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参考书籍和论文:《北京跑酷》、《京东制造》、《千禧年后燕郊商品住宅类型演变初探——以燕顺路沿线为例》 这是一期基于自身体验的播客。燕郊作为我对北京的第一印象,以小见大来谈谈燕郊的历史发展,燕郊与其他三座睡城(天通苑、回龙观、望京)的区别。从燕郊的种种,聊聊当代北漂人的境遇(租房永恒的痛)。 本期以燕郊为引,讨论什么是考现学?考现学在建筑学中的运用以及考现学的作用和意义。 最后祝所有人北漂人在这个城市都能得偿所愿。 本期主播: 言十、殊昱 内容大纲: 02:00 第一次来“北京” 06:00 燕郊特殊的行政区划带来的影响 12:28 什么是考现学 13:35 今和次郎与考现学 19:23 民俗学,柳田国男 22:15 起源论VS考据论 23:45 《东京制造》、《北京跑酷》 27:30 从盘龙大厦的改造、福禄寿谈象形建筑 32:40 设计和审美的多样性 38:10 对活的呈现VS考现是对活的记录 40:02 阈值直接影响结论的准确性 44:13 考现,观察记录当下小节点的意义 46:28 两脚不沾地的公交之旅 51:50 2023年了,燕郊今天通地铁了吗? 54:40 北京租房困境实例 主题音乐:What for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三人行CLUB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往期精彩内容
本期书籍:《马克思在街机前(Marx at the Arcade)》-- Jamie Woodcock 从去年艾尔登法环发售后“电子游戏ED”成为网络上游戏玩家常常讨论的话题,甚至是延伸出了:“我都花钱买游戏了,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和精力玩游戏”的调侃。而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玩家也的的确确变得更难以全身心投入游戏的状态享受游戏时光。 本期播客借鉴《马克思在阶级前(Marx at the Arcade)》这本书关于游戏与马克思主义的思考,延申讨论了游戏玩家与游戏从业者眼中的“电子游戏ED”现象与感受。或许是这个消费社会和资本主义盛行的时代,导致了“厂商-游戏-玩家”整个系统的异化,使得游戏不再是当时可以让我们放松愉悦的东西,被异化的游戏塑造了当下的游戏玩家。或许有时候,逃离资本主义需要有一些疯癫,一些感性,一些不讲道理的成分。 本期主播: 言十、殊昱、SY 内容大纲: 00:56 什么是电子游戏ED 04:47 作为从业者和普通玩家失去玩游戏动力的情况 05:48 游戏从业者的工作与自由选游玩游戏的区别 12:28 工作与热爱 14:01 工作使人被异化,游戏内容也被社会异化成另外一种工作 15:14 游戏就是打工 19:54 开放世界的自由感与探索感削弱了游戏中自上而下的要求 26:23 最小化的游戏规则增加每一个玩家的主体性 31:35 多玩家游戏带来的随机性 39:40 我们需要游戏带来的狂热 44:27 游戏体验的连贯性与无法掌控的自我的碎片化时间之间的冲突 1:04:57 游戏的商品化的过程中失去了游戏最本真的特质 1:08:03 解决“电子游戏ED”需要创造一种主动的狂热,而非理性的消费 主题音乐:8Bit Tune - Florstristi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三人行CLUB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往期精彩内容
本期书籍:《中国历史精神》,钱穆 《中国历史精神》是一本具有极强民族主义色彩的书籍,是由钱穆当时对国民党军官的演讲稿编撰而成,本期通过《中国历史精神》一书,重看钱穆老师的生平。 《中国历史精神》从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国防、教育、地理和人物和道德精神多个角度分析了何为中国历史的精神,全文通俗易懂,融会贯通,但同时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和时局的必要性,因此我们需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此书。 钱穆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国学大师,其自学成才,著作颇多。其一生为故国招魂,一世为民族续书。本期透过这些光辉的生平,慢慢讲述钱穆先生的一生。从他的原生家庭到其教学办学经历,最后到他被政治强绑定的后半生。钱穆拥有一颗弘扬中国民族精神的心,但同时也无可奈何的被卷入了政治斗争中。其一生淋漓尽致的展现每一个人都无法脱离政治,也绝不可能背弃自己的时代。 历史决定了我们的经验来源,而我们全部的人生又续写了历史。愿诸位在这迷茫的时代亦可实现自己,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本期主播 言十、殊昱 内容大纲 01:02《中国历史精神》建立的形象 03:50 简述钱穆 05:09 钱穆的原生家庭 11:35 开启教书生涯 16:00 杜威与钱穆 24:00 新亚书院创办背后的故事 31:10 读史也是读自己,铭记民族记忆 33:40 钱穆的三段婚姻 45:10 与政治强绑定的后半生 53:36 抛开背景谈现象就是耍流氓 57:00 《中国历史精神》中时局的必要性 1:01:00《中国历史精神》中时代的局限性 1:07:35 中国之前为什么不讲主权 1:31:20 唯美的理想主义 主题音乐:Face the World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三人行CLUB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往期精彩内容
简化的书法/国画史,意在搞明白笔墨到底是什么。它的魅力在哪里,又如何去读懂。本期我们将从更加理性的角度聊一聊笔墨的发展及其演变,希望大家未来再看到书法/国画时,不再从众的高看它一眼或以为它腐朽过时,而是有一个自己的衡量标准,有思考有依据的去感受去欣赏。 本期主讲: sy 本期茶友: 殊昱 言十 馨馨 大可 内容大纲及图片 02:05最近的二十年和现在 02:55赵孟頫《道德经》 06:45渤海刻本灵飞经和四十三行墨迹本灵飞经 11:23何为腕力 14:24软笔的机能 20:33倪瓒/李成 笔力比较 21:28(及 48:38 )赵孟頫树石法 28:16国画和书法 28:16线质和物象 30:41蒙德里安《树》 34:26《峄山碑》 /怀素大草 37:47蔡襄和蔡京 38:55颜真卿/苏轼 51:30索罗拉的构成性笔触 41:05在腕力之外 52:05六法的“技能盘” 53:05魏晋/隋唐 59:31五代 1:00:42宋 1:05:35元 1:07:05明/清 1:07:30 无用师卷/子明卷 1:08:35用笔区分示例 1:13:22 无用师卷/明沈周 1:14:44无用师卷/明董其昌 1:17:40无用师卷/清王翚 1:20:14明清巨轴 1:21:33六法 1:25:05理论和实践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三人行CLUB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往期精彩内容
本期书籍:《如何谈论电子游戏(How to Talk About Videogames)》-- Ian Bogost 第九艺术是无数玩家对电子游戏的赞赏,而当我们把游戏称作艺术的时候,我们又需要以何种视角来看待游戏本身?《如何谈论电子游戏(How to Talk About Videogames)》这本书的前言部分介绍了一种谈论电子游戏的全新方法论:游戏批评。Bogost以亚马逊网站上的吐司机评价为例,比较了与之类似的电子游戏评论(如IGN和Metacritic评分)的相似之处。他强调了对于电子游戏来说,比起吐司机更具有值得被批评的意义,这也是为何电子游戏可以被称为艺术品的理由。 对于游戏行业来说,游戏批评能让大众看见一个不一样的游戏界。游戏批判让游戏如同绘画雕塑一样,可以被严肃探讨,可以被当作一种重要的活动而存在,这也是未来游戏行业发展的改变动力之一。 本期主播 言十、殊昱 内容大纲 00:21 Ian Bogost简介 02:01 亚马逊吐司机评价的故事 05:49 游戏评论,游戏攻略,游戏解析与游戏批评的区别 07:59 黑魂与魂学 16:55 游戏批评在网络上面临的困境 19:05 严肃的游戏讨论不被学术界看好 21:40 游戏研究在中文环境下的缺失 22:13 游戏研究作为一个新学科的滞后性 32:28 自下而上的游戏是否会是游戏批判的乐园 36:03 学院中游戏批判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40:05 学术书籍的出版间接推动游戏生产 49:34 教授与播客和出版社的合作让学术融入市场 53:24 央美美术馆游戏展《重拾游戏》 59:09 游戏展让学术与大众相连 1:02:37 商业游戏展 1:09:22 MOMA游戏展《永不孤独(Never Alone)》 1:13:00 短视频平台与游戏的传播 1:31:12 商场中的游戏区 1:38:35 体验、使得游戏本身就是艺术 主题音乐:Blood Pixel Hero - Game Music Loop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三人行CLUB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往期精彩内容
本期书籍:《灰马酒店》,[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在《威尼斯惊魂夜》上映,我们再一次怀念阿婆的作品,怀念推理文学的黄金时代,思考推理的土壤。《威尼斯惊魂夜》加入的通灵惊悚元素,让我怀念起阿婆的另一部作品《灰马酒店》。然而在灵异背后,在推理的末端,在动机的深处,是人性的特质在蠢蠢欲动。 阿婆总是在案件结束后,在解释完动机和手法后用一句如同判词的句子,点醒人们对人性的思考。在灰马酒店的最后,阿婆提出一种凶手的展示欲自豪感和其本质的卑劣。 现实往往比创作更具有戏剧性。灰马酒店中阿婆对人性的描述在现实中也得到了展现。震惊一时的连环杀手泰德邦迪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本期我们从影视到小说,从文学到现实,聊聊何为卑鄙者的超凡之梦,同时祝愿大家都能拥有强大的内心和健康的身体。 本期主播 言十、殊昱 内容大纲 01:02《威尼斯惊魂夜》电影 02:29 阿加莎·克里斯蒂简介 04:09 推理、悬疑、惊悚、冒险的不同 09:36 梦境、推理、与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14:23 随着技术发展对破案和侦探小说的影响 23:27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降临仪式和灵媒 27:28 《灰马酒店》的通灵者 35:00 女性主义与猎巫仪式 42:10 三女巫来源于北欧神话 48:35 杀人手法 55:40 泰德·邦迪介绍 56:10 精神疾病治疗与社会犯罪 1:01:05 劳荣枝与法子英 1:08:13 泰德·邦迪家庭背景分析 1:33:03 媒体把案件娱乐化 1:43:24 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主题音乐:who hates you enough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三人行CLUB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往期精彩内容
本期的书市:“阅读的诚意”——2023北京图书市集·秋季场 当你听到这期播客,书市已经结束了一段时间,我们的播客虽然晚了,但对那场秋雨中书市的感受依然真挚和炽热,书市主办方的诚意依旧让我们感动。 阅读使我们相遇,播客记录感动,播客与阅读似乎有一种别样缘分。播客作为长内容的输出方式,天然比短视频更利于深阅读的传播。此次书市也联动了多家阅读区的大播客,推荐大家几家一起收听,效果更佳~也祝福播客行业走出自己的道路。 此次书市充满了意外和惊喜。偶然的相约,突然到来的秋雨,在书市里遇到了形形色色的读者和编辑,在书摊偶然发现了自己的心中所想,随意浏览间的不期而遇。书市是线下的一次狂欢,给自己一次机会去寻找,去发现,去偶遇。来到书市绝对不会让你空手而归,每个人都会收获一份自己感动和惊喜,这也是线下体验独有的魅力。期待下一次的书市,让我们春季书市再见! 本期主播 言十、殊昱 内容大纲 00:46 2023朗园秋季书市 01:19 本次书市印象 06:59 线下书店的回忆和当下窘境 18:58 我们都买了什么书 19:38 《早期中国的鬼》 22:33 阅读之前没有真相 25:49 《中世纪的面孔》 30:00 海量信息的汇总梳理VS强有力的观点输出 31:45 《Basquiat》 36:58 布鲁克林、草场地、798 46:10 《来者是谁》 51:26 《金翼》与《银翅》 57:25 《美好社会与美美与共》 1:12:30 实体经济和线上对比 1:17:50 播客与阅读 1:23:20 痛苦的时候就要多读书 主题音乐:Should Have Known Better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三人行CLUB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往期精彩内容
游戏研究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学术探讨的方式研究游戏的定义与本质,然而当游戏研究的学术与实践相碰撞的时候,对何为游戏的定义方式产生了不少分歧,首当其冲的一点就是,博彩是否是游戏。在我们前两期《游戏的人》和《人,玩耍与游戏》两本书的介绍中,赫伊津哈和卡尤瓦对赌博是否属于游戏产生了分歧,虽然这一点不同并不是卡尤瓦游戏理论的重点,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从这一经常被大众文化所“鄙夷”的现象深入挖掘。因此,人类学教授娜塔莎·道尔在《运气的诱饵》中研究了拉斯维加斯赌城的各种细节,当她深入赌徒和赌城的内部之后,才发现老虎机,这一经典的赌场游戏形式已经从布鲁克林的药店深入到手机游戏,甚至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常常会把“赌博”割裂在“好游戏”的范围之外,因为它聚集了人性的恶与弱点,因为非老虎机设计师通常迫切期待把游戏的内容与“恶”划清界限,因为部分游戏研究学者期望通过联系“自由”、“童真”来洗刷对电子游戏的污名化。然而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通过数位赌徒的案例,发现救人于水火的精神类药物成为心安理得赌博的良药,发现没有自我主体性的母亲和妻子通过赌博机获得虚幻又短暂的精神寄托,发现赌场甚至改变了公共场所AED急救设施的使用方法条例。我们无法完全通过与博彩机制划清界限来达到为游戏正名为纯洁无暇,是因为概率就是游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却被资本主义加以利用,成为庄家累积财富的手段,老虎机也因此诞生。 游戏研究通常会以游戏的乐趣和人的真善美为主题作为研究内容,而另一种审视“乐趣”的方式则为正面痛苦与恶,因恶也是人性的一部分。老虎机创造的乐趣,是一种以痛苦为基底的娱乐,不论是《娱乐至死》,还是《景观社会》,都描述了这样一种人无法控制自身的虚幻乐园,仿佛一场极致眩目的迪士尼演出。当老虎机这种玩法操作只需按动一个旋转按钮的机器和玩家融为一体时,玩家就像是工厂车间流水线上的工人,在包装精致的生产线上做着重复的劳动,为庄家源源不断提供金钱,老虎机只是一个吞钱的装饰主义机器。因此,研究游戏理论即为研究资本主义,即为研究人不愿直视的痛与恶,即为研究人本身。 关键词:游戏研究;资本主义;博彩 主讲:殊昱 茶友:SY 内容大纲: 00:43 《运气的诱饵》与游戏研究的重要性 02:18 娜塔莎·道·舒尔简介 03:41 文丘里与现代主义 07:14 制造迷失的空间 13:56 博彩行业简介 16:50 依据用户调研的游戏设计 21:55 运气平等主义 28:05 老虎机的历史 34:28 数字游戏的装饰化 35:27 技术变化导向博彩业游戏玩法变化 36:48 心流 37:24 迷境- Magic circle 39:20 技术性成瘾 40:36 资本主义与博彩行业 41:30 赌博与工作 46:51 把重复性工作装扮成一场盛大的演出 49:56 博彩是否有技术性 56:19 游戏的自动模式 1:00:40 自动游戏证明了可自动的部分是可以被替代的工作 1:01:53 重复性作为一种难度 1:03:46 《对赌》 1:07:02 破除“我执” 1:12:40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谁是“解药” 1:15:40 佛教”三乘“ 1:20:09 未来游戏行业的畅想 背景音乐:Arcade Trap Loop-Yip Yep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三人行CLUB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往期精彩内容
自从赫伊津哈将游戏这一概念引入学术类讨论,游戏这个古老的文明载体才开始以一个严肃的身份进入大众视角。于是赫伊津哈之后,不少学术界大师不断从各个领域角度尝试解释何为游戏,罗杰·卡尤瓦(Roger Caillois)是继承约翰·赫伊津哈研究衣钵的学者之一。罗杰·卡尤瓦出生于1913年,是法国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与乔治·巴塔耶共同创立了社会学学院。卡尤瓦期望从社会学、哲学以及文学的角度解析什么是游戏,因此在《人、玩耍与游戏》(Man, Play, and Games)一书中,他针对赫伊津哈的游戏理论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改进了赫伊津哈某些有局限性的观点。比如,卡尤瓦认为讨论游戏与政治和戏剧之间的关系让游戏的范围太过于广泛,这样就不再是讨论游戏本身;他同时和赫伊津哈对博彩持有不同的意见,卡尤瓦认为打赌虽然存在着金钱的交换行为,但是本质上系统中并没有生产出新的物质和财富,因此打赌也是unproductive的。 卡尤瓦同时提出了四个对游戏分类的方法,即agon(竞争), alea(机会), mimicry(模拟), 和ilinx(眩晕)。他认为所有的游戏还可以被分为paidia和ludus两种类型,分别指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游戏,和带有文化色彩的游戏。卡尤瓦相信在未来游戏的一定会朝着paidia的方向发展,游戏一定是自由的,没有任何束缚的。 关键词:游戏研究;资本主义;自由;物质生产 主讲:殊昱 茶友:言十、小光 内容大纲: 00:16 罗杰·卡尤瓦简介 05:33 赫伊津哈的游戏理论 08:49 卡尤瓦对赫伊津哈的批判和认同 08:55 太过于关注文化相关话题 09:58 排除了游戏的物质利益 14:00 游戏是自由的和主动的活动 14:12 游戏有明显的开始和结束的信号,不能随意叫停 14:26 卡尤瓦的游戏定义 18:52 游戏的分类 22:22 Paidia和Ludus 25:23 游戏的社会功能 26:48 游戏的腐败 30:53 从游戏到社会学 32:40 游戏研究与游戏定义的扩展 34:13 游戏、资本主义批判、现代性 38:02 游戏研究的体系 39:40 博彩是否是游戏 42:17 庄家与资本 45:17 游戏与政治 47:41 反对游戏的虚无主义观 50:28 Paidia, 本雅明,德勒兹的关系 51:54 游戏的定义与非定义的矛盾性 背景音乐:On My Way - skylar. mianlind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三人行CLUB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往期精彩内容
《单向街》是德国传奇哲学家本雅明的代表作,整本书很好的体现了本雅明的写作特点。其以多篇看似并无联系的短文构成,从诸多碎片的场景中体现本雅明微观细碎、充满哲思诗意的个人特点。本雅明的写作没有领域边界,充满了诸多意向,引人深思。跟随着各个章节,我们仿佛跟随本雅明回到了当年的那条街道,游荡其中。顺应这样的文风,我们本次抛弃了传统的逻辑叙事,以散文的方式漫谈对于本书各自的思考。 本次选取了其中几个比较主要的意向,分别为: 梦、建造和单向度的我们。从叙事梦境到孩童的建造。建造是人的本能,人通过使用物认知世界,构建出在宏大物理世界中的世界认知,即“小物质世界”。当不同个体认知相遇,融合出了共同意识后,绝对意义的独立思考便不存在了。从这个角度看,构建和融合成为了成长的主旋律。 成长的不可逆是认知的不可逆,背后是社会的现代性。本雅明为何把这本书取名为单向街?纵观全文,街头的一切意向中总有资本这个幽灵的显现,本书抒发的是对这不可逆的时代和文明衰败的伤痛,更有对孩童抱有的美好希望。 关键词:单向度;梦境;成长;漫游式 主讲:言十 茶友:殊昱、大可、小高 内容大纲: 1:47 本雅明的爱情和死亡 08:20 本雅明的写作特点 10:40 仅仅靠劝说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 15:28 叙述梦境是灾难性的 18:36 儿童的本真 20:20 通过建造与使用认知物的世界 26:00 单向的成长 28:45 建筑与文学 33:39 侦探小说与资本主义 37:25 建筑推理 49:53 漫游式的思考 50:48 《梦的解析》与潜意识 1:03:47 读书亦是一种规训 1:07:24 惯性和自我认知 01:17:10 规则与自由 01:26:47 独立个体与权利 背景音乐:Полюшко-поле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三人行CLUB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往期精彩内容
中元节作为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通过祭祖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逝去先祖亡灵的思念。因其包含了众多的文化元素,于是值得每个人在这一祭祀活动中理解生与死的人生哲理,助力我们带着先祖哲思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本期播客从每个人的经验角度讨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神话传说以及鬼怪奇谈的理解与对比,以及通过对“死亡”的探究追寻何为生活的意义,该如何摆脱日常生活中的焦虑感。生与死本是一体两面的议题,也是所有人必然会面对的人生课题,人生的不确定性由这二者生发,因此当下性可能是在波动的人生中找到安全感的解药。 关键词:中元节;死亡;人生意义;传统文化 主讲:言十、殊昱、大可 茶友:636 内容大纲: 0:41 中元节简介 3:42 盂兰盆节 4:42 亡灵节、万圣节 7:26 人对死亡的不同理解 10:49 一些个人经历 13:41 鬼神叙事是当下人类对世界的有效认识 17:56 一些无法解释的事情 28:56 鬼神的存在是为了通过敬畏之心把虚无转换为实在 37:50 鬼神叙事是对力量的畏惧 40:02 人、神、魔 48:49 神鬼体系和民族文化的关系 59:28 中国神话与封神演义 1:13:00 每个人心中自己的中国神话体系 1:17:13 《死亡哲学》 1:18:26 比较宗教学,《宗教学导论》 1:20:30 《死亡搁浅》、《黑暗之魂》 1:24:46 死亡与失败的关系 1:28:59 年龄歧视和死亡焦虑 1:35:29 人生节点的稳定也是一种死亡 1:50:27 当下性与正念 背景音乐:Elsinore Revisited - Sean Lennon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三人行CLUB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往期精彩内容
“游戏”一词在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诠释,在中文中,“游戏”既可以作为名词,也可以作为动词;在英语中,game是一个名词意为游戏,而play却既可以指名词的游戏也可以指动词的游戏。“游戏”在不同文化中的解释通过语言符号形成一个概念,再借助语言符号的传播让“游戏”以各种形式出现,语言、文化、律法、宗教等,在语言学家、历史学家赫伊津哈的文字下呈现出比桌游、电子游戏更广泛的定义。因此,赫伊津哈可以算作是史上第一个把人类的游戏概念用更严肃的方式探讨的人。 动物学家在研究中把动物幼崽的游戏行为定义为对未来生存捕食技巧的练习,在对人类自我的认知过程中,人作为一种灵长类动物,同样也具有动物的习性,所以人类的游戏行为在赫伊津哈之前常常也会被认为是小孩子自娱自乐的状态,那么作为成人的享乐行为自然是罪恶和幼稚的,因此至今也鲜有人会认为游戏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然而这种对游戏的认知是具有功利性的,研究者认为游戏只是达成人类某种目的的工具,《游戏的人》这本书中对游戏的定义恰好反对这一点。赫伊津哈认为,游戏是自由的,非功利性的。在赫伊津哈《游戏的人》这本著作之前,他的研究方向大多是关于中世纪历史。在《中世纪之秋》一书中他指出中世纪晚期的宫廷享乐是对抗社会混沌的防御机制,这种非普世性的享乐推动了赫伊津哈研究人类的游戏行为。 《游戏的人》作为游戏研究理论的经典著作,不仅仅严肃探讨了游戏,更是把游戏对人们的影响力从无意识提高到显意识,这也是为何这本书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分析游戏是对人类潜意识的认识,也是对人类自身精神世界的一种探索方式。 关键词:游戏研究;游戏的人;约翰·赫伊津哈;历史 主讲:殊昱 嘉宾:言十、SY、大可 内容大纲: 0:22《游戏的人》的重要性 1:57 约翰·赫伊津哈简介 7:34 对游戏行为功利性定义的批判 9:30 赫伊津哈对游戏的定义 10:33 游戏的五个特征 15:53 游戏与语言 18:54 游戏与法律、战争 21:29 游戏与诗歌、戏剧 22:16 游戏与神话 23:29 游戏的哲学 25:29 赫伊津哈的局限性 28:33 游戏内容创作的地域性 38:16 面向全年龄的内容和多面具体用户群 42:00 游戏文化传播的困境 45:46 游戏和文化的关系 50:04 对未来游戏市场和行业的期待 51:40 为何做游戏研究 1:05:26 独立游戏团队宣发渠道 1:12:12 中国独立游戏团队在游戏市场中崭露头角 1:19:20 为优秀的游戏发声,百花齐放 背景音乐:Floating Synth Melody -- Benjamin Mastripolito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三人行CLUB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往期精彩内容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