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 张文森 我来唱首世纪末的摇滚情歌

主播:小玲 叶风 麒羽 剪辑制作:麒羽 封面设计:麒羽 文案:叶风 刘以鬯先生将自己的作品分为两类:一类娱人,煮字疗饥,作稻粱谋;一类娱己,坚守本心,探求内在与真实。一切有精神向往的人,大抵如此。 本期的主题人物——张文森,是“森系”的小玲的心头好。这位只在二十世纪最后几年发过两张唱片的台湾歌手,原本不在麒导与我的“射程”之内,我俩录这期节目,也就多少有点“陪太子读书”的意味。也正因此,三人锵锵,由张文森聊开去,音乐、文学、电影、广播、两岸,乃至保钓运动,放言无忌,咳唾随风,未忍抛掷。 我们今天熟识的很多殿堂级歌手,都是现代唱片工业的终极胜利者。他们就像露出水面的巍巍冰山,水面之下,则是无数“消失的他/她”。“消失”并非没有来过,只要“来过”,就有意义。 具体到张文森,他有志向,有态度(本可沾巨星之光而不愿,也是本期彩蛋之一!),有才华,创作与歌唱能力俱佳,甚至可以从他的歌声离析出罗纮武、伍佰、黄舒骏、梁文福等似曾相识的成分,先后发行唱片的新力与滚石,也都是大名鼎鼎的行业翘楚,还最先唱过一首后来大火的歌(本期又一个彩蛋!)。何以仍是反响平平?甚至连一些资深歌迷都闻者寥寥。你当然可以说,他这两张专辑本身就不是当红的歌路,或者相对不够精粹,高不高、低不低的,甚至出唱片的时机就不对。 唱片工业,顾名思义,既然是工业,当然讲求效率,不能不计成本。也许他再出几张唱片,这一切就都会改观,叫好又叫座,退一步,即便不叫座,叫好也成啊,留下几张名垂青史的经典,供后世少数知音膜拜。可惜,唱片工业不太可能给他这个试错的机会。 换个角度,张文森的这两张专辑,以及张文森本人,都可以是我们更深刻地解析过往的中文流行音乐的范例。优点与缺点、讲究与将就、惊喜与无奈,交织纠缠。个人在唱片工业乃至大时代面前,是非常无力的。麒导藉此对摇滚歌手的创作方式及其唱片制作模式,进行了一番深入浅出的解析,听众自当别有会心。 如果因为节目的机缘,进而听他专辑,甚至如小玲一般,一听倾心,固所愿也;如果对专辑之外更为广阔的历史文化产生兴趣,更觉欣慰。 作为眷村小孩,经历了这半个多世纪的宝岛岁月、两岸风云,尤其是亲历了歌坛的黄金时代、台前幕后,张文森的音乐人生、家国情怀,比他的专辑对我更有吸引力。希望真有那么一天,张老师来内地走走,我们有机会聚首畅聊,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人生本来就不止音乐。 节目中,我聊到初抵宝岛,在桃源开往台北的机场大巴上,初见窗外台北的天空,像接头对暗号一般,冲着同车的朋友轻声喊着“王芷蕾”。这一幕,至今思之仍感动不已。张文森的歌,张文森的音乐人生,又何尝不像台北的天空:“有我年轻的笑容,还有我们休息和共享的角落”,“常在你我的心中”!

170分钟
99+
1年前

078 请空腹收听的公厕奇谭

主播:紫轩 老鲁 阿静 麒羽 剪辑制作:麒羽 封面设计:麒羽 文案:老鲁 众所周知,公厕是路上行人的生理港湾。 有个陈旧的段子说北京人在公厕见面打招呼都说“吃了么您哪?”这里要澄清一下,北京人也是地球人,不至于。 大家总是喜谈吃喝,羞论拉撒,可明明它们像生与死一样有着因果关系。 人们爱公厕。当我们奔走在陌生的街道,三急如配套设施一样如约而至。一开始步履轻快,像个归心似箭的异乡人;之后速度放缓,甚至迈起小碎步,有些“近乡情更怯”;最后,五步一哈腰,十步一下蹲,好似朝圣一般,心急而腿短,望山跑死马。 人们厌公厕。拥挤的饭店,食客们都尽量避开卫生间附近的位置。如在路上经过它门前,必定屏住呼吸,大步通过。这时我又不禁感叹,人类真是个矛盾的存在,厕所是生活必需品,用的时候恨不得遍地都是,用完了立刻希望它从地球消失。我听住在鼓楼一带的同事说,他小时候家里房紧人多,居委会出于照顾,把一个曾盖着厕所的地分给他们用于建房居住,可长辈嫌晦气再三推辞,多年后,那块厕所地基拆迁了,换得一套三环160平米,只可惜此时已属邻居。现在想起来,说不出一种活该感。 公厕爱世人。原则上说,人不在公厕拉撒,公厕是不会臭的,所以一边将最肮脏的东西倾泻给它,一边说脏、臭、恶心,似乎有点儿找茬儿的意思。接纳所有污秽以后,还要在门墙之上承接五花八门的广告,帮流动商贩清洗廉价的水果,甚至头顶还得被迫成为蟊贼的抛脏宝地。然而公厕就显得大度许多,即便如此,依旧给无助的祖孙提供一个暂避伤害的空间,在午夜洗去无名大姐一身疲倦,并且还让一个京城美女写出了公厕怪谈。大大的城市,小小的一间,竟也承载着谁的梦,竟也让人看到明天。 本期节目为空腹限定,请收下这有味道的一集。

93分钟
1k+
1年前

077 万芳【下】我们不是永远那么勇敢

主播:小玲 麒羽 嘉宾:叶风 剪辑制作:麒羽 封面设计:麒羽 文案:叶风 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总结艺术的四个要素:作品、世界、作者、受众。一切艺术,莫不如此,总要有意无意地处理这四者的关系。三十年来,万芳是越来越明悉此道,并真诚践行的。 进入21世纪,歌坛范式转型,老实说,对万芳这样认真的歌手是不太友好的。专辑出版的频次虽然渐弱,质感却越来越好,突破与惊喜不断,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她的倔强,她的艰辛,她的成长。 如果将万芳进入歌坛这三十年做个分期,大致十年一转,初期偏于纠结,中期消化和解,近期则平静自由,走向无限的世界。 从《新不了情》那样痛彻心扉的苦情,到《孩子气》的自由,到《慢火车》的从容,再到《夜照亮了夜》的透彻:“夜照亮了夜,痛战胜了痛。……最黑的黑是背叛,最痛的痛是原谅。……你不能承受的虚伪,我来体会;……你给不起的未来,我来告别。”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2010年后,《我们不要伤心了》、《我们不是永远都那么勇敢》、《原来我们都是爱着的》、《可是我还是学不会》,单看歌名,也会感觉大异于前,直面内心,直面人生。《阿兹海默》更是一首冷峻的诗,探讨现实社会议题,拓宽了她的音乐疆土。《那些美丽的相遇》,又是一张惊艳的宝藏专辑,尤其是初次与陈明章的合作,《爱》、《歌妓祭鬼》,洵为传世之作。 距离现在最近的一张专辑《给你们Dear All》,虽然只给她带来了金曲奖“评审团奖”,但时间会证明那届的“评审团”是何等的没有眼(耳)光。出圈的《阿峰今天没有来》,唱出对死亡的遗憾与无奈,慰藉与释然,大疫之下,击中每一位听者。 我们为什么爱万芳?长得不漂亮,却又那么美;唱功不完美,却又那么动人。三十年来,真挚地歌唱,从情歌到民谣,真诚地面对这个世界,不避病痛、别离乃至死亡,将自己的观察与思考,以及浓浓的人文关怀,传导到听者的内心与灵魂。 同时代的歌手,台上还有几人?不免有点伤感!然而,只要你们还在,我们就是幸福的。即便有一天,你们自然从容地谢幕,我们仍然是幸福的。因为,我们彼此见证了最美的音乐《好风景》。在你的歌声里,我还是那个放学人散后,偷偷用粉笔在黑板上写“萬芳”两个字的羞涩少年。

141分钟
1k+
1年前

076 万芳【中】试着了解我的孩子气

主播:小玲 麒羽 嘉宾:叶风 剪辑制作:麒羽 封面设计:麒羽 文案:叶风 我们现在回望过去,当然觉得万芳是幸运的,赶上了中文流行音乐的黄金时代,万芳是优秀的,靠作品说话,当得起“文艺范鼻祖”的名头。这多少带了一些时间的滤镜。万芳这个年龄段的歌手,前有邓丽君、凤飞飞、黄莺莺、苏芮、陈淑桦、蔡琴、齐豫、潘越云这样的一众殿堂级常青树,后有新世纪周杰伦横空出世带来的范式转型,前后夹击,真正留给她们在所谓的“黄金时代”的时间,其实是非常短暂的。 在这短暂的时间里,要顶着“影响的焦虑”,要倾听自我,不忘大众,兼顾艺术与流行,不断抗争博弈,不断和解平衡;还要开疆拓土,尝试各种艺术形式,开掘内心,激发潜能。此刻,梳理她这一路走来的轨迹,不但理解她的艰辛,更多的是钦佩与心疼。 1996年的《割爱》专辑里,既有苦情大红的同名主打歌,也有《Fly Away》这样文艺内敛的隽永之作,更有《四季》这种很“狗毛”的放飞自我。这似乎预示了万芳未来的文艺路线。 她本人不太看好的《割爱》专辑,市场反响却很好。滚石乘胜追击,年底又发行了她的《就值得了爱》专辑。主打歌依旧是KTV里的大热歌,也有《温哥华悲伤一号》这样有着浓烈的电影质感的作品。 同样是1996年,万芳开始师从戏剧大师李国修,参演了“屏风表演班”的《莎姆雷特》。之后的《征婚启事》、《我妹妹》、《收信快乐》、《北极之光》,直到赖声川的《宝岛一村》,极大地拓展了她的人生维度。某种意义上,对她而言,戏剧人这个身份,不亚于歌手。戏剧而外,在影视领域也大有精进,2004年,得到了金钟奖的肯定。 1997年的《左手》专辑,可以视为万芳的文艺宣言。里面专门有一段叫《左手》的口白:“我是万芳,我是一个左撇子,天生用左手的人。小时候,我都用左手写字画图,可是呢,我被规定要用右手。一个人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的用左手,因为,它让我觉得,我是真正的在做一个我自己。经过了这么多年,我很想练习用回我的左手,而且我觉得,也可以开始练习用另一个自己来面对你。”平静却异常锋利! 这张专辑里,有《孩子气》这样只有郑华娟才能写出来的杰作,“分享疲惫灵魂中高贵的梦想”,很郑华娟!很万芳! 1998年的《林万芳歌本1·答案》,是最棒的民歌翻唱专辑之一。小蔡琴终于可以跟蔡琴本尊合体,再加上鬼马的小玲姐,玩了个不亦乐乎,先锋得没有《2》!弦乐深情,唱尽时光之重的《归去来兮》;唱了半天,冷不防来了句“不好听”的《兰花草》;大小蔡琴合体的《答案》;马爷自己也会惊艳的《七月凉山》,都值得经常重温。 1999年的《不换》专辑,难得有小李这么清新温情的小品,还有两首《女人鞋》这样“杨立德+陈小霞”的宝藏之作。 同年,万芳(演唱)还跟李文瑗(讲述)合作,出版了讲述大爱的《生命乐章》专辑。 万芳新世纪的第一张专辑《这天》,合作者中,除了李正帆、黄韵玲这样的老友,贾敏恕、张亚东等新朋友带来了全新的气息。《听风的歌》,散发着浓郁的欧陆气息,风琴赋予她风的自由,还有阳光的味道。搭档黄品源的台语歌《麻糬》,乱哄哄的热闹,让你想加入一起疯,一点儿也不厌烦。

124分钟
1k+
1年前

075 万芳【上】时间仍然继续在走 我却站在原地

主播:小玲 麒羽 嘉宾:叶风 剪辑制作:麒羽 封面设计:麒羽 文案:叶风 1990年的台湾歌坛,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林万芳。这样的名字,就像林佩芬(历史小说作家)、林瑀芳(林明桦,南方二重唱里的小南方)一样,带着彼时的宝岛气息,很难让人真正记住,素朴的一抹芬芳,随即散入风中。于是,从1992年初的第二张专辑《放心》开始,她就径叫“万芳”了。未来的三十年里,无数歌迷心中,这两个字将有非凡的意义。 1988年,文化大学的林万芳跟同学苏仁林搭档,报名参加了木船民歌比赛,翻唱了潘越云的《锁上记忆》,夺得优胜,随即签约姚凤岗先生的“音乐田”。1990 年,推出了自己的首张专辑《时间仍然继续在走》。懵懵懂懂走入歌坛,尽管高音酷肖林慧萍,中低音酷肖蔡琴,甚至曾有“小蔡琴”之誉,一时之间,终究难以找准自己的定位,特色不彰。既没有陈淑桦的惊鸿照影,也没有黄莺莺的女王气场,没有出身民歌西餐厅的歌手们的江湖历练,没有综艺感,更没有狗血八卦,似乎与“红”注定无缘。一度,她也打过退堂鼓。 一块璞玉,有待时间之手来雕琢打磨。 优点缺点,长处短板,往往一体两面。与前面提及的陈淑桦、黄莺莺等巨星相比,万芳的外貌与唱功都不很出色,但对听众而言,万芳更像身边之人,更有一份亲切感,更易打动过日子的普通人。 熬过第一张专辑后两年的沉寂,柳暗花明,1992 年推出的两张专辑《放心》与《真情》里,《碧海情天》、《猜心》、《我记得你眼里的依恋》这几首借着八点档电视剧的热播而大红的金曲,总算让万芳在歌坛站稳了脚跟。直至1993年的《断线》专辑,《新不了情》横空出世,携尔冬升电影之威,大红大紫,也让她有了日后与流俗博弈、坚持做自己的本钱。正如最美好的袁咏仪与刘青云定格在同名电影中,最为大众熟知的万芳的歌声,也定格在这首歌里。经历过对这首歌的拒斥与和解,后来的万芳有了更多的身份——戏剧人、影视演员、广播人,能体悟更为宏阔的世界,充沛的生命力得以彰显。 《半袖》、《习惯寂寞》、《桂花酿》、《试着了解》、《恋你》这些作品,娓娓道来的故事,意象丰富的画面感,淡淡忧伤的气息,如同歌曲里的文艺电影,初步展现了万芳的文艺气质。她在《Fly Away》里唱道:“看遍人来人往,缘起缘灭,不该怕改变。……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想要成熟就要接受不完美。”这样以人间烟火气为底色的清醒、深邃、优雅,最打动人心,深入灵魂。

126分钟
1k+
1年前

074 嘿 给你的耳朵升级设备了吗

主播:阿静 老鲁 麒羽 剪辑制作:麒羽 封面设计:麒羽 文案:老鲁 众所周知,90年代夜路是真的黑,得自己唱歌壮壮胆儿。 我们大多数时间都需要陪伴,哪怕是有个声儿。小时候,爸妈忙着搞建设,在家的时间少,就买了一个双卡录音机加几盒磁带。从那以后,每天早晨起床打开收音机,晚上写作业放磁带,成了我最初的收听习惯。 九几年那会儿,“只有我听到”是种非常奇妙的感受。而当电波中传来喜欢的歌,想着无数人在和我一起听,同样让我会心一笑。“耳机是要买随身听才能有的”这个观念我保持了好多年,以至于我的第一条配塞被视若珍宝,直到它线材发硬,左耳变聋,我依然不离不弃。那之后我买过各种各样的耳机,它们材质各异,声音互有高低,却在早晚“耳聋”和拽掉随身听上高度统一。 自从有了蓝牙耳机,街上一半的人都戴着它,我时常想,他/她的耳朵里此刻正在播放什么?如果是播客,最好是我的节目。 正在发声的听众们有福啦! 本期节目由Tezo通勤耳机「鸢」独家赞助播出,“当我看到你戴鸢,就知道你也在听播客”,Tezo的鸢让你通勤路上听得清、听得好、听得久,本期节目评论区里我们也会抽取一位朋友获得Tezo通勤耳机“鸢”。赶紧来留言吧,听播客,送耳机,大饱“耳”福~ 幸运听众我们将从小宇宙平台“正在发声”本期节目评论区选出,在节目更新后7天内获得点赞最多的评论者,将成为幸运儿。没抽到不要紧! 同款通勤耳机购买链接戳👇 m.tb.cn 此外,Tezo他们还做了个夏播计划,就是在每个城市都建造了一个小空间,「鸢」会飞到数百个城市,落到城市里的某个独立书店、艺术走廊,展览,跟每个城市里具体的人产生具体的联结,也有非常多的玩法,你可以去那个空间试听,也可以去那里录播客、组织或参加一场听友会等等,Tezo都会给予相应的支持,具体详情可以去他们的公众号询问~ 阿静正在制作耳机 阿静的成品耳机,现已被老鲁收藏 磁带机天花板 东芝kt as10 1984 磁带机天花板 东芝kt as10 1984 漂亮的内部结构 Sony tc-1100 1975 透明机器的诱惑力 Sony wm-504 1987 CD机皇 Sony d-250 1989 工业设计之美 sony tc-d5m 1980 让阿静头疼的施华洛世奇耳机 麒羽购买的第一副心水耳机 森海塞尔 PX200 麒羽购买的第二副心水挂耳式耳机 铁三角 ATH-EM7 老鲁给麒羽的惊喜 Sony HD5 硬盘播放器

99分钟
99+
1年前

072 童年夏天的那根冰棍儿 真甜

主播:紫轩 老鲁 阿静 麒羽 剪辑制作:麒羽 封面摄影:陈诚 文案:老鲁 众所周知,一根冰棍起码三米长。 2023年,北京迎来了打有狗那年开始最热的夏季。我充了 3000 块钱的电费,试图把高温镇住,未果。空调此时显得极其无能,制冷开久了,湿度75%。除湿稍有成效,温度又逼近 30℃。 家里用上空调的历史并不久远,儿时的我从未在谁家见过。那时的我在夏天是如何幸存下来的呢?哦,是冰棍儿!雪人儿、双棒儿、老冰棍儿……大概每个地区的人都有自己的专属味道,就比如我听说沈阳人都吃公斤级美登高。从过去的 2 分钱,进化到如今的雪糕刺客,不过只是一代人。 我已经好多年没正经吃过几根儿冰棍儿了,回想起来,依然是童年时的感觉,像制冷版的微波炉,一口吃下去,由内而外的凉,嘴稍馋就会冻得脑瓜子嗡嗡生疼。我永远热爱享受夏天的年岁,站在学校门口的大树下,围着卖冰棍儿的二八自行车,无论兜儿里有钱没有,都能充满冷酷能量,还有那个永远等着我们的“Lou Ju mi”。 我的小孩儿在刚刚解锁冷饮的年纪就检查出对乳制品过敏,于是让人眼花缭乱的冰激凌都和他没了缘分。此刻,是老冰棍儿给了他完整的夏天,快乐的童年。每每看见儿子冻得哈气,却还眯着笑眼,就仿佛看到自己,想起那句“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105分钟
1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