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五一放假+写毕业论文的机会偷懒,不知不觉竟也有一周没有更新,时间真是快的可怕。 聊到川端康成是因为我的好基友小秋说你们的节目好久没有聊日本作家了(hi小秋你好吗看到我的双手了吗!),我向林珊转述这句话的那一天,单向历上正好引用了川端康成在《花未眠》里的句子:凌晨四店钟,看到海棠花未眠。就是这么简单的凑巧,我们决定读川端康成。 读完古都,我满脑子都是一句诗“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诗和小说并无关联,但那种感觉却极为相似。小说情节简单人物单纯,我们讨论时索性跳过了人物情节,给其他方面诸如礼仪文化、人文风俗的讨论留下了空间,如果你对这本书感兴趣,可以闲来一翻。有时我们无法掌控自己生活的节奏,在书里过一过“慢”的生活,也是很不错的体验。
本期节目录于前天,林珊在改论文,倘在等待修改意见。昨天,林珊刚刚提交论文修改稿,倘在改论文。今天,倘还在改论文……论文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吧。这期节目纯属聊天,没有照顾听者,只想为两只清华论文狗加未来的博士狗留一点声音的回忆而已。不过这是玩笑啦,我们都很执着,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配乐来自于林珊最近很喜欢的日剧《家族的形式》,讲的是爱情、婚姻和亲情、亲人,我们在节目也聊到了这些无可奈何的问题。
本期节目描述来自超超maybe 新一期的珊越拾穗和大家一起来聊聊《世说新语》,这部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记载了东汉至东晋间的高士名流的言行风貌和轶文趣事,依内容编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等共三十六类,从各个方面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门阀社会的生活面貌。让我们借着一则则长短不一的故事,一起穿越时间领略一把魏晋风骨。
天哪第一次实现网易云和喜马拉雅的同步更新,虽然不知道有什么好感动的还是感动哭TAT 《浮生六记》是沈复的自传体散文,说是六记,如今只余四记。读《浮生六记》最大的感慨是,这是一本有趣的书,里面的人是有趣的人,沈复是,芸更是,无论是游玩赏乐还是颠沛流离,平凡日子里的趣味是为大不易。曾歆羡书中沈复与朋友登高赏月抚琴,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看的扬州大学几位音乐教授在饭局上唱歌剧的视频,那种洒脱肆意让我心生向往。但节目里经小伙伴们提醒,回想起某个大家一起看星星的夜晚,顿觉十分安宁。其实我们做读书节目的初衷也是如此,在一片兵荒马乱的日子里寻一个僻静角落,让我们慢下来,做彼此“有趣的人”,去发现平凡里的点滴美好。 愿你也做一个“有趣的人”~
做完这期节目,心里有点后悔。陀思妥耶夫斯基于我而言是一种过于私人的体验,见证了我近十年来的读书时光。然而也因为如此,推荐他的时候我满心欢喜,讨论起来却又相当迟疑,所谓近乡情更怯罢。节目的讨论确实未能如我期待的展开,大家的理解有着微妙然而巨大的差异。地下人是一个诚实的人,这期节目不能算是一期诚实的节目,至少我不是。录完当晚,颇有些遗憾地在豆瓣里标记:“时隔多年,读完之后依然有微妙的快感和扭曲的共鸣。这是一个诚实得让人无地自容的地下人,而我在为自己编造无数理由之后已经难以接受真实的自己。但这仍然是一本私人的书,即使是自以为都有共鸣的人也无法真正坦诚地讨论它,倘若能真正讨论起来,只怕是病友交流手记吧。”
本期节目介绍来自东东(我猜的)封面是迷妹林珊的爱豆白先勇先森XD 本期拾穗行歌的嘉宾就是珊越拾穗的主持人之一林珊。在这期节目中,我们将更多的了解到兴趣广泛的林珊的阅读世界,尤其是她对台湾文学的热爱和理解。除此以外,林珊对于她所喜爱的摄影集又是如何评价的呢?关于她所广泛阅读的人物传记又有着怎样的经历?还有对她影响颇深的书又是什么呢?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将在这期节目中一一揭晓。
前段时间《博人传》上映,火影迷们都大大激动了一把,林珊也是其中之一。本期节目,喜欢动漫的林珊和超超把自己和火影的相识相知告诉大家。或许这些话,喜欢火影的听众已在知乎或是豆瓣上看到很多,但我们仍然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算是诉说一段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情怀吧。结尾处歌曲是超超最喜欢的600话op——KANA-BOON的シルエット。最后一句“翩然飘舞落地的树叶,此刻飞往远方”呼应了《火影忍者》最想向我们传达的梦想。
梦建谈艺录是珊越拾穗的新栏目,由刘垚梦和陈於建带领听众感受艺术的魅力。“现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邓肯是第一期节目的主角,这位舞蹈家也是垚梦姐硕士论文研究的主题,她从自己从小跳舞的经历出发,与於建探讨了芭蕾舞与现代舞的异同,现代舞与古典音乐、古希腊瓶画及雕塑的关系。在邓肯眼里,大自然是艺术的无尽源泉,通过舞蹈能抒发人的情感、展现人的个性。在这期节目里,听众能感受到舞蹈与上述艺术门类以及文学、摄影等的微妙勾连,从而走进一个全新的空间当中。本期的配乐选取的是门德尔松的《春之歌》以及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第一、二、四乐章。
节目介绍再次来自林珊~ 节目自开播以来,读到了好些有意思的听众留言,因此开辟了读者来信这个环节,鼓励大家多多与我们分享你们的感受。本期节目介绍的是《伊斯坦布尔》,写的是帕慕克的个人史和伊斯坦布尔的城市史。我们着重讨论了呼愁这个概念与帕慕克的童年故事,但更多的细节,等待你去书中挖掘。
节目介绍来自林珊~ (最近真是忙到飞起啊——也懒到飞起) 本期节目是珊越拾穗的新尝试,名为晨读对话录。这是珊越拾穗诚邀清华园里戏剧晨读小组的小伙伴来做客,节目分为戏剧简介、戏剧阅读及戏剧讨论三个部分 。戏剧晨读小组每天早晨七点在园子里一起阅读各式各样的剧本。本期阅读的是晨读小组发起人卢昌婷在微信公众号十一维推荐的剧本,名为Red,作者为John Logan,剧本只有著名艺术家 Rothko和他的学徒Ken两人,整部剧在两人不断的争论中展现了他们对Red和艺术的理解。我们的讨论也围绕以上两个问题及师徒关系展开,相信听众也能在其中感受到RED的力量。
本期节目介绍来自林珊: 本期节目的灵感来自于王步高老师的唐诗鉴赏课,听他带着浓重方言腔念诗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因此,终于回归的倘和东东、超超、我作为南方代表,而广播台新人佳宁、广播台老人悦琛作为北方代表,一起聊聊方言这个话题,既有亲身体验,也有阅读书籍和观看影视的感受。 PS. 封面是巴别塔~
想到读《斯通纳》无疑是被各种媒体的噱头吸引,“沉寂五十年的好书”“感动每个人的故事”,一般而言,我读书不喜欢赶时髦,然而斯通纳作为一名大学老师的生活却让我产生了好奇。近年来,我不断朝这个方向前进,却又不断地自我怀疑和否定,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坚持自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读完《斯通纳》,我很痛苦,因为这个故事太过真实,一个平凡人的平凡一生,一个学农学的少年被一堂文学课打动,改变了一切,他是个好老师,没有人记住他。他被激发过,选择过,坚守过,爱过,煎熬过,最终走向死亡的终点。犹记得斯通纳年少时和朋友讨论大学的本质,他用了一生的时光和关键时刻的选择捍卫着自己的精神圣殿。读这本书时,我想到现实生活中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老师,想到不得不承受巨大压力只能吐槽抱怨的青椒师兄师姐,想到我的同学和朋友,一种巨大的恐慌无措包围着我,尽管这本书的语言是那么平实克制,然而我知道我还是会遵循自己的选择继续前进,不管未来把我引向何方。 遗憾的是,虽然我推荐了这本书,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参加节目的录制。在这里,我诚心再向各位听众朋友们推荐《斯通纳》,这是一个平凡的故事,里面有所有人的影子。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