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锤总的沟通总是充满新知,我似乎能感受到能量和智慧在流动。 这一期,我们从原生家庭对个体生命走向的影响,延神探讨了男性、女性都会面临的困境,例如被物化被束缚。聊到关于亲密关系、后天家庭对我们的意义,让我似乎打破了某种成见,启发我开始重新思考家庭对于每个人的意义和价值。 家是一个激发美好能量的场,我们都需要不断学习爱与被爱,这也是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主播】 Eve,武汉大学媒介经济博士,复旦大学人口学女性研究博士在读,长期主义者,终身学习者,连续创业者,女性主义者,文字爱好者 【嘉宾】 锤总,【映天下】策略合伙人,播客「直立行走」主理人 【Timeline】 02:40 原生家庭对个体成长历程的影响可能是决定性的 04:45 扎扎和波伏娃的差异,映衬中国语境的女性生存状态 06:50 女性自主能动性可能被环境激发,男性也会选择人生范本 09:10 我们的人生在某种“观念容器”里模式化了么? 12:40 坤卦对女性人生的意象启示:包容、生长、多样可能性 15:55 第四次女权运动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17:12 男性也需要被解放吗? 21:55 男性女性都在被工具化、物化 24:00 爱的能力是在个体成长成熟的过程中被忽视 28:20 工作、生活、学业之间的飞轮驱动:增长智慧对当下存在强大作用力 33:10 守护精神主轴探索自己,家庭是个体面对时代变迁的核心竞争力 35:08 保持良好亲密关系的”3T法则“ 39:20 家是是归宿,是与美好连接、共振、对抗孤独的介质 【BGM】 Never Stop Believing In You (Instrumental Version) - Courses 【Staff】 视觉设计:鲁邦 制作监制:hec
世人都知道,波伏娃和萨特的“开放式”关系。他们既不结婚,也不忠诚彼此;他们订立了契约,约定可以在彼此为唯一的条件下,还可以跟其他人发生各种关系,但彼此相互坦诚,坦白发生的一切,甚至他们也会有“三人行”的状态。这种状态让波伏娃备受争议。 作为一个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女权理论奠基人的波伏娃自己怎么看待这种关系?她怎么说服自己?她自己到底是如何一个性取向,以及她的选择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或者困扰? 这期,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波伏娃真实的想法。 【主播】 Eve,武汉大学媒介经济博士,复旦大学人口学女性研究博士在读,长期主义者,终身学习者,连续创业者,女性主义者,文字爱好者 【时间轴】 03:15 第二段人生始于1927年,念书拿学位 03:55 “从今天开始你有我照顾”“他再也走不出我的生活”:始于浪漫升华于智识伴侣 06:35 对精神分析法的怀疑启发存在主义、无政府主义观念 08:20 萨特曾提议结婚,波伏娃为什么拒绝? 10:05 "偶然性婚姻”:两年又两年的亲密关系契约,以及带给波伏娃的偏见 13:10 波伏娃对萨特关系的认知:超越个体生存价值和肉体愉悦、自我独立性的警醒 14:20 对现代女性的独立性思考启发:什么样的亲密关系是合适自己的? 16:47 另一个女孩:奥尔加 19:20 当亲密关系不止两个人:同性之间的威胁、破坏、共存 20:15 女性在亲密关系中更需要独占性吗? 24:55 波伏娃开始写作《第二性》 【延伸阅读】 《波伏娃自传》 《名士风流》 《人总是要死的》 《皮洛士与齐纳斯》 【BGM】 Never Stop Believing In You (Instrumental Version) - Courses 【Staff】 视觉设计:鲁邦 制作监制:hec
这一期的选题是在第一次请锤总到节目的时候就确定的:拆解拆解波伏娃,分析她的人生关键经历。 我们从波伏娃秘密聊到两个和她分别有某种相似的古代人物:北宋苏东坡、唐代李娃,只不过,后者是一个虚构的人物。或许他们都代表了我们对于人性中快意洒脱的想象和向往。 浅浅谈及女性主义的误区和偏见,我们希望通过对女性样本以及女性主义有关理论的梳理,帮助大家破除固有印象或者打破偏见,慢慢梳理出来真正的女性主义哲学本质意义。 【主播】 Eve,武汉大学媒介经济博士,复旦大学人口学女性研究博士在读,长期主义者,终身学习者,连续创业者,女性主义者,文字爱好者 【嘉宾】 锤总,【映天下】策略合伙人,播客「直立行走」主理人 【时间轴】 02:20 波伏娃的生命密码 08:12 波伏娃很像苏东坡? 09:00 情感契约:波伏娃与萨特的“制式”关系 14:05 如果波伏娃是身边的朋友,并不好相处 15:12 天生敏感让她观察周围一切 19:20 此生挚爱?艾林格与波伏娃的亲密纠缠和决裂 21:10 两性多角关系中女性之间可能相互迫害? 23:25 《李娃传》:虚构的唐代传奇女性样本 35:05 波伏娃和李娃的相似:女性的自我觉知和人生活法设计 39:10 女性主义长久以来可能在政治文化环境中偏离为成见、冲突 39:40 平视,独立视角的观察和思考是女性主义的一种终局吗 41:35 女性主义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生长状态,两性是可以有基于相互理解的平衡 【延展阅读】 《太平广记之李娃传》 《部落时代》 【BGM】 Never Stop Believing In You (Instrumental Version) - Courses 【Staff】 视觉设计:鲁邦 制作监制:hec
番外是我的SOLO,主要想和大家分享那些带给我们启发的伟大女性。 她们的一生,她们的理论、作品、成就,对她们影响重大的人和事,以及她们在时代大环境中如何找到自我,成为自己的故事。 她们离我们并不遥远,希望通过这些梳理,帮助大家更全面的了解她们,更理解女性主义。 第二性的栏目源自波伏娃,所以首期番外从波伏娃开始。 【主播】 Eve,武汉大学媒介经济博士,复旦大学人口学女性研究博士在读,长期主义者,终身学习者,连续创业者,女性主义者,文字爱好者 【时间轴】 01:10 做SOLO形式“番外”的发心 04:39 从第二性的源头开始:波伏娃 09:00 波伏娃的童年和原生家庭 14:15 父亲:战争环境下给予自由成长环境 15:43 扎扎与波伏娃:在友情中开始反思人与人的关系 21:28 母亲及妹妹:女性是如何被教育成女性的 24:06 少女时代初恋未果,感知男女、阶级差异 25:55 女性意识的早早觉醒 27:15 人生第二阶段:从哲学学士到女性主义斗士 28:45 萨特之于波伏娃:“我知道他再也走不出我的生活” 30:36 存在主义关系的两份协议 31:50 波伏娃选择拒绝了婚姻 【延伸阅读】 波伏娃部分著作: 《第二性》[法]波伏娃 著 《女宾》 [法]波伏娃 著 《形影不离》 [法]波伏娃 著 《名士风流》[法]波伏娃 著 《长征:中国纪行》[法]波伏娃 著 《波伏瓦回忆录第一卷:端方淑女》[法]波伏娃 著 《波伏瓦回忆录第二卷:岁月的力量》[法]波伏娃 著 《波伏瓦回忆录第三卷1:事物的力量》[法]波伏娃 著 《波伏瓦回忆录第三卷2:清算已毕》[法]波伏娃 著 研究波伏娃的部分作品: 《寄语海狸》[法]让-保尔-萨特 著 《波伏娃:激荡的一生》[法] 弗朗西斯 著 , [法] 贡蒂埃 著 《波伏娃》[美] 萨莉·肖尔茨 著 《波伏娃与<第二性>》 [英] 迈尔森 著 《成为波伏娃》[英]凯特·柯克帕特里克 著 《西方思想文化译丛:哲学家波伏娃》[法]米歇尔·盖伊 著 《战斗的海狸——西蒙娜-德-波伏娃评传》[法]达尼埃尔-萨乐娜芙 著 《西蒙娜-德-波伏娃:书写与存在》 沈珂 著 《波伏娃画传》钱秀中 著 《西蒙·波伏娃新夏娃的诞生》高虹 著 【BGM】 Never Stop Believing In You (Instrumental Version) - Courses 【Staff】 视觉设计:鲁邦 制作监制:hec
这是一期超出我预想的内容,来自我和两位90后女生的对话。 当生理结构带给女性的生育任务,可以被人造子宫这样的生育科技所解放,我们如何重新考虑生育选择,如何面对一系列随之而来的改变?如果女性的生育周期可以被科技延长,生育意愿和生育率有可能重回上升态势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采访了两位年轻女性。 她们分别是90后、95后,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也身处人生的不同阶段。她们的看法让我觉得深刻、有趣,又充满惊喜,她们的观察和疑虑也启发了我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这场畅聊在我们三个人之间展开,但我们只是极个别女性的个体,甚至不能代表少数女性更无法代表更广大的女性生存状态。 如何帮助更多女性从原有的社会束缚中解放出来,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主播】 Eve,武汉大学媒介经济博士,复旦大学人口学女性研究博士在读,长期主义者,终身学习者,连续创业者,女性主义者,文字爱好者 【嘉宾】 筱筱,90后,一直试图冲破成长枷锁但仍在努力的乖乖女,即将要被逼至催生泥潭的“无助”女青年 敏敏,研二在读,爱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敢于践行自己的天马行空,拥抱无限可能和自己的独家真实人生 【时间轴】 02:30 一篇Nature论文引发的热议:人造子宫要来了 07:35 当科技改变女性生育,我们如何面对? 08:08 冻卵与代孕,一位95后女性的不同选择 09:50 代孕现象背后的社会伦理、法律问题以及女性保护应该更多被关注 12:59 "我不想受的苦,也不希望其他女性来承受" 14:08 科技进步帮助女性解放生育压力、打破生育恐惧、拥有更多选择自由 18:15 另一面:自然生育的情感链接和生命实感、甚至人体器官能被科技替代吗? 22:15 生育科技发展需要社会、法律和道德的多重约束 23:35 《使女的故事》:女性生育力的极端压榨和工具化 26:34 不同环境的90后女性生育观 31:40 如果女性生育周期可以被科技延长,生育率会重新上升吗? 33:20 生活压力和焦虑才是恐婚恐育的症结 35:58 隐忧:性别对立和性别选择 【延伸阅读】 《使女的故事》 【BGM】 Never Stop Believing In You (Instrumental Version) - Courses 【Staff】 视觉设计:鲁邦 制作监制:hec
上周,纠结了很久也咨询了不少人后,我约着我们策略的老大——直男锤总,跟我一起录制了眼下大家听到的正式的第一期「第二性」栏目。 之所以纠结: 一是因为,作为一名女性主义的研究者,我还没有成型的理论体系,虽然通过个体感觉和阅读,我认为自己找到了问题所在,但我也还没有具体解决思路或者新的发现,而学者的价值就是发现理论去系统解决问题; 二来,波伏娃代表的女性主义群体背后是很多人或很多类型的人,每个人又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很难讲的清楚; 三是,我希望避免从众的特点解析或者问题解答,如果就现象讨论问题,既不科学也不合理。一时间找不到对谈的对象。 所以,我又读了读波伏娃的书,找锤总聊了几次。结果: -波伏娃给了我聊的可能:因为理论就是进化的出来的,是随着生命阅历,阅读学习和思考沉淀的。她自己也是从古典哲学,到马克思,经历存在主义,才走到现在的。 -锤总也给了我对谈的对象。锤总是我认识的朋友中,在问题的深度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或者至少能对问题进行深度讨论的良友。而且作为男性,他会带着问题和疑问跟我进行沟通。 所以,这期承上启下的一期难产而出。我们会讨论到:在我眼中的“第二性”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个节目的封面为什么是这两位女性,尤其金斯伯格代表了什么?当我们谈“第二性”的时候,我们谈什么?以及后续我们想怎么去谈。 想跟我们主播和嘉宾深入交流的朋友 欢迎添加小助理vx进群: 记得备注:第二性 【主播】 Eve,武汉大学媒介经济博士,复旦大学人口学女性研究博士在读,长期主义者,终身学习者,连续创业者,女性主义者,文字爱好者 锤总,【映天下】策略合伙人,播客「直立行走」主理人 【时间轴】 03:13 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划分,以及节目内容多样性 06:35 波伏娃为什么选择用“第二性”来定义她的理论? 10:00 所有社会人,都在被某种特定价值界定 11:14 「第二性」栏目头像设计解密 12:10 波伏瓦与金斯伯格,两种女性的两种选择 17:50 如何理解第二性? 22:40 《看不见的女性》,女性为何在社会中被消失? 24:02 女性的现实选择难题与女性主义的误解 26:19 从第一次女性运动、第二次女性运动的历史视角结构女性主义追求 29:36 职场的同工不同酬现象 33:00 女性的多样性价值应当被看见、被认可,公平对待 36:20 两性生理差异和功能差异长久存在,女性的价值应如何恰当界定和衡量? 38:05 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怎么办?多为自己考虑一些、从更长的时间线去看待选择的影响 41:00 女性主义思维关键:忠于自己的感受、打破从属者心态 42:14 下一期主题预告:波伏娃的第一性们,教会了她什么? 【延伸阅读】 1)关于波伏娃的纪录片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v411t755/?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0&vd_source=95f22317ba98e9324873e52cb4b907d2 2)关于金斯伯格的纪录片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Q4y1B7zG/?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95f22317ba98e9324873e52cb4b907d2 3) 书籍《看不见的女性》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942057/ 【BGM】 Never Stop Believing In You (Instrumental Version) - Courses 【Staff】 视觉设计:鲁邦 制作监制:hec
在这里,我想跟大伙儿讲讲我是谁,为什么有这档节目,为什么敢起这个名字以及我想通过这个节目聊点什么和跟谁聊。 首先,我是Eve(李倩)。作为一个85后女性,我有一堆的标签,自己也在跟这些标签和标签背后的社会含义做斗争和妥协的过程中,慢慢找到了阶段性自己的目标和活法。我来自河南一个地级市(950w人口,说起来跟上海常驻人口比差不多了),单身未婚,没有孩子,连续创业者,用自己的双手给自己打拼了一个阶段性不用为柴米油盐发愁的生活,两个博士学位,一个毕业,一个在读,有一段稳定但波折不断的感情,一个爱的咬牙切齿的男朋友。这种“超三高”的标签,让我不断地在跟老家,周围人做抗争和解释。最后形成了自己一套相对独特的价值观来自洽自己的生活——百岁人生,多段生活,终身学习,相伴但独立的感情等等。 但这种“斗争”和坚持是不容易的,我希望能遇见同路人。 第二,关于这档节目。看封面和名字,懂的就都懂了。波伏娃和金斯伯格,两位女权主义先驱,虽然有不同的三观,但确实各自在各自的时代创造了令后来女性——诸如我辈可学习的人生和事业。虽然有点大言不惭,但我希望能在这个小小的栏目中,以两位女性为先导,展现和介绍像他们一样的更多女性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和事业,让他们成为我们活法的指导和思考。毕竟:和去世的人沟通,是最有价值的(海明威如是说)。 第三:节目讲什么。我确实纠结了很久,内容方向也调整了很多。最早我希望能做跟90后女性朋友的沟通,给她们答疑解惑或者彼此讨论,但我发现我并没有资格和立场去说三道四,毕竟我的价值观也仅代表一部分女性。后来,我又考虑去做多人的访谈,但在起步阶段,我自己还没找到节目未来“听友”的时候,找人去谈,好像也不负责任。而当我开始坐进复旦教室上第一节课后的时候,我知道我想怎么做了。我准备SOLO(当然,有我们BeyondPod发起人——艾勇的支持)这个节目,大约三条线: 第一条线:是我读博士各种课题的结合。我的博士就是研究人口,研究两性,研究家庭,研究女性健康的,这些既是我的研究课题和研究范围,也将是我播客的话题。我会把读书过程中,对这些话题的思考和研究综述,做口语化的总结,分享出来。比如,西方性学研究的历史,中国形婚现象的观察等。 第二条线:对热点或(我能观察到的)一些发生在中国女性问题上的反思和考虑。大家知道,女性研究和女权研究发生发端于美国和欧洲大陆,中国有很多问题大家的思考方向和现象是完全不同的,比如为什么堕胎在美国那么火而在中国,甚至都不成为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没有ME TOO运动?等等 第三条线:就是这些优秀女性和优秀书籍,电影和文学作品的介绍了(可能还会有些男性),如封面上这两位,日本的小野千鹤子,李银河等,还有如《单身社会》,《她们》等这些我觉得女生一定要看的作品的介绍。 我希望邀请的你们是谁? 其实,能看到这里的朋友,你们一定就是我希望邀请的了。无论其性别,年纪,来自何方,我希望构筑一个场域,在这里,我们能聊关于女性,关于两性,关于未来可能性的一切话题。 期待你的加入。 如果您,身在其中,有不同的体验,请留言告诉我们;如果您置身事外,有想了解的问题,也可以留言。 想跟我们主播和嘉宾深入交流的朋友 欢迎添加小助理vx进群: BeyondPod2021 记得备注:第二性 【主播】 Eve,武汉大学媒介经济博士,复旦大学人口学女性研究博士在读,长期主义者,终身学习者,连续创业者,女性主义者,文字爱好者 艾勇,「BeyondPod 超声播」发起人,播客「DTC Lab」主理人 【时间轴】 00:18 我是谁?怎么识别我是哪个? 02:42 为什么会关注女性研究或女性问题? 05:55 为什么选择播客作为分享的渠道? 08:47 我希望未来加入的朋友是哪些? 12:15 在我眼里,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到比较权威和有价值的女性研究,话题或内容? 20:38 为什么要读第二个,社会-人口学的博士?怎么去申请和选择一个博士(方向)? 24:30 为什么在中国更有必要去看待和重视女性问题,尤其作为个人? 25:59 这档播客会怎么做?关注哪些内容? 31:03 作为主理人,我预计或期待会有怎样的反馈 【BGM】 Never Stop Believing In You (Instrumental Version) - Courses 【Staff】 视觉设计:鲁邦 制作监制:hec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