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和尹鸿老师聊聊今年的暑期档|清华大课间007

嘉宾 尹鸿 影视传播、大众媒介与文化产业研究著名学者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理论评论委员会会长 李莹 清华大学传播学博士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科研助理 以纪实影像传播研究为主要研究领域 导语 7月的票房统计出来了,87.17亿。今年的暑期档可谓“强势回暖”, 好片扎堆,热度不减,从总票房上来看比2019年同期的57.56亿高出30亿。我拉上在清华影视传播研究中心做科研助理的李莹师姐,一起采访了电影领域的大学者尹鸿老师,由暑期档聊起,谈谈这批电影体现的审美偏好以及时代精神,大家趁热收听。 小标题 01:52 电影院是影评家的田野现场 04:35 今年暑期档有种过节的氛围 09:49 95后的童年记忆里没有暑期档 14:39 那些张口就来的古诗,其实依然离我们很远 18:01 跳出宫廷文化和家庭礼教文化,传统IP怎么讲故事? 24:26 高适和李白代表了中国文人的波粒二象性 26:38 暑期档体现的时代审美趣味:烟火人间和浪漫文脉 32:50 《消失的她》抓住了三个点:男女、阶层、信任危机 36:45 疫情三年“优化”了电影行业,然而过程是惨痛的 38:48 “非典型”暑期档:行业内部对明年没有那么乐观 42:18 引进片票房:好莱坞式微、日本电影上涨 47:43 不是所有电影都能玩“大规模点映” 幕后制作 责编:杨钧杰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人文清华》播客是我们与大家交流的另一个窗口,会完整呈现我们对清华著名学者的长篇访谈。2023年,本播客特别开设“清华大课间”专题,和清华宝藏老师对话,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学术志趣、成长经历和社会关怀,展现清华新学人的所思所想所关切。 这档播客将每周在喜马拉雅、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等各大播客平台更新,欢迎关注。

60分钟
3k+
1年前

63 田轩:中国资本市场需要更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

#本期嘉宾 田轩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教研领域为公司金融、企业创新和风险投资,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课题,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多篇论文累计80余次位列全球前1%高影响力论文,多次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曾两次获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奖”和“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入选“中国商学院十大最受欢迎教授”,主讲的《公司金融》两次入选“清华大学精品课程”。 #本期内容 00:50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 20:46 风险投资未来看中国 22:21 中国资本市场需要更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 32:43 “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有利于中国股市发展 42:19 建议证券交易所实行公司制 46:42 回国投身金融研究,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50:21 新一代经济学家要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做贡献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关于我们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 本播客精选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知名主持人张小琴女士对登上讲坛的清华人文学者的长篇访谈,全面反映学者的成长经历和学术经历,使各位听众不仅知其学术之所然,亦知其所以然。他们作为亲历者的口述,同时呈现了特定时期中国社会、人与文化发展的鲜活历史。 本期剪辑:尹佳 本期主编:杨钧杰

62分钟
5k+
2年前

62 田轩:做学术必须要有颗“大心脏"

#本期嘉宾 田轩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教研领域为公司金融、企业创新和风险投资,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课题,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多篇论文累计80余次位列全球前1%高影响力论文,多次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曾两次获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奖”和“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入选“中国商学院十大最受欢迎教授”,主讲的《公司金融》两次入选“清华大学精品课程”。 #本期内容 00:46 胡同里的琴童 06:52 考入北大经济系 08:06 赴美国转行研究风险投资 15:44 博士论文研究分阶段投资 20:28经历2008全球金融危机 26:30 6年获得终身教职 30:28 关于创新的颠覆性发现:股票流动性过高不利于创新 49:13 创业者具备特殊特质 53:55 金融要为实体经济创新提供服务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关于我们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 本播客精选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知名主持人张小琴女士对登上讲坛的清华人文学者的长篇访谈,全面反映学者的成长经历和学术经历,使各位听众不仅知其学术之所然,亦知其所以然。他们作为亲历者的口述,同时呈现了特定时期中国社会、人与文化发展的鲜活历史。 本期剪辑:王怡然 本期主编:杨钧杰

58分钟
4k+
2年前

61 我在清华教「写作与沟通」|清华学者沙龙006

导语 1944年,梁思成在清华大学作了题为“半个人时代”的演讲,指出有人文没有技术的“边缘人”或有技术没有人文的“空心人”都是残缺的人。在清华的“写作与沟通”和 “沟通表达基础与进阶”课程中,思维与表达、人文和技术正在越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写作,是一门终身学习、终生受益的学问;沟通,是一种面向世界、连接心灵的技巧。然而,如今新型人工智能与算法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与机器的关系,也在影响我们原有的“沟通与表达“。革新之下,人文与智能的秩序平衡点究竟在何处? 本期播客以“写作与沟通的恒心与革新”为主题,邀请在全校开设写作、沟通表达相关课程的多学科背景的老师,以通识交融的眼光,共同探讨写作与沟通的核心理念、做法与变革的可能。 嘉宾 曹柳星 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开设“写作与沟通:工程师、切尔诺贝利” 陆跃翔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开设“写作与沟通:诺贝尔奖” 李君然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开设“写作与沟通:工业革命、中国制造” 刘慧凝清华大学党委学生部,开设“沟通表达基础与进阶” 小标题 04:25 清华开始写作与沟通课的初心 09:24 什么是 “通专”融合的教育? 12:43 写作课的无用之用 14:11 “教清华的学生说话”这件事难点在哪? 21:46 “理科人”教“文科课” 48:48 当写作沟通面对AI的挑战 幕后制作 沙龙小组长:蒙克 责编:杨钧杰 剪辑:张丁萱 审核:李莹 关于文科沙龙 清华大学文科沙龙致力于促进校内艺术、人文和社科等领域的跨学科对话,助推跨院系、跨学科的思想碰撞,激发科研新思想、教学新内容和合作新机会,展示清华文科建设成就和文科教师的精神风貌,树立清华文科品牌,为“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做出清华贡献。您可以关注公众号「清华文科」及时查看沙龙活动线上直播信息。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人文清华》播客是我们与大家交流的另一个窗口,会完整呈现我们对清华著名学者的长篇访谈。2022年,本播客特别开设“文科沙龙”专题,将清华大学文科沙龙的优质内容用播客的形式进行传播,丰富听众朋友们的收听体验。 这档播客将每周四在喜马拉雅、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等各大播客平台更新,欢迎关注。

64分钟
6k+
2年前

60 美育能为我们带来“艺术的善意”吗?|清华学者沙龙005

导语 艺术与美丑,并不只是艺术家个人的事情,也牵动着我们每个人敏感的道德神经、文化情感乃至民族自尊。然而,艺术的价值判断与道德的标准规范拥有紧密的互动关系。无论是面对人性的多样性,还是面对科技的挑战,艺术是否可以促使我们更多地思考善?以及,是否可以触发我们对其他人、其他生命的同感与共情?本期嘉宾将结合个人经历,尝试破译艺术与善意的关系。 本期播客以“艺术的善意”为主题,邀请艺术、设计、戏剧、美育等不同背景的艺术家、教师、编辑,以当下和历史的眼光,共同探讨艺术与善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艺术与美育,唤起属于人间的善意。 嘉宾 肖薇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徐小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教授 景斯阳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危机与生态设计方向召集人、Eco-Vision Plan发起人 孙墨青清华大学出版社策划编辑、清华美院社会美育研究所学术委员 小标题 02:26 艺术融入生活 05:35 高于艺术的价值判断 14:47 艺术如何反映社会议题 29:07 生活的“观演者” 37:33 感化人心的力量从何而来 53:43 艺术善意的路径——美育 延伸信息 l 黄永砅《世界剧场》 l 孙原、彭禹夫妇《犬勿近》 l 徐冰《文化动物》 l 日本建筑师板茂建造紧急避难所“纸筒屋” l 景斯阳「生态远见计划 - 生」 本期剪辑 张丁萱

69分钟
4k+
2年前

59 ChatGPT与“科林格里奇困境”|清华学者沙龙004

导语 时至今日,科学技术已然溢出单纯与理性和逻辑相关的“神圣世界”,它不仅为生产生活方式带来颠覆性变化,也将打开了装有生命、基因、生态、个人等伦理问题的潘多拉魔盒。这迫使科技活动工作者在考虑技术能做什么的同时,必须追问自己另一个问题:这项技术应该用来做什么? 本期文科沙龙以“科技伦理”为主题,邀请理工、人文、社科等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在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科技伦理时刻”,走出一条科技向善的新道路。 嘉宾 李正风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清华大学科技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梁正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唐潇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李淼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 小标题 02:32 ChatGPT引发的伦理问题 15:04 科技伦理的发展史 21:57 人类能允许机器智能到有自我意识吗? 26:00 科技伦理的教育是一个很无奈的事情 35:27 科技伦理是不是在给科学研究添乱? 42:46 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47:53 用“好事多磨”的心态做科研 52:09 科技发展了,人类越来越不负责任了吗? 55:09 技术的发展会失控吗? 延伸读物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电影《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科林格里奇困境”:1980年,英国技术哲学家大卫·科林格里奇在《技术的社会控制》中提出了“科林格里奇困境”。该观点认为,控制一项技术是困难的,甚至是几乎不可能的。这是因为技术可能诱发的社会后果在其发展初期并不能被完全预料到,而当潜在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时,技术往往已经成为整个经济社会体系的一部分,从而难以或无法再施加有效的控制。 幕后制作 沙龙小组长:蒙克 剪辑:尹佳

67分钟
5k+
2年前

58 韩美林:艺术家必须胸怀大爱

#本期嘉宾 韩美林 1936年生于中国山东济南。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56年随院系调整成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首届学生)。现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世界华人协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名誉会长。 近年来陆续在杭州、北京、银川创建“韩美林艺术馆”,在宜兴创建“韩美林紫砂艺术馆”,积极推动社会美育和国际文化交流。创建“韩美林艺术基金会”,投身艺术公益和社会慈善。201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称号。2016年“美林的世界•韩美林全球巡展”启动,先后于威尼斯、北京、巴黎、列支敦士登、首尔、曼谷等地举办个展,被威尼斯大学授予“荣誉院士”称号。2018年荣获国际奥委会“顾拜旦”奖章、“韩国文化勋章”。2019年,荣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 #本期内容 00:45 创作城市雕塑,遍布各地 07:10 纳天为书,赋予古文字新生 21:25 创作七字诀 24:43 创作中最难的是简 33:55 精彩设计,拓展艺术王国 36:42 艺术家的家国情怀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关于我们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 本播客精选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知名主持人张小琴女士对登上讲坛的清华人文学者的长篇访谈,全面反映学者的成长经历和学术经历,使各位听众不仅知其学术之所然,亦知其所以然。他们作为亲历者的口述,同时呈现了特定时期中国社会、人与文化发展的鲜活历史。 本期剪辑:苏日娜 张丁萱 本期主编:杨钧杰

43分钟
1k+
2年前

57 韩美林:艺术苦旅成就向美人生

#本期嘉宾 韩美林 1936年生于中国山东济南。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56年随院系调整成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首届学生)。现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世界华人协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名誉会长。 近年来陆续在杭州、北京、银川创建“韩美林艺术馆”,在宜兴创建“韩美林紫砂艺术馆”,积极推动社会美育和国际文化交流。创建“韩美林艺术基金会”,投身艺术公益和社会慈善。201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称号。2016年“美林的世界•韩美林全球巡展”启动,先后于威尼斯、北京、巴黎、列支敦士登、首尔、曼谷等地举办个展,被威尼斯大学授予“荣誉院士”称号。2018年荣获国际奥委会“顾拜旦”奖章、“韩国文化勋章”。2019年,荣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 #本期内容 01:04 贫穷人家的美术天才 06:53 13岁参军,接触雕塑 09:25 执教小学,出版美术教材 11:34 考上美院,如鱼得水 16:04 蒙冤入狱,出狱后创新水墨技法 31:12 艺术大篷车,从民族艺术汲取营养 39:36 形象解决了,材料不是问题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关于我们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 本播客精选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知名主持人张小琴女士对登上讲坛的清华人文学者的长篇访谈,全面反映学者的成长经历和学术经历,使各位听众不仅知其学术之所然,亦知其所以然。他们作为亲历者的口述,同时呈现了特定时期中国社会、人与文化发展的鲜活历史。 本期剪辑:尹佳 王怡然 本期主编:杨钧杰

49分钟
2k+
2年前

56 蒙克:实事求是地看待做题家的本色,比脱下长衫更难|清华大课间006

嘉宾 蒙克 牛津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学、国际关系、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出版China s Pension Reforms: Political Institutions, Skill Formation, and Pension Policy in China (Routledge)。在《社会学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社会》、《社会学评论》、《中国行政管理》等学术期刊发表文章。获北京市第十一届高校教学基本功大赛社科组冠军(一等奖第一名),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2020年入选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25名青年科学家, 荣获首都劳动奖章。多次为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网(理论频道)、China Daily、World Economic Forum等媒体撰文。 导语 最近“孔乙己的长衫”这个话题被大家广泛讨论,“做题家”们再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我们邀请到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副教授蒙克老师来聊一聊他的见解和故事。作为一个从贵州小城考到北大元培再考到LSE和牛津,然后顺利来到清华教书的人,蒙克老师可以说是“做题家”本“家”,但他为什么可以抽身出来冷静地分析自己身上的“做题家”底色?从“做题人”到“出题人”,让他转念的机缘是什么? 请收听本期“蒙克的解放日志”。 您将听到 02:58 名校毕业找不到工作,我们大学老师有很大的责任 05:15 “孔乙己的长衫”式的话语,被群嘲是一种必然 09:59 从贵州都匀到北大到牛津再到清华,曾经的我是“小镇做题家”本家 12:43 当了大学老师以后,我才开始反思自己身上的“做题性” 17:1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其实就是破除“智慧障”和“心中贼” 24:17 我为什么研发了一门《全球史中的社会学》? 32:51 清华水利系的老师为什么要招一个研究国际法的博士? 37:34 没有人怕困难,怕的是没有实事求是地认识到困难 38:51 年轻人的个体烦恼基本都来自“挤压式的现代性” 43:51 “小镇贵妇”也有自由意志 50:02 谢天谢地,2004年的北大元培没人在“卷” 52:45 当教育的主要功能变成选拔,你看谁都是对手 55:58 “知识的工具化”是我们这个教育体系最大的代价 58:27 实不相瞒,现在我教的社会学都是我自学的 59:53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不仅是社会学著作,也是一本人生哲学之书 61:50 当工作成为“天职” 67:00 什么叫“入世的禁欲主义”? 本期提到 《威尼斯之石》[英]约翰·罗斯金 《回归故里》[法]迪迪埃·埃里蓬 《那不勒斯四部曲》[意] 埃莱娜·费兰特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德] 马克斯·韦伯 幕后制作 责编:杨钧杰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人文清华”播客是我们与大家交流的另一个窗口,会完整呈现我们对清华著名学者的长篇访谈。这档播客将每周四在喜马拉雅、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等各大播客平台更新,欢迎关注。

69分钟
10k+
2年前

55 肖薇:教全中国最会做题的人演戏是一种什么体验?|清华大课间005

导语 3月27日是世界戏剧日,我们今天的主角是一位在清华教戏剧课的老师——肖薇。我和肖薇老师相识于2013年,到如今正好十年。彼时的肖老师刚刚结束她十年的“艺术类院校漂流”,走过了北电、中戏、北师大,来了到清华教书,而我也刚刚脱离高中天天做题的状态,作为一名“小镇做题家”考到清华,误打误撞进入了清华话剧队,开始接触戏剧和表演,成为肖老师带的第一届学生,从此打开了“做题家”世界之外的人生。每当和话剧队的同学回顾大学岁月,我们总是有一种无需多言的默契,那就是肖老师的表演课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让我们在大学比较早的阶段就开始走向自我觉醒和自我解放。今天这期节目,我想和肖老师聊聊她在清华这个有点特殊的学校里进行着的戏剧教育实践。 嘉宾 肖薇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副教授。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博士后,美国纽约大学访问学者。北京青年戏剧导演协会会员,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香港电影委员会委员。具有戏剧与电影创作研究的复合性跨学科学术背景,面向本科生开设《西方戏剧史》、《戏剧的启示》、《戏剧编导创作》、《自我启示剧场》、《创造性戏剧艺术的体验与表达》等包括史学、理论与实践的戏剧课程。获得北京高校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龚育之奖教金”等多个教学奖项。出版学术专著《诗梦艺术的奥秘——戏剧与电影导演创作的共质性探究》。 主播 张琳 前清华话剧队队员 本科和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青年泛文化类播客厂牌“有文化电台”主理人 你会听到 02:03 一封8000字的长信让我入职清华 08:09 复读一年学电影,因为我想当那个造梦的人 17:33 刚来清华教书的几年,我很怯 25:52 母亲的心梗赶走了我内心的怯懦 27:28 空手道教给我的事——出手方式其实也是你的处事方式 31:29 表演课的“天性解放”,到底在解放什么? 36:56 当你突然让一个“做题家”跟着音乐舞动 40:46 在清华开展戏剧教育有什么用? 46:44 天性解放案例一:学生刚刚改编了一版温情版的《雷雨》 48:45天性解放案例二:从“做题机器人”到“人” 50:36 什么是“戏剧治疗”? 53:33 戏剧是流动的,人生也是 57:21 推荐几部好戏吧 60:04 戏剧是人生的光合作用 肖老师推荐的戏 《童僧》 2005年首届“表演教学国际研讨会与戏剧演出展”,由韩国中央大学校演剧学科演出。描述了一个叫道念的僧人在母性和佛性之间所体验的感情,是一部主题深刻的具有浪漫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品。 《麦克白》 2010年第四届国际戏剧演出季,韩国竹竹剧团演出 《叶甫盖尼·奥涅金》 导演:【俄】里马斯·图米纳斯 演出团体: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 根据俄国作家普希金的同名长篇诗体小说改编 《兄弟姐妹》 导演:【俄】列夫·朵金 演出团体:圣彼得堡小剧院 根据前苏联作家阿勃拉莫夫的长篇巨著《普里亚斯林一家》改编。 《安魂曲》 导演:【以色列】 汉诺赫·列文 演出团体:以色列卡梅尔剧团 根据俄国作家契诃夫三部小说片断改编 《生死场》 导演:田沁鑫 演出团体:中国国家话剧院 根据作家萧红的同名小说改编 《白鹿原》 导演:胡宗琪 演出团体:陕西人民艺术剧院 根据作家陈忠实同名小改编而成 《原野》 导演:王延松 演出团体:天津人民艺术剧院 根据作家曹禺同名话剧改编而成 幕后制作 责编:杨钧杰 剪辑:张丁萱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人文清华》播客是我们与大家交流的另一个窗口,会完整呈现我们对清华著名学者的长篇访谈。2023年,本播客特别开设“清华大课间”专题,和清华新一代宝藏老师对话,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学术志趣、成长经历和社会关怀,展现清华新学人的所思所想所关切。 这档播客将每周四在喜马拉雅、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等各大播客平台更新,欢迎关注。

62分钟
2k+
2年前

54 丘成桐:学好数学,兴趣比天赋更重要

(本文根据2022年9月15日,在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对丘成桐先生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经本人审订。) #本期嘉宾 丘成桐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研院院士。现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求真书院院长,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院长。他先后获得菲尔兹奖、麦克阿瑟奖、克劳福德奖、沃尔夫数学奖、马塞尔·格罗斯曼奖,成为唯一包揽这五项世界顶级科学大奖的数学家。他积极关心中国数学的教育和研究,为推动中国数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期内容 01:43 第一次回国,矢志兴中 07:36 兴办数学中心,为中国培养数学家 12:46 中国数学进入丘成桐时代 20:51 培养数学领军人才,助力中国成为科技大国 34:12 学好数学,兴趣比天赋更重要 44:02 数学的魅力在于“真”和“美”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 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关于我们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 本播客精选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知名主持人张小琴女士对登上讲坛的清华人文学者的长篇访谈,全面反映学者的成长经历和学术经历,使各位听众不仅知其学术之所然,亦知其所以然。他们作为亲历者的口述,同时呈现了特定时期中国社会、人与文化发展的鲜活历史。 播客制作:巨有文化 本期剪辑:张丁萱 本期主编:杨钧杰

48分钟
5k+
2年前

53 丘成桐:27岁证明卡拉比猜想

(本文根据2022年9月15日,在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对丘成桐先生的访谈内容整理而成,经本人审订。) #本期嘉宾 丘成桐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研院院士。现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求真书院院长,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院长。他先后获得菲尔兹奖、麦克阿瑟奖、克劳福德奖、沃尔夫数学奖、马塞尔·格罗斯曼奖,成为唯一包揽这五项世界顶级科学大奖的数学家。他积极关心中国数学的教育和研究,为推动中国数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期内容 01:39 5岁数学考试不及格 04:18 初识数学之美 09:03 父亲离世,懵懂少年骤然长大 12:53 破格进入伯克利,如鱼得水 26:03 百折不挠,证明卡拉比猜想 43:15 一系列重要贡献的秘诀:会提问,能合作 #主持人简介 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关于我们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 本播客精选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知名主持人张小琴女士对登上讲坛的清华人文学者的长篇访谈,全面反映学者的成长经历和学术经历,使各位听众不仅知其学术之所然,亦知其所以然。他们作为亲历者的口述,同时呈现了特定时期中国社会、人与文化发展的鲜活历史。 本期剪辑:张丁萱 本期主编:杨钧杰

49分钟
3k+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