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伟豪导演的新作《关于我和鬼变家人的那件事》上线后,迅速获得了大量观众的喜爱,在占领各大榜单的同时,豆瓣评分也高达8.2。上线Netflix首周末全球观看时长达340万小时,空降当周Netflix非英语电影全球观看时长榜第6。这个死gay与臭直男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LGBT电影中不一样的样貌,许光汉和林柏宏两位人气小生在片中贡献出不俗的表演,程伟豪导演多类型混搭的风格也在电影里得到充分展现。 这期播客我们请到了程伟豪导演,与我们畅聊他与《鬼家人》的那些事。另外,我们还邀请了[映画台湾]主理人黄豆豆作为对谈嘉宾,共同完成了一期干货满满的播客。从创作初衷聊到人鬼冥婚在台湾社会的传统与争议,再到程伟豪导演在同志题材和类型片上的探索。最后视野放开到产业,探讨了两岸年轻导演不同的处境,以及台湾电影市场的变化。 《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剧照 本期嘉宾: 程伟豪 2015年首部电影《红衣小女孩》获得第54届金马奖四项提名;2016年推出《目击者》、《红衣小女孩2》,两部作品共获得第55届金马奖八项提名;2021年《缉魂》获第58届金马奖十一项大奖提名,荣获三项大奖;2023年《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为年度台湾台片票房冠军,并于纽约亚洲影展、芝加哥亚洲跃动影展、纳沙泰尔国际奇幻影展拿下三座票选观众奖。 黄豆豆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映画台湾」主理人 Peter Cat 电影人,媒体人,深焦创始人 程伟豪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1:53:27 00:01:45 暖场:程伟豪导演对《满江红》的看法。 程导非常喜欢《满江红》,称赞了电影对喜剧和悬疑元素的处理。大明星是票房的保证。 00:07:29 《鬼家人》最初的创作初衷。 抛开刻板印象,想要做的是展示少数群体真实的生活状态。 00:16:23 人鬼冥婚:台湾社会的传统与争议。 00:19:25 刻板印象反转的“开明”家庭:台湾电影《鬼家人》探讨同志议题。 打破刻板印象,解锁真实与勇气。 00:31:15 《鬼家人》台词的创作。 吴瑾蓉老师在对白创作上的贡献:杂糅各种类型,创造有趣对白。 00:37:32 程伟豪导演的类型片创作方式。 华语电影在类型片的创作上采用了更杂糅的方式,程导自己也更钟情于类型片。 类型片的市场拖广之后才会有更多的作品出现。 00:47:25家庭伦理电影是东亚家庭文化的一部分。 00:51:09关于《鬼家人》的表演和音乐。 《鬼家人》的演员都非常积极地投入到了创作之中。 音乐上,蔡依林和刘家凯都很认同《鬼家人》的故事内核,也展示了自己装作的专业。 01:10:23 特效技术在《鬼家人》制作中的重要性 特效的水平需要整个电影工业的支撑,程导在《鬼家人》中使用了自己的团队进行尝试。 01:17:45 程伟豪导演个人成长经历。 01:30:05 两岸年轻导演不同的处境。 相比于大陆的导演,台湾导演可以得到各方面的帮助 电影节和短片是一个导演成长的敲门砖 01:34:38 台湾电影市场的变化 。 类型片的数量越多,才更有希望让地区的电影产业化 网飞的出现让导演有了更多的选择。 01:46:20 程伟豪导演接下来的拍摄计划。 《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剧照 涉及影视: 程伟豪: 《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2022) 《缉魂》(2021) 《目击者追凶》(2017) 《红衣小女孩2》(2017) 《红衣小女孩》(2015) 《正港分局》(2024) 《池塘怪谈》(2021) 《保全员之死》(2014) 《搞什么鬼》(2009) 其他电影: 《满江红》(张艺谋,2023) 《喜宴》(李安,1993) 《蓝色大门》( 易智言,2002) 《谁先爱上他》(徐誉庭,2018) 《亲爱的房客》(郑有杰 ,2020) 《当男人恋爱时》(殷振豪,2021) 《阳光普照》(钟孟宏 ,2019) 《孤味》(许承杰,2020) 《黑暗骑士》(克里斯托弗·诺兰,2008) 《不能说的秘密》(周杰伦 ,2007) 《双瞳》(陈国富,2002) 《诡丝》(苏照彬,2006) 《海角七号》(魏德圣,2008)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谢沛如,2021) 《无间道》(刘伟强 ,2002)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刘家凯 —— come with me 中插:蔡依林 ——《舞娘》 结尾:蔡依林 ——《亲爱的对象》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Peter Cat 策划:Peter Cat 剪辑:黄哲成 编辑:电车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科技公司控制的世界里。通过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这些庞大的科技公司已经涉足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进步么,无疑我们拥有了更快捷的服务,更多样的选择。但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变成了这些公司的傀儡,变成了由0和1组成的抽象数据。在新经典文化最近出版的非虚构作品《履单》中就记录了这样的一个现实,亚马逊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美国的商业模式。在它庞大的阴影下,普通人的生活却变得越来越糟糕。 科技公司对大家生活模式的改变一直都是讨论度都蛮高的话题。不光是在国外,在国内之前也有从“996到ICU”,“外卖骑手被困在系统里”。在人类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一样,商业公司拥有着如此巨大的权力,能够影响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 本期节目我们又邀请到了李厚辰老师,来聊一聊这些庞大的科技公司,聊一聊它们的理念,它们又是怎么改变我们的生活的。 《履单》 本期嘉宾: 李厚辰 翻转电台主播 微博@翻电GPT 小宇宙:翻转电台 148期ChatGPT专题播客嘉宾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171期水门事件专题、168期任天堂专题、162期《无尽的玩笑》专题等30期播客嘉宾 《对不起,我错过了你》剧照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88:26 00:05:17 硅谷崛起与互联网巨头的发展历史。 00:18:01 科技公司的企业文化。 赢家通吃,技术决定论,说谎泛滥。 00:27:59 互联网公司的赢家通吃的文化和对底层劳工的影响。 00:38:06 被互联网动员起来的工人:不同寻常的工作方式。 数据属性导致了所有人都变成了数据的奴隶。 00:47:27 科技改变生活,但代价不容忽视。 00:53:33 互联网服务二十四小时运行的逻辑与代价。 每个人都被强制地拖进了加班的系统之中,劳动力时间无限制增加。 01:00:06 中间商不仅是效率最大化的代名词。 互联网经济的模式导致贫富差距地扩大,科技公司赚取了大部分地利润。 01:14:23 中国科技公司的的尴尬地位与无限度竞争。 01:20:57 为什么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会霸凌消费者? 《无依之地》剧照 涉及影视: 《无依之地》 (赵婷,2021) 《对不起,我错过了你》 (肯·洛奇,2019) 《社交网络》 (大卫·芬奇,2013) 《乔布斯》 (乔舒亚·迈克尔·斯坦,2013) 《史蒂夫·乔布斯 》 (丹尼·博伊尔,2015) 《滴血成金:硅谷血检大骗局 》(纪录片)(2019) 《辍学生》(剧集) (2022) 《初创玩家》(剧集) (2022) 《超蓬勃:优步之战》(剧集) (2022) 《社交网络》剧照 涉及书籍: 《履单 : 无所不有与一无所有》 亚历克·麦吉利斯 《坏血:一个硅谷巨头的秘密与谎言》 约翰·卡雷鲁 《无依之地:生存在21世纪的美国》 Jessica Braude 《下沉年代》 乔治·帕克 《从0到1》 彼得·蒂尔 《增长黑客:如何低成本实现爆发式成长》Sean Ellis / 肖恩·埃利斯 扩展资料: THEDUCATION分辨:滴滴运动 Lesson Five: DIDI Dream 996.ICU 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Let Down —— Radiohead 中插:Drifting Away - Cat Clifford 结尾:Crispian St. Peters —— The Pied Piper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电车
陈哲艺导演,周冬雨、刘昊然、屈楚萧主演电影《燃冬》于今日上映,将与其他7部电影共同撑起七夕档。本片入围了今年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我们在戛纳现场对导演进行了音频采访。这是陈哲艺导演第四次来到戛纳蔚蓝的海滩。他的短片《阿嬷》曾获得戛纳短片特别荣誉奖;十年前,陈哲艺的长片首作《爸妈不在家》也一举夺得当年的戛纳金摄影机奖。2021年,他作为六位作者导演之一,参与到了NEON发起、入围戛纳特别展映单元的疫情题材短片合集项目《永恒风暴之年》,用有限的成本和1美元的导演费,拍摄了一个刚刚迎接宝宝的三口之家在疫情到来时隔离的故事。 在播客中,他与我们共同分享了他对戛纳的印象,以及对于影片题材、取景、故事等多个层面的理解。此外,对于本片的主演周冬雨、刘昊然、屈楚萧,陈哲艺也解释了他们在影片中的设定构想。 《燃冬》剧照 本期成员 陈哲艺 导演,代表作《燃冬》《热带雨》《爸妈不在家》 Kevin 第五届深焦DeepFocus影评大赛冠军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15:44 回到戛纳的感受很特别,戛纳是一个电影的圣地。 拍摄《燃冬》的时候,没有特别去做关于东北题材的准备。 这是一个很不一样的东北,很多素材都是来了东北之后就地取材的。 《燃冬》最开始没有一个具体的故事,它关注的是人和人之间的羁绊。 《燃冬》中的很多设定是居于演员本身的特质塑造的。 陈哲艺导演自身的跨文化经历给能让他看到许多被忽视的细节,体会到很多细微的情感。 下一部作品要回到新加坡,拍摄三部曲的最后一部。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Peter Cat 策划:Peter Cat 剪辑:黄哲成 编辑:电车
本期播客的主角是一位香港电影神级人物——邱礼涛。在今年暑期档,邱礼涛导演的电影两个月时间里上映了三部:《扫毒3:人在天涯》《暗杀风暴》《绝地追击》。这样的情况在中国电影史上也是实属罕见的,但放在邱礼涛的职业生涯里,已经见怪不怪了。他出道以来,几乎可以保证每年拍出2-4部电影,如此疯狂的拍片速度可能只有法斯宾德能与他一教高下。而且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他还抽空拿了岭南大学文化研究博士学位,用一篇长达400页的英文论文,探讨了从英治时期到中治时期的香港电影审查制度变迁。 邱礼涛的作品履历相当丰富,导演了近100部电影,类型也非常庞杂,是一个完全不挑食的导演。近年来大家比较熟知的电影是他的警匪类型片《拆弹专家》系列和《扫毒》系列,在高完成度的基础上,其中的隐语系统也相当值得玩味;Cult片影迷则是把他早期的《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伊波拉病毒》封为神作,甚至在欧美Cult片影迷圈也是家喻户晓的电影;爱看鬼片的观众肯定听过由他开始的《阴阳路》系列,这可能是香港鬼片历史上最长的续作电影,到现在已经拍了21部,邱礼涛执导了前6部;另外,他非常有社会学视角的《性工作者十日谈》系列、《等待董建华发落》等片也得到了很多影迷赞善;作为摇滚乐迷,他甚至拍过演唱会实录,被乐迷奉为经典的《摇滚中国乐势力》就是他拍的,当年在香港红磡,魔岩三杰在那次演唱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本期播客邀请到开寅和柯诺两位嘉宾与我们做分享,我们从最新上映的《扫毒3》为入口进入邱礼涛的电影世界,探讨了他拍片神速的原因,也将他作品里的无政府主义倾向及隐语系统的由来,结合香港电影史进行了梳理。他那篇关于审查的博士论文到底写了什么,开寅老师也为大家做了介绍。最后,我们还引入了一位十分有邱礼涛潜质的香港导演郑保瑞,用他最近上线的新片《命案》与邱礼涛作品做了比较。 邱礼涛 本 期 嘉 宾 : 开寅 影评人、编剧 豆瓣@九苍 柯诺 电影媒体人 豆瓣 @柯诺 电车 深焦DeepFocus编辑 豆瓣 @电车 《等候董建华发落》里的邱礼涛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140:07 04:41 聊一聊《扫毒3》的感受 比较工业化的电影商业产品。 动作调度没有特别的设计和想法,人物过于符号化。 12:47 介绍编剧李敏,《扫毒3》如果有李敏哪些地方会改进? 与李敏合作后,邱礼涛的电影文本上更加丰富了,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隐语系统。 李敏从歌唱组合到电影编剧的转变。 17:37《叶问:终极一战》与《叶问前传》反差巨大的原因,以及邱礼涛的个性成长 邱礼涛电影系毕业后才进入片场,由知识分子变成工人,一步步成为导演。 与徐克、许鞍华不同,邱礼涛的本地性很强。 邱礼涛是香港商业电影里的愤青,而且一直持续到现在。 33:27 香港电影没落之后,为什么邱礼涛还能得到那么多资源拍片,保持那么高的拍片频率? 邱礼涛能够提前完成任务,从来没有在工作上产生过重大失误。 邱礼涛是一个工匠型导演/摄影,他的效率和工作能力为他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声誉。 55:03《人肉叉烧包》《的士判官》《伊波拉病毒》都有很强的无政府主义倾向,是什么造成了他的创作方向? 邱礼涛是偏左翼的知识分子型导演,一直在为公平、正义、真理而战,对边缘弱势群体的关注。 邱礼涛的个性可以分为三部分:1.知识分子;2.溶于香港商业电影工业的现实态度;3.源自于内心的冲动性力量。 67:27 聊一聊黄秋生,他与邱礼涛为何如此合拍? 黄秋生是香港电影界最好的演员,可以胜任完全不同的各种角色。 黄秋生在背景上和邱礼涛有很大的相似性。 76:14《等待董建华发落》到《性工作者十日谈》在用文化研究写论文的方式拍电影 很少有香港电影导演可以处理好正向表达一种观点、意见、意识形态的电影。 84:30 2000年初邱礼涛沉寂了一段时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香港电影工业每况愈下,很多导演选择北上,而邱礼涛选择了坚守本土,不得不拍快消品。 这段时间也拍了一些好片:《7号差馆》《黑白道》《夺舍》 86:26 《阴阳路》系列的特点 所有人物都徘徊在阴阳之间,处在临界状态。 89:20邱礼涛是什么时候开始在影片中加入隐语系统的? 最早看到有潜文本的港片是王家卫导演的《阿飞正传》。 90年代香港电影隐语系统的巅峰是李志毅导演的《天涯海角》。 97:53《拆弹专家》之前,邱礼涛还有哪些隐语系统比较明显的电影? 《原谅他77次》层次感很丰富,包含了多层隐语系统。 101:09 邱礼涛关于审查的博士论文具体在写什么?对他面对审查是否有帮助? 第一部分记载了英治时期到中治时期的香港电影审查制度变迁,史料价值很丰富。 第二部分以纪实的态度记录了《竞雄女侠秋瑾》在大陆和电影审查机构沟通的过程。 108:47 邱礼涛隐语系统的电影为什么能在内地过审? 普通观众不会去研究隐语系统,也有在地性的原因。 114:41 番外1:聊一聊邱礼涛对摇滚的热爱程度 后期作品中的剪辑速率内含着一种和摇滚乐很相似的节奏感。 邱礼涛凭着一腔喜爱免费拍了《摇滚中国乐势力演唱会》。 120:40 番外2:邱礼涛与朋友开了个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其他出版社不愿意出版的书 121:57 郑保瑞新片《命案》与邱礼涛的区别 《意外》:在类型化电影中有哲学化意识的表达。 邱礼涛电影里有人物本能的欲望性冲动,或者摧毁一切的愤怒。 银河映像的电影有一种冷峻的视角,有一个抽离的上帝般的视角审视癫狂的人物。 130:07 分享一下自己最喜欢的邱礼涛电影 开寅:《伊波拉病毒》《叶问:终极一战》《原谅他77次》 柯诺:《黑白道》 电车:《拆弹专家2》 《叶问:终极一战》剧照 素材库: 邱礼涛担任导演电影: 《扫毒3:人在天涯》(2023) 《拆弹专家2》(2020) 《扫毒2:天地对决》(2019) 《新喜剧之王》(2019) 《拆弹专家》(2017) 《原谅他77次》(2017) 《雏妓》(2014) 《叶问:终极一战》(2013) 《竞雄女侠秋瑾》(2011) 《叶问前传》(2010) 《性工作者2:我不卖身,我卖子宫》(2008) 《性工作者十日谈》(2007) 《黑白道》(2006) 《疑神疑鬼》(2005) 《给他们一个机会》(2003) 《7号差馆》(2001) 《等候董建华发落》(2001) 《阴阳路1-6》(1997-1999) 《夺舍》(1997) 《伊波拉病毒》(1996) 《摇滚中国乐势力演唱会》(1994) 《的士判官》(1993) 《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1993) 邱礼涛担任摄影电影: 《七剑》(徐克,2005) 《蜀山传》(徐克,2001) 《顺流逆流》(徐克,2000) 《我在黑社会的日子》(黄泰来,1989) 其他提及电影: 《叶问1-4》(叶伟信,2008-2019) 《一代宗师》(王家卫,2013) 《林家铺子》(水华,1959) 《古惑仔之人在江湖》(刘伟强,1996) 《癫佬正传》(尔冬升,1986) 《阿飞正传》(王家卫,1990) 《天涯海角》(李志毅,1996) 《命案》(郑保瑞,2023) 《智齿》(郑保瑞,2021) 《意外》(郑保瑞,2009) 《狗咬狗》(郑保瑞,2006) 提及书籍: 《香港电影的秘密 : 娱乐的艺术》大卫・波德威尔 《一個電影導演的文化思考與實踐》邱礼涛 扩展文章: 开寅 x 邱礼涛:我终于专访了最热爱的一位华语导演,他谈自己也谈了许多香港导演 邱礼涛与黄秋生 使用音乐: 开场:Jillian Rae - Wayward One(《扫毒2》片头曲) 中插:蔡卓妍,周柏豪 - 请你爱我(《原谅他77次》主题曲) 结尾:Beyond - 我是愤怒(《等待董建华发落》片尾曲)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电车 策划:电车 剪辑:电车 编辑:电车
娄烨导演电影《风中有朵雨做的云》129分钟日本发行版及本片的纪录片《梦的背后》近日上线流媒体。一时间,娄烨再次成为了影迷们街头巷议的对象。真正的《风雨云》到底是什么模样?他在纪录片中那个落寞的背影后面又藏着什么?而我们在这个只能做二流观众的时代,还能讨论什么?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胤祥老师,一同来聊聊这两部电影,以及娄烨背后的故事。 (本期播客因为剪辑出现差错,时间轴出了问题,导致出现出现嘉宾频繁抢话的情况,现在已经修正。如果遇到此问题,请重新缓存本期播客。抱歉!) 《梦的背后》剧照 本期嘉宾: 胤祥 电影学者 Peter Cat 电影人、媒体人、深焦创始人。 豆瓣@Peter Cat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剧照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1:48:47 00:04:05《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版本乱象和背后的成因。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有三个版本,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删减,娄烨最后是无奈的妥协 00:15:55 过去十年中国电影的狂飙突进时代。 电影行业在过去十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导致了大量资金的涌入,艺术电影也得到了之前不敢想象的投资。 第六代导演在市场化的浪潮中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 00:28:46娄烨在大陆影迷中享有高声望的原因。 娄烨的声誉超出了单纯的电影的范畴,他的不妥协成为了一种象征。 娄烨是在用自己的作品不停的发声,他的作品和自己的立场在精神上是一致的。 00:32:29《梦的背后》纪录片 作为一部电影的纪录片,《梦的背后》不够好,没有深挖拍摄的过程,只是浮光掠影地呈现。 但是作为历史资料,它展示很多《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背后不为人知的细节。 00:41:27娄烨美学的原创性:记录与自由的关系 娄烨的美学强调真实,他希望到达一种纪录片式的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同时他又给了表演非常大的空间,让演员可以自由发挥。 娄烨会在电影中尝试新的技术,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00:53:30娄烨电影的文本和叙事 对于“狗血”的定义,娄烨的电影中常常有很多过于情绪化的情节。 娄烨通过自己的美学,又削弱了剧情的“狗血”化。 01:10:01娄烨的空间先行电影:中国都市电影的里程碑式贡献 娄烨始终将镜头对准中国都市,纪录中国当代发生的变化。 01:31:14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主要特点:用个体声音记录时代。 第六代导演的成长和当时的艺术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收到多了艺术领域的影响。 《梦的背后》剧照 涉及电影: 娄烨: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2018) 《夏宫》(2006) 《周末情人》(1993) 《紫蝴蝶》(2003) 《推拿》(2014) 《兰心大剧院》(2019) 《三个字》(2023) 《春风沉醉的夜晚》(2009) 《浮城谜事》(2012) 《花》(2011) 《苏州河》(2000) 《梦的背后》(马英力,2018) 《大都会》(弗里茨·朗 ,1927) 《一代宗师》(王家卫 ,2013) 《色戒》(李安,2007) 《南方车站的聚会》(刁亦男,2019) 《地球最后的夜晚》(毕赣 ,2018) 《郊区的鸟》(仇晟,2018) 《红高粱》(张艺谋,1988) 《黄土地》(陈凯歌,1984) 《盗马贼》(田壮壮,1986) 《建国大业》(韩三平 ,2009) 《智取威虎山》(徐克,2014) 《红海行动》(林超贤 ,2018) 《白日焰火》(刁亦男 ,2014) 《本命年》(谢飞,1990) 《南国,再见南国》(侯孝贤 ,1996) 《海上花》(侯孝贤 ,1998) 《平原上的摩西》(张大磊,2023) 《首演之夜》(约翰·卡萨维蒂,1977) 《小寡妇成仙记》(蔡成杰,2017) 《笨鸟》(黄骥,2017) 《极度寒冷》(王小帅,1996) 《野猪林》(陈怀皑,1984) 《我11》(王小帅 ,2011) 《让子弹飞》(姜文 ,2010) 《阿凡达》(詹姆斯·卡梅隆,2009) 张元早期作品 王小帅早期作品 贾樟柯早期作品 《梦的背后》剧照 本期使用音乐: 开场:Andy Williams—— Can't Take My EyesOff You 中插:Summer Palace Main Theme 结尾:王杰 —— 一场游戏一场梦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Peter Cat 策划:Peter Cat 剪辑:黄哲成 编辑:电车
在《芭比》还在席卷全球票房的此刻(现已突破10亿美元),我们为本片的导演格雷塔·葛韦格(Greta Gerwig)而感到开心和激动。“填空题”节目首期,我们便聚集葛韦格主演和参与编剧的《弗兰西斯·哈》(不需要男人的女人们,弗兰西斯·哈与我们的大都会生活|填空题),探讨前路不定的弗兰西斯如何在纽约寻找心理和身体的归属。随着独立的呢喃核电影成长起来,如今的葛韦格可谓在好莱坞主流扎根。 目前《芭比》在文化领域引发了铺天盖的讨论,也实在地带动了一波消费。粉色也成为这个夏天最时髦、有态度的颜色。这次邀请老朋友、导演严偲予,以及新朋友、导演孟醒,跟两位女导演一起,我们选择更多从好莱坞电影工业、从剧作和视听层面去展开对话。想强调的是,《芭比》首先是一部好莱坞爆米花电影,再是一部有先进性、女性表达的作品。当然,我们也还是会聊到,没有⽣殖器的肯和⽗权制的联系是什么… 《芭比》工作照 嘉宾: 孟醒 一个酷哥儿导演 微博|小红书@effy63362 严偲予 青年导演 微博@rainraingoawayy 王诗淼 制片人/国际发行/填空题专栏主理 豆瓣@2miao 《芭比》剧照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76:04 00:01:56 电影《芭比》最直接的观感。 00:05:01 《芭比》在创作层面带来的启发。 商业电影和先进思潮的完美融合,让观众通过商业电影重新看待和认识自己 00:08:45 芭比的创作前史 00:13:16 葛韦格的创作生涯,对《芭比》创作的影响 葛韦格与鲍姆巴赫的双赢合作:独立电影与商业电影找到平衡点 00:20:41格劳瑞亚独白的作用 节奏强烈的独白,带来了强烈的代入感 00:30:08《芭比》角色选角及八卦细节 00:41:45《芭比》的结尾是否过于温和 作为商业电影,要考虑到观众的接受程度。温和的结尾给了所有角色相对圆满的结局。 00:53:15《芭比》中其他让人印象深刻的情节 01:04:40 肯和父权制的关系 《芭比》剧照 涉及电影: 格蕾塔·葛韦格: 《小妇人》 《 伯德小姐》 《 芭比 》 诺亚·鲍姆巴赫: 《婚姻故事》 《迈耶罗维茨的故事》 《弗兰西丝·哈 》 《高楼大劫案》 《楚门的世界》 《雨中曲》 《亲爱的别担心》 《高材生》 歌单: 开场:What Was I Made For? ——电影《芭比》原声 结尾:Dance The Night ——电影《芭比》原声 写在最后 深焦「填空题」专栏开放招商,期待与同样关注当代生活、都市、女性经验的品牌客户、活动主办方,文化艺术机构、出版社、发行方等开展内容共创。 合作请联系诗淼(WeChat: cuddle2miao)。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miao 策划:miao 剪辑:黄哲成 编辑:miao
在等待深焦《芭比》播客之前,先来公布一个好消息。截至8月3日,《芭比》全球票房达到8.5亿美元,超过《你好李焕英》(贾玲)的8.22亿美元和《神奇女侠》(派蒂·杰金斯)的8.22亿美元,成为影史女性导演执导的票房最高的电影。格蕾塔·葛韦格也成为了影史票房最高的女性导演。《芭比》一举超越《银河护卫队3》,排到今年全球票房榜第二,《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以13.5亿居首。 从“呢喃核缪斯”到爆款独立电影缔造者,再到影史全球票房最高女导演,格蕾塔·葛韦格的成长我们有目共睹。她曾在2014年凭借《弗兰西丝·哈》提名金球奖最佳女主角。2017年,葛韦格凭借独立执导的首部电影《伯德小姐》提名奥斯卡最佳导演。2020年凭借《小妇人》提名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今年的《芭比》在破票房纪录后又将创造哪些历史,我们拭目以待。我们先从一期《弗兰西斯·哈》的播客回顾她作为编剧和演员的过往,之后我们将推出针对《芭比》的播客,敬请期待。 《弗兰西斯·哈》(Frances Ha)由美国导演诺亚·鲍姆巴赫(Noah Baumbach)执导,鲍姆巴赫和格雷塔·葛韦格(Greta Gerwig)编剧,葛韦格扮演标题角色Frances。影片聚焦生活和漂泊在纽约的女青年Frances:她试图理清她的志向、她的财务状况,以及她与她最好的朋友Sophie之间亲密无间但又变化不定的关系。 《弗兰西斯·哈》于2012年9月在美国的特柳赖德电影节上与观众见面。时间过得很快,很难相信距离本片首映已经过去了10年的时间。即使过去了10年,影片所呈现的人物在大城市里寻求空间和心理归属的过程,依旧非常生动鲜活,让人感同身受。 这部时长86分钟的电影,引发了一场两倍时长的聊天。看似轻巧和不费力的生活流影像,实则蕴含着太多巧思和设计。从剧作延展出去,我们开始了一场关于亲密关系的情感辩驳:茫茫人海之中,寻找到能与自己共振的那个人,究竟是否可能?打破浪漫爱的限制,我们该在关系中如何自处?都市里约会无能的人,TA们的情感需求如何安放? 四位影视从业者一起,我们还展开了对“布尔乔亚”的集体自省和对所谓“小资电影”的反思;站在导演、编剧、制片人、观众的角度,对中国市场是否容纳得了《弗兰⻄斯·哈》这样的影片,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弗兰西斯·哈》剧照 本期成员 严偲予 青年导演 微博@rainraingoawayy 圈圈儿 独立编剧/青年小说家 豆瓣/小红书@圈圈儿 Peter Cat 电影人/深焦创始人和前主编 豆瓣@Peter Cat 王诗淼 制片人/国际发行/填空题专栏主理 豆瓣@2miao 格蕾塔·葛韦格 时间轴 节目总时长 01:56:42 「4:08」看片初印象,重温时的情景: 圈圈:19年在资料馆,感觉观众都是Frances,坐了一屋子的主角。 偲予:学生时期的拉片对象;重看之后,像看了一部新的电影。 诗淼:把影片写进研究生申请文书。 「08:25」亲密伙伴如何共同创作出本片的剧本? 「15:26」诗淼:如果浪漫爱是老土的东西,什么爱是不土的? 「18:40」偲予:“单纯的、不在任何框架下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21:34」圈圈:我们如此渴望共振和理解,我甚至是为这些共振的时刻活着的,但这种感同身受是不连续的。 「24:51」对于个人主义的情感辩驳: 诗淼:亲密关系中,我能够变成一个更自立和自我的人是更重要的。 PeterCat:去打开自己,反而会意识到个体的那个单子是如此孤独;因为打开的过程让我们发现更多的是不同而不是相同。 偲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依赖别人而活?” 「40:02」Peter Cat:遇到一个高度共振的人,是否可以成为人生的目的? 「43:36」圈圈:人的勇气就在于重新爱上。 「44:35」大城市给了我们去遭遇共振之人的场域。 「48:10」怎么理解Frances把与Sophie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为什么Frances是约会无能的?怎么看她和Benji的关系? 诗淼:Frances和Benji共享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圈圈:Benji缺乏自信,不敢直接提需求; 偲予:Frances不是美国约会文化下受欢迎的类型。 「58:34」舞者作为最可能被“性”化的工种,被Frances做了另外的演绎:强调她善用身体进行表达。 「61:51」怎么看Frances对男性的欲望真空?一个有明确情感需求的女性,不诉诸恋爱关系,这是可能的嘛? 「65:22」如果是恋爱关系,Frances会喜欢什么样的人? 圈圈:在“异于常人”的点上有默契的人; 诗淼/偲予:跟Sophie类似的人,两人相处时可以自在地各做各的。 「69:24」PeterCat:两个女性之间有可能缔结一种介乎爱情和朋友之间的伴侣状态,但在男性之间这种关系很难存在。 「73:40」对于“中产生活”“布尔乔亚”的集体自省:“光鲜亮丽”的文艺从业者与poor people的“交集”。 「82:18」Frances为什么一定要去巴黎? 「88:20」站在当下关头去回看,十年间大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91:02」中国市场容纳得了《弗兰西斯·哈》这样的影片么?影片的“布尔乔亚”“知识分子”标签,同温层里的一群小部分人,触及得到更多观众嘛? 鲍姆巴赫与葛韦格 素材库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上野千鹤子、铃木凉美著 《爱的多重奏》阿兰·巴迪欧著 《正常人》萨莉·鲁尼著 《伯德小姐》(Lady Bird, 2017)格雷塔·葛韦格导演 《鱿鱼与鲸》(The Squid and the Whale, 2005)诺亚·鲍姆巴赫导演 《爱》(Amour, 2012)迈克尔·哈内克导演 《爱情神话》(2021)邵艺辉导演 《28岁未成年》(2016)张未导演 歌单 开头 King of Hearts Le Repos, by Georges Delerue 中插 Camille, by Georges Delerue 结尾 Modern Love, by David Bowie 写在最后 深焦「填空题」专栏开放招商,期待与同样关注当代生活、都市、女性经验的品牌客户、活动主办方,文化艺术机构、出版社、发行方等开展内容共创。 合作请联系诗淼(WeChat: cuddle2miao)。
香特尔·阿克曼是影史上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女性导演。在最新一期《视与听》杂志影史TOP250的排名评选中,阿克曼导演的《让娜·迪尔曼》排到了榜首的位置,打破了以奥逊·威尔斯、希区柯克为代表的男性垄断,将女性电影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次播客的契机是因为中国电影资料馆最近正在举办阿克曼回顾展,到时会展映阿克曼的14部长片和7部短片,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在大银幕上全面认识阿克曼的机会。阿克曼职业生涯导演了超过50部电影,在她的电影系列里,涉及各种类型,剧情片、纪录片、实验电影,歌舞片都有。她的视野遍及全世界,在比利时、美国、东欧、以色列都曾拍过电影。她身上经常被贴上各种标签,女性、犹太人、大屠杀幸存者二代、女权主义者、女同性恋、著名导演等。但她本人非常反对贴标签这种行为,在自己的肖像不遭受剥削和扭曲的情况下展示自己和自己的艺术,对于阿克曼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邀请到了两位学者与我们做分享,分别是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系副教授杨慧,以及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黄兆杰,他也是这次资料馆阿克曼回顾展的映后嘉宾。本期播客从《让娜·迪尔曼》聊起,探讨这次登顶到底意味着什么。然后延伸到阿克曼创作的社会背景,是什么让她选择了这样的创作方式。此外,杨慧老师也从女性电影史的角度为我们梳理了女性电影的发展,以及阿克曼的影史地位。黄兆杰老师则从实验电影的角度探讨了阿克曼所受的影响,以及实验电影与女性电影相辅相成的关系。 香特尔·阿克曼 本期嘉宾: 杨慧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哲学博士,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系,研究方向是德国电影和世界女性主义电影批评与创作。 黄兆杰 青年电影学者、北京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是实验电影史及理论。 电车 深焦DeepFocus编辑 豆瓣 @电车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119:27 本期播客总时长:119:27 「4:52」 为什么《让娜·迪尔曼》可以排到影史第一? 评选榜单这件事,看它是什么政治导向更重要 影史上女性导演的创作时受压制的,能代表女性的伟大杰作少之又少,就很难被分票。 意识形态反对右翼,用文化的形式抵抗 《让娜·迪尔曼》:千年女性无言无语无声无名 「15:58」 女性电影语言探索的历史 新女性电影的第一个slogan:走向摄影机后面 很长时间内,女性电影都是实验电影,她们在寻找自己的语言 《钢琴课》在女性主义电影的发展中是里程碑 「25:08」 《让娜·迪尔曼》里嫖客的设置和最后突兀的谋杀 影片的社会背景是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妇运,最后一杀回应妇运 七八十年代电影理论由女性电影人在推动 电影是高度抽象的,折射了千百年来女性的状态 关于女杀手的出现,用女杀手来表明与男权的势不两立 「38:33」 阿克曼电影与其他电影里厨房空间的表达 私人的就是政治的,将女性打入厨房是男权政治使然 《安东尼娅家族》:肯定厨房;《探戈课》:男人也能进厨房 厨房空间是对束缚和压迫的表达 「54:01」 阿克曼首部作品《我的城市》的重要性 18岁时就彻底预见到了自己的一生 阿克曼一生都在反抗 不能用通常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阿克曼在改变你对世界观的思考 「58:45」阿克曼电影里狭隘的空间塑造的苦闷 战后50年代是郁闷的平庸的年代 「74:11」 阿克曼电影里画外音的运用 阿克曼擅长内心世界的表达 「78:31」 阿克曼女性电影人身份的强调 阿克曼在女性电影中有自己的特点 「89:55」 阿克曼关于自身的创作与作者论 阿克曼高度将自己的生命投入到电影中 阿克曼在过一种很临时的生活 「104:15」 2000年后女性电影的变化 *来自黄兆杰老师的口误说明:只有在英语国家才能看到英文voiceover的《家乡的消息》,欧洲发行的还是法文版 《让娜·迪尔曼》剧照 素材库 涉及影视: 香特尔·阿克曼: 《我的城市》 (1968) 《蒙特利旅馆》(1972) 《我你他她》(1974) 《让娜·迪尔曼》 (1975) 《家乡的消息》 (1976) 《安娜的旅程》 (1978) 《告诉我》(1980) 《美国故事:食物,家庭和哲学》 (1989) 《来自东方》 (1993) 《阿克曼自画像》 (1997) 《南方》 (1999) 《非家庭电影》(2015) 其他提及电影: 《迷魂记》(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1958) 《公民凯恩》(奥逊·威尔斯,1941) 《水形物语》(吉尔莫·德尔·托罗,2017) 《绿皮书》(彼得·法雷里,2018) 《怪诞的奥兰多》(乌尔里克·奥廷格,1981) 《钢琴课》(简·坎皮恩,1993) 《波长》(迈克尔·斯诺,1967) 《笔记·日志·素描》(乔纳斯·梅卡斯,1970) 《海鸥食堂》 (荻上直子,2006) 《诱惑:残酷的女人》(伊菲·米克施 / 莫妮卡·楚特,1985) 《安东尼娅家族》(玛琳·格里斯,1995) 《探戈课》(莎莉·波特,1997) 《卡策马赫尔》(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1969) 《卡斯帕尔·豪泽尔之谜》(沃纳·赫尔佐格,1974) 《野孩子》(弗朗索瓦·特吕弗,1970) 参考书目: 《海蒂性学报告》雪儿·海蒂 《性别麻烦 : 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朱迪斯·巴特勒 使用音乐: 开场:Jessica Paré - Zou Bisou, Bisou 结尾:Casimir Liberski - 《我不属于任何地方 - 香特尔·阿克曼的电影》片尾曲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电车 策划:电车 剪辑:电车 编辑:电车
水门事件,美国政治历史上最大的丑闻,一场由一个小人物策划的闹剧却掀起了最大的风波,最终导致了尼克松总统的下台。50年之后重新审视水门事件,它是美国政治的转折点,是新旧时代交替的标志。 水门事件究竟对整个美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媒体在其中扮演着什么样的作用,影视作品又是如何呈现它的。面对尼克松这样一位毁誉参半的总统,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评价,他的崛起和失败又反应了美国社会什么样的状态。本期节目让我们与王炎一起回到50年前的水门,聊聊这场惊天阴谋,也聊聊尼克松这样一位复杂的总统。 1973 年 3 月,尼克松总统召开新闻发布会 本期嘉宾: 王炎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导、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中美间跨界从事教学与研究。教授文化媒介、电影、西方古典等课程。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1974 年 9 月 8 日,杰拉尔德·福特总统赦免了前总统尼克松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01:31:58 00:04:51 1968年尼克松赢得大选的原因 个人层面:尼克松从底层出生,有着极强的意志和敏锐的政治嗅觉,察觉到动荡的时代对自己有利。 社会层面:1960年代美国社会集团动荡,沉默的大多数研究了各种政治活动到来的动乱,急于回到稳定的生活状态,给保守派的尼克松带来了机会。 00:19:25 水门事件的经过和尼克松犯下的错误 水门事件尼克松并没有直接参与,也没有对大选的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整个窃听事件的败露是无数个巧合之后的结果。 尼克松最终下台是因为企图通过总统的职权掩盖整个事件。 00:30:55水门事件:纸媒在政治事件中的角色与影响 纸媒对水门事件的持续报道改变了大众对美国政治的认识,对政治更加透明化。 纸媒在政治生活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揭黑料从此成为了媒体的主要职责。 水门事件的报道也开创纪实新闻写作这种形式。 00:44:38"水门事件"在不同影视作品中的呈现 《总统班底》是对水门事件最严肃最真实的呈现。 奥利弗·斯通的电影展示了他对美国政治的不信任与自己的理想主义。 在新的时代,影视作品会用全新的视角去呈现历史事件,但这种呈现是不够真实的。 01:08:57水门事件对美国政治的影响 政治活动从暗箱操作走向公开透明,政治不再是精英们的游戏。 01:19:38 对尼克松总统的历史评价 尼克松在地缘政治上有独到的眼观,他在内政和外交上都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果没有水门事件,尼克松肯定是一位正面的总统。 但即便如此,尼克松这样政治人物也无法在新的时代生存。 《尼克松》剧照 素材库 涉及影视: 奥利佛·斯通 :《尼克松》(1995) 《刺杀肯尼斯》(1991) 《斯诺登》(2016) 《普京》(2017) 艾伦·J·帕库拉:《总统班底》(1976) 彼得·兰德斯曼:《马克·费尔特:扳倒白宫之人 》(2017) 朗·霍华德:《对话尼克松》(2008) 《煤气灯》(剧集,2022) 《白宫水管工》(剧集,2023) 《美国罪案故事:弹劾克林顿》(剧集,2021) 参考书目: 《总统班底》 《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社会实录》 《摩登时代:从1920年代到1990年代的世界》 《总统班底》剧照 使用音乐: 开场:Bob Dylan - The Times They AreA-Changin' 中插:The Star-Spangled Banner 结尾:NIXON NOW!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电车
2017年10月在电影诞生地法国里昂,以电影发明者命名的卢米埃尔大奖颁发给了中国香港导演王家卫,这项大奖常被视为电影界的诺贝尔奖,而王家卫也成为了获得此殊荣第一个亚洲电影人。而在其之前进入这个殿堂的都是当世最伟大的电影人,比如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肯·洛奇、昆汀·塔伦蒂诺、佩德罗·阿莫多瓦、马丁·斯科塞斯…… 很难有一个华语导演如王家卫一般富有魅力,正如他的影像,神秘、暧昧、潮湿、孤独;如此前卫,又如此怀旧;如此敏感,又如此疏离;如此诗意,又如此残酷。王家卫的电影几乎就是我们时代都市罗曼史的终极呈现,是最怀旧的情感挽歌,也是时间的灰烬。 无数争论、丑闻和八卦,最后都在他不朽的作品前散去。敌对影评人在他的作品中握手言和。从香港到戛纳,从上海到纽约,王家卫就这样成为世界电影史活的传奇。他跨越地域,被世界各地的影迷发现并膜拜;他穿越时间,成为一代又一代新的电影人模仿的大师。但在墨镜背后,关于他和他的作品,我们又知之甚少。 7月17日是王家卫的生日,我们借此机会重发这期播客,再来聊聊墨镜背后的王家卫。 本 期 嘉 宾 : 开寅 影评人、编剧 吴泽源 作家、撰稿人 Peter Cat 电影人、深焦创始人和前主编 时间轴: 节目总时长 103:58 02:33 王家卫的历史地位以及总体看法 05:55 王家卫电影在欧洲的发行量 07:42 王家卫对于自身的定位 13:23 王家卫作为导演访谈的策略 22:39 王家卫的文化姿态以及香港的地域性文化 26:53 王家卫的电影是朝向西方观众还是东方观众? 36:10 王家卫的工作方法 38:02 王家卫对于音乐的理解 42:18 王家卫的创作巅峰期 44:06 王家卫的慢节奏与香港电影工业快节奏的对立 49:07 演员在王家卫电影里的表演层次提升 55:15 关于《繁花》 57:06 王家卫的剪辑工作与电影的不同版本 68:31 王家卫电影中油腻的口吻 72:22 吴泽源最喜欢和看过最多遍的王家卫电影 75:21 王家卫电影情感的精确性与多义性 75:01 王家卫电影人物关系的错位感 82:42 吴泽源对王家卫电影的划分方式 86:12 《一代宗师》的笨重 89:10 王家卫缺失的南来文化香港人的中国文化情怀 95:59 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与邱礼涛的《叶问:终极一战》 99:13 王家卫在电影史里属于什么类型? 102:36 王家卫是否是你最喜欢的华语导演? 本期涉及电影: 王家卫导演电影 《繁花》 《一代宗师》(3D重映版/大陆上映版/美版/国际版)(2013) 《东邪西毒:终极版》(2008) 《蓝莓之夜》(2007) 《2046》(2004) 《花样年华》(2000) 《春光乍泄》(1997) 《堕落天使》(1995) 《东邪西毒》(1994) 《重庆森林》(1994) 《阿飞正传》(1990) 《旺角卡门》(1988) 《大话西游》刘镇伟(1995) 《古惑仔之人在江湖》刘伟强(1996) 《叶问:终极一战》邱礼涛(2013) 本期使用音乐: 片头曲:梅林茂 - 2046 Main Theme (伦巴舞曲版) 插曲: Michael Galasso - Angkor Wat Theme Finale 梅林茂 - Casta Diva 王杰 - 忘了你忘了我 钟定一 - Prologue(tango apasionado) 梁朝伟,张曼玉 - Hua Yang Nian Hua (Remix) Ennio Morricone - La Donna Romantica 片尾曲:Los Índios Tabajaras - Always in My Heart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Peter Cat 策划:Peter Cat 剪辑:电车 编辑:电车
由独立制作走向国际舞台的日本新生代导演越来越多,滨口龙介、三宅唱、真利子哲也、深田晃司的名字不断在三大电影节的片单中浮现,他们被莲实重彦称为日本电影的“第三代黄金期”。他们是如何走向国际舞台的?而这个黄金期为何在几十年后才重新出现?中国年轻导演们是否能如法炮制?这些问题开始不断有人提起。今天,我们就以三宅唱作为方法,来共同探讨这一代日本导演的成功之道。 “三宅唱中国特展-听见都市的节奏”在近期圆满结束,三宅唱的中国行也告一段落,从上海开始,辗转成都、武汉,最后在北京电影资料馆完成《野性之旅+无言日记2018》的映后活动后返回日本。在此期间,三宅唱将自己导演的11部作品带到了中国,抓紧一切机会与中国影迷交流,几乎每场映后他都到场,毫不吝啬言辞,将大家想知道的一切创作秘密倾囊而出。在不断的交流与思考中,“第三代黄金期”导演们的创作秘密也不断被揭开。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了本次三宅唱中国特展的策展人薛旭春,他也曾策划了滨口龙介在中国的回顾展,以及本次三宅唱影展的顾问海带岛。与我们一起走进三宅唱及“第三代黄金期”导演们的电影世界。 三宅唱 本期嘉宾: 海带岛 做书,译书,看电影儿。 豆瓣@海带岛 薛旭春 演员,电影策展人。表演代表作《椒麻堂会》《忠犬八公》等。 Peter Cat 电影人、媒体人、深焦创始人。 豆瓣@Peter Cat 薛旭春、三宅唱和中山大树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101:26 03:21 本期播客的整体思路阐释 十五年时间,滨口龙介从新导演成长成了一线大导演 两位嘉宾在中国与三宅唱密切交流后有了新的感受 08:08 为什么要办三宅唱回顾展? 很多年轻导演想拍作者电影却拍不了,三宅唱的创作可能会让他们打开思路 三宅唱是一个很会接offer的人,他的创作路线很新鲜也有参考性 12:44 大家是如何遇见这一批导演的? 莲实重彦用日本电影的“第三代黄金期”为这批导演定调 薛旭春与中山大树办滨口龙介回顾展的契机 日本这批日本导演的成长旅程与深焦的关系 23:40 从《回放》的致谢名单看待这一代日本电影人的创作氛围 一群年纪相仿的人形成了一股浪潮 三宅、滨口和另一个日本影评人会定期聊电影,一种带有影迷评论性质的交流 三宅唱写影评习惯的历史,以及在中国书店的奇遇 30:35 滨口龙介与中国影迷的奇妙缘分 中山大树每两年会在日本东京举办中国独立电影展,滨口龙介因此结识了中山大树 31:24 三宅唱中国行,各位嘉宾与他接触后的感受 他不是对自我表达很执着的人 “纪录片是最难的,我的片子结束后他的人生还在继续,我的片子可能会伤害到他” 35:01 日本这批导演的学校介绍 莲实重彦与立教派导演(黑泽清、盐田明彦、诹访敦彦、青山真治)的关系 38:08 对于莲实重彦的介绍 39:39 日本电影前两个黄金期的介绍 定义黄金期的决定要素:在三大电影节崭露头角、作者与作者间的连带感 44:01 日本导演如何开始自己的第一部长片?从三宅唱聊起 《无用的人》剧组只有6个人 三宅唱在“311”大地震发生后还在拍金融广告,这让他开始反思自己与作品和社会的关系 《无用的人》制作完后所做的选择 50:52 成长在昭和末期的这一代电影人是怎样一群人? 《你的鸟儿会唱歌》原著是三个在经济泡沫时代选择躺平的人,在那个年代是异类,三十年后成了常态 六七十年代人的反抗是朋克式的,更积极,这一代人是消极的抵抗 53:17 “311”对于这代电影人创作的影响 54:56 这批电影人起步时自主映画的状态,造就了独特的创作方式 滨口龙介表演工坊的创作方式,是他自己的喜好,不是结构性的方式 以机构为依托的创作方式在日本很普遍 57:13 《无言日记2018》的缘起及影展选片思路 日本影评人邀请导演制作影像日记,三宅唱从2015年坚持到了2018年 《无言日记2018》直接影响了《惠子,凝视》的创作 日常拍摄对导演来说是一种锻炼 01:05:13 电影与日常:日本电影人的生活和创作 滨口和三宅非常日常,不因导演身份而改变生活状态 01:08:51 演员的低片酬促进了日本电影 石桥静河是对于别人让她做什么非常敏感的人,导演会给她更多的自由度 日本电影演员片酬只占制作费用的10%,中国可能是50%甚至更多 01:12:45 中国电影的演员现状与存在的矛盾 中国演员很多,但给到主演位置的机会很少 中国电影制作很贵,有回本压力,影片里必须有同等商业价值的演员 01:15:23 导演能够自由地拍电影很重要,日本和中国的制作生态不同 中国电影没有明星演员没有人帮你做发行 日本独立院线的帮助很大 01:18:54 这批导演每个人都各有差异 法国发行公司ArtHouse是常年在法的日本人做的公司,他们把这批日本导演推向了国际 《欢乐时光》在法国上映为滨口龙介打下了基础 01:23:30 三宅唱的作品中似乎没有他自己的风格 三宅唱会去想如何找到一个演员的独特魅力 三宅唱在尝试不同体例的东西 《你的鸟儿会唱歌》幕后照 素材库: 电影: 三宅唱: 《惠子,凝视》 (2022) 《咒怨:诅咒之家》(2020) 《野性之旅》(2018) 《无言日记2018》(2019) 《你的鸟儿会唱歌》(2018) 《密使与看守人》(2017) 《八月八日》(2016) 《长滨》(2016) 《驾驶舱》(2015) 《回放》(2012) 《无用的人》(2010) 《1999》(1999) 滨口龙介: 《驾驶我的车》(2021) 《偶然与想象》(2021) 《夜以继日》(2018) 《欢乐时光》(2015) 《亲密》(2012) 《永远爱着你》(2009) 《激情》(2008) 真利子哲也: 《从宫本到你》(2019,电影版) 《从宫本到你》(2018,剧版) 《错乱的一代》(2016) 深田晃司: 《爱情生活》(2022) 《临渊而立》(2016) 其他提及电影: 《电影史》(让-吕克·戈达尔) 《绞死刑》(大岛渚,1968) 《马克斯我的爱》(大岛渚,1986) 《铃芽之旅》(新海诚,2022) 《你的名字》(新海诚,2016) 《去采些迷迭香》(萨弗迪兄弟,2009) 书籍: 《导演小津安二郎》(莲实重彦) 《欢乐时光》剧照 本期音乐: 开场:Main - Hi'Spec 结尾:HIMI - Hold on to your life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Peter Cat 策划:Peter Cat 剪辑:电车 编辑:电车
任天堂,一个传奇的名字,一家从生产花札起家却在游戏行业里开辟出全新天地的公司。塞尔达,马力欧,大乱斗,任天堂用无数经典的作品给几代的玩家持续带来了快乐。在风云变化的游戏行业里,任天堂似乎是那个唯一永恒屹立不倒的存在。 标题中提到的“任天堂TMD就是世界的主宰”来源于著名游戏视频作者喷神James的节目The Angry Video Game Nerd(AVGN),他在演示游戏时,在游戏中用一个任天堂NES操控器操控了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后说了这句“Nintendo ruled the fuck of the world”,这段视频传入国内时,被配上“任天堂他妈的就是世界的主宰”的翻译,经过传播后,经常被国内的主机玩家引用。 为什么任天堂是世界的霸主,它曾经是如何将游戏行业从“雅达利大崩溃”中拯救出来的,又是如何制定今天游戏行业的规则?为什么任天堂的游戏拥有着如此巨大的吸引力,能给玩家们持续的快乐?在经历了wiiU时代的低迷和Switch时代的辉煌之后,任天堂又将走向何方?本期播客我们要聊聊一聊任天堂这家传奇公司的独特之处,以及它对整个游戏行业的特殊意义。 本期嘉宾: 洪韵 读库御宅学主编 白广大 机核网主编 黄哲成 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 豆瓣 @hzcneo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66:53 03:27 嘉宾们最早游玩任天堂游戏的经历 08:22 任天堂拯救电子游戏产业的故事 雅达利游戏的粗制滥造导致了北美游戏行业的崩溃,任天堂选择曲线救国的方式拯救了游戏产业 17:30任天堂成为垄断者 任天堂的平台垄断和软件审核十分严格,既造成了平台上游戏的高质量,也给第三方的厂商巨大的经营压力。 22:14 任天堂进入中国 任天堂一直想要进入中国市场,在游戏主机禁令期间也没有放弃 28:46 塞尔达传说:吸引非核心玩家的秘籍 开放世界游戏的自由程度高与学习成本低 任天堂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发挥特色,注重玩法设计 48:55 马里奥电影:任天堂独特理念下的快乐游戏与简单剧情 52:03 任天堂:把快乐放在第一位的作为一家企业 让品牌休养生息,保持独特经营策略,不受财报与股价影响,使用最传统的经营方式 《塞尔达传说:百科全书》 涉及游戏: 《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 《塞尔达传说:王国之泪》 《超级马里欧 奥德赛》 《马里欧赛车8》 《任天堂明星大乱斗》 《1—2— switch》 《 集合啦!动物森友会》 《密特罗德》 涉及影视: 《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2023) 《神秘海域》(2022) 《古墓丽影》(2018) 《超级马里奥兄弟》(1993) 《俄罗斯方块》(2023) 《游戏结束:任天堂全球征服史》 本期音乐: 开场:メインテーマ コンサートバージョン——塞尔达传说 旷野之息原声 结尾:Level Complete ——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原声 扩展阅读: 25年后,任天堂仍然想打通“中国”这一关 | 机核 GCORES 制作团队: 监制:Peter Cat 统筹:黄哲成 策划:黄哲成 剪辑:黄哲成 编辑:电车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