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的话】 上个月的一篇刷屏文《985高校青年教师,身不由己追热点》引起了人们对于青年学者生存现状的关注。高校劳动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术界是一个特殊的劳动雇佣行业。在今天,大学仍然是象牙塔吗?资本主义的逻辑如何渗入高校的结构?身处其中的青年学者们有怎样的抗争可能?社会该如何合理地看待学者的身份?今天的年轻人还应该选择做学术吗? 【主播】 王磬(微博@王磬) 【嘉宾】 焦姣,美国史青年学者,现在国内某高校任职 杨阳,埃塞克斯大学历史学博士,现在国内某高校任职 骆斯航,留美政治学博士候选人 【本期剧透】 5:43 嘉宾各自结合经验讲述学术体制近年来出现的变化 25:56 对家境不够好的学生,是否会劝退他们走上学术道路 42:19 学院资本主义与高校公司化的过程 48:49 冷战对美国文科制度造成的影响 53:50 学院资本主义在英国的情况 57:38 中国学者只能做中国相关的研究吗? 1:17:55 高校劳工组成工会,会是出路吗 1:33:33 如何合理地看待学术劳工的身份? 【延伸阅读】 《985高校青年教师,身不由己追热点》 《学术劳工,联合起来》 《慢教授》 《兼任下流:流浪博士何處去》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方改则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微信公号:不合时宜TheWeirdo 不合时宜听友群:加入方式详见微博置顶帖 欢迎打赏:https://afdian.net/@TheWeirdo
【主播的话】 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中国为什么会是今天的这个样子?“我们”如何在世界中辨认出自己的位置?“我们”是谁、“他们又是谁”? 对这些问题的探索贯穿了学者施展的治学生涯。学生时代的他决定从学习工科转向学习历史,希望通过历史学的工具弄清楚这些问题。那时施展认为,是由于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发生,所以中国才是今天这个样子。于是他决定“到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去看”,硕士学的是英国史,希望搞清楚资本主义到底是怎么回事。但读了三年之后他意识到,用资本主义解释中国是完全不够的,尤其是20世纪的中国,主题其实是革命。所以他决定再“到革命的大本营去看看”,博士在北大研究了法国革命史。 今天,施展因其对中国史的研究而为大众所熟知。他在知识付费平台得到上开设的课程《中国史纲五十讲》为他收获不少拥趸。他认为,传统的中国史研究把中国人压缩成了汉族人,其实是个巨大的误区。他的研究将边疆史与中原史都纳入了中国史的范畴,试图尝试重新回答“究竟何谓中国”。 在2020年的一本新著《破茧》中,施展写到:关于历史的记忆,实际上就是一个族群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的最深刻回答。历史学家如何记忆,这个民族就会如何记忆。历史学家的记忆,并不是对一个整齐划一的完美世界的描摹,而是要记录下真实世界的各种多愁善感,各种自生自发,各种无可奈何,各种不尽完美。生活的意义就在那种不完美、不整齐当中,倘若一切都是完美的,那就像一场永远都不可能输的游戏,意义也就干涸了。 这期与施展教授的对谈中,我们从历史学的意义出发,聊到个体如何建立历史观、历史教育如何成为公民教育的一部分、中国民间对于历史叙述的焦虑感、网络世界中存在的信息茧房、内卷、西方的中国研究等多个问题。 【主播】 若含(微博@_若含) 王磬(微博@王磬) 【嘉宾】 施展:知名历史学家,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微博:施展世界) 【本期剧透】 3:09 从工科转去学历史的前因后果 6:48 要了解当今的世界,为什么要回到历史中去 12:16 作为普通个体要如何建立自己的历史观 15:24 德国学校里如何教授历史课 17:25 历史的公共建构该通过怎样的机制去完成 26:46 “封装式思维”会愈演愈烈吗 31:51 挑战了“我们是谁”,挨骂吗 35:31 左宗棠在清末的两件大事 42:20 民间正面临历史叙述的焦虑感:我们到底是谁? 43:13 信息茧房,算法伦理,数字公正 50:05 重大技术变迁引发的剧烈社会变化,历史早就演过了 54:00 如何看待内卷 1:03:12 如果要选一个“xx主义”的身份,你的答案是什么 1:06:00 对西方的中国研究怎么看待? 1:10:14 人文学科精致化之后,对于年轻研究者的建议 1:14:27 打破信息茧房的办法 【延伸阅读】 《破茧:隔离、信任与未来》施展 著 《枢纽:3000年的中国》施展 著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方改则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微信公号:不合时宜TheWeirdo 不合时宜听友群:加入方式详见微博置顶帖 欢迎打赏:https://afdian.net/@TheWeirdo
【主播的话】 在今天这个时代,超时工作,日夜加班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但唯有每一次弹入窗口的新闻,会提醒我们——这不对,也不应该。 在今天这期节目中,我们邀请到「反 996 软件授权协议」的发起人 Suji Yan,以及零工经济领域的研究者阿克加,一起聊了聊过劳时代下人们的处境以及解决之道。早在 2019 年,在程序员领域早已掀起过一场反对过度加班的“运动”,并且以 Suji 等人为代表提出了针对互联网公司的一种制约方案,即「反 996 软件授权协议」。 这两位的背景很具代表性,前者是一位技术从业者,而后者更具社科视角,他们从不同领域出发补充了对 996 这个话题的思考维度。 最终,我们回到「工作的意义」,聊了聊闲暇的重要性。这期节目或许并不能迅速改变我们的现状,但若你仍有一些选择权,至少可以在下一次做选择前,问问什么对自己最重要。 【主播】 若含(微博@X_ruohan) 孟常(微博@孟常) 【嘉宾】 Suji Yan,反 996 许可证(Anti 996 License)发起者 阿克加,数字劳工领域研究者 【本期剧透】 2:00 2019 年 996 iCU 项目发起的背景介绍 8:09 反 996 许可证究竟是怎么回事?它对于企业是否有约束力 18:35 阿克加前段时间做外卖员的经历,为什么说“多等几分钟,少点几次外卖”这样的说法很虚伪? 25:45 Free Labor(免费劳工)和 Player Labor(玩工),零工经济下算法如何放置诱饵让人们无休止加班 33:00 是否有能够约束互联网公司的方式 40:00 国外的一些实践:比如美国加州的 AB5 法案(规定大部分零工经济从业者应该被认为是公司正式雇员,享有合法权益) 50:38 当算法出现问题,我们有可能为算法和技术加入伦理维度,从而矫正算法吗? 55:00 为什么说我们还是应该警惕对大公司一边倒的讨伐声 58:16 零工经济劳工现状为什么难以改变?根本原因是什么? 1:13:00 对我们来说,工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墨官儿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微信公号:不合时宜TheWeirdo 不合时宜听友群:加入方式详见微博置顶帖 欢迎打赏:https://afdian.net/@TheWeirdo
【主播的话】 十年前,32岁的媒体人李梓新创办了「三明治」,试图理解自己和身边那些三十岁上下、不安分地尝试探索和创新的朋友。 如今,李梓新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身处国内教育焦虑的漩涡中,而三明治也已成为了一个“十年都没火”、却在特定人群中颇有口碑的媒体和教育机构,试图通过写作和创意表达工作坊,帮助中国的少儿和成年人探索自我、独立思考。 有感于近年来围绕都市中产家庭的教育和育儿焦虑,我找李梓新聊了聊。时常在媒体上撰写文章分析教育现象的他,如何理解当下的「教育焦虑」?身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如何构建起一种”反焦虑“的叙事?身在系统里又不被系统局限,这在当下中国真的走得通吗? 在谈话的最后,他指出了破除当下教育焦虑“谜思”的根本性思路:重新定义「教育」。如果「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自我成长,父母能够真正接受孩子成为一个独立、幸福、有价值有特点,但是不那么”成功“的人吗?能够相信孩子有自己的、剥离了家族对阶层和”成功“期望的命运吗? 教育漩涡中的局中人如何作答,我不知道,或许身处于这「焦虑年代」的每个人都可以去思考:在“成功”叙事的围追堵截之下,一个人如何找到自我、如何独立思考和如何表达,还重要吗? 【主播】 孟常(微博@孟常) 【嘉宾】 李梓新,媒体人,「三明治」创始人,播客「新气集 ThinkAge」主播 【本期剧透】 04:00 三明治做了十年,李梓新从30岁到40岁 08:00 每一代年轻人中都有不安分和积极探索的人,新的世代起点更好 11:40 当年三明治关注和联结的那些30岁上下的年轻人,现在都去哪儿了? 14:00 没有太强目的性,纯粹享受做事快乐的驱动好像越来越少看到了 19:10 年轻世代更不敢“折腾”,可能是因为六零七零后父母作为改开一代普遍比较“强势”,年轻人很难有“议价能力”并更独立地成长 23:00 小镇青年的生命状态可能更平衡? 27:00 对教育资源的焦虑可能是个伪命题,因为外部时代一直在变化,对人的要求也不一样了 32:00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怎么进入系统又不在系统里?李梓新对教育和育儿的理解 35:00 不被焦虑感支配,首先要掌握信息权 39:00 父母可能需要一点“不走寻常路”的勇气 41:50 更根本地,我们可能要重新理解和定位「何为教育」 44:50 希望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有价值的人,应该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探索ta身上的独特性 45:20 三明治希望探索如何让一个人通过阅读、写作和创意表达获得个体的成长和认知 48:40 当下的孩子们,中文比英语基础更差,因为传统语言教育是失败的 51:00 没有完美的教育,英国美国的教育也未必就最好,教育中最重要的还是家庭教育 54:50 对中国文化的根本拷问:父母能否不把家族阶级和财富的预期放在孩子的“成功”上,相信ta们有自己的命运 1:02:00 无论父母还是孩子都要面临的课题:如何找到自我、如何独立思考和如何表达 1:13:00 真正好的家庭教育,需要男性和女性共同承担育儿责任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播客公社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微信公号:不合时宜TheWeirdo 不合时宜听友群:加入方式详见微博置顶帖 欢迎打赏:https://afdian.net/@TheWeirdo
【主播的话】 在日益撕裂的公共空间中,“自由主义”是一些人战斗的口号和高举的旗帜,也是是另一些人批判的对象和嘲讽的靶子。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自由主义的身影存在于几乎所有大事件的讨论中:新冠疫情下,国家防疫与个人自由的讨论;美国大选中,左右派对自由主义的双重攻击;法国伊斯兰与世俗化争论中,自由主义与宗教的纠缠;还有女性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的碰撞…… 尽管自由主义是一个如此高频出现的概念,但要说清它的内涵却并非易事。自由主义到底是什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又如何形塑了我们当今的世界? 【主播】 王磬(微博@王磬) 【嘉宾】 徐曦白,牛津大学政治学博士研究生,译者,欧美政治媒体作者(微博@小白的鹦鹉螺) 张新刚,高校学者,从事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 【本期剧透】 6:12《自由主义被遗忘的历史》一书简介 10:39 自由主义是西方近500年形成的一套非常严格的国家制度的安排,需要把它作为一个中性概念来对待 14:10 自由主义在当代被限制得很狭隘 14:59 美国大选中,自由主义为什么会同时遭遇来自左右派的攻击 20:04 自由主义的极简历史 26:55 自由主义可以怎样帮助我们理解疫情之下国家与公民的关系 35:57 自由主义在欧洲与在美国形成了一种怎样的对话关系 43:08 自由主义在中文世界有怎样的接收史? 53:04 中国语境下对于自由主义反思与西方语境有什么不一样 55:41 在个人自由和福利国家之间做选择,这是一个伪命题 55:42 性别维度为何被自由主义者漏掉了 1:03:19 政治学为何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延伸阅读】 《自由主义被遗忘的历史》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Brook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微信公号:不合时宜TheWeirdo 不合时宜听友群:加入方式详见微博置顶帖 欢迎打赏:https://afdian.net/@TheWeirdo
【主播的话】 你希望这个世界是温柔的、还是残酷的? 在2020年的末尾,方可成跟朋友一起创建了一个新项目“放晴公园”,开篇词里写道:“不知道从哪天开始,打开手机看消息总是感到沮丧:灾难、瘟疫、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冲突,以及越来越脆弱的地球。不知道从哪天开始,互联网上遍布着黑暗的力量:评论区被喷子占领,认真友好的交流让位给宣泄和攻讦,公共讨论被关闭,令人走向自闭。” 对于这些现象,“放晴公园”给出的答案是:“我们太需要一个光明的角落,照亮人心之中的美好一面,让人与人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结,互相守望,互相支持。” 从博客时代的公共发声,到发起致力于学术科普的“政见”、再到创立提高大众媒介素养的“新闻实验室”,“建立联结”始终是方可成的关键词。哪怕在遭遇了中文世界残酷的的网络暴力之后,他也没有因此走向消沉或是走向犬儒,而是更加坚信“联结”的重要性:如果世界就是温柔与残酷两种价值观在竞争,我们将需要更多的联结与更深的共情,才能不让世界丛林法则占领。 这是我们在2021年的第一期节目。希望这期与方可成的对谈,能给你迎接新年所需要的希望、勇气、力量。 【主播】 王磬(微博@王磬) 【嘉宾】 方可成:传媒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放晴公园”主理人(微博@放晴公园) 【本期剧透】 06:21 做学者与做记者,焦虑有所不同 08:00 2020年并不是突然变糟糕的,而是早就埋下种子 11:13 坏消息太多,新闻头条标准变高 13:13 如何消化负面新闻和由此而来的负能量 17:05 大多数人其实没必要比别人早一秒知道新闻 20:12 新闻是有偏向的,它并不是像镜子一样地反应真实世界,而是更像哈哈镜 23:27 媒体的两难:特朗普下台后流量下降了 25:47 调查报道只是新闻的一个功能,新闻的作用有:scrutinize,inform,dialogue,entertain等 27:07 “解困式新闻”:乐观&悲观+行动&不行动,构建的坐标轴 31:17 如何看待丧文化 38:30 从政见到新闻实验室到B站,如何看待联结 43:52 如何看待对方阵营里的联结 45:09 被网暴之后心态的变化 48:41 为什么想做“放晴公园” 51:46 海外华人在2020年的境遇: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57:49 对2021的展望 【本期音乐】 片头音乐 - Always With Me - Spirited Away (Piano) 片尾音乐 - Forever Young - Joan Baez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Brook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微信公号:不合时宜TheWeirdo 不合时宜听友群:加入方式详见微博置顶帖 欢迎打赏:https://afdian.net/@TheWeirdo
【主播的话】 不寻常的一年就要过去了,也是「不合时宜」陪伴我们彼此的一年。 2021年会怎样?没人知道,但无论世界如何,我们都要按照自己的生活叙事行进,都需要爱、自由、同理心和不合时宜的勇气。 这是一期帮我们剪辑的小伙伴 Brook 主动提出制作的特辑,里面有这一年里「不合时宜」的一些声音:亲密关系、科技向善、美国大选、身材羞辱和凝视、华语电影里的女性形象、多元的爱……如果你对哪一期感兴趣,可以再去细听或重温一遍。 新年快乐。播客里见。 【本期音乐】 环境录音来自NNOUU 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 坂本龙一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Brook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微信公号:不合时宜TheWeirdo 不合时宜听友群:加入方式详见微博置顶帖 欢迎打赏:https://afdian.net/@TheWeirdo
【主播的话】 在我们曾经的节目中,探讨过我们与城市的关系,我们与房子的关系,我们与宠物关系。而衣服作为一个日常中最为常见的物件,我们与它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 在挑选每天穿什么——这样一个再日常不过的选择背后,折射着人们什么样的心理和社会思潮?在这一期节目当中,我们与两位淘宝 iFashion 品牌旗下的时尚主理人畅谈了关于世界各地时尚文化的特点,以及如今中国时尚的趋势变迁。主播 @孟常 也分享了他曾经创立时尚品牌的经历。 本期节目由淘宝赞助播出。 【主播】 若含(微博@X_ruohan) 孟常(微博@孟常) 【嘉宾】 王逅逅,淘宝 iFashion品牌店 Other Store 主理人(微博@王逅逅) 席林鸿,淘宝 iFashion 品牌店易碎商店主理人 【本期剧透】 02:55 开场介绍 03:33 嘉宾们分别都是因为什么契机进入了时尚行业 09:22 林鸿家族三代制衣的故事,父母那一代更敢穿吗? 10:38 当年轻的设计师们进入服装产业后,在审美和选择上会有什么不同? 12:00 穿衣自由真的存在吗? 14:15 林鸿在日本留学期间所观察到了“穿衣自由” 16:50 人们对于衣服的选择在过去几年当中似乎越来越保守了,但同时也更加去中心化了。 19:42 逅逅最早开始从事时尚博主的故事 23:31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服饰文化是如何互相影响的?日系服饰文化对于国内年轻人的影响? 27:12 日系风格比较杂糅,法式风格更加简约,而纽约的穿衣风格就更倾向于把野心穿在自己身上 32:10 欧洲的时尚文化特点 39:58 中国本土的时尚风格变迁 51:00 为什么我们现在不穿真维斯和美特斯邦威了? 58:37 中国的时尚和其他地区时尚的区别,在供应链上会有很大的区别 66:36 日本服饰文化的特点以及传递的社会心理 68:45 时尚对于我们来说分别意味着什么?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万冰冰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微信公号:不合时宜TheWeirdo 不合时宜听友群:加入方式详见微博置顶帖 欢迎打赏:https://afdian.net/@TheWeirdo
【主播的话】 2010年前后待在北京的时候,我认识了 Lisa 和 Zafka,还有ta俩身后的青年志社群。 彼时的青年志是很多青年文化社群的节点,聚集了很多不安分的年轻人,ta们办沙龙、做公益、间隔年,试图更好地理解自身和世界。奥运年前后的北京仿佛是某种希望的起点,人们迫切地希望拥抱全球化和互联网,与此同时也有风险与危机在涌动。 2008年,Zafka和Lisa在家里的客厅创办了青年志,ta们是伴侣,也是创业伙伴。十二年过去了,时代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青年志还在持续地观察和研究青年文化,同时也帮助全球商业品牌理解中国年轻人。令我好奇的是,这些年来ta们眼中的时代是怎样的?Zafka 还是那个愤怒的青年吗?在青年的主体性已经模糊、无数力量在争夺定义「何为青年」的当代生活里,谁是青年?在焦虑压倒了一切情绪的2020,还能做青年吗?整整十年后,令人感受复杂的2020年末,我再次拜访青公馆,找 Zafka 和 Lisa 聊了聊。 我们聊到了青年的生命实践、匮乏感和恐惧感、人的反思和成长、阶级焦虑、后现代文化、亚文化、商业向善、消费主义、日常反抗、后浪和内卷、资本和系统,这是一次长达三小时的漫长对话,也把问题抛给了所有人:在理性完胜荷尔蒙的时代,你还相信个体的生命可能吗? 【主播】 孟常(微博@孟常) 【嘉宾】 Lisa,青年志联合创始人,青年文化研究者(微博@青年志 Youthology) Zafka,青年志联合创始人,声音艺术家和实验音乐人 【本期剧透】 03:00 结识青年志缘于Zafka一次有关青年的TED演讲,青年志是什么 04:21 2008年是历史性的一年,希望和迷茫交织,青年志也诞生于这一年 06:00 很多年轻人是伴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消费的选择打开了视野 09:10 不能简单说奥运之后的时代往上还是往下走了,时代的变化是复杂的 12:40 当年的青年刚刚开始意识到自由和生命的无限可能,Gap Year 探索和各类沙龙社群开始兴起 13:50 2013年前后房价高企,分化开始出现 20:00 青年志试图帮助商业品牌理解中国青年,但这两年开始反思,消费是否成为了青年人唯一的叙事和表达方式 25:19 这段Zafka说得非常精彩,25:00-35:00全程高能。你仍然相信个体的生命可能吗? 30:00 免于匮乏和恐惧感,相信自己是富足的,才能出现有创造力的生命叙事。理性完胜了荷尔蒙。 33:00 个体价值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要一次次去寻找,中年会危机,青年也危机,反思能力最重要 35:00 这十年来,青年志的那些年轻人都去哪了?“勇敢者”变少了吗? 37:50 对艺术、学术和流行文化界缺乏想象力感到失望 40:00 有些年轻朋友其实更早地探寻到了生命意义和价值 43:00 退出当代生活是一种选择吗?能身在这个系统游戏里同时又找到自己的秩序吗 50:00 摸鱼哲学和日常反抗 54:00 纯然的身体状态和生命直觉是珍贵的,理性叙事反而是复杂的 59:00 没有什么所谓的亚文化了,边缘文化反抗主流文化的二元叙事被无数个多元文化群体去中心化了 65:00 这十年来,商业品牌如何理解并影响了中国的青年? 75:00 消费在某种维度上是有”合法性“的,问题在于”度“ 79:00 商业向善和美好企业计划,对资本和消费不能为了批判而批判 81:00 Zafka近年对性别意识的反思 85:00 Lisa和Zafka二十年的亲密关系实践 【延展阅读】 《独异性社会》 【本期音乐】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This is The Morning Show - Carter Bruwell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Brook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微信公号:不合时宜TheWeirdo 不合时宜听友群:加入方式详见微博置顶帖 欢迎打赏:https://afdian.net/@TheWeirdo
【主播的话】 大热剧集《王冠》第四季刚刚结束。这一季中讲述了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的历史,以及黛安娜王妃和查尔斯王子之间的恩怨情仇。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邀请了两位对英国王室非常了解的嘉宾做客。我们一起探讨了这部剧背后的历史史实,以及关于《王冠》这部剧集台前幕后的故事,希望你也能听得过瘾。 【主播】 若含(微博@X_ruohan) 【嘉宾】 麦教授(微博@麦教授 Max)政治学博士在读 安洳谊,影视行业研究员 【本期剧透】 4:50《王冠》剧集优秀的地方,主创、细节的拿捏 8:13 菲利普亲王在真实历史上是一个经常爆雷的角色 9:40 《王冠》这部剧中对于王室繁文缛节的还原非常逼真 11:35 网飞历史上投资最大的一部剧集,贯穿了世界历史的故事 14:12 英国王室历史介绍,从 13 世纪的《大宪章》聊起。在英国王权一直是比较衰落的状态 16:12《大宪章》的一些具体内容 16:52 都铎王朝,伊丽莎白二世沉迷于听布道 18:10 詹姆斯一世,共主邦联时期 19:07 玛丽二世与威廉三世 31:00 爱尔兰和英格兰之间的恩怨情仇 32:48 撒切尔夫人所在的托利党的历史沿革 35:19 “王室特权”究竟是什么?政府和王室之间的关系,在仪式和文字上面必须尊崇王室的地位 39:00《权利法案》和《大宪章》构成了目前君主立宪的规则 41:50 英国王室如今在人民心中的影响力和地位 44:30 麦教授在英国第一次见到女王的情景和感受 47:00 英国王室这几年对于婚姻和传统的看法也在逐渐发生改变 48:00 英联邦所有大学毕业时会有王权权杖出现,代表君主在场的意义 50:00 当伊丽莎白二世退位,王室会面临危机吗?伊丽莎白二世的作风很符合前现代国家的特质。 52:00 卡米拉、黛安娜和查尔斯王子之间的轶事 61:00 新一代王室成员有哪些变化?/撒切尔夫人的历史争议,这部剧中女性角色是否意味着更宽松的性别观念? 68:00 开放式问题:如果让你选择成为王室成员中的一员,你会选择谁? 【相关资料】 王室历史沿革部分时间线参考: 亨利八世(1491-1547) ——因为婚姻问题与天主教决裂,建立英国国教(安立甘宗或圣公会),属于新教的一支 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童贞女王”,无子嗣,于是传位于苏格兰的远亲 詹姆斯一世(1604-1625)——原本是苏格兰的国王,继承英格兰王位后苏格兰与英格兰形成共主邦联。是天主教徒。 查理一世(1625-1649)——与英格兰国会反目成仇,于是英国内战爆发,被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击败,最后被斩首。 查理二世(1660-1685)——从小流亡于欧洲大陆,后来克伦威尔死后被迎接回英国继承王位。一生名义上是新教徒,死前皈依了天主教。 詹姆斯二世(1685-1688)——查理二世的弟弟,中年放弃新教皈依天主教,遭到国会猜忌,最终引发名为“光荣革命”的政变,流亡法国。 玛丽二世(1689-1694)与威廉三世(1689-1702)——玛丽是詹姆斯二世的女儿,从小受新教教育,并嫁给新教国家荷兰的执政威廉。在英格兰国会的请求下玛丽与威廉带领军队登陆不列颠,驱逐了自己的父亲/岳父,继承了王位 【本期音乐】 The Crown Main Title - Hans Zimmer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Brook、CC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微信公号:不合时宜TheWeirdo 不合时宜听友群:加入方式详见微博置顶帖 欢迎打赏:https://afdian.net/@TheWeirdo
【主播的话】 双十一过去了,双十二马上到。当买买买变成无意识的狂欢,过度消费已成当代生活的症候。 但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决定了,人类不可能完全不消费,消费主义也非中国所特有的现象,这是反思的现实前提。那么问题出在哪里?我找来两位好友,从设计、制造和使用的物品全生命周期角度,聊了聊「新型消费观」:消费教育、用消费投票、有机棉、减少购买(Buy less)、以及户外爱好者社群如何获得自然教育等等。 现代社会罢黜了公共意义,消解了个体的公共责任,人被异化为只剩下生理需求,这是消费社会的思想背景。在一件商品的全生命周期(LCA)中,制造和废弃阶段对消费者隐形而不可见,却产生最大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这是消费社会的组织形式。 本期嘉宾杨致远最后一段话说得太好,分享在这里:“过有态度的城市生活,就是试着建立自己的购买标准,了解自己购买的物品,尽可能长久地使用它,找到生命中一些购物之外的事情去做,那才能带给你更深层的精神上的喜悦。消费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为了生活而消费,而不是为了消费而活着。” 这是「未来生活」系列的第一期。 【主播】 孟常(微博@孟常) 【嘉宾】 Eric,户外爱好者,Patagonia品牌负责人 杨致远,工业设计师,旧好商店联合创始人 【本期剧透】 10:30 当代生活决定了我们很难做到不消费 11:30 消费主义不是中国特色现象,消费社会的根源在于现代社会罢黜了公共意义、人被异化为只剩下生理需求 18:45 如何通过消费进行消费教育 24:30 Patagonia:做保护地球的商业,是因为一群户外爱好者对自然真切的爱 28:00 1994年,Patagonia决定全面使用有机棉 30:00 Worn Wear计划,衣服坏了就拿去修补 32:00 潜水、冲浪、登山爱好者对环境恶化的感受是直接的、真实的 38:00 产品全生命周期(LCA):制造-使用-废弃,但制造和废弃阶段对消费者是不可见的,却产生了最大的环境和社会影响 49:00 最早的摇粒绒衣服 55:00 能够频繁在二手商店看到的品牌说明品质过硬,价格稳定 65:00 物尽其用是对一个物品最大的礼貌 71:00 我们可以用消费投票吗 82:00 重建我们对消费的理解 【本期音乐】 片头曲:Michael Jackson - Heal the World 片尾曲:HIB,五六 - Silent Spring(寂静的春天)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CC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微信公号:不合时宜TheWeirdo 不合时宜听友群:加入方式详见微博置顶帖 欢迎打赏:https://afdian.net/@TheWeirdo
【主播的话】 作为近年来最受瞩目的藏地导演,万玛才旦的创作“集中展示了现代藏人精神生活的深层状态”(媒体评论),且持续影响着藏地年轻的电影创作者们,甚至有论者称他开启了「藏地新浪潮」。万玛才旦最近的三部电影《塔洛》《撞死了一只羊》和《气球》均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在新片《气球》于11月20日公映之前,我们邀请他来节目做客,聊了聊这些年的创作思考。 万玛才旦的创作里反复出现轮回主题,他说这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只要试图描述藏地生活就无法避开的「现实」。这些年以万玛才旦为代表的藏地电影创作中,都有了去宏大叙事的趋势,而更多呈现藏地真实的生活日常、刻画人物和内心,也邀请更多观众放下前置的“猎奇化”滤镜。万玛才旦说他的创作里一直有种「孤独感」,这跟他身上与生俱来的气质有关。 万玛才旦既是导演,也是小说家。事实上,《塔洛》《撞死了一只羊》《气球》都改编自他自己的短篇小说,令我好奇的是,这个既会写小说又能拍电影的“文艺青年”是如何炼成的? 在这期节目里,他回忆了自己如何受到八十年代文学浪潮的滋养,儿时在家乡看露天电影的岁月,当小学老师时写的第一篇小说,及至开始电影创作时受到伊朗导演的影响。 这是「创作者」系列的第一期。 【主播】 孟常(微博@孟常) 【嘉宾】 万玛才旦,导演、编剧、作家(微博@万玛才旦-pematseden) 王小笨,北方公园主笔 【本期剧透】 05:45 创作缘起:从十几年前北京的一只红气球到《气球》 09:00 为什么《气球》里有性别意识的觉醒,却构不成反抗:信仰和现实如何抉择? 14:30 万玛导演作品中反复出现的“轮回”主题 18:00 导演万玛的创作有没有母题? 24:45 万玛导演:形式即内容,写小说和拍电影是完全不同的表达和思维方式,互有帮助 28:10 电影里对话太重要了 30:55 八十年代后藏语的现实主义文学和诗歌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36:40 又写小说又拍电影,那么文艺青年万玛才旦是如何成长的? 42:20 如何看待「藏地新浪潮」和藏地年轻的创作者? 45:00 受到伊朗导演的影响 47:00 藏地题材的创作去宏大叙事,接近日常和内心 【本期音乐】 片头曲:Michel Legrand - Vivre sa vie 片尾曲:Georges Delerue - Les Chevaux du Fer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CC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收听。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微信公号:不合时宜TheWeirdo 不合时宜听友群:加入方式详见微博置顶帖 欢迎打赏:https://afdian.net/@TheWeirdo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