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再见爱人》里的张婉婷和宋宁峰让劝分弹幕满屏飞舞;豆瓣36万人的劝分小组里,各种裂痕和分手故事轮番上演。再往近了说,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劝分”或者“被劝分”的经历。 本期,我们就从《再见爱人》讨论起,在一段亲密关系出现裂痕的时候,作为恋人之外的第三方到底要不要劝分?什么情况下你会劝朋友分手? 分手应该被人劝吗?我们还由劝分展开到恋爱脑话题,如何界定恋爱脑?爱一个人为何有时变成羞耻?我们是不是丧失了相爱的能力和勇气? 爱情没有标准答案,人生没有标准答案。 - 聊天的人 - 一兰,十余年一线媒体资深文化记者,擅长将明星大腕儿拉下神坛(微博:@lilian一兰) 敏捷,影视制片人、科幻内容主编 阿秋,独立策划人、导演,渴望用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的一切 - 时间轴 - 01:08 看综艺「再见爱人」被气上头 07:56 拥有36万人的劝分小组 13:11 吃过劝别人分手的亏后,现在张口就是「祝你幸福」 17:07 当我本人被劝分 20:08 渣男渣女:怎么个「渣」法 25:16 PPT劝分 31:56 分清别人是真的需要建议,还是只需要一个人倾听 39:20 如何看待恋爱脑? 45:43 什么情况下,一定会劝分? 55:50 别动不动劝分了,由ta去吧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汤雯婷 声音设计:邵旻 节目运营:小米粒 封面设计:Jessi - 本节目由 JustPod 出品 ©2022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博:@JustPod @播客一下 微信公众号: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 一兰
亲爱的听众朋友,感谢你一直以来的陪伴,这是一次我们主动向你发出的邀请! 如果你希望向我们主播一兰、敏捷、阿秋提问——可以有关节目、可以是一些好奇向的答疑、也可以是一些日常困惑,欢迎写下你的问题~ 没有想问的也无妨,你也可以诉说任何你想说的话,无论是对自己、对家人朋友、对主播、对节目。 - 互动方式 - 两种方式,任意选择: 1.在节目评论区留言 2.到一兰的微博(微博:@lilian一兰)私信留言 你所写下的文字我们都会看到,我们会将问题和评论进行整理后,统一做出回答和分享,欢迎大家畅所欲言!
在生育系列第一期中,我们跟随辅助生殖医生王瑶了解到生命的奇妙,同时也看到一个健康孩子的诞生来之不易。生育系列的第二期,社工组织木兰丽霞待我们走进了基层流动女工的痛苦和困境,她们长期徘徊在社会边缘、被主流世界忽略。 那么现在,对于“要不要生”这件事,你怎么看? 本期,我们邀请到节目的老朋友吴海云做客,来聊聊生育这个抉择对人生到底意味着什么?作为个体,选择生娃之后,还有办法同时追求事业的成就吗?当一位职场女性想要选择生育时,要做好哪些准备?在喊着“走入婚恋生育就是被男权社会奴役”的时代背景音里,该如何选择?存不存在为自己而生育的可能? 说到生娃和养娃,已经当了妈妈的嘉宾吴海云和主播一兰都有太多想说。这是一期轮番疯狂输出的节目,未育的敏捷和阿秋究竟将如何应对!? 本期为我们特别策划的「生育系列」最后一期。接下来还将有更多专题系列节目,敬请期待。 - 聊天的人 - 吴海云,博士、资深媒体人、哈佛燕京学社访问研究员 一兰,十余年一线媒体资深文化记者,擅长将明星大腕儿拉下神坛(微博:@lilian一兰) 敏捷,影视制片人、科幻内容主编 阿秋,独立策划人、导演,渴望用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的一切 - 时间轴 - 01:11 有了孩子之后,时间管理是刚需 02:29 从要娃到不要娃,主流观点转变迅速 05:23 婚姻和生育不是强绑定 08:23 准备是永远做不完的 10:38 经历了一胎的煎熬之后,为什么还是要二胎? 14:38 生产不是最难的一关,仅仅是痛苦的开始 21:13 So why?为什么决定生育? 26:35 顺产和剖腹产 29:29 对于职业女性,生育意味着什么? 36:35 「好妈妈」 43:20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恐育? 52:04 你并不会因为不生育,而免于一些该遇到的挫折或结构性上的压力 01:08:58 要有勇气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汤雯婷 声音设计:邵旻 节目运营:小米粒 封面设计:Jessi - 本节目由 JustPod 出品 ©2022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博:@JustPod @播客一下 微信公众号: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 一兰
在宿舍生下孩子后不知所措、因经济压力被迫多次引产、背着红薯狂奔只为让孩子掉下来,无力要求丈夫采取安全措施…… 这些事情乍一看是影视作品里的情节,但它确确实实存在于现实生活,是基层流动女工被迫面对的生育苦痛。并且,身处此类生育困境的打工女性绝非极少数。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在接近3亿的全国农民工总量中,外出农民工的数量为1.7亿人,其中女性占到了30.2%。也就是说,全国基层流动女工有近5200万人。这个庞大的数字意味着这是一个无法被忽略的群体,但现实情况是,基层流动女工群体长期以来几乎没有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本就挣扎在社会的最边缘的她们,经历着难以想象的生育之痛。 如何让基层流动女工被看见?齐丽霞,曾经就是一名基层女工,当时的她辗转于沿海各工厂流水线。在做女工的漫长日子里,齐丽霞目睹并且亲身经历了打工女性的日常遭遇。那时候,她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2010年,齐丽霞在北京成立了一家非盈利公益机构——木兰花开,帮助在京打⼯女性提⾼性别平等和独立自主意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女工姐妹学会为自己发声。本期,我们跟随木兰丽霞,走进基层流动女工和木兰花开的故事。 如果你也希望为基层流动女工发声,搜索关注公众号「北京木兰花开社工服务中心」,支持木兰花开。 - 聊天的人 - 木兰丽霞,木兰花开社工服务中心创始人之一 一兰,十余年一线媒体资深文化记者,擅长将明星大腕儿拉下神坛(微博:@lilian一兰) 敏捷,影视制片人、科幻内容主编 阿秋,独立策划人、导演,渴望用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的一切 - 时间轴 - 01:52 在广东沿海做流水线女工,遭受工厂的粗暴管理 09:59 以为到深圳就有希望,没想到看到了更大的绝望 16:07 一次偶然机会,结识劳动法学习义工组织 26:00 目睹基层女工生育遭遇,创立「木兰花开」社工组织 30:19 当丈夫不愿做安全措施时,她们很难坚决说出口 34:22 对于女性生育的痛苦和伤害,男性毫无概念 42:54 和中戏合作话剧《生育纪事》,帮助基层女工群体发声 53:36 「想生就生」不一定是自主意识 01:01:09 「木兰花开」不仅是机构,更是一种女性精神 - 音乐 - 人间 - 王菲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汤雯婷 声音设计:邵旻 节目运营:小米粒 封面设计:Jessi - 本节目由 JustPod 出品 ©2022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博:@JustPod @播客一下 微信公众号: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 一兰
生育,是女性绕不开的话题。今天我们面临的生育危机更是比想象中严重——2021年《柳叶刀》一篇文章显示,我国不孕不育发病率已攀升至18%。高龄孕妇人数增加、高糖高脂高热量饮食结构威胁生殖系统、科学生育知识的缺乏等等,挑战不断。 在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时,人们往往诉诸于现代医学,以为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医学的帮助下迎刃而解;同时也容易错误认为“高龄怀孕很常见没问题”、“生育是女人单方面的事情”,但真实的情况究竟是怎么样的? 本期,我们邀请到辅助生殖科主任医师王瑶医生,来进行一场生育知识科普。对女性、男性来说,年龄对生育有多重要?如何科学合理备孕?高龄生育风险有多大,能规避吗?女性在社会中面临着怎样的生育困境?为什么不孕不育的比例逐年上涨?目前治疗不孕不育的科学方法发展到了哪一步? 我们对生育的误解和迷思,实在太多了。不妨从这一期开始,科学理性地认识它。 本期为我们特别策划的「生育系列」第一期,接下来我们将邀请更多嘉宾从多种角度继续分享生育话题。 - 聊天的人 - 王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辅助生殖科主任医师,擅长治疗不孕不育、生殖内分泌疾病、月经不调、排卵障碍等 一兰,十余年一线媒体资深文化记者,擅长将明星大腕儿拉下神坛(微博:@lilian一兰) 敏捷,影视制片人、科幻内容主编 阿秋,独立策划人、导演,渴望用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的一切 - 时间轴 - 03:21 高龄生育:成功概率小、并发症多 09:55 不孕不育人群正在增加 15:41 20多岁是生育黄金年龄,也是事业关键期 18:48 冻卵:上不了保险,更不是后悔药 28:51 对多囊卵巢要有远期意识 31:54 女性排卵的234法则 34:08 一代二代三代试管婴儿,针对不同病人群体 41:21 男性年龄和精子质量同样重要 44:03 身体一代不如一代,精子库来源短缺 50:17 科学备孕指南 58:51 卵巢功能和生活方式也有关,但年龄是「硬伤」 01:05:37 生育之后,养育也是一大挑战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汤雯婷 声音设计:邵旻 节目运营:小米粒 封面设计:Jessi - 本节目由 JustPod 出品 ©2022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博:@JustPod @播客一下 微信公众号: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 一兰
这期有点猛,正忙着个人专场《女儿红》巡演的小鹿,来做客啦! 月经羞耻,是小鹿在专场中讲到的话题之一。抬头一看咱们播客的名字,这不巧了么!所以本期,我们和小鹿就从月经羞耻和焦虑说起。当小鹿讲和女性身体有关的段子时,观众作何反应?容貌、衣着、年龄焦虑等话题讲了许多,但这是在有意识地向所谓的“女性话题”靠拢吗?作为一名被广泛认可的脱口秀演员,如今创作视角是“女性”还是“我”? 2022年是小鹿说脱口秀的第8年,曾经是律师的她在怎样的契机下转行成为了一名脱口秀演员?这一扇门是怎么打开的?对于一路走来陪伴的观众,小鹿也吐露了自己的心里话。 -聊天的人- 小鹿,脱口秀演员(微博:@好笑那个小鹿) 一兰,十余年一线媒体资深文化记者,擅长将明星大腕儿拉下神坛(微博:@lilian一兰) 敏捷,影视制片人、科幻内容主编 阿秋,独立策划人、导演,渴望用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的一切 -时间轴- 01:46 男性认识月经的误区 04:43 谈论月经:从以往的羞耻到现在的自然 07:03 如何应对互联网上的恶意? 10:00 不爱听笑声那就去听都市情感电台 17:40 曾幻想过,一件昂贵的衣服可以改变一生命运 26:53 从律师转行脱口秀,勇气来源于何处? 32:14 做脱口秀演员,需要一些不要脸的精神 38:25 好笑是不是一种天赋? 41:14 自我表达和笑点之间的平衡 47:54 讲段子的疗愈感:就像做了一次按摩 52:28 和观众一起成长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 57:37 「希望大家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汤雯婷 声音设计:邵旻 节目运营:小米粒 封面设计:Jessi - 本节目由 JustPod 出品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博:@JustPod @播客一下 微信公众号: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出国留学工作这件事,放到现在已经屡见不鲜,但如果时间退回90年代呢?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掀起一波出国潮。国人出去的目的之一,是打工挣钱。日本因为其支付的高昂工资,成为热门目的地。那时候,国内的月薪为几十人民币,而在日本打工一天就可以挣到一万上下的日元,折合人民币八百元左右。90年代在日本打工一天顶国内打工一个月,这个说法毫不夸张。另一方面,在90年代,自费逐渐取代国家公派成为流行的出国留学方式,中国迎来一波留学热潮。 留学和打工的良机到来,年轻人把目光转向了海外,随着打工留学的浪潮前往海外寻求机会。本期嘉宾老王,就是其中一位。老王目前是一家大型日企高管,他1997年赴日留学,后又留在日本工作,算起来老王在日本待了十几年。 本期,老王就带领我们走进日本这个国家以及它这些年来的变化。90年代去日本读书是怎样的体验?日本职场文化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日本企业文化发生了怎样的变迁?整体来看,为什么日本多年来都没有发生剧变? - 聊天的人 - 老王,日本学习工作十五年,现大手日企管理层;追求效率而不是卷和平躺,每天在寻求工作与生活的意义 一兰,十余年一线媒体资深文化记者,擅长将明星大腕儿拉下神坛(微博:@lilian一兰) 敏捷,影视制片人、科幻内容主编 阿秋,独立策划人、导演,渴望用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的一切 - 时间轴 - 01:42 一天工资顶国内一个月,90年代加入赴日打工潮 03:22 把语言学校当作跳板 07:08 学好一门语言终究需要环境 13:08 日本当地人的两面性 16:11 逐渐发生变化的日企文化 19:37 考公上岸,是日本人的第一大目标 27:32 日企外派高管福利极佳 30:33 一些日企为何依然走在世界前列? 42:04 日本人怎么卷,白送加班时间 48:02 一个十几年没怎么变化的国家 55:11 现在适合去日本学习工作吗? - 音乐 - 突如其来的爱情 — 小田和正 飛蘭 — 琴によるメインテーマ独奏 (古琴下的主题独奏)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汤雯婷 声音设计:邵旻 节目运营:小米粒 封面设计:Jessi - 本节目由 JustPod 出品 ©2022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博:@JustPod @播客一下 微信公众号: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 一兰
阿花,就是021集相亲60次找到另一半的阿花,目前在上海一家养老院工作。在养老院当一名员工听上去是一件索然无味的事,但阿花的实际经历带领我们看见了养老院的喜怒哀乐、人间百态。 起居照料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但阿花的日常之一还包括与爷爷奶奶们“周旋”,年轻从业者与老年人之间擦出了新鲜火花。当然,除了温情和欣喜,遗憾和感慨也会不可避免地会在养老院上演。面对认知功能逐渐衰退的老人们,阿花和一众社工们又如何帮助他们生活? 无论是养老院还是养老这个大行业,外界依然存在误解。听完这期节目,或许你对养老业会有一些新认识。 - 聊天的人 - 阿花,养老行业从业者,夕阳事业里的欢乐朝阳人 一兰,十余年一线媒体资深文化记者,擅长将明星大腕儿拉下神坛(微博:@lilian一兰) 敏捷,影视制片人、科幻内容主编 阿秋,独立策划人、导演,渴望用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的一切 - 时间轴 - 01:02 怎样才能进入养老院工作? 04:13 老年人住进养老院要花多少钱? 05:33 养老院的一日三餐和生活流程 09:30 老人们的「投诉」日常 13:21 兴趣小组就有20多个,老年人也参加运动会 14:51 和认知功能退化的老人们打交道 22:55 阿尔茨海默病 29:17 在老龄化的社会,工作到七八十岁不是想象 32:37 认同疗法:和老年人沟通的有效方法 38:40 在养老院工作,经常审视自己的人生 45:50 养老院老人和他们的子女们 53:48 一位叫「妈妈咪呀」的老人 58:21 摘去审视养老行业的有色眼镜 - 支持我们的赞助商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 PodFest China 2022中文播客大会 - 活动招商现已开启,关注JustPod微信公众号并回复“活动招商”,或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和我们一起见证中文播客的2022。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汤雯婷 声音设计:邵旻 节目运营:小米粒 封面设计:Jessi - 本节目由 JustPod 出品 ©2022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博:@JustPod @播客一下 微信公众号: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 一兰
作为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伊丽莎白二世漫长的一生经历过欧洲的战火与和平,见证了世界的分裂与融合。当世界再次开始动荡不安时,她的离世对很多人来说又多了些别样的意味。而在生活中,普通民众又常常在歌曲、电影、电视剧等流行文化中找到英国女王的身影。所以即便是没有近距离接触过女王,普通人也未曾产生陌生感,女王离世的消息也就击中不少人的心。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英国文化研究者李孟苏,从伊丽莎白二世的生平聊起,讨论作为“全民偶像”的英国女王。女王对于王室、英国社会乃至世界带来怎样的活力?她的存在如何软化旧制度与新世界之间的冲突?女王为何成为流行文化的符号并与之结合互相成就? - 聊天的人 - 李孟苏,作家、媒体人、英国文化研究者 一兰,十余年一线媒体资深文化记者,擅长将明星大腕儿拉下神坛(微博:@lilian一兰) 敏捷,影视制片人、科幻内容主编 阿秋,独立策划人、导演,渴望用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的一切 - 时间轴 - 04:25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女王离世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10:00 女王成为偶像,经历了很多努力和锻造 15:00 伊丽莎白小公主的第一口食物:除了牛奶,还有责任 22:15 把一件很无聊的事情坚持干 70 年 27:00 女王被忽略的幽默感 31:00 女王在位期间的唯一遗憾:戴安娜王妃 34:30 戴安娜与王室矛盾背后的阶级冲突 46:00 女王形象在多种文化载体里出现 49:00 女王自成一派的穿搭风格引领潮流时尚 57:00 女王一生致力于拉近温莎家族和民众的关系 60:00 凯特和威廉的婚姻,体现英国王室自我更新的诉求和能力 65:00 凯特仿佛进阶版的戴安娜 70:00 保守并不一定就是个贬义词 75:00 女性国家元首具备的特质 - 音乐 - Her Majesty - The Beatles The Last Post - 提到的作品 - 《王冠》,2016 《女王的柯基》,2019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旅程》,2017 《英国王室家庭》( Royal Family),1969 《女王的帽子》(The Queen's Hat),2014 - 支持我们的赞助商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 PodFest China 2022中文播客大会 - 活动招商现已开启,关注JustPod微信公众号并回复“活动招商”,或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和我们一起见证中文播客的2022。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汤雯婷 声音设计:邵旻 节目运营:小米粒 封面设计:Jessi - 本节目由 JustPod 出品 ©2022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博:@JustPod @播客一下 微信公众号: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 一兰
近几年,生育率持续下滑、离婚率不断走高的情况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尽管各种政策陆续推出以扭转该现象,但似乎收效甚微。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裴谕新收到邀请,展开了一项与“婚礼”有关的研究,试图解答当下年轻人结婚意愿低下的问题。 本期节目,我们就邀请到裴谕新老师来分享她在这项研究中的观察。真的是因为彩礼太高昂所以年轻人不愿意结婚吗?举办婚礼到底为了谁?为什么女性看上去更注重婚礼这个仪式?婚礼的形式几经变化后,作用真的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吗? 这次,我们一起把“婚礼”讲明白。 - 聊天的人 - 裴谕新,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兰,十余年一线媒体资深文化记者,擅长将明星大腕儿拉下神坛(微博:@lilian一兰) 敏捷,影视制片人、科幻内容主编 阿秋,独立策划人、导演,渴望用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的一切 - 时间轴 - 01:53 年轻人是因为花费过高而不愿意结婚? 07:10 在10万块钱婚礼举行前,剪了个15块钱的头 13:08 香港结婚礼金就500港币 17:16 不是婚礼越盛大婚姻就越长久,婚礼到底意味着什么? 25:31 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搜寻婚礼攻略 29:37 婚礼形式:男生倾向中式,女生倾向西式 38:02 相比结婚,年轻人更看重求婚 42:16 新家庭主义在婚礼中的体现 50:52 为什么女性看上去更注重婚礼? - 音乐 - Wedding March - ace/artlist classics - 支持我们的赞助商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 PodFest China 2022中文播客大会 - 活动招商现已开启,关注JustPod微信公众号并回复“活动招商”,或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和我们一起见证中文播客的2022。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汤雯婷 声音设计:邵旻 节目运营:小米粒 封面设计:Jessi - 本节目由 JustPod 出品 ©2022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博:@JustPod @播客一下 微信公众号: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 一兰
“温柔、体贴、细心”,这类形容词常用来形容女性,而女性从小也被灌输这些特质的养成。因此,在很多情境下,女性总会自觉承担起维系情感、保持氛围的作用。 不过,为什么维系情感会视为女性的“天性职能”?情感维系隐含在“被培养的女性特质”背后,没有被视为一种实际劳动是合理的吗?除了在家庭中承担的劳动被忽视,女性在职场、医疗体系、城市设计、公共生活等领域中又是如何被“隐藏”的? 本期节目,我们与《成为波伏瓦》译者、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与性别研究博士刘海平,从《看不见的女性》这本书出发,多角度重新看见女性的存在。 本期节目为「JUSTREAD!夏日播客读书月」的直播录音。读书月直播的相关节目正在陆续上线中,你可以在小宇宙站内、JustPod节目下方的banner中查看所有节目,也可以在喜马拉雅的“听单”和网易云音乐的“播客”中直接搜索“JUSTREAD”。 - 聊天的人 - 刘海平,《成为波伏瓦》译者、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与性别研究博士 一兰,十余年一线媒体资深文化记者,擅长将明星大腕儿拉下神坛(微博:@lilian一兰) 敏捷,影视制片人、科幻内容主编 阿秋,独立策划人、导演,渴望用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的一切 - 时间轴 - 02:28 理所当然地认为维系情感是女性天生职能 04:40 看Ayawawa文章,看到窒息甚至绝望 06:40 班级家长群里清一色的妈妈 08:58 情感专家的理论,他们自己会相信吗? 14:02 女性真就天生擅长维系情感? 17:22 从历史角度解读偏见的形成 23:26 生活中那些对女性的隐形偏见 34:01 对琐碎事情的付出不被社会价值评判体系认可 41:49 影子劳动:重复工作,看不到成果 49:46 当职场环境中女性占大多数 58:30 做情感咨询的男性是怎样的?关于PUA男孩 01:04:02 什么是情绪价值? 01:18:26 女性成为职场高层所带来的独有价值 - 支持我们的赞助商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 PodFest China 2022中文播客大会 - 活动招商现已开启,关注JustPod微信公众号并回复“活动招商”,或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和我们一起见证中文播客的2022。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汤雯婷 声音设计:邵旻 节目运营:小米粒 封面设计:Jessi - 本节目由 JustPod 出品 ©2022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博:@JustPod @播客一下 微信公众号: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 一兰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