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82 从苏加诺到苏哈托:印尼的建构与重生

-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马广路,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参与翻译学术专著《杀戮季节:1965——1966年印度尼西亚大屠杀历史》 - 你会听到 - 00:53 苏加诺与苏哈托,两代政治领袖在当代印尼的政治遗产 04:42 印尼与荷兰的独立之战 09:47 50年代印尼国内政治的派系斗争 15:45 军队在印尼的特殊地位 19:04 万隆会议在印尼 24:45 印尼与马来亚的领土争端 35:46 五十年代末最大规模的排华被选择性遗忘了 37:06 苏加诺的肾病,不止是医学问题 41:52 领袖魅力与民间信仰 49:38 众说纷纭的930时间 54:49 1960年代:革命与政变的年代 58:58 从政变到杀戮:并非针对印尼华人的杀戮 65:20 印尼国族建构进程中的激烈族群冲突 68:37 苏哈托:新秩序何以持续三十年 71:16 苏哈托、朴正熙与皮诺切特 80:59 印尼的「巨变第二天」 本期提及书目: 《杀戮季节:1965——1966年印度尼西亚大屠杀历史》——杰弗里·B.罗宾逊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建构,1949~1965》——刘宏 《苏加诺政治传记》——J·D·莱格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高海博 声音设计:孙称 封面设计:Jessi 节目运营:小米粒 - 本节目由 JustPod 出品 ©2023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博:@JustPod @播客一下 微信公众号: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互动邮箱:[email protected]

87分钟
12k+
1年前

Ep.81 从大同到洛阳,漫谈共和国早期的社会主义新城|中间城市

-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李浩,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已出版《八大重点城市规划——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规划北京:“梁陈方案”新考》 - 你会听到 - 04:07 共和国第一批社会主义新城:八大重点城市 07:13 156工程与八大城市的确立 13:16 既有长春一汽,也有洛阳一拖 17:59 包头,分散布局的结果 20:15 成都,另一个小北京 22:14 先定厂址,再有城市规划 31:11 第二拖拉机制作厂与第二汽车制造厂的选址争议 35:48 八大城市里苏联专家的身影 50:29 苏联城市模式的技术法则:人口测算 62:56 赫鲁晓夫楼与中国的工人住宅 64:11 社会主义人均居住面积之争:6平米还是9平米 67:06 建筑、规划领域的第一轮批判 76:24 洛阳模式:无心插柳的「模式」 85:30 城市建设领域的四过与跃进 90:02 「三年不搞城市规划」 92:13 城市化与工业化吊诡的不同步 97:00 西安城墙为什么留,北京城墙为什么拆?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高海博 声音设计:孙称 封面设计:Jessi 节目运营:小米粒 - 本节目由 JustPod 出品 ©2023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博:@JustPod @播客一下 微信公众号: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互动邮箱:[email protected]

104分钟
16k+
1年前

Ep.75 马可·波罗:妄人、商人还是官员?

「马可·波罗到没到过中国」可以说是一个20世纪的话题。在学术界,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已经是一个共识。 一个标志性事件是,2000年夏,南开大学历史系杨志玖教授在天津南开大学发起并主持了“马可波罗与13世纪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特意邀请曾经写过《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的吴芳思博士对话。这一轮世界范围内马可·波罗研究论争的主要代表人物参会与发言,让马可·波罗来华问题在论辩中得到厘清。 21世纪,马可·波罗研究又有了纵深发展。 -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马晓林,南开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出版《马可·波罗与元代中国》,译作《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珍珠在蒙古帝国》 - 你会听到 - 00:48 马可·波罗来华的民间争议 02:10 拍《马可·波罗》的体验 04:03 现代蒙古国眼中的忽必烈 08:39 吴芳思博士在南开的交流 13:39 马可·波罗抄本研究 23:30 元代的祭祀活动 30:43 以东方所见之现实解释欧洲传说 38:58 马可·波罗的扬州经历 48:54 马可·波罗的身份:斡脱商 56:25 马可·波罗父亲与叔叔的经商之路 69:14 大航海之后,对马可·波罗的质疑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高海博 声音设计:孙称 封面设计:Jessi 节目运营:小米粒 - 本节目由 JustPod 出品 ©2023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博:@JustPod @播客一下 微信公众号: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互动邮箱:[email protected]

73分钟
12k+
2年前

Ep.73 中国西北生态变化:水权、荒漠与沙尘暴

-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刘君言,Greenpeace气候风险项目负责人,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博士 甘奕维,煤炭与水资源领域资深研究员 - 你会听到 - 01:20 最近沙尘暴为什么这么多 05:20 「西北暖湿化」会解决尘暴问题吗 10:00 荒漠里面遇洪水 14:37 中国西北与美国中西部开发的比较 18:28 科罗拉多河上的水权与开发 24:26 美国西部大开发的后果:尘暴与肮脏的三十年代 30:53 对荒漠的再认识:从改造到保护 35:55 中国西北种树史 41:30 速生杨树如同一台水泵抽取地下水,导致区域内生态紊乱 46:29 「理性」「科学」之外,西北地区的在地化经验 本期提及书目: 《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 《帝国之河:水、干旱与美国西部的成长》 《尘暴:1930年代美国南部大平原》 《肮脏的三十年代:沙尘暴中的美国人》 - 地球日特别企划 - 每年的4月22日,是旨在提升人类对自然环境重视意识的地球日(Earth Day)。今年的4月22日,JustPod和国际环保机构Greenpeace,共同推出地球日特别策划「中国西北地区的气候故事」,从石窟文物保护、中国葡萄酒文化、西北生态环境变化史等不同角度,深入讨论全球气候变化如何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我们又需要如何更积极地应对一个更脆弱、更极端的气候未来。 特别鸣谢:国家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对地球日特别策划的内容支持—— 4月17日上线 杯弓舌瘾 4月19日上线 中间地带 4月21日上线 忽左忽右 国家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与国际环保机构Greenpeace,通过“从文化和城市出发的公众气候行动倡导”联合项目,致力于连接不同人群,推动关于环境保护议题的创意讨论和有效行动。我们希望结合人文精神与先锋视角,呈现美好生活的可能性,给予更多人用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勇气。 Greenpeace在北京办公室开展工作超过20年,欢迎通过官网和社交账号了解Greenpeace的故事,公众号@greenpeaceinchina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高海博 声音设计:孙称 封面设计:Jessi 节目运营:小米粒 - 本节目由 JustPod 出品 ©2023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博:@JustPod @播客一下 微信公众号: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互动邮箱:[email protected]

52分钟
31k+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