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无人是客,纽约何以为家|在异乡05

【主播的话】 今天是一集串台节目,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了纽约。一起来对谈的是我们的两位老朋友,分别是《行星酒馆》的主播东尼和《疲惫娇娃》的主播小蓝。 东尼和小蓝都在年少的时候到美国留学。在纽约生活了很多年之后,小蓝继续留在了纽约,在布鲁克林安了家。而东尼则决定离开,搬往半个地球之外的清迈,在那里探索新的生活。今年四月份,当我短暂到访纽约的时候,与他俩见了面。录制这集节目的时候,我们这三个人,一个刚来到纽约,一个住在纽约,一个暂别纽约,凑在一起,聊聊这座让我们爱恨交织的城市。 东尼这样写道,“(纽约)这座城市才不在乎有没有人讨论它。可对每个驻留这里长长短短的人们来说,这座城市却又那么、那么的庞大。它是憧憬,希望,窗口,港湾,又是混乱、危险、疼痛、灾厄。它有多富饶和多元,就有多拥挤和卷。它是生活里种种美好与困难的来源。它常常甚至就是生活本身。” 【本期主播】 王磬:微博@王磬 【本期嘉宾】 小蓝:「疲惫娇娃」主播 东尼:「行星酒馆」主播 【本期剧透】 03:22 磬亲历哥大运动现场,在纽约高速运转的时光 13:00 你在纽约住在哪?纽约地图背后的文化 14:23 “纽约情节”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24:20 “增长”真的能让我们的每一秒都变得有意义吗? 29:17 在纽约的乌冬面,也必须努力“卷” 31:15 那些快要放弃纽约的时刻 37:00 在纽约感到扎根的瞬间 42:13 当我不再把纽约当作唯一的家 49:20 在纽约,一切都与“我”有关 54:45 啊!这就是随机性爆炸的纽约 59:30 我们尝试在全球建立的社群联结 63:07 吐槽纽约时,我们在谈什么? 70:15 如果选择一个地方死去,会选纽约吗? 75:52 在城市里来去自由,在自由与安全感中找平衡 77:05 留在纽约,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 【相关链接】 《行星酒馆》:一档讲述离散故事的华语播客。“在辽阔的世界里,重新想象生活的样子”。(www.xiaoyuzhoufm.com)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planet.speakeasy 《疲惫娇娃》:一档从荧幕聊到宇宙深处的泛文化播客,用女性的声波延展对世界的参与和想象。(www.xiaoyuzhoufm.com) 【本期音乐】 片头:JAY-Z,Alicia Keys - Empire State Of Mind 配乐 & Sax Solo:August Swallows Billy Joel - New York State of Mind (cover)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文字】曾婉婷 【后期制作】方改则 【互动方式】 小红书@不合时宜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或微博私信 会员计划咨询可添加微信:hibuheshiyi2或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84分钟
25k+
10个月前

扁平的世界主义是一种幻觉

【主播的话】 南斯拉夫,一个如今已经不存在的国家。历史上,它曾是世界主义的乌托邦实验场,而如今,它的幽灵仍然在某种程度上缠绕着欧洲。 中国作家柏琳在2018-2020年间到访了历史上这片被称为南斯拉夫的地方,并将其经历写成了《边界的诱惑——寻找南斯拉夫》一书。她这样形容自己与前南斯拉夫地区的邂逅是“生命诸多偶然中的必然……我幸运地在南斯拉夫找到了生命的共振,找到了一个火把,用以释放生命中躁动不安的那簇火焰”。这既是一本关于南斯拉夫的作品,也是一本关于前疫情时代的可贵记录。重返历史,也探问当下:当世界走向保守和封闭,边界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没有边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吗? 本期节目中,我们与柏琳展开了漫谈。从这本书出发,谈及南斯拉夫、欧洲、旅行、写作、女性身份,等等。我们想要与她共同探讨这样的问题:我们这一代人,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可以打开视野,成为一个真正开阔的人”? 【本期主播】 王磬:微博@王磬 若含:微博@_R若含 【本期嘉宾】 柏琳:独立记者,青年作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巴尔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边界的诱惑》作者 【本期剧透】 02:55 为什么决定写前南斯拉夫? 13:06 “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跟我们今天上数学课之间有什么关系” 18:42 当环境保守而封闭时,怎样看待坚定而开放的选择? 23:57 世界的客观结构如何影响了写作者的心态? 30:17 亲欧、反欧,还是疑欧?巴尔干半岛的主体性 37:53 怎样看待彼得·汉德克的写作与他身上的争议? 42:06 “我根本不是在为战犯说话” 58:41怎样消化自己的历史?—— “只有淡忘,才能共存” 66:00 为什么说自己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 71:17 勇敢的“女性行走书写” 75:42 柏琳如何定义这一代人?如何定义开阔? 【相关阅读】 Peter Handke: A Journey to the Rivers: Justice for Serbia, 1997 [德] 科琳娜·贝尓茨《彼得·汉德克:我在森林,也许迟到》, 2016 [荷] 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疼痛部》, 2023 【本期音乐】 片头:Luiz Bonfá - Reflections 片尾:Luiz Bonfá - Rain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文字】曾婉婷 【后期制作】方改则 【互动方式】 小红书@不合时宜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或微博私信 会员计划咨询可添加微信:hibuheshiyi2或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83分钟
28k+
10个月前

不时夜谈 | 恋爱有如冒险,分手催人奋进

【主播的话】 Hi 各位朋友们,又到了我们放飞自我的吹水栏目「不时夜谈」,在这个系列栏目中我们和不合时宜的老朋友们同步近况,也分享最近生活的变化给我们带来的感受,主打一个畅聊与真实。 本期节目里,我们首次公开了各自的失恋经历,以及在这些经历中我们各自的思考与变化(不要错过杨一有如冒险片一般的恋爱分手故事)也讨论了在公共舆论对待女明星离婚的态度上,所折射的社会思潮潜移默化的改变;以及女性主体性的觉醒,对于一段异性恋产生了哪些挑战和矛盾。希望这期节目能在你的闲暇时间中,给你带去一些欢乐、疗愈和思考! -- 本期播客由小雨伞保险经纪特别赞助播出 小雨伞,全国性保险经纪公司,千万用户选择,经纬、红衫投资,通过遴选、独家定制方式连接平安、国寿、人保等优势产品,帮选帮赔,理赔最快2分钟到账。 🎁小雨伞为大家准备了两个「独家福利」: ① 原价68元,限时1分钱,即可享受专业保险1V1咨询服务 咨询链接戳这里👉https://www.xiaoyusan.com/pay/consult?id=1004&consult_id=7535&chn=tf-yp-zt-team1-sessy-bhsy-240516-01#/entry ② 前往「小雨伞」公众号,后台回复【不合时宜】预约咨询的同时,即可投保一份免费的1年期女性防癌险 💰 保额10000元 👩 0-40周岁可领 💎 能保障乳腺癌、宫颈癌等7种女性高发癌症,确诊即赔! -- 【本期主播】 王磬:微博@王磬 若含:微博@_R若含 【本期嘉宾】 杨一:资深媒体人,「去现场」主播 【本期剧透】 0:00-3:00 小雨伞保险经纪口播,感谢大家支持我们恰饭 09:09 向ChatGPT 寻求亲密关系中的虚幻奖赏 14:35 在北大校园,Qing印象深刻的分手时刻 23:36 杨一的狗血分手故事 42:35 伴随着不安与恐惧的冒险分手过程 47:12 一次drama的分手让人迅速成长 52:29 不再为自己的ego所累 67:01 与支持系统的互动与思考 70:53 杨一带着快分手的男友向妈妈出柜 82:24 袒露脆弱还是把脆弱当武器? 88:10 “离婚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92:47 游戏停下来,我们才成长 97:55 女性的困境在于没有一套准确的社会叙事 102:36 难道真的 “搞钱就好了”吗? 111:41 在关系中逼近自我完整性 120:00 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亲密关系是怎样的? 132:01 不知道自己的自我是否足够强大的时候,该如何在拥抱亲密关系的同时保护好自我? 136:03 怎么看今天流行的情感咨询、情感课程、恋爱课程之类的情感商品? 【相关阅读】 [法]伊娃·易洛思 《爱的终结:消极关系的社会学》 【本期音乐】 片头:Kevin MacLeod-Study and Relax 片尾:Kevin MacLeod-BeBop for Joey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文字】曾婉婷 【后期制作】方改则 【互动方式】 小红书@不合时宜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或微博私信 会员计划咨询可添加微信:hibuheshiyi2或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148分钟
61k+
10个月前

不合时宜 × 庞颖:亲历冻卵后,我更深地体会到女性的困境

【主播的话】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当谈起母亲这个词的时候,每个人的心中或许都会涌现出许多复杂的情感。今天的我们不会再把传统社会对母亲的那些期待视作理所当然。但只是批判恐怕还不够。在批判之后,我们也仍然面临着如何建造的挑战。现代的社会里,我们该如何重新定义母亲的角色?今天的年轻人、特别是女孩儿们,又该如何看待围绕着生育展开的选择?在五月的这一系列特别节目中,我们邀请了身边的一些好朋友,来聊聊他们对于生育的思考。你会听到他们从专业角度进行的知识分析、或是对个人生命体验进行的真诚分享。 今天是本系列的最后一集,嘉宾是我们节目的老朋友阿庞。前两集节目中,我们找了一些已经有孩子的朋友来分享,比如刚成为新手爸妈的、或是已经有过很多年育儿经验。今天我们想把目光关照到那些还没有想好自己是否会成为母亲的人的身上。这期节目源起于我跟阿庞的一次线下聊天,那是在今年三月份,我去到新加坡出差,在阿庞的家里,我们聊到关于生育的问题。阿庞与我同龄,她的身上有着许多同龄人羡慕的光环,耶鲁大学毕业,知名的奇葩说辩手,世界顶级咨询公司的高管。由于还没有想好自己是否要生育,在去年的某个时候,阿庞决定去冻卵。但在这个过程中,她切身地体会到,冻卵其实并不像许多女性认为的那样,是一份有钱之后就能轻松买到的保险,每个人的个体经验其实千差万别。而在资本主义世界里,冻卵选项的出现甚至成为许多大公司控制女性员工的一种新手段。冻卵固然为想要推迟生育的女性提供了一种新的选项,但却并不能解决女性面临的真实的生育困境。 这期节目也是我们跟阿庞的一次重逢。两年多以前,我们跟阿庞正是因为录制节目而相识。两年多以来,阿庞的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从华盛顿搬回了新加坡,也即将出版新书《思辨力35讲:像辩手一样思考》。我们将从本期节目的小宇宙评论区、和微博的转评赞中抽取几位幸运听友,送出阿庞的新书。 🌍加入不合时宜“全球成长计划” “全球成长计划”是一个基于不合时宜已有听众社群的付费计划。旨在通过定期的、有特定主题的线上及线下活动,来联结同类、交流知识、分享感受、锻造自我。在一个(去)全球化的时代中,重塑我们——新一代的全球华语人群——对于个体生活与社群生活的想象。在这个计划里,我们希望联结那些身处全球各地、仍然对全球化的生活方式抱有想象的朋友们,去共同寻找一种个体生活与集体生活的路径。 了解更多计划详情:www.buheshiyi.com(链接需通过外部默认浏览器,如 Safari 打开即可完成注册与支付,也可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上述网址) -- 【本期主播】 王磬:微博@王磬 【本期嘉宾】 庞颖:知名奇葩说辩手,国际咨询公司董事经理,微博@九爪小蟹 【本期剧透】 07:47 第一次意识到要考虑自己“是否成为母亲”是在怎样的情景下? 11:15 决定冻卵这一年的经历 16:44 新加坡的冻卵政策变化 22:34 冻卵真的会导致绝经吗? 27:36 被妖魔化的冻卵 32:23 男性对“传递基因”的执念 36:05 精子捐献者不等于“生理父亲” 44:43 现阶段对生孩子这件事的考虑 52:17 对母亲角色有向往吗? 56:53 “说不定我女儿是那个去带坏乖男孩坏女儿呢?” 59:15 母女关系对育儿观念有怎样的影响? 65:13 拓宽我们对非传统意义生活方式想象的边界 【本期音乐】 片头:toe - メトロノーム 片尾:toe - C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文字】曾婉婷 【后期制作】方改则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YouTube@不合时宜 小红书@不合时宜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或微博私信

67分钟
48k+
10个月前

不合时宜 × 徐小创&李梓新:想象一种全球流动的育儿方式

【主播的话】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当谈起母亲这个词的时候,每个人的心中或许都会涌现出许多复杂的情感。今天的我们不会再把传统社会对母亲的那些期待视作理所当然。但只是批判恐怕还不够。在批判之后,我们也仍然面临着如何建造的挑战。现代的社会里,我们该如何重新定义母亲的角色?今天的年轻人、特别是女孩儿们,又该如何看待围绕着生育展开的选择?在五月的这一系列特别节目中,我们邀请了身边的一些好朋友,来聊聊他们对于生育的思考。你会听到他们从专业角度进行的知识分析、或是对个人生命体验进行的真诚分享。 今天是母亲节系列节目的第三集,嘉宾是我们节目的两位老朋友:徐小创与李梓新。在上一集的节目里,我们请崴崴和可成分享了成为新手爸妈的体验。这一集的节目里,我们想把目光对准那些已经有过一些年育儿经验的朋友,在孩子度过了婴幼儿阶段之后,会面临哪些不一样的挑战与困难、又会收获哪些意义与快乐。小创与梓新是一对目前旅居伦敦的夫妇,家中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即将步入大学、小女儿还正在上小学。过去二十年中,他们的育儿故事也穿插着跨国搬家、离职创业等重大人生决定。有了孩子之后,是否就意味着自己的人生需要放弃冒险?数字游民的理念如今深入人心,但更多还是针对,如果带着孩子一起全世界“教育游牧”,这是可能的吗?正如小创在社交媒体上写到,“这个社会有太多的对立与冲突,不管是母亲还是父亲,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愿母亲不再困在时间里,在养育孩子和重新养育自己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多自由。” -- 🌍加入不合时宜“全球成长计划” “全球成长计划”是一个基于不合时宜已有听众社群的付费计划。旨在通过定期的、有特定主题的线上及线下活动,来联结同类、交流知识、分享感受、锻造自我。在一个(去)全球化的时代中,重塑我们——新一代的全球华语人群——对于个体生活与社群生活的想象。在这个计划里,我们希望联结那些身处全球各地、仍然对全球化的生活方式抱有想象的朋友们,去共同寻找一种个体生活与集体生活的路径。 了解更多计划详情:www.buheshiyi.com(链接需通过外部默认浏览器,如 Safari 打开即可完成注册与支付,也可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上述网址) -- 【本期主播】 王磬:微博@王磬 【本期嘉宾】 李梓新:三明治创始人 徐小创:Storyland故事星球创始人 【本期剧透】 07:01 无知无畏地走进了母亲的角色 17:54 进入社会、进入职场的同时成为母亲,有哪些有挑战的地方? 25:30 再来一次,在拥有今天的知识与理论的情况下,还会选择生育吗? 30:01 有哪些方面是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39:33 对教育游牧的探索与实践 56:30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流动,如何达成共识? 66:59 游牧教育模式下的育儿理念共识与分歧 74:01 希望孩子拥有怎样的品质?对孩子有怎样的期待? 【本期音乐】 片头:toe - メトロノーム 片尾:toe - C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文字】曾婉婷 【后期制作】方改则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YouTube@不合时宜 小红书@不合时宜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或微博私信

84分钟
13k+
10个月前

不合时宜 × 崴崴&方可成:成为新手爸妈的这半年

【主播的话】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当谈起母亲这个词的时候,每个人的心中或许都会涌现出许多复杂的情感。今天的我们不会再把传统社会对母亲的那些期待视作理所当然。但只是批判恐怕还不够。在批判之后,我们也仍然面临着如何建造的挑战。现代的社会里,我们该如何重新定义母亲的角色?今天的年轻人、特别是女孩儿们,又该如何看待围绕着生育展开的选择?在五月的这一系列特别节目中,我们邀请了身边的一些好朋友,来聊聊他们对于生育的思考。你会听到他们从专业角度进行的知识分析、或是对个人生命体验进行的真诚分享。 今天是母亲节系列节目的第二集,嘉宾是我们节目的两位老朋友:方可成和崴崴。他们是一对夫妇,也是一对新手爸妈,如今住在香港。半年之前,他们迎来了儿子Luca的降生。过程充满了曲折,方可成甚至一度以为,自己是不是要失去崴崴了。好在后来化险为夷,一切平安。不过,生产还只是故事的第一步。这期节目中,他们分享了在成为新手爸妈的几个月里的经历。成为父母究竟意味着什么?该如何理解和应对女性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剧烈疼痛?为什么母职是一种枷锁、父职却可以成为一种社交红利? 两位老朋友的真诚分享让我非常触动,也正是我们这个系列的节目初衷之一,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得出一个生好、还是不生好的绝对结论。而是想把这些围绕着生育的复杂面向都展示出来,让生育决定回归到个人选择的层面,也让每个人在更加知情的情况下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 -- 🌍加入不合时宜“全球成长计划” “全球成长计划”是一个基于不合时宜已有听众社群的付费计划。旨在通过定期的、有特定主题的线上及线下活动,来联结同类、交流知识、分享感受、锻造自我。在一个(去)全球化的时代中,重塑我们——新一代的全球华语人群——对于个体生活与社群生活的想象。在这个计划里,我们希望联结那些身处全球各地、仍然对全球化的生活方式抱有想象的朋友们,去共同寻找一种个体生活与集体生活的路径。 了解更多计划详情:www.buheshiyi.com(链接需通过外部默认浏览器,如 Safari 打开即可完成注册与支付,也可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上述网址) -- 【本期主播】 王磬:微博@王磬 若含:微博@_R若含 【本期嘉宾】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新闻实验室NewsLab发起人 崴崴:「人是铁饭是钢」主播 【本期剧透】 03:25 备孕与养育初期的挑战:已经太久没有睡整觉 07:13 是什么契机让崴崴做出就是要孩子这个决定? 12:29 面对生育压力时的性别差异 19:07 推开生育这扇门: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 31:33 在公立医院,不鼓励打无痛的生产过程 46:39 生产后,崴崴对生活、对生命的看法发生改变了吗? 49:11 因人而异的生育过程,更多细节需要被看见 53:12 为什么会克制自己在社交媒体分享生育感受的欲望 61:00 选择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妈妈开心就好 66:28 育儿分工模式:是谁的“分内之事”吗? 72:12 歪歪和方老师的育儿观念分歧 87:43 生育,女性第一次真正直面父权制的时刻 【相关阅读】 《父能量》关于母乳的讨论:拒绝母乳绑架,实现喂养自由,父亲们请无条件支持 崴崴关于生育的脱口秀:妈妈脱口秀:男人啊,怎么连睡觉都不能让你们闭嘴 【本期音乐】 片头制作:李其乐 ins@liqillerthatsme 片头:toe - メトロノーム 片尾:toe - C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文字】曾婉婷 【后期制作】方改则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YouTube@不合时宜 小红书@不合时宜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或微博私信

97分钟
18k+
11个月前

不合时宜 × 六层楼:站在生育的路口,先对「好妈妈」 祛魅

【主播的话】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当谈起母亲这个词的时候,每个人的心中或许都会涌现出许多复杂的情感。今天的我们不会再把传统社会对母亲的那些期待视作理所当然。但只是批判恐怕还不够。在批判之后,我们也仍然面临着如何建造的挑战。现代的社会里,我们该如何重新定义母亲的角色?今天的年轻人、特别是女孩儿们,又该如何看待围绕着生育展开的选择?在接下来的一系列节目中,我们邀请了身边的一些好朋友,来聊聊他们对于生育的思考。你会听到他们从专业角度进行的知识分析、或是对个人生命体验进行的真诚分享。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得出一个生好、还是不生好的绝对结论。而是希望,可以在这系列的节目中,把这些围绕着生育的复杂面向都展示出来,让生育决定回归到个人选择的层面,也让每个人在更加知情的情况下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 今天是本系列的第1集,嘉宾是我们的老朋友六层楼先生。六层楼曾是一名妇产科医生,现在是一位科普博主,之前也曾来我们节目里聊过生育相关的话题。本期节目中,他从医学健康与公共观念的角度,为我们拆解了关于“好妈妈”的迷思。我们试图探讨,一个人决定生育、或者是不生育,这样的决定通常是如何做出的?性别扮演了何种角色?处于育龄阶段的朋友们,该为自己建立怎样的支持系统? -- 🌍加入不合时宜“全球成长计划” “全球成长计划”是一个基于不合时宜已有听众社群的付费计划。旨在通过定期的、有特定主题的线上及线下活动,来联结同类、交流知识、分享感受、锻造自我。在一个(去)全球化的时代中,重塑我们——新一代的全球华语人群——对于个体生活与社群生活的想象。在这个计划里,我们希望联结那些身处全球各地、仍然对全球化的生活方式抱有想象的朋友们,去共同寻找一种个体生活与集体生活的路径。 了解更多计划详情:www.buheshiyi.com(链接需通过外部默认浏览器,如 Safari 打开即可完成注册与支付,也可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上述网址) -- 【本期主播】 王磬:微博@王磬 【本期嘉宾】 六层楼先生:知名健康博主,前妇产科医生,微博 @六层楼先生,「当个事儿」主播, 【本期剧透】 09:40 生育或者不生,决定是怎样被做出的? 16:16 不被正视的生育损伤,到底该如何面对? 21:52 作为远方的陌生人,六层楼先生面对生育决策求助时如何回应? 30:25 养儿真的能防老吗? 35:14 不必再对外解释自己的生育选择 38:47 通常基于什么理由,普通人决定生或不生孩子? 46:56 为什么人会突然想要孩子? 52:11 在育儿道路上收获快乐和失望的人 58:00 打破“好妈妈”魔咒 63:53 什么是“合格的成年人”? 67:42 自己的选择或社会的期待,生育是女性的决定吗? 76:01 给备孕朋友们的建议:疾病筛查、服用叶酸和监测排卵 85:44 正视备孕过程中的心理焦虑 89:11 备孕焦虑在男性和女性的身上是对等的吗? 95:31 六层楼老师接下来的工作打算 【相关阅读】 六层楼老师著作: 《所有女生要知道》 《女生呵护指南》 《怀孕呵护指南》 【本期音乐】 片头制作:李其乐ins@liqillerthatsme 片头:toe - C 片尾:toe - メトロノーム 【文字】曾婉婷 【节目制作】方改则 【Logo设计】刘刘(ins:imjanuary)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YouTube@不合时宜 小红书@不合时宜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或微博私信

102分钟
48k+
11个月前

重新想象康德: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厌女症患者

【主播的话】 今年是康德诞辰300年。康德是18世纪德国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启蒙运动时期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300年过去了,在今天谈论康德、研究康德的意义是什么?今天的我们又该如何认识康德的局限性? 本期节目中,我们请到两位中国女性哲学学者来一起探讨:美国乔治城大学哲学教授、也是著名康德学者Huaping Lu-Adler和上海纽约大学哲学助理教授袁源。我们从普通人对康德的想象与理解聊起,谈到哲学系学者认识、走进康德的过程,探讨了历史人物的时代局限性,也讨论了学术研究中面临的霸权和挑战。节目最后,我们提出了思考:哲学在当代的角色是什么?普通人应当如何看待哲学发生的变化? 5月10日,Huaping将在上海纽约大学以《康德论公共理性与语言他者》为题进行公开演讲,欢迎大家参加。详细信息可见本期延伸。 -- 🌍加入不合时宜“全球成长计划” “全球成长计划”是一个基于不合时宜已有听众社群的付费计划。旨在通过定期的、有特定主题的线上及线下活动,来联结同类、交流知识、分享感受、锻造自我。在一个(去)全球化的时代中,重塑我们——新一代的全球华语人群——对于个体生活与社群生活的想象。在这个计划里,我们希望联结那些身处全球各地、仍然对全球化的生活方式抱有想象的朋友们,去共同寻找一种个体生活与集体生活的路径。 了解更多计划详情:www.buheshiyi.com(链接需通过外部默认浏览器,如 Safari 打开即可完成注册与支付,也可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上述网址) -- 【本期主播】 王磬:微博@王磬 【本期嘉宾】 卢华萍 Huaping Lu-Adler:美国乔治城大学哲学教授 袁源Yuan Yuan:上海纽约大学哲学助理教授 【本期剧透】 03:53 我们的名字从哪来?姓名意味着什么? 21:42 普通人如何理解康德?康德“伟大”吗? 26:08 作为哲学系学生,逐渐走近康德过程 37:27 如何正确看待时代局限性和历史人物所代表的世界观? 46:23 怎样处理“糟粕”与“精华”的关系? 52:35 “听”到的过程其实也是创造的过程 56:27 华人女性学者身份对学术研究的影响 68:32 面对学术霸权和主流挑战,我们该采用怎样的解法? 81:35 哲学在当代的角色是什么?哲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本期延伸】 上海纽约大学公开讲座“康德论公共理性与语言他者” 日期:2024年5月10日(周五) 时间:下午3:00—5:00 地点:浦东新区杨思西路567号上海纽约大学前滩新校园N107 语言:英文 主讲人:乔治城大学哲学教授Huaping Lu-Adler 评议人:上海纽约大学哲学助理教授Damian Melamedoff-Vosters、上海纽约大学哲学助理教授袁源 报名方式:欢迎扫描以下二维码报名(本活动向校外观众免费开放) 【本期音乐】 片头制作:李其乐ins@liqillerthatsme 片头:Jean-Marc Luisada - Waltz No. 3 in A minor 'Grande Valse Brillante', Op. 34 No. 2 片尾:Ólafur Arnalds - 20:17 【文字】曾婉婷 【节目制作】方改则 【Logo设计】刘刘(ins:imjanuary)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YouTube@不合时宜 小红书@不合时宜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或微博私信

93分钟
31k+
11个月前

为谁呼喊?因何革命?我们在哥大抗议现场的观察

【主播的话】 自加沙战争爆发以来,美国高校的学生不断发起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行动,而这一行动在今年四月在全美高校达到高潮。哥伦比亚大学作为一所具有革命传统的学校,站在了本次抗议风暴的中心,学生明确提出了要求校方从以色列相关会帮助战争的投资中撤资的要求。学生占领营地,到最后占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汉密尔顿大楼,以及哥大两次的警察清场行动,此次的学生运动为何一步步走向了白热化?占领,对于学生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今年四月,若含和磬在纽约赶上了哥伦比亚大学学生运动的高潮,并目睹了警察清场行动,同时我们也邀请了过去一年一直驻守在哥大,「不合时宜」的老朋友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张丰来到节目中。在本期节目里,我们记录了在现场的感受以及一些思考。 -- 🌍加入我们的“全球成长计划” 在跨入第五年之际,我们想来做一点新的事情。 简单来说,“全球成长计划”是这样一件事:它是一个基于不合时宜已有听众社群的付费计划。旨在通过定期的、有特定主题的线上及线下活动,来联结同类、交流知识、分享感受、锻造自我。在一个(去)全球化的时代中,重塑我们——新一代的全球华语人群——对于个体生活与社群生活的想象。 在这个计划里,我们希望联结那些身处全球各地、仍然对全球化的生活方式抱有想象的朋友们,去共同寻找一种个体生活与集体生活的路径。 想要了解更多社群福利,欢迎加入我们的全球成长计划:www.buheshiyi.com (链接需通过外部默认浏览器,Safari打开即刻了解详情,完成注册于支付) -- 【本期主播】 若含:微博@_R若含 王磬:微博@王磬 【本期嘉宾】 张丰: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独立媒体人,公众号「城市的地得」「张3丰的世界」「成都客」主理人 【本期延伸】 若含在节目最后读的那段话来自于 结绳志于2024/5/2发表的《营地来信:你还好吗?》作者:Norie 【本期剧透】 08:41 亲历纽约警察清场事件 09:49 作为访问学者,张丰对哥大事件的观感是什么? 22:40 哥大学生运动被操控了吗? 29:23 学生的诉求可以被实现吗?难点何在? 33:44 营地清场真的需要这么多警力出动吗?哥大为什么没有息事宁人? 42:00 作为一个利益集团,哥大的毕业典礼也是一场商业活动 49:44 哥大对秩序和安全的强调和彰显 53:55 近距离观察哥大事件的感受 69:03 约翰逊讲话现场,一个美国政治的隐喻 观众提问部分 73:33 针对这个世界,年轻人该如何做? 78:22 学生们这次对哥大的要求,在财务上、学校经营的现实方面有可行性吗? 【本期音乐】 片头制作:李其乐ins@liqillerthatsme 片头:坂本龍一 - Run 片尾:Martha Argerich - 24 Préludes Op.28:4. In E Minor 【文字】曾婉婷 【节目制作】方改则 【Logo设计】刘刘(ins:imjanuary)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YouTube@不合时宜 小红书@不合时宜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或微博私信

83分钟
43k+
11个月前

不时夜谈|当增长不再是理解世界的唯一框架

【主播的话】 这是一期线下即兴录制的聊天节目。跟我一起来聊这场天的是我们节目的好朋友杨一。当时我和杨一都正好人在苏黎世参加一个活动,便借着当面catch up的机会录了这期节目。 熟悉杨一的朋友们可能会知道,他在去年夏天离开了生活多年的上海,举家迁往伦敦。这意味着,他不仅需要离开由自己亲手创立的播客公司Justpod和熟悉的职场环境,也需要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重新学习、建造、与扎根。 在离开上海之后的这大半年里,我经常听到他在欧美各地行走的消息。我们也曾在线下聚过几次,但并没有系统地聊过。我很好奇他现在的生活状态,出来之后是否已经找到了新的方向,如何审视故乡,如何进入他乡,又如何在两者之间平衡。 -- 加入我们的“全球成长计划” “全球成长计划”是一个基于不合时宜已有听众社群的付费计划。旨在通过定期的、有特定主题的线上及线下活动,来联结同类、交流知识、分享感受、锻造自我。在一个(去)全球化的时代中,重塑我们——新一代的全球华语人群——对于个体生活与社群生活的想象。在这个计划里,我们希望联结那些身处全球各地、仍然对全球化的生活方式抱有想象的朋友们,去共同寻找一种个体生活与集体生活的路径。 了解更多计划详情:www.buheshiyi.com (链接需通过外部默认浏览器,如 Safari 打开即可完成注册与支付,也可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www.buheshiyi.com) -- 【本期主播】 王磬:微博@王磬 【本期嘉宾】 杨一:资深媒体人,「去现场」主播 【本期剧透】 3:11 离开了justpod之后,杨一还好吗? 04:57 学习如何去unlearn,如何重新调整与过去事物的关系 14:28 从人际关系“网络中心”到海外旅居,杨一找到平衡了吗? 18:41 怎样才算“在行业立足”?——建设的不确定性 30:22 到欧洲这半年来学到了什么东西?从Freitag聊起 40:00 “拿勋章”不等于“做事” 53:34 杨一的音频媒介实践与个体生命经验的呼应 60:35 “精良制作”内容的回潮和机构媒体的“降级” 【本期音乐】 片头制作:李其乐 ins@liqillerthatsme 片头:土岐英史 - Lullaby For The Girl 片尾:土岐英史 - Darkness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文字】曾婉婷 【后期制作】方改则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YouTube:@不合时宜 小红书:@不合时宜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或微博私信

72分钟
36k+
11个月前

一张书的世界地图 |惊喜特辑

【主播的话】 2005年,英国作家珍妮特·温特森在出版的小说《重量》中写道:“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在阅读时,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地接纳多重世界。” 这是温特森的感受,或许也是我们很多人的感受。在离散时代,书本让人看到生活的纷繁杂芜,阅读并非封锁或逃避,它本身就是一个出口,一张“属于每个普通人的世界地图”。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不合时宜·全球成长计划的伙伴们共同制作了一期“书的世界地图”的书单分享节目。 我们的社群中有来自50多个城市、20多个国家的社群伙伴。在选取的推荐中,每一部作品都会带我们探索不同地域之议题。在阅读与流动中,我们期望世界是鲜活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联、合作且彼此依存。 ———— 🌍加入我们的“全球成长计划” 在跨入第五年之际,我们想来做一点新的事情。 简单来说,“全球成长计划”是这样一件事:它是一个基于不合时宜已有听众社群的付费计划。旨在通过定期的、有特定主题的线上及线下活动,来联结同类、交流知识、分享感受、锻造自我。在一个(去)全球化的时代中,重塑我们——新一代的全球华语人群——对于个体生活与社群生活的想象。 在这个计划里,我们希望联结那些身处全球各地、仍然对全球化的生活方式抱有想象的朋友们,去共同寻找一种个体生活与集体生活的路径。 想要了解更多社群福利,欢迎加入我们的全球成长计划:www.buheshiyi.com (链接需通过外部默认浏览器,Safari打开即刻了解详情,完成注册于支付) 【本期主播】 若含:微博@_R若含 王磬:微博@王磬 【本期嘉宾】 不合时宜·全球成长计划 社群成员 【相关阅读】 小帅讲述Sight的节目:北美华人故事访谈 【本期剧透】 00:00 引言 :为什么是“书的”世界地图? 01:05《Hold Me Tight:Seven Conversations for Lifetime of Love》(英国) — 王磬,坐标欧洲 08:10《Esalen:America and the Religion of No Religion》(美国)— 若含,坐标美国 18:00《动物园索引》(Zoo Index)(德国)— 斯怡,坐标匈牙利 20:05《第三种猩猩》(美国)— 贾懒,坐标美国密歇根 21:40《弗兰妮和祖伊》(美国)— 牡蛎,坐标杭州 23:40《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哥伦比亚) — Dora,坐标昆明 25:45《罗马日记》(美国/印度裔/意大利语)— Akira,坐标上海 28:55《False Papers》《Alibis》(美国/犹太裔)— Lenny,坐标海牙 29:55《少数派感受》(美国/亚裔)— Celia,坐标新加坡(云南度假中) 32:20《Sight》(美国)— 小帅,坐标美国亚特兰大 34:30《大法官说了算》(中国)— Samuel,坐标加拿大温哥华 36:40《制造白痴:电子产品如何威胁下一代》(法国) — 浅草夕戈,坐标宁波 37:50《进步知识分子的生与死》(英国)— 分分 ,坐标合肥 39:40《铁浆》(中国台湾)— JD ,坐标上海 41:50《到大地尽头》(以色列)— 菜小圆,坐标北京 【本期音乐】 片头制作:李其乐ins@liqillerthatsme 片头曲:Sakura - Mahira 片中配乐: Bruca Manigua - Ibrahim Ferrer Stealers Wheel - Stuck in the Middle with You Rubén González - Quizas, Quizas,Quizas Sufjan Stevens - Mystery of Love Queen/David Bowie -Under pressure 林樹河 - 森林旅人与跳舞的精灵 片尾曲: The Cinematic Orchestra/The London Metropolitan Orchestra - Arrival of the Bird 【文字】斯怡Siyi , 曾婉婷 【节目制作】斯怡Siyi,方改则 【Logo设计】刘刘(ins:imjanuary)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YouTube@不合时宜 小红书@不合时宜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hibuheshiyi(@126.com或微博私信

43分钟
10k+
1年前

母女之间的“战争”,能通过创作和解吗?

【主播的话】 这里是「不合时宜」女性特辑的最后一期节目。本期嘉宾是毕业于纽约大学新闻与纪录片专业的两位导演郭容非和陈思毅。 容非和思毅的影像作品都涉及对「母女」议题的探讨。容非的作品《红姐》来自于她的亲身经历,讲述一个女孩寻找自己从未见过的亲生母亲的故事;而《我们在黑夜的海上》记录了思毅的母亲治疗癌症的过程。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从纪录片创作说起,探讨了女性导演在进行创作时,对“母女关系“议题的思考——如何处理不同身份的距离、如何用创作解答生活中的困惑。最终,我们回归到自己与母亲的关系,去思考和理解在不同代际的女性身上,在新与旧之间的冲突与和解。 —— 加入我们的“全球成长计划” 在跨入第五年之际,我们想来做一点新的事情。 简单来说,“全球成长计划”是这样一件事:它是一个基于不合时宜已有听众社群的付费计划。旨在通过定期的、有特定主题的线上及线下活动,来联结同类、交流知识、分享感受、锻造自我。在一个(去)全球化的时代中,重塑我们——新一代的全球华语人群——对于个体生活与社群生活的想象。 在这个计划里,我们希望联结那些身处全球各地、仍然对全球化的生活方式抱有想象的朋友们,去共同寻找一种个体生活与集体生活的路径。 了解更多计划详情:www.buheshiyi.com (链接需通过外部默认浏览器,比如 Safari 打开即可完成注册与支付) 【本期主播】 王磬:微博@王磬 若含:微博@_R若含 【本期嘉宾】 郭容非:青年导演。2016年学生奥斯卡奖得主。歌舞短片《额温枪女孩》获得Tribeca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情短片奖和Flickerfest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等。 陈思毅:青年导演。作品《我们在黑夜的海上》(Dear Mother, I Meant to Write about Death)入围第35届IDFA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获得釜山国际电影节纪录片竞赛单元“特别提及” 荣誉。 【本期剧透】 04:55 容非用“劈叉”的方式进行关于母亲话题的思考与创作 06:48 《我们在黑夜的海上》的创作历程,对创作者是否“在场”的思考 17:06 从事纪录片创作的契机是什么?纽约大学News and Documentary 项目的就读体验如何? 23:15 两位女性导演眼中的纽约是怎样的?如何看待纽约这座城市对创作者在思想上的滋养和在经济上剥削? 36:52 突然很想生孩子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这对自我身份和创作有怎样的影响? 46:59 在创作纪录片的过程中会怎样思考自己作为创作者、作为女儿这两重身份之间的距离? 55:11 对郭容非来说,创作的过程也是“把母亲生出来”的过程 61:06 是否存在一种理想母女关系?是否应该追求所谓的理想母女关系? 【本期音乐】 片头制作:李其乐 ins@liqillerthatsme 片头:Fayzz - 永恒的奥古斯都 片尾:David Darling - Lugu Lugu Kan-Ibi (Diligent Child)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文字】曾婉婷 【后期制作】方改则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YouTube@不合时宜 小红书@不合时宜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或微博私信

80分钟
20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