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46 对话李睦:我的老师吴冠中与他的老师林风眠

中国现代艺术之路是一条充满挑战与创新的旅程。在这条道路上,林风眠和吴冠中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创作手法,为中国艺术界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本期,我们邀请李睦老师从清华艺博的《现代艺术之路:林风眠与吴冠中绘画作品展》聊起,与我们分享了这两位艺术大师的生平故事,以及他们坚守艺术的纯粹与创新。 另外,吴冠中对艺术教育的贡献无疑是被忽略了。而作为吴先生学生的李睦老师,通过回忆这些珍贵的经历,以及分享他的艺术实践、创作和对学生的教学理念,为我们如何理解艺术教育提供了一把钥匙。 本期嘉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李睦 本期主播:叶子、微妮 剪辑制作:米尼、叶子 图文发布:微妮 时间轴 2:41 对《现代艺术之路》展览的感受 7:39 提供一种观展思路 12:57 “风筝不断线”到底是怎样的艺术观念? 16:54 林风眠和吴冠中留法的不同背景 25:48 对林风眠的创作看法 29:40 作为吴冠中学生的一手体验 44:12 吴冠中的“两个不留” 47:06 吴冠中在课堂中怎么教学生?怎么评价学生? 54:56 到底什么是美? 林风眠(1900-1991) 1900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1921年起,先后在法国第戎美术学院、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学习。1926年回国后,历任国立北京艺专和国立杭州艺专校长(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林风眠受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思想的影响,锐意推进艺术运动,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蓄”的办学方针,不拘一格、广纳人才,组成了多画种、多风格、高水准的师资阵容,并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他们的人格操守及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建立了一套在当时最为完整、规范的美术教育体系。林风眠1960年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1973年转入上海中国画院工作,1977年移居香港,1979年受法国政府邀清在巴黎赛努奇博物馆举办“林风眠画展”,1991年3月获得中国台湾省授予的“文艺奖章及美术类特别贡献奖”。 《青衣仕女》,纸本水墨设色,66×69cm,20世纪60年代,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 《白莲仕女》,纸本水墨设色,68×66cm,20世纪60年代,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 《菖兰》,纸本水墨设色,68.5×65cm,1961年,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藏 《静物(之七)》,纸本水墨设色,67.5×68cm,20世纪40年代,上海中国画院藏 《风景》,纸本水墨设色,68×68cm,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吴冠中(1919-2010) 1919年出生于江苏宜兴,清华大学教授。1936年进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1942年毕业后任教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公费赴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学习油画;1950年归国,曾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营建系、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91年被法国文化部授予“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2001年文集《画外话·吴冠中卷》获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三届人民文学奖,文集《吴冠中谈美》获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奖。2002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艺术院终生通讯院士;2003年荣获文化部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2006年被香港中文大学授予文学荣誉博士。曾任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 《狮子林》,纸本水墨设色,173×290cm,1983年,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 《楚国兄妹》,布面油画,42×32cm,1990年,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 《忆故乡》,布面油画,100×65cm,1996年,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 《巴黎郊外乡村》,纸本水彩,21×27cm,1950年,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 《故宫》,纸本水墨设色,48×44cm,2006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关注我们- 小红书/微博搜索同名账号

65分钟
99+
4个月前

Vol.44 10月艺术观察:大埃及博物馆|敦耀光华巴黎特展|林风眠与吴冠中绘画作品展

艺术观察是由艺术七妖妖新出品的月更资讯类栏目,在每一期的节目中,你将会听到由3到4为主播轮流进行播报的艺术内容。本期的“艺术观察”,包括三条艺术资讯,一部舞剧和一本艺术书籍推荐,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多多互动,接下来的内容,希望你会喜欢。 本期主播:微妮、越越、叶子 【听友福利】 <音乐剧《我,堂吉诃德》中文版十周年封箱> -20世纪殿堂级音乐剧 -曾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 -喜剧的外壳,戏剧和现实之间交织相错 🗓10月25日-11月17日 📍北京·二七剧场 <双十一满减活动> 两张同价位票档及以上,下单立享优惠 满500减200/满1000减600 “价格低于官网及其它购票平台哦” <购票渠道> 购票链接 或扫码购买 时间轴: 00:38 资讯1:大埃及博物馆正式公开试运营 06:25 资讯2:敦耀光华——清华美院敦煌艺术研究及设计成果巴黎特展 11:44 资讯3:现代艺术之路——林风眠与吴冠中绘画作品展 21:10 艺术故事:林风眠 20:07 艺术书籍分享:《News from Nowhere》,威廉·莫里斯 32:55 有关猫咪的事 大埃及博物馆入口图 大埃及博物馆俯瞰图 透过玻璃墙可眺望胡夫金字塔 图坦卡蒙黄金面具 拉美西斯二世雕像面部的一束阳光 大埃及博物馆主厅 鹿王本生,雷圭元,1984年,蜡染设计 和平鸽丝巾,常沙娜,1952年,丝巾设计 九色鹿,刘巨德,1980s,插画 《葳蕤——“国韵青衿”敦煌风格系列学生装设计》,李迎军、温馨、刘玚、万雅芬、杨姝、敬文萱,2024 《现代艺术之路——林风眠与吴冠中绘画作品展》海报 《琵琶仕女》,林风眠 ,纸本水墨设色 ,34×34cm ,1950s, 上海美术馆藏 《白莲仕女》,林风眠 ,纸本水墨设色,68×66cm,1960s, 上海美术馆藏 《青衣仕女》,林风眠,纸本水墨设色,66×69cm,1960s,上海美术馆藏 《芦雁》,林风眠,纸本水墨设色,48×72cm,年代不详,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菖兰》,林风眠,纸本水墨设色,68.5×65cm,1961,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藏 《水田(一)》 ,吴冠中,木板油画, 47×60cm,1973,上海美术馆藏 《狮子林》,吴冠中,纸本水墨设色, 173×290cm,1983,上海美术馆藏 《忆故乡》,吴冠中,布面油画,100×65cm,1996,上海美术馆藏 《 News from Nowhere》 《乌有乡消息》 -关注我们- 小红书/微博搜索同名账号

41分钟
99+
5个月前

Vol.41 如何破除我们对艺术的那些“误解”?清华大学教授告诉你

艺术真的只是少数人的专属活动吗?我们普通人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艺术是否有标准?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最大障碍究竟是什么? 当你困惑如何理解艺术时,是否想过,更应该让艺术来懂你? 对于孩子的艺术启蒙教育,家长们又该如何引导? 艺术家本身或许不重要,但艺术思维却至关重要。为什么每个人都需要具备艺术思维?真正的艺术疗愈是什么?艺术的疗愈效果又是如何发生的? 或许,我们每个人对艺术都有一定的困惑或误解。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李睦老师,为我们解答这些关于艺术的疑问。 李睦老师长期从事绘画创作与专业教学,同时也致力于通识美育教学研究。过去十年,他在清华大学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一门艺术通识课《艺术的启示》,这门课还在2021年被评为清华大学的标杆课程,为很多清华学子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的新大门。李老师的授课风格真诚而富有启发性,听过他课的学生都深受触动。他将艺术教育视为艺术创作的延伸,荣获清华大学“新百年教学成就奖”乃实至名归。 在这期节目的录制中,我们在李老师的工作室进行了长达五个小时的访谈,尽管最后只剪出了一个半小时,但本期节目内容信息量依然巨大,值得反复收听。 李老师的许多观点和见解都极为深刻,听完之后,相信大家会打破对艺术的许多固有认知,帮助我们真正理解什么是艺术、艺术与每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艺术能够带来的启示。 本期主播:楚晴、叶子、米尼 本期嘉宾:李睦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研究生及博士生导师 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社会美育研究所所长 长期从事绘画创作与专业教学,持久开展通识艺术教学研究,担任《现代绘画理念与实践研究》《艺术的启示》《艺术、哲学与科学》等课程教师;著有《知道的和想到的》《看见的不重要》《我们所不知晓的绘画》《艺术的二十二个遐想》《艺术通识十六讲》等学术著作。 时间轴: 00:01:55 《艺术的启示》是一门怎样的艺术通识课?为什么坚持做这么多年? 00:05:00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阻碍,也是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阻碍 00:12:17 什么是艺术?为什么说“从未发生过的事才叫艺术” 00:17:34 艺术中的感性思维到底有多重要?感性和理性如何平衡? 00:30:07 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的艺术启蒙? 00:40:26 为什么李老师要将艺术教育本身作为艺术创作来实践? 00:46:02 李老师自己深受影响的老师——吴冠中,现代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00:52:18 艺术创作中的痛苦与苦难的关系 01:01:16 为什么人人都需要艺术思维? 01:05:42 什么叫懂艺术?什么是让艺术懂你? 01:20:18 什么是真正的艺术疗愈?艺术的疗愈作用是如何发生的? 01:25:58 《艺术通识十六讲》是一本怎样的书? 书籍推荐: 《艺术通识十六讲》

90分钟
1k+
7个月前

Vol.39 为什么人人都爱黄永玉?聊聊黄永玉百岁新作展

2024年的7月份,我们去中国美术馆看了黄永玉的百岁新作展——“如此漫长,如此浓郁”,看完整个展览,真的非常佩服黄老先生在九十多岁高龄还有如此惊人的创作能力,不但题材广泛,还风格各异,有尺幅巨大的作品,也有用笔细腻的线描,有风趣幽默,也有浪漫温馨,展览中每个观众都看得嘴角上扬。 为什么人人都爱黄永玉?本期节目,我们将根据这个展览以及黄老先生的书籍来聊聊黄永玉的艺术和人生故事,真的只要对他了解越多,越会爱上这个洒脱旷达的老爷子。 黄永玉简介: 1924年8月4日湘西土家族出生,2023年6月13日去世,享年99岁。 黄永玉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曾做过瓷场工人、小学教员、报社美术编辑,写过剧本,后在美术学院任教,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副主席。他在战乱年代自学成才,以木刻起家,拓展至漫画、油画、国画、雕塑、工艺设计等,在中国当代美术界具有重要地位。 除了艺术成就,他还写了大量的散文、杂文、诗歌,文笔潇洒、幽默、生动,而且在晚年还写了长篇传记小说《无愁河的浪荡子》三部曲,共262万字。所以,黄永玉,不仅是艺术家,还是文学家。 本期主播:楚晴、叶子 时间轴: 00:53 黄永玉百岁新作展介绍 04:00黄永玉的生平介绍 07:20黄永玉的艺术市场介绍 10:38黄永玉的动物主题作品分享 11:47黄永玉的植物主题作品分享 13:15《煞风景》作品分享 17:08《今夜》作品分享 19:03如何欣赏黄永玉的作品 24:11《小夜曲》背后黄永玉的浪漫爱情故事 29:39《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黄永玉带给人的治愈 33:03黄永玉的相关书籍和展览分享 相关作品: 猴说 黄永玉 纸本设色 68.5×68.5cm 2019年 胜利 黄永玉 纸本设色 48×45cm 2022年 拉龟图 黄永玉 纸本设色 49.8x69.8cm 2020年 深山何处钟 黄永玉 纸本设色 137.5×69cm 2017年 一枕万响围 黄永玉 纸本水墨 97×179cm 2023年 煞风景 黄永玉 纸本设色 400x360cm 2022年 今夜 黄永玉 纸本设色 100×90cm 2022年 小夜曲 黄永玉 纸本设色 138×69cm2023年 书籍推荐: 《从塞纳河到翡冷翠》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见笑集》 《黄永玉100》 《要是沈从文看到黄永玉的文章》 展览推荐:

37分钟
99+
8个月前

Vol.38 7月艺术观察:巴黎奥运会|大卫·霍克尼的中国式构图|海贼王25周年中国巡展

艺术观察是由艺术七妖妖新出品的月更资讯类栏目。在每一期的节目中,你将会听到由3到4位主播轮流进行播报的艺术内容。本期艺术观察,包括3条艺术资讯,艺术速报,一位艺术家介绍和一本艺术类书籍推荐。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多多互动,接下来的内容,希望你会喜欢。 本期主播:越越、微妮、安安 时间轴: 00:40 资讯1: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的艺术性 07:50 资讯2:大卫·霍克尼与“移动焦点”创作观念 18:25 资讯3:经典动漫海贼王25周年巡展 27:42 艺术速报 31:16 艺术家介绍:瑞典女艺术家-hilma·af·klint(希尔玛·阿夫·克林特) 35:27 艺术推荐:《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 2024卢浮宫奥运特展剪影 巴黎波旁宫前的“维纳斯”们 2024巴黎奥运会吉祥物“弗里吉” 王翚 宋骏业 杨晋等,《康熙南巡图(卷六)》局部,1632-1717 大卫·霍克尼,《阿卡特兰酒店:第二天》1984-5,石版画,73.5×96.2 cm,泰特美术馆藏 海贼王海报图 hilma·af·klint(希尔玛·阿夫·克林特),瑞典,1862-1944年 《最大的10张画》(1907),从左至右依次为第2、3、4、7号 《原始的混乱》画布油画(1906—1907),从左至右依次为第7、8、16、17号 《祭坛》(1915),从左至右依次为第1、2、3号 -关注我们- 小红书/微博同名搜索:艺术七妖妖

39分钟
99+
8个月前

Vol.37 闲聊双年展,从“宇宙电影”到“处处都是外人”

双年展作为艺术生态中一种重要的展览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往往代表了一个城市甚至国家最先锋的艺术表达,也是聚合本土与国际艺术家的平台。2023年的上海双年展“宇宙电影”与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处处都是外人”都在互联网上引起了一些讨论,本期节目将结合亲身体验,聊一聊两个不同城市的双年展带来的艺术感受,也欢迎大家与我们分享自己的观展感受。 本期主播:YOYO、米尼 时间轴: 00:39 威尼斯双年展的历史 03:52 上海双年展历史 06:30 2023年上海双年展主题“宇宙电影” 10:07 上海双年展展览动线与作品 17:55 2024年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处处都是外人” 23:45 威双“金狮奖最佳国家馆”澳大利亚馆 29:34 威双德国馆 43:09 国家馆的不同形式 44:03 聊聊中国馆和日韩馆 49:43威尼斯双年展观展TIPS 相关作品: 1996上海双年展张健君作品《Taichi·迪斯科》现场图 第十四届上海双年展“宇宙电影” 展览动线 特雷弗·帕格伦《非功能性卫星原型(设计4;建造4)》《轨道反射器(比例模型)》《轨道反射器(三角形变体#4)比例模型》 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海报 克莱尔·方丹Claire Fontaine《Stranieri Ovunque(处处都是外人)》 澳大利亚馆 阿奇·摩尔ArchieMoore《kith and kin)》 埃及馆 韦尔·肖基 WaelShawky 《Drama,1882》 德国馆大门 德国馆 耶尔·巴塔纳 YaelBartana《Light to the Nations – Generation Ship》 德国馆 耶尔·巴塔纳 YaelBartana《Farewell》 德国馆 耶尔·巴塔纳 YaelBartana《Light to the Nations – Life in the GenerationShip》 上海双年展 查尔斯与雷 · 伊姆斯《十的次方》 德国馆 埃尔萨·蒙塔克ErsanMondtag《Monument》 德国馆 埃尔萨·蒙塔克ErsanMondtag《Monument》 From Ukraine: Dare to Dream, Victor PinchukFoundation 意大利馆 中国馆 日本馆 韩国馆 ARTLAS app

55分钟
99+
8个月前

Vol.35 龙年说龙,春节也要有艺术相伴

甲辰龙年将至,龙的意向和中国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龙”作为数千年来一脉相承的文明图腾,其背后的神秘感和故事性给艺术家们的创作带去无数灵感。此外,想到过年,我们总会联想到一些喜庆洋洋的民间艺术和文化。而无论是今年哈尔滨的冰雪城市走红还是特殊的气候变化,想必雪景也会成为大部分城镇过年的背景图,这也让我们联想到了一些艺术家的冰雪装置艺术和绘画作品… 时间轴: 01:39中华第一龙——C形玉龙 05:38西方关于龙的文化——圣乔治屠龙 10:21张僧繇之“画龙点睛” 12:00中国古代画龙第一人:陈容 15:08东西方不同的财神 18:07年画——中国春节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 23:07击鼓说唱俑——喜庆与欢乐的生动演绎 25:42日本冰雪装置艺术家:吉冈德仁&东信康仁 30:00冬日雪景的绘画艺术:莫奈与印象派 36:31老彼得·波鲁盖尔的《雪中猎人》 C形玉龙,新石器后期·红山文化,高26cm,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拉斐尔(Raphael) , Saint George and the Dragon. Oil on wood. 1505. 29,5 x 25,5 cm 拉斐尔(Raphael), Saint George and the Dragon, c. 1506, 28.5 x 21.5 cm 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 Saint George and the Dragon, Oil on canvas, 309 cm × 257 cm, 1605 卡巴乔(Carpaccio),St. Georgeand the Dragon,Tempera on canvas,141 cm × 360 cm 丁托列托,《圣乔治屠龙》,1588,布面油画,158×101cm 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陈容《六龙图》局部, 34.3×440.7厘米 陈容《九龙图》局部,46.3×1096.4厘米,藏于波士顿博物馆 贾姆博洛尼亚,《墨丘利》,1580,青铜雕塑,高187cm,巴黎卢浮宫藏 河南滑县木版年画文财神比干画像 《击鼓说唱俑》,东汉,高56cm,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吉冈德仁《Snow》,装置艺术,2010 年 吉冈德仁《Second Nature》,装置艺术,2008年 东信康仁,《Frozen Flowers 2023》,2023年 东信康仁,《Frozen Flowers 2021》,2021年 东信康仁,《Frozen Flowers 2019》,2019年 东信康仁《Botanical sculpture × In Bloom project- Sea #3》,2023年 上图:《霜》(Frost),克劳德·莫奈,1875 下图:《雪景》(Paysage de neige),雷诺阿,1875,巴黎橘园美术馆藏 克劳德·莫奈,《霜降吉维尼》,1885 克劳德·莫奈,《阿让特伊的雪景》,1875 -关注我们- 小红书/微博同名搜索:艺术七妖妖

46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