在纳博科夫作品中的位置 00:55 纳博科夫的炫技 03:10 《斩首之邀》诡异的情节(不必担心剧透) 17:17 小说的写作背景 & 政治解读:《斩首之邀》是反乌托邦小说吗? 20:23 诺斯替解读:《斩首之邀》 是诺斯替神话? 25:29 辛辛纳特斯为什么能得救:写作 29:04 辛辛纳特斯真的得救了吗? 来自纳博科夫的暗示 32:57 下期预告:乔治·奥威尔《动物农场》 封面:《斩首之邀》1963 Penguin edition 封面
聊苏珊·桑塔格的《论摄影》,也会谈及苏珊·桑塔格的晚期作品《关于他人的痛苦》。 苏珊·桑塔格:“透过照片来观看,这看似能让我们理解世界,但其实只能诱导我们去占有世界——这种与世界之间的占有关系培养了美学意识,也增强了情感上的疏离。” 00:00 拉拉扯扯:桑塔格为什么这么有争议? 06:58《论摄影》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09:31 桑塔格对摄影的批判:影像世界与柏拉图的洞穴 20:07 桑塔格其实拒绝套用柏拉图的洞穴来理解摄影 28:34 影像生态学 29:13 桑塔格的自我批判:《关注他人的痛苦》vs 《论摄影》 34:35 桑塔格在萨拉热窝 36:58 想聊但没聊成的东西:照片与回忆 下期预告 本期封面照片:"Susan Sontag alone on a bed. N.Y.C. 1965" by Diane Arbus
打算把纳博科夫的主要作品全部聊一遍。。。今天先聊《普宁》。 《普宁》或许是除《洛丽塔》之外纳博科夫最流行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在《洛丽塔》(1955)出版之前两年(1953)开始在杂志上连载,在《洛丽塔》出版之后两年(1957)作为单行本正式出版。《普宁》也是第一本被翻译成中文的纳博科夫小说。 历史和战争似乎摧毁了普宁的过往。或许,即便没有历史和战争,时间的流逝本身就足以摧毁所有人的过往。但又或许,一切过往都会以某种方式被永恒封存,而历史、战争和时间正是这些过往被永恒封存的方式。 00:05 开一个纳博科夫的坑 00:58 《普宁》的基本情况 谁是普宁? 07:23 《普宁》的结构 09:48 普宁是纳博科夫吗? 12:25 普宁-叙述者“我”-纳博科夫 之间的关系 16:19 回溯性的阅读 17:48 普宁的青年恋人:米拉·别劳什金 23:22 “她旁边坐着他已故的恋人” 26:32 回溯性的动人 28:14 预告
今天聊一聊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我会将失眠症肆虐马孔多的情节作为整部小说的切入点:失眠症找上了老布恩迪亚,随即席卷了马孔多。随着失眠症一起到来的,是失忆症。失眠为什么会引起失忆呢?或许,这个问题就是进入《百年孤独》的一把钥匙。 00:00 拉拉扯扯 03:26 从失眠症的情节入手理解《百年孤独》 04:26 失眠症肆虐马孔多 09:11 为什么失眠症带来了遗忘? 12:59 失眠症作为一种隐喻 15:00 一组悖论:《博闻强记的富内斯》与《百年孤独》 17:38 记忆与遗忘的辩证 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 20:00 背影是真的人是假的 悲哀是真的泪是假的
聊藤本树啦。作为《电锯人》的忠实粉丝(快看俺的用户名!),今天来聊一聊藤本树的著名短篇《再见绘梨》。只聊一个问题:为什么《再见绘梨》的结尾是爆炸?夹带了一些弗洛伊德关于哀悼和忧郁的私货 00:00 藤本树自弹自唱 开口跪 00:10 拉拉扯扯 05:30 进入正题:为什么结尾是爆炸? 08:47 开头的爆炸和结尾的爆炸 12:10 《再见绘梨》中的三部电影 17:44 弗洛伊德:哀悼与忧郁 mourning and melancholia 25:47 弗洛伊德的区分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再见绘梨》? 28:13 结尾的爆炸 31:04 每一次别离都是一次爆炸 & 什么是“一抹奇幻色彩” bgm-藤本树自弹自唱
聊上野千鹤子的《女性的思想》。这是一本去年和《始于极限》同期在国内出版的书。虽然(我认为)这本书值得安利的程度绝对不亚于《始于极限》,但前者并没有像后者那样得到很多关注。 本期的重点放在了本书的最后一章。上野千鹤子在这一章中介绍、分析了朱迪斯·巴特勒《性别麻烦》中的理论。我尝试谈一谈上野和巴特勒对待“女性之间的联结”的不同态度——如果“女性”是一个虚构的范畴,那么女性之间是否还有可能形成真实的联结呢? 00:00 为什么安利《女性的思想》 05:14 进入正题:上野千鹤子 & 巴特勒 07:47 重估 生理性别(sex)和社会性别(gender)的区分 14:31 性别操演理论 16:42 主体操演理论 18:15 如何理解波伏娃“一个人并不是生而为女人,而是成为女人的”? 20:06 巴特勒的理论困难 26:38 上野和巴特勒的差异 28:33 上野为什么认为“女性”这个范畴仍然可以是团结女性的纽带? 31:53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37:03 总结:如何理解上野所说的“女性之间的联结”? bgm- China Girl (David Bowie)
看了《黑暗荣耀》,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临时加更一期,聊一聊我对这部剧的理解和感受。即兴开麦 bgm- Until The End(《黑暗荣耀》配乐)
新年好!这一期的主题是斯坦尼斯瓦夫·莱姆的《其主之声》这部小说。主要想说一说为什么我认为莱姆对“第一次接触(first contact)”的描写非常高明。我还会对比一下莱姆《其主之声》和亚瑟·克拉克《与罗摩相会》这两部小说对第一次接触的不同描写。(无脑站莱姆。)还拉拉杂杂聊了一下其他东西 00:21 新年祝福 01:15 一些《其主之声》的不太重要的背景 03:00 小说剧情介绍(完全无剧透) 06:37 如何破译外星来信?极端翻译(radical translation)的困难 交流是可能的吗? 15:23 为什么说不存在第一次接触 19:34 比较莱姆与亚瑟克拉克:为什么要超越“外星人见到人类就像同人类见到蚂蚁”的叙事。 bgm-《财神到》(许冠杰)
我最早读到的加缪是郭宏安先生翻译的《局外人》和《西绪福斯神话》。郭译本让我爱上了加缪,也是我每次重读加缪时都会惯性选择的译本。我非常喜欢郭宏安先生优美而又平实的译笔(虽然回想起来,当初读到郭译本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那个版本的《局外人》和《西西弗神话》放在一册里面,买起来比较划算。) 郭宏安先生前两天去世了。我想,纪念一位翻译家的最好方式就是重新阅读和讨论他翻译过的作品。因此,今天就聊一聊加缪的《西西弗神话》。谈一谈如何理解荒诞概念以及西西弗这个神话人物是如何具像化荒诞概念的。除此之外也听一听田馥甄的《现在是什么时辰了》,这首歌的歌词改编自郭宏安先生翻译的波德莱尔的《沉醉吧》。 00:00 听歌,读歌 02:10 《西西弗神话》的两个关键词 03:22 荒诞感与荒诞概念 05:07 什么是荒诞?荒诞不是性质,而是关系。荒诞是人与世界的纽带 10:28 面对荒诞的三种态度 14:49 西西弗的处境是对荒诞的隐喻 16:12 西西弗为什么是荒诞英雄? 命运与自由 荒诞的自我意识 20:18 继续听歌吧~ 歌:田馥甄《现在是什么时辰了?》(曲:蔡旻佑,词:郭宏安,译自波德莱尔《沉醉吧》)
本雅明在《摄影小史》中花了不少篇幅细致地、动情地描述一张卡夫卡童年时期的照片。在本雅明的笔下,照片中的小男孩有一双“无限忧伤的眼睛”。为什么本雅明会在一部评论摄影史的学术著作中专门花篇幅去动情地描写童年卡夫卡的照片呢?这期就聊一聊本雅明的生命和卡夫卡的生命是如何通过一张小小的照片偶然地被连结在一起的。 请欣赏卡夫卡的童年帅照: 本期时长不长,就不做时间轴了。 bgm- For the Damaged Coda
今天聊一聊瓦尔特本雅明的灵光aura这个概念。灵光是本雅明《摄影小史》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的核心概念。我们很容易误以为本雅明是在悼念灵光的消逝,是在批评资本主义现代社会驱散了艺术的灵光。但本雅明的态度是完全相反的,他拥抱且赞美灵光的消逝,并在其中看到了新的可能性。 这一期主要谈了谈为什么本雅明要拥抱灵光的消逝,以及约翰伯格对这个想法的致敬。最后顺带提了一嘴灵光消逝后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01:05 什么是灵光aura? 02:51 艺术作品为什么有灵光? 05:52 为什么本雅明认为灵光在消逝? 12:02 为什么本雅明要拥抱灵光的消逝,而不是悼念灵光的消逝? 15:00 约翰伯格《观看之道》对本雅明的致敬 17:07 灵光消逝后怎样? 黑格尔 阿多诺 本雅明 bgm - I Really Want to Stay at Your House
打算不定期聊一聊精神分析,系列名就叫【精神分析ABC】,主要是澄清一些精神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洞见(目测零门槛)。这个系列应该会集中在弗洛伊德上,后面或许会聊一聊拉康(也有可能不聊,因为拉康太火了...) 今天主要是谈一谈弗洛伊德的三种无意识概念:描述的descriptive无意识、动力学的dynamic无意识,以及地形学的topographical/系统的systematic无意识。之后有机会的话会聊一下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和drive之间的关系,以及无意识和语言的关系等等。 02:00 一些背景介绍 03:46 描述性无意识 05:05 动力学无意识 07:00 描述性无意识和动力学无意识之间的差异 10:09 第三种无意识概念:地形学的概念/系统性的概念 15:10 小结 16:07 无意识系统与本我id;两种心灵模型 18:06 预告 bgm: Goodbye (《暗黑》主题曲)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