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首先,感谢各位能坚持收听到现在,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会开启新的篇章:风险教育篇,这个篇章的内容比较少,远没有扫盲篇和入门篇多,但我希望你能足够的重视它,就像你学驾照的时候一定会先学到安全常识一样,想做股市中的老司机安全意识同样不能少。 “股市有风险”这几乎是所有人都听过的话,但具体有哪些风险我敢保证很多人都不清楚,不过关于这些我们日后再讲,今天我们想先来探讨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投资股票?既然股市有风险、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么危险的事情呢?答案当然很简单,就是为了通过冒一点风险来换取更高的回报。 如果有人问我炒股的收益能有多高?这个问题并没有答案,只能说上不封顶。但是对炒股收益的下限有没有可以衡量的标准呢?比如你通过炒股每年的收益是1%,这也叫投资收益,但这个收益你肯定不会选择投资股票,因为收益太低了、还不如直接把钱存银行,因为存一年的定期还有3%的收益。 你看,此时银行的存款收益就成了一个参考指标,你炒股赚来的收益至少不能低于银行存款。目前银行的一年期收益大概是3%左右,也就说你投资股票每年至少要赚3%以上才有意义。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有人可能会说应该再算上通货膨胀率、也就是存银行的收益还要加上每年的通货膨胀率才行,这话说的的确不假,但今天我想教大家一个更科学的对比方法。 我先说结论:如果你在股市中做不到每年6%以上的收益,在我看来真的没必要炒股,因为我国每年的GDP增速就在6%以上。GDP的概念我们日后的节目会讲解,现在你只需要把它理解成衡量经济的指标即可。再过去、我国的GDP每年都在以6%以上的速度增长,而贡献GDP的是这个国家的各个企业。GDP增长6%,说明这个国家所有的企业每年的平均增长也在6%以上,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它的股价当然也会上涨,上涨多少?当然是6%以上。 所以你投资股票至少不能低于6%这个标准,如果达不到,说明你的收益赶不上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每年增长6%,而你在股市中的收益却低于6%,说明你在投资上的回报还赶不上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些人可能会以银行存款收益当做参考指标,聪明点的可能还会加上每年的通胀率,其实没必要这么复杂...你直接参考我国的经济增速也就是GDP就可以。 仔细想想刚才的逻辑推导,你投资股票就是投资企业,而企业的兴衰决定了经济的兴衰,我国过去的经济每年都以6%以上的速度增长,那你投资股票的收益理应也在6%以上才对。 最后我们我再来回答一下今天的标题: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投资股票?答案是为了赚到比经济增长更多的钱,而不是为了赚比银行存款更多的钱。如果你冒风险炒股、换来的收益还跑不赢经济增长的速度,那还不如不冒风险把钱存银行里,这样最起码每年都有3%左右的收益,我说的对吗?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今天要讲的内容很有意思,讲的是两种风险事件的发生。这两个事件都以动物命名,其中黑天鹅事件很多人都会觉得熟悉,因为在金融市场几乎每年都能遇到一两次黑天鹅事件,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仔细说说这两种风险事件。 无论是黑天鹅事件还是灰犀牛事件,重点不是强调事情发生的内容,而是事情发生后带来的后果。两个事件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事情一旦发生就会对目前的状态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通俗点讲就是风险。无论是黑天鹅还是灰犀牛,表达的其实都是风险,而且风险爆发后的影响非常大。 以上是二者的共同点,而不同点在于黑天鹅指的是无法预测的风险,风险来临前毫无征兆、人们也无法通过现有的经验或条件预判风险,这种风险事件的发生就叫黑天鹅事件。这种风险一旦发生人们也只能事后补救、没有提前预防的可能,因为这种风险的发生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通俗点讲,你不知道它会发生,可一旦发生你也只能事后补救。 金融市场中经常会出现黑天鹅事件,比如说2020年初的新g疫情,很显然这是一种风险,而且发生后的影响非常巨大,但这种风险无法预测也毫无征兆,人们只能在风险发生后想办法补救。疫qing爆发后全球股市也出现过一次暴跌,而美国为了拯救经济、拯救股市,当时便开启了大量印钱的计划。 你知道这种无法预测的风险为什么叫“黑天鹅”吗?在17世纪前的欧洲,人们都以为天鹅是白色的,人们的诗词歌赋中也经常用“洁白”来形容天鹅的美丽,这就像人们总会把乌鸦和黑色来联想在一起一样,天鹅在所有的人心中就应该是白色。可直到有一天探险家们发现还有黑色的天鹅存在...这就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人们以往的认知被彻底颠覆,黑天鹅也就成了不吉利的象征。从此以后黑天鹅就泛指那些无法预测的、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巨大伤害的风险。 那么与之对应的还有灰犀牛事件,灰犀牛指的也是一种风险,不同之处在于这种风险是可预见的。之所以可预见、因此i也可以提前防范。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灰犀牛事件,比如说房jia太高就有崩盘的风险,这种风险是可以提前预见的,只不过不确定这个风险具体会在哪天到来。这就好比你看到了远处有只灰犀牛,它的存在对你来说就是风险,你也能看到这个风险,但灰犀牛体型笨重、行动迟缓。如果你因此忽视了它的存在,等犀牛撞向你的时候可能为时已晚。 由于灰犀牛事件可以通过目前的经验预判,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做好防范工作,防止风险的发生。如果你因为犀牛在远处而忽视了它对你造成的风险,等风险真正发生时后果往往很严重。刚才提到的房价问题就是最好的例子:国家层面看到了高房价带来的灰犀牛风险,所以近几年一直在调控房价,目的就是为了防范因房jia过高而可能导致的崩盘。 由于金融市场跟利益直接相关,所以“黑天鹅”、“灰犀牛”这两个词经常在金融市场中使用,因为这两种风险无论发生哪一个、都会对市场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其中黑天鹅事件无法预测、无法提前防范、只能事后补救。而灰犀牛事件可以预测、可以提前防范,但因为不确定风险发生的具体时间,很多时候人们会存有侥幸的心态。你学会了吗?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在A股市场不常听到熔断这个词,但是在海外的成熟股市,熔断几乎是每个投资者都知道的一种制度。熔断指的是一种机制,一种控制风险的机制。我国股市虽然目前没有熔断机制,但我们曾经却拥有过。今天讲这些一面是为了拓展知识,另一方面是我认为将来的A股可能还会实行熔断机制,因为国际上的成熟股市都在采用这种机制,而A股国际化也是早晚的事情。 简单来讲,熔断就是为了防范风险设置一个上涨和下跌的峰值,当价格达到这个峰值的时候就会触发熔断、市场就会暂停交易或停止交易。比如A股曾经就尝试过熔断机制,当时的熔断值为5%和7%,这是针对指数做出的熔断条件。举个例子:当大盘上涨或下跌达到5%的时候、系统就会暂停交易,整个市场也会暂停交易,此时你无法买入或卖出任何股票、所有股票的价格包括指数也不会发生任何波动,就如同收盘一样。熔断机制有点像保险丝原理,而设定的价格就是被烧断的保险丝。 2015.12.4号深交所,中金所,上交所正式发布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分别采用5%和7%两档熔断数值,并且在2016.1.1日起正式实施。由于当时的市场处于暴跌阶段,领导们希望通过该机制来有效控制风险。按照当时的规定:当大盘跌到-5%的时候市场将暂停交易15分钟,这期间所有的买卖单都无法成交,因为系统在这期间不会撮合任何单子,通俗点讲:系统不工作了,你再怎么用力提交买卖也没用。等过了15分钟后市场才会恢复交易,这时候你才可以正常买卖。 15分钟后、大盘会在-5%跌幅中恢复交易,假如这个时候大盘继续暴跌,跌幅过大到了-7%,此时将触发第二次熔断!而第二次熔断时没有暂停交易一说、而是直接收盘提前结束一天的交易。我清楚的记得、当年该制度实施的当天就跌到了-7%,于是很多股民也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刻:没到三点就收盘... 熔断机制不仅用于指数,在个股上也同样存在,而道理都是一样的。单只个股的涨跌幅也有相应的熔断标准,满足条件的话该股也会被熔断。如果是大盘先触发了熔断,那么所有的股票都会被暂停交易。如果只是单只个股因为波动过大引发了熔断,那么该股票会按照规定被暂停交易,其他股票则不受任何影响。 有人可能会好奇熔断机制到底有什么没用?机制本身是为了防范风险,因为暴涨暴跌本身就是不正常的市场行为,这里面除了基本面因素之外,很多时候人们的炒作在给市场推波助澜。咱们以暴跌为例:市场下跌必然存在根本原因,这个原因可能会让市场下跌-2%,但由于市场突然大跌引发了人们的恐慌,这时候所有人会在短时间内加大抛售股票的力度,导致的结果就是暴跌越来越严重,市场最终可能会下跌-5%。而多出的-3%就是人们的恐慌造成的,显然这部分的下跌是非理性的。 所以监管层才有了熔断的想法:给某个价格设置为一成警戒线,当触发这个警戒线的时候就会暂停交易,暂停的这段时间就是给市场冷静的时间、让恐慌情绪得以平复。不过2016年我国第一次实施熔断的时候就以失败告终....这个制度没过几天也被取消了,原因是生不逢时! 新制度应该在市场平稳的时候去尝试才对,这样才能给市场逐渐适应的过程,但当时A股正处在历史罕见的股灾中,迫于压力、也为了尽快解决市场暴跌问题,管理层才想出了熔断机制的办法。但很可惜、制度虽好,但在市场最敏感的时候大胆采用新制度,最后的结果适得其反...那5%和7%不像是保护投资者的数字,更像是提醒你赶快跑的信号:“如果跌到-5还没跑,等跌到-7%就连跑的机会都没了...”本来是保护市场的机制反倒加大了市场的风险,迫于无奈,熔断机制几天后便被取消...不过我相信,随着A股的不断开放与国际化,终有一天它还会回来的。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想做好投资,大宗商品也是你必须要了解的知识点,我们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大宗商品?它和期货又有啥区别?很多人一提到大宗商品总会联想到期货,也会联想到钢铁、煤炭等等,可就是没几个人能清楚的解释这一切,总是有种似懂非懂的尴尬。 首先我们来看看百度是如何解释大宗商品的:“大宗商品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备商品属性且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多么难懂的一段话,如果我的老师是这么给我解释的,我保证到现在都不理解啥叫大宗商品...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大宗商品属于商品,而商品的特点就是可以交易、买卖,但大宗商品的买卖并非在零售环节,啥叫零售环节?也就是你无法在商店、超市、卖场买到大宗商品,为什么?因为大宗商品的交易通常的是大批量进行的,为啥要大批量进行?因为它是诸多企业的原材料,想像一下:你能在超市买到500ml的瓶装石油吗?能买到像薯片一样包装的钢筋吗?当然不能... 一听到这儿、有没有觉得大宗商品跟我们平时理解的批发市场有点像?如果这么理解方便的话你就这么理解吧。那大宗商品具体有哪些东西呢?简单来讲大宗商品分为三大类:也就是能源化工产品、金属产品、农产品。我知道有些平台会把种类划分的更细一些,但涉及的商品都是一样的。以上说的三大类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宗商品。 能源化工的主要代表就是原油、金属(音频口误处)里面又分贵金属和工业金属、贵金属是指黄金和白银,工业金属就是铁、锌、铝、铜、铅等等...农产品包括玉米、大豆、棉花等等。以上这些就是我们说的大宗商品,最后结合上文的定义理解一下:发现这些东西的确是商品,但是不能在零售市场大批量的买到,而且这些商品都是原材料商品,啥叫原材料商品?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多数商品为产成品,如服装、鞋帽、家具、家电等等,这些都是企业加工后的最终结果,而这些商品最初都是通过原材料的加工才被生产出来的。 举个例子:衣服是商品,做一件衣服需要用到棉花,而棉花就是衣服的原材料,所以棉花是大宗商品,而衣服不是、衣服是消费商品。听到这你应该会明白一个道理,当所有的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变化的时候、也意味着原材料价格发生了变化,而这也会导致我们日常的消费品价格发生变化,比如棉花涨价、衣服必然也会涨价,而这正是关注大宗商品的重点所在!你可以通过各种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来推断最终消费品价格的变化,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原材料。 最后我们来谈谈大宗商品和期货有啥关系?我们平时讲期货的时候主要讲的就是大宗商品,期货体现的是一种交易规则,任何东西用这种规则去交易的话它就可以叫做期货,而期货市场的主要交易对象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些大宗商品,比如钢铁、煤炭、原油、黄金、玉米、棉花等等,但你如果说期货就等于这些大宗商品那就错了,比如股票指数也是期货市场的交易对象,也叫做股指期货,但很显然股指并不是大宗商品。如果这是一道考试题,问:“期货指的就是大宗商品吗?”答案是否定的!但由于期货市场交易的主要对象是以大宗商品为主,所以多数情况下、人们所说的期货和大宗商品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或者更准确的说应该叫大宗商品期货才对。 如果你好奇这些大宗商品期货的话,可以在你的交易软件中找到“期货”一栏,点进去就会看到各种大宗商品期货的种类。 (节目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今天要讲的内容比较重要,希望大家认真听讲。左侧交易和右侧交易是两种交易模式,也是两种交易思路。一般成熟的投资者常用的是左侧交易、比如机构投资者,而普通投资者或者投机者常用的是右侧交易,至于为啥会用“左右”来区分两种交易思路?听完我的解释你就会明白了。 简单来讲,左侧交易是抄底的行为,而右侧交易是追涨的行为。人们对于投资方法上的分歧非常多,但唯独在一间事情上做到了绝对的统一观点:那就是要通过低买高卖才能实现盈利,所以不论是左侧交易还是右侧交易,人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在低点买进去,在相对高点再卖掉。 低进高出的逻辑是相同的,但是两种方法在买卖点的选择上有所不同。先说一下左侧交易:左侧交易的人会在价格处在下跌趋势的时候寻找买点,他们期望的结果是股价在出现最低点之前买进去,提前做好建仓。当股价出现最低点然后开始上涨,这个过程中势必又会迎来股价的最高点,此时左侧交易者期望的是在最高点来临之前卖出股票,进而结束这笔交易,这就是左侧交易的思路。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右侧交易的思路:右侧交易压根不会买下跌趋势中的股票,当股价持续下跌的时候,右侧交易者根本不指望在最低点出现之前买入,而是当最低点已经出现、价格开始上涨的时候再去买进。而他们的卖点也跟左侧交易不太一样,右侧交易者不会指望在最高点来临之前卖掉,而是确定高点已经出现后,价格开始掉头向下的时候再选择卖出,这就是右侧交易。 最后再强调一下:无论左侧交易还是右侧交易,人们做的都是低买高卖的操作,只是在具体买卖点的选择上有所不同。大家都知道预测股价最低点和最高点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想盈利又不得不去做这件事情。买在低点是所有人的共识,而左侧交易者想要的结果是在最低点来临前买入,而右侧交易者是确定最低点已经出现、也就是最低点出现后买入,以这个“最低点”为界,刚好分为了左右两个方向,前者追求在最低点出现之前买入,所以他们的买点在最低点的左边,因此这种做法叫做左侧交易,而后者是等最低点出现后再去买入,他们的买点在最低点的右边,所以叫做右侧交易。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在音频的文稿中放了一张图片,图片中的红色线条是股价走势,以走势的最低点为界,在最低点的左边买进去的行为就是左侧交易,而他们的卖点则是在右侧。在最低点右边买进去的行为叫做右侧交易,他们的卖点是在下一个左侧。所谓的下一个左侧是指股价从最高点再回落下去、形成下一个下循环,因为价格是不断波动的,左侧和右侧也是永远衔接在一起的,这些需要大家自行脑补画面。 最后做个简单总结:一段交易的开始永远是“买入”,而左侧交易的买点一直在价格最低点的左边,而右侧交易的买点是在最低点的右边。那么一段交易的结束是以“卖出”为准,左侧交易的卖点同样在最高点的左边,而右侧交易的卖点在最高点的右边,这就是左侧交易和右侧交易的由来,你学会了吗?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今天要讲的是证券市场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名词,也就是爆仓。首先这个词代表的含义并不愉快,所以我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交易中永远用不到爆仓一词。我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爆仓,爆仓是指被强制平仓的意思,也就是当你进行一笔交易的时候,因为触发了某些条件,在非自愿的情况下被系统强行结束了这一笔交易,这就是爆仓。 换句话说:爆仓就等于强制平仓,而所谓的平仓就是结束交易的意思。举个例子:如果你之前是买入,系统强制平仓时就会卖出你所持有的标的。如果你之前是卖出,系统强制平仓时就会买入你所持有的标的。有些人认为平仓就是卖出的意思,这么理解是错误的,如果你之前是为了做多而买入,此时平仓的做法的确是卖出,但如果你之前是做空先选择了卖出,事后的平仓就是再买回来。所以平仓最简单的理解就是“结束交易的操作”。 如果平仓的操作是投资者自发行为当然不能叫爆仓,只有在投资者非自愿、由系统强制结束只一笔交易时才叫爆仓。估计很多人该有疑问了:交易难道不都是投资者自愿的吗?系统还能干预我的交易吗?的确,交易的确是投资者自愿的,不管价格涨多高跌多惨,投资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执行买卖,但是有一种情况除外,那就是加杠gan交易。 其实爆仓一词主要用于期货市场,因为期货交易本身就是杠gan交易,所以出现爆仓的概率比较高。而股票市场的爆仓主要也是因为加了杠杆的缘故,换句话说,你不加杆杠去炒股是不会爆仓的。所谓的杠gan交易就是借qian炒股,借钱的行为就叫加杠杆。你如果用自有资金炒股是不会存在爆仓的,但如果加了杠杆就有爆仓的风险。 还记得以前说过的融资融券吗?融资融券就是加杠杆的行为,为了方便理解我们用融资举个例子:融资就是你向证券公司借钱的行为,假如你花了20万买了一只股票,这其中10万是你自己的钱,另外10万是向证券公司借的钱。事后你的股票出现了暴跌,请问你卖不卖?你当然可以选择不卖,因为只要你一直拿下去没准价格又能涨回去,但是证券公司可由不得你这么撒野... 因为你的本金中有10万是借的,所以证券公司绝对不可能让你的股票跌到10万以下,因为到那时候即便你卖掉了股票,剩下的钱也不够还债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证券公司会给你的交易设置一个强制平仓线,我们假设这个平仓线是12万,这意味着价值20万的股票一旦下跌到12万的时候,证券公司就会强行结束你的这笔交易,也就是强制平仓卖掉你的股票,而这种现象对你来说就是爆仓。 爆仓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亏损,二是被迫结束交易。证券公司为了防止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需要给你设置一个平仓线,只要价格跌到这个位置,系统无需经过你的同意就可以强制卖出你手里的股票,而这也意味着这一笔交易的结束,也意味着你亏损的事实。大家要明白:刚才的例子中只要你不卖掉股票,无论中途价格跌幅多大,你都不能断定这是一笔亏损的交易,哪怕20万跌到2万,只要不卖掉就不算亏损,因为价格总有涨回去的可能,甚至涨到30万都有可能。 但一旦卖出就意味着交易已经结束,亏损成为了事实,即便事后发现价格真的出现了反弹也无济于事,这就是爆仓的悲催之处。证券公司可不会管价格会不会反弹,只要威胁到坏账的可能,他们就会执行强制平仓的指令,哪怕平仓后价格真的出现了大涨,你也只能自认倒霉...欠人家的钱你得还上,你的亏损也只能自行承担。 最后我们做个总结:爆仓指的是就是被强制平仓,而股市中出现爆仓主要是因为加杠杆交易导致的,所以我也郑重的提醒大家:炒股千万不要轻易的加杠杆。 (节目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上期我们讲到了富时中国A50指数,名字比较长,简称可以叫富时A50指数,而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富时A50期指,听这个名字你也能猜个大概,二者必然有紧密的联系,甚至你在其他平台也能看到这方面的教学,但是教学质量真是不敢恭维,因为所谓的那些“老师”、他们本身就是非专业出身,所讲内容也是照本宣科。 今天我要讲的富时A50期指被称为A股的先行指标,意思是通过观察富时A50期指的走势,可以窥探到A股接下来的走势,听起来是不是很刺激?不过在这之前你得先了解一下啥是富时A50期指?它和我们之前讲的富时A50指数有啥区别?富时A50指数是股票指数,而富时A50期指则是期货指数,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简单回顾一下上期内容:在A股市场挑选最具代表性的50家公司的股票,然后编织成一个股票指数,这个指数就是A50指数,因为编制这个指数的公司叫做富时、所以也叫做富时A50指数。由于是股票指数,意味着指数中的50只个股走势将决定指数最终的走势,这就好比决定班级平均分的是班中的每位学生一样。 那富时A50期指又是个啥?刚才说过它是期货指数,所以本质上它是期货品种,如果你不知道期货的概念,可以去听我早期的内容。既然是期货那必须要有可交易的对象才行,比如农产品期货可以交易玉米、大豆,贵金属期货可以交易黄金、白银,而富时A50期指交易的对象正是富时A50指数。听起来是不是很抽象?没关系,我们再仔细梳理一遍脉络,加深一下你的理解。 黄金白银可以被交易买卖,指数这个东西同样也可以,只不过相比看得见摸得着的黄金白银,指数并没有实物的表现形式罢了,但这不妨碍它的交易属性。富时A50指数是股票指数,决定它走势的是50只成分股,但现在我们把整个指数包装成一个商品,供人们去交易,这个时候富时A50指数就有了被交易的属性,人们会根据看涨或看跌的意愿来买卖该指数,而该指数也有了单独的价格,把这种单独的价格再进行编制就变成了期货指数,也叫做富时A50期指。 我们拿黄金举个例子:当人们都看好黄金时就会大量买入它,黄金期货的价格也会出现上涨,而此时把黄金换成富时A50指数,A50指数就变成了可交易的期货,当人们都看好该指数未来的表现时,也会大量买入它,此时A50的期货价格就会上涨,而这个价格变化我们就用A50期指来表现。所以富时A50期指本质就是期货产品,只不过交易的东西不是人们想象的实物,而是股票指数,这对于新手来讲可能有些抽象,希望大家多听几遍加深一下理解。 有人可能好奇:既然股票指数能被当做期货交易,那其他指数、如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也能被交易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些我们熟悉的指数同样也有对应的期货指数。像玉米、大豆这样的叫农产品期货,黄金白银叫做贵金属期货,而今天我们所讲的这些叫做股指期货,也就是将股票指数作为交易的对象进行买卖。 那么最后我们再来解释一下:为何富时A50期指被称为A股市场的先行指标?原因很简单,因为股票市场的交易时间通常只在白天进行,比如A股的交易时间大概是从上午9:30-下午3:00。而富时A50期指属于期货,它的交易时间比较长、几乎是全天交易,除了跟A股重合的白天之外,夜间也会进行交易,这就给人们提供了时间差,人们通过这期间富时A50期指的表现,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前窥探A股开盘后的走势。 另外、很多人不知道在哪里寻找富时A50期货指数,你们可以打开交易软件,在期货一栏寻找看看,如果看到“富时A50期指主连”或者“富时A50期指连续”的话,说明你找到它了,观察这两个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如果你学会了,千万别忘了评论区回复666。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股票指数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因为早期的内容我就讲过股票指数的概念,而今天我要讲的也是股票指数,只不过这个指数有点特殊,有点“洋气”,因为它不属于国内的指数,但与国内市场息息相关,它的名字叫“富时中国A50指数”。指数这个东西就是一种统计方法,根据某些条件编织成一个指数就可以,比如说我们最熟悉的“上证指数”。 上证指数是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只要是在上海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公司都会纳入到上证指数当中,反过来我们再来看看富时中国A50指数,这个指数是由一家名为富时罗素的公司编制的,这家公司是一家英国的公司,同时也是著名的指数编制公司。 啥叫指数编制公司?意思是说这家公司主要就是做指数编制的,富时中国A50指数就是他家的“作品”。那既然是指数总得有成分股才对,比如上证指数的成分股是所有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的股票,而这些股票都被纳入到了上证指数进行统计,富时中国A50指数也是相同的道理。这个指数的成分股也是国内的公司,在国内上市的众多公司中,挑选他们认为最具代表性的50家公司,然后把50家公司的股票纳入到指数中进行统计,最后就编制出了富时中国A50指数。 所以“A50”中的“A”指的就是A股,“50”指的就是A股中的50家公司。那么问题来了;一家老外的机构用中国的公司编制了一个股票指数,对于我们来讲有何好处呢?首先、好处肯定是有点的,开头我就说过;富时罗素是一家全球著名的指数编制公司,如果国内的公司能编制到他的指数当中,意味着公司“曝光量”得到了提升,同时也会引来更多外资的关注。相比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国内股市还是相对封闭、相对落后的,如果国内的上市公司能被更多老外关注,不仅能提升国内企业在国际的影响力,同时也能吸引外资关注A股市场,投资A股市场的公司。 当老外不断关注A股市场,投资A股的时候,A股也就实现了开放的目标,同时引来了除国内资金以外的增量资金。当然了、富时A50指数的成分股并非固定不变。符合标准的国内公司会被纳入其中,如果某天不再符合、或者有其他公司比前者更符合纳入条件的时候,前者就会被剔除掉,新的公司会被纳入指数,所以你不妨现在就去看看,你所关注的股票是不是富时A50指数的成分股? (节目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每当讲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多数人在乎的依旧是股价。上期了解过股权激励,今天就来分析一下股权激励算不算利好消息?它又如何影响股价?不过讲这些之前你需要了解一下另一个知识点:也就是股权激励的股票是从哪来的?公司为了激励员工把股票低价卖给员工,那么这些股票是从哪来的呢? 这里有三种渠道:一是定向增发,二是大股东出让,三是股票回购。如果你真的认真听过我前面讲的所有课程,这些名词你应该并不陌生,甚至不用听我接下来的讲解也能融会贯通。定向增发以前讲过,相当于公司增发新股,公司以这种方式将股票卖给员工,让员工持有公司的股票,但由于股票是增发的,所以这种方式会增加公司的总股本,也就说公司的总股数会变多。 第二种是大股东出让,顾名思义,公司大股东往往持有较多股份,这些股东出让一部分股份卖给员工,让员工也能持有公司的股票。这种方式不会改变公司的总股本,因为公司没有增发股票,而是把大股东手里的一部分股票给了公司的基层员工。对于大股东来讲这么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收回投资收益,通俗点讲就是套现。大股东持有的一般都是原始股,成本非常低廉,以这种方式卖给员工之后就等同于套现。但你不要觉得大股东太坏,因为他们也不会在乎这些利差,如果只是为了卖出套现,他们完全可以到二级市场以正常交易的方式套现,没必要以这种方式坑自家员工。 第三种方式就是股票回购,这个内容我之前也讲过,听不懂的人需要检讨一下自己,我的教学都是连贯的,跳跃式的学习只会让你学成一个半吊子、高不成低不就...公司回购股票后要么注销、要么就留着,而留着的股票就可以拿来当做股权激励的时候使用,将这部分回购来的股票低价卖给员工,让员工持股。 那么最后我们再来谈谈开头的话题:如果你持有的公司决定实施股权激励,这对于公司股价算利好消息吗?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利好的因素确实更大一些,原因当然很简单,员工持有了公司股票,当家做主人后工作热情和效率也会得到提高,公司的效益也会相应得到提高,公司效益变高、公司股价当然也会变高。 但有些情况下的股权激励必须要谨慎对待,比如股权激励的频率太高,员工购入股票的价格太低的时候、往往会引起市场的不满。如果公司经常实施股权激励,这意味着大量员工都会持有公司股票,员工持股的数量越来越多意味着正常投资者的数量就会变少。投资者是市场的组成部分,你我也是市场中的投资者,投资者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对每家公司做出客观的评价,如果觉得公司足够好,那就多买会这家公司的股票,如果觉得不好自然就不买、甚至是卖掉。 但你现象一下:如果一家公司的股票被自家员工大量持有,你觉得这些员工能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公司的价值吗?反过来、股价能真实反映该公司的价值吗?答案显然是不能,所以一般来讲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时、多数情况下是利好。但如果激励政策实施的过于频繁,或者出售给员工的股价过低时、会引起市场的担忧和不满,这时候股权激励也就算不上利好了。如果你听懂了,别忘了评论区回复666。 (节目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今天来讲讲公司针对员工的激励政策,叫做股权激励。很多人看名字估计就能猜到内容——“把股权给到员工,激励员工玩命工作就是股权激励。”的确如此,简单粗暴解释的话的确可以这么理解,但以我的个性肯定不会讲的这么简单,否则会砸了我的招牌。 先简单解释一下股权激励:股权激励就是公司针对员工的激励政策,不单单是上市公司,很多未上市的股份制公司也会采用股权激励,公司会把股份出售给员工,员工则有机会购买公司的股份,购买后自然就多了一种身份,那就是公司的股东。一般员工和公司属于雇佣关系,虽然主张平等,但不得不说、企业方一直处在强势的地位,毕竟是人家为你提供了工作还给你工资。 一说到工资,多数员工拿的都是固定工资,而工资本身与公司的效益没有任何关系。假如说你就是某家公司的员工,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卖电脑,电脑卖的越多,公司就越赚钱,但这些跟你没有任何关系,公司赚多赚少你拿的还是死工资,很多员工也都是这种状况,这就导致有些时候员工不会充分发挥工作热情,因为工作干好干坏、工资都是固定的...而公司多赚的钱员工也分不到。 这个时候股权激励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公司将股份让出来,允许员工来购买,购买的员工自然也就变成了公司的股东,而股东的收益与公司的发展息息相关,(这里再说明一下,股份也就等同于股票)假如这家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公司发展迅速,利润越赚越多,公司的股价必然会水涨船高,股东持有的股票自然也就越来越值钱。 假如员工持有了自家公司的股票,他就有更多的动力去工作,因为不仅有工资可拿,公司如果发展的越来越好,他所持有的股票也就会越来越值钱,而这也会刺激其他员工的工作热情,刺激他们“当家做主人”的意愿,也为公司再一次的股权激励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毕竟有人先尝到了甜头,后面的人自然会被吸引过来。 上文说过: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股份是需要员工出钱购买的,并不是白送的,这可能会引起一部分人的疑惑。既然需要花钱购买,员工完全可以像散户投资者一样,自掏腰包在股市中购买自家股票就可以了,又何必接受公司股权激励提供的购买机会呢? 非常好!如果你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说明你在认真思考!公司股权激励虽然需要员工出资购买,但股票的价格往往要比当时的市场价低很多。换言之、员工如果花钱到股市去买,跟普通投资者一样、需要以当时的市场价购买。但如果买的是公司股权激励的股票,相当于用打折的价格买到了自家公司的股票,这就与市场价格存在价差,有价差就意味着有套利的空间,也意味着只要你看好自家公司的发展,即便日后价格出现下跌,低成本拿着股票的你也可以安心持有,等待价格回升并创出新高。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今天咱们来学一个相对冷门,也很少有人知道的一个知识点。没错!这又是你与其他人拉开差距的一堂课,因为即便是老股民很多人也不知道做市商。做市商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角色。做市商的工作都是由一些机构来做,这些机构就叫做市商。做市商的工作非常有意思,可以说它们是市场中的合法“庄家”,能起到做市、造市的作用,同时还能为市场提供流动性。 是不是听着云里来雾里去的?没关系,接下来就是我最擅长的环节——举例说明!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当你面对一只股票,在手机上点击买入,请问这些股票是从哪里买进来的?答案是其他投资者,不管那个人是谁,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人报出了卖出的单子,当你和他报价的时间、价格都很相近的时候,你们俩人的报价就会相互成交,你买进了他卖出的股票,他卖出了你买进的股票。 其实绝大部分成交都是这么进行的,这其中系统起到了匹配的作用,帮你找到与你报价最合适的卖方。只要我们报出的价格不是太离谱,买卖几乎都是在几秒内成交,效率非常高。效率高的原因是因为投资者足够多,给整个市场提供了庞大的交易需求,所以无论你是买入还是卖出,多数情况下都会马上成交。 但是!注意我要说但是了!多数情况下会立马成交,那少数情况下又会怎么样呢?假如你在手机上点击买入,你报的价格也很合理,但是迟迟无法成交,为什么?因为没有对手盘...啥叫对手盘?就是卖你股票的人,如果你选择的是卖出,你的对手盘就是买你股票的人。只要在你报出的价格上没有合适的对手盘,结果也就无法成交,你要么选择继续等待,要么直接撤单放弃。而这种现象就叫流动性的丧失,假如这种现象很常见,那么整个市场的流动性将大大降低,最后就是一潭死水。 那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这个时候就需要做市商,做市商手里存有大量的股票和现金,为了方便你的理解,我接下来的语句可能会有些粗糙,大家理解一下。做市商可以去买大量的股票,然后存着,而手里也有大量的现金,然后就是它们的表演时刻。继续拿刚才的故事举例:你在某个价格买入某只股票,但因为这个价格上没有对应的卖方,于是你等了很久也无法成交,而做市商的工作就是盘活市场的流动性,于是它将自己手里的股票卖给了你,如此一来你就顺利买了进来。 卖出也是一样的道理,当某人选择卖出,假如也出现了流动性紧张的情况,系统找不到与你匹配的对手盘,也就是没有合适的买方买走你的股票。这个时候做市商就会买走你的股票,目的是为了保证交易的连贯性,保证市场的流动性不会出现枯竭。所以有些时候你买进的股票、不一定就是其他投资者卖给你的,也可能是做市商卖给你的。 钱这个东西光看数量没有用,丧失了流动性就等于是废纸,金融金融,资金只有融通起来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股票市场是交易的市场,如果交易的连贯性、持续性都无法保证,那就没有人愿意来这个市场投资。只有交易足够活跃的市场才能让资金在快速的流动中到达最需要它的地方,可一旦出现流动性缺失的状态,就相当于行驶的汽车遇到了堵车一样,整个市场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现在的股市投资者数量众多,所以很少有流动性问题。但在过去、上市公司的数量不多,投资者更是少的可怜,经常会出现想买买不进,想卖卖不出的情况,而这个时候做市商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用这种方式拯救了市场流动性、盘活了交易,顺便也能从中赚点价差。你学会了吗? (节目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普通散户也能看到券商研报吗?券商研报又包含哪些信息?我们又该如何参考这些信息?这些问题就是今天我要讲的重点,学完之后可别忘了点赞+加关注,你们的支持就是我坚持的最大动力,我的目标就是做全网最优质的股票教学,希望这个目标由你来共同见证! 首先、券商研报普通人也可以看到,一般多数炒股软件都会有这项功能,我们就拿同花顺和东方财富软件为例:点开任何一只股票后都会看到很多数据,比如:财报、公告、盘口等等,当你看到“研报”两个字的时候就找对地方了,这里面都是针对该股的研究报告,而这些报告都是由不同券商的研究员写的。 不同的软件由于排版不一样,所以“研报”的入口可能也不固定,这个需要你们自行探索。上期说过:研报一般有公司分析、行业分析和宏观市场分析,针对你感兴趣的阅读即可。如果你想了解关于一个行业的专业分析,那你可以去看针对该行业的券商研报,如果想看某只股,也就是某个公司的专业分析,可以找到该股票,点开后按照刚才的流程查看研报即可。 我在文稿中放了一张图片,图片显示的是某地产公司的研报。这家地产公司正是万科。研报大概包含一下几点信息:首先是标题,标题中写明了是关于哪些内容的研究报告,图中的标题是《万科A,7月经营公告点评》。看到标题你也就明白了研报的分析方向。然后就是正文内容,这个没必要解释太多....具体的分析内容和依据都会写在文章正文。接下来是研究员给出的评级,评级就等同于评分,大概分为五种:买入评级,增持评级,持有评级,减持评级,卖出评级。 研究员会根据自己的判断给研究的公司一个评级,也算是简单粗暴的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图片中的研究员给出的为“买入评级”,说明它比较爱看好万科未来的表现。具体给出这样评级的依据是啥?那你就得仔细阅读一下他的研报,看看他分析的逻辑,而这些都将为你今后的投资提供有力的参考。 当然,有些研报还会给出目标价,这种形式跟评级的原理一样,研究员根据自己的判断给出该股未来会达到的目标价,这个价格可能会比现在的股价要低,也可能会比现在要高,但这种方式本质上也属于评级的一种,如果研究员认为将来的价格会比现在高很多,他自然也会给出买入评级。 那么最后就是研报的出处,也就是这篇研报是谁写的。图中的研报来自天风证券,作者的名字叫做陈天诚,这个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就好。研报很多,研究员也有很多,这里面不乏一些知名的研究员,他们往往在某个行业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市场口碑也很好,这些人的分析也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但在这里我不方便把名字说出来,只能靠大家慢慢发掘。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