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琺聊卡尔维诺:通过“祖先三部曲”,检点我们文学的来处

有点文化

【本期嘉宾】 主播:黎衡,南方周末记者 嘉宾:朱琺,诗人、小说家、古典文献学博士 (受访者供图) 本期我们邀请了朱琺老师,来聊一聊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经典小说“我们的祖先”三部曲。 朱琺老师是诗人、小说家、古典文献学博士,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写过两本神奇的书,其中一本叫《安南怪谭》,用卡尔维诺的方式,来改写越南的民间故事。同时,朱琺老师,也是卡尔维诺的专业迷弟。 * 我曾经有过一个野心,这个野心到现在都可能还在进行当中,就是模仿意大利的卡尔维诺。在汉语中编一个《中国民间故事集》,我觉得我兼具学术跟文学的双重背景,我可以做这样的一件事情。 * 卡尔维诺不是单纯只让你哈哈一笑,不是那种喜剧性的效果,他超越了喜剧性,使得他笔下的人物,他的文字所呈现出的世界,有一种类似柯希莫上树这个举动。他从沉重的大地向天空升起,而这种升起并不是没有负担的,并不是他要去否认那些苦难,而这些恰恰可能使得我们在另外的视角上来窥探世界,看到有哪些是我们在现在这个时候看不到的东西。 【收听提示】 ► 04:12 朱琺是意大利童话当中的主角 ► 06:47 接近卡尔维诺的两种途径 ► 16:05 《安南怪谭》的创作背景与故事 ► 22:54 《安南怪谭》的一半是向《意大利童话》致敬 ► 24:55 为什么更想聊“祖先三部曲”? ► 29:47 《分成两半的子爵》和《半身的子爵》的差异什么? ► 39:52 如何看待《分成两半的子爵》 ► 49:35 《树上的男爵》它的悬空状态意味着什么? ► 56:05 《不存在的骑士》是否是对无个性人的一种指设? ► 01:08:19 如何看待卡尔维诺的幽默? ► 01:12:24 卡尔维诺是通过写古代的事,来关照他难以言说的20世纪吗? ► 01:18:51 怎么看待卡尔维诺那些让人惊叹的文学想象? ► 01:22:08 如何看待卡尔维诺写作中对文学自身的指涉? ► 01:28:46 卡尔维诺的作品在媒介间的不可译性 ► 01:34:22 卡尔维诺语言信息的密度、想象的魅力都是诗 ► 01:37:11 一本最近读的书以及一句最近喜欢的话

101分钟
99+
2年前

谭楷聊熊猫:大熊猫是拒绝包办婚姻的

有点文化

【本期嘉宾】 主播:李邑兰,南方周末记者 嘉宾:谭楷,《看熊猫》杂志执行主编、《科幻世界》前主编 (受访者供图) 【本期简介】 本期我们邀请了谭楷老师,来聊一聊关于熊猫的话题。谭楷老师是《科幻世界》前主编,也是大熊猫文化专家。他写过不少关于大熊猫的纪实作品,多年来还亲身参与大熊猫的野外保护工作。 熊猫是独居动物,它们只有在发情交配的时候才有交往,一只母熊猫或者一只公熊猫,它们隔得很远互相没有交集。 在动物学上,大熊猫是拒绝包办婚姻,为了自由它可以做出很绝的动作,让你很难堪。 如果一个外星人到地球上,他会看到两面旗帜,一面是联合国旗帜,还有一面是熊猫的旗帜,这是我们在保护所有的动植物。 【收听提示】 ► 01:50 关于熊猫的两类书籍 ► 05:31 熊猫“人口普查” ► 06:16 饲养员会不会虐待熊猫 ► 07:01 熊猫是个动物,有很多坏习惯 ► 09:54 熊猫奶爸奶妈是个高危职业 ► 13:11 人工喂养一只大熊猫要付出多少 ► 21:33 公元685年,武则天与大熊猫出海 ► 22:10 因为熊猫专家胡锦矗,才开始关注熊猫 ► 25:14 中国大熊猫之父 ► 26:38 如何在野外跟踪大熊猫 ► 31:42 胡氏方法:看粪便识熊猫 ► 35:10 五一棚:世界上首个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 ► 39:31 为什么圈养大熊猫这么难 ► 42:03 熊猫是独居动物,互不往来 ► 42:43 姬姬:熊猫中的欧也妮·葛朗台 ► 51:16 熊猫是反对包办婚姻的 ► 58:54 旅游开发和修路使熊猫之间成了孤岛 ► 59:13 现在保护大熊猫的最大困境 ► 01:00:20地球上有两面旗帜,其中一面是熊猫的旗帜

60分钟
99+
2年前

与闫学新聊聊电影主持:大银幕之外的五一档新片

有点文化

【本期嘉宾】 主播 李邑兰,南方周末记者 嘉宾 闫学新,电影主持人 【本期简介】 这是一期聊电影与电影主持的节目,今年五一有18部电影上线,应该是有史以来最拥挤的五一档。在这期节目中,我们邀请了头部电影主持人闫学新,来分享关于电影与电影主持的一些故事。 * 我还是觉得每个片子都有自己的细分受众了,不是所有的片子能达到所有的共鸣点,细分化受众越来越多。而且因为三年的疫情,大家走进电影院的习惯有被打破,需要慢慢地恢复。 * 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中国电影门童,给开门关门的服务员,中国电影门童就是最希望中国电影好的。电影院是社会化的特别重要的体现。电影院如果是正常的,是好的,那整个社会肯定也会好起来的。 【收听提示】 ► 01:32 18部新片扎堆五一档,有点费主持人 ► 05:01 连续主持19场发布会,每天会说同样的话吗? ► 08:23 看抖音、b站留言找一些抛梗接梗的信息 ► 11:19 现场的观众都是真观众吗? ► 13:38 电影发布会等于粉丝见面会吗? ► 15:14 有一部电影,没跑路演,没有发布会,票房也不错 ► 17:08 路演、发布会对票房的实际带动作用大吗? ► 21:00 三年疫情,大家走进电影院的习惯有被打破 ► 23:57 在发布会上会对电影卖相表现有预感吗? ► 25:15 有些演员跟吃饱人参一样充满能量 ► 29:28 沈腾身上有特别难得的松弛感 ► 33:04 从什么时候开始入行做电影主持 ► 35:10 电影主持是门手艺活 ► 38:26 主持工作中最难的是安排艺人嘉宾的各种发言 ► 42:09中外的影片的发布会有不同? ► 43:42做电影主持其中一点是必须得体力好 ► 47:42电影主持跟明星名人都是朋友吗? ► 50:28电影主持持续吸引你的是什么?

53分钟
59
2年前

世界读书日特辑:开书店的人,活在怎样的世界?

有点文化

【本期嘉宾】 主播 李邑兰,南方周末记者 嘉宾 姜玥,2040书店主理人 刘帅,璞玉书店主理人 【本期简介】 这是一期为读书日而来的节目,在这期节目中,我们邀请了2040书店和璞玉书店的两位主理人,一起分享他们的办店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一家书店意味着什么,以及书店对他们的影响和意义。 * 当下以算法和大数据为主流的娱乐方式在迅速抢占大家的时间和注意力,这其实也在倒逼书店去思考要如何抢占用户的注意力和时间,让大众关注到书店的本质是书。 * 书籍带给每个人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但也恰恰是因为这种不同,每个人才会从中得到自己找寻的独一无二的答案。 2040书店一角。 (受访者供图) 读者在璞玉书店。 (受访者供图) 【收听提示】 ► 01:19 上海2040书店与云南璞玉书店的介绍 ► 04:56书的选择不以销量为标准 ► 06:35 作为一家城市书店,需要什么类型的书籍 ► 09:04 通过主题分类场域的构建,让读者了解过去、当下与未来 ► 12:27 不以盈利为目的,书籍可以随意拆封 ► 14:30 公共属性:作为文化空间的现代书店 ► 17:53 进入书店当店长需要怎样的资格? ► 20:09 书店的区域如何划分设计? ► 26:54 回归书店的人正在变多? ► 29:04 书店客户画像:普遍为25-35岁群体 ► 31:03 如何通过创新吸引更多不同群体走进书店 ► 39:15 一日店长:开一天书店是一种什么体验? ► 43:36 靠什么养活书店以及书店盈利吗? ► 54:15 很多人以书交友,书店也成为了朋友圈 ► 01:00:43 近期给大家推荐一些书,会推荐什么? ► 01:07:16 对书店主理人来说,书店和书意味着什么?

68分钟
99+
2年前

马伯庸谈历史的读法:好奇心才是最关键的

有点文化

【本期嘉宾】 主播:李邑兰,南方周末记者 嘉宾:马伯庸,作家、编剧,著有《长安的荔枝》《显微镜下的大明》等 【本期简介】 本期对谈的主题是关于历史的读法。 读历史的重点不在于史观是正确还是错误,因为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年龄变化,你永远会有变化。最重要的是对历史的好奇心,要保持住。 有人愿意看《万历十五年》,有人愿意看《明朝那些事儿》,都没有问题。这些是把你引入历史的敲门砖,进了这个门槛后,自然会去找相关的东西去看。 【收听提示】 ► 00:50 《长安的荔枝》:从“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典故中读出一个锦绣故事。 ► 03:16 因为三国,历史观开始发生变化 ► 11:52 怎样从关注大人物转移到关注历史缝隙的小人物 ► 14:00 两个故事对诸葛亮的理解和解读发生变化 ► 20:52 隐蕃,一个三国非著名人物的故事 ► 23:32 如何读历史? ► 23:40 苏轼如何读汉书:“八面受敌读书法” ► 27:06 读历史,好奇心才是最关键的 ► 30:58 历史会不会“读坏”了? ► 32:30 唐诗是进入唐朝最好的方式 ► 35:48 带着问题去读考据类的书 ► 37:31 把故事写细,能给读者带来质感和真实性 ► 41:18 《唐开国》《弃长安》:从新角度进入唐朝的阅读 ► 43:28 用设身处地法建立一个更丰富立体的人物解读 ► 46:16 第五琦:唐朝的物流大神 ► 48:45 只要人性不变,古今的共鸣就会存在 ► 52:10 从《上下五千年》开始小朋友对历史的启蒙 ► 54:15 最近读的一本书以及最近喜欢的一句话

57分钟
4k+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