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选举撕下日本「体面」外衣 我们看到未来的恐惧

少点套路

「少点套路」是一档用新闻/公关的专业视角,解读热点话题的谈话节目。我们致力于让大家在社交媒体,保持情绪稳定。 - 本期成员 - 老冯:求学广告,编辑入行,赶上互联网大潮,负责过市场运营、社群营销,辗转于多家互联网公司,也曾躬身创业。兴趣多元,无事不关心。 老陈:在多家海内外媒体担任调查记者多年,后转型为互联网公司公关负责人。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辅修新闻学。 - 本期时间线 - 2025 年日本参议院选举,带来了一场令外界始料未及的政治地震。一个成立仅五年的极右翼小党“参政党”,异军突起,不仅在选举中拿下远超预期的席位,其「日本人优先」、反移民等极端言论也通过社交媒体被放大。 在向来被认为「政治冷感」的日本社会,尤其是在年轻人中,这种极端民粹思潮为何能获得如此大的市场?参政党又如何利用社交媒体算法与信息战,成功绕开传统媒体,主导了舆论风向?我们深入剖析了这场选举背后的社会情绪与媒介变革。 00:00 日本政坛变天?一场选举让人大跌眼镜 02:34 自民党遭遇「历史性大败」 参众两院均失守多数席位 04:08 极右翼参政党异军突起 五年新党如何横扫日本政坛? 08:27 重制宪法、复活「教育敕语」:参政党令人恐惧的政治纲领 11:52 「日本不是侵略是解放」 13:38 「日本人优先」刷屏 15:37 信息战专家当党魁,社媒算法成极右翼最大助力 20:23 政治冷感的年轻人被激活,为何倒向极右翼? 26:31 读不懂空气的外国人:日本社会排外情绪的土壤之变 31:56 留学生每年白拿千万补贴?谣言如何跑赢主流媒体的辟谣 37:53 昙花一现还是深刻改变?参政党将如何影响日本的未来 44:00 在日外国人未来何去何从? - Credit - 视觉:老陆 剪辑:老冯 运营:老冯 X 老陈 吹牛:老冯 X 老陈 - 联系我们 - YouTube: youtube.com/@dont_cheatme BiliBili: space.bilibili.com/694470832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49分钟
3k+
1个月前

在东京逛泡泡玛特:什么时候看到 JK 开始挂了,就算真的稳了

少点套路

- 本期成员 - 小王:前互联网从业者,目前东京在住,盲盒、抽卡、二次元爱好者,新入LABUBU坑,热衷于背着老公悄咪咪地抽卡。 老冯:求学广告,编辑入行,赶上互联网大潮,负责过市场运营、社群营销,辗转于多家互联网公司,也曾躬身创业。兴趣多元,无事不关心。 老陈:在多家海内外媒体担任调查记者多年,后转型为互联网公司公关负责人。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辅修新闻学。 - 本期时间线 - 00:30 周末去逛了泡泡玛特原宿店,排队超出老冯的想象 04:30 来自东南亚的黄牛还是很容易发现的 06:09 老冯作为一个直男的不理解 07:32 形象先于故事,IP 依然也能立得住 20:00 泡泡玛特东南亚的成功,离不开 Lisa 等网红强大的带货能力 23:20 泡泡玛特做对的事:口红经济效应遇上中国制造的供应链崛起 32:06 抽卡、扭蛋,爆火的谷子经济也少不了的盲盒机制 38:00 用发币的机制去理解“抽卡” 47:46 论 IP 在海外影响力,LABUBU 远超哪吒 53:07 逛在原宿街头的游客,其实不知道泡泡玛特居然是个中国品牌 1:06:03 形象背后的设计师,应该被记住 1:08:27 迪士尼、日本 IP 依然还是日本 JK 最多的选择 1:15:01 中国比较少见的钥匙扣,在日本依然是饰品最大的品类之一 - 补充 - 5月10日原宿泡泡马特门店实拍。 店内实拍,左侧能依稀看到排队的人群延申至2层 - Credit - 视觉:老陆 剪辑:老冯 运营:老冯 X 老陈 吹牛:老冯 X 老陈 - 联系我们 - [email protected]

78分钟
2k+
3个月前

传媒老炮聊「京东战美团」:一场不太「脏」的复古公关战

少点套路

「少点套路」是一档用新闻/公关的专业视角,解读热点话题的谈话节目。我们致力于让大家在社交媒体,保持情绪稳定。 - 本期提要 - 主播老陈参加「澎湃新闻」《开麦!》栏目的一期直播,与澎湃记者韩雨亭、资深互联网观察者丁道师、公众号「一口老炮」创始人杨帆等,聊了聊「京东战美团」这档子事儿。 这期播客来自于澎湃 直播内容 ,保留所有对话内容,并增强了听感。 - 本期时间线 - 00:00 一场久违的互联网公关「大戏」 02:13 互联网「文斗」:公关为何成标配 02:45 「身段放低」:喝酒、送外卖,刘强东「人设公关」奏效了吗? 04:42 平台「原罪」成靶心?京东如何借公众情绪狙击美团 05:17 鲶鱼效应还是公关骂战?专家解读京东入局外卖利弊 08:38 外卖界的「珍珠港偷袭」:京东猛攻骑手软肋,公关先行省掉天价广告费 10:27 骑手困境:京东如何真破局 16:13 谍对谍与「古典公关美学」 18:16 古典公关为何仍能「收割」流量 27:48 互联网未必扼杀烟火气?小红书带火年轻人「赶大集」 29:42 巨头之外的生机:县城外卖、本土网约车如何夹缝求生 32:28 大众为何总同情挑战者?京东如何将美团「带入节奏」 37:23 算法向上向善:平台推荐机制的原罪与救赎 41:51 大战之后,外卖行业会变好吗?骑手困境、平台责任与监管之手 - Credit - 视觉:老陆 剪辑:老冯 运营:老冯 X 老陈 吹牛:老冯 X 老陈 - 联系我们 - [email protected]

49分钟
4k+
3个月前

亲历东京地产爆火四年:名校法律系毕业做中介 见证房价与人心的疯狂

少点套路

「少点套路」是一档用新闻/公关的专业视角,解读热点话题的谈话节目。我们致力于让大家在社交媒体,保持情绪稳定。 - 本期成员 - 小丁:动漫爱好者,鬼灭之刃 6 级选手,青山学院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后进入日本房地产行业,四年从业经验,目前致力于帮在日华人安家、投资日本等业务。小红书号:871283309 老冯:求学广告,编辑入行,赶上互联网大潮,负责过市场运营、社群营销,辗转于多家互联网公司,也曾躬身创业。兴趣多元,无事不关心。 老陈:在多家海内外媒体担任调查记者多年,后转型为互联网公司公关负责人。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辅修新闻学。 - 本期时间线 - 00:00 爆买塔楼与租房难:东京地产中介聊聊火爆市场内幕 02:19 弃法从商 四年亲历东京地产黄金期 06:06 租房如「开盲盒」:海外审查与「食物链底端」的无奈 07:39 人在中国,先抢东京房?租房供需失衡的残酷现实 13:48 「提灯照损」防坑指南:日本退房为何比租房更难? 19:56 前人砍树后人晒:坏习惯如何搞臭外国租客名声? 21:26 礼金、押金、保证会社:揭秘日本租房初期费用「套路」 23:19 5 万月租预算还想看夜景? 25:38 室友堪比开盲盒:学生宿舍与 Share House 的隐患 30:59 毁约、留垃圾、钻空子:盘点那些败坏名声的租房行为 41:34 好心帮忙反被怼:中介服务边界与「返点」误会 46:35 国人「爆买」东京塔楼:几亿日元全款背后的考量 52:13 文京区「学区房」是智商税?揭秘日本教育真实现状 01:01:20 客厅只有一张桌:亲历东京「鸡娃」家长的窒息式教育 01:05:30 内卷输出?华人涌入如何抬高日本留学考试门槛 - Credit - 视觉:老陆 剪辑:老冯 运营:老冯 X 老陈 吹牛:老冯 X 老陈 - 联系我们 - [email protected]

70分钟
2k+
4个月前

白宫严审中国赴美留学生 我国官方预警:这条路还能走吗?

少点套路

「少点套路」是一档用新闻/公关的专业视角,解读热点话题的谈话节目。我们致力于让大家在社交媒体,保持情绪稳定。 - 本期成员 - Huini:「ZOOMiN 特写」创始人。10 年创业经历,15 年留学规划经历。福布斯留学创新影响力人物。做过 500 万字青少年访谈,10000+ 小时深入接触青少年。帮助 400+ 中国学生录取普林斯顿、斯坦福、牛津、剑桥、宾夕法尼亚等世界名校。最早接受西方非虚构叙事专业训练的中国人之一。 老冯:求学广告,编辑入行,赶上互联网大潮,负责过市场运营、社群营销,辗转于多家互联网公司,也曾躬身创业。兴趣多元,无事不关心。 老陈:在多家海内外媒体担任调查记者多年,后转型为互联网公司公关负责人。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辅修新闻学。 - 本期时间线 - 00:00 教育部留学预警刷屏:赴美留学真要凉了? 03:17 真实的风险:被关「小黑屋」、SEVIS ID 注销 06:56 留美找工难?昔日「码农」「金融」高薪岗位大幅缩水 14:41 每学年总成本 8 万美金起步:劝退多少中产家庭 17:06 高成本下,留学家庭到底图啥? 19:03 留学成功关键:「转换插头」与「主体性」缺一不可 24:09 「秀肌肉」比拼智力更重要?在美国生存的第一性原理 29:13 精英教育左倾不再?在美华人留学生其实很「务实」 36:09 学 STEM 反而不利录取 美国名校更偏爱中国「文科女」 40:53 当道士、去柬埔寨扫雷:留学申请包装有多「卷」 48:10 别再算 ROI:留学是「奢侈消费」,而非「教育投资」 - Credit - 视觉:老陆 剪辑:老冯 运营:老冯 X 老陈 吹牛:老冯 X 老陈 - 联系我们 - [email protected]

54分钟
99+
4个月前

《润日》作者谈润日:我们和观察赴日中国移民的日本记者聊了聊

少点套路

- 本期提要 - 2020年后,在日本生活的中国人一改此前3年连续下降的趋势,重新增长。 至2024年底,据日本入国管理局统计,在日本持有合法长期居留签证的中国大陆人口超过87万,加上持香港、台湾地区签注的人数,总人口超过120万。 《日本经济新闻》甚至打出“华人100万时代”这样的标题,中国人涌入日本已经频频“炎上”日本社会新闻。 恰逢近期一位长期关注中国移民群体的日本记者的新书出版,这本书完整记录了他在近3年多,通过近距离接触中国新一代移民,那些一手故事和日本社会的变化。 我们请到了本书作者,跟他聊了聊新作,以及对在日华人的一些观察。 ※本书目前尚无中文版,日语版在亚马逊kindle有售,可以访问此处购买。 - 本期成员 - 舛友 雄大: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国际关系硕士、原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员、早稻田大学研究员。其文章刊登于多家媒体,包括日本东洋经济在线、日经亚洲、南华早报、海峡时报、雅加达邮报等。 老陈:在多家海内外媒体担任调查记者多年,后转型为互联网公司公关负责人。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辅修新闻学。 老冯:求学广告,编辑入行,赶上互联网大潮,负责过市场运营、社群营销,辗转于多家互联网公司,也曾躬身创业。兴趣多元,无事不关心。 - 本期时间线 - 0:10 一本观察赴日中国移民的新书在日本出版,作者舛友雄大 02:08 为什么要写这本关于中国移民的书? 03:40 这批来日本的中国人和前面赴日的中国人有何不同 06:55 为什么这些中国移民没有选择欧美而是日本 13:48 现在泡温泉的日本人比原来少多了,因为太贵 21:33 程序员们赴日找工作 24:40 在日本干程序员,代码没有格式、注释重要 26:08 前阿里高阶程序员在日本不写代码转行卖房 29:05 中日职场大不同,在日本帮人辞职成为一门生意 32:00 写这本书时遇到的最大挑战是? 39:03 “海淀妈妈”变成“文京妈妈” 41:02 中国人为了教育的“卷”,日本人无法理解 45:38 “双一流”、“文凭决定一切”日本不需要,日本缺人 48:20 日本职场的变化:丰田准备带头打破大锅饭 50:40 中国孩子正在占领日本的教培——私塾 52:00 东京大学的中国学生比例正在激增 57:08 有人已经从美国润向日本 01:04:11 日本移民政策以及社会态度的变化 01:09:47 高涨的日本房价和中国移民的“爆买”

91分钟
1k+
5个月前

“AI时代得多学哲学”:与40多年工龄的老媒体人聊天

少点套路

「少点套路」是一档用新闻/公关的专业视角,解读热点话题的谈话节目。我们致力于让大家在社交媒体,保持情绪稳定。 - 本期成员 - 王绍培:资深媒体人,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后成为《青年论坛》记者,90年代前往深圳,负责过《街道》等多本刊物,后进入《深圳特区报》从事评论工作。深圳后院读书会创始人,退休后依然活跃在本地各类文化沙龙中。 老冯:求学广告,编辑入行,赶上互联网大潮,负责过市场运营、社群营销,辗转于多家互联网公司,也曾躬身创业。兴趣多元,无事不关心。 老陈:在多家海内外媒体担任调查记者多年,后转型为互联网公司公关负责人。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辅修新闻学。 - 时间轴 - 00:00 王绍培老师的履历介绍。 02:30 思想启蒙在80年代:由领导子女支持的《青年论坛》杂志的创办。 07:41 从《街道》杂志到《深圳特区报》的职业生涯:90年代,一篇稿子能买深圳一平米。 13:54 武汉大学自由氛围,当时的学生群体,其实感受不到刘道玉的影响。 20:13 80年代大学,辩论和办刊物是时代风潮。 24:51 80年代校园里的讨论,并不谈找工作,而是谈道义和利益、时代往哪里去之类的大命题。 27:14 再见理想,拥抱商业大潮:90年代的到来,知识分子转向商业领域,形成了所谓的“92派”。 36:45 早年王石也曾活跃在深圳的各种沙龙上。 38:57 王老师眼中、记录小平南巡的特稿《东方风来满眼春》。 45:15 王老师在特区报做评论的那些年。 51:08 从传统纸媒到新媒体:舆论环境与传播方式的变迁,老媒体人的看法。 56:06 从精英叙事到全民发声:媒体话语权的变迁。 01:02:31 当初因为评论了几句木子美,王老师遭遇初代网暴。 01:05:57 王老师:觉着言论其实更自由了,在算法年代也并不觉着焦虑。 01:09:20 创办后院读书会是一场偶然,退休后更多精力放在了读书会上。 01:15:03 AI时代下有必要多进行哲学阅读。 01:21:57 AI时代改变教育,终身学习能力、平衡身心的能力以及应对变化的能力更关键。

87分钟
99+
5个月前

Vol.23 让全国公关脑壳疼的脉脉 被「杀猪盘」利用了?

少点套路

「少点套路」是一档用新闻/公关的专业视角,解读热点话题的谈话节目。我们致力于让大家在社交媒体,保持情绪稳定。 - 本期成员 - 老冯:求学广告,编辑入行,赶上互联网大潮,负责过市场运营、社群营销,辗转于多家互联网公司,也曾躬身创业。兴趣多元,无事不关心。 老陈:在多家海内外媒体担任调查记者多年,后转型为互联网公司公关负责人。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辅修新闻学。 - 本期时间线 - ※本期播客所引述的公众号「山上」相关报道在此 00:00 「杀猪盘」真的能在脉脉骗到人吗? 05:51 脉脉是如何把「互联网圈最大瓜田」心智打起来的? 09:22 「瓜田」也免不了自己被吃瓜 10:58 不是一直想做「瓜田」而是专业内容在脉脉没量 14:52 美团王兴曾潜水脉脉 京东也被「整顿」过 16:18 脉脉的「求职」业务模块存在优势吗? 18:40 公关为什么提到脉脉就脑壳疼? 19:59 遇到把「删帖」作为岗位主要需求的公司 赶紧跑! 23:03 「正经人谁用脉脉」的梗是如何出现的? 25:01 脉脉吃到降薪、裁员潮「红利」了吗? 27:02 更泛的小红书等等 为何更有机会打败垂类社区? 31:21 脉脉不如出海 去帮美国日本社畜整顿职场? 36:27 脉脉作为「瓜田」的「产瓜量」正在减少 40:09 感谢脉脉 让用户们提前五年已经「对过了账」 - Credit - 视觉:老陆 剪辑:老冯 运营:老冯 X 老陈 吹牛:老冯 X 老陈 - 联系我们 - [email protected]

41分钟
2k+
7个月前

Vol.22 这季《再见爱人》唯一该骂的是芒果台

少点套路

「少点套路」是一档用新闻/公关的专业视角,解读热点话题的谈话节目。我们致力于让大家在社交媒体,保持情绪稳定。 - 本期成员 - 蘑菇(小王老师):在南方长大的北方人,退休北漂,现驻东京。做过记者,后转行市场营销10年。兴趣很杂,热爱剁手,消费、文娱和二次元略懂。 老冯:求学广告,编辑入行,赶上互联网大潮,负责过市场运营、社群营销,辗转于多家互联网公司,也曾躬身创业。兴趣多元,无事不关心。 老陈:在多家海内外媒体担任调查记者多年,后转型为互联网公司公关负责人。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辅修新闻学。 - 本期时间线 - ※前期内容回顾:Vol.15 《再见爱人》麦琳被当「电子榨菜」 泼天流量是她的终生阴影 00:00 把麦琳身世放在最后一集 是节目主观的恶 03:33 网暴者话术有哪些? 04:20 芒果台有上帝视角 却只追求流量效果 08:03 三层蒙太奇「杀人」:素人非必要别接流量 11:06 李麦夫妇的通告费能弥补顶级网暴的创伤吗? 12:12 「黑红也是红」是典型的网暴借口 14:12 仇恨转移:为什么李行亮又被骂? 16:35 流量时代:大众分不清真人秀或影视剧 19:34 麦琳在去年 11 月为何没披露身世? 21:30 常见的人设套路有哪些? 25:22 「不给网暴者提供素材」还是「就要流量」:芒果的选择很明确 26:57 麦琳们真的还能接住流量吗? 29:03 稳准狠:芒果「娱乐立台」刀法 33:21 当下的社会情绪足够让芒果台再整一堆「好活」 - Credit - 视觉:老陆 剪辑:老冯 运营:老冯 X 老陈 吹牛:老冯 X 老陈 - 联系我们 - [email protected]

36分钟
1k+
7个月前

Vol.21 当被喻为「灵魂砍价」的药品集采 遭遇「还能吃吗」质疑

少点套路

- 本期提要 - 集采中标的 3 分钱阿司匹林到底能不能吃?冬季高发的支原体肺炎,主力药物阿奇霉素的国产药,到底是不是如社媒帖子所说,药效不佳导致病情反复? 对于 2024 年底的第十批药品集中采购,大众讨论的主轴,已经从「灵魂砍价」变成了「集采还有哪些隐性社会成本,是患者自己要负担的」。 这个认知的转变,甚至得到了国家食药监局前局长毕井泉的共鸣。就在这期节目录制的当天,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刊发了对毕井泉的整版专访,他提到: * 「药价如此大降幅,是否有非理性因素?仿制药企业对集采出局的后果是非常恐惧的」 * 「集采价格过低,是否会造成企业偷工减料,进而影响药品疗效?」 * 「药品补充申请下放给省级监管部门审批后,企业把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辅料更换为价格更低的辅料,报给省级药监局备案即可,不需要重新做生物等效性。这种情况是否会加重前述担忧?」 这三个问题,也是公众围绕本次集采,最关心的话题。毕井泉都没有回避。事实上,在国家食药监局长任上,他大力推进药品审评审批的透明化、高效化工作,推进飞行检查常态化,并在临床实验数据造假监管、仿制药标准、审评审批透明度、上市许可制度上一直动作不断,被媒体评价为「三年的变革,比过去三十年的总和还要多」。 我们这期节目,就从毕井泉的这篇访谈开始。 - 本期成员 - 李草凡:毕业于不学无术的新闻系,所以记者生涯中刻意走专业路线。自 2008 年起关注医药改革,也曾躬身入局医学检验和诊断企业,打造新媒体。现为自由撰稿人,聚焦大健康传播,倡导内容为产业服务。 老陈:在多家海内外媒体担任调查记者多年,后转型为互联网公司公关负责人。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辅修新闻学。 - 本期时间线 - 00:00 医药人眼中的毕井泉 03:47 集采 3 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还能吃吗? 07:44 「集采中标后换低成本辅料」的做法存在吗? 12:30 支原体肺炎主力药阿奇霉素成为家长心病 18:12 社媒流传检测医疗器械质量的土办法靠谱吗? 19:09 从「灵魂砍价」到「还能吃吗」 公众情绪反转是怎么出现的? 24:27 福建「三明医改」往事 27:31 集采之外 DRG 改革也应该被重视 34:24 医护人员的收入这些年提高了吗? 38:50 「世界性难题」的医改到底难在哪儿? 45:40 医改下 普通人可考虑商业医保 - Credit - 视觉:老陆 剪辑:老冯 运营:老冯 X 老陈 吹牛:老冯 X 老陈 - 联系我们 - [email protected]

51分钟
1k+
7个月前

Vol.20 中国门户网站新闻1/4世纪口述史:两代新闻人对话

少点套路

「少点套路」是一档用新闻/公关的专业视角,解读热点话题的谈话节目。我们致力于让大家在社交媒体,保持情绪稳定。 - 本期提要 - 1998 年 12 月,新浪网成立。由此拉开了一个叫「门户网站」时代的序曲。门户网站做新闻,距今整整 25 年,四分之一个世纪。 从拨号上网到千兆光纤,从编辑推荐到算法推荐,从不太看转化率的「爹味新闻」到完全依赖用户反馈的分众传播,新闻的制作、传播和反馈,发生了决定性的改变。 这期节目,是两代中国新闻人的对话——我跟老冯,从纸媒到门户,再到身处当代的内容创作者和受众;嘉宾西多士,目前则供职于国内某个门户网站的新闻平台。 我们聊了当代新闻的样态,内容创作者的生态变化,新闻传播的路径迁移 ... 以及,如果对当前的传播环境不满意,还有什么,是我们能做的。 以此节目,略略纪念中国门户新闻跨过的四分之一个世纪。 - 本期成员 - 西多士:毕业于国内高校新闻学院,曾在多家互联网大厂实习,目前就职于某新闻资讯平台。 老冯:求学广告,编辑入行,赶上互联网大潮,负责过市场运营、社群营销,辗转于多家互联网公司,也曾躬身创业。兴趣多元,无事不关心。 老陈:在多家海内外媒体担任调查记者多年,后转型为互联网公司公关负责人。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辅修新闻学。 - 本期时间线 - 00:00 门户网站新闻编辑 现在叫「运营」 03:51 什么才是当下的「好内容」? 14:11 新浪当年靠 911 突发报道 震惊电视台长 17:26 当年门户网站点击率最高的新闻素材是哪些? 19:43 为什么现在许多素材要把女生胸部打「白云」薄码? 21:41 军事话题是从门户时代以来 少数能够「穿越周期」的大流量池 24:50 老门户新闻人对当下传播环境还能适应吗? 31:55 丁磊曾打电话给网易新闻总监 指令某新闻要「大做特做」 34:40 「我觉得很重要」的爹味新闻是如何被算法推荐干掉的? 40:45 如何跟唯流量的新闻告别?学校要教公民课 50:29 当代新闻从业者如何调适自己的「月亮与六便士」? 63:31 中国门户新闻 25 年:变与不变 93:30 算法推荐「信息茧房」是假议题 真正有害的是「极化」 - 联系我们 - [email protected]

98分钟
1k+
7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