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大家都能感觉到疫情笼罩下的很多行业都受到了或大或小的冲击。我们设计师身处不同领域下也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跟很多年轻同学打交道,这些年都会被问道一个类似的问题就是,行业不景气,自己的专业能力又不算强,有没有必要去读个研究生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我也在过往节目或是星球里聊过自己的看法。但今天我邀请的嘉宾应该算得上是我朋友圈子里第一位设计读到了博士的人。他是一位设计博士,也是一位在大学一线任教的设计老师。本科、研究生、博士三段不同的求学经历又是在三个国家完成的。 所以让他跟大家分享分享研究生甚至博士阶段要做哪些学术研究,博士到底要研究些什么,以及学历给职业会带来哪些影响? 我觉得博士视角又是位老师,相比于读了研究生的人或者是像我这样还没读下来研究生的实战派来说,更能客观的给建议。 最重要的是,嘉宾还能给我们分享了在英国、韩国的留学时光里那些有趣有意思的故事。 本期节目BGM:David Munyon - Pretty Blue
因为前两天身体不太舒服,再加上跟一个前辈的对话安排的时间比较靠后,所以按常规的更新来看,时间就有些紧迫。索性我就把时间拉长一下,放到下周,好内容不怕等,而且我相信下期内容会是一期让听者热泪盈眶的节目。起码我在和那对方对话的时候,我被当时的能量场感染到了。 今天把大家当个树洞,跟大家聊聊天吧 今年刚好从事设计第14个年头,说长不算是长,但说短真的也不短,我印象在工作的第二三年的时候,就开始以设计师的视角去表达。 那个年头没有公众号,没有朋友圈,但依然有止不住想法、止不住的观点的溢出。后来从写公众号长文到开启这个播客节目,是一个放弃的过程,人在某段时期的精力太有限,你选择了这个,其实也就是放弃了另一个。这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成本投入。 电台开播六七年,两百多期节目,我用声音给大家分享观点,无论是我给年轻的小同学们建议、解答还是邀请了大量行业的嘉宾前辈给大家分享自己的职业经验和故事,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讲述和表达。因为没有画面,所以讲述更有故事感,更个人,也更有代入感。也因为没有画面,过往的讲述也偏重于设计师本身的成长、职业发展。这是我们自己的故事。 大家习惯了听我的声音,也觉得这种方式代表了我和我做的事情。但很多认识我比较早的同学,其实是通过我写的文字,虽然现在没有像音频节目这样规律的撰写和推送,但是有些观点,文字更加的严谨,也只适合用文字来承载。这是我时不时依然要写一点表达一些的理由。 这两年,大家都会使用短视频作为休闲娱乐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一两年前我就有想把短视频加入我表达观点的一个新的方式,这又是一个选择,如果选择了这个或许又要放弃了其他了。 所以受限于当时所在公司牵扯的精力,我真的无法做到把这个当今主流的媒体形式加入到我的创作内容中。 但现在可以了。在我离职两个多月后,我把工作慢慢捋顺了,一切也慢慢都规律起来, 对创作的欲望和职场相比,这次我选择了前者。短视频包含着声音、画面和影像,所以我把讲述变成了专业观点的表达。从讲述我们设计师的故事变成表达专业观点。我也逐渐开始把我对设计的洞察、过往参与的项目,以及我对设计、创意、品牌、营销甚至体验设计的感悟和思考通过影像内容的形式规律的分享给大家。 以前不能通过音频的方式去展示专业和项目思考,现在可以了。 所以我也诚意的邀请大家在不同的平台都去订阅我这个名叫【大宝频道】的账号。我相信大家也能知道在哪些平台可以找得到我。抖音、视频号~ 很多年轻的小同学叫我老师,其实真的有些不敢担当,因为我知道作为一个师者要承担多大的责任,所以我在我的星球里给自己拟定的身份是大家的大班长。 带着我不同时期的职业经历给大家些许正确或者带有偏激的观点,承蒙大家在我星球私房课里的喜爱和在节目里不离不弃的支持。 抛开我私房课里大班长的角色,我对外的介绍永远都是把设计师排在第一位。一个从事设计和创作为职业的人。所以捋顺了从职场脱离出来的这段时期后,我的设计工作也会陆续展开。关起门来说,我觉得大家是我最大的财富,也像是一些短视频主播常说的家人一样的存在。 作为一个初创业者,在设计咨询这个领域,我认为最核心的资产不是人、不是能力、不是人脉关系,而是案例,有适合自己能力模型的案例出现才是对自己来说最大的风口。 所以我号召一直跟我不离不弃的这些同学们,你们所在的企业、公司如果有线上线下的营销创意、运营增长、和品牌、体验相关的设计委托、顾问咨询服务,或是特别适合我能够把它做出成就的案例项目,别觉得我离你太远,果断联系我吧。 你要相信自己你推荐的我是在为你的公司的未来创造价值。你推荐的人是个从业十余年对设计一直抱有热情而且也些许在这个行当里算是做出来一点成绩的人。你也是跟我一起见证未来伟大项目诞生的人。 我更希望现在是起点,从过往所谓带着光环的组织里走出来之后因为我这个个体来创造的价值对我来说更有意义。 唠唠叨叨把大家当树洞一般说了这些话,感觉不是对着一群人,而是一个人,好像只有我有这样的特权用这样的方式,在这样的时间,根大家说这些话。 在未来某个时间,疫情结束,我特期待我们从屏幕、声音和影像里走出来,我也会去到全国不同城市跟大家见面聊天,喝杯啤酒,除了设计之外,生活的真相是感受生活中遇见的人,以及美好的时光。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又吐了了不少心里话,下周的真的节目特别特别特别精彩,听我碎碎念完了之后,期待跟大家用声音走过第一个10年~ 我们下周不见不散啦~
今天跟我对话的同学,无论从个人条件到过往工作履历来看对大部分同龄人来说都算得上优秀。有人想从小厂想奔大厂,有人想从乙方奔甲方,这位同学他当时面临的困扰是,在别人羡慕的乙方大厂上不去,想跳槽到互联网大厂聊了一圈也没有合适的坑位给到自己。 同学找到我的时候让我看看是不是自己作品真的很差劲,为什么领导给自己高评价,却不愿意给自己一个高头衔呢。为什么大家觉得作品都不错,行业里却不能给自己一个好级别呢? 带着这位同学的困惑,我来不加包装的,真实的给他做了这场咨询解答。 时间轴 02:45 我现在没有上升空间了 09:50 同类型公司邀我面试,级别为什么喊不上去? 15:00大公司进不去了,只有小公司的offer 25:10 这两家大厂你能加入的概率最大 28:20针对简历,做做指导和建议 BGM: Thomas Fersen - Donne-Moi Un Petit Baiser
好长一段时间里没有跟年轻的小设计师同学做答疑类的咨询对话了。往年的老节目里,经常能看到诸如我在对话里怼同学的内容却把对话节目之外的听众给 骂醒了。 今天对话的同学,是我星球私房课里的学员,和她对话的契机是她在星球里给我发起的提问,问题大意是之前认为自己是个特别天马行空的人,然后学了几个月的设计,当真的从事设计之后,发现自己能力不足,创意也不太够,做项目的时候稿子一遍遍的修改也过不了。看到了这样的提问我主动联系了她,也就有了这场对话。 做任何对话前,我都会让同学提前准备好问题以及个人相关的信息资料。 所以带着我先前的准备,我更希望在这长对话里通过一些提问让她找到自己接下来可以去改变的地方。 时间轴 1:20 因为薪资的问题,我放弃了文员工作 12:20 能力达不到经理的预期,我主动选择了离职 19:50我想做好设计,我给自己半年时间 32:30 了解了OKR,我没有自己的OKR 41:00 为什么设计岗位招的人都很年轻?年纪大的人去了哪里 52:30 牛人和普通人最大的差别在哪 BGM:Jocelyn Pook,Russian Red - Loving Strangers
上周节目大家收听了没? 如果没有,可以先从上期节目听起,更有一气呵成的畅爽感。 如果熟悉互联网行业职级体系的同学应该也多少听过什么P6、p7、T3、T4...这类的职级定义。虽然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定义方式和叫法,即便你不熟悉,也肯定能知道这种职级数字越高,级别也就越高。 很多同学能在职业生涯里走到P7甚至P8差不多就到了瓶颈期,那行业里那些P9、P10这类更加高阶的设计管理者的职业状态是什么样的?他们是不是真的就离设计越来越远了?他们的一天又是怎么度过的? 我们接着上周节目,让这位阿里的前辈超哥给大家接着聊。 时间轴: 1:20 互联网还会变好吗 4:10 如何应对当下的求职环境 12:00超哥一天如何度过 13:35 -吃午饭的价值 19:00 我的爱好-摇滚乐 24:00对自己影响比较大的电影和书籍 30:10 设计跟天赋的关系 38:30 超哥的职业观点 BGM: Bodhi Jones - I Wish You Well
欢迎来到本周的大宝对话设计师。 我身边有很多厉害的行业前辈,我在去思考他们的职业成长路径时,发现了两个相对鲜明的成长标签,他们中一类是创业型,在自己的领域做到足够优秀之后去创立自己的公司,在行业里做出成绩得到认可。 另一类呢,大多是在行业里的大厂或者说陪伴一个企业发展到成长为大厂的过程中,从一个初级设计师,成长为公司里的高级管理者。 他们大多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了超过10年。熬过了成长过程中的镇痛、经历了公司的发展壮大和行业的不断更迭之后,仍然陪伴着公司一直走下去的人。 今天的嘉宾,就是我说的后者,在阿里工作十余年,也是我互联网圈子里级别最高的那一类人了。 作为一个高段位大厂负责人,很多小同学会觉得这样的人离自己很远,做了管理者,离设计也应该很远,在公司里,级别跟对方也差的很远。但你听完我们整场对话后,你会发现,什么是保持对设计的热爱和初心,以及我理解的牛人,就是那种能把我们过往观念都打碎,在重新树立某些观念的人。 时间轴: 6:35 我入行的阶段工作经历 15:50 杭州阿里和北京阿里的工作氛围有什么差别 19:20 在阿里工作这么久,怎么看待外部的工作机会? 32:55 现在的设计师和当年设计师有什么差别? 43:40 做了管理,就远离设计了吗? 53:20 设计师的三个阶段 BGM: Bob Dylan - Workingman's Blues
欢迎来到本周的大宝对话设计师,我在5月份的星球做开营的时候在我的「私房课里面」增加了一块专题内容,带领大家领读我精选的12本好书。 我选择了设计、社科、艺术以及人文传记等不同类型的书籍,我希望说能把我对这些书籍的理解好好拆解,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方式给大家做深度的讲读的分享。除了音频课程之外,在我的私房课里,我会把它整理成文章和思维脑图交付给大家。 虽然以前也在节目里做过讲读书的内容,但这次我全年要讲12本书,要把它做的更专业,更有价值,才好交付给同学们,所以挑战更大,花费的精力也更多。但我自己回听,以及上线后同学们的反馈来看,一切付出真的是值得的。 5月过去、6月也到了月尾,我给同学们讲的第一本书【OKR工作法】也上线一段时间了。6月是一年的年中,不少同学面临毕业、求职,所以学会设定一个好目标其实才能更好地达成目标嘛。 我把它作为12本书里的第一本讲读书目在我们的电台的公播节目里分享给大家。 收听之余,如果你对我讲读的内容有所收获,可以加入我在知识星球里开设的 【大宝私房课】。每月为大家讲读书目,每周更新设计成长课,每日为设计师同学们答疑解惑。 这期讲读的精华脑图在我公众号里回复【OKR】 我将免费送给你。 好,拿起小本本,我们开始正式的讲读吧。
提到室内设计,大家或许跟我有一样的感觉就是 我们每天都生活工作在不同的空间里,跟空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肯定也都订阅过不少跟生活居住类的内容账号。感觉室内设计虽然我没做过,但我不陌生,似乎应该很在行。 当我和我们今天嘉宾聊起室内设计这行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真的不太够了。从从业者视角和从用户或者说业主视角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话题了。 今天对话的嘉宾是我的一个老粉丝,从我写公众号的时代我们就认识了。相识那会她还是一个刚从业不久的助理设计师。数年过去了,如今已经成为了一家设计公司的创始人。她生活、工作在一个3线城市,对于大部分学这行,或者对室内设计感兴趣想要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来说,她能代表更多、更典型的设计从业者,更能给大家透彻的分享这个行业真实的职业状态。 时间轴: 11:50-连锁餐饮店铺设计的难点是什么? 21:00 做一个室内设计项目的周期是多久? 26:15 行业里的设计和收费模式究竟是怎样的? 30:00 室内设计就是设计风格么? 37:00 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差异在哪里? 41:20 能坚持从事这行的人多吗?男女比例如何? 44:10 做设计这么久遇到奇葩的客户案例 51:10 设计报价的范围和设定 1:13:40 室内设计项目里有所谓的艺术指导吗 1:23:00 给即将入行室内设计同学们的建议 本期节目BGM: Joshua Hyslop - The Flood
每年的六月,能称得上热点的应该就是高考。对我们大部分职场人来说,高考离我们并不近,但6月高考之后随之而来的是高校的毕业季,大量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这里就包含着跟你我一样的设计师群体。 一部分即将踏入无限美好的大学时光,而另一部分其实正是他们四年后的自己,将要踏入社会进入当下这个惨烈的求职环境。 可能,这种不确定才是这个真实世界最有魅力的地方吧。 在我往期的节目中,其实对话过不少国内外顶级院校的留学生、学霸们。有先天型学霸,也有后天开窍一路通关成长为学霸的,在这个时间节点下,我们重新走进这些学霸们的成长之路,去观察他们怎么看待学业、职业和人生之路,我觉得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也许你即将踏入职场,也许你选择开启考研之路,也许你就是个普通的打工人,去和这些厉害的大脑袋瓜对话,也同样会检视我们自己在同类问题上和对方的差异,而且,过去我的这些对话里不少成了我们这个播客的经典节目。真的有不少期节目现在依然有新同学听完有着醍醐灌顶的反馈给到我。 这周节目我们按个暂停键,我把过往值得被重新推荐你收听的“学霸专题”分享给你,在迷茫、选择、混沌的时候,在这期节目里找找答案吧,很多时候听着听着自己也就豁然开朗了。
这期节目依然是我跟可乐老师跟大家做的一场关于设计师求职对话的下半场。 针对于特别实际的设计师求职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一条条的跟大家分享了我们的观点。 比如: 面试前的一段空档期该怎么解释更合理 如何有效准备作品集的问题 我们也根据同学们简历中出现的问题现场给与一些建议。 如果刚好你也面临求职问题,这期和上期节目强烈的推荐给你。因为啊,设计师面试那些事儿你觉得独特的,大概率可能是及其普遍的问题… 咱们开始今天的节目吧~
这期节目录制的起因是我和可乐老师在闲聊的时候聊起今年的求职话题,能感受到特别典型的场景就是企业招人难,设计师找工作也难。这中间其实是有一些信息和认知的差异导致本来很有能力的候选人因为简历的问题、面试沟通的问题、简历设计的问题总是无法获取到最终的岗位OFFER。 关于这些问题,我跟可乐给大家一些我们的经验。 本期节目bgm: Bandabardo - Spicchi Di Mele Secche
我的星球现价格还处于优惠期。大家可以在我的gongzhong号大宝频道里的菜单栏点击成长课,或者直接回复归队,找到优惠加入方式。 我上周没有更新节目,因为节目整体的收听是有一段时间的持续性,空档一周,是想让咱们节目听众尽可能多的听到这期。毕竟,这期之后我从一个大厂设计师,变成了一个设计个体户。 未来一部分是个人和我自己的团队去承接一些适合的商业项目,另一部分就是会更多的跟咱们节目听众、我各个维度的自媒体平台的设计师们一起互动成长,慢慢变强。 上一周到这一周,我经历了星球的重新升级开营。所以一下子不少同学加入了我这个不大但不算小的班级体里。上周也连续做了5场直播,其中一期跟小黑哥的直播我也做了录音,后期也会在电台里分享给大家。 这期没有嘉宾,又是我一个人的单口。其实我想跟大家分享几个我们这个班集体里的同学故事。在我的星球升级前,其实我就有个小想法,我们星球一路走来,会有人离开,也会有人加入。但总会有人一直陪着我向前走。 我喜欢把我的星球叫做班级,这些一路陪伴我的同学们相较于新同学,他们可能是学长、学姐。或者有叫师兄、师姐。 我特别想让他们回顾一下这一路走来自己在我们这个班级里的成长故事,也可以帮助新同学们能了解、融入的快速一些。 当然也是帮我回顾了这几年来或许我都忘了,但对大家来说可能影响比较大的一些答疑和建议。 所以,这期是听故事的一期,我选了几个我们这个班集体里同学的故事,读给大家听。其实难得的是岁月沉淀后留下的印记和反思。或许我这样读出来的故事,当数年后写故事的人在听又会有另一番感觉吧。 时间轴: 2:30 风同学的故事 6:02 蔡同学的故事 12:29 万叶岛同学的故事 17:01 奇致同学的故事 21:18 丽娟同学的故事 28:49 yigo同学的故事 成长是自己的事情,是缓慢的事情,一年不长,但一年啊足够做很多挑战自己过去做不好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相互间的影响之后会让自己进步很大的事情。我给自己设定了很多这一年的挑战。我想和你一起去见证挑战自己后带来的成就和愉悦。所以我邀请你来加入。 我的星球现价格还处于优惠期。大家可以在我的gongzhong号大宝频道里的菜单栏点击成长课,或者直接回复归队,找到优惠加入方式。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