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美籍华人,中文和英文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生于上海,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华人作家。代表作品:《陆犯焉识》、《金陵十三钗》、《小姨多鹤》、《寄居者》、《铁梨花》、《第九个寡妇》、《一个女人的史诗》、《扶桑》、《少女小渔》…… “我是有一种使命感,觉得我想写,我这辈子好像不写会死。就激情到这种程度。我就是一个职业的作家,是一个靠卖字为生的这么一个人,这样一种职业,我喜欢它的独立性,我喜欢它的自由,那种没有极限的自由……”“一个写稿佬的生涯”
电影中千军万马的声音其实是四五个人在录音棚里敲出来的,用竹枝敲打铁管就能模拟武林高手论剑决斗。@北影拟音师魏俊华 用她收集的五花八门的破烂模拟影视剧中的各种声音,是冯小刚的御用拟音师,从业30多年,做过《霸王别姬》《天下无贼》《乔家大院》等几百部影视剧的声效。 “拍电影时,你不可能把马拉到棚里去录千军万马的声音,就需要拟音师做出这个音效,我们做的这些东西,有些是生活当中不可想象的,你也要想象出来。”拟音需要留心生活中随处可在的声音,“收拾饭盒,这么一拿我发现了一个声音,可以做出担着扁担走的音效。”
19岁,吕植以一种单纯的兴趣,与导师开始了国内最早的大熊猫保护研究,在秦岭“潜伏”8年。“人跟自然的和谐关系是良好生活的一部分,而我们正在失去这个东西”。她创立”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从科学家到环保实践者,见证着中国自然保护的萌芽到蓬勃。 “这就是我们在做保护工作时候面临的真实情况,所以经常会灰心,甚至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不是跟人性相违背。这些水坝也好,砍伐也好,打猎也好,都是有非常合理的现实逻辑,我们能够撼动那个逻辑吗?”
1988年,还在上学的@沈黎晖 组建了清醒乐队,舞台上,他是摇滚乐队的主唱。他成立的摩登天空唱片公司,一度频临破产。虽然仍在不断拿奖,但公司就剩下三个人。过去的7年,他把一个音乐节的品牌深入人心,在唱片已死后重塑全新的大众音乐消费模式。 “舞台拆的速度比搭快太多了,十几万人来过这个地方,你不相信这事儿真的发生过,非常的梦幻,非常的超现实。”@沈黎晖 讲述,“初中的时候,街角有一个音像店,天天放一个叫张蔷的歌手的歌,她是我小时候的偶像,我怎么也没想到,多年之后,她签约成为了摩登天空的艺人”。
由于母亲病故,我选择了从医;她死于妇科肿瘤,我选择了妇产科。这是30多年前,一个少年对母亲的承诺。我原来总想尽可能多看病人,做手术,搞科研,写论文。但我逐渐觉得,如果能让广大女性朋友更多地了解子宫,或许就让更多孩子享受有母亲陪伴的童年。 “12岁那年,我妈妈去世了。我哭到最后都哭不出声了,我说,我要当医生,要当一个像大医院那样什么病都能治好的医生。”@协和谭先杰 讲述了4个故事,“每个女性患者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说不定她的背后就有一个像我当年那样的半大孩子,我希望让母亲能留住小孩,小孩多见到妈妈”。
许知远,做书店、开专栏、写书,从《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到《祖国的陌生人》,从《经济观察报》到《生活》杂志。 “一个好的社会是建立在一个有内心生活的社会。我从来不相信,没有内心生活的个体,不管他们多么懂那些表面的原则,他们能够创造出一个他们值得生活的社会。”
苍狼白鹿的子孙没料到,蒙古民谣可以走得比骏马还远,飞得比雄鹰还高。当我们感受到所谓进步或进化的“威胁”时,不管你是什么民族来自哪里说什么语言使什么品牌用什么货币,你一定渴望一个随时可以回去的故乡,在蒙语里它叫做“杭盖”。 “游牧生活的这种艰辛,过去的和现在是同样艰难,但是现在的可能更残酷一些。所以用摇滚乐的这种形式,把这种思想表现出来。”@杭盖乐队 他们立志将蒙古音乐的精髓和摇滚乐的力量传递给全世界,引领着听众们进入蒙古文化和历史。一席现场《回到你身旁》安静的诉说,激情的演唱。
研究博物学的十多年里,刘华杰一段时间不上山就憋得慌,从北京大学新长出来的植物,到永定河河梏一些入侵的外国植物,或者驱车千里,只为看一种罕见的小植物。在科学知识愈发远离生活的时代,这位哲学教授@草木华杰 选择这种贴近地面的博物式生存——了解你周围的一切。用心去感受、去发现动物、树叶、雪花、尘埃、菌盖,以及其他多得多的微小生命——即使是路边杂草或者池塘里的原生物,也远比人类发明的任何装置复杂难解得多。抛弃自大,忘记人类的身份便容易认识到生命共生的智慧,这就是《博物学生存》。
六个平均年龄超过52岁的老爸组建摇滚乐团,他们的共同点是家中有罹患罕见疾病的孩子。台湾金马奖最佳纪录片提名导演黄嘉俊讲述《一首摇滚上月球》。 这些爸爸非但没有跑掉,而是勇敢面对自己生命的课题,借由摇滚把情绪和挫折勇敢地宣洩出去,成为台湾仅次于五月天最火的乐队。“当我们尝到生命的苦痛,往往孤立无援。生命难免有独自承受的时候,仍要相信凝聚的力量。”
蔡舜任,来自台湾,美学大师蒋勋的得意门生,转而成为了一名油画修复师。从西洋绘画之父乔托画作,在卡崔纳风灾中受难的17世纪画作《小公主》,到台湾庙宇中的门神,都在他手下重现风华。如今,从师傅那里学来的态度和技艺,蔡舜任正一点一滴传承给学生。一席现场,时间倒流的魔法。 “中国进步得非常快,所以很多老的东西,属于文化、文物的东西被破坏的速度超乎想象。不在乎你拥有多少文物,而是你保留下了多少。这才是真正能让我们文化延续下去的一个重点。”
毛喻原,2003年当代汉语贡献奖得主。他被野夫称为“散材”,毛喻原随笔集《再见冬妮娅》记录了人生存在的瞬间,忆及少年往事,青年轶趣,既有时代社会的特征,又有人性的纯粹。他的故事唤回了我们关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青春、爱情、时代、心灵的记忆,也因此成为一部超越时代的心灵史。
迪亚拉出生于非洲马里,三代行医。云南曾是离他再遥远不过的地方,但却在红河6个老少边穷县下乡义诊、送医送药、修水渠、建校舍,只为让每个人能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权利。在他的努力下,这里90%的村委会都有了自己的村医,小病不出村。一席现场,@中医迪亚拉 分享他的行医之道。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