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足和男足的现状,其实是「同一棵树上长出的果实」。女足亚洲杯夺冠的价值,也不应该为了「嘲讽」男足而存在。 在国内,「女足人口」十分匮乏,青训足球运动员还往往面临出路狭窄的难题。然而,体育的意义远不止于竞技,选择体育更不是选择单一的人生道路。于孩子而言,热爱一项运动可以为其成长带来体能、思维、交流等全方面的滋养。真正认识到体育的意义,或许才是形成群众基础与提高竞技水平良性循环的开始。 本期节目我们请来了清华女子足球校友队「乌合之众」主教练、国家一级足球裁判咏鹏。从朝阳女足到美国青少年联赛,他以足球教练和裁判的视角和我们一起聊了聊中国足球的发展现状、群众基础的培养,以及如何将运动作为成长教育的重要部分。 别让体育的热度只留在冬奥会的赛场上,新的一年,我们一起多运动! ▼主播 徐涛,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 ▼嘉宾 咏鹏,清华女子足球校友队 「乌合之众」主教练、国家一级足球裁判 ▼主要话题 [2:00] 中国女足亚洲杯夺冠,逆转来之不易 [7:11] 北京朝阳女足对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探索 [14:07] 足球训练于孩子而言是全方位的教育 [22:18] 体育不是一条道路,而是全面的「营养基础」 [31:09] 从裁判视角出发,看分工、规则和交流的重要性 [37:12] 如何提高女性在足球项目上的参与度 [42:29] 男足与女足的观赏性之辩:培养多元的审美情趣 [52:54] 重新认识运动的意义,是良性循环的开始 ▼相关节目 #176 当「赢」变得如此重要,我们还「输」得起吗?|不内卷地成长 ▼延伸阅读 咏鹏的书:《裁判,你到底在想什么?》《奥数是个替死鬼》 ▼声动胡同小社区 「声动胡同小社区」是以声动活泼办公室所在的胡同社区为灵感,以付费 newsletter,即「声动小邮筒」为主要媒介,把听众连结在一起的虚拟胡同社区。点击 这里即可参观,除了看到往期内容精选、认识我们的创作者,社区的「露天演讲台」也会不定期举办分享交流活动。欢迎订阅加入我们,#一起声动活泼#地共建属于我们的精神角落。 ▼音乐 * Book Bag-E's Jammy Jams ▼Staff 监制^ Amanda 编辑^ Yihang 后期^ 可特 运营^ Yao 设计^ 饭团 ▼关于节目 Bigger Than Us,渴望多元视角,用发问来探索世界。 ▼关于我们 声动活泼的宗旨是「用声音碰撞世界」,并致力于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考养料。 *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声动早咖啡、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反潮流俱乐部、泡腾VC * 欢迎在即刻、微博等社交媒体上与我们互动,搜索 声动活泼 * 期待你与我们发邮件反馈,邮箱地址是:[email protected] *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也欢迎打赏支持:https://etw.fm/donation Special Guest: 咏鹏.
越来越多焦虑的人想要通过外界抓住一个「确定性」,尤其是在人生规划与职业选择上。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这几年各种「不确定」层出不穷:火山爆发,疫情肆虐 …… 不确定性成了唯一可以确定的事情。甚至,惊奇太多,我们都快要对这些事件都感到麻木了。 但是,大厂、体制、编制这些看似坚硬的外壳, 真的能够好好收容你的安全感吗?遵从内心这件事,到底又有多难? 本期节目嘉宾是在一年多前从体制内离开,加入声动活泼的内容制作人 Mengyi。在她看来,「如果那个相对稳定的未来就是你想要的」,也无可厚非。但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信息噪声中,找到「自己想要什么」,学会与焦虑共处,不断试错,是她从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上学到的更珍贵的经历。欢迎收听! #声音收集计划# 声音和气味很像,一首童年歌谣、家乡独有的小调,或者是姥姥讲述的本地故事,总能在偶然的某个瞬间唤醒我们的记忆。这些声音曾经陪伴我们成长,但它们也很可能像气味一样,飘散在历史之中,让人难觅踪影。 为了让这些珍贵或有趣的声音保留下来,我们打算发起一个声音收集计划,邀请你这次回家过春节时,去寻找那些「很可能会被遗忘或消失」的,属于你家乡的声音。它可能是一个小曲儿,现在的年轻人不太会讲的拜年话,也可能,是我们根本想象不到的内容。如果感兴趣,请接着查看下方的录制指南和截止时间: 声音投稿指南 1. 录制设备可以是手机 ,也可以是录音笔; 2. 把设备的录制模式调到质量最高模式(比如如果你是苹果手机,依次点击「通用」—「语音备忘录」— 「录音质量」— 「无损」 ); 3. 麦克风距离声源越近越好(比如,采访一个人,那么需要把手机麦克放在他嘴巴的10cm之内,再比如录制一群人唱民歌,那么手机麦克风距离 TA 们越近越好);如果你要同时录制不同方向的声音,那么别忘了根据声源的方向同时也移动并对准你的麦克风~ 4. 录制时候拿稳麦克风,避免摩擦和其他声源的声音干扰,录制效果越清晰越好。如果不太确认,可以录制一小段先自己听一下; 5. 注意!!!手机千万别连着耳机录音,无线有线耳机都不行(因为这样声音会通过耳机的麦克风录入,音质会很糟糕),要通过手机自带麦克风录制。 6. enjoy! 除了录制好的音频,你也可以用文字告诉我们声音背后的故事,并将它们一起发送到邮箱 [email protected],截止时间是 2 月 7 日。最终的呈现方式,请期待我们春节后的汇报。提前祝你春节快乐! ▼主播 徐涛,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 ▼嘉宾 Mengyi,「声动早咖啡」主播 ▼主要话题 [03:10] 年轻时那些被外界定义的「正确」选择 [08:55] 从媒体公司进入体制:重新适应规则 [17:25] 重返校园:全媒体新闻打开叙事表达的新窗户 [24:27] 成为记者,接受被拒绝 [35:57] 好运源于自我创造 [42:32] 重新选择:不在于体制内外,而是体验与成长如何 [51:16] 选择短暂的稳定还是变化的延迟 #加入我们# 声动活泼正在招聘「人力资源负责人」和「内容营销负责人」,查看详细讯息请 点击链接 查看,或者在公号「声动活泼」回复暗号:招聘 。简历接收邮箱为 [email protected] 。 ▼声动小邮筒 欢迎订阅声动活泼的付费 newsletter,加入「声动胡同小社区」,成为我们的街坊邻居。为你送上节目之外的思考养料和会员独家内容与福利。点击 一封来自胡同中的邀请 即可了解如何订阅。或者在 声动活泼 公众号菜单栏点击「会员通信」了解更多细节。 ▼音乐 * Book Bag-E's Jammy Jams ▼Staff 监制^ Amanda 后期^ 可特 运营^ Yao 设计^ 饭团 ▼关于节目 Bigger Than Us,渴望多元视角,用发问来探索世界。 ▼关于我们 声动活泼的宗旨是「用声音碰撞世界」,并致力于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考养料。 *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声动早咖啡、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反潮流俱乐部、泡腾VC * 欢迎在各大社交媒体上与我们互动,搜索 声动活泼 * 期待你与我们发邮件反馈,邮箱地址是:[email protected] *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也欢迎打赏支持:https://etw.fm/donation Special Guest: mengyi.
一种又一种的媒体形式被快速颠覆:网络媒体将纸媒冲击得七零八落;社交媒体又打破了网络媒体的生存之道…… 但为什么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写信,将新闻/信息/分析等内容发送到读者的邮箱(newsletter),反而得到了新的生命力? 这期节目的话题发起者是新闻传播学者方可成,他也是 newsletter「新闻实验室」的创作者。他乐观于 newsletter 能带来的内容生态,也反驳了「newsletter 是另一个微信公众号」的说法。 我们还回答了有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为什么这种不算新的形式能在最近几年得到新的爆发式增长,甚至足以支撑起数家与之有关的创业公司;现在的 newsletter 只是对过去的重复还是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物种」;newsletter 创作生态的未来又会如何。 此外,节目中我们也推荐了不少值得订阅的内容来源,你可以在节目下方的「延伸阅读」中找到它们。 欢迎收听! 加入我们 声动活泼正在招聘「人力资源负责人」和「内容营销负责人」,点击 团建开始后,发现有 2 个人没到齐....| 其实是招聘 即可查看详情,欢迎投递简历或向我们推荐合适人选,简历接收邮箱📮 [email protected] ▼主播 徐涛,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 ▼嘉宾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教授、「新闻实验室」发起人 ▼主要话题 [02:24] newsletter/电子报:群发的 email [08:44] 算法分发给信息生态带来的问题:碎片化、标题党、隐私侵犯 [13:36] 在美国,Substack 是怎么火起来的 [22:24] 「平台拥有人」的时代或将结束 [30:28] 个体的生动叙述,会有更亲密的内容联结 [37:49] 阅读之外,也来做 newsletter 创作者吧! [44:59] newsletter 的商业生态会怎么演化 [50:15] 在国内做付费订阅,选好 newsletter 订阅工具有点难 ▼相关节目 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S5E03|创作者经济为何开始在美受到追捧? 声东击西:#88 手撕 Big Tech ▼延伸阅读 声动小邮筒付费 newsletter 新闻实验室免费 newsletter 新闻实验室付费 newsletter 中文 newsletter 导航 安溥的 newsletter(左侧菜单 Join-Mailing) 小样的 1000小食报 历史学教授 Heather Cox Richardson 的 newsletter 搜信源的 newsletter 结绳志的 newsletter 主权作者 Sovereign Writers 「纽约客」的文章:Is Substack the Media Future We Want? ▼声动小邮筒 欢迎订阅声动活泼的付费 newsletter,点击 一封来自胡同中的邀请 即可了解如何订阅。或者在 声动活泼 公众号菜单栏点击「会员通信」了解更多细节。 ▼音乐 * Book Bag-E's Jammy Jams ▼Staff 监制^ Amanda 后期^ 可特 运营^ Yao 设计^ 饭团 ▼关于节目 Bigger Than Us,渴望多元视角,用发问来探索世界。 ▼关于我们 声动活泼的宗旨是「用声音碰撞世界」,并致力于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考养料。 *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声动早咖啡、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反潮流俱乐部、泡腾VC * 欢迎在各大社交媒体上与我们互动,搜索 声动活泼 * 期待你与我们发邮件反馈,邮箱地址是:[email protected] *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也欢迎打赏支持:https://etw.fm/donation Special Guest: 方可成.
2019 年秋季,在记者生涯中起起伏伏了十年后,季天琴在这个后来看起来极为特殊的时间点以尼曼学者的身份前往美国哈佛大学进修一年。她原以为自己可以享受一段与世隔绝的象牙塔生活,却发现面对她的是一段充满多元文化碰撞、身份认同撕裂与自我追寻的,「痛苦的心灵旅程」。 她住在一对自由派白人夫妇的家中,交到了人生中第一个穆斯林女友,与拿了美国绿卡的墨西哥移民周末短途旅行;而他们对时代情绪的思考——高度极化的政治、日益强烈的对权力和财富不平等的不满、高涨的社会运动、对权威与专业的质疑、对基本价值观的讨论——也从课堂与讲座延伸到了日常生活。 在美国这个文化大熔炉下,个体的参照系变得丰富起来,季天琴也开始用他者的视角审视自己:我是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同?我要在他们的眼中表现出什么样的形象? 通过她的讲述,你或许可以感受到,在我们的天地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更丰富的、我们了解不多的世界,或许可以尝试,用「他者」的视角去审视我们自己的处境。我们的信息场是开放的吗?我们的文化是包容的吗?我们的价值体系是多元的吗? 「只要世界还对我开放,那就应该去看一看。」季天琴去往美国的初衷与她的经历也呼应了声东击西的原点:用多元的视角看更大的世界。 ▼主播 徐涛,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 ▼嘉宾 季天琴,2019~2020 哈佛尼曼学者,资深调查记者,曾任职于财新周刊、南都周刊、新民周刊 ▼主要话题 [00:33] 哈佛尼曼奖学金简介 [02:20] 象牙塔不是想象的那样:多元文化冲击与更具体的美国 [09:20] 在美国,每个现象背后都有文化意涵 [12:26] 向国际同学呈现更真实而复杂的中国 [16:38] 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一定是一个国际主义者 [17:51]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Maria Ressa 在尼曼的一次讲座 [24:31] 拥有哥大硕士学位的克什米尔同学:我的第一个穆斯林女友 [29:33] 美国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需要一个「敌人」 [35:31] 从「我为什么在这里」到「中国为什么要国际化」 [47:54] 为无数解读中国的窗口提供我的版本 ▼相关节目 #179 我们习以为常的和平,为何难以降临阿富汗 #112 我们无处安放的记者身份 ▼延伸阅读 季天琴:我在哈佛这一年(一) 季天琴:我在哈佛这一年(二) 季天琴:中国华信叶简明被查 复杂政商关系网起底 尼曼基金(Nieman Foundation):由美国哈佛大学设立的在职记者进修奖学金项目,于 1938 年成立,每年遴选 24 名资深报人作为尼曼研究员在哈佛大学下设的任何一个学院进修一年,其中 12 名来自美国本土,另 12 名在世界范围内选拔。 ▼声动小邮筒 欢迎订阅声动活泼的付费 newsletter,点击 一封来自胡同中的邀请 即可了解如何订阅。或者在 声动活泼 公众号菜单栏点击「会员通信」了解更多细节。 ▼音乐 * Book Bag-E's Jammy Jams ▼Staff 监制^ Amanda 编辑^ 若冰 后期^ 可特 运营^ Yao 设计^ 饭团 ▼关于节目 Bigger Than Us,渴望多元视角,用发问来探索世界。 ▼关于我们 声动活泼的宗旨是「用声音碰撞世界」,并致力于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考养料。 *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声动早咖啡、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反潮流俱乐部、泡腾VC * 欢迎在各大社交媒体上与我们互动,搜索 声动活泼 * 期待你与我们发邮件反馈,邮箱地址是:[email protected] *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也欢迎打赏支持:https://etw.fm/donation Special Guest: 季天琴.
你的 2021 是什么样的? 比起 2020 年的波澜起伏,今年我们和新冠病毒的「相处」好像更从容了一些: 习惯了出门戴口罩、出远门前做核酸,默默地把出国旅行的愿望又往后挪了一年。 疫情后的世界,生成了很多新秩序,也遭遇了不少「失序」时刻。和去年一样,我们也为 2021 年制作了一枚声音胶囊。其中收录了过去一年中,从个体、行业到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值得被记住和珍藏的声音。 [capsule] 受限于篇幅,还有很多声音未能收录其中。但我们依然期待,这期浓缩的音频,能够带你回顾我们和你自己的 2021。 希望你喜欢。 本期节目素材来源不限于央视网、《三联生活周刊》、澎湃新闻、凤凰新闻以及声动活泼 2021 年制作的多档原创节目 ▼主播 徐涛,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 ▼制作人 佳勋 ▼主要事件 [1:52] 全球疫情 [3:12] 东京奥运会 [6:32] 教培行业谢幕 [8:05] 整肃「饭圈」文化 [12:50] 建党100周年 [13:35] 中美关系 [14:25] 塔利班重夺阿富汗 [16:02] 郑州 7·20 特大暴雨 [17:10] 云南亚洲象北上千里 [18:50] 拉闸限电波及民生 [19:44] 太空探索与旅行 [21:00] 听众的2021 ▼相关节目 科技早知道|打了疫苗我们还用担心 Delta 吗? 科技早知道|科技大佬排队飞向太空,太空旅行距离普通人还有多远? 声动早咖啡|下周五奥运会落幕开幕,没有观众掌声为何依然要办 声动早咖啡|不许内卷,教培行业影响几何 商业WHY酱|全球物流大塞车,你暴富了还是倒霉了? 商业WHY酱|做碳中和,过去十年我身边人都听不懂 泡腾VC|强者愈强的时代还能持续多久?和律师聊聊「反垄断」 声东击西|#161 临近毕业季,聊聊职场与不内卷的教育 声东击西|#163 巴以冲突之下,一个普通人的惊骇与恐惧 声东击西|#168 我们为什么担忧对大象的围观 声东击西|#179 我们习以为常的和平,为何难以降临阿富汗 声东击西|#177 如果极端天气降临我们的城市 声东击西|#192 平台:现代社会的遥远巫术 ▼声动小邮筒 欢迎订阅声动活泼的付费 newsletter,点击 一封来自胡同中的邀请 即可了解如何订阅。或者在 声动活泼 公众号菜单栏点击「会员通信」了解更多细节。 ▼Staff 监制^ 阿曼达、mengyi 后期^ 佳勋、Luke、可特、陈太太、迪卡普里鑫 运营^ Yao 设计^ 饭团 ▼关于节目 Bigger Than Us,渴望多元视角,用发问来探索世界。 ▼关于我们 声动活泼的宗旨是「用声音碰撞世界」,并致力于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考养料。 *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声动早咖啡、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反潮流俱乐部、泡腾VC * 欢迎在各大社交媒体上与我们互动,搜索 声动活泼 * 期待你与我们发邮件反馈,邮箱地址是:[email protected] *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也欢迎打赏支持:https://etw.fm/donation
有哪些应该在公共空间被更多讨论,但目前讨论得还不够的问题? 这是「声东击西」制作团队最近不断问自己,也不断问我们嘉宾的一个问题。但现在,我们想知道你的答案。你觉得哪些议题值得被更多讨论,并且想在「声东击西」这档节目里听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写信告诉我们。 其实这也是一期非常规节目,除了最近因为生病而未能参与录制的佳勋,声东击西幕后的伙伴都一一出场了。相信听完之后,你一定会对我们有更多了解。 最后再次跟大家预告,我们 2021 年的声音胶囊节目正在制作中,敬请期待! ▼主播 徐涛,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 ▼嘉宾 Amanda,「声东击西」节目监制 楚樵,「声东击西」内容编辑 可特,「声东击西」后期制作 佳勋,「声东击西」制作人 ▼声动小邮筒 欢迎订阅声动活泼的付费 newsletter,点击 一封来自胡同中的邀请 即可了解如何订阅。或者在 声动活泼 公众号菜单栏点击「会员通信」了解更多细节。 ▼音乐 * Book Bag-E's Jammy Jams ▼Staff 监制^ Amanda 后期^ 可特 运营^ Yao 设计^ 饭团 ▼关于节目 Bigger Than Us,渴望多元视角,用发问来探索世界。 ▼关于我们 声动活泼的宗旨是「用声音碰撞世界」,并致力于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考养料。 *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声动早咖啡、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反潮流俱乐部、泡腾VC * 欢迎在各大社交媒体上与我们互动,搜索 声动活泼 * 期待你与我们发邮件反馈,邮箱地址是:[email protected] *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也欢迎打赏支持:https://etw.fm/donation Special Guests: Amanda, 可特, and 楚樵.
哪些问题应该被提出?为什么应该被提出?这些问题和我们个人,以及这个世界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这是我和「声东击西」的制作团队最近不断问自己的一个问题。事实上,我们问我们嘉宾的原话是:「有哪些应该在公共空间被更多讨论,但目前讨论得还不够的问题」。 也是这样思考,使得我们有了这样一期和往常不太一样的节目:从「大而无当」开始,我们整个聊天的过程更近似「漫谈」。 这次对话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应该是李筠教授和他的学术朋友之间的论争。在充满了戾气、网络暴力,以及人人迅速表达观点的时代,看到有人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探寻一些「重要问题」/「元问题」,并追求各种不同观点表达,还在这些不同观点上得到进一步新的认知,实在是很打动人。 希望我们这次的对话能给你也带来启发。 ▼主播 徐涛,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 ▼嘉宾 李筠,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话题 [02:02] 少年开始读三国,迷上政治学的开端 [10:03] 做博士论文,对自由主义产生新认知 [20:18] 研究之路中,对元问题的思考 [28:07] 在学院之外,开辟思想交锋新领地 [39:55] 和刘擎、施展一起讨论问题的方法 [55:04] 对学者而言,让自己的思想有影响力是「危险」的事 [59:05] 哲学意义上的基本问题,需要更多温和理性的讨论 ▼相关节目 #179 我们习以为常的和平,为何难以降临阿富汗 ▼延伸阅读 李筠:西方史纲 李筠:罗马史纲 施展:枢纽 多丽丝・科恩斯・古德温:林肯与劲敌幕僚 微信公众号:大观天下志 ▼声动小邮筒 欢迎订阅声动活泼的付费 newsletter,点击 一封来自胡同中的邀请 即可了解如何订阅。或者在 声动活泼 公众号菜单栏点击「会员通信」了解更多细节。 ▼音乐 Book Bag-E's Jammy Jams ▼Staff 监制^ Amanda 后期^ 可特 运营^ Yao 设计^ 饭团 ▼关于节目 Bigger Than Us,渴望多元视角,用发问来探索世界。 ▼关于我们 声动活泼的宗旨是「用声音碰撞世界」,并致力于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考养料。 *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声动早咖啡、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反潮流俱乐部、泡腾VC * 欢迎在各大社交媒体上与我们互动,搜索 声动活泼 * 期待你与我们发邮件反馈,邮箱地址是:[email protected] *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也欢迎打赏支持:https://etw.fm/donation Special Guest: 李筠.
当我们习惯讨论高考给人生带来的戏剧性时,中考所暗含的分流和选拔机制常常被忽视。 今年教育厅发布的中考进行一比一「普职分流」的政策,让职业教育走入更多人视野。这个政策意味着,未来理想状态下,中考结束后,一半学生会进普通高中,而另一半进职业高中。 其实从 2010 年起,普职分流政策就已经被提出并在部分地区开始实施。在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点,初中升高中的这道分水岭比你想象中的更加残酷。这场竞赛中,想要交换一张普通高中门票的筹码不仅要看课外班、金钱和名师,还有那些更为隐蔽的阻碍——非户籍学生高出的几百分录取线,不明所以的招生规则,甚至还有骗人的职业教育机构。 而令人唏嘘的是,进入中职的孩子们大多数觉得自己是「被放弃的」的那个。管理部门混杂、招生要求杂乱、政策变化迅速……目前国内的职业教育领域依旧处于混沌的状态。随着今年职业教育被媒体和大众所关注,可能改变会从此开始。未来的职业教育也可以成为更广阔的人生学习试验场。 这期节目我们和「青草公益」理事长、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向芯一起,聊了聊究竟谁在读职业学校,而读职业学校又对他们的人生意味着什么。我们在谈话中串起了许多读中职的孩子真实生命体验,探讨职业教育存在的价值、目前混沌的状态,以及如何想象一个更好的职业教育未来。 欢迎收听! #关注流动儿童升学# 草根公益机构的延续主要依靠每一位爱心人士支持。如果你想支持流动儿童升学,可以关注微信号「青草公益」成为月捐人。每日一元,守护流动儿童成长。同时,青草正在广东时代美术馆举行 12 周年展览,欢迎大家去现场与青草伙伴交流。 #以及,别忘了用耳朵来逛逛声动活泼游乐场!# 我们在里面埋了一些彩蛋,也还埋了一个声音互动游戏。想要和我们一起玩耍,就请订阅我们的 newsletter,来获得游戏道具(解谜地图和答题卡各一张),好去寻找那些和声音有关的线索。至于详细的参与方法,请点击 冬日活泼特辑|声动游乐场开园,请来一探究竟吧! 了解更多详情。期待你的参与! ▼主播 徐涛,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 ▼嘉宾 向芯,青草公益理事长,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博士后研究员 ▼主要话题 [02:00] 职业教育为谁存在 [12:12]「普职分流」应该发生在什么时候 [16:36] 中国职业教育的三种类型 [21:23] 好的教育应当是「全人教育」 [26:25] 进入中职时,多数学生觉得自己「被放弃了」 [32:00] 职校学生的真实体验和职业路径 [41:14] 中国 80 年代普职比达到 1:1 [45:06] 如何推动中职教育变得更好 ▼相关节目 #167 如果不走独木桥|不内卷地成长 #114 有想过这群孩子所需要的教育吗? ▼延伸阅读 全人教育:即 Holistic education,全人观注重培养人的「内在品质」,例如情感、创造力、好奇心、尊重感等等,帮助人达到真正自我,完成与社会的和谐互动。 关于青草公益 三联:什么才是好的职业教育 ▼音乐 * Book Bag-E's Jammy Jams ▼Staff 监制^ Amanda 编辑^ 楚樵 后期^ 可特 运营^ Yao 设计^ 饭团 ▼关于节目 Bigger Than Us,渴望多元视角,用发问来探索世界。 ▼关于我们 声动活泼的宗旨是「用声音碰撞世界」,并致力于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考养料。 *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声动早咖啡、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反潮流俱乐部、泡腾VC * 欢迎在各大社交媒体上与我们互动,搜索 声动活泼 * 期待你与我们发邮件反馈,邮箱地址是:[email protected] *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也欢迎打赏支持:https://etw.fm/donation Special Guest: 向芯.
和算法相比,「平台」拥有一张更加面目模糊的脸。 当我们说算法是个大黑箱的时候,至少还能把它和程序员们写的一长串代码联系起来。但你是否想过,我们日常所说的「平台」,到底有着一副怎样的真身? 资本,流量,权力,算法,运营……这些都被「平台」所囊括,却又无法被一个概念精准定义。对某个直播间的主播来说,平台拥有「金手指」,可以突然让自己被算法和流量青睐;外卖骑手们会将「平台」作为技术与资本的代称;而一些快手主播,则会在自己的视频中感谢「平台」提供了自我展示的机会。 表面上看,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平台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自由和灵活的就业路径。然而,「再中心化」的过程被遮蔽了,监管和规训变得更为隐形——算法被平台利用,变为 PUA 创作者/劳动者的工具。想要「逗逗程序员」么?或许你永远都不会成功。 没错,这期节目可以视为「当网约车司机决定逗逗程序员」的延伸。我们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师董晨宇,与正在人大社会学系做博后的束开荣老师一起,分别从外卖骑手和主播经济的田野经历说起,探讨我们所理解的平台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现代社会的遥远巫术,以及从治理的角度来看,未来的平台应该往哪些方向走。 欢迎收听! #以及,别忘了用耳朵来逛逛声动活泼游乐场!# 我们在里面埋了一些彩蛋,也还埋了一个声音互动游戏。想要和我们一起玩耍,就请订阅我们的 newsletter,来获得游戏道具(解谜地图和答题卡各一张),好去寻找那些和声音有关的线索。至于详细的参与方法,请点击 冬日活泼特辑|声动游乐场开园,请来一探究竟吧! 了解更多详情。期待你的参与! ▼主播 徐涛,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 ▼嘉宾 董晨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师,微博@董晨宇RUC 束开荣,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博士后 ▼主要话题 [03:25] 骑手们会用「平台」来指称技术、资本 [09:44] 号称去中心化的平台,是换了一种游戏规则的「再中心化」 [15:23] 运营会用算法来「威胁」主播 [24:01] 从组织社会学角度,算法与人们「既规训又协作」 [36:53] 平台的调配机制中,本地化的社会关系也在起作用 [45:56] 直播行业还是有一些「反抗」的空间 [52:28] 主播离开的两难:平台与 MCN 的制约 [01:02:49] 平台的「治理」问题,实然与应然 ▼相关节目 #190 当网约车司机决定「逗逗程序员」 #153 算法这只温柔的巨兽 ▼延伸阅读 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 ▼音乐 * Book Bag-E's Jammy Jams ▼Staff 监制^ Amanda 后期^ 可特 运营^ Yao 设计^ 饭团 ▼关于节目 Bigger Than Us,渴望多元视角,用发问来探索世界。 ▼关于我们 声动活泼的宗旨是「用声音碰撞世界」,并致力于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考养料。 *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声动早咖啡、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反潮流俱乐部、泡腾VC * 欢迎在各大社交媒体上与我们互动,搜索 声动活泼 * 期待你与我们发邮件反馈,邮箱地址是:[email protected] *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也欢迎打赏支持:https://etw.fm/donation Special Guests: 束开荣 and 董晨宇.
「声动活泼游乐场」开园啦!尖叫、欢笑,还有游戏? 想马上邀请你通过声音来一探究竟! [poster] 在这个小短剧中,我们埋了一些彩蛋,希望你能喜欢! 为了能和大家玩儿起来,我们也藏了一个小小的声音互动游戏。想要和我们一起玩耍,就请订阅我们的付费newsletter,获得一张解谜地图,好去寻找那些和声音有关的线索。至于详细的玩法儿,就请收好下面的独家攻略吧! 第一步:订阅newsletter 成功订阅我们的newsletter后(订阅方法在最后),你会很快收到一封包含两份游戏道具的邮件回复。其中包含「声动游乐场导览图」高清大图版和「答题卡」各一张。拿到道具后,就可以准备解谜啦! [ditu] 「声动游乐场」电子包浆版示意图 第二步:游戏玩法详情 1 准备好本期节目和两个道具 2 收听「游乐场小短剧」,并根据剧情,在「声动游乐场导览图」中找出相应的线索; 3 将相应线索,填入答题卡,得到答案! 第三步:把答案发给我们 将答案发送到邮箱 [email protected],至此就算结束游戏啦。 我们将于 12 月 14 日揭晓谜底,前 50 位回复邮件并回答正确的听众,将会获得我们为你准备的惊喜礼包。为了这份礼包,也请加油哦! 另外,特别感谢本次赞助惊喜大礼包奖品的好朋友品牌:永璞咖啡、吻吻鱼、新经典文化。 期待收到大家的谜底,我们好早早给大家发出礼物。 附:如何订阅newsletter 关于付费 newsletter 后你能获得什么,请点击阅读 一封来自胡同中的邀请 来了解更多。 如果你是国内用户,请扫👇 [guoneiqrcode] 如果你是海外用户,请扫👇 [abroadqrcode] 订阅前后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或 声小音(微信号:shengfm1) 最后也祝大家玩儿得开心,拿到礼物!
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似乎没有哪里比东北更富戏剧性了——曾经的「共和国长子」荣光不再,在改革与发展的洪流中,腾挪到了历史舞台的边缘。 作为局外人来想象如今的东北,「锈带」、城市收缩、人口外流是关键词,与之相关的则是经济放缓、阶层流动性变弱的事实。如果套用「文章憎命达」的古训,这两年的「东北文艺复兴」更像是一种宿命。 最近出版的「张医生与王医生」是又一部书写东北的非虚构作品,作者是伊险峰和杨樱。作为东北人,伊险峰在描写家乡与曾经的同学故事;而从媒体人的老本行来说,他们也描绘了一部微缩的社会变迁史。 张晶邀请到两位作者,一起聊了聊创作背后的故事。从如何选择书写对象开始,回顾了作者在沈阳采访、收集资料以及合作书写的经历。不论是火锅店雾气中浮现的往事,还是儿时广播的回忆,都揭开了他们作为旁观者和当局人在书写中不同的心理历程。 对于两位资深的媒体人来说,写书也是一次心态和「手艺」上转换轨道的经历。两人的合作像是「拼乐高」:杨樱深入到了生活的各种枝节,寻找和把握讲述者对爱情、性观念和青春往事的回溯;采访之余,伊险峰还在当地图书馆的旧报纸和史料中,找到了许多与个人历史平行的各种线索。 如杨樱所说,在他们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这本书是作为一个结果而出现的。而他们在路途中的所思所感,希望可以通过本期节目传递给你。 互动有礼 欢迎大家在各大平台的评论区留下你对本期节目的感想,我们将于一周后选出三位读者,送出《张医生与王医生》这本书。活动截止日期为 12 月 2 日。 另外,也欢迎订阅我们的 newsletter 邮件服务,用每天 1 元的价格加入我们的声动胡同小社区。订阅方式请点击 一封来自胡同中的邀请,或者在「声动活泼」公众号对话框回复「邮件」了解更多详情。 ▼主播 张晶,声东击西发起人、前媒体人 ▼嘉宾 伊险峰,出生于辽宁海丰张。人生第一份工作是在沈阳铁路局,之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做媒体,2008 年创办《第一财经周刊》,2014 年创办「好奇心日报」,也写东西。 杨樱,以《第一财经周刊》记者和编辑作为职业生涯起点,联合创办「好奇心日报|,现在是「小鸟文学」创始人和主编。 ▼主要话题 [02:34] 写沈阳的初衷 [09:09] 为什么选择张医生、王医生为写作对象 [14:31] 采访分工与去沈阳的经历 [24:13] 协同写作的过程就像拼乐高,互为彼此的编辑 [36:37] 东北在某种程度上「被冻结」了 [44:53] 两位被书写者对成书的反应是「懵的」 ▼延伸阅读 张医生与王医生 苦海沉浮 安妮特·拉鲁(Annette Lareau):美国社会学家,著有《不平等的童年》。 ▼相关节目 #107 一座城市的诞生与衰老 ▼Staff 监制^ Amanda 编辑^ 楚樵 后期^ 可特 运营^ Yao 设计^ 饭团 ▼关于节目 Bigger Than US,渴望多元视角,用发问来探索世界。 ▼关于我们 声动活泼的宗旨是「用声音碰撞世界」,并致力于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考养料。 *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声动早咖啡、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反潮流俱乐部、泡腾VC、商业WHY酱 * 欢迎在各大社交媒体上与我们互动,搜索 声动活泼 * 期待你与我们发邮件反馈,邮箱地址是:[email protected] *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也欢迎打赏支持:https://etw.fm/donation Special Guests: 伊险峰 and 杨樱.
我们来设想一个这样的场景:忙完一天工作的你打算下班回家,于是站在路边用软件叫车。等待 5 分钟后,司机 A 接单了,你松了一口气。然而,10 秒钟后,你的手机突然蹦出一条信息,「您的订单已被取消,平台正在为您呼叫别的车辆。」 这是怎么回事儿? 实际上,在 5 秒钟前,司机 A 在他的手机上点击了一个「醉酒」的按钮。也就是说,司机 A 向平台反馈你是一个喝醉酒的乘客,所以拒载。 为什么你会被无辜扣上「醉酒」的帽子?而最终你坐上的那辆车的司机,又是怎么跟你相遇的? 这其实是一道复杂又枯燥的算术题。在一两秒之中,距离、天气、供需情况、你的喜好、司机的口碑值等等因素都被赋予了不同的数值。在电脑程序的计算下,你和「这个司机」就相遇了。 不过,这个听起来非常智能、高效的系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尤其是每天在系统支配下工作的司机师傅们。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针对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的出行平台做过一份相关的调研。他们发现,司机们平均每月要把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收入贡献给平台。而与此同时,大部分司机不得不每天工作 12-16 个小时,甚至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出车才能保证温饱。 工作时间长、收入低、受困于平台的规则是现在很多网约车司机面临的难题。而此时此刻,司机们正在寻找出口。向在他们看来,不够透明也不够公平的规则和算法,发起挑战。 他们能成功吗? 应采访对象要求,本期节目中部分人名为化名,部分声音经过后期处理。 #声动小邮筒 Newsletter# 声动活泼推出 Newsletter 订阅功能啦!除了每周固定发送的邮件之外,我们也希望借助 email 这种看起来比较 old-school 的方式,建立起一个小小的社区。希望你能参与到其中来! 订阅方式请点击 一封来自胡同中的邀请。或者在「声动活泼」公众号对话框回复「邮件」了解更多详情。 ▼主播 徐涛,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 ▼制作人 佳勋 ▼延伸阅读 优步:算法重新定义工作 网约车平台与不稳定劳工——基于南京市网约车司机的调查 分享经济下的劳动控制与工作自主性——关于网约车司机工作的混合研究 2021年中国一线城市出行平台调研报告 ▼相关节目 #188 一场旅程中的杀手 ▼Staff 监制^ Amanda 后期^ 佳勋、可特 运营^ Yao 设计^ 饭团 ▼关于节目 Bigger Than US,渴望多元视角,用发问来探索世界。 ▼关于我们 声动活泼的宗旨是「用声音碰撞世界」,并致力于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考养料。 *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声动早咖啡、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反潮流俱乐部、泡腾VC、商业WHY酱 * 欢迎在各大社交媒体上与我们互动,搜索 声动活泼 * 期待你与我们发邮件反馈,邮箱地址是:[email protected] *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也欢迎打赏支持:https://etw.fm/donation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