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缺乏锻炼,我们却运动上瘾

大多数现代人久坐不动、缺乏锻炼,但也有人运动过度、停不下来。为什么运动让这些人上头?本期是两个重度运动上瘾者的对谈和反思。这两个人是沉迷Hiphop的大崔 vs 上瘾攀岩的我。 自从和攀岩过了一年的蜜月期之后,这项爱好该如何融入生活,一直困扰着我。于是我找到了已经走过「上瘾心路」的大崔对谈。没想到我俩从成瘾的外部因素、绩效主义,聊到了「人活着的那股劲儿」。 因为爱这项运动所以要克制。「如果纯粹整个人 attach 在跳舞上,然后不去做自己本来该做的功课,虽然也是一种选择,但感觉有点浪费了跳舞?或者说,有点被这个爱好钳制的感觉?」大崔说。 访谈嘉宾 大崔,内容工作者,曾每月上街舞课70小时,经常练舞到凌晨的“健身房守夜人” 核心内容 1:28 大崔痴迷跳舞的程度,以及为何爱上跳舞 8:00 朋友如何看待大崔的运动上瘾 12:30 沉迷又嫌弃,绩效主义让我们容易自我攻击 15:40 「生产力存款」:活着就是活着,无需做事证明自己 16:30 上瘾就是逃避?为什么「瘾」不是对真我的召唤? 24:35 「身体直觉」,运动中既非理性也非感性的部分? 27:15 大崔跳舞节制,是因为有「不能跳舞」的恐惧 32:40 精神熵和运动上瘾 37:39 「想要挑战、绽放的劲儿」需要释放 关联素材 [1]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米哈里·切克森米哈顿 著 [2] 《四千周》 奥利弗·伯克曼 著 [3] 播客 《Making Sense》EP289 Time Management for Mortals [4] 纪录片《假装我们在城市》 [5] Freimuth M, Moniz S, Kim SR. Clarifying exercise addictio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co-occurring disorders, and phases of addiction.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1 Oct;8(10):4069-81. doi: 10.3390/ijerph8104069. Epub 2011 Oct 21. PMID: 22073029; PMCID: PMC3210598. 本期音乐 Curious Nature by Kesta On the Way Home by Kesta 本期主持和采访:董芷菲 后期和监制:董芷菲 视觉设计:邓婷 如何订阅:泛用型播客客户端(Apple Podcasts,小宇宙等),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荔枝 搜索「井号键」 等你联系:[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众号「井号键」

43分钟
1k+
2年前

一个游戏,试图重新想象社会关系

「姐妹之后一起养老吧!」你和闺蜜可能说过这样的话。目前来看,它只是一句玩笑。未来,它很可能是我们这代人的现实。 剧场游戏《浮萍定海:去中心化的关怀社会长什么样》(以下简称 浮萍定海)做出了相关的探索。这是一个既像虚拟人生,又像微缩社会的剧场游戏。玩家会经历一系列个人和社会事件,根据游戏规则共同预演一个未来世界,出戏后进行反思和讨论。 它入选了2021年的上海双年展“水体”。我也是在那里接触到浮萍定海。作为两次参加的玩家,我觉得浮萍定海是后劲很足的体验。关于去中心化的社会、多元化的互助关系、更丰富的老年生活,它都做出了探索。 洞悉现实批判现实,不少人能做到;但是想象并创造一种未来,涉足的人却少得多。这是浮萍定海的了不起之处。我和游戏主创,流体愈学小组(殷艾雯、赵伊人和赵蒙旸)聊了聊游戏本身、它背后的设计思路以及关于老龄化的社会的种种。 [风险投资人的初始设置和技能(摄影:董芷菲).jpg] 风险投资人的初始设置和技能(摄影:董芷菲) [浮萍定海中的社区集资(摄影:潘燕楠).JPG] 浮萍定海中的社区集资(摄影:潘燕楠) 如果你对浮萍定海感兴趣,欢迎访问关怀家网站(reunionnetwork.org)或者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ReUnion关怀家”。 核心内容: 1:45 来自游戏现场的录音 3:28 浮萍定海主创自我介绍,以及游戏介绍 8:18 关怀型社会的经济体有什么不同? 11:15 多元化的、互助性的关系在老龄化社会中很重要 14:29 「为什么要重新想象社会关系?因为我们的社会不断地原子化而且高度流动」 16:48 城市中的社群和关怀型关系是一回事吗?我们如何抵抗原子化 22:10 浮萍定海中老年人为什么重要?为什么他们能环游世界、再读多个学位? 24:49 游戏内外,老年人的优势是什么?如何对老年生活更有想象力? 29:20 浮萍定海中老年人的处境可能比较理想化 本期嘉宾: 流体愈学小组——殷艾雯、赵伊人、赵蒙旸 延伸资料: 《浮萍定海》主创谈:一个关系中心的社会是什么样的?| 定海桥互助社 殷艾雯谈《浮萍定海》项目与非亲缘互助网络 | ARTFORUM采访 NHK 纪录片 《七位一起生活的单身女性》 综艺《梦想改造家》 第七季 第九期 [浮萍定海展区暨游戏场地(摄影:布林).JPG] 浮萍定海展区暨游戏场地(摄影:布林) [浮萍定海工作坊现场(摄影:赵伊人).JPG] 浮萍定海工作坊现场(摄影:赵伊人) 本期音乐: Curious Nature by Kesta On the Way Home by Kesta 本期主持、采访、现场录音: 董芷菲 后期和监制: 董芷菲 视觉设计: 邓婷 如何订阅: 泛用型播客客户端(Apple Podcasts,小宇宙等),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荔枝 搜索「井号键」 等你联系: [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众号「井号键」

31分钟
99+
3年前

你的父母凭什么给你带小孩|关于银发群体的三个迷思(下)

延续上一期,我们继续和Linna探讨了她在调研和撰写《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潜藏价值》过程中的发现和思考。 在剪辑的过程中,我也刚好开始阅读《长寿时代》这本书。钱理群在序中讲到,他在76岁以后,「精力、精神、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处于最佳状态,研究与写作在晚年出现了新的高峰」。 ——多么令人感到欣喜! 这也让我们本期多次提到的一个想法充满了实践的动力:鼓励年轻人帮助长辈在退休之后找到和发挥他们的价值,「第二人生」也许比第一人生更加精彩。 祝收听愉快。 嘉宾: Linna Zhao,趋势研究和咨询负责人,Wavemaker蔚迈中国 关键导听: 05:00 迷思二:银发群体的产品真的很难设计吗 13:00 人在退休以后的能量,可以很大 18:00 迷思三:人老后创造的价值一定更低吗 22:00 寻找更加精彩的「第二人生」,也是我们可以帮助长辈去做的 30:00 别让老人自觉无能,这种氛围具有极大伤害力 延伸查阅: [1] 《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潜藏价值》,也可关注蔚迈中国公众号获得:WAVEMAKER [2] 一条:《她65岁一个人到深山造房住》 [3] 井号键:《数字时代下的适老化设计》 本期音乐 * Curious Nature by Kesta * On the Way Home by Kesta 本期主持和采访: 徐婧艾 后期和监制: 徐婧艾 Logo设计: 邓婷 如何订阅: 泛用型播客客户端(Apple Podcasts,小宇宙等),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荔枝搜索「井号键」 等你联系: [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众号「井号键」

44分钟
99+
3年前

这届老年人有钱,肯花|关于银发群体的三个迷思(上)

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18%。他们既规模庞大,又高度「隐形」。 作为后生一代,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大多极度依赖个体经验:我们的父母、姨叔、祖辈。一叶障目是在所难免的。 要准确、全面地了解他们并不容易。实际上,任何试图完整地去了解一个群体的想法,都难免显得投机和不切实际。 但是,这不应该妨碍我们打开思路、主动发现新的角度,试图从经验中归纳发现。这是我们读完《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潜藏价值》系列报告之后,认为它提供的了不起的价值。 在未来两期里,我们和这份报告的参与者,传播机构Wavemaker趋势研究和咨询负责人Linna Zhao,聊了聊他们在研究过程中的见闻和思考。 嘉宾: Linna Zhao,趋势研究和咨询负责人,Wavemaker蔚迈中国 关键导听: 05:00 一家传播机构为什么会关注银发市场 06:30 中国对银发市场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14:00 我们如何界定银发和老年? 20:00 银发群体的三个代际细分 26:00 迷思一:银发群体的钱到底好不好赚? 45:00 下期预告 延伸查阅: 《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潜藏价值》,也可关注蔚迈中国公众号获得:WAVEMAKER 本期音乐 * Curious Nature by Kesta * On the Way Home by Kesta 本期主持和采访: 徐婧艾 后期和监制: 徐婧艾 Logo设计: 邓婷 如何订阅: 泛用型播客客户端(Apple Podcasts,小宇宙等),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荔枝搜索「井号键」 等你联系: [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众号「井号键」

46分钟
99+
3年前

一个精神健康社工的人类学观察

今年已经是社工小卡举办精神健康艺术展的第五年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加入精神健康领域的创作。与此同时,她还在不断拓展精神健康在不同学科以及其他文化艺术领域的表达方式。作为一个社会工作系出身的公益实践者,她曾经在研究生期间修读医疗人类学的课程,从学生时代开启的和抑郁症有关的研究,延续到她进入社会,成为了一个可能终身都不会停止的田野调查。 和抑郁症患者接触,并且进行疾病干预,小卡收获了丰富的亲历者主体经验,但是要如何将这些个体故事和多元学科联系起来,搭建对话,她一直在摸索。 小卡曾经提到说一个患者或许能从医院和家庭中获得支持,但是工作场域或者学校是比较缺位的,目前我们很难获得一个全方位的支持网络。或许有人会质疑,一个拥有社工背景的公益从业人员,要怎么做专业的精神健康服务。但或许这正是跨学科对话重要的原因,消除学科话语权的不平衡,才能进而集结社会环境中的不同力量,制定处方。 这一期的节目,我邀请到小卡来和我们聊聊她的社工实践和她对时代的观察。 你将在本期中听到 02:14 一场和抑郁症有关的田野调查 08:08「抑郁是时代症候群」 11:30 个体在应对社会问题上呈现的差异,「女性抑郁有强烈的结构性原因」 12:30 人类学给社工工作带来的新视角 15:33 抑郁症的大流行会不会加重人们对疾病的标签化? 20:06 如何介入患有抑郁症的年轻一代? 22:33 关于看精神科的建议 25:09 越界的求助者 27:52 一封遗书 本期嘉宾 小卡,精神健康公共艺术团体「刺鸟栖息地」发起人 《精神科初次就诊指南》节选,by 「刺鸟栖息地」 [截屏2021-10-26 下午12.00.06.png] [截屏2021-10-26 下午12.06.25.png] 关联素材 [1]《精神科初次就诊指南》完整版 by「刺鸟栖息地」 [2] 症状网络(Symptoms Network):一个致力于连接对精神病学,心理学感兴趣的精神疾病患者、患者家属以及性别精神心理从业者的支持网络 [3] Crazy Like Us: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American Psyche, book by Ethan Watters [4]《精神科學與近代東亞》,王文基、巫毓荃編輯,聯經出版社 本期音乐 _ Curious Nature_ by Kesta On the Way Home by Kesta 本期主持和采访:兰莲超 后期和监制:兰莲超 Logo设计:邓婷 如何订阅: 泛用型播客客户端(Apple Podcasts,小宇宙等),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荔枝搜索「井号键」 等你联系: [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众号「井号键」

32分钟
99+
3年前

癌症康复后,我看到了人性的现实

我的朋友小周在22岁查出了白血病。在那之后的5年间,从转阴、康复到血象正常,我以为她的难题就结束了,能恢复往常的生活。但并不是这样。 “生病这件事我感受到的都是温暖,但之后的就业和找对象,让我看到了人性现实的一面。”小周说。 我们对癌症和白血病的关注往往包括:年轻生病的戏剧性,病程中的治疗、筹款和家庭财务等问题。但是疾病康复只是癌症病人跨过的第一关。之后他们在就业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还会有很多。 本期节目,我们试图理解癌症幸存者的新问题。 你将在本期中听到: 2:17 不想面对考试论文毕业工作,突然生病了还可以休息还挺好的 4:52 最艰难的日子在移植仓里,身体和心理都很痛苦 6:52 「自从我生病之后,一切都在变好」 10:23 「对方HR说知道(你)生了这个病,工作辛苦而且很脏,你最好还是别去了 」 12:31 「什么时机说病史让我很头疼……不找对象屁事没有」 关联材料: 【1】液态青年(作者:侯雪琪):职场中的年轻癌症幸存者:为了活下来,我经历了两场战斗 【2】偶尔治愈(作者:潘闻博):这些年轻人战胜了癌症,却败给了HR 本期音乐: Curious Nature by Kesta On the Way Home by Kesta 本期主持和采访:董芷菲 后期和监制:董芷菲 Logo设计:邓婷 如何订阅: 泛用型播客客户端(Apple Podcasts,小宇宙等),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荔枝搜索「井号键」 等你联系: [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众号「井号键」

15分钟
99+
3年前

旅行、车祸和人生

欢迎光临「井号键」,这期节目和一场车祸有关,以及一个人如何从中康复、恢复,并打开另一重看待人生的方式。 2020年国庆假期,徒步爱好者陈鑫和四名伙伴在丙察察线路自驾。这是旅途的最后一天,他们刚刚结束冰川之旅。按照原定计划,再过约5个小时,陈鑫就会抵达机场,在第二天一早回到她居住的上海。 但计划并没有发生。 越野车在公路上出事的时候,陈鑫正在翻阅她拍摄的冰川照片。她听到一声「小心」,当她再次清醒过来时,她发现自己摔出了车窗,在半山腰无法使唤自己的左腿。 [2211632207773_.pic_hd.jpg] 2020年10月,西藏八宿和察隅交界,仁龙巴冰川。事发当天上午,陈鑫和同伴到访此地 她还记得出事前的一幕。车子顺利地行驶过第一个急弯,但紧接着的第二个急弯没有被看到,车身擦过护栏,翻下了山崖。 这趟事故造成陈鑫左腿股骨干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和后肋骨折等多处受伤。一名同伴因为抢救无效死亡。 [2201632207770_.pic_hd.jpg] 2020年10月,梅里雪山西坡,甲应村 陈鑫第一次和我描述这趟经历的时候,我们坐在一间嘈杂的餐厅里。她讲话的时候既激动又镇静,仿佛在说一件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那天晚上我感到一种眩晕,我不知道是因为喧闹的环境,还是我的大脑并没有做好准备,不知道应当如何回复陈鑫——是安慰,表现出抱歉和同情,还是顺着内心真实的好奇,不停地问她,「然后呢?」 这是我第一次有一种意识,可能提问本身会成为一种冒犯,和勾起他人伤痛回忆的原因。后来我只是静静地听。 直到陈鑫主动告诉我,她不介意讲述这段经历。事实上,她更希望和更多的人分享。她觉得,诉说是慰藉,倘若能对听的人提供经验教训,就更好了。 所以我干脆请她,来井号键录制这趟节目。 我也在继续学习和摸索,当身边的人遇到不幸的事件时,怎样的回应才是「最好」的回应呢?如果你有想分享的经验,请在留言区告诉我们。 欢迎访问公众号「井号键」,查看陈鑫过往旅行途中的更多照片。 叙述者: 陈鑫,《八点健闻》记者 你将在本期中听到: 01:45 「人可能有很多种死法,没想到我是这种」 06:30 她说她想做30岁的「独立女性」,但她的人生真的停留在了30岁 13:50 手术后最难忘的一个夜晚 15:00 在康复科,我意识到这次经历打开了我的「通感」 19:00 「有时面对正面驶来的电动车,我会呆住尖叫」 21:30 「以前我希望人生过得更宽,现在不知道这是不是正确的了」 关联素材: [1] 八点健闻(作者:陈鑫):高级康复治疗师,不如初级医生,中国康复医学二十年之怪现状” 本期音乐: Curious Nature by Kesta On the Way Home by Kesta 本期主持和采访:徐婧艾 后期和监制:徐婧艾 Logo设计:邓婷 如何订阅: 泛用型播客客户端(Apple Podcasts,小宇宙等),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荔枝搜索「井号键」 等你联系: [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众号「井号键」

26分钟
99+
3年前

一个白化症患者的自白

欢迎光临「井号键」,这期的主人公是一位罕见病患者。 张俊患有白化症,这是一种因为缺乏黑色素,使得患者的皮肤和头发显得非常苍白且极易受到太阳和亮光伤害的非传染性遗传病,通常患者视力不佳,看远看近都有一定的障碍。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伴随着自我怀疑和自我接纳。小时候他渴望像个普通人一样不被非议地融入他人,而现在他开始逐渐欣赏自己的与众不同。 张俊目前在上海生活,有一条可爱的拉布拉多犬,他尝试过很多不同的工作,现在是一名咖啡师。 这一期让我们来听听他的故事。 张俊和他的小狗Summer。拍摄:兰莲超 你将在本期中听到: 02:00 从小生活在农村,受到当地封建迷信的影响,人们完全不知道白化症是一种疾病 05:05 张俊尝试寻求医疗手段治疗无果,从小被迫染发 07:26 怎样认识和接纳真实的自己? 08:50 视力不佳最终导致张俊辍学 11:50 有缺陷就应该去特殊学校上学吗? 12:48 成为汽车修理学徒,自卑内向促使他「跟女顾客讲话都会脸红」 18:03 转行学做咖啡,「带着发套,画眉」上班 21:20「致命的」婚恋问题 24:50 作为白化症患者的幸运和不幸:「不需要吃药,也无药可吃」 26:50 做基因筛查的必要性:平均每65人中,就有1人携带白化症突病基因 本期音乐: Curious Nature by Kesta Canada by Pictures of the Floating World 本期主持和采访:兰莲超 后期和监制:董芷菲 兰莲超 视觉设计:邓婷 如何订阅: 泛用型播客客户端(Apple Podcasts,小宇宙等),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荔枝 搜索「井号键」 等你联系: [email protected] / 微信公众号「井号键」

28分钟
99+
3年前

医美、审美和营销

欢迎光临「井号键」,这期想聊聊「医美」。 最开始,是从衰老、年龄增长的角度关注到医美和「求美者」。直到近期接连看到关于医美行业乱象的报道,突然从产业角度也产生了好奇。 这期节目并没有直接和国内的医美行业从业者交流,而是找到了一位在美国从事医美行业四年的老朋友。我想看看,在一个相对更成熟的市场,医美机构在做什么,围绕着医疗营销的不同参与者,又在做些什么? 本期嘉宾: Michael,美国医美机构营销工作者 你将在本期中听到: 4:00 医美的分类和叫法 7:30 为什么美国没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医美整形机构? 11:30 「精英中的精英」,整形医生在每段职业生涯里,都要打败90%的同业人 17:00 在中国,90%的求美者小于35岁,美国81%大于30岁 21:30 营销驱动的医美项目「精灵耳」 25:00 为了不「制造焦虑」,美国社交媒体不允许发布术前术后对比广告 31:00 美国医美营销的主战场不是社交媒体 43:00 亚洲文化在美国文化中的融入有影响审美取向吗? 51:00 给求美者的建议:如何寻找靠谱的机构和医师 关联素材: [1] 八点健闻:数百起法院案件背后的医美乱象:市场下沉,00后正被疯狂“收割” [2] 八点健闻:坐拥千亿暴力市场,医美机构为何赚不到钱? [3] The Economist: Why so many young Chinese seek plastic surgery [4] SCMP: China’s ‘elf ear’ cosmetic surgery increasingly sought by young people seeking a thinner, slimmer face 本期音乐: Curious Nature by Kesta On the Way Home by Kesta 本期主持和采访:徐婧艾 后期和监制:徐婧艾 Logo设计:邓婷 如何订阅: 泛用型播客客户端(Apple Podcasts,小宇宙等),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荔枝 搜索「井号键」 等你联系: [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众号「井号键」

64分钟
99+
3年前

冥想就是心智健身?

冥想是放空吗?什么样的状态才算冥想? 冥想时思绪很多怎么办?为什么觉得冥想没有效果? 冥想对情绪和压力的疗愈,是药到病除的吗? 本期井号键试图重新理解冥想。我和冥想练习者和瑜伽老师聊了聊,尝试解答身边朋友关于冥想的迷思。 实践冥想超过5年,我总结了一些体悟。比如,冥想给我最大的帮助是觉察,以及觉察对向内探索有何作用。 本期嘉宾: Yuhan,Galaxy Living Room创始人,冥想练习者及老师 Kurol,冥想练习者 你将在本期中听到: 01:36 冥想是什么?从目的(功效)vs过程来说 03:16 「那次冥想像感受到了天使」 04:52 冥想的姿势方法有个体差异,思绪纷飞是正常的 07:08 不加评判的观察思绪是冥想中需要训练的 09:11 冥想就像健身,它们有哪些相似以及差异 10:40 冥想务实的好处:改善睡眠、缓解压力、提升专注和创造力 12:30 冥想务虚的好处:提升察觉,进而帮助向内探索 15:57 冥想者的心路历程&防杠声明:冥想不会让负面情绪消失,但是能更好地和它相处 延伸了解: [1]《正念禅修:在喧嚣的世界中获取安宁》 马克•威廉姆斯 / 丹尼•彭曼 著 刘海清 译 九州出版社 [2]《不分心:初学者的正念书》 乔·卡巴金 著 陈德中 / 温宗堃 译 中国华侨出版社 [3] 动画《冥想正念指南》 Headspace & Netflix 本期音乐: Curious Nature by Kesta On the Way Home by Kesta Hiking Trail by Lobo Loco 本期主持和采访:董芷菲 后期和监制:董芷菲 Logo设计:邓婷 如何订阅: 泛用型播客客户端(Apple Podcasts,小宇宙等),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荔枝 搜索「井号键」 等你联系: [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众号「井号键」

18分钟
99+
3年前

什么样的人,会想给自己设计墓地?| 逝去空间三部曲(下)

[WechatIMG37.jpeg][WechatIMG43.jpeg][WechatIMG40.jpeg][WechatIMG45.jpeg][WechatIMG50.jpeg][WechatIMG825.jpeg] 欢迎光临「井号键」,这是特别策划「逝去空间三部曲」的终篇。 这个专题尝试用三期与死亡空间有关的播客,从建筑设计、空间体验和文化历史的视角,来探索不同文化、不同时代对待逝去的态度和人们的纪念方式。 在前两期节目中我们讨论了纪念群体性死亡的建筑,也与探访了全球墓地的旅行者进行对谈。 这个系列的终篇,我们想把话题落回自己身上,你想死后被葬在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一位设计师用自己的墓地设计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请到他来分享这个特殊建筑背后的深意。尽管墓地对于死者而言,注定是一个无法真正被使用的建筑,因为它大抵是生者用来缅怀与祭奠的特殊场合,但这一建筑形式的理念完全可以由墓地主人所主导。 在收听本期节目的同时,也欢迎大家通过公众号「井号键」来了解节目中提及的墓地设计细节。 本期嘉宾: 雷俊杰,iota设计公司主理人,作品多为艺术空间及展览馆设计 你将在本期中听到: 3:20 参加亲人丧葬的体验并不好,由此萌生出给自己设计墓地的念头 7:00 给自己设计的墓地为什么是极其开阔的? 10:02 墓地中的每一个空间需要在特定太阳光照时间参观 16:55 建筑区都是按照雷俊杰的身高(1米75)为计量单位来建造 21:16 旧金山恶魔岛,同样是一个给来访者带来完整空间体验的地方 31:58 给自己设计的墓地入口为什么是「窄门」?《圣经》中通往上帝的的道路是狭窄的,而通往沉沦的道路是宽广的。 37:33 墓地会有背景音乐吗? 39:52 雷俊杰作为设计师参观纽约911遗址公园的感受 46:10 柬埔寨金边钟屋杀人场着重还原群体性死亡的历史场景,而Zaha Hadid的新建筑设计更具功能性。「建造主体是不同的,他们建造的意义和目的也是不同的。」 51:15 意大利建筑师卡洛·斯卡帕(Carlo Scarpa)葬在自己设计的墓地中,「私人墓地更多展现个人价值观。」 56:39 中国老人们在提前准备自己的后事中消除了对死亡的恐惧 本期音乐: Curious Nature by Kesta On the Way Home by Kesta 本期主持和采访:兰莲超/徐婧艾 后期和监制:兰莲超 Logo设计:邓婷 如何订阅: 泛用型播客客户端(Apple Podcasts,小宇宙等),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荔枝 搜索「井号键」 等你联系: [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众号「井号键」

59分钟
99+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