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理论和管理的中国理论

欢迎反馈意见及加入群聊“北京读天下企业故事汇”,或致电[email protected] 2014年9月,《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管理的中国方法”,作者认为中国企业是当前世界上最活跃的群体,为世界展现了新的商业气象。可是,当50年前日本企业表现出这样的活力时,曾经产生了像全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和JIT准时制管理方式等,这些新的理论概念和管理方法总结出来之后,得到西方管理学界的认可,成为西方管理理论的一部分。全世界的企业都可以学习并从中受益,比如美国汽车产业注意学习像丰田汽车等日本企业的管理经验。 当然,大家都中国企业在竞争中表现出灵活性、速度,对规模的痴迷和对价格竞争的依赖。中国企业向员工提出的奉献要求也让西方企业界感到震惊。不过,由于没有人提供理论上的总结,其他国家的企业发现自己很难向中国企业学习。例如,在最近我们看到的奥巴马负责发行的纪录片美国工厂里,美国企业羡慕中国员工对企业的奉献精神,但他们无法理解中国企业向员工提供了哪些心理上的满足来交换这种忠诚,因为中国企业对员工在物质上提供的满足显然并不足以解释员工的以厂为家的行为。当中国企业凯歌行进、夺取国际市场份额的时候,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其他国家的企业和员工和管理思想家会怀着怎样的心情看待中国企业。由于缺乏主流的理论工具解释中国企业的成功,企业越成功,反而越有可能给一些不太有利的解释让出了空间,甚至导致中国企业形象受损。 参考教材 《管理学原理》第二版 韩瑞著 《创业管理》吴何著 《战略管理》(第2版)李振福、孙忠著 《现代企业管理》(第2版)吴何著

21分钟
27
5年前

张勇在阿里巴巴的管理工作:决策与领导

欢迎反馈意见及加入群聊,[email protected] 在2013 年9 月的一次总裁会上,受命执掌无线业务的张勇坚持要求明确集团的无线战略, 统一KPI。这个会议最终的决定,是将手机淘宝客户端确定为整个阿里巴巴在手机端最重要的战场,“我们达成一个共识,集团就做一个客户端。”其他APP 作为“航母上的各种飞机”,只有极少数的APP 如天猫、聚划算获准独立存在。在两个月后的集团组织部大会上,张勇提出, “整个集团把无线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押注手机淘宝,让阿里巴巴无线业务完成了惊险一跃。今天,手机淘宝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移动电商平台,占淘宝销售比例达到85%。 新零售是阿里推出后影响和带动整个行业发展的战略,显示了阿里在整个行业中位于战略创新最活跃、最领先的地位,也奠定了在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阿里的竞争优势。张勇解释说:“无论消费者在哪里进行消费……只要是真实的经济行为,我们完全有机会把它变成一个真实的数字交易。”“有真实、活的商业场景,才能带来生生不息的数据。”能够带来场景的不仅是电商和支付,云计算、物流和文娱板块同样在拓宽阿里的商业场景。 参考教材 《战略管理》希尔、琼斯、周长辉著 《管理学原理》韩瑞著 《创业管理》吴何著 《战略管理》(第2版)李振福、孙忠著 《现代企业管理》(第2版)吴何著

15分钟
50
5年前

俞敏洪与新东方的组织冲突

从2000年到2004年,新东方高层间产生了极大的分歧,逐渐上升为道德上的谩骂和人格上的攻击。俞敏洪发现自己很难照顾好方方面面复杂的关系,安抚一人往往会得罪另一人。在妥协和反复的过程中,俞常常因为“无原则”而遭到批评,他的权威和公信开始受到挑战。2001年,出于对大股东滥用权力的担心,小股东(创业元老)通过股东会议罢免了俞敏洪的董事长职务,后来又采用了联席CEO会议的决策机制。然而大家失望地发现,迫使俞敏洪交出权力后,情况并未得到好转,这反过来证明了俞对新东方学校的特殊意义。 新东方早期有强烈的江湖色彩,议事程序不清、效率不高,形成一个处理和解决问题的稳定机制是大家共同的愿望。俞和伙伴们一起建立了议事规则,试图排除由于同学和朋友关系所引起的“人情”不便。元老徐小平两次未按规定参加董事会会议,被“请”出董事会。直到徐小平向董事会递交工作申请后,才回到董事会。 在对学校进行公司化和股权明确化的同时,俞敏洪通过外部咨询公司对学校进行估价,得到学校价值50亿元的数据。这为俞敏洪解决冲突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方向。一方面,承认原来的分配方式是造成当前困局的原因,因此冲突本质上无关个人道德水平。另一方面,让未来的价值激励大家放弃分歧,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参考教材 《战略管理》希尔、琼斯、周长辉著 《管理学原理》韩瑞著 《创业管理》吴何著 《战略管理》(第2版)李振福、孙忠著 《现代企业管理》(第2版)吴何著

11分钟
45
5年前

海尔不停顿的组织变革

海尔是中国最大的家电集团之一,2018年销售额超过2600亿。管理如此庞大的企业,当家人张瑞敏最担心的是“困扰中国企业的三座大山”:不良品、应收账款和库存。 张瑞敏认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于让每一位员工都对自己的工作充分负责、承担起决策的责任,也就是成为自主经营的主体。而要做到这一点,不能靠CEO,也不能仅仅靠管理团队,而要靠制度和组织设计相配合。 张瑞敏希望将企业的经营压力落实到每一个人,让每个员工直接面对市场。为此,海尔进行了大规模的流程再造。从面向职能的管理转变为面向流程的管理,让组织中的员工不再服从于具体的职能部门的需要,而是围绕流程展开作业,以订单信息流来带动物流、资金流的运转。因为先有订单,所以生产出来不会形成库存,搬掉“三座大山”。 2012年,海尔开始小微化变革。海尔将员工视为拥有自由意志的个人,没有上级指派任务,创客们在海尔的平台上与用户交互,找到自己能够创造价值的空间、共同创造价值并与组织共享双赢的结果。用张瑞敏的话来说, “每个人在海尔都可以成为自己的CEO”。 在传统层级组织中,高层管理者思考,而基层人员行动;张瑞敏要做到,海尔每一个人的思考与行动合为一体。正如管理大师杰克·韦尔奇所说:“旧的组织建立在控制之上,但是世界已经改变……你必须在自由和控制之间取得平衡,但是你会有比想象中还多的自由。”

22分钟
91
6年前

企业竞争环境变化与员工心理契约

音频文字稿发布在“北京读天下”公众号。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认为,在员工和组织之间存在着一种不能落实到书面的契约关系,这就是心理契约。其中员工向组织贡献时间和技能,而组织向员工提供这样做的诱因,包括外在诱因和内在诱因。与书面契约不同,心理契约不那么稳定,而是可能经常发生改变。比如由于加薪、升职或冲突导致员工失望,此时员工会重新看待心理契约。认为自己受到损失的员工可能会减少努力或离职。心理契约不仅仅是个体员工与组织间的关系,也受到环境的影响。比如在创业气氛浓厚的时期,员工心理契约会注重发展,像是寄希望于上市或期权收入,或者企业只要展示光明的前景就可以满足员工的期望。 心理契约的主要视角是员工,因为员工可以站在个体角度迅速决策作出调整。而组织在做出针对员工的调整时需要经过特定流程,有时还要从整体上进行考虑,实际调整不仅速度慢,效果不见得好。 组织吸引员工进入高强度工作的心理契约无非采用这样一些方法,比如理念、义气、权力和金钱。其中理念只能唤起少数人的持续热情,权力则是稀缺资源,也只能满足少数人,对于多数员工这两样作用不大。义气属于易碎品,破坏起来容易,重建起来非常难。剩下的最广泛和最有力的还是金钱,可是金钱带来的心理满足具有边际效应递减的特点,这种满足很快就会失去激励,而下一次则必须更大的增加才能实现相同的满足水平,这是不可持续的。 参考教材 《管理学原理》(第2版)韩瑞著 《创业管理》吴何著 《战略管理》(第2版)李振福、孙忠著 《现代企业管理》(第2版)吴何著

14分钟
39
6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