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e the road less traveled by, tell yourself you can always stop.” 这是Taylor Swift歌曲<Illicit Affairs>中的词,也是近年来我很喜欢的对罗伯特·弗罗斯特经典诗歌<The Road Not Taken (未选择的路)>的引用。但后半句我并不是十分认同,毕竟当做出一个重大选择过后真的很难回头,可能有现实原因,也可能因为心里过不去的坎儿。 因为,如果说到这首诗的最贴合朗读者,在我心中非汤唯莫属。她或许才刚到中年,性格也不是那种能掀起腥风血雨的类型,但就是这样的一个演员却做出了一个个在外人看来惊人的选择。 或许根本就没有“未选择的路”一说。
如果你看过玛吉·吉伦哈尔的2002年成名电影《秘书》,一定会对其中微妙又病态的关系久久不能忘怀。而当你带着同样的期待翻开灵感来源、首次刊登于1979年的《打女佣的屁股》时,一定会眼前一愣——角色和故事都很相似,但整体风格简直大相径庭。 虽然有两个角色,但作者罗伯特·库佛拒绝给出这两个人物的过去;纵使有故事,情节完全是在不停重复,没有任何新东西;至于结构那就更别提了,根本就是在挑战读者,让我们不禁怀疑作者是否有某种恶趣味。 但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要琢磨出这部在问世45年后早已成为后现代主义中篇小说经典的独特之处——用最极端的方式写出人类的某种生活隐喻。 参考资料: 《好色的哈姆莱特》:打女人屁股 https://mp.weixin.qq.com/s/hPWHtfwyXisT8cinVqQSJQ 《一个正挨打的小孩》 https://www.360doc.cn/article/68019353_1048784726.html 论弗洛伊德论文:《一个正挨打的小孩》 https://m.douban.com/note/521877225/ 从《走下楼梯的裸女》到《打女佣的屁股》 https://people.sina.com.cn/forum/2004-01-12/22513.shtml?from=wap
[简介] 在互联网隐秘的角落里,潜藏着众多的厌女形式。我们或许会想着——“哎呀不就是口嗨吗,又不是线下攻击!”但这种情绪就是会一点点蔓延和渗透,当它爬过网线来到现实生活中时,可能就是对一些个体造成毁灭性打击的暴力事件,到那种程度就已经为时已晚。 英国女性主义作家劳拉·贝茨从新闻中见到过无数这样的时刻,甚至她自己也因为从事相关研究而遭到暴力威胁,只能通过经常搬家和保护隐私来保证自己和亲朋好友的安全。为了完成本书,她卧底英文网络社区,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揭开了形形色色的男性圈群体的真实面貌,探究厌女话语及行为如何侵蚀公共环境,并对年轻男性施加不良的性别影响。 这就是【新书红黑榜】第三期作品——劳拉·贝茨探讨“厌女”网络社群及其对现实世界的影响的调查著作《隐秘的角落》。 [时间轴] 0:06《隐秘的角落》:那些恨女人的男人们在网络上是什么样? 2:33 incel,非自愿独身者的心理 5:50战胜“它”的可能性 9:16最终鉴定
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也是莎士比亚的诞辰忌日又到了!在本期特辑中,包子将聊聊3本曾被禁的经典文学《尤利西斯》《北回归线》《裸体午餐》及审判历程,和一项决定了出版物自由的法案。如果想了解《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相关历史,本节目《<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文学审判与D.H.劳伦斯的辩护》(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3649a78027ba3f5533df3d3)有非常详实的内容供聆听~ 参考资料: 十本曾经被禁的文学书 https://mp.weixin.qq.com/s/O0WCd1yftb2_3zUvqhiFhw 成为传奇之前,这本书因“淫秽”屡次被禁 https://mp.weixin.qq.com/s/6_AXtB12PMgEKTBfgC0Oow 天使or魔鬼?他的书遭禁30年,又凭一己之力颠覆美国审查法! https://m.douban.com/note/866906056/ 《最危险的书:为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而战》上:看不懂的书,怎们能算淫书? https://www.zhihu.com/market/albums/1090001284794470400/manuscript/1091355246584074240
如果你读过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并且很喜欢的话,那对这位媒介研究者的《童年的消逝》肯定也会感兴趣。而且翻开书页一定不会惊讶——竟然又和电子信息时代尤其是电视有关! 想来也不奇怪,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就已经大规模使用电子设备了?即使遥控器按钮复杂,他们还是能想方设法调到自己想看的频道;即使有“未成年人模式”阻挡,他们依然能绕过监管看抖音玩游戏。 看着孩子们的日常活动和成年人越来越相近,我们不由得会发出“童年已经逐渐消逝”的感叹。那问题就来了——“童年”的定义是什么?是由谁定义的?电子媒介出现真的对童年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吗,还是只是我们这些掌握话语权的人在杞人忧天?
本来平静的小镇生活——总是串门的邻居、和姐姐姐夫住在一起的竞猜擂主、喜欢调情的邻居妻子,随着一个个日常的符号闯入和陌生的惯性行为出现,开始逐渐分崩离析。 这情节听起来是不是相当耳熟——嘘,爱看电影的你肯定知道和哪部很像了。只不过,菲利普·K·迪克的这部《时间脱节》要早近40年!翻开书页阅读,PKD的天才绝对会让你再次惊叹。 参考资料: 菲利普·K. 迪克:“脱离世界”的现实主义 | 马克·费舍尔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2NDc1MDcyMA==&mid=2247489045&idx=1&sn=3b886f8436280bc4ba716b9bd85f5255&chksm=cf7f8d8402f12d5bfe8512cfe9af8a65a6d74b5e266eee156dcd4ce55774437b7ff97cd5e667#rd 跟《抓娃娃》比,它是真正的神作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zA1ODQzNA==&mid=2659347935&idx=1&sn=d93d857189e0330d8af619f2bcc3e01a&chksm=85a9a20fc7dcada701a9af8e9fd079f7aa10786ca79631482a6b05e243f5119bc49098c605dd#rd
对于创作型歌手(song-writer)我们总是会高看一眼;对于他们的书单我们自然也会有更多期待——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世界里。 作为当下商业最为成功的歌手,泰勒·斯威夫特受到的专业赞誉也在近年指数级增长。尤其是<folklore><evermore>两张民谣专辑的诞生,开始让歌迷发现霉霉词作中的文学性,进而对她的书单产生好奇。 本期小剧场,包子就从经典文学 (0:51)、当代流行 (2:53)、名人传记 (5:05)、YA小说 (7:55)4个部分来聊聊泰勒在采访中谈到的书籍,一窥优秀歌曲创作者的读书世界。
在天色已晚之时,你是否会凝视窗外回想上一段失败的恋情,忏悔自己做错的地方? 在爱尔兰小说家克莱尔·吉根的短篇《天色已晚》(So Late in the Day)中,凯瑟尔并没有这么做。在他叙述的故事中,自己丑陋的一面逐渐显现出来,直到最后口中蹦出的那个词不得不让我们读者怀疑,他真是前未婚妻萨宾口中的厌女主义者? 参考资料: 《So Late in the Day》幸福生活,远离渣男 https://mp.weixin.qq.com/s/H0MOvMRB3PgBONzE2Bp1nA A masterful portrait of normalised misogyny and sexism https://www.thedailystar.net/daily-star-books/news/masterful-portrait-normalised-misogyny-and-sexism-3470841
如果你最近经常刷TikTok,一定会对路易吉·曼吉奥尼(Luigi Mangione)这个名字很熟悉;如果你不刷TikTok,好吧,只要你上网,估计就躲不过路易吉·曼吉奥尼这个名字。毋庸置疑,他是当下互联网上最火的人——可能没有之一! 美国警方于12月9日上午9点在宾夕法尼亚州阿尔图纳市的一家麦当劳餐厅逮捕了26岁的路易吉·曼吉奥尼,他被认为与美国联合健康保险公司首席执行官布莱恩·汤普森(Brian Thompson)遇害案有关,目前被曼哈顿检方起诉谋杀、无证持枪和伪造证件等罪。 “藤校高材生”、“当代罗宾逊”、“privileged白男”,短短几天,路易吉的身上已经多了无数标签,他的一切也都让网友追捧——学校、身体、性取向、甚至书单! 当书单也成为这“play”的一环,我们能从中读出路易吉的什么? 参考资料: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E.O. Shooting Suspect’s Goodreads History? https://www.nytimes.com/2024/12/10/books/review/luigi-mangione-goodreads-history.html Luigi is Currently Reading: What Can We Really Learn About the UHC CEO’s Alleged Killer Based on the Books He’s Read? https://lithub.com/luigi-mangione-is-currently-reading-what-can-we-really-learn-about-the-uhc-ceos-killer-based-on-the-books-hes-read/
前不久《哈利·波特》系列重映,让我终于在影院圆梦,其中最后两部《死亡圣器》更是看了两遍。要说最喜欢的片段,那可真是不好选,但最特别的我立刻就能说出来——《三兄弟的传说》动画! 其实不光改编电影,《三兄弟的传说》在小说原著中也很特别——J.K.罗琳在第7本中段才突然提出了「死亡圣器」这个概念。然而就是这样,要同时解决「魂器」和「死亡圣器」的终结篇依然是一本史诗,并将全系列带到了新的高度。 一个关于死亡和如何逃避它的传说,如何塑造了《哈利·波特》全系列? 0:01 三兄弟的传说 1:47 为什么《三兄弟的传说》是《哈利·波特》的基石? 3:11 在欲望和野心中学会谦卑 4:36 魔法不能缓解悲伤 7:51 死亡与伏地魔 参考资料: 《三兄弟的传说》如何影响了《哈利·波特》系列:https://m.sohu.com/a/342922755_757088 阿不思·邓布利多评《三兄弟的传说》 【细品哈利番外1】解读哈利波特里中的"死神":https://b23.tv/tOhaKYb
[简介] 一张饭桌,一顿晚餐,一次闲聊和一个老妈——警察儿子摸不着头脑的案件就这样被解决了! 没有花哨的案件现场,取而代之的是一家人的用餐场景;没有复杂的装x推理,取而代之的是从日常生活中得到灵感的心证;没有机智冷峻的大侦探,取而代之的是住在布鲁克林的老妈。或许你不喜欢安乐椅侦探、讨厌心证、对日常推理嗤之以鼻,但也不得不承认本期推荐的是本微型推理佳作。 这就是【新书红黑榜】第二期作品——詹姆斯·亚飞推理短篇名作《饭桌追凶》。 [时间轴] 0:07《饭桌追凶》:最新颖的推理小说短篇集 0:44天才作家詹姆斯·亚飞和他的神探老妈系列 3:13 安乐椅侦探、日常幽默和心证推理 7:36《妈妈和灵异大衣》:最华丽悬疑的谜面 9:25 最终鉴定 [参考资料] 《天才所承受之重》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6264000
跨界这一行为,不仅在明星中十分常见,在作家里也是一抓一大把——比如写出《纯真之歌》《经验之歌》的威廉·布莱克不光是一位杰出诗人,还是版画家呢! 那到了写出《尤利西斯》《芬尼根的守灵夜》的詹姆斯·乔伊斯身上,除了作家外的哪种职业会让人觉得在意料之中?依照这两部巨作的丰富性,我想随便一个都不会让人惊讶吧。 音乐。具体说是歌剧。看到这儿的听众可能会恍然大悟:当然啦!毕竟像“乔伊斯作品中的音乐性”这样的探讨并不让读者陌生。那乔伊斯究竟和歌剧有怎样的渊源呢?收听本期文学小常识,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段故事。 参考资料: 乔伊斯的“歌剧小说”与音乐人生 https://www.lifeweek.com.cn/h5/article/detail.do?artId=143919 詹姆斯·乔伊斯《室内乐》 https://www.360doc.cn/article/49165069_1087778054.html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