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工作者,初心和面包可以兼得吗?

不合时宜

【主播的话】 创造性的工作带有一定光环。它往往代表“被异化”的反面。人们能从中获得价值感和内心的满足感,甚至少拿点钱也乐意选择这类工作,而不是在大公司里做螺丝钉。但阅文集团的霸王合同事件,让人们管窥了创意产业里赤裸裸的剥削链条。似乎没有乌托邦。 更早些时候,我们也聊过大V知识分子的带货问题。对普通的创意工作者——写作者、艺术家、音乐家、画家、甚至还有播客制作者——来说,保持初心地创作,和追求面包牛奶,两者之间必然是矛盾的吗? 这一期里,我们从各自的经验出发,聊到创造性工作的本质、机会与挑战。若含和孟常为何决定离开“看上去其实创意性不低”的全职媒体工作?仍在全职码字的Qing又如何平衡职业写作与个人写作的关系?大公司里的员工、体制内的一把手,这些工作是否完全没有创造性?创造性一定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吗?如何在日常工作里避免被异化?坚持纯粹的创意工作,是否一定意味着要活得清贫?越来越多的创意工作者开始拥抱的“无条件基本收入”到底是什么? 【主播】 若含(微博:@X_Ruohan) 孟常(微博:@孟常) 王磬(微博:@声几又石 ) 【本期剧透】 03'48 孟常和若含是在什么情况下离开全职媒体职位的? 08'16 Qing为何会选择来媒体全职码字? 12'16 理想状况是要把内容创作与面包脱钩,做不到怎么办? 14‘40 什么样的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具有哪些元素? 22'57 创造性标准:是否抵达了人类新的情感或经验 29'47 李银河:评上职称之后才真正自由 33’32 谁来养活内容创作者? 36‘15 知识博主卖电动牙刷的背后:硬广和软广 39’35 李子柒的视频,创造性几何 41‘09 根源是我们能不能找到生命中真正有热情的事情 44’50 无条件基本收入会不会成为内容创造者的福音 49’38 快手上的播主,滴滴如何异化了司机的生存状态 53‘44 如果现在实现了无条件基本收入,你会做什么? 【本期音乐】 Generational Synthetic - Beach Fossils Dreaming with you - 椅子乐团The Chairs 【延伸阅读】 刘易斯·科塞《理念人》 李银河《我的生命哲学》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苹果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FM收听。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官网:https://theweirdo.fireside.fm/

56分钟
9k+
5年前

爱的艺术和亲密关系的公共性

不合时宜

【主播的话】 这一期我们聊了爱和亲密关系。 这是个似乎人人有话可说、常被谈论,但又绝无定论的话题。我们也没有答案。因为当谈论亲密关系,就是在描述我们自身那难以捉摸和无法定义的存在状态。人的自我、博爱和无私,人的欲望、偏狭和恐惧。 人类需要的与其说是亲密关系,不如说是更广泛意义上小共同体的陪伴。因此,亲密关系成了最微小的公共生活实践。它复杂而令人困惑,是自我和主体性感受激烈冲突的实验场。但它又如此迷人,让我们在动态的开始和结束中,速朽和永恒之间,感受到一些活着的欢愉和慰藉。 你理想中的亲密关系什么样?在微博上找我们聊聊吧。 【主播】 若含(微博:@X_Ruohan) 孟常(微博:@孟常 ) 王磬(微博:@声几又石) 【本期剧透】 1:00-5:09 Qing:疫情给亲密关系带来了什么变化?加速了很多伴侣的决定 6:02-8:02 亲密关系内里包括了很多元素,这种陪伴跟与原生家庭或朋友的关系有什么不同 8:10-10:00 若含:与其说我们需要亲密关系,不如说更需要社群和小共同体的相互支持 10:20-14:47 孟常:从最小公共生活实践到信仰之跃,这些年对亲密关系的理解发生了变化 14:50-18:05 爱的成长论 vs 宿命论 18:10-22:15 开放试错的门槛和无条件给予的爱:摆脱主体性崇拜 22:20-25:05 人的自我和主体性 25:06-27:30 孟常八年来的的反思 27:30-30:30 有哪些时刻你感觉自己更(不)需要亲密关系 30:35-38:00 爱的排他性和开放关系 38:05-44:00 爱的速朽和永恒 44:00-50:00 亲密关系只是一件私事吗?它的公共性 50:00-55:00 爱的政治学:孟常的“特洛伊木马”论 55:00-end 我们理想中的亲密关系 【本期音乐】 Take it easy (Eagles) 春夏秋冬 (张国荣)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Tako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苹果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FM收听。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官网:https://theweirdo.fireside.fm/

59分钟
32k+
5年前

我们为何从演唱会聊到了明星的公共参与?

不合时宜

【主播的话】 距离 Together At Home 已经过去两周时间,最近国内的“相信未来”义演也刚刚落幕。 这期播客中,我们还是以此为引子聊了聊全世界的明星、艺术家们在公共事件中的表现。其中,一个我们觉得可以称之为典范的人物,自然是这次全球义演的组织者 Lady Gaga。 最终我们还是回到了国内公共舆论场,探讨明星偶像在面对公共议题时的态度?以及在面对公共事件时,为什么名人们变得越来越失语? 【主播】 若含(微博:@X_Ruohan) 孟常(微博:@孟常 ) 王磬(微博:@声几又石) 【本期剧透】 2:08 我们对于 Together At Home 这场演唱会的观感 7:45 孟常对于这场全球义演失望的原因 8:50 为什么觉得这场演唱会不适合和当年那场 Live Aid 进行比较 10:23 我们可能处在一个过渡期——80 年代那套大家想为之奋斗的东西,现在已经成为了建制的一部分 12:25 把这场演唱会和 Live Aid 相比,是人们一厢情愿的想法 13:53 聊一聊明星本身 Lady Gaga,为什么我们觉得她身上体现着时代精神 14:47 安利一部关于 Lady Gaga 的纪录片《五尺二寸》 15:40 Lady Gaga 和抑郁症抗争的过程,以及她被性侵的经历。 19:07 回到国内的公共舆论场,聊聊国内明星面对公共议题的态度 19:30 为什么明星发声明总喜欢说:对不起,占用了公共资源?? 23:10 为什么现在大家越来越倾向于用类似于全民捉奸的方式来批斗一个明星的不道德行为 24:10 除了关注明星的事情之外,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公共空间? 26:00 我们欣赏的明星偶像——姚晨 27:50 另外一个值得安利的明星——袁立 30:30 明星们选择背后的无奈与环境压力 35:33 明星们不表达是因为他们不能表达,还是没有观点? 37:25 商业化下流水线的明星,是无法摆脱既有局限的吗?以 TF Boys 为例 【本期音乐】 《Modern Love》(David Bowie,Live at Live Aid) 《Smile》 (Jimmy Durante,The Very Best Of Song)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Tako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苹果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FM收听。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官网:https://theweirdo.fireside.fm/

45分钟
6k+
5年前

罗永浩、许知远和带货时代的他们

不合时宜

【主播的话】 罗永浩坐在直播镜头前,认真地夸一支圆珠笔。有种强烈的不真实感。 我有种强烈的不真实感,想起自己当年在牛博网写下的那些东西,以及那个似乎半个世纪之久远的博客时代——公共言说和公共媒体的黄金时代。 为什么看老罗带货就觉得观感不好呢?我承认,这或许出于对(前)知识人的某种期待,但更多还是时代浪潮下知识人的边缘化带来的沮丧感。 就像许知远在十三邀上抛给马东的那个问题:你喜欢这个时代吗?知识分子只有拥抱和抗拒两种选择吗?我想对于马东和罗振宇们来说,问题从来不在于娱乐的形式和通俗的表达,而是你是否还会严肃地对待知识生产和创造,表达的内容是否背离信奉的观念。 知识分子当然可以选择商业变现,但根本上决定一个知识分子身份的,还是你对时代现象和公共事件是否持续发声。闷声发财,不是我们对知识分子的期待。 知识分子跟他们的时代之间,是一种持续紧张的关系。 【主播】 孟常(微博:@孟常) 王磬(微博:@声几又石) 【本期剧透】 1:30-4:20 孟常看老罗坐在直播镜头前有种幻灭感 4:30-7:40 王磬:知识分子的身份不是终身的,何况直播也有行业门槛 7:45-12:20 许知远和马东在十三邀上的对话:5%和95%的受众 12:20-14:15 奇葩说拓宽了公共言说的边界,而罗振宇只是售卖知识焦虑 14:16-18:00 真正的知识分子跟时代和体制是紧张的关系,重大事件发生时声音不能缺席 18:00-20:10 贩卖焦虑不是知识人所为,只是知识贩子 20:20-24:35 罗永浩不肯正视,自己最擅长的还是营销 24:36-28:50 许知远同款拖鞋,道长同款背包,知识人变现的尴尬 28:52-33:00 知识分子就应该甘于清贫,不能获得财富吗?并不是。 33:00-38:20 知识分子的公共性和商业化之间是会有冲突的 38:50-45:20 你的观念和行为之间要自洽,很多时候是抵抗不了时代的物质欲望 【音乐】 《Fallen Angel AKA Broken Arrow》(Noel Gallagher's High Flying Birds) 《Everything Will Flow)》(Suede)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Tako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苹果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FM收听。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https://weibo.com/u/7339347374?is_hot=1 官网:https://theweirdo.fireside.fm/

45分钟
17k+
5年前

过了 6 年 我终于说出这个秘密

不合时宜

【主播的话】 Qing: 这是一期关于“她”和”她们“的节目。 过去几年之中,我们听到了许多来自“她”的讲述:她可能是好莱坞辛勤打拼的演员,遭到食物链顶端的骚扰;她可能是中国知名高校里的学生,遭到导师的掠食;她可能是遭遇强暴开启诉讼、却始终不能以真名示人的华裔女生。 今天的这位她,是我们的主播,我们的好友,若含。 法律不总是在场,但”她们“的讲述,本身就是意义,本身就是赋权。感谢勇敢的”她们“。 若含: “6年前,我被性侵了” 这6年时间中,我经历过许多挣扎。很长一段时间,我一度无法接受“我被性侵”的事实,也苛责过自己为什么当时不奋力逃跑或更有防人之心…… 我知道,许多有过类似经历的人,也会像当时的“我”一样自责。那个时候的“我” 对于“性同意”没有概念,也不知道“醉酒”不应该成为一个女生遭到性侵的理由。 我只是从小被教育,一个女孩子出门在外,应该多多小心。但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该如何小心,小心什么,尤其当女性面对的是自己熟悉的师长和前辈时。 直到最近两年“Me Too”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我看到许多勇敢的女性站出来讲述她们的故事,在她们的叙述中,我找到了面对这件事的勇气和力量。 因此,我也决定说出自己的故事,是因为我希望把这份力量传递下去。 尤其当我目睹最近的事件,更觉得心痛。在我 20 岁时,当面对和自己权力关系不对等的人时,都会一度感到迷失,甚至精神崩溃;更何况是那些未成年的、被精神操控,没有庇护之所的女孩。我也惊讶和愤怒于一个女孩在成长过程中要面对的种种困难,性骚扰发生的频率如此之高。 当然,也不是没有积极的方面,比如我们在节目里提到的哈维·韦恩斯坦,终于获刑入狱;伊藤诗织在日本赢得了诉讼;以及最近的新闻,台湾导演钮承泽被重判。 这一切,是因为女性打破了沉默,越来越勇于发声。所以,我们要说话,要拿回叙述权。要教育更多的男性“未经同意的性行为”就是犯罪,而非苛求女性成为“完美受害者”。 如果我的故事能够启发到哪怕一个女孩,放下对自己的苛责。又或者愿意说出自己的故事,这份力量就算是传递下去了。 【主播】 若含(微博:@X_Ruohan) 王磬(微博:@声几又石) 【本期剧透】 3'10 从韦恩斯坦在监狱里感染新冠说起 6'15 沈阳事件给北大同学带来的反思 9'20 鼓舞了若含的意大利女演员故事 12'00 华裔女生Chanel Miller和Know My Name 15'05 伊藤诗织的故事,报案过程的艰难 17'40 若含首度公开讲述 19'14 为什么过去了这么久还要再来讲述 21’29 当时发生了什么:我为什么没有更激烈地反抗? 30'40 过去几年里,那天晚上的细节,从来没有离开过 31'18 Morning Show:受害者内化了自责 37'04 掠食者的控制手段与话术 39'38 反抗了之后,然后呢? 42'01 那些期待完美受害者的人才是有病 44'10 性侵案里,取证太难了 48'30 如果你感到,你也正被同一个人骚扰,请微博联系我们 【延伸资料】 《From Aggressive Overtures to Sexual Assault: Harvey Weinstein’s Accusers Tell Their Stories》By Ronan Farrow 纽约客报道 《Know My name》Chanel Miller 《黑箱》伊藤诗织 【音乐】 《Departure》(Max Richter) 《Elephant Woman》(Blonde Redhead)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Tako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苹果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FM收听。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官网:https://theweirdo.fireside.fm/

52分钟
5k+
5年前

在旅行的未知里 重新确认自我

不合时宜

【主播的话】 在不能旅行的日子里,我们怀念可以满世界跑的日子。过去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但世界当今的面貌却让人意识到,这些理所当然让人想念,也值得珍惜。 这期节目我们从记忆中的意大利出发,聊到了这些年中印象深刻的旅行记忆和我们对旅行本质的思考。去过几十个国家的 @孟常 聊了聊自己在过去十年间发生变化的旅行观。 刘子超在《午夜降临前抵达》中有一句话我很喜欢——“真正的旅行绝不仅是见证美妙的奇观,同样应该见证沉闷与苦难。仅仅是了解到“世界上还有人在这样生活”,就足以令内心辽阔起来。” 希望这期节目能为无法出行的听众们,带去美好的想象和自由的清风。 【主播】 若含(微博:@X_Ruohan) 孟常(微博:@孟常) 王磬(微博:@声几又石 ) 【本期剧透】 2:40- 11:42 我们对于意大利的记忆和印象 11:42-15:47 身处欧洲的 Qing 聊了聊欧洲目前的交通现状 17:08-21:11 去过的旅行地和你是否有意思是不能划等号的。 22:00-24:00 旅行最迷人的部分是丢入那些未知的经验之中 24:00-27:14 为什么我们说 Tinder 是最好的旅行 App 27:14- 30:10 Qing 印象深刻的旅行——拜访齐泽克之外收获的友谊之旅。 30:10-34:27 Ruohan 印象深刻的旅行——和一群天南海北的同龄人游学 34:48-43:24 与人同行和独自出发 43:24-结尾 我们为什么要旅行?为什么我们钟爱记者式的旅行 【延伸资料】 《午夜降临前抵达》——刘子超 《旅行的艺术》——阿兰·德波顿 现代主义绘画大师——爱德华·霍普 【音乐】 《Amerigo》(Patti Smith) 《Stay Alive》(Jose Gonzalez)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Tako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苹果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FM收听。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官网:https://theweirdo.fireside.fm/

56分钟
10k+
5年前

那些远行的人 长眠之地

不合时宜

【主播的话】 今年的清明节很特别。瘟疫的全球风暴之下,很多人都失去了亲人。 前几天看到一条意大利新闻:在重灾区贝加莫,当地的一名神父因为感染而过世,小镇上的居民自发地前去给他的灵车告别。我的一位意大利朋友评价说,这些居民也并不是不知道危险,但可能意大利小地方的人社群意识太强了,所以觉得有更重要的东西。 我在那个时刻意识到,当死亡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其实是不会亲眼见到的。但有不少围绕着死亡产生的仪式感,比如领取骨灰盒,比如去给灵车送行,这些仪式发生的时候,死亡的过程其实已经结束了。但正是通过这些仪式,我们能够感知死亡。 在本期里,我们谈论了那些围绕着死亡的仪式:葬礼、上坟、墓地,中西方对待亲人死亡的不同态度,以及我们各自想象中的死亡是什么样的。 【主播】 若含(微博:@X_Ruohan ) 孟常(微博:@孟常) 王磬(微博:@声几又石) 【本期剧透】 04:15 我们所旁观的死亡,自己和他者的痛苦 06:07 死亡是为了确认一个人曾经存在过吗? 10:18 孝文化把死的庄重性给异化了 12:25 仪式有其荒谬的成分,但悼念权利不该被剥夺 14:40 对于死者,问题不是该如何去忘记,而是如何去记住 18:04 个人记忆与公共记忆里的死亡,都被生者回避谈论 23:00 欧洲的墓地文化,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27:15 欧洲处理死亡多与宗教有关,中国是家族里的事 30:00 我参加过的中国葬礼和欧洲葬礼 32:05 如果有一天你死了,希望怎么样被埋葬? 36:30 死者希望被记住 vs 死者的隐私权 38:15 法国前总统在临死前的“完美安排” 43:21 死亡是一件非常随机的事情,无法安排 46:25 生命本身就是倒推的,活在当下 【音乐】 Bang Bang You're dead(Dirty Pretty Things,Waterloo To Anywhere) Til Death Do Us Part(The Kinks,The Great Lost Kinks Album)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Tako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苹果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FM收听。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官网:https://theweirdo.fireside.fm/

47分钟
2k+
5年前

疫情之下,一场大型的创伤疗愈

不合时宜

【主播的话】 疫情之下,焦虑恐怕是每个人的常态。信息的洪流之中,我们都是孤岛吗?负面信息过载的时代,要如何建立积极的信息过滤机制?在公共参与的同时,作为个体的我们该如何自处? 这是一期关于疗愈的节目。请来了我的好朋友、创伤疗愈师Jess。本期节目也将在Jess创立的灵修播客《神爱玩财》里播出。 【本期主播】 王磬(微博:@声几又石) Jess(新浪微博:@神爱玩财Jess) 【本期剧透】 4'11 负面信息过载的时代,一个记者的therapy session 10'50 疫情年代的微信朋友圈不再分组了,突破次元壁 14'45 你有信息过滤机制吗? 17'36 信息洪流中的孤岛感 19'50 对抗无力感:量力而行,知道力在哪里 25'38 对世界悲剧的同情心,你也会给予自己吗? 27'50 疫情之下,是一场大型的社会疗愈 31'5 有边界感的帮助方式:助人之前,先关照自己的需求。 32'20 找到和解:打破隔离,接受不同 38‘20太阳底下无新事:疫情暴露的只是社会中已有的脆弱 39'20 冥想的力量:相信灾难底下有礼物 46'00 社群的力量:个人和集体并不是二选一,积累正反馈 51'00 现代人的分离感,是意识里的幻想 【本期延展】 《人类觉醒宣言》 【背景音乐】 Blowin' in the wind 奉献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苹果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FM收听。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联系我们】 关注“神爱玩财”:在喜马拉雅、网易云搜索“神爱玩财”;微信公号里搜索“神爱玩财” 关注“不合时宜”:新浪微博 “不合时宜TheWeirdo”;网站 https://thew eirdo.fireside.fm/

58分钟
2k+
5年前

春节自救指南

不合时宜

【主播的话】 这期节目的录制是在一月中旬。当时我正在准备接下来一周去瑞士的出差、和出差之后回国过春节的计划。在海外留学和工作,我已经十年没在老家过春节了。跟小伙伴们一聊起,大家似乎都有那种面对回家过节又爱又怕的感觉,于是攒了这么一期节目。 那个时候,我们对武汉正在蔓延的疫情一无所知。我没想到,随之而来的疫情大爆发,会让我不得不取消回国的计划。也没想到,2020年开头的这一个月,会过得如此艰难。 现在回过头来听,这期节目里提到的许多地方,真的是...太矫情,太不合时宜了。当时的我们抱怨着往年回家过年的种种恐慌,没想到两周以后的春节,五百万武汉人被迫离乡,不计其数的武汉人因为旅行限制没法回家,还有那么多因为染病得不到救治而天人两隔的悲惨故事。 像是几个谈论“第一世界的烦恼”的人,突然一下子被抛到了第三世界的语境之中。这个过程来得那样快。快到一期节目都还没有完成后期制作,天色就已经全变了。 但我们思考再三,还是想把这期节目发出来。是一种自我反省——战争与和平的距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远;也希望提供陪伴——在这个不太平的新年里,每个人都不是孤岛,我们理当更珍惜和家人共处的时光。人与人之间的守望相助在此时显得更为重要。 【主播】 若含(微博:@X_Ruohan ) 孟常(微博:@孟常) 王磬(微博:@声几又石) 【本期剧透】 5:17 春节让我们感到恐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1:11 我们这一代人与上辈人之间的代际冲突 12:40 随着年岁增长,我们逐渐明白了那些隔膜背后的原因 14:16 虽然我们都近乡情怯,但许多优秀的作品却都来自于家乡 18:04 春节这个时间点,有一种要和身边的亲人交卷的感觉 19:00 常远怒怼相亲角的幕后故事 24:12 我们和父母那一代人难以言说的许多话题 27:00 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 和春节之间的联系 29:15 父母对我们的“逼婚”和其他期待背后的原因和矛盾是什么? 35:00 我们在原生家庭里的苦恼,以及为什么应该多与父母真诚沟通? 42:00 今年如何和父母更好地沟通和相处,我们的一些方法 49:00 2020 年我们仨的新年愿望 【延展信息】 Marshall Rosenberg 《非暴力沟通》 费孝通《乡土中国》 【本期音乐】 《Everyday》 - Carly comando 《Hero》 - Mariah Carey 《Fix You》 - Coldplay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后期制作】张莉萍 & 西米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苹果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FM收听。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官网:https://theweirdo.fireside.fm/

59分钟
2k+
5年前

气候女孩 Greta 和她的时代

不合时宜

【主播的话】 谁是Greta Thunberg? 瑞典高中生、环保运动家、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时代周刊封面人物…… 在过去的一年里,这个沉默而执着的瑞典女生不仅席卷了欧美气候政治圈,还在全世界的社交媒体上成为了极具争议的存在。有人称赞她的道德勇气有如圣女贞德,也有人怀疑她的言行背后有着搏出位的动机。 这一期,我们试图去梳理和还原“Greta现象”。或许在这些争议和幻象之外,真正重要的是去问,为何陷入泥潭的全球气候政治需要这么一个少女英雄?为何年轻世代对包括气候变化在内事关他们「未来」的议题更加敏感、愤怒?无论你是否喜欢这个瑞典女孩的性格和言论,都不得不承认,她其实只是在“复读”一些气候领域的早已有之的共识和科学常识。如《时代周刊》的报道里所说,她“并没有魔法”,打赢气候变化的战役需要所有人共同的努力。 Greta是一个刺耳的警告,是闯入这个时代的宴会、揭穿歌舞升平假象的示威者,她把我们面临的严峻气候挑战甩到了全世界舆论的面前。 国内的主流舆论群起而攻之,或许是我们讨厌被指出糟糕的现状,我们本能里就不喜欢那些制造异见和“麻烦”的人。 【主播】 若含(微博:@X_Ruohan) 孟常(微博:@孟常) 王磬(微博:@声几又石) 【本期剧透】 02:00 谁是Greta?何时开始听说她的? 06:13 人们对她的争议更多停留在标签层面,而不是她究竟说了什么 07:40 为什么年轻世代更关注气候变化?Greta提高了气候议题的声量 11:00 Greta说得有道理吗?或许只是说了些科学界的共识 13:00 Greta特别的性格和患阿斯伯格综合症的经历反倒让她成为了坚定的行动者 17:45 气候变化的常识和人类行为的影响 20:15 Greta的出现冲击和推动了早已陷入泥潭的全球气候政治 25:00 发展与环境是冲突的吗?什么是发展正义和环境正义? 29:13 孩子们登上政治舞台,号召政客领袖们关注环境并非孤例 29:45 2020 年对于各国解决气候问题来说都是特别关键的一年 34:40 我们身边人在面对气候变化的时候,可以做什么? 42:30在西方和中文语境下,为什么对于异议的声音和人群的态度差异如此大?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苹果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不合时宜》,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FM收听。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官网:https://theweirdo.fireside.fm/

54分钟
2k+
5年前

食物和人类:关于「吃」的文化、道德和谜思

不合时宜

【主播的话】 人是会吃、擅思考、爱享乐的动物。 似乎是由于离本能太近,我一度以为,「吃」是最不需要讲什么道理的人类活动:吃就完了。 但也正因为如此,食物似乎触达了我们生存的本质:考古学家通过食物遗存来想象远古人类的社会风貌,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文化都用跟「吃」相关的仪式来确认秩序和关系,到了现代,「吃」又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 蒋寻是我的老朋友。我们刚认识的时候,她还是个热爱法语、从伦敦跑到巴黎学商科的女生。后来,她说她决定正式做个厨子。此言一出,巴黎那些或普通或名列米其林的餐厅后厨里多了个蓬头垢面的中国女生,切、洗、煮、烹,我眼见她吃了不少苦。再后来,她说她要做个食物人类学的研究者——她已经不再只满足于做饭这个手艺活儿了,她要更深入地理解「吃」这件事——或者说,通过「吃」理解人类。 米其林榜单的发布一次次引起追捧和争议,我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决定成为素食主义者,而环保主义者们声称,吃肉者们”贡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碳排放,要为气候变化承担责任。我们决定找蒋老师聊一聊。 食材跟地域有什么关系?一个地方的食物好不好吃跟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系吗?为什么法餐和日料给人感觉那么”高级”?如何讲好一个国家美食文化的叙事?好吃究竟是主观还是客观?美食文化的传播取决于文化话语权吗?吃素就更健康更有道德吗?人造肉究竟靠不靠谱? 食物关乎感官和创造力,也本质上决定着我们和他人、自己和世界的关系,食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本质上跟重要的人共同分享的那些生命中的美好时刻。吃什么、怎么吃,其实就是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那个就着大闸蟹和毛豆、喝着小酒的夜晚,我们聊了很久很久。希望你也能找个放松的时刻,拿杯小酒,加入我们这一期的餐桌吧~ 【本期勘误】 经过一些朋友指正,本期节目在聊到18:00左右的时候,出现了一个事实性错误,现经核查后做出说明:四川是产盐大省,产井盐,自贡被称为“盐城”。因此吃辣主要还是因为产辣椒、遮腥味,并非用来替代盐。我们错了,我们以后注意,恳请大家继续监督! 【本期主播】 若含(微博:@X_Ruohan) 孟常(微博:@孟常) 【本期嘉宾】 蒋寻 《味之道》常驻嘉宾,美食行业从业者,曾在法国学厨 【本期剧透】 2:28-9:35 吃究竟代表着什么?美食评论家是什么样的职业?大众对于美食届有很多误解 9:35-13:20为什么优秀的人类学家,都喜欢用食物来研究人类? 13:20-24:00 地理环境、人文性格与食物是如何互相影响的?食物背后象征着阶级和历史变迁,由于瘟疫导致啤酒和红酒的诞生 26:00-30:00 学厨的原因/ 为什么学习做法餐之后,我反而无法再进行评论的工作了? 30:00-40:00 做菜好吃的秘诀是什么?就是追求各种化学反应,为什么水煮在中国是高级的烹饪方法? 40:00-48:00 最后,作为中国人我发现自己真正不会做的是中餐,把越多的味道混合在一起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48:00-1:00:00 日本成功将东方文化价值输出到西方,这是为什么日本食物受到国际认可的原因。美食是文化和经济的一部分 1:00:00- 1:16:00 中国的文化断层情况太严重,杭州其实有很多和日本很像的审美意识形态 1:16:00- 1:30:00 关于吃的正义,怎么吃才是对的?所有的沙拉、健身、素食其实是一个相当美国的概,From farm to table 是怎么来的? 1:30:00-结尾 不存在绝对的食物正义,绝对正义就是吃得杂,一个社会的多元程度越高可能会活得更幸福 【延展信息】 纪录片《食品公司》 纪录片《主厨的餐桌》 《第三餐盘》丹·巴伯 《杂食主义者的两难》迈克尔·波伦 【片尾音乐】 La Vie En Rose

107分钟
6k+
5年前

膝下无子 猫狗双全

不合时宜

【主播的话】 这一期节目,我和好朋友@ Siyu 还有@思聪,一起聊了聊自己和身边那些推迟婚育,却终日沉迷吸猫撸狗的年轻人。 “如果说养狗是养小孩的预备役,那么养猫就是预备役的预备役。“ “猫和人的共生关系就好像是你们彼此之间签订了一个契约,人类负责给猫喂食、铲屎,猫负责……猫可能什么也不负责。” ”在一套单一的价值观之下,选择不一样的道路,并不是说你毅然走了自己的路,你就能快乐的生活了,而是周围的人会试图去同化你、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同化你,这其实是一种很强大的暴力和压迫。” “若要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能给孩子提供自身的多元性。否则Ta不光在社会上要遭到单一价值观的审视,回到家里,你还是用同样的眼光去看待他,孩子真的会挺伤心的。“ 没有人能拒绝猫,也希望大家不要拒绝这一期充满了智慧、温柔和爱的节目。 【本期剧透】 01:15-03:30 本期节目的背景介绍 03:30-17:00 为什么我们想养猫?养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17:00-19:00 猫咪在人群中为什么越来越受欢迎? 19:00-25:00 现代人养猫是一个现代性的问题 25:00- 27:00 养宠物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了 27:00- 28:30 阿兰·德波顿《你为什么会和一个错误的人结婚》 29:00- 30:00 为什么人们更愿意选择宠物来陪伴而不选择人来陪伴? 30:00-39:50 养孩子和养宠物最大的区别 39:50- 46:00 这个社会的评价体系不完美,除非你能活明白才不会伤害下一代 46:00-结尾 完全不想养孩子的人是怎么想的?想象一种全新的未来社会新形态 【本期音乐】 片尾音乐 Derek Clegg 《On To You》

66分钟
4k+
5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