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我们讨论了疫情之下,如何做好个人防护以及对囤货的一点想法。我们认为,口罩、空气净化器、消毒用品、食物、日用品、药品、心理可能是个人防疫的“七种武器”(其实是8种)。最后我们觉得古龙的《七种武器》里描写的笑、自信、诚实、仇恨、相聚(戒骄)、勇气、不放弃,以及爱和责任可能才是最有力的防疫武器。希望本期节目能提供一些新思路,也祝愿所有人平安度过疫情。 ## 主要内容包括: 2:34 新冠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防护应该从空气和呼吸入手 3:25 口罩大致分为医用口罩、N95口罩两类 5:23 戴装有阀门的N95口罩可能不能进医院,因为这种口罩只能保护佩戴者本人 6:52 N95口罩的工作原理更像蜘蛛网,而不是筛子 11:41 长时间戴N95口罩可能会引起负压性肺水肿 13:05 空气净化器存在一定争议 13:50 HEPA空气净化设备(HEPA air purifiers)可以吸附空气中的尘埃 15:23 HEPA空气净化设备也可能是智商税,而且需要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 18:11 展开讲讲室内尘埃生态圈 19:30 室内空气污染来源包括扫帚、吸尘器、烹饪、蜡烛、爽身粉 22:15 2003年SARS流行时期的北京,84消毒液甚至比“82年的拉菲”更受欢迎 23:36 疫情发展到现在,囤积消毒用品的人相对减少了 24:00 健之素消毒泡腾片是医院内进行物品表面消毒的常用手段 25:00 消毒不是越频繁越好,微生物也不是越少越好 26:55 “卫生假说”:越卫生的环境越不利于锻炼免疫力 30:37 谷物囤货指南 35:08 囤货除了考虑数量,也要考虑多样性 39:49 囤积谷物、植物种子类食物谨防过敏 41:16 冻干蔬菜和水果营养不一定比新鲜蔬菜差 47:07 调味品可以只囤酱油、糖和盐 52:26 南方出产的酱油种类繁多 54:45 糖和甜味食物的选择也很多 57:36 盐大致分为海盐和岩盐两类,其中的矿物质含量不同 1:2:00 几种日用品的选择 1:2:49 从厕筹开始聊聊卫生纸小史 1:7:44 关于连花清瘟的用途的讨论 1:14:15 慢性病患者应该囤点常用药 1:19:51 疫情中的心理调节 1:20:24 “政治性抑郁”的含义和应对方法 1:25:21 通过学习钢琴和洞箫来调节心态 1:30:06 疫情中医务工作者的自我调节 1:34:32 古龙小说里的七种武器:笑、自信、诚实、仇恨、相聚(戒骄)、勇气、不放弃 1:36:46 爱和责任是战胜疫情的武器 ## 参考资料 * N95口罩的工作原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AdanPfQdCA * N95的重复利用:https://www.n95decon.org/ * [日]山田富起子 《美味只需酱油、糖和盐》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853264/ * [美]汉娜·霍姆斯 《奇妙的尘埃》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604896/ * [加]安杰拉·利登 《全植物纯素食》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350025/ ## 本期歌单 * 超级市场 《S7》 * Seal 《Stand by Me》 ##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和专业牙医一涵医生一起,从刷牙、牙线等日常清洁开始,讨论了口腔医学的一些常识,如智齿、义齿等。我们还回顾了牙痛治疗、根管治疗以及牙钻的历史。最后,我们觉得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的牙医一起慢慢变老。 ## 主要内容 2:16 电动牙刷究竟是不是智商税? 5:13 刷牙的根本目的是清除牙菌斑 6:38 正确使用牙线不会让牙缝变大 8:00 牙签真的可能会使牙缝变大 10:50 正确的刷牙方式可能也是因人而异的 14:30 有些牙刷背面是用来刷舌头的 16:00 洗牙是否需要麻醉 17:14 洗牙的重点是清除牙结石 23:00 洗牙的周期需要“私人定制” 25:30 造成牙疼的原因很多,甚至可能涉及三叉神经的问题 28:00 从进化和达尔文主义口腔医学的视角看待龋齿 33:40 龋齿是细菌造成的 36:04 优先选择有显微镜的牙医可以作为选择牙医的标准 44:26 拔牙、拔智齿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医学操作,甚至可能是一项需要全身麻醉的复杂的外科手术 51:25 早期南极科考队员会在出发之前拔牙 52:40 义齿可能唯一一种可以长期使用的人造器官,因此也可能是通往赛博朋克的门票 53:40 但是假牙可能会影响肠道菌群 54:34 义齿的评价体系 56:45 赛博格、赛博朋克与《攻壳机动队》 1:0:48 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牙最烂的总统 1:4:56 牙痛治疗的历史 1:9:40 根管治疗曾经要使用砒霜 1:12:16 牙钻简史 1:17:26 定期检查牙齿,选择一位靠谱的牙医一起慢慢变老 华盛顿的画像都是抿着嘴的,因为他的大部分牙齿都脱落了 华盛顿的假牙,下面写着“伟大的华盛顿” Thomas Rowlandson于1790年创作的插画《Transplantation of Teeth》(移植牙齿》,描绘了穷人卖牙的情景 ## 参考资料 * BBC纪录片 《Drills, Dentures and Dentistry: An Oral History》 ## 本期歌单 * 范晓萱 《刷牙歌》 * Sia 《Titanium》 * 九宝乐队 《灵眼》 * 赵咏华 《最浪漫的事》
本期节目回顾了火锅自商周时代以来的历史;讨论了铜锅涮肉的选料、刀工、汤底、蘸料以及吃法;还介绍了老舍、冰心、唐鲁孙等历史名人对火锅记述。最后,尝试从魔药学角度解释四川火锅流行全国的原因。 ## 主要内容 1:09 某网站北京特色美食榜单,瓷瓶酸奶居然排第三,铜锅涮肉没上榜 1:48 商周至汉代的鬲、鼎、釜是火锅的远祖 5:54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中的“红泥小火炉”可能就是“打边炉” 7:30 两宋时期,涮羊肉的雏形出现 11:14 火锅起源于蒙古兵的头盔只是个传说 13:35 明代李渔倡导“本味”、“鲜”、“渐近自然”的烹饪理念 14:23 嘉庆元年(1796 年)的千叟宴上出现了火锅 16:51 晚清至民国关于火锅的记载 18:00 袁枚在《随园食单》里对火锅的评价 21:07 民国时代的正阳楼,就是“半部近代史” 22:45 东来顺的“创业史” 26:20 铜锅涮肉对烹饪技术要求不高吗? 28:42 铜锅涮肉的选料和刀工 34:23 适合涮羊肉的几个部位:上脑、里脊、磨裆、黄瓜条、大三岔、小三岔、羊筋肉等 43:22 铜锅涮肉的炭火、铜锅和汤底 48:11 铜锅涮肉的蘸料 56:26 涮肉的顺序和吃法 1:4:30 豆腐、粉丝、白菜、烧饼是铜锅涮肉的标配 1:8:45 北京火锅里的乡愁 1:9:00 老一辈的北京人也把铜锅涮肉称作“九九锅” 1:10:10 儿时在家吃火锅的经历 1:12:55 老舍先生的《想北平》和《离婚》里关于北京饮食的记录 1:16:12 冰心先生对北京的怀念 1:17:40 唐鲁孙先生的乡愁 1:18:03 在深圳香蜜湖吃过的最不靠谱的铜锅涮肉 1:20:49 关于火锅的童年记忆 1:22:00 清真版《报菜名》里的各种锅子 1:24:03 顾随《涮羊肉诗》 1:25:05 从魔药学角度解释四川火锅流行全国的原因 1:33:14 "火锅是最极致的团圆" 1:36:40 世界末日的时候带上一个鸳鸯锅 羊肉部位图 半边云 一线天 清真版《报菜名》 炖羊肉、烧羊肉、烤羊肉、煨羊肉、涮羊肉、五香羊肉、爆羊肉、汆三样儿、爆三样儿、烩银丝儿、烩散丹、熘白杂碎、三鲜鱼翅、栗子鸡、煎汆活鲤鱼、板鸭、筒子鸡、烩长脐肚、 烩南荠、盐水肘花儿、锅烧猪蹄儿、拌稂子、炖吊子、烧肝尖儿、烧连帖、烧肥肠儿、烧宝盖儿、烧心、烧肺、油炸肺、酱蘑竹、龙须菜、拌海蜇、玉兰片、糖熘饹着、糖腌饯莲子、拔丝山药、拔丝肉、鳎目鱼、八代鱼、黄花鱼、海鲫鱼、鲥鱼、鲑鱼、扒海参、扒燕窝、扒鸡腿儿、扒鸡块儿、扒鱼、扒肉、扒面筋、扒三样儿、红肉锅子、白肉锅子、什锦锅子、一品锅子、菊花锅子、还有杂烩锅子 顾随《涮羊肉诗》 市楼买醉消寒夜, 京师羔羊真无价。 妃白俪红精且腴, 鸾刀脍切妙天下。 炉中初看炭火明, 釜中汤已沸作声。 盐豉辛辣发滋味, 佐以芫荽郁青青。 不尝此味已经月, 入口脆滑如欲噎。 少饮能醉醉能狂, 此时恨不天雨雪。 ## 参考资料 * 徐鲤 《宋宴》 * 唐鲁孙《什锦拼盘》 * 唐鲁孙《唐鲁孙谈吃》 * 阿城《常识与通识》 * 史考特 康寧罕《魔藥學 : 自然藥草中的魔法能量》 * 老舍《离婚》 * 郑阳《火锅简史》 ## 本期歌单 * 张伯宏 《北京土著》 * 西游乐队 《满汉全席》 * 老狼 《一个北京人在北京》 * 红料 《我的北京城》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现在在美国攻读心理学博士的熊老师。我们从心理学是不是实证科学这个问题出发讨论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熊老师还介绍了她在家庭教育、文化差异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最后我们感觉科学很严谨,也很累,而且学了心理学,还是会为生活苦恼。 ## 主要内容 1:30 和把心理学当作包治百病的良药相比,我们更愿意把它视为一种实证科学 3:00 心理学是基于对群体的研究的科学 5:00 心理学专业学生都会经过一个给自己“贴标签”的阶段,因为“贴标签”可以减少认知负担 6:14 思考方式和价值观的改变会帮助人走出“贴标签”的阶段 9:45 定量、定性的心理学研究是如何开展的 11:12 心理学的基础科学部分主要研究人的基本心理规律,应用部分则是将已知的心理心理规律应用到社会情境中 12:19 评价员工表现是心理学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 15:40 科学家需要具备以不同视角观察某种现象的能力,还要有自我反驳的能力 17:35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反对观察归纳法 19:50 科学要符合可证伪性原则 22:21 认知神经科学的问题是存在可逆性解释 28:00 和有机主义设计风格类似,波普尔的理论因其易于理解而被广泛传播 29:20 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量表、观察、面谈、生物学测量等 34:40 熊老师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家长的表达、行为、价值观、目标会在多大程度上塑造子女的动机、情绪健康及学习习惯和学业成就 35:50 心理控制是否是一种有效的教养方式? 40:50 使用愧疚感、内感实现心理控制,容易引发情绪问题 42:39 青春期社交、学业也是熊老师的研究方向之一 46:18 改变命运这样的目的是否可以为偷看日记这样的行为辩护? 47:46 评判心理控制是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48:03 某种思维方式可能是环境造成的,但人不一定要一直保持一种思维方式 49:00 思维升级能给人带来好处 52:30 一些文化适应方面的个人经历 54:12 熊老师在文化差异与文化规范方面的研究 55:25 人们对“社恐”和“社牛”的重视反映了一种文化变迁 1:0:20 医学是个“墙角专业”,只能线性发展,且强调尊重权威 1:3:30 如何看待生理心理学,特别是临终关怀 1:9:50 心理学的不同流派之间的关系 1:15:42 尼采《不合时宜的沉思》里的一段关于科学的文字 1:16:35 对科学精神的总结 ## 参考资料 * Stefan Themerson《Logic, labels, and flesh》(逻辑、标签与肉身) * [美] 丹尼尔·丹尼特 《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 * [美] 侯世达 《我是个怪圈》 * [美] 阿图·葛文德 《最好的告别》 * [德] 弗里德里希·尼采 《不合时宜的沉思》 ## 本期歌单 * Coldplay 《The Scientist》 * Jóhann Jóhannsson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 Chinese Football 《地球上最后一个EMO男孩》 * Michael Jackson 《Man In The Mirror》
本期节目尝试将水果消费的历史划分成了“水果饥荒时代”、“水果温饱时代”、“中产阶级水果时代”和“生活方式水果时代”。我们感觉这是一部物质从匮乏到丰富,而人情却逐渐变得淡薄的历史。另外,还分享了一些和水果有关的冷知识。最后挑战了两段以水果为主题的绕口令。新春佳节将至,祝各位春节愉快,幸福安康。 主要内容包括: 2:42 2021国际果蔬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强调果蔬对于人类和地球健康至关重要 3:59 “水果饥荒时代”,对水果需求主要靠想象来满足 4:35 1968年的芒果精神 5:25 语文课上学到《荔枝蜜》的时候,只吃过荔枝罐头 6:20 没吃过新鲜杨梅,导致无法理解“望梅止渴” 7:14 北方人的热带水果初体验来自糖水菠萝、糖水荔枝等罐头 8:30 “不吃黄桃罐头,什么病都好不了”的“传说”体现了人们对水果的珍视 10:00 送病人的礼物符号价值大于实用价值 12:08 华旗果茶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果汁饮料,口感醇厚,甚至有喝炒肝的感觉 12:30 “山楂片之恋” 14:45 茹梦曾经是高端果汁饮料的代表 16:00 冬天除了储存大白菜以外,还会存一筐苹果 17:30 “水果温饱时代”,中国水果总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大家逐渐习惯了餐后有水果的生活 20:45 中产阶级水果兴衰史 21:20 猕猴桃原产于中国湖北,1904年引种到新西兰,而新西兰奇异果却成了一种贵族水果 22:30 《诗经·桧风·隰有苌楚》是对猕猴桃最早的记载 23:00 《隰有苌楚》是一首讲“少女爱慕未婚男子的情歌”,曾经出现在《射雕英雄传》里 25:28 猕猴桃最早在新西兰的名称是“中国醋栗” 27:20 荔枝是一种“土生”贵族水果 29:00 “妃子笑”并不是最好吃的荔枝品种,糯米滋、挂绿更受原产地消费者认可 30:25 外型奇特、口味诡异的牛油果也是一种著名的贵族水果 32:56 沙糖桔和沃柑是两种“短命”的贵族水果 36:40 投资沃柑甚至和投资比特币类似,可能血本无归 37:30 称霸贵族水果宝座时间最长的车厘子的来龙去脉 39:49 上世纪80年代,山东开始引种车厘子,但长期以来“山东大樱桃”一直没有赶超车厘子的贵族地位 40:32 车厘子和山东大樱桃的区别就是上高速要额外收通行费 42:12 奇亚籽泡腾水是新进网红贵族“水果” 42:59 制造贵族水果向中产阶级收智商税的操作指南:产地越远越好;名字和外观越怪越好 46:45 贵族水果已经消亡,生活方式水果正在兴起 50:14 中国农业大学马会勤提出鲜食无花果是一种典型的生活方式水果 52:12 地中海水果三剑客:柠檬、无花果、意大利血橙 53:05 地中海饮食可能与更大的留存脑容量有关 54:34 日本水果三明治也是生活方式水果的代表之一 56:15 Japan harvest网站给日本的农产品贴上了贵族标签 1:0:38 “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的说法可能和李子的含糖量有关 1:1:36 巧克力其实也是一种水果 1:3:50 杨桃不宜多吃,肾病患者忌食 1:5:45 2013年Garcia-Cairasco等提取出了杨桃中的神经毒素,是一种苯基丙氨酸样的脂溶性分子 1:6:30 荔枝很甜,但也可能导致低血糖 1:8:55 关于椰子的认知误区 1:9:24 椰子油不是健康油脂 1:10:16 椰青是一种天然运动饮品,可以补充矿物质、维生素 1:13:03 艺术作品中的水果 1:16:12 《榴莲飘飘》是与水果有关的电影的代表 1:16:40 榴莲、香菜、折耳根可以把人划分成阵营 1:19:40 挑战了两个和水果有关的绕口令 牙买加的“国宝”阿基果 安迪 · 沃霍作品、地下丝绒乐队专辑封面《波普香蕉》 艺术家莫瑞吉奥 · 卡特兰用一根香蕉和一条强力胶带创作的作品《喜剧演员》,曾在北京UCCA展出。 参考资料 * 马会勤 《新兴的生活方式水果:鲜食无花果》 * 《2021 国际果蔬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强调果蔬对于人类和地球健康至关重要》 * 《中产阶级水果进化史》 * 《中国贵族水果消亡史》 * 芒果精神 * Japan harvest网站:https://japan-harvest.jp/fruits * 哈佛公开课《科学与烹饪》之《巧克力面面观》 本期歌单 * 花儿乐队 《果汁分你一半》 * 莫文蔚 《盛夏的果实》
本期节目特别邀请了催眠治疗师元一和我们一起讨论了: * 什么是催眠 * 催眠的历史和现状 * 催眠在心理治疗 * 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上的应用 * 催眠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最后还涉及了催眠治疗的伦理问题。 ## 主要内容包括: 2:00 对催眠的常见误解就是让人入睡 4:50 催眠是尝试让意识和潜意识进行连接 9:30 4000多年前埃及祭司英霍蒂普(Imhotep)在的梦寺(the sleep temple)中进行过催眠 9:50 现代催眠术的起源:18世纪的德国牧师兼驱魔人约翰·约瑟夫·卡萨纳(Johann Joseph Gassner) 11:30 弗朗兹·梅斯梅尔(Franz Mesmer)对催眠治疗的尝试 13:45 祭祀等各种仪式,甚至求婚都可以认为是一种催眠过程 17:33 米尔顿·埃里克森在催眠治疗方面的开创性工作 20:20 米尔顿·埃里克森通过自我自我催眠克服小儿麻痹症 22:00 医患沟通也是个催眠场景 23:30 医生的判断与医学对对疾病的理解程度有关 26:30 医生的语言可能也是对患者的催眠 30:30 米尔顿·埃里克森克服了瘫痪 33:00 埃里克森的案例的价值可能和他罹患的脊髓灰质炎的类型有关 35:22 催眠治疗师和临床医生直接的认知差异 35:48 埃里克森晚年的一个故事 37:33 通过催眠进行心理治疗的案例 43:50 催眠可以缓解考试紧张 46:00 催眠与正念、冥想之间的关系 52:10 威廉·詹姆斯和尼采关于梦与醉的观点 53:45 个体催眠与团体催眠 1:0:30 1951年,英国内科医生阿尔伯特·A·梅森(Albert A Mason)用催眠术治疗一个患罕见的先天性鱼鳞癣样红皮病(ichthyosiform erythroderma)的16岁男孩 1:02:57 某治疗师通过催眠帮助自己的烫伤痊愈 1:04:31 在动脉内膜成形术中应用催眠 1:05:25 利用正电子体层扫描技术研究催眠过程中大脑血流量分布 1:08:30 对催眠治疗的前景充满信心 1:09:33 对现代医疗模式的反思 1:10:08 阻断疼痛算不算治疗;无痛症也是一种疾病 1:14:30 催眠与癌症治疗 1:16:18 萨尔瓦多·达利利用潜意识进行创作 1:18:00 小松美羽进行绘画创作前都会进行冥想 1:20:05 拉赫玛尼诺夫在催眠治疗师的帮助下完成了第二钢琴协奏曲,并题献给自己的催眠治疗师 1:24:50 传销是对催眠的一种滥用 1:26:50 掌握催眠的知识可以帮我们应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评判和定义 1:28:20 有自由意志的人具有选择的权利 1:31:18 如何与催眠治疗师建立信任 1:36:45 如果催眠治疗失败,最坏的情况是什么? 1:38:14 最好的催眠治疗是相互支持和滋养的过程 1:39:56 催眠治疗师是否应该帮助患者忘记自己的过错 ## 参考资料: * [英] 弗雷泽 《金枝》 * [美] 威廉•詹姆斯 《宗教经验之种种》 * [德] 尼采 《悲剧的诞生》 ## 本期歌单: * 王菲 《催眠》 * Sviatoslav Richter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2 in C Minor, Op. 18》 * 王菲 《麻醉》
本期节目是《睡眠好,人生问题就解决了三分之一(睡眠篇)》的下半部分。我们首先讨论了入睡以后的各种问题,包括睡姿、入睡抽动、抽筋、盗汗、梦游。然后,我们讨论了午睡、入睡行业,以及由熬夜不睡催生的夜间消费行业。 ## 主要内容包括: 0:46 什么睡姿最好? 1:05 《耶鲁古典欧洲怪诞生活志》引用的1474年的一本手册建议先右侧卧,再左侧卧 1:25 胎儿睡姿 2:38 一位手术麻醉师眼中的最佳睡姿,右侧卧比左侧卧对心脏影响更小 4:00 仰卧位可能会造成睡眠呼吸暂停 5:20 入睡后尽量用嘴呼吸,甚至可以把嘴粘上 5:57 入睡抽动和“长个儿”无关,而是“睡眠惊跳”或“入睡前肌阵挛” 7:28 入睡后出现抽筋或“腓肠肌痉挛”最常见的原因是缺钙 8:13 盗汗的可能原因包括:低血糖、更年期、年幼 9:23 梦游是个复杂的问题 9:55 和梦游有关的历史故事 10:25 维基百科上的几个在梦游中杀人的案例 11:29 斯坦福大学关于梦游的发病率的研究 12:57 关于梦游的实证科学研究很难开展 13:14 莎翁名剧《麦克白》中麦克白夫人是个典型的“梦游症”患者 15:40 唤醒灯可能比闹钟体验更好 16:00 白天不要躺在床上、多做运动、晒太阳都能改善睡眠 16:20 对午睡的看法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 17:06 先人午睡起来也发懵,比如杨万里 18:17 单相式睡眠与多相式睡眠的历史渊源 19:38 多相式睡眠直到1920年代才消失,与家庭与街道照明的普及有关 21:04 睡眠与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 23:06 帮人入睡、助眠已经发展成了一个产业 23:56 职业哄睡师 25:23 ASMR(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即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 27:00 “被窝味”电台节目,比如早年的《零点乐话》,开始复兴 28:03 各种助眠设备可以把人从头武装到脚 29:17 熬夜不睡催生了夜间消费行业 ## 参考资料: * [美]伊丽莎白·阿奇博尔德 《耶鲁古典欧洲怪诞生活志》 * [唐]杨万里 《闲居初夏午睡起》 * [德]马克斯·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美]约瑟夫·M.小雷格尔 《生活黑客》 ## 本期歌单: * 朴树 《她在睡梦中》 * Sigur Rós 《Hoppípolla》 * 丢火车乐队 《晚安》
接着上期的话题,我们讨论了睡眠时长和质量、人为什么要睡觉、睡眠不足会发生什么等问题 内容包括: 1:30 上期节目回顾 2:07 移动互联网使用时长增加 5:07 《消费社会》与睡眠 6:47 8小时睡眠只是个平均值 8:30 晨型人和“夜猫子” 9:50 8小时睡眠论的出处:1942年,盖洛普咨询公司公布的调查结果是美国人平均睡眠时长为7.9个小时,约等于8 12:48 BHLHE41(又名 DEC2)基因变异可能是“天生短睡者”需要的睡眠时间更少的原因 14:49 日本筑波国际综合睡眠研究所的小鼠睡眠研究 18:05 睡眠质量与手机成瘾的心理学分析 19:55 思维反刍是指个体反复和消极地思考消极情绪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后果,是一种适应不良的反应方式 21:15 正念是指以一种有意识、不批判的方式将注意集中于此时此刻 23:40 正念(mindfulness)已经形成了一个体系,并催生了一个行业 24:20 心理学主流是实证科学 26:47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关于睡眠与道德问题的讨论 29:15 睡多长时间具有伦理意义,和道德判断有关 29:30 佛教与睡眠 31:00 道教与睡眠 32:47 基督教与睡眠 34:09 睡眠不足会发生什么? 35:40 前苏联的睡眠剥夺实验并不是真实的 39:10 以小鼠作为睡眠剥夺研究模型 42:20 斯坦福睡眠剥夺实验 43:40 医学科研伦理的三个里程碑 48:55 生物为什么要睡觉 50:33 水母睡眠节律研究 51:55 睡眠是脑脊髓液清理大脑清理代谢产物的过程 54:30 成年老鼠大脑的海马体中,新形成的细胞在学习经历后会在睡眠的快速眼动(REM)阶段重新激活 55:10 时间生物学(chronobiology)主要研究生物体内与时间有关的周期性现象 56:28 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可能意味着已经付出了一生的心血 55:10 时间生物学(chronobiology)起源于一位法国洞穴学家的实验 1:1:49 在没有时钟的情况下,我们对时间的主观体验是高度变化的 1:4:34 睡眠周期包括:浅度睡眠、深度睡眠、快速动眼睡眠(REM) 1:5:23 对《睡眠革命》的反思和批判 1:9:03 多相式睡眠 1:11:42 16世纪欧洲盛行两相式睡眠 1:12:58 如何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1:15:38 如何入睡? 1:20:35 条件性失眠与布钦疗法 1:23:03 如何在酒店里获得更好的睡眠 ## 参考资料: * [加]基思·斯坦诺维奇 《这才是心理学(第11版)》 * 《佛说八部佛名经》 * 《佛遗教经》 * 《菩萨戒本经》貪睡眠戒第十九 *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 * [日]西野精治 《斯坦福高效睡眠法》 * [英] 尼克·利特尔黑尔斯《睡眠革命》 * Kacper M. Postawski 《Powerful Sleep: Secrets of the Inner Sleep Clock》 * [美] 彼得·豪利 《和失眠说再见》 * 皇冠假日酒店(Crown Plaza)的助眠音乐专辑《Sleep Soundly》 英国Crowne Plaza酒店提供的助眠喷雾 ## 本期歌单: * Random Forest 《Hibernation》 * 齐秦 《不让我的眼泪陪我过夜》 * 朴树 《她在睡梦中》
本期节目首先尝试解读《2020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然后介绍了失眠和失眠症及其诊断治疗,还涉及到了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问题。最后,从日常生活史、艺术史等角度讨论了失眠问题。 内容包括: 1:25 吃饭、睡觉是有大学问,是大修行 1:47 王阳明: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2:16 大珠慧海禅师的公案: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6:27 2008年开始,每年3月19日为世界睡眠日 7:10 2020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解读 9:25 睡眠时长时长平均6.9小时,较2013年第一次公布的时有接近1/4锐减 10:20 1/3的人躺下后半小时之内睡不着。90后经常失眠人群的比例从上次统计的24.9%增加到了36.1% 11:00 拥有深度睡眠的人群比例仅为28% 15:02 失眠的医学定义 18:00 2006年中国睡眠研究会在6个城市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内地成人有失眠症状者高达57% 20:00 睡眠有多重要,失眠就有多普遍 20:50 失眠症的自然病程具有持久性特征 23:50 慢性失眠症的发病率存在性别差异 24:06 失眠的原因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遗传因素、应激及生活事件、个性特征、环境、精神障碍、躯体疾病 27:09 突然跑题:夜间娱乐、停电与生育率的关系 32:20 多种原因纠缠在一起会加重失眠 33:00 大学时代“刷夜”经历 36:35 带娃“剥夺”了很多成年人的睡眠 40:30 人类天生容易受到声音的影响 41:40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43:35 关于失眠的过度觉醒假说和3P假说Predisposing(易感因素)、Precipitating(促发因素)和Perpetuating(维持因素) 48:36 慢性失眠症的诊断 53:55 慢性失眠症的心理治疗 56:37 慢性失眠症的药物治疗 58:00 褪黑素是一种网红药 1:01:50 吃药遵医嘱 1:04:04 打鼾(睡眠呼吸障碍) 1:05:25 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可能有致命风险 1:08:05 长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可能导致低氧血症 1:09:00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治疗 1:10:00 找到了播客的定位:用多学科视角观察生活 1:11:55 古人也失眠 1:12:15 宋人方回《不寐十首》 1:13:47 关于失眠,“先人有何妙计”? 1:15:40 1597年欧洲人用莴苣“治疗”失眠的偏方 1:17:37 《本草纲目》里记载的用土拨鼠头骨治失眠的偏方 1:18:40 从药学发展中获得的“历史感”。先人的探索都值得尊敬 1:20:40 我曾经认为失眠很酷,因为艺术家都失眠 1:21:50 《每日惯例:艺术家们如何工作》总结了161位艺术家的日常作息 1:22:18 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作息时间 1:23:23 作家狄更斯的作息时间 1:23:50 乐圣贝多芬不熬夜 1:25:17 巴尔扎克喜欢熬夜写作 ## 参考资料 * 《2020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 * 方回《不寐十首》 * [美]伊丽莎白·阿奇博尔德 《耶鲁古典欧洲怪诞生活志》 * [美]梅森·柯里 《每日惯例:艺术家如何工作》 ## 本期歌单 * 陈奕迅 《全世界失眠》 * 周华健 《孤枕难眠》 * 张震岳/蔡健雅 《思念是一种病》 * 熊天平 《夜夜夜夜》 * 鹿先森乐队 《失眠》
在2008年出版的一本书《如何带病赴宴》的启发下,我们聊了聊疾病、药物和饮食、饭局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每个人吃的每顿饭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带病赴宴”。最后,我们总结了带病赴宴的原则:不伤身体,不忘病情,嘴下留情,不欠人情。 本期内容包括: 1:00 感谢黑莓老师为抗击疫情所做的贡献 2:40 带病赴宴是个普遍现象 3:20 宴、局和饭的概念辨析 7:00 再好的宴会也都是凉菜,没有镬气 8:30 伊壁鸠鲁说过,“缺少朋友的陪伴的餐饮与狮、狼等野兽的吞咽无异”。所以和什么人一起吃比吃什么更重要 9:15 朋友的陪伴才是最大的享乐 10:00 千叟宴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带病赴宴 13:45 千叟宴后很多老人一病不起,甚至去世 15:30 带病赴宴其实是个技术活 16:00 电影《夜宴》讲的也是一个危险的宴会 18:10 《夜宴》通篇说的都是欲望 20:00 宴会上以外死亡的历史名人们 22:00 英国的尤斯塔斯(Eustace)在宴会上被噎死 24:00 宋子文被鸡肉噎死 25:15 教皇阿德里安四世被苍蝇噎死 25:40 孟浩然“浪情宴谑,食鲜疾动” 26:30 卓别林酒宴之后服用安眠药,不幸去世 28:00 卡喉、噎食的原因 30:45 海姆立克急救法 32:20 发物是异体动物蛋白,容易引起过敏 35:05 食源性过敏 36:25 蚕豆过敏或蚕豆病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一个类型,表现为进食蚕豆后引起溶血性贫血 38:20 医院的变态反应科可以检查过敏源 40:00 海鲜导致的甲肝和寄生虫 44:00 潮汕生腌又叫“潮汕毒药”,虽然有腹泻的风险,但独特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 45:30 不要轻易尝试生食 46:30 嘌呤代谢和痛风 47:30 鸡头、鸭头、鱼头汞含量偏高 47:50 酸性体质是伪科学 49:00 盘饰、“围边菜”、“雕刻萝卜花”是否可以吃? 51:00 食物相克 53:35 香蕉+冬枣是一种黑暗料理背后的科学道理 56:29 盐、油、辣椒等调味品 59:30 买贵的盐可以控制盐的摄入量 1:02:15 用经济学方法解决油脂健康问题 1:04:00 回收辣椒很难分辨 1:06:00 带病赴宴的交叉感染风险包括消化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 1:08:30 乙肝、艾滋病、牛皮癣等一些被歧视的疾病 1:11:00 不需要惧怕疾病,但要用科学知识保护自己 1:12:00 歧视患病者并不是对抗疾病最好的方法 1:13:00 饭局后打包的注意事项 1:15:00 啤酒、白酒不宜混着喝 1:18:00 鸡尾酒也很容易醉 1:18:30 啤酒加海鲜是痛风套餐 1:20:00 饭前、饭后吃药是很普遍的现象 1:23:30 柚子对药物的影响 1:27:20 头孢配酒有致命风险 1:31:00 三高人群在逐渐变多 1:32:30 每个人吃的每顿饭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带病赴宴” 1:33:50 因为肝内胆管结石,避免被劝酒 1:34:35 肝胆病人群的饮食 1:36:00 糖尿病人群的饮食 1:38:00 痔疮与饮食 1:41:55 火锅是最具社交属性的食物 1:43:10 孕妇如何带胎赴宴 1:45:00 吃山楂不会导致流产 1:45:50 母婴之间的肠道微生物传递 1:47:50 带病赴宴的两个原则:不伤身体、不欠人情 1:49:00 嘴下留情,不忘病情 本期歌单: * Beyond 《候诊室》 * Jerusalem Quartet 《Mozart String Quartet no.17 in B flat major K.458 'The Hunt': I. Allegro vivace assai》 * 李祥霆 《酒狂》 * Adele 《Remedy》 * 郑钧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本期书目: * [德] 朱莉娅·恩德斯 《肠子的小心思》 * [美] 迈克尔·波伦 《杂食者的两难》 * [清]王士雄 《随息居饮食谱》
某三甲医院麻醉师和某互联网大厂程序员一起聊了聊医美的起源、发展和风险,最后还讨论了什么是美?审美能否训练和改变? 内容包括 1:00 人们对美容整形的诉求不断增加 2:30 美容整形行业快速发展,但乱象丛生 5:30 医美(cosmetic surgery)的概念和历史 12:27 面部整形手术包括哪些? 18:30 美容整形手术的成功标准是什么? 23:35 面部整形手术的风险包括感染和麻醉风险 27:47 防范特殊人群利用面容整形手术逃避法律制裁 30:30 削下巴和磨骨手术风险最高 33:13 美体塑形手术 33:59 医学与脂肪的战争 35:27 吸脂手术有造成脂肪栓塞的风险,脂肪栓塞可能致命 36:49 功能性减肥手术 37:46 断骨增高手术 40:45 注射美容、肉毒杆菌、玻尿酸、水光针 44:00 美白的历史 46:26 美白、抗衰都是治标不治本,衰老只能接受 47:28 医学能彻底解决的问题很少 52:25 美能否量化 56:29 审美能力和审美偏好能否训练或改变? 59:55 审美是个有争议的话题 1:00:29 “美是理性的感性显现”——黑格尔 1:02:01 美在主观,还是在客观? 1:03:18 体像(body image)与主体的自我认知 1:07:57 形体焦虑与人的多样性 1:10:49 面对真实的世界和自己都需要勇气 1:14:13 为无意间的冒犯向友台主播致歉 1:16:43 文字无法携带语气,声音更适合传递情绪和感受 上图为合成中国人“平均脸” 本期歌单 * Chinese Football 《电动少女》 * 鞠文娴 《病变》 * 羽泉 《最美》 * 张雨生 《后窗》 特别提示:美容整形属于专业医学领域,请咨询相关专家。
某三甲医院医生黑莓和某互联网大厂程序员无觅,两位大叔一起介绍了一下开设这个播客的初衷。您将在这个播客里听到内容包括: * 奇葩的:医院里的江湖人、如何带病赴宴、“(麻)醉生梦死”、“血雨腥风” * 严肃的:生老病死、疼痛的本质 * 怀旧的:老游戏、老录像带 * 时尚的:减肥、健身、医美整容 * 美食、文艺、史地民俗、职场八卦 还介绍了细管胡同这个名称的来历: * 某重点中学在细管胡同 * 田汉故居在细管胡同 * 人到中年,虽然不是如履薄冰,但好像走入“窄巷”(细管) ## 参考资料和歌单 辛波斯卡《种种可能》 崔健《蓝色骨头》 丹镇北京《歃血为盟》 李宗盛《山丘》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