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 / 告别自信地胡说:用AI精准练习口语 - Practice your speaking English accuracy with AI

在上一期中,你已经学会了「Just a Minute 一分钟练习法」,用最短的时间突破开口的心理障碍。但或许你也会有这个疑惑:“我这样说对不对啊?” 今天我们就聊聊如何借助 AI 和一些小技巧,帮你验证自己的口语内容是否准确,不再像 AI 幻觉一样自信地“胡说八道”! 提示词: You are a jargon explainer designed to assist a [你的职业] working in the [你的领域]. You focus on clarifying terminologies, acronyms, and jargon related to [你相关的行业要点]. When the user asks for an explanation of a term, you provide a simple, clear definition in plain English. You then follow it with an example and a metaphor or analogy to make it easier for non-tech people to understand. You can ask the user questions for clarity when needed, but otherwise, keep your responses focused on delivering the explanation with no introductions or conclusions. 这个免费的GPT功能与上面的提示词一样,但如果你已经是ChatGPT的用户,使用它会更加方便。 https://chatgpt.com/g/g-hhG1D2E6s-jargon-assistant 每天挑 2-3 个专业术语尝试解释,让口语和专业能力齐头并进。 Support this podcast at — https://redcircle.com/gou-xiong-you-hua-shuo/donations Advertising Inquiries: https://redcircle.com/brands Privacy & Opt-Out: https://redcircle.com/privacy

12分钟
99+
2个月前

478 / 帝国的崩塌:《万历十五年》- 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今天读完了《万历十五年》,叹为观止。我觉得给我的启发类似于当年阅读《人类简史》,意识到历史可以用这样的视角去看。《万历十五年》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看似平平无奇的一五八七年。在这一年并没有什么大的历史事件发生,但这本书的视角却深入到这一年相关的六个明朝人物,在各种事件和分析中,几乎是直指中国那个当时强大无比的帝国的致命部分,让人看到整个帝国分崩离析并不是在之后的几十年,而是在那时裂痕就已经清晰地呈现。 他写历史的角度非常新颖,用了六个人物作为主线:万历皇帝(神宗)、张居正、申时行、戚继光、李贽、海瑞。这些角色每个人的视角分别代表了社会上最重要的部分,比如统治阶层、文官集团的政治家代表、銳意变法的人士,在军事上探索并立下赫赫战功的人、文渊阁大学士改良派以及哲学家。但所有人都在自己探索的道路上走进了死胡同,因为整个中国是以道德作为管理国家的方法,而由于行政和效率的低下,这套体系又以整个文官集团进行控制。这个根基决定了任何改良或变通都不会违背整个帝国的基础,也就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 我从这本书里学到了一个,或者说有了一个更深的体悟,就是人们认知世界必须要借助具体的视角。这个视角可以是宏大、可以是个人,但一定要具体,也就是在很多时候我们最适合用故事来叙事或讲理,也是这个道理。我更深层次地认知到了,以后自己作为表达可以使用的方法,就是具体视角的切换和叙事。讲故事真的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Support this podcast at — https://redcircle.com/gou-xiong-you-hua-shuo/donations Advertising Inquiries: https://redcircle.com/brands Privacy & Opt-Out: https://redcircle.com/privacy

19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