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段琦谈-黑胶唱片选购注意事项与平替

本期还是和尼可夫一起带来的黑胶唱片选购的话题,录音较长所以分为两个部分来发了,这次的提纲更长,所以我就不废话了,建议节目伴随提纲食用。 黑胶唱片的查询:推荐的网站、经验分享,查询黑胶的核心是什么,版次分辨? 网站:discogs,韩国人的网站,台湾有些繁体网站也会有介绍;popsike查价格 查询的关键字或者说是核心是唱片编号;编号查不到我才会用音乐家的名字搜索,当然目的是搞清发行的版次,还有一些必要的信息,曲目,还有价格; 注意discogs上的版次不见得很准,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够用了 另外就是侯弘毅的2本书;记不住哪些版次到哪些编号为止的,弄个小本本记下;Decca/London部分参加吴辉舟的书;同样,书里的信息是总结来的,是可能有错的,不要盲从。大多数情况下,他是对的。 购买黑胶的几个核心问题 有意识的购买: 我怎么知道要买什么盘? 节目推荐--比如九段琦谈;各种榜单;各种书籍;朋友推荐等等 注意,不要迷信权威 关键字:封面,记住编号,乐队,指挥,演奏家 这个录音都有哪些发行,主要是首版是什么 查discogs,查韩国的网站,查书,问人; 价格多少?(记得计算运费) Popsike,ebay,淘宝 遭遇战: 看平时积累了 各种网站,公众号,书籍,群友交流,咱们的节目;对演奏家和指挥家的了解;一些唱片和录音的历史;曲目传说;某些封面的题材,曲目题材也有集邮的;比如某某演奏家擅长什么方面,这其实挺重要的; 确定一张盘是不是首版 你怎么定义首版,要划分的多么详细? 首先,你得知道,某个录音的首发在哪个系列,这需要对唱片公司的系列有所了解; 从编号开始 产地: 盘标:(比较麻烦的是小厂家的盘标的顺序),更详细的,英国Columbia还有大圈小圈之分 盘刻:(如何解读盘刻);水星尤其要注意盘刻;盘刻的解读是另一门“功课”了; 有些录音首发是10寸,但我们一般以12寸为首版;比较麻烦的是首发到盒子里的;如果非首版不收,那只能搞盒子了。 形态:(指的是唱片的形态;比如pancake,比如Decca系的ED4的盘心是隆起的,但有些唱片是ED3盘标,但形态是ED4的;比如Philips中后期的盘,边缘是有隆起的);唱片的形态是非常难以“作假”的,它基本可以认为是跟着生产线走的。 封面:很多录音的封面也是经常修改的,比如DG。虽然盘标一样,但你很难说服自己,封面都不一样的也是首版 注意大奖标; DGG的封面是非常麻烦的事情(就算同样封面,还会有字体排列的不同,尤其是DGG) 而且DGG还有细字,红贴纸,红头的分别 其他的公司也有类似的现象(比如飞利浦) 英国Columbia的封面有大字小字 Decca有三角标;BBB London有所谓的蓝背 Murcury有所谓的彩背 Everest有所谓的筷子装 内套:虽然现在不太重视内套,但其实,有些内套也可以辅助判断年份。比如DG的原装内套 封底:比如BBB,蓝背; 重量:一般早期的更重;但注意一张黑白狗要是很重,那就很成问题了,它大概率是复刻的。 包装:有些系列有特殊的装帧方式。比如flipback;比如敲击卡门,更早的版本主要的判断依据是装帧 有些录音,当年只发行了CD,这种新发的LP,就是首版了 首发在中价/低价系列的录音,往往这种发行会有曲目拼凑的情况;比如Milstein的贝多芬浪漫曲,首发是在不起眼的Seraphim(Angel的子公司),这张发行中戈德马克是重发,但浪漫曲确实首次发行;斯塔克有些在Columbia的录音是立体声,但只发行了单声道。立体声版本则发行在日版Angel,还有美版Angel 判断一张唱片值不值得买 首先要考虑你买的目的是什么; 其次要考虑你要购买的对象有没有到及格线(不是“没名堂”的碟) 第三参照具体信息综合考虑价格 各个厂家购买的注意事项: 购买DGG 如果大花为第一版,要注意封面是否为第一版,有没有细字,有没有红贴纸,有没有红头,盘标有没有ALLE,有没有大花 如果小花为第一版,要注意是Made in Germay还是Made in West Germany 购买Philip 要注意内标有没有牛角,有没有大牛角; 购买Decca 要注意有没有BBB版本 如果是单声道5000系列,要注意有没有2000系列 购买London 要注意有没有蓝背版本,有没有Pancake版本 购买Columbia 要注意封面有没有大字,盘标是不是小圈 购买EMI 好像没什么特别要注意的;不要把无边彩色邮票狗和有边彩色狗搞混 购买RCA 要注意盘刻,是几S 特别要注意产地,加拿大版几乎跟美版一样,不同的是盘标上会写上蒙特利尔 购买水星 要注意的是盘刻,是不是FR或者RFR;还有有没有彩背 购买西敏寺 要注意有没有绿标和红标;但要注意,红标绿标曲线是不对的;蓝标才对 购买Capitol 主要彩虹标写的是FDS还是Capitol,以及位置 购买Vanguard 没啥要注意的,按着盘标买 购买CBS 注意二眼是黑字还是白字 同时,CBS的mono的头一个盘标是蓝标,不是六眼 英国Columbia SAX系列 总论:地球是太贵,二版的半月是贵,神奇音符不错,但少见。 替代方案: EMI在ASD系列重发了SAX的很多录音,就物美价廉多了,比如Klemperer,施瓦茨科普夫等等。 EMI在SLS系列有不少盒装的重发,比如Klemperer的全套贝交,勃交;大奥的三个盒子里面就包括了SAX系列和33CX系列的协奏曲。 EMI在SXLP系列也重发了一系列录音,价格不过200左右。比如大奥的贝小协。 CFP系列重发了不少SAX的录音,比如Kogan。也是英版,声音是有保障的. 法版的Columbia系列声音很是不错,见到便宜的可以考虑 对主打少量乐器的录音,mono版本也是不错的选择 美版的天使,首选红天使,次选水蓝,再往后就不要买了 细说每个厂牌和个别艺术家: Klemperer:买二版,买ASD,SLS盒子 施瓦茨科普夫:买ASD 富朗索瓦:买CFP,天使 Milstein:买SXLP,天使 Callas:买二版,ASD,SXLP,单声道,法版, 奥伊斯特拉赫:买SLS盒子,买SXLP都可以 顾里尼:买二版,ASD 赛尔:买EPIC Kogan:买三版,买CFP方标,买SXLP Giserkin: Starker:买天使,WRC Arau: 33CX系列 总论:大部分不贵,可以直接拿下。少部分超过射程的 替代方案: 法版FCX系列声音很好,可以考虑 美版红天使有很多同是英国制作的,但价格比33CX就可亲多了。 如果还有部分实在无法找到替代,建议买日版,或者复刻。 自我催眠,这种曲目名家一大把,用不着花这么多钱非要听她/他的。对,我说的就是Martzy和Rabin; EMI ASD系列 总论:普遍不贵,少量很贵,压片质量稳定。 替代方案: 压片质量比较稳定。所以首版太贵就买二版。各种邮票狗物美价廉,都是英国压制。没必要再找别的替代方案了 SLS系列有不少录音的盒装,性价比更高,也可以考虑,毕竟单张不太容易收齐。 Greenslave系列有不少重发,有的还上了TAS榜,英版压制,质量可靠 DGG 总论:普遍不贵,少量很贵。 大花红头 替代方案: 买非红头的Alle大花,盘都一样的,封面不同,不用非要追那个贴纸。 Alle还嫌贵就买Made in的大花,小花就算了 大花非红头 直接买,不贵都 小花系列 直接买,不贵 特殊的几张 实在没有替代,买Helidor的中价系列,不贵。 数码小花 总论:后期数码的有几张很贵。 替代方案:买复刻吧,都是数码录音了,没有母盘磨损的问题。 ARCHIV 总论:分大Archiv和小Archiv,其实没几张贵的。也就麦纳迪和Fournier贵 替代方案:便宜的直接买。 Fournier的大无买二三版或者小Archiv,不太贵。 麦纳迪买复刻。 Decca SXL系列 总论:贵,质量稳定 替代方案: ED1贵就买ED2,还贵买ED3,到了ED4小Decca那就便宜多了。不要再说买不起 London一样是英国压制,挑品相好的买。大London还嫌贵就买小London带沟,再次买小London不带沟的。 ECS系列很多首发,注意不要买单声道模拟立体声的 Diamond系列的开始几乎和ED2一样古老,声音很好,尽量买带沟的。 SET系列 总论:普遍不贵 替代方案:大Decca贵就买小Decca吧,一定买得起的 SAN系列 总论:普遍不贵,直接买吧。 LXT系列 总论:单声道系列,普遍不贵,但有少量几张价格感人。 替代方案: Ace of Club系列可以看看。尽量买带沟的。 Argo 总论:普遍不贵,少量几张较贵。 替代方案:直接买。贵的几张也就咬咬牙。或者买小Argo即可。 RCA LSC系列 总论:普遍不贵,注意品相。 替代方案: 一般也就3-4百,直接买就好。嫌贵的话,可以考虑英版的SB系列,风格不同于美版 美版的VICS系列声音很好,早期也是带沟的,还有不少首发就是VICS 英版VICS声音也很好,但风格不同。 CR复刻也不错,但现在也贵了。 Chesky也有复刻,不贵可以考虑。 LSD系列 总论:包装精美,贵 替代方案:同上 LM系列 总论:单声道,都不贵。 替代方案:不用替代了,都买得起。偶有有几张较贵,咬咬牙或者买复刻吧。 Mercury 总论:贵的也就是Starker,谢霖,西盖蒂,注意品相,注意不要买到mono 替代方案:直接买,注意品相;嫌贵可以考虑被Philips收购后发行的Golden Imports系列,风格有变化,但底噪没了。 法版水星声音据说也不错 英版水星也不错,但也不便宜就是了 Philips 总论:不要迷信牛角标,声音很稳定。 替代方案:一向稳定,不用太挑剔,任何版本都可以买,首选红银。 后期数码版贵价的几张直接买复刻。 CBS 总论:普遍便宜 替代方案:直接买;六眼嫌贵就买两眼,再后面的不要买了。嗯,除了古尔德 Capitol 总论:主要是Milstein和Rabin比较贵 替代方案: Milstein可以去EMI的SXLP系列找。 Rabin:看看美版天使吧。我对他不感冒。

83分钟
99+
3年前

九段琦谈-黑胶为什么贵?选购与捡漏技巧

不久前朋友建议我们从新做一下关于黑胶唱片选购的内容,所以本期我们叫来了群里每周推荐高性价比唱片的尼可夫来一起聊聊选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分享。也是第一次我们的嘉宾居然提供了详尽的提纲,所以本次的文案就简单了,各位可以先看看提纲,当然节目里我们会讲的更细。 本集提纲(来自嘉宾尼可夫提供) 以下均为后人,包括我的经验总结,既然是总结,那就不是什么金科玉律,也不一定都对;这玩意有规律就有例外,而例外往往是捡漏的机会;但无论如何,先掌握一般规律,例外买多了也就知道了。 黑胶价格的决定因素都有什么? 品相:所有二手黑胶价格的讨论,都是基于品相的前提下; 另外,S代表未拆封,并不代表里面唱片是完美的;遗憾的是,这种级别的唱片除了卖得贵,卖家都是不保证品相的;因为他也不知道里面的品相是啥;这点一定要注意; 有些唱片店会把碟塑封起来卖;这就很麻烦,看不到品相和盘标,价格可能还贵; 极罕见的首版,品相不达标,也不值那么贵; 然后就是,有些很古老的唱片要放宽标准,因为几乎不可能有NM(最少流通领域如此,收藏家手里有没有另说,一般你也碰不到); NM的虚标的问题,以及一些话术; NM的目测与播放 盘弯曲,中心孔开偏,全盘声音开叉 版次:一般情况下首版最贵,这个不用杠,也不要跟市场共识反着来;除非你钱多了烧的想按首版价格收二版;例外有的是,但那不是一般原则;更进一步的还有追求”首版首刻“的;到了二版,价格就跟栽了跟斗似的掉下来;(首版首刻会更贵) 产地;一般原产地最贵,同样这是市场共识;版次规律的总结都是基于原产地;不严格的说,别国靠谱的首版等同原产地二版 稀有度;越稀少越贵;这个不用解释了吧;穆特不招待见,但她的柴小协就破千了,因为录的时候已经进入CD时代了,发行的少; 演绎;我表演的作品,全世界只有一张也不值钱,是吧;所以名家,名演就贵; 录音;这没什么异议吧,没人会拒绝”演录俱佳“;多说一句,不要觉得单声道的录音就不好;那是你没听过好的; 榜单;上过榜单的一般比较贵;各种发烧榜,留声机百大什么的;按着榜单买碟的多了去了; 原录音是立体声的,单声道就不值钱;反过来也一样(对,有些立体声是单声道用设备模拟的,那种单声道就贵过立体声;比如很多Jazz的单声道比立体声贵) 弦乐最贵;乐器越少越贵;因为好听,要的人多; 女表演者较贵;别问我为什么,市场就这样; 于是,Martzy的NM品相的英首版巴赫无伴奏小提琴三张,集齐了以上除了7以外所有的要素,价格就以万为基本单位了; 而海菲茨海爷作为一代琴皇,名气太大,发行量也就巨大,碟也就贵不起来;他的首版NM,美版协奏曲不过才1000以下,品相稍差的,几百也就拿到了; 便宜没好货固然是一般性原则;但在黑胶唱片领域,这个原则的例外实在太多了;因为这个东西的年代较早,很多当年名震一方的大师的名气已经因为各种原因不为人所知了。或者,有些人因为种种原因(比如受排挤),没有签约大公司,唱片都在小公司发行,知名度也不够;还有一些其他原因;所以他们的唱片往往出没于ylj里面,很便宜,但不代表不好;这时就考验买家的眼力了。甚至有些资深玩家大跌眼镜的罕见品种也可能会出现。不要觉得卖家一定什么都懂。实事上,买家比卖家还要懂的情况非常常见的。ylj和日版是资深玩家的乐园,新手的大坑。 说了这么多,其实,影响价格最主要的因素是“碟的稀罕度”,或者进一步说“某录音好品相黑胶的稀罕度” 贵价碟究竟为什么贵? 原因见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品相完好的老黑胶越来越少,也就越来越贵了。 关于黑胶的版本:唱片公司产地、版次区别的原因 购买黑胶的第一原则是品相,前面讲了 第二是是原产地原则:EMI英版;英国Columiba英版;CBS美版,RCA美版;飞利浦买荷兰;水星买美版;西敏寺美版;Vanguard买美版;DGG买德版;Decca英版; 第三就是立体声单声道原则(古典与Jazz不同) 版次的划分: 有个定价系列的问题要注意:主要是正价系列;中价系列;只要唱片公司认为在正价还能卖出去,就放正价;(正价和首版是两个概念)(正价与中价的区别除了价格还有册子,包装,曲目拼凑等等) 一般来说,同一录音的在同一系列里面编号不变;(例外是Decca的LXT系列,2000系列的录音放到5000里面会变编号);但唱片公司往往把同一录音在不同的系列发行,用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某一录音发行时,唱片公司使用的盘标是什么,那么首版盘标就大概率是什么。 比如Du pre的Elgar大协发行的时候,EMI已经不使用白金狗了,当时用的是半月狗,所以,德大协的首版就是半月狗;而编号一般都是顺着来的,所以编号和盘标是有对应关系的。如果肯花功夫,可以总结出从多少到多少编号,盘标是什么。(比如侯的那本书里就有); 但是有例外,有时候某录音会先占据某个后面的序号,原因不明。 也有完全没道理的盘标使用的情况;比如老罗德德大协编号是139 044,按理来说,它应该有大花版本,但谁也没见过大花;大花是有,但是是英版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强调,现有的版次规律的总结都是基于原产地的。 需要注意的是,有很多录音没有在正价系列发行,或者立体声版本没有在正价系列发行。这就是捡漏的机会 而各个盘标的变化,都是基于不同系列来归纳的。 主流的归纳都是以原产地为前提的。 不同版次为何会存在声音可能的差别? 母带的磨损,stamper的磨损;重新制版;材料的不同;生产线的不同; 原始母带-工作母带-lacquer-master-mother-stamper,每个环节都会损耗; 而Stamper随着使用,也会损毁;显然越早的压制的,损耗越少 DMM/直刻 具体每个公司的差别,后面讲 老的唱片一定比新的好吗?为什么? 不一定;这一切的前提是品相;其次还有重新制版的情况;有45转的情况;但绝大多数情况下,老版本的会更佳(我自己的施耐德汉的例子) 当首版太贵的时候,应该如何买到不太坑的版本? 总结: 二三版 中低价系列 其他公司,副厂再发行 他国版本发行 盒子 Mono 复刻(哪些复刻公司比较靠谱) 日版 选购唱片的技巧: 最重要的一点!!!不要买没有名堂的盘。也就是,它的卖点,或者你买它的理由是什么。有没有更优解。 然后才是其他(听起来是废话,但很多人在懵懵懂懂收了一堆唱片后,真正入门后都会处理掉一批,大都是这种情况。也就是所谓的学费) 淘宝的部分:唱片店、搜索的方式、捡漏的经验 任何时候购买主要看:品相,产地,立体声,这是最先要关注的问题;很多人经常忽略的--注意复刻!!!(所以,复刻版的判断是一门需要关注的课题) 购买的时候,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买家的评价 卖家对品相的定义 他对品相的描述是否真实;不行就试着买一张先试试水;可以买运费险 一些话术:“xx国首版”,“单声道首版”,“立体声首版”,“盒装首版”.... 搜索:见到心仪的唱片,搜一遍,用淘宝的图片搜索; 用各种演奏家的关键字搜索,英文,中文,中文个各种翻译;编号反而不常用 捡漏:--低于市场价买到;但我不建议大家抱着捡漏的心态去收碟;往往风险与机遇并存,因为卖家也不是傻子;越是想捡漏,翻车(出错)的几率也越大 有时候并不是要捡漏,而是发现一些“遗珠” 需要对大热,榜单,有起码的认识; 需要熟知价格。这就需要经常关注;注意有不少唱片国内较贵,海淘会便宜很多 对封面要熟悉;主要是有些唱片经常会换封面; 强调一下,要注意唱片的封面,其实在淘宝购买浏览,你不太可能每张都点进去看。主要是看的封面,进一步说,是唱片的风格;33CX,早期的CBS,等等,封面都有各自的风格。纸张的质感,软硬(早期美国片一般都是硬壳,色块比较大,不反光,图片比较简单;而欧洲版一般都是软皮,DG的出口版一般都有黄边硬壳,等等),反光与否; YLJ里面有大把的宝物,需要耐心,还有积累 实体店/音响展是捡漏的好地方:好处可以看品相;掂分量;有的甚至可以试听 微信微拍堂最近也是可以购买的地方,也有漏捡;有些冷门的盘大多数人不认识 电台版要特别关注 日版有”直输盘“ 捡漏需要积累的各个方面: 哪些是唱片没有发行在正价系列; 哪些中价或者低价系列也上了榜单(不是说它会好于首版,但最少这个版次的录音是过关的) 一些发行于盘标交叉时期的碟经常会搞错,所以也有捡漏机会; 哪些名录音是引进录音(比如飞利浦);又比如一些“发烧”公司的重制唱片(Nimbus,无比传真) 哪些录音本国没有发行; 哪些是独占录音; 哪些录音只有单声道; 哪些录音是立体声,但首发只发行了单声道;立体声则在别家发行了 哪些名录音换了封面; 哪些冷门又很强的音乐家; 大师早年在哪些小厂出过录音; 哪些首发反而是盒子; 哪些音乐题材,哪怕完全不知道,也可以试水(比如小品,比如吉他与小提琴,比如阿佩乔尼) 哪些有45转发行 哪些mono唱片会多一首曲子 哪些唱片当年未发行黑胶 海淘的部分:ebay、discogs的区别?什么样的需求和唱片推荐什么样的平台

82分钟
99+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