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的话】 前段时间,结绳志发表了一篇澳大利亚学者马嘉兰(Fran Martin)的著作介绍,这本书叫做《远走高飞后,中国女性留学生在西方》。在这本书当中,马嘉兰以人类学的方式,深入观察了在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群体。 这篇文章也启发我开始思考这两年在欧洲留学的生活对我个人成长的影响,因此我们也有了这期节目对谈。在这期节目中,我们邀请到了马嘉兰(Fran Martin)教授以及另一位研究英国留学及毕业群体的中国学者屠梦薇,一起聊了聊我们对于留学这些事对中国学生,尤其是中国女性的影响,以及它在何种程度上塑造了一个人的性别认同,对世界主义的理解,又有哪些局限性? 【本期主播】 若含(微博@_R若含) 王磬(微博@王磬) 【本期嘉宾】 马嘉兰 Fran Martin: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文化与传播系副教授 出版有学术著作《Dreams of Flight: The Lives of Chinese Woman Students in the West》 屠梦薇: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留学、国际迁移以及跨国家庭关系 著有作品《Education, migration and family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K》 【本期剧透】 05:26 两位学者其实都分别在澳洲和英国对留学生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当时的研究兴趣和最研究动力是什么? 14:45 出国留学对女学生的身份认同、亲密关系和个人生命历程理解的影响非常大 23:34 在中国国内不占主流的人群,反而在海外会活得相对来说更加自由 26:51 如何平衡移民研究和性别研究? 42:09 父权制的思维方式是,一个女性需要依靠男性才能够获得好的生活 58:09 把独生子女送往国外的这一群父母,我觉得他们也很勇敢 01:07:37 大部分留学生在澳洲不被接纳到当地社交圈,虽然他们最大的希望之一就是融入当地社会 01:20:56 看收入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等级,但在当地的这个话语资本,好像还在最低的那个等级 01:26:33 对于女性,自由选择权利不一定要与海外留学的生活经历挂钩 01:35:06 并不是都应该去留学,而是女性需要有自己的一个房间和持续的流动性 【本期音乐】 片头:坂本龍一 - koko(Instrumental) 片尾:大貫妙子,坂本龍一 - 3びきのくま(Sambiki no Kuma)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文字】卓然 【后期制作】方改则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或微博私信
【主播的话】 最近两个月,受到香港中文大学卓越传媒人驻校计划的邀请,我在香港进行了为期八周的访学,并为新闻学院的学生们开设了一个工作坊,主题是关于“如何提问”。就在我们上课的几周时间里,ChatGPT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我在课上与同学们进行了讨论。有人说,在GPT的时代,会提问可能比会回答更加重要。有人欣喜,认为GPT将大大提高人类工作效率,减少无意义的重复劳动;也有人担忧,认为GPT可能会带来大规模失业,甚至动摇社会的基本结构。 比尔·盖茨称赞,当前这场由ChatGPT衍生开来的人工智能革命是他所见到的自1980年以来最具革命性的技术进步。具体来说,GPT的革命性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当前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有些怎样的误区?它可能会带来什么影响?有什么是它能做的、又有什么是它永远也做不到的?它会是我们的“奇点时刻”吗?人类需要为此忧心忡忡吗? 今天的节目里,我们请来了一位懂技术也懂哲学的老朋友,围绕着关于ChatGPT与人工智能的许多迷思,展开了讨论。 【本期主播】 王磬(微博@王磬) 【本期嘉宾】 木遥(微博@木遥) 【本期剧透】 06:23 从GPT3 到 GPT3.5,大语言模型在因果链条能力上的飞跃式进展 12:23 为什么因果链条能力如此重要?传统大神经网络的快思考模式与慢思考模式 16:29 在更大的坐标系里观察ChatGPT的技术飞跃:探索“通用人工智能” 22:47 ChatGPT的出现对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会有哪些影响 29:03 ChatGPT不是渐变式的新产品,而是突变式的新产品 31:35 ChatGPT目前的两个缺陷和解决前景 37:13 如果我们正无限接近奇点时刻,未来人类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44:11 人工智能可以提供情感价值吗?下一代人会和人工智能谈恋爱吗? 1:00:17 在一个已经有了人工智能的时代,还有必要学Python吗? 1:03:54 人工智能会带来更加显著的马太效应 1:06:58 科技监管的边界在哪里? 1:11:31 从乔姆斯基和姜峯楠的评论看人文舆论界的反应 1:16:11 我们可以怎样为人工智能社会做好准备?安全保障与灵活性缺一不可 1:23:19 “原创性”对人工智能已不再是难题 1:26:14 人工智能最无法取代的是人类的克里斯玛(Charisma) 1:32:15 想要关注Chat GPT的最新进展,有什么高质量信息源可以推荐 【本期音乐】 片头:Howie Lee - 明日不可待 片尾:菅野よう子 - トルキア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方改则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或微博私信
【主播的话】 世界重新流动起来了,你下一站去哪? 《在异乡》系列的第二期,我们去拜访法国的朋友。本期嘉宾昔麦和龚克,都在法国住了十年以上,从前些年的某一刻开始,在异乡的ta们对法国生活有了归属感。 对我们很多人来说,法国既熟悉又陌生,法国文化在历史和当下世界都极具影响力,但又由于法语的天然门槛,给人以距离感,很多人对法国的理解好像仍停留在文化符号和《带一本书去巴黎》。我带着刻板印象问两位老朋友,法国是容易融入的社会吗?如何理解法国文化的“傲慢”? 龚克和昔麦都提到了在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感受,ta们作为法律学者和人类学者的身份,通过智识和文化上的认同,找到了跟法国社会的微妙联结。在ta们看来,异乡人真正的阻碍不是语言,而是文化。在法国生活,ta们找到了专注和坚持自己热爱之事的滋养。 “法国是一个有理性也有葡萄的国家”(懂法语的朋友能get吧),法国当然也是流动的盛宴。 【本期主播】 孟常(@孟常) 【本期嘉宾】 昔麦,前媒体人,索邦大学人类学博士生 龚克,旅法媒体人,巴黎二大法学博士 【本期剧透】 2:25 聊三人相识时的旧时光 6:30 昔麦回忆十年前辞职去法国,从本科读起 16:30 龚克和昔麦聊疫情前后心态的变化 24:40 哪一个时间节点在法国有了归属感 40:50 法国文化给人的傲慢和距离感是刻板印象吗? 53:00 语言不是真正的阻碍和门槛,文化才是 1:09:31 昔麦在南法五年照顾一位法国老太太的经历 【本期音乐】 小野リサ - Dernière valse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方改则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或微博私信
【主播的话】 今年一月份,中国发布了人口报告,中国人口增长率在过去 61 年来首次实现了负增长。在低生育率背后,女性恐婚恐育有哪些更为结构性的因素。作为女性和社会学学者,又如何思考婚育问题? 过去几年来,芸芸和凯玲潜伏在一个叫做“生育对女性意味着什么?“的豆瓣公共话题组当中,进行学术研究与分析。在这期节目中,我们激情分享了从个体生命体验到学术研究上的反思。试图解答在如今低生育率背后,女性所面临的结构性困境。 【本期主播】 若含:@_R若含 孟常:@孟常 【本期嘉宾】 周芸芸:奥斯陆大学文化与东方研究与东方语言系副教授 谢凯玲:伯明翰大学国际发展系讲师; 作品《Embodying Middle Class Gender Aspirations: Perspectives from China’s Privileged Young Women 》 【本期剧透】 04:17 从个体经验出发对于生育这件事的看法?你们会有恐婚恐怖这种想法吗?作为学者来说,进入家庭或选择生育这件事情会变得更加困难吗? 11:00即使解决了现今视角下导致低生育率的问题,女性的生育意愿还是偏低吗? 23:50没有能力得到自我反思或是她的劳动力并没有纳入到全球化经济体系当中的女性选择会更少吗?个体如果想要去反叛我们的选择,是不是选择不生育就是一种解放了吗?还是我们有其他 transition 的选择? 31:04 创造生命意味着什么? 35:47 生育带来的失控感 38:52 如果我们可以打破性别分工在育儿责任这件事情上的划分,是不是本身现在的同性家庭育儿也可以给我们提供某一种借鉴? 40:35 研究中观察到的真实女性群体境遇 44:55 被边缘化的真实疼痛 49:15 生育的个体差异性 52:45 丧偶式育儿带来的自我剥离 54:32 女性的知情权 55:54 生育过程中女性被客体化的经历 1:03:38 生育知识的霸权主义 1:05:34 女性独立育儿,自由选择生育本身是否是一件有门槛和阶级的事? 【本期音乐】 片头:菅野よう子 - Beni 紅 片尾:菅野よう子 - Space Lion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编辑】Melissa 【后期制作】方改则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xiao红薯:@不合时宜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email protected]或微博私信
【主播的话】 我们的老朋友故事FM最近又出大招了。在去年推出日本黑帮的专题节目后,ta们近日又推出了索马里海盗的系列节目,制作精良,把中文播客的制作水准又往前带了一步,看着令人羡嫉。 在本期节目里,我们邀请爱哲和制作人静远来做客,聊聊故事FM的叙事类系列节目的幕后故事,我也借此机会问了爱哲,故事FM的编辑方针是什么?换句话说,作为一档寻找故事的节目,故事FM的态度和观点是什么? 《我和索马里海盗的生死交易》,故事FM这档新节目记录了人类历史上最漫长的绑架案之一,也就是索马里海盗劫持事件背后的真相。10集节目,故事精彩,制作精良,非常值得一听! 我们会在微博抽选10名听友,送出《我和索马里海盗的生死交易》免费收听券。没抽到的朋友,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买,不合时宜专属渠道有相应折扣优惠,内容创作不易,多多支持。 购买链接🔗: https://apppst6vfkj2320.h5.xiaoeknow.com/p/course/column/p_63db5ba3e4b0fc5d122b99f2 【本期主播】 孟常 (@孟常) 王磬(@王磬) 【本期嘉宾】 寇爱哲,故事FM创始人,主播 静远,故事FM制作人 【本期剧透】 02:59 故事 FM 创作力背后的编辑方针是什么?推出的两档系列节目 07:47 如何发现索马里海盗系列的选题,同时觉得这样的一个故事是可以,或值得做成这么一档节目的? 13:59 如何应对故事与听众日常的情境割裂感?如何谈论中国受众陌生的语境? 19:10 爱哲怎么判断一个选题是“故事 FM 式”的?故事 FM 虽然是故事类节目,但选题一定是有一个态度和价值判断的,这样的判断是什么? 23:40 你们加入故事 FM 以来做过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选题是什么? 31:04 如何看待节目制作中道德上或者伦理上的一些困境?如何消化这个困境带来的情绪? 33:36 怎么定义什么是好故事?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方改则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xiao红薯:@不合时宜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email protected]或微博私信
【主播的话】 想象一种会传染的失明症在城市里突然蔓延,没有人知晓疫情为何爆发,何时结束。这样的生活状态中,我们会如何反应?人性会如何显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怎样发展? 《失明症漫记》是葡萄牙作家萨拉马戈在199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特别提到的代表作,作者用狂野的想象力设想了一出有关失明的人性实验,揭露了人类社会的脆弱。 《失明症漫记》的中文版近期由读客出版。今天的这期节目,我们邀请两位老朋友一起来聊了聊这本书。 【本期主播】 王磬:微博@王磬 【本期嘉宾】 詹青云:微博@阿詹Ganglha-Khandro 陈迪:微博@陈迪Winston 【本期剧透】 01:00 阿詹、陈迪和王磬在农历新年期间的感受和见闻 08:07《失明症漫记》阅读感受,亲历全球大流行三年对于心态造成的改变 18:27 莫名其妙地开始又毫无征兆地结束,萨拉马戈为什么要设置失明这种极端情境?“寓言式小说”的意义和续集《复明症漫记》 31:16《失明症漫记》和《鼠疫》的全球畅销对我们的时代意味着什么? 35:04文学需要和当下的现实挂钩吗?——“萨拉马戈的失明从来不只是一种疾病,我们很有可能现在就在失明” 41:03萨拉马戈在书中设置医生妻子这个角色的用意是什么? 45:55 萨拉马戈本人作为激进左翼的政治诉求 47:45 如果我们自己来构思这样一本书,会写下什么设定?视力在所有的感官中的特殊性与现实隐喻 56:30 在“非必要的生活”中,文学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今天的人为什么还要读文学? 01:08:42文学是水分吗?对于以文字生产为工作的创作者而言,写作正在变成一种投入产出比不成正比的方式吗? 01:23:00 回到萨拉马戈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致辞,糟糕的世界与写作者的使命感 【本期音乐】 片头:John Coolidge Adams - Hallelujah Junction - 1st movement 片尾:片岡真央 - 高地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方改则 【校对】高铂宁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xiao红薯:@不合时宜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email protected]或微博私信
【主播的话】 开个书店,可能是很多人的愿望,它不仅是一个安放自己精神世界的地方,在某个意义上也是公共讨论发生的场所以及一种公共精神的延续。我们身边有两位朋友,率先实现了书店自由,他们都在今年,纷纷回到自己的的城市开了书店。 我们一直都很想回国去拜访两位的书店,一位是谢丁,谢丁老师是过去界面·正午故事的主编,也是时尚先生的专题报道组的编辑,曾和记者一起创作出非常多优秀的特稿。他目前在重庆创立了一家书店,叫做匿名书店;刘大风是过去新京报的评论编辑,在互联网大厂工作之余,回成都创立了叫做浮于野的书店品牌。 听到这期节目的朋友们此刻或许正在归家路上,或者已经回到故乡和家人团聚。想到过去在家乡时,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也是我们那个小城市的书店,祝愿大家新年手边都有一本好书,也有一个可以常去的精神寄托之所。 【本期主播】 王磬:微博 @王磬 若含:@_R若含 孟常:@孟常 【本期嘉宾】 谢丁 重庆匿名书店 刘大风 成都浮于野书店 【本期剧透】 02:40 书店开张的原因和经过 07:33 书店老板的想法状态及经营书店的心路历程 13:19 书店们的选品原则和创始人想法对书店的影响 29:02 书店作为公共讨论与活动发生的场所,这二者对书店而言意味着什么?如何平衡书店的公共属性和商业属性? 38:56 书店启动的大概数额 43:49 开书店的根据是头脑中比较理想的书店的样子?开一家书店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一种对过去生活的某种反叛逃离,还是一个希望重新建立人文精神的想象? 54:42 书店担任公共空间角色时候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国内公共空间的氛围是什么样,它跟疫情前有变化吗? 1:06:34 如何理解书店扩大规模和维持独立气质 1:16:11 开书店这件事情跟创作这件事情之间有任何隐秘的联系吗? 1:29:38 媒体背景和经历给书店留下的印迹 1:26:28 海外华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如何在在非华语的环境保持对公共事务的敏锐? 1:36:29一首诗 【相关延展】 瓦尔特·本雅明(德语:Walter Bendix Schönflies Benjamin,1892年7月15日-1940年9月26日) 是出身德国的阿什肯纳兹犹太裔哲学家、文化评论家和散文家。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论文〈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和〈历史哲学论纲〉。他作为文学评论家的主要工作包括关于波德莱尔、歌德、卡夫卡、克劳斯、列斯科夫、普鲁斯特、瓦尔泽和翻译理论的文章。 Flâneur游荡者/漫游者 本雅明选择了游荡者作为这样一个时代的异己者。这些人无所事事,身份不明,迈着乌龟一样的步伐在大街上终日闲逛。他们现身于19世纪兴起的现代巴黎都城之中,但是,他们和整个现代的分工要求和市场法则相抗衡。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在巴黎的街道上:“这里既有被人群推来搡去的行人,也有要求保留一臂间隔的空间、不愿放弃悠闲绅士生活的闲逛者。让多数人去关心他们的日常事务吧!悠闲的人能沉溺于那种闲逛者的漫游,只要他本身已经无所归依。他在彻底悠闲的环境中如同在城市的喧嚣躁动中一样无所归依。” 这些游荡者在人群之中,但又和人群保持间距。他和人群格格不入——一切都不是他的归属。如果说街道上的人大多有具体的关心和目标(未来),因此是沿着一种线性(同质性和空泛的)的方式前行的话,那么这个游荡者行走在街道上,毫无目标,不知所终,不时转身,他只沉迷于闲逛和观看。此刻因此无限期地滞留——它并不包孕着一个明确的未来。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英国浪漫主义内部思想精神复杂,有柯勒律治的浪漫的超自然主义、华兹华斯的英国国教的正统主义、雪莱的无神论的精神主义、拜伦的革命的自由主义、司各特的对以往时代的缅怀,等等。但英国的浪漫主义还是有着鲜明的英国气质,即“自然主义”。 珀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 ,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 是一位知名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 ,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 雪莱是英国文学史上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与乔治·戈登·拜伦并称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双子星座” 。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年4月7日-1850年4月23日)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与雪莱、拜伦齐名,也是湖畔诗人的代表,曾当上桂冠诗人。其代表作有与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合著的《抒情歌谣集》、长诗《序曲》(Prelude)、《漫游》(Excursion) DAU(Daily Active User,日活跃用户数,简称日活) 是大部分互联网产品(比如抖音、知乎、小红书)的一个核心指标,一般用于反映网站、互联网应用等运营情况。结合MAU(月活跃用户数量)一起使用,用来衡量服务的用户粘性以及服务的衰退周期。 费尔南多·佩索阿(葡萄牙语:Fernando Pessoa,1888年6月13日-1935年11月30日) 生于里斯本,是葡萄牙诗人与作家。 他生前以诗集《使命》而闻名于世。 他被认为是继路易·德贾梅士之后最伟大的葡语作家。文评家卜伦在他的作品《西方正典》形容为他是与诺贝尔奖得主巴勃鲁·聂鲁达最能够代表二十世纪的诗人。 存在危机 存在危机”是依附于存在主义哲学的世界观、使人在生活中倍感虚无的一种危机。这种虚无就来自于对意义的怀疑。存在危机出现的首要标志就是,你开始察觉到这个世界的荒谬。比如,为什么我们的人生轨迹必须对应着一套年龄标准?为什么我们只能接受面对这种生活,而不是另一种生活?那些人们所普遍认同的道理和价值,居然如此软弱无力,经不起推敲。 【本期音乐】 片头:陆庆松 - 青年友谊圆舞曲 片尾:陆庆松 - 2021年 春节问候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方改则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xiao红薯:@不合时宜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email protected]或微博私信
【主播的话】 这是2023年的第一期节目,我们想来聊聊文学。 去年十月份,我去了趟美国,在哈佛大学东亚系拜访了王德威老师。王德威是海内外知名的文学研究者,著有《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想像中国的方法》、《被压抑的现代性》等数十部专著,在华语世界和欧美学界皆享有盛誉。 与王老师长聊近三小时,从李安到张爱玲,从鲁迅到沈从文,历史与当下,文学与政治,抒情与革命,世界性与中国性,以及下沉年代里人该如何自处。访完像是做了一场therapy,近来那些无处安放的对时代对个人的焦虑与苍凉,都被文学暂时托住了。在风雨飘摇的年代里,仍是文学给人慰藉、赐人想象。 近日,由王德威老师主编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文版由理想国出版。我们的对谈就从这本书开始。 ——磬 【本期主播】 王磬:微博@王磬 【本期嘉宾】 王德威: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知名文学学者 【本期剧透】 02:23 用十年的时间,编纂一部文学史 09:59 是一部文学的学科史、也是一部向西方介绍现代中国的通识之作 18:39 在中国悠远的文化脉络里,“文”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23:20 文学是我们社会里最重要的一种象征性的活动,形塑了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感觉结构 28:30 从鲁迅到梁启超,清末明初的人们为何用文学来革命 31:00 从比较文学的视角,中国20世纪的文学可以为世界提供什么样的想象和经验? 39:43 文学与历史、与政治之间不断地交互与对话 46:06 中国文学是一个很特别的现象:“文学”可以译成literature,但“文”为什么很难译成英文? 50:31 曾邀请李安来谈《色戒》,讲述张爱玲的黑暗与迷人 55:06 中国现代文学的两个“极端”:鲁迅与沈从文 01:01:38 被误解的抒情传统:革命与启蒙之外,抒情在中国现代性中的角色被忽视了 01:10:06 为抒情辩护,亦是为文学辩护,为诗辩护 01:15:25 王佳芝在最后一刻的反叛,为何具有公共性? 1:21:36 抒情传统与女性写作 1:26:45 王德威为谁写作? 【参考书目】 王德威主编,理想国出版,《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本期音乐】 片头曲:《送别》 片尾曲:《新秋之歌》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方改则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email protected]或微博私信
【主播的话】 这是人们会说起的一年, 这是人们说起就沉默的一年。 站在2022的末尾,在阿姆斯特丹的运河边,我们三个回顾了这令人恍惚的一年。 不遗忘,也是一种抗争。 【本期主播】 孟常(@孟常) 若含(@_R若含) 王磬(@王磬) 【本期剧透】 剧透从简,大家去节目里细听吧 【本期音乐】 片头:Claude Debussy - Clair De Lune 片尾:Charlie Landsborough - Auld Lang Syne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方改则(新年快乐版)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或微博私信
【主播的话】 Web 3 在最近一年时间常常成为社交网络热词,人们谈论它,却又并不总是清楚它究竟是什么,就像早几年间,区块链被热炒一样。每隔几年互联网的技术革新就会进入我们视野,然后在某种意义上让我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然而技术离不开现实,也不离开人文精神和人类对于未来社会构建的想象。因此我们在这期节目中,聊了聊 Web3 以及它所代表的一种去中心化、打破固有边界、对未来网络国家形式的一种的想象; Web3 与孙中山的奇妙联系;当然,作为创作者,我们也聊到了 Web3 为创作者提供的可能性。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不合时宜的老朋友 Suji 以及花酱,Suji 是 Web3隐私、社交公司 Mask Network 创始人,开放互联网建设者。也是不合时宜之前节目反思过劳时代,超时工作的嘉宾,之前是「反 996 软件授权协议」发起人。 *投资虚拟货币需谨慎,本期节目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与倾向。 【主播】 若含(微博:_若含) 王磬(微博:王磬) 【嘉宾】 Suji :Web3隐私、社交公司Mask Network创始人,开放互联网建设者。 花酱:疲惫娇娃的主播,Mask Network成员。 【本期剧透】 04:29 Web 3.0 是什么?如何看待它当今的市场热度? 11:06 Web 3.0语境下的信徒及其世界观搭建 16:27 什么吸引了从业人员进入Web 3.0领域? 18:20 Web 世界中存在的制度化问题是什么?升级迭代的过程中对问题的改进措施是什么?又是因为什么问题没有最终被解决? 24:09 网络国家是什么?未来网络国家的发展将如何回应这些现实生活中人类所面临的困境和处境?它会如何去进行交互? 32:21 Web 3.0是如何体现后殖民主义的?如何理解赛博世界中的智权 42:02 今天我们在什么样的层面上面对 Web 3 的浪潮?我们对这一次Web 3.0革命的信心应该从何来? 1:05:46 作为内容创作者在 Web 3 的浪潮中面对什么样的机遇和可能性? 1:10:15 Web 3 会给混沌的世界带来什么样的新出路?如果web3.0革命不成功,走向奇怪的方向会是什么样子的一种场景?我们作为希望看到一个新世界的人应该抱有什么样的心态? 1:13:27 社区如何去约束现实世界当中人类的行为?还是作为社区共识存在? 1:15:34 为什么一个网络国家,或者是一个去除了边界的网络世界的想象需要靠以太坊来实现,而不是比特币? 1:19:53 在网络世界的构建过程中,可以了解到更多信息的资源推荐。作为一个对于反对集权、反权力概念非常有兴趣的普通人如何参与或反思世界构建?如何我们拥有更多自己主动的思考? 【本期音乐】 片头:Howie Lee - 圈养一些动物并称他们为羊 片尾:Howie Lee - 休息就是进步!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方改则 【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商务合作】长期开放商务合作,可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mailto:[email protected]) 或者私信官方微博 @不合时宜TheWeirdo
【主播的话】 今年的卡塔尔世界杯是饱受争议的一届赛事。贿选风波,劳工争议,冬天似乎也跟足球格格不入。亚洲球队在小组赛屡造冷门,而非洲球队首次进入了四强。 我们请来了两位朋友,刚从卡塔尔世界杯现场报道归来的孙谦,以及在意大利业余联赛踢球的前足球记者汪玮。她们都是女性,踢球,也以专业视角关注和热爱着足球。 她们分享了自己踢球时,用身体挑战边界的感受,以及团体运动给人带来的充实和力量。我们探讨了足球在体现不同国家和地方的文化时,自由和秩序的关系,而“体育的归体育,政治的归政治”又是如何误读了体育。 这项运动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快乐和遗憾,狂热的足球迷加缪说,足球就如我们无法掌控的命运,它永远有着未知和实时的魅力。 【本期主播】 孟常(@孟常) 若含(@_若含) 【本期嘉宾】 孙谦,驻欧洲媒体人,曾参与报道卡塔尔世界杯和女足世界杯 汪玮,前足球记者 【本期剧透】 4:00 这届世界杯太多元素了,先聊聊看的比赛 12:00 汪玮说她踢球时能够用身体感受边界在哪里 15:00 足球里的性别场景 17:20 在意大利踢女足业余联赛 22:00 团体运动给人带来的充实感是不分性别的,体育是有共通性的 28:20 女足体现出的是另一种美 30:31 北京新组织的女足队:haruwin 37:40 足球最能生动体现 一个国家和地方的文化:自由和秩序 42:30 意大利和德国的「足球人口」,意大利每周一万多场比赛 47:09 国内足球直播间的性别问题:男性权威,女性点缀 54:30 足球与多元 59:30 加缪是狂热的足球迷,足球是人对命运无法掌控的投射 65:50 体育跟政治的关系无处不在,但这就是真实世界的呈现 68:50 卡塔尔世界杯的劳工和人权争议 76:30 足球这项运动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遗憾 80:43 足球是少数还未被点播媒介入侵的,它有实时的魅力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Unico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或微博私信
【主播的话】 过去这一个月里,各地的大家应该都已经感受到了国内防疫政策的转向。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些转向?凛冬将至,我们身处其中的每个人又可以做些什么? 【主播】 王磬(微博:@王磬) 若含(微博:@_R若含) 【嘉宾】 陆蒙吉:资深病毒学家,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 【本期剧透】 05:31 科学家如何理解防疫政策在过去一个月以来的转变 10:04 对于奥密克戎的一些迷思:该如何准确描述它作为病毒的性质? 16:06 不同疫苗造成的免疫屏障差异 21:48 有基础疾病、慢性病的脆弱群体,应该接种疫苗吗? 30:37 辉瑞口服药的适用人群是什么?普通人需要囤药吗? 35:43 如果得了新冠,个人该如何选择用药?为什么不推荐随意用药?不同的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是什么? 43:52 如果得了新冠,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就医?兼谈德国的分级诊疗制度 50:17 大规模阳性的情况下,记录感染人数还有意义吗?如果没有记录,又该如何进行流行病学的数据建模? 1:00:08 健康人、年轻人应该为社会里的脆弱群体承担怎样的责任?为何说一个月以后的春运将是关键? 1:06:46 专家应该在接下来几个月的抗疫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1:14:39 中国内地目前面临的这一轮疫情,跟哪些国家或者地区最具可比性? 1:22:59 跟奥密克戎已经打了一年交道的德国,有些怎样的经验与教训? 1:30:01 奥密克戎毒株会是新冠全球大流行的终结者吗? 【本期音乐】 片头:Vladimir Ashkenazy - Partita No.1 in B flat, BWV 825:1. Praeludium 片尾:Nicholas Gedge,Northern Chamber Orchestra,Nicholas Ward - Ich habe genug, BWV 82 (version for choir and orchestra): III. Schlummert ein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方改则 【互动方式】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商务合作】长期开放商务合作,可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mailto:[email protected]) 或者私信官方微博 @不合时宜TheWeirdo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