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 61: 美国孤立主义外交的迷思:历史、当下与内政之维

作为生在五星红旗下、长在改革春风里、与祖国一同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代中国人,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认识一个美国。这个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现行秩序的缔造者和维护者,动辄便干涉内政,一言不合便推翻政权。不管我们如何看待这个美国,它仿佛无处不在,永远都是在「动」的。 但川普自竞选之日起,就给我们吹来一阵孤立主义的「清风」,让我们看到美国的另一种可能。在竞选中,他所构想的美国是不会为了几块礁石而介入南海的,是不会主动干预朝鲜半岛局势的,是不会对别国人权指手划脚的,是不会派美军去搞乱中东局势的,是不会为了那些钱没给够的北约盟国和俄罗斯对抗的......而这个给中国崛起送「福音」的川普执政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年头。 自川普上任以来,虽然他下令退了 TPP 和巴黎气候公约,但却都留有后门;虽然他重启 NAFTA 并拒绝确认伊朗核协议,但谈判进展并不如他所预期;虽然他抱怨北约盟国不给力,但最终还是做出了安全承诺;而在朝核问题上,他的激烈言辞一度让世界末日钟都拨快了几分钟;如今,他在先后挣脱了 Cohn、Tillerson、McMaster 等经贸、外交、国安稳健派之后,终于祭出了贸易战的大杀器,真正的「American First」外交终现端倪。 可不管是川普这让人眼花缭乱的孤立主义外交,还是美国历史上源远流长的孤立主义外交,对我们来说都异常陌生。因为它在在我们所熟知的现代史中几乎无迹可寻,所以经常被简单视为「干涉主义」的反义词,寄托了各种误解和迷思。而这些迷思,某种程度上也是美国自身对孤立主义外交史的重塑和再诠释的产物。而孤立主义外交那夹缠着国安危机、家国认同、世界定位的真面目则尘封在故纸堆中,为大多数人所遗忘。 本期湖北大学春秋讲坛邀请游天龙为大家梳理孤立主义外交的发展历程,尽量还原它的真实面貌,探究美国为何在此刻押上孤立主义的韵调。 (音乐制作:高宇馨) 《选·美》网址:https://xuanmei.us ## 人物简介 * 游天龙: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司法研究博士生,JD毕业。爱过美国宪法。

130分钟
99+
6年前

Episode 59: 约会与许可: 从 #MeToo 走出来的议题

从 2017 年的 #MeToo 运动开始,约会中的暴力、许可问题(consent)、权力关系等就成了热门话题。去年底,Kristen Roupenian 发表在《纽约客》的短篇小说「Cat Person」激起千层浪,把我们在约会和发生性关系前尚未好好沟通过的问题暴露给了公众。小说从 20 岁女大学生 Margot 的角度阐释了陌生人约会时,女性所体验到的羞耻感、期待、恐惧、不适,以及最重要的:对性的复杂解读。 本期我们以情人节为契机,从这篇小说出发,讨论在大都市中约会可能涉及到的许可与沟通问题,剖析异性恋和同性恋中都可能出现的让人尴尬和费解的情况:怎样算是许可? 约会时对方付钱意味着什么?约会时,女性是否一直被隐性压力所迫,试图取悦对方,而无法享受?女生在约会时,会经常担心对方认为自己「作」(zuō)吗? 我们也提到了硅谷性派对中的威压与权力滥用,还讨论了中国高校中的性侵事件和 #MeToo 在国内的传播,以及同志圈子中「性」和「承诺」的不成正比。 《选·美》网址:https://xuanmei.us (致谢:音乐制作:高宇馨,剪辑:高宇馨) ## 相关链接 * Kristen Roupenian: Cat Person * What every guy should know about dating: consent counts * 报告称高校性骚扰中过半的人选择沉默和忍耐 * Cat Person: What Robert (probably) thought * A Chinese #MeToo Movement? Not Yet: Beijing Professor Suspended After Accusations of Sexual Harassment * A Q&A with the author of ‘Cat Person’ * I’m a sexual consent educator. Here’s what’s missing in the Aziz Ansari conversation. How demanding female sexual pleasure makes us all better at understanding consent. ## 登场人物 * Afra(主持人): 哥伦比亚大学与伦敦经济学院世界历史在读,现住伦敦 * Austin: 哥伦比亚大学 Law J.D. candidate, 现住纽约 * Ina: 媒体人,现住纽约 * Tony: 媒体人,现住纽约 Special Guests: Austin, Ina, and Tony.

64分钟
71
7年前

Episode 58: 全球化退潮中的移民时代

2018 年 1 月 6 日,《选·美》联合创始人游天龙在纽约文化沙龙举行了题为「全球化退潮中的移民时代」的讲座。经纽约文化沙龙授权,本期我们将讲座录音呈现给大家。在 1 小时 13 分处发生了录音故障,有几秒间断,请大家理解。 以下是游天龙为这次讲座准备的介绍文章: 纽约,文化,沙龙。 六个字,三个词,都是「移民」。 纽约自不必说,我们这栋楼 David & Samuel Rose Building 的命名人 David Rose 和 Samuel Rose 就是两个出生在耶路撒冷的犹太移民,19 世纪末随父母移民到纽约,在这里兴旺发达终成曼哈顿地产业五大家族之一,是活生生的「美国梦」代言人。注意,这五大家族里面没有姓川的。 「文化」也和「移民」息息相关。移民们将自己各自的文化带到他们的目的地,他们的文化和当地的文化交融、互动、碰撞、冲击、乃至厮杀,最终形成了新的文化,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不被「移民」重塑的「文化」。甚至我们现在用的「文化」这个词都是日本的「和汉词」,是汉文化流传到日本被明治日本人借用来翻译西方文化中新词汇的独特产物。 而「沙龙」就是 salon 的音译。这种以增进交流、愉悦自身为目的的聚会本身就有着独特的「移民史」:始于意大利城邦、随文艺复兴和美蒂奇家族进入法国宫廷、借助法国文化的强势地位传播到欧美各地。 可以说,没有人类的迁徙和移动,纽约无法诞生、文化无法繁荣、沙龙无法流行,我们也就没有缘分今天齐聚一堂。 不夸张的说,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移民史。我们的祖先走出非洲,足迹踏遍五大洲七大洋,将文明的火种洒遍这颗蓝色的星球。可以说「移民」才是人类的常态,任何人都不应当对「流动」心怀畏惧。但和过去不同的是,我们正处于一个全球移民的新时代,地球人的流动性之大、流动率之快、流动距离之远,都达到了人类历史的最高水平。我们时刻都在流动,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移民。 但是移民也成为省市、国家、地区乃至全球性的问题:从北上广限制外来人口的软硬政策,到日本韩国台湾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危机,到涌入欧洲动摇欧盟体制的叙利亚难民危机,到高举反移民政策问鼎白宫的特朗普,到弥漫在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恐怖袭击......无一不体现着这个全球移民时代的巨大张力和冲击力。可以说,如何正确的认识和管理移民已经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时代问题。 人为什么要移民?移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何有效的管理移民?美国的移民现状到底如何?这些将是本次沙龙我将试图解释的问题,我将和在座的每一个移民一起探索现实和印象之间的鸿沟、话语和政策之间差异。 (又及:什么?你说你是土生土长的华裔美国人?那也是「第二代移民」嘛,欢迎一起来!) (再及:你问为什么不是第三代第四代?你知道美国 1940 年人口普查华裔只有四万么?你觉得美国第三代第四代华裔人口有多少?) 《选·美》网址:https://xuanmei.us ## 相关链接 * 讲座幻灯片 * 纽约文化沙龙 ## 登场人物 游天龙: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司法研究博士生,JD 毕业,爱过美国宪法。

144分钟
99+
7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