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戛纳的海浪声中,「深焦戛纳特刊」迎来第二期。戛纳的第一天,来自全世界的明星纷纷亮相。本期嘉宾来自深焦在戛纳前方的记者小队:于SQ 和 Kevin。 在戛纳开幕式上,乌玛·瑟曼向迈克尔·道格拉斯颁发了荣誉金棕榈奖(终身成就奖)。道格拉斯说到:“我已经很老了,比戛纳电影节还要老,而你们很好地代表了下一代。”道格拉斯对他的过去怀念不已,从他年轻时在康涅狄格州的一个新剧团工作,到他与卡尔马尔登一起在电视警察剧“旧金山的街道” 中度过的四年。 他还谈到了他的父亲科克·道格拉斯对他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道格拉斯说,“对公众来说,他是超人,但对我来说,他是我的父亲。” 道格拉斯最后指出,他最近想起了“250 年前法国在我的国家创建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他有点哽咽,并用法语说:“我全心全意地拥抱你。” 今天的重头戏是由麦温导演、约翰尼·德普主演的《杜巴利伯爵夫人》作为开幕片的放映。影片评价遭遇滑铁卢,MTC评分仅51分,深焦前方作者的评价也是清一色的差评。影片更是惨遭外国影迷辣评:“恭喜扑街!评分就跟德普的牙齿一样黄。”来听一听从戛纳前方发回的最新报道吧。在播客介绍结束后,还有来自深焦作者的戛纳口碑榜及外媒评价,欢迎大家与我们共同讨论。 《杜巴利伯爵夫人》剧照 本期嘉宾: Peter Cat 电影人、媒体人、深焦创始人 豆瓣@Peter Cat 149陈正道专题、136期春节档专题、135期《悲情三角》专题等27期播客嘉宾 于SQ 巴黎三大电影学硕士在读,重新学习看电影 Kevin 第五届深焦DeepFocus影评大赛冠军 乌玛·瑟曼在戛纳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40:00 「01:00」 戛纳电影节的等级制度,新的抢票系统给电影节到来的变化 法国很平权,但也有精英和阶级秩序 最受关注的影片会放在卢米埃尔宫,能容纳2000多人 「05:27」 戛纳的媒体等级制度 戛纳可能是唯一筛选媒体的电影节 戛纳会根据证件颜色区分优先级,白色是最高等级,媒体场会专门留座位,不需要排队 「11:17」 对过去三年错过戛纳电影节的感想 因为健忘,我们总是在犯错误 「13:30」 开幕式表演和终身成就奖的颁发 “社牛”鲁本会努力去理解别人的想法,对评审团决策抱有乐观态度 乌玛·瑟曼给迈克尔·道格拉斯颁奖,观众掌声稀稀拉拉 盛事发生的同时战争也还在继续,这种撕裂让很多明星切身体会到 「24:14」 戛纳开幕片《杜巴利伯爵夫人》的评价 非常无趣且媚男的电影,不值得做理性分析 麦温成功地在电影里和自己的idol谈恋爱 获得荣誉金棕榈的迈克尔·道格拉斯 本期使用音乐: 结尾:Windsor for the Derby - The Melody Of A Fallen Tree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Peter Cat 策划:Peter Cat 剪辑:黄哲成 编辑:电车
这是一期母亲节特别节目。这次聊天主要围绕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展开。这次邀请到老朋友、导演严偲予一起分享我们最近的阅读、观影和思考。安妮·埃尔诺的作品为我们示范了如何通过文学写作,探索和反映个人生活、个体经验是如何被社会背景、历史环境所塑造。代表作之一《一个女人的故事》,以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呈现了埃尔诺母亲的生平与经历,埃尔诺与母亲之间的连结,以及她母亲所代表的工人阶级妇女面临的挑战。当我们从母体里脱离,我们便作为独立的个体开始存在于这个世界。代际关系亲密而复杂,无论如何,与母亲的关系都构成了我们每个人个体经验里最非凡迥异的部分。我们被赋予生命,我们想要探寻个体经验的价值。我们在接受者和表达者的位置不断换位,在宏大事物的包裹下寻找「我」想要说的话。这也使得我们不断发问,个人经验如何与更多的人相关?自我书写前需要先进行解释或找到「合理性」吗? 从费兰特、上野千鹤子,再到安妮·埃尔诺,这些女性创作者是这个时代宝贵的思想资源。作为年轻的读者,我们在她们的文字里寻得归属感,收获勇气,拥有更多辨析自身处境的方法。但参与社会生活时的日常迷思总是持续不断的,那个想要进行公众化表达的、小小的「我」还在长大。安妮·埃尔诺在诺奖演说中提到:「我」有必要继续说「我」... 由于所有事物都不可避免地以个体的方式存在—「这是发生在我身上的」—只有当书中的「我」在某种意义上变得透明,而读者的「我」开始占据它时,它们才能以同样的方式被阅读。如果这个「我」,换句话说,超越了个人的体验。一定程度上,这期播客记载着一部分「我」想交付给更多人的「我」,是一份在埃尔诺的提示下变得敢于自我表达的学生的实践作业,也是一种迂回但坦荡地让妈妈更了解她的女儿的实验方式。要听到最后哦~ -2miao 法国女作家 安妮·埃尔诺 本期成员 严偲予 青年导演 王诗淼 制片人,经纪人,内容工作者。 豆瓣@2miao 时间轴 【02:49】什么时候和什么情境下开始看安妮·埃尔诺。 【06:21】诗淼:惊讶于一个人的生命体验可以被不断重复书写。 【18:45】安妮·埃尔诺对跟母亲关系的讲述具有普适性,能在我们这代年轻人与长辈的关系上得到一些跨文化的印证。 【25:12】偲予分享短片《迎新晚会》创作过程,影片受到的反馈以及阅读埃尔诺后得到的启示:书写和创作是传达我理解世界的方式。 【29:27】偲予:安妮·埃尔诺的写作有点像在拍纪录片,她以文字的方式去捕捉到一些碎片,然后把它们经过她的文学加固,重组为某种真实。 【33:05】社交网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一定程度上,所有人都有分享个人经验的权利和途径。 【35:00】偲予:女性的生命体验不应该是「暗处的东西」。埃尔诺的勇气也来自于她书写自身故事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37:47】我们很难直接和主动参与历史的书写,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日常表达和行动。 【40:33】偲予分享短片《迎新晚会》拍摄前后跟妈妈的关系。 【42:36】在创作的时候,会更偏向于写自己的故事吗? 【43:29】我们对于自己的书写和对于自己亲历的关系的书写,无论是以什么形式,其实更多的时候是为了一个更广阔的对话。 【44:38】那些宏大的、更有历史意义的那些东西更值得被书写嘛? 【46:31】诗淼:去消费和窥视别人故事的时候,会有一些道德焦虑。 【54:43】近期让人印象深刻的女性个体经验分享:小莫对于史航的指控。 【59:10】「想得越多,答案就越少。」不断反思和思考是一个状态,不能引向某个行动的准则或者准确的答案。但这样的一个状态或许是一个好的状态。 【65:18】《超8岁月》影像里面的埃尔诺母亲的形象。 【68:24】再次回到《一个女人的故事》:不是「传记」,也不是「小说」,「是介于文学、社会学和历史学之间的某种东西。」 《超8岁月》剧照 精彩书摘 我很想抓住那个我不曾了解的女人,那个真正的女人,那个出生在诺曼底的一个小城的郊外,死在巴黎地区一家医院的老年病房里的她。我希望我写出的正好是介于家庭与社会之间,神话与历史之间的事情。我的计划是文学属性的,因为我要在我母亲身上寻找一个真理,而这个目标只能通过文字打到。(p10-11)我既确信她是非常爱我的,又意识到一种不公平:她每天从早到晚卖土豆和牛奶,就是为了让我能够坐在阶梯教室里听老师讲柏拉图。(p39)在我写作的这十个月里,我几乎每个晚上都会梦见她。有一次,我梦见自己躺在一条小河的中央。从我的腹部,从我再次如同少女般光滑的阴部里,涌出丝状的植物,软软的,漂浮着。那不仅是我的阴部,也是我母亲的。(p64)我按照母亲的愿望进入了这个掌握语言与思想的世界,我必须将她的故事写出来,为的是让我在这个世界里不觉得太孤单和虚假。(p65)— 安妮·埃尔诺《一个女人的故事》 这就是我对写作的承诺的构想,它不包括「为」一类读者写作,而是「根据」我作为一个女人和一个内陆移民的经历来写作,从我对我所生活的岁月越来越长的记忆中,以及从现在开始,我不断地提供他人的图像和文字。我在书中许下的承诺,是基于一种已经确定的信念:一本书有助于改变个人生活,有助于打破忍受和压抑的孤独经历,使人们能够重新想象自己。当无法言说的事情被曝光时,它就是政治性的。—安妮·埃尔诺 诺奖演说 我觉得艺术本身就是为个体经验而存在的。因为有这种个体经验,人与人之间可以交流,通过电影,可以看到另外一个人的心底,另外一个人的真实感,我们可以交流、共享他人的生命感受。这是艺术在这个世界当中唯一存在的理由,别的东西跟这个没有什么关系。— 王兵 接受凤凰网文化采访 我为什么写我自己?不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很特别,恰恰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太普通了;也不是因为我很自恋,恰恰是因为我常常陷入自我怀疑......我写我自己,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太渺小,如果我不写我自己,我可能会消失不见,被那些庞大的、宏大的、伟大的事物消化得连渣都不剩。— 彭剑斌《寂静连绵的山脉》“我的渺小(代序) 《超8岁月》剧照 歌单 开头 🎵 The Great Wings - Dickon Hinchliffe - Original Soundtrack of THE LOST DAUGHTER(2021) 结尾 🎵 Leaving - Jon Brion - Original Soundtrack of LADY BIRD(2017) 提及书目/电影 🎬 影单 安妮·埃尔诺&大卫·埃诺-布里奥《超8岁月》(Les années Super-8,2022) 夏洛特·威尔斯《晒后假日》(Aftersun,2022) 德格娜《告别》(2015) 黄骥《笨鸟》(2017) 黄梓《小伟》(2019) 郑陆心源《错落斑驳的》(2022) 米娅·汉森-洛夫《再见初恋》(2011) 阿克塞尔·罗贝尔《少女索朗日》(2021) 📖书单 安妮·埃尔诺《一个女人的故事》《一个男人的位置》《一个女孩的记忆》(上海人民出版社) 安妮·埃尔诺《悠悠岁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迪迪埃·埃里蓬《回归故里》(上海文化出版社) 埃莱娜·费兰特《碎片》(99读书人 人民文学出版社) 萨莉·鲁尼《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群岛图书 上海译文出版社) 杨本芬《秋园》(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彭剑斌《寂静连绵的山脉》(单读新书023 上海文艺出版社) 胡安焉《我在北京送快递》(浦睿文化 湖南文艺出版社) 蕾切尔·卡斯克《成为母亲 一名知识女性的自白》(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展阅读 安妮·埃尔诺发表诺贝尔文学奖演说:写作,是为我的人民报仇www.thepaper.cn 导演王兵:艺术本身只为个体经验而存在culture.ifeng.com 被赶走前,她在红色电话亭住了一个月(作者:旁立)mp.weixin.qq.com 关于填空题 深焦DeepFocus专栏节目【当代生活-填空题】将把目光投向当代都市生活现场,对我们共同经历着的日常进行即时的反映与反思,通过评论、访谈、播客等等,展开一次次对于当代社会生活及文化现象的思辨。通过【填空题】系列专栏,深焦旨在丰富女性向选题,在媒体平台覆盖的公共空间里,为个体经验、女性表达提供足够的支持;用真诚、切身、有趣的内容,突破性别壁垒,期待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为开拓更加包容和多样的当代生活与讨论空间做出一份努力。深焦【填空题】专栏开放招商,期待与同样关注当代生活、都市、女性经验的品牌客户、活动主办方,文化艺术机构、出版社、发行方等开展内容共创。合作请联系诗淼(WeChat: cuddle2miao)。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策划:2miao 编辑:2miao 剪辑:电车
欢迎来到「深焦戛纳特刊」。2023年第76届戛纳电影节即将在5月16日拉开帷幕,深焦DeepFocus将在戛纳期间为大家带来持续报道。在未来两周的时间里,我们将邀请身处戛纳的影评人、导演、演员、制片人等诸多拥有不同身份的朋友们,一同在深焦播客里畅聊戛纳。我们也想借此机会拉近听众朋友们与戛纳的距离,希望关注戛纳、关注电影的朋友们锁定「深焦戛纳特刊」,带你一起云游戛纳。 本期是「深焦戛纳特刊」的第一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自媒体「陀螺电影」主理人,也是国内戛纳电影节的专家陀螺,与我们共同分享本届戛纳电影节的看点。疫情三年后重回戛纳,到底发生了哪些改变?近十部华语片入围,能有怎样的表现?大师云集的主竞赛单元, 哪些电影令人期待?充满争议的戛纳评委会,到底行不行?让我们在巴黎的地铁声中开始今年的戛纳之旅。 第76届戛纳电影节主视觉海报 本期嘉宾: 陀螺 自媒体「陀螺电影」主理人 微博@陀螺的ToroScope 114期First电影节专题、85期《爱很美味》专题、44期柏林电影节专题等6期播客嘉宾 Peter Cat 电影人、媒体人、深焦创始人 豆瓣@Peter Cat 149陈正道专题、136期春节档专题、135期《悲情三角》专题等27期播客嘉宾 王兵《青春》剧照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72:11 「03:10」 疫情三年,重回戛纳 巴黎的小年轻永远不变 「05:52」 为什么戛纳那么重要? 有了戛纳,才有了世界电影 作为三大电影节,戛纳为什么能碾压柏林和威尼斯? 一年中最值得看的电影,基本都在戛纳 「09:26」中国电影与戛纳电影节 接近四月,中国年轻电影人会特别躁动,不断打听各种八卦、谣言 「11:23」王兵入围主竞赛,戛纳与纪录片之间撕扯 《华氏9/11》拿到金棕榈后,戛纳已经多年未选过纪录片入围主竞赛 戛纳很保守,也很伪善,王兵是一个不会出错的选择 王兵是当今在世的最伟大纪录片导演之一 「21:00」魏书钧、陈哲艺,新一代华语导演的戛纳晋升之路 中国电影到了两代交替的时代,大家都在期待谁来接棒 陈哲艺起点很高,拿过金摄影机奖 魏书钧下一部《白鹤亮翅》可以去柏林主竞赛,如果拿奖会更容易进戛纳主竞赛 「27:33」失去华语大师,没有国际舞台的华语演员 梁朝伟、张曼玉那一代演员能具有国际知名度,是因为有相配合的华语电影大师 今年戛纳入围的华语片拥有明星,在国内的关注度提升了很多 「31:05」 导演双周单元选片方向改变 导演双周原来是落选者沙龙,现在选择了更多新面孔 导演双周做了新场刊,包括《电影手册》前影评人 戛纳首映(PREMIÈRE)单元推出后,断了导演双周的后路 看戛纳对一个电影的重视程度,就看放在哪个影厅 「35:36」今年戛纳主竞赛盘点,哪些电影令人期待? 今年主竞赛有五个金棕榈奖得主 我们低估了《幸福的拉扎罗》在国内的知名程度 最期待《皮囊之下》导演乔纳森·格雷泽新片《利益区域》 考里斯马基新片《枯叶》可能是金棕榈有力竞争者 长片首作很难入围戛纳主竞赛,今年有非洲电影《贝内尔和阿达玛》 很多老导演重返戛纳,维姆·文德斯新片很像《帕特森》风格 「45:20」新人新作,谁会是今年惊喜? 一种关注单元:《新男孩》《祸乱》 非竞赛单元:剧集《偶像漩涡》(《亢奋》的导演) 午夜展映单元《寂静》会是下一个《釜山行》吗? 维克多·艾里斯为什么没进主竞赛? 影评人周单元今天很类型化 「53:30」这届戛纳评委会到底行不行? 拿奖看运气,评委会演员太多 如果要选星光熠熠的评审团,没有亚裔面孔 对评委会主席鲁本·奥斯特伦德不要太悲观 《枯叶》剧照 素材库 第76届戛纳电影节单元奖项科普及完整入围名单可查看: 戛纳全单元奖项科普大全,狗狗也能拿金棕榈 本期使用音乐: 结尾:Vincent Peirani,Emile Parisien - Egyptian Fantasy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Peter Cat 策划:Peter Cat 剪辑:黄哲成 编辑:电车
爆了!国产剧又爆了!这一次爆了的是《漫长的季节》。作为五一档最大的赢家,《漫长的季节》开播以来口碑不断上升,豆瓣9.5的评分已经成为了年度最佳剧集的有利竞争者。 东北,下岗,尘封的记忆,残忍的凶杀案。在东北文艺复兴的浪潮中,《漫长的季节》和它的前辈一样把视角聚焦在人人都曾经历,却没人能够说清楚的往昔岁月中。对人,对事,对物,《漫长的季节》并没有直白地控诉,而是带着一种怜悯的视角去呈现曾经发生的一切。那么本期节目,我们就来聊一聊《漫长的季节》这部爆款剧集,聊一聊东北往事和国产剧集未来发展方向。 2023年戛纳电影节即将开幕,深焦也将派出小队进行前方报道。戛纳期间,我们会发布一个“戛纳日记”系列播客,邀请在戛纳的导演、演员、影评人、制片人分享每天的戛纳趣事,以及影片的第一手观后感。如果有平台或者品牌对我们的“戛纳日记”系列播客感兴趣,希望以冠名或者其他方式赞助,可以与我们进行联系,请加微信:cuddle2miao,并备注“戛纳播客”。 《漫长的季节》剧照 本期嘉宾: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申迪 2022年山一女导演扶植计划入围五强导演。 豆瓣@鼻腔干燥 小红书@Juju 昊天 著有《逆转未来—影像的自塑》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75:44 06:55 《漫长的季节》对东北的描绘 从东北人的角度来看,《漫长的季节》中的东北是最接近现实的 同时他舍弃掉了那些关于东北的刻板印象 14:27 东北下岗潮的回忆 当年所有的东北人都经历了下岗,并没有觉得特别。直到后来才发现这不是普遍的现象。 20:31《漫长的季节》中三个主角的塑造 三个主角的表演都是无可挑剔的,通过表演呈现了时间对角色的改变。 剧作上人物的复杂性是通过细节的刻画呈现的。 31:19《漫长的季节》中反面角色的塑造 没有一个角色是真正的反派,所有人都是被时代推到了那个位置上,被逼着做出了选择。 受害者与施暴者是一体两面的存在。 36:45 《漫长的季节》三条时间的处理 三条时间线增加了整个故事的悬疑感,也更好地展示了整个事件对人物地改变。 这种叙事地方式需要的是对细节和节奏极致地把控。 52:06《漫长的季节》对于结尾的处理 向前看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真正尽力过一切的人都已经死了。 55:42曾经东北的下岗潮和今天的失业潮的对比 当年的东北,重头再来面临的压力并没有今天的人那么多。 今天大规模的失业潮更接近于日本的状态,机会更少,困难更多。 61:21国产电视剧的黄金时代来了么? 电视剧和电影的受众不同,讲故事的方式不同,拍摄的难度也不同。流媒体的发展给创作带来了更大的空间。 电视剧和电影同样面临着各种限制,都需要想办法绕过。 素材库 涉及剧集: 《漫长的季节》 《隐秘的角落》 《马大帅》 《平原上的摩西》 《回响》 《狂飙》 《真探》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The Molds - Blue Moon 中插:Zoltán Kocsis,Claude Debussy - Suite bergamasque, L. 75:3. Clair de lune 结尾:姜育恒 - 再回首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电车
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近年来广受好评,随着女性主义的兴起与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和她们的作品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这些女性作家中,阿特伍德是一个绝对绕不开的名字。 作为加拿大文学的领军人物,阿特伍德在漫长的写作生涯中一直围绕着女性书写。她描写女性普遍的生存困境,鼓舞着女性自我觉醒,勇敢地同不公进行抗争。本期节目我们借着读客文化出版了阿特伍德作品集的契机,一期来聊一聊这位加拿大的文学女王,以及女性主义写作对当下世界的意义。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本期嘉宾: 袁霞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加拿大文学女王》、《生态批评视野中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女性、生态、族裔:全球化时代的加拿大文学》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70:56 2:20 关于阿特伍德一个简单的介绍。 阿特伍德是一个多面手,她同时是作家,诗人,编剧,发明家。 她拥有幽默感,又笔耕不辍,即使在80多岁的高龄页从未想过停笔。 5:25 作为一个拥有很多标签的作家,阿特伍德的个人经历对她写作的影响。 阿特伍德不承认自己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她认为是女权主义领养了她。 她成长和身存的经历与环境让她认识到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公。 阿特伍德的幽默感来自于她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力。 16:15《神谕女士》这部小说的创作特色 小说结构是多层叙事,阿特伍德有意创作了和自己不相同的角色,有对现实的强烈关照 29:16《神谕女士》中女性多重身份的书写 女性在成长的过程之中会要求扮演特定的角色,这种扮演是对自我的压制 阿特伍德要书写的正是突破这种要求被扮演的角色,获得真正的成长 35:30 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不自信的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成为女性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化的过程,女性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家庭的社会的规训化教育 当不符合既有的期待时,各种的否定会随着时间内化,带来不自信的状态 51:19为何今天对于身体叙事的讨论越来越多,身体叙事在女权主义作品中作用? 身体叙事强调的是女性独特的视角,通过这种方式,女性作家可以揭示女性身体遭受的控制和压迫,探讨女性身体与权力和政治的关系, 女性主义文学中的身体叙事也赋予了女性在文学中的创作和表达的自由和权利。 60:05从虚构到现实,《使女的故事》已经从一本小说变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和抗争的符号,那么女权主义的写作对于现实的世界会起到什么样的影响? 女权主义的写作鼓舞着女性认识真正的自己,同时在现实的生活中敢于更多的发声。 同时这种写作也是在对抗非黑即白的二元论的观点,强调人的独特性,而不是根据立场的站队。 69:30从近年获得国际文学奖的女性比重增加,女性叙事、女性视角似乎越来越重要,这是否表示女性的实际境遇正在变好?还是说,这仅仅是男权社会为了迎合商业需求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其核心状态并没有实质性改变? 女性普遍的生存现状并没有变得更好,虽然女性主义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解放,但同时也遭到更多厌女人士的反扑。 同时女性主义影响的范围也是不够的,在更多的地方有大量的女性还没有接触到女性主义,他们的生存状态依然不容乐观。 涉及书目: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神谕女士》 《猫眼》 《石床垫》 《使女的故事》 《证言》 《盲刺客》 《可以吃的女人》 多丽丝·莱辛 《金色笔记》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Speed Geek - The Handmaid's TaleMain Theme 结尾:Angel Olsen - Waving, Smiling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电车
同样是日本,关东与关西,东京与大阪却有着非常不同的城市氛围与历史源流。 东京也并非天生就是日本最大、最时尚、最现代的都市,至少在大正到昭和初期这个短暂的“真空时间”中,大阪拥有着蓬勃而新鲜的都市娱乐生态,甚至超越东京。在谷崎润一郎的《细雪》中,也有主角从大阪来到东京后倍感土气和萧条的段落。大阪当时先进的市民娱乐生态基于铺设于城市中的私营铁道,而“私铁王国”又几乎是由名为小林一三的日本近代天才实业家一手打造。我们如今熟悉的宝冢歌剧团、甲子园棒球大赛、火车终点站的百货大楼模式都是私铁公司的“杰作”,甚至在电影生态中大名鼎鼎东宝电影公司也与小林一三关系密切。 今天的节目,我们想一起来聊一聊大阪这座城市在近代早期繁荣的娱乐生活以及其背后的男人小林一三。 本期对谈人 海带岛 影迷、译者、图书编辑。 lulu(阿布) 播客“堇学座”主播,文学编辑。 时间轴: 本期博客总时长:69:43 2:32 大阪与东京的相爱相杀 大阪人觉得东京人装腔作势 东京人觉得大阪人太不守规矩 我们在大阪遇到的“大阪时刻” 大阪和东京,连警察应征广告都不同 11:05 大名鼎鼎的宝冢其实是“铁道文工团”? 创始人小林一三登场 宝冢最早只是吸引乘客的“挂件” ,一开始只是地名 天海佑希、黑木瞳皆“出身”宝冢 小林一三和托尔金的“命运巧合” 16:40 小林一三的文化娱乐经营思路 没有需求,创造需求 泳池如何变舞台 21:20 宝冢的演出模式很特殊 别人是先有剧然后找演员,宝冢是先有演员再“量身定做”剧 宝冢究竟在演什么 宝冢虽然现在已经是国宝,但初衷是大众娱乐 27:10 为什么小林一三要办一个全是女性的剧团 大正时代本身的特殊性 “国民剧”与“歌舞伎” 32:30 小林一三的另一大发明——火车站的百货公司 阪急百货和其他百货公司不一样 新城市中产的新生活方式产生了 39:15 连甲子园都和铁路公司有关 41:30 昭和时代到来,民都大阪开始被帝国势力蚕食 大正时代与昭和时代截然不同的氛围 小林一三的被迫辞职 日本思想史和铁道史之间的互动 48:14 铁道变化了,大阪市民的娱乐也变化了 51:15 小林一三与东宝 制片公司PCL与东京宝冢的关系 东京宝冢剧场的诞生 影迷现在所熟悉的东宝:怪兽、社长、黑泽明 57:42 小林一三的去世 60:00 小林一三所代表的日常幸福 素材库 书籍: 《小林一三:日本城市文化奠基人》老川庆喜 《铁道与天皇:日本近代城市的帝国化》原武史 《大正十五年 》张轶 《大正文化》竹村民郎 《波斯少年》玛丽·瑞瑙特 影视: 《阪急电车 单程15分的奇迹》 三宅喜重 《历史谜话 小林一三的逆传人生》NHK 《昭和伟人传 小林一三》ABS朝日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 阪急电车站台播报音+阪急1980年代广告曲 中插 细野晴臣-家路(《银河铁道之夜》配乐) 结尾 くるり-赤い電車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海带岛 策划:海带岛 剪辑:海带岛 编辑:电车 本期节目参与光启书局“4月春游季·城市的多元宇宙”活动。
电影版《爱很美味》于4月15日本周六在院线上映,深焦播客请到了导演陈正道来和听众分享电影和剧集创作历程,以及他二十年来导演生涯。 作为华语影坛少数在电影和剧集领域都十分高产的成功创作者,在本期节目中,陈正道分享了《爱很美味》从剧集到电影创作上的延续和变化,他和三位演员李纯、张含韵、王菊的友谊,以及他们一起共同创作电影的历程;此外,陈正道还回顾了自己是如何从一个艺术片作者转型为职业导演的道路;这其中既有《盛夏光年》大火之后六年的沉寂时光,也有一步步赢得资本青睐,从做电影产品到电影作品的心路历程,更是披露了他的真心之作《盛夏未来》遭到网络恶评后,他个人的感受和期待;除此之外,陈正道还从个人趣味出发,畅聊他对爱情,对城市,对美食,对华语电影市场以及各国影视剧的看法。 《爱很美味》剧照 本期嘉宾: 陈正道 导演,代表作:《爱很美味》《秘密访客》《盛夏未来》《重返二十岁》《催眠大师》《记忆大师》《摩天大楼》《盛夏光年》 王潇潇 前媒体人,制片人,经纪人 146期《重启人生》专题、96期费兰特专题播客嘉宾 Peter Cat 电影人、媒体人、深焦创始人 豆瓣@Peter Cat 136期135期《悲情三角》专题、131期上野千鹤子专题、123期陈可辛泛亚洲制作专题等25期播客嘉宾 陈正道导演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104:57 06:47 最近有玩ChatGPT吗?问的第一个问题还记得吗?有什么使用感受? 07:39 平时刷短视频吗?抖音、小红书、b站、视频号、快手、youtube看哪个最多?有什么有趣视频博主推荐? 10:40 最近看过的电影是什么?为什么会看?有什么感想? 全度妍从作者电影演员到类型片演员的转变,完全换了一种演法 12:45 电影版《爱很美味》算是电视剧版的后续还是番外?还打算做剧的第二季吗? 没看过剧也能看电影版 拍电影的初衷是因为想拍三位女主成长 16:36 拍完剧之后,三位女主平时的相处模式有被角色影响到吗? 演员影响了角色 19:03 电影版剧本是怎么考虑的?忠于剧版的延续还是单独做一个主线故事? 剧会更服务观众,需要贴标签 电影是向观众表达,需要撕标签,更面面俱到地用不同观点去面对两性相处关系 创作者只能讲自己相信的事 花点耐心去解释,学习痛点,是不同人沟通的必经过程 共情很容易,但共痛很难 35:24 关于宋超的戏份 观众想看什么和该给观众看什么很纠结 36:50 关于演员的挑选 和男生开玩笑说,在影视圈待这么久,是时候尝一尝常常担心自己的角色会消失的滋味 41:15 什么时候确立了悬疑惊悚和青春爱情这两个赛道? 想拍鬼片,但需要等待 如果将自己创作的对象看作是全年龄层,我会舒适很多 如果不是全院线发行的环境,有电影院可以让一部小众片长期上映半年,导演的尝试会更加多元 45:04 与编剧的工作方式是什么? 剧版是在线上会议中完成的 每天用腾讯会议交流剧本前,会闲聊八卦半小时 三个创作者把握了两个剧作原则: 1.互相制衡,不把价值观灌输到彼此身上,不下定义,不给答案 2.涉及的行业是真正收集得到资料的行业 48:16 关于印象深刻的评论 《一百零一次求婚》是一加一不等于二的电影 为《盛夏未来》的评论心痛,用很诚恳的方式表达了很深的主题,用很轻盈的类型手法拍摄,但好像冒犯到了部分观众 54:40 是否会把剧和电影的创作分很开? 漫威之后,我看崇拜的导演的电影都在流媒体上看 没有把电影和剧分过高低 56:24 从制作端看,剧和电影的创作要求是否会有不同? 真正热爱电影的作者一定要追求电影感 追求镜头语言在剧的创作中百分百是多余的 我们的平台推一样的东西给所有人看,海外的平台给不同人推不同内容 60:41不强调地域性,怎么考虑都市景观? 与个人经历有关 我们土地太大了,同悲同喜这件事很难 65:21 会想生活在哪个城市? 首尔和曼谷,合作伙伴专业度很高 韩国人不用睡觉,泰国人不会强制别人了解自己的想法 67:01 对于国内影院放映方式的看法 82:36 什么时候开始有职业导演的自觉? 作者导演在扮演一个“作者导演”,追求电影节会让自己很辛苦 作者导演容易被影展麻醉,类型片导演容易被数字麻醉 人不想面对自己的缺点 作者导演要判断自己是否有才华,不难按升级打怪的套路来看影展 对于类型片导演来说,不要把票房的成功、市场的成功看作自己的成功 97:06 平时看什么剧和电影? 有强迫症,看过第一集后一定要全部看完 《爱很美味》剧照 素材库: 陈正道导演: 《狂放》(2004) 《宅变》(2005) 《盛夏光年》(2006) 《101次求婚》(2013) 《催眠大师》(2014) 《重返20岁》(2015) 《记忆大师》(2017) 《摩天大楼》(2020) 《秘密访客》(2021) 《盛夏未来》(2021) 剧版《爱很美味》(2021) 电影版《爱很美味》(2023) 其他影视: 《晒后假日》(夏洛特·威尔斯,2022) 《杀死福顺》(台版译名《格杀福顺》)(边圣铉,2023) 《心灵猎人》(Mindhunter)(大卫·芬奇,2017) 《007:大破天幕杀机》(萨姆·门德斯,2012) 《007:幽灵党》(萨姆·门德斯,2015) 《阿信》(日本,1983) 《大奥》(日本) 《黑暗荣耀》(安吉镐,2022-2023) 《顶楼》(朱东民,2020-2021) 《无耻之徒》(2004-2020) 《继承之战》(马克·米罗,2018-2023) 《最后生还者》(2023) 《重启人生》(2023) 《编舟记》(石井裕也,2013) 《名校风暴》(西班牙,2018-2022) 《校园阶级风暴》(印度翻拍版)(阿希姆·阿卢瓦利亚,2023) 《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Yune Yoon,2023) 《甄嬛传》(2011) 《寄生虫》(奉俊昊,2019) 《母亲》(奉俊昊,2009) 《金发梦露》(安德鲁·多米尼克,2022) 《宇宙探索编辑部》(孔大山,2022) 《卧虎藏龙》(李安,2000) 《瞬息全宇宙》(关家永 / 丹尼尔·施纳特,2022) 《不止不休》(王晶,2020)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2010) 《咖啡时光》(侯孝贤,2003) 《盛夏未来》剧照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李纯、张含韵、王菊 - 美味的爱(《爱很美味》原声带) 中插:Tina C. Wang 王倩婷- 敞开心扉(《盛夏未来》原声带) 中插:Tina C. Wang 王倩婷- Fly High(《盛夏未来》原声带) 结尾:David Guetta,Sia - Titanium(《盛夏光年》原声带)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Peter Cat 策划:Peter Cat 剪辑:电车 编辑:电车
是的,终于轮到我们深焦来聊ChatGPT了。ChatGPT可以说过去10年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科技产品。自从去年11月发布以来,关于它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而且是越来越热烈。很多人认为,它是下一个的iphone,甚至比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更加伟大,能够彻底改变社会的生产方式与组织形式。 但在所有的这些讨论之中,很少有深入地涉及ChatGPT对艺术批评和艺术创作的影响。我们深焦作为一个长期从事电影批评的媒体,在今天的节目中就像从这个角度切入,聊一下ChatGPT现在从事艺术批评和艺术创作是什么效果,未来会对我们这个行业有什么影响。 本期嘉宾: 李厚辰 翻转电台主播 微博@翻电GPT 小宇宙:翻转电台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100:56 6:12 目前ChatGPT写电影批评和艺术作品是什么效果,优缺点在哪些方面? ChatGPT的使用需要一种“正确”的方式,提的问题越详细,它的效果越好。 它完全可以替代现在水平不够高的电影评论。 20:03 影评的创作是不是格式化的,简单的内容的套用? 在类似ChatGPT大规模使用之前,电影批评已经高度技术化和程式化了。 它只会让那些格式化的影评写作变得更加简单。 23:33 ChatGPT会对艺术创作带来何种影响? 在一些特定的门类里,ChatGPT展示出了极高的水准,例如对话的写作。 它的优势在于极快的生成速度,可以方便创作者快速调整。 ChatGPT不会取代那些最顶尖的创作者,相反它将要取代的是艺术成就不高但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创作者。 37:46艺术创作根本来源是什么,ChatGPT加入创作之后会不会动摇这个根本,作品的作者性会不会消失? 艺术创作的根本是一种表达,ChatGPT只是一种工具,如何使用工具才是关键。 对于真诚的创作者,ChatGPT不会改变根本的作者性。 但是它一定会影响创作的方式,甚至是我们对于艺术家和作者性的基本看法。 61:43 ChatGPT大规模使用之后,会对批评和创作产生整个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对于整个行业,作品产生的速度会大大提高,成本也会下降。 对于个人创作者,创作的门槛会进一步降低,个人创作会迎来大爆发。 普通的作品不会挤占最好作品的生存空间,因为现在最好作品的空间已经所剩无几了。 78:10 我们离真正的通用型人工智能还有多远? 目前的技术离通用型人工智能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可以说目前的技术路径都无法实现。 但是从使用的角度来说,并不需要真正的通用性人工智能,社会的方方面面已经改变了。 中间层会首先受到威胁,最后每一个都会受到影响。 我们急需要解决的不是人工智能何时来临,而是我们这么对面人工智能给我们的群体带来的分裂的问题。 扩展阅读: 特德·姜:ChatGPT是互联网上所有文本的模糊图像 《降临》作者特德·姜:ChatGPT是网上所有文本的模糊图像_文化课_澎湃新闻-The Paper 乔姆斯基:ChatGPT的虚假承诺 乔姆斯基:ChatGPT的虚假承诺_思想市场_澎湃新闻-The Paper 齐泽克评ChatGPT丨人工智障 齐泽克评ChatGPT丨人工智障(qq.com) 为何ChatGPT如此擅长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为何ChatGPT如此擅长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douban.com) ChatGPT 的挑战是网上没有足够多的信息 ChatGPT 的挑战是网上没有足够多的信息 - by MasterPa - 汉洋叭叭 (hanyang.wtf) 谷曙光︱文字魔魇:ChatGPT能制造赛博杜甫吗? 谷曙光︱文字魔魇:ChatGPT能制造赛博杜甫吗?_上海书评_澎湃新闻-The Paper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Radiohead - No Surprises 中插:Arcade Fire - Photograph 结尾:Scarlett Johansson - The Moon Song (Film Version)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电车
《宇宙探索编辑部》截至本期播客发出前,已上映8天。2021年平遥国际电影节首映大热后,影片就成为影迷们街头巷议的焦点。到2022年的北影节,便出现了读秒售罄后一票难求的盛况。终于在2023年,这部宇宙神片在愚人节这个最符合影片气质的档期登录院线。为了能搭配上《宇宙探索编辑部》有趣的灵魂,各大新媒体也开始了“内卷”,从策划到拍摄到排版,千奇百怪的内容瞬间拥入互联网。影迷们也不落下风,各地影院都惊现头戴铝锅身穿蓝色运动服的奇怪男子。昨天在影片的拍摄地,上百位热心“读者”还见证了“宇宙探索编辑部”的(临时)挂牌仪式。这个已落寞多年的民科办公室,再次迎来了新生。 深焦今天准备了一个特别节目。我们不准备再谈论这部电影,而是请到《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导演孔大山、编剧兼主演王一通,以快问快答的方式进行,本期播客录于电影路演的间隙,从生活到科幻,两位嘉宾为我们展现了电影之外的有趣。深焦在2021年曾为《宇宙探索编辑部》做过一篇深度采访,感兴趣的朋友可点击查看《这个沉迷自我表达的导演,用伪纪录科幻片“震惊”平遥》,我们也为王一通做过一篇深度专访,将随本期播客一起为大家呈现,大家可点击查看《他是爱养热带植物的城市帅哥,也是连接宇宙的农村诗人》。 “宇宙探索编辑部”挂牌仪式(图源网络,侵删) 本期嘉宾: 孔大山 《宇宙探索编辑部》导演 王一通 《宇宙探索编辑部》编剧、主演 141期《最后生还者》专题播客嘉宾 本期播客总时长:23:09 快问快答第一弹: 0.最近能回想起来的,上一次发生在自己身上最不科学的事情是什么? 1.听说两位都是文科生,小时候理工科最喜欢哪门,最讨厌哪门,最拿手哪门? 2.如果,我说是如果,有机会成为科学家的话,你们想研究什么? 3.自己常用,但别人都不太用的app是什么? 4.最喜欢的科幻电影师哪部?如果可能的话,想给哪个科幻电影拍续集? 5.有没有什么黑科技提升了你的生活品质,我的意思是电动牙刷之类的,自行车也算。 6.相信鬼吗?或者说,觉得人死后是什么状态? 7.玩过ChatGPT了吗?或者,如果要用,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如果已经玩过,欢迎多说几句使用体验 8.你们觉得外星人会长什么样子,和人类差别大不大? 9. 如果有了时间机器 你想在什么时代待一天,一个月呢? 10. 怎么看待和ai谈恋爱,你会试试吗? 快问快答第二弹: 0.平时自己做饭还是点外卖?最常点的外卖是什么?最拿手的菜是什么? 0.1. 最近一次失眠是因为什么? 1.最近读的一本书是什么?能简单介绍这本书和为什么要读? 2.有没有一本书是反复读的?或者至少读了第二遍? 3.刷短视频吗?抖音、快手、b站、视频号、youtube看哪个最多?有什么私心视频博主推荐? 4.最想在哪部电影或者游戏里度过余生?为什么 5.《宇宙》放映至今,听到过最有意思或者印象最深刻的评论是什么? 6.如果你能挑选超能力,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7.最想生活在什么样的城市或者地方? 8.如果能选择和任何历史人物一起散步一小时,你会选谁?为什么? 9. 购物车里停留最久的商品是什么,为什么一直没买? 10.想活多少岁?以什么样方式死去? 11.如果下辈子只能当个动物,你想成为什么什么动物,为什么? 歌单 开场 🎵 BIN秦绪彬,宇宙探索编辑部 - 宇宙探索编辑部 结尾 🎵 The Last Waltz - Cho Young-Wuk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Peter Cat 策划:Peter Cat、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电车
《重启人生》是近来最火的一部日剧,豆瓣开分就高达9分,后来一路走高稳定在了9.4分。虽然现在才3月,但很多人已经把这部日剧列到年度十佳里。《重启人生》在开播前就受到了很多关注,安藤樱、夏帆、染谷将太、黑木华等一批明星出演,甚至浅野忠信也来客串了一把。安藤樱的演技让人折服,而本剧的编剧,一位名为笨蛋节奏的前喜剧演员也让观众眼前一亮。作为一位男性,能将女性友谊描绘得如此细腻且真实,实属不易。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两位高人气嘉宾来和大家做分享:海带岛和王潇潇。我们将从《重启人生》大火的原因、编剧笨蛋节奏的天才手法、安藤樱多年来的变化、日剧的历史等多个方向来探讨。 《重启人生》剧照 本期嘉宾: 海带岛 影迷、译者、图书编辑 豆瓣 @海带岛 140期纽约专题、131期上野千鹤子专题、127期《想在东京买个房子》专题专题等10期播客嘉宾 王潇潇 前媒体人,现制片人,经纪人 96期费兰特专题播客嘉宾 电车 深焦DeepFocus编辑 豆瓣 @电车 138期2022日影总结专题、133期《阿凡达2》专题、126期《金发梦露》专题等11期播客嘉宾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78:49 3:38 《重启人生》能在中国大火的原因 演员:相信安藤樱挑选剧本的眼光 题材:国内观众比较喜爱的主题,女性之间的交流与友谊 高设定+日常,反高潮、反主流设定 内卷严重的环境下,让大家看到了另一种人生的可能性 不是强势的输出者,是云淡风清的爽剧 11:52 《重启人生》的设定BUG 我们跟随主角一遍遍轮回时在思考,人生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 编剧非常重视小团体间的日常交流 15:23 关于编剧笨蛋节奏 搞笑艺人出身,短剧领域口碑很好,需要做大量日常观察 对于女性间日常的垃圾话很感兴趣,且描绘十分细致 女性的对立面不是男性,而是父亲/父权,当男性没有成为父亲的强烈愿望时,他其实是可以理解女性很多思维的 搞笑一定要知道普通人心里最黑暗的东西是什么 23:00 《OL架空日记》与《重启人生》的对比 《OL架空日记》是情景剧,能让男性对女性友谊有更多共鸣 《重启人生》是安藤樱第一次担任民放电视剧的主角 《重启人生》是笨蛋节奏的集大成之作,《OL架空日记》则更纯粹 25:36 日剧的发展与趣味变化 90年代:童年创伤,大量不伦恋,高情绪价值 2000年代:纯爱剧 现在:空气系,从漫画而来 与社会发展相关:努力可以成功的年代-再努力也会被裁员-躺平,与朋友爱人间的接地气交流 日本的社会保障要更好,能够支持普通人对文化产业的投入 32:56 为什么日本的职业剧能拍出“匠人精神”? 高度分工,喜欢在文化产品里构建比较符号化的职业形象,专门的杂志,专门的制服 封锁枯燥工作环境下造成兴趣压力,必须有爱好 36:02 剧中几次重启人生,其中最喜欢的职业是什么? 制片人,元层面的反类型 日本剧组与中国剧组的区别,日剧编剧一般有一个固定的制作人搭档,国内电视剧也在往制片人中心制转 番位排序其实在合同上就已经定好的,友情客串只是因为戏份不多不少不好排位 44:20 如何评价安藤樱? 演艺世家,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送过外卖,积累了对普通人的认知 《爱的曝光》的阴暗,到《百元之恋》的丧 安藤樱身上有去符号化的东西,可以用计量来衡量她的表演 自信让她越来越好看了,脸的线条非常流畅 安藤樱与柄本佑的爱情 58:38 《重启人生》是否有不婚主义表达? 更多是在表达社会是有很多可能性的,不同选择都又苦又甜 剧里没有什么坏人,最坏的事情就是出轨 笨蛋节奏在考虑任何事情都能够被不带偏见接受的世界,又自洽又松弛 68:19 剧中对于小镇生活的向往 城乡差距小,城乡基础建设一致 日本也有东漂,也经历了逃离北上广的时期 日本公务员社会评价和国内相似,但没有那么卷 72:47 如果你现在重启人生,你会去做什么? 素材库 《重启人生》(2023) 《架空OL日记》(2017) 《剧场版 架空OL日记》(2020) 《初恋》(2023) 《木更津猫眼》(2002) 《爱的曝光》(园子温,2008) 《0.5毫米》(安藤桃子,2014) 《百元之恋》(武正晴,2014) 《某个男人》(石川庆,2022) 《小偷家族》(是枝裕和,2018)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 🎵 ORANGE RANGE - イケナイ太陽 中插 🎵 RADWIMPS - スパークル 结尾 🎵 レミオロメン - 粉雪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电车 策划:电车 剪辑:电车 编辑:电车
日本导演滨口龙介去年凭借《驾驶我的车》获得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后,成为了当今最炙手可热的新生代日本导演,他的新片《我们的学徒期》据悉已经完成了拍摄,有望空降今年戛纳。滨口龙介的首部作品集《滨口龙介:那些欢乐时光》也于近日由雅众文化出版,滨口龙介在书中诚挚剖析摄影机的特性、表演的本质及电影的意义。通过毫无保留地分享其重要电影代表作《欢乐时光》的创作过程、剧本文本,绵密轻盈的对话流、巧妙的影像维度……他独树一帜的电影创作手法尽数呈现。 我们借此机会邀请到了《滨口龙介:那些欢乐时光》的译者沈念,和来自日本名古屋大学的副教授马然,就滨口龙介为起点展开讨论。本期播客并不局限于导演本身,也将扩展到关于中日独立电影的制作现状,以及独立院线对于观众及创作者的影响等等,大家可搭配深焦播客第138期《日本电影2022年度终极盘点!》共同收听,相信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家了解日本电影的现状。 《滨口龙介:那些欢乐时光》 本期嘉宾: 沈念 京都大学电影学博士,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人,“中日女性学术交流”策展人,《电影中的东京》与《滨口龙介:那些欢乐时光》译者。 豆瓣 @防寒对策 马然 日本名古屋大学G-30“亚洲中的日本文化研究”与“屏幕研究”副教授(个人网页:ranandran.com) 豆瓣 @RaRaRa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116:46 「03:04」 滨口龙介的介绍及个人经历 东京艺术大学硕士,师从黑泽清 《欢乐时光》方法论:“看”与“听”,来自未来的永恒目光 「08:15」 关于滨口龙介与酒井耕合作的“东北三部曲” “311”作为日本当代艺术创作的切入点 以纪录片的方式去看无法诉说的伤痛经验 滨口龙介对于原电影方法论的摸索 「14:25」 covid之后日本及亚洲同时代影像创作者的变化 滨口龙介方法论与covid的关系:人与身体、记忆、伤痛发生关联 《惠子,凝视》里的新冠痕迹与《稍微想起一些》中的年轻人负面变化 日本迷你影院的自救:滨口龙介与深田晃司的众筹项目 以covid作为契机审视过去被忽视的诸多问题 「28:18」 中日电影行业中的性别不平等 女性创作者与独立院线的关系 「33:11」 中日对于独立电影的支持和变化 《中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影响,中国当代电影的青年电影化,艺术电影体制化 日本艺术院线观众群体萎缩,边缘地区独立影院在逐渐消失 「41:08」 艺术院线/迷你影院的重要性 Covid的契机让人意识到影院的重要性 滨口龙介在迷你影院看了岩井俊二后,开始有了电影理想 迷你影院制造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具有社区型 主流日本电影被动画取代,商业成为一种审查,迷你影院提供不同选择 「61:44」 滨口龙介是独立电影与商业电影的交叉点 商业让滨口龙介的表达产生了杂质,素人演员更好地剔除顿挫和情感 不排斥进入主流,也能保持自己的作者性 日本中高成本电影与自主电影的断裂过于严重 「71:54」 滨口龙介的即兴工作坊 演员即兴表演相当于演员在现场同时担任导演、编剧、演员三者的工作 即兴表演让演员产生自我审视,造成表演的迟缓 用潜文本消除演员表演时的迟疑 「77:30」 与滨口龙介方法论类似的当代导演 松居大悟《冰淇淋与雨声》:戏中戏方式探讨角色与演员的关系 三宅唱《野性之旅》:半虚构半纪实 演员的身体会拒绝台词,虚与实无法分开 「86:33」 关于影展的盗版问题 在影院看电影是观众与电影很有机的沟通方式 观影过程中需要把自己放到与创作者平等的位置,学会尊重彼此 「112:51」 创作者与观众在幕前与幕后发声的重要性 素材库: 滨口龙介导演作品: 《驾驶我的车》(2021) 《偶然与想象》(2021) 《夜以继日》(2018) 《欢乐时光》(2015) 《激情》(2008) 与酒井耕合作的“东北三部曲”: 《海浪之音》(2012) 《海浪之声 新地町》(2013) 《海浪之声气仙沼》(2013) 《讲故事的人》(2013) 其他: 《惠子,凝视》(三宅唱,2022) 《野性之旅》(三宅唱,2019) 《稍微想起一些》(松居大悟,2021) 《冰淇淋与雨声》(松居大悟,2017) 歌单: 开场:tofubeats - Netemo Sametemo (《夜以继日》原声带) 中插:tofubeats – Jintan(《夜以继日》原声带) 结尾:tofubeats – RIVER(《夜以继日》原声带)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电车 策划:沈念 剪辑:电车 编辑:电车
一年一度的奥斯卡专题节目来了。在2023年第95届奥斯卡金像奖上,颁奖季以来一直领先的《瞬息全宇宙》成为了最大的赢家,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在内的7个奖项。《瞬息全宇宙》的胜利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让喜剧、科幻、动作这样曾经不被奥斯卡待见的影片类型最终获得了承认,显示了奥斯卡正在改变。杨紫琼成为第一位获得奥斯卡影后的亚裔演员,随着最近纪念亚裔电影的崛起,亚裔本身在好莱坞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大。 《西线无战事》是本届奥斯卡的另一个赢家。在俄乌战争的背景下,它的出现是症候性的。用影像回到一战的战场无疑是对战争的再一次控诉,生命的转瞬即逝永远是战争的真相,在战争中从来没有胜利者。 本期节目邀请到了王炎老师,一起聊聊第95届奥斯卡。讨论了奥斯卡和好莱坞正在发生什么样的改变,提名和获奖影片有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奥斯卡颁奖礼上的《瞬息全宇宙》剧组 本期嘉宾: 王炎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导、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中美间跨界从事教学与研究。教授文化媒介、电影、西方古典等课程。 140期纽约专题、130期美国中期选举专题、126期《金发梦露》专题等5期播客嘉宾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141期《最后生还者》专题、139期《三体》专题、134期兰波与莫里森专题、130期美国中期选举专题等20期播客嘉宾 时间轴: 节目总时长:86:45 「2:18」《瞬息全宇宙》在奥斯卡上的成功 《瞬息全宇宙》在类型上是杂糅的,内核上则是弱化的,这反应了社交网络时代的观影趣味, 奥斯卡对此保持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态度,这是奥斯卡的转变。 「27:14」杨紫琼在奥斯卡实现亚裔的突破 杨紫琼本人拥有者无以伦比的个人魅力,和李安一样,她在民族性和国际性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真正出色的电影并不是主题先行的,而是要找到主题之下的核心。 「43:42」 A24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大满贯 随着时间的变化,奥斯卡的规则已经彻底改编了,未来是群雄逐鹿的混乱时代 「48:07」 《西线无战事》出现在今天的意义 《西线无战事》是俄乌战争症候的表现,在地缘政治不断变化的今天,它反复在提醒战争的残酷。 「71:30」 《壮志凌云2:独行侠》36年后归来 《壮志凌云2:独行侠》以一种怀旧的方式取得了成功。这部电影就像今天的美国,面对不再强大的事实依然摆出了强大的模样。 素材库: 《瞬息全宇宙》(2022) 《西线无战事》(2022)(1978)(1930) 《卧虎藏龙》(2001) 《壮志凌云》(1986) 《壮志凌云2:独行侠》(2022) 《色,戒》(2007)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2016) 《蝙蝠侠:黑暗骑士》(2008) 《冰血暴》(1997) 《断背山》(2005) 《野战排》(1986) 《猎鹿人》(1978) 《生于7月4日》(1989) 歌单: 开场 🎵 Can'tHelp Falling in Love - Kacey Musgraves 中插 🎵 离-谭盾,马友友 结尾 🎵 TakeMy Breath Away- Berlin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电车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