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80 AI设计的平权时代让“设计不再是职业,而是种能力”

大宝对话设计师

本期节目 show time: 02:35 AI时代的设计与设计师角色的转变 11:04 AI设计的未来变革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14:18 阿里国际在AI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21:33 数字化时代下的设计师能力与AI的融合 24:04 AI原生型设计师在团队中的角色与技能 26:41 跨境电商领域AI设计的挑战与机遇 29:39 设计与AI:创意、审美与未来趋势 32:43 审美、社会学逻辑与AI在设计领域的作用 35:04 AI技术在设计自动化中的挑战与突破 37:21 设计师的认知和业务目标的重要性 -- 这个七月,我有幸来到杭州,连续二次深度参与D20全球设计院长峰会。我相信很多设计行业的小伙伴一定也关注到了这场峰会的相关信息和很多重量级嘉宾。 这次来到D20全球设计院长峰会,我有幸对话了 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GC业务总经理--布颜老师。如果说到当下的大趋势,一个是AI,各行各业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拥抱AI,而另一个就是走出去,企业出海、国际化。 “设计将不再是职业,而是能力” 布颜老师这次的演讲主题是 “AI + 跨境”,所以,我们的谈话之间还是绕不开那个扎心的问题:AI 会不会让设计师失业? 他笑了笑,说自己是 “中间派”。“你看设计师的工作,从来都不是单纯画图。一半是洞察创意,一半是执行输出。AI 现在啃得最狠的是执行那块 。以前要 3D 建模师单独弄的活儿,现在设计师自己用 AI 就能搞定;以前交互、UI、营销要协同好几天的流程,现在一个人靠工具就能串下来。”未来的设计工具,会让更多有想法、有创意的人,无需传统设计教育背景,也能“玩”设计、表达自己。 “设计平权”,一个听起来很美好的词,却让许多被“困”在执行层的设计师产生了焦虑。因为当自身价值被狭隘地定义为“输出能力”的时候。AI能更快、更便宜地完成输出,危机感自然汹涌而来。 设计师的“护城河”在哪? 布颜老师给出的答案是“直接创造价值!”他和他的团队不仅仅支持内部业务,还直接面向市场,做设计工具、做设计服务出海、做设计商业化营收。用他的话说:“汇报特别简单,多少营收、多少用户规模就结束了。” 他鼓励设计师们不要被专业所束缚,大胆去做设计运营、设计产品、设计能力的封装。因为这个时代给了我们设计师更多的可能性,有时候专业是竞争力,但也可能是束缚自己的枷锁。 “原生AI设计师”长什么样? 布颜老师兴奋地分享了他团队里一位国美毕业的设计师,他给这类人才的定义是“不被过去约束”,他们天然地用AI思维解决问题,在团队里扮演着“能力预演”的关键角色——探索边界,定义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式。(在节目中有关于这位同学更精彩的案例分享) 随后的几点碎碎念: • 别只盯着“生成”: AI对设计的影响是全流程的。从需求挖掘(AI辅助调研、资料整理)、创意探索(AI激发灵感、快速迭代方案)到最终执行(AI批量生成、自动化封装),每个环节都在被重塑。拆解自己的工作流,看看AI能在哪里真正帮上忙,而不只是“玩个新鲜”。 • 拥抱“设计平权”,但建立“专业纵深”: 当工具门槛降低,人人都能参与设计时,专业设计师的价值,恰恰在于你更懂如何定义“好设计”,更懂如何将创意与商业目标、用户需求深度结合,更懂如何操控复杂工具(包括AI Agent)去实现更高级别的创意表达。审美判断力、策略思考力、跨领域沟通力,这些才是新的硬通货。 • 主动“越狱”,探索边界: 布颜老师的路径(设计师→设计业务操盘手)或许不是唯一答案,但它撕开了一种可能性:设计师的价值,可以不必困于工位、囿于执行。能否参与产品定义?能否运营设计资产?能否封装设计能力服务更广市场?思考的半径,决定了舞台的大小。 记得我们在对话的时候,布颜老师说了那句我们似乎都听过,但又无比清醒的话:“永远是别的行业人说你要被AI替代,因为他根本不了解这个行业。”焦虑无法避免,但真正的安全感,来自看清趋势后的主动进化。 或许这才是 D20 峰会最有意思的地方:大佬们聊的是技术和趋势和探索实践,但落到每个设计师身上,终究是 “如何在浪潮里,活成自己的样子”。 如果你也关心AI设计最新的前沿发展,我也真心推荐大家多去关注甚至参与D20这个一年一度的设计盛会。很多精彩内容AlibabaDesign各平台的官方账号都有发布,可以持续挖掘。 期待下一次大家在现场偶遇。 bam: Bob Dylan - Workingman's Blues

48分钟
92
4周前

从「设计师」到「创作者」:9年播客的一次「身份升级」和我想说的心里话

大宝对话设计师

大家好,欢迎收听新一季的节目——《大宝对话创作者》。 我们这个老播客在过去的九年里一直使用「大宝对话设计师」这个名字,在这里跟很多优秀的设计师、行业前辈产生了链接。我们在这里聊设计、聊职场,也聊成长。现在,从这期节目开始,我们也正式更名和升级成为《大宝对话创作者》。 我相信,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用“创作”回应生活,用“作品”去建立自己的影响力。 有人是设计师,有人是写作者,有人做短视频,也有人在画插画、做音乐、录播客……他们都是用创作去回应生活,用作品与世界对话。 创作,不只是表达,它可能是成长的驱动力,也可以是变现的可能性。在这里我不单纯追问“如何搞钱”,而是想知道:能不能通过创造价值,来获取到我们想要的自由感、掌控感和生活方式? 所以从这一季开始,我将邀请更多“通过创作为生的人”来到这里——他们身份各异,有的是自由职业者,有的是平台大V,有企业高管,有的呢,或许正在路上。我们一起聊创作、聊选择、聊现实,也聊那些你我都在经历的转型和寻找。 这是一次节目名称的更新,对我跟大家来说,或许也是一种新视野的打开。 欢迎回来,我的小伙伴们,我的老朋友们,我们的创作者们,在未来的每一次畅聊之间,我希望你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与变现之路。 我们下期节目正式见。

4分钟
99+
1个月前

vol.277网红时代的设计哲学,我在站酷设计周找到了答案(痞董来了)

大宝对话设计师

今天特别有幸被站酷邀请参加今年的站酷设计周,我现在人就在站酷设计周的现场,也非常的感谢站酷平台的支持,为我安排一个关注许久且一直想要去有这么一场对话的行业前辈,也是今年的演讲嘉宾之一,亚洲吃面公司的董事长--痞董。 我相信很多人都关注过痞董和他们服务的客户,行业里把他和他的公司冠以网红制造机。 正好今天有这样一个难得的契机,痞董也带着他的分享主题来到了现场。一会也就会登台分享,在他分享之前,先请他在我们的节目里跟大家好好唠唠~ 关键点: 01:17 为什么取亚洲吃面公司这个名字 05:02 “协同他人设计——新一代设计师的工作方式”主题诞生的原因 08:00 在与客户沟通时,为什么设计师需要将专业术语转化为“人话”? 12:23 设计师如何提升自己的信任能力 14:09 设计的价值是什么 16:34 公司是创立之初就定位做网红店,还是后来自然生长出来的结果? 20:21 网红店设计风格的形成是塑造了品牌还是筛选了这样的品牌来合作? 20:21 网红店设计风格的形成是塑造了品牌还是筛选了这样的品牌来合作? 23:49 设计师如何在0到1的过程中放大自己的价值? 28:55 怎么去理解当下的年轻人,当下的新消费和当下年轻人的审美 30:11 自己本身的风格与公司团队的关系 32:13 亚面是从一个设计公司到如今的品牌创新咨询公司,是升级还是换赛道 34:16 跟现在市面上的一些咨询公司,营销咨询公司,战略咨询公司比的优势和差异化是在哪 36:39 给设计师的提前去布局未来的一些设计趋势上的一些洞见 41:51 补充自己的这种知识体系的一些方法 43:42 影响比较大的一本书 总结核心观点: 1. 协同他人设计就是脱离工具性、脱离设计的执行性,通过沟通挖掘出你内心的想法。 2. 设计师将专业术语转化为人话有助于提高与客户的沟通效率,增强信任感。因为过于专业的语言可能造成理解障碍,而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能够更好地传达设计理念和信息。 3. 设计的价值不仅在于美学,更在于能否有效传递信息、解决问题,并通过故事讲述吸引消费者接受。设计的核心是策划一系列活动以改善现有问题,其价值取决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所解决问题的社会价值。 4. 网红店的成功或失败都被放大了,但作为年轻人和亚文化倡导者,我们应该看到其背后的逻辑,并理解品牌需要网红店,即门店要网红,品牌要常新。 5. 设计的最大价值在于图啥,设计师如何在后端体现自己价值,只有升职,不断前置 6. “设”意味着假设,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设想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通过与客户沟通、对话来确认假设,这一系列过程是协同合作的关键。 7. 只有这个组织子里面的年轻人有发言权啊。面向更多的年轻人,这个品牌才年轻化。品类年轻化是由品牌年轻化导致的,那这个品牌怎么年轻?是这个组织年轻化,在这个品牌年轻的,但是组织年轻轻化的本质是什么呢?是文化年轻化。文化年轻文化翻译成人化是什么呢?就叫亚文化 8. 刻意的练习我们平时的语言。我们尽量少说能不能行不行,干干,要不要,好不好?这种判断式的背后,尽可能的多问为什么。 9. 设计师一个重要的能力师假设,假设各种的解决方案。同时必须要跟客户假设,跟你的跟他人假设。这个假设就包含了协同,和他人对话 10. 可以将书籍当作工具使用,不必一字一句地背诵,而是通过翻阅寻找灵感和答案。重要的是要提高对话质量,学会复述和确认对方的意思,而非简单地回应“我明白”。 欢迎加v交流沟通 bam: Bob Dylan - Tempest

61分钟
99+
8个月前

vol.275对话超哥-阿里P10给你的大厂求职建议(下)

大宝对话设计师

这期还是我跟超哥直播对话的下半场。 因为当时直播是在一个咖啡厅的公共区域,确实有很大的环境和背景音,对音质有了不小的干扰,上期节目也跟大家道了歉也做了说明,但好内容值得大家追更收听。 精彩观点: 1. UI设计师作品集展示技巧与面试策略: 1) 在没有直接数据的情况下,可以展示用户体验的思考过程 2) 作品集应包含清晰的问题定义、设计分析、解决方案及结果展示,建议作品集内不超过三个案例,每个案例突出一个项目,展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设计方法。 2. 品牌设计师解决的问题是通过什么样的品牌设计去解决记忆点的问题,利益点的问题,还有就是你的品类特殊性等等,这一些是不是能够突出的。所以它包装设计首先要先说的是设计策略,把测试设计定出来。第一个保持我的品牌色。第二把我的假设说我只是假设这个解法把记忆点的品牌色。为了强调记忆点,把品牌色突出,把大的IIP占满屏幕超过一半,占包装面积超过一半。第三,把利益点特殊性放上去。 3. 商业设计师:懂商业、懂用户、有想法。设计师最大的优势是你比其他的岗位更懂用户。 4. 在工作或实习中,多参与项目实践是锻炼分析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即使没有真实的项目,也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市面上的新产品、营销活动等,设想自己面临相同挑战时会如何解决,从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show time: 00:42 在面试中,如何判断设计师的情绪管理能力? 03:44 在面试过程中,如果设计师提出想问面试官一个问题的建议 06:22 设计师表达了未来想要做管理的意愿, 会如何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准备情况? 08:17 作为纯UI没有拿到数据,应该怎么去展示这个体验方面的思考。 11:23 在大厂内部,平面设计师或包装设计师能否转型进入消费品行业的品牌设计岗位? 13:49 品牌设计师解决的问题 19:31 作品集,除了自己的项目, 放一些分享照片、自媒体账号等是否有影响? 21:20 短平快的小项目,但缺乏分析问题, 如何优化作品 24:39 不想做管理的职业发展道路的建议 31:00 复盘的核心含义 34:41 如何从执行任务转变为管理岗位? 42:00 超哥案例分享

55分钟
99+
9个月前

vol.274 对话超哥-阿里P10给你的大厂求职建议(上)

大宝对话设计师

本期节目精彩知识点: 本期节目精彩观点: 1. 虽然大环境不好,但市场上仍然有很多设计岗位需要人才 2. 现在设计师岗位的显著变化是: 1) 更加注重全能性,即工作效率,包括设计的速度和质量。 2) 过去T型人才的要求转变为更注重横向能力,即多领域的综合能力。 3) 衔接的能力,沟通的能力要求,比过往的设计师应该要求要高很多。 3. 对于35岁以上的大龄设计师在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自信问题,建议首先调整心态,积极寻找工作机会。此外,不要局限于传统的设计岗位,可以考虑扩展到产品管理、运营等领域,也可以考虑在不知名但竞争力强的传统企业或制造业中寻找机会,这些领域可能提供更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4. 现在的面试更趋近于公平,更强调个人案例而不仅仅是学历、公司背景 5. 设计作品的评价更注重设计背后的思考过程和问题解决策略,而非仅仅展示设计结果。即使是看似简单的设计改动,背后也需深入理解品牌需求和市场定位,以确保设计的商业价值和传播效果。 6. 面试时,应重点讲述设计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不要仅仅追求简历的表面光鲜。强调不要过度包装作品集。 7. 理想的自我介绍应包括个人的专业背景、工作经历以及个人擅长的领域。简明扼要地介绍自己的专业背景,强调个人的专长,并坦诚地展示自己的优点,即使有转行经历也能成为加分项。 -- 关键时间点 01:25 在大环境不好、求职高峰期时,大厂面试群体有没有一些变化? 04:13 设计师岗位的要求有哪些变化? 07:49 降本增效对设计师岗位要求的影响是什么 09:05 今年校招面试情况如何? 10:02 校招模式 12:00 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是否真的存在年龄歧视现象? 14:27 对于大龄设计师面临就业困难的情况,应该如何应对? 20:37 区别公司商业的成功与自己的能力 21:54 在面试过程中,设计师如何展现自己的设计和表达能力? 24:40 职场中善于表达的候选人和不善表达专注专业的候选人哪个更有优势? 26:22 落选的面试候选人都有什么共性 32:33 设计结果没有数据支撑怎么办 35:45 关于品牌logo设计经验分享 39:04 面试自我介绍中如何更吸引面试官 44:02 小公司设计师如何准备以获得大厂面试机会? 欢迎与我沟通交流: BGM: Novo Amor - Anchor

54分钟
99+
9个月前

【强推】vol.270 设计师会不会被AI替代? 我在D20现场找到了答案

大宝对话设计师

大家好,距离我们上一期节目确实有一段时间没有更新了,咱们这个节目不是停更了,在这段时间我一直想蹲一个我特别想去交流沟通的重量级的嘉宾。 他是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副总裁、阿里巴巴设计委员会理事长、也是第一代电商的设计师,那这些年阿里的U设计周、设计峰会背后的推动者青云老师。 基于这次峰会AI时代的设计这个主题以及我们设计师们关心的AI时代下设计师的角色、岗位以及未来,青云老师跟我做了1 个多小时的深度交流。 Time line 01:04 青云老师开场介绍 01:38 “AI时代的设计”这个峰会主题是怎么定下来的 04:34 阿里链接企业、高校有哪些价值 07:46 设计是AI冲击最大的一个职业,阿里设计师做了哪些进化和探索 13:13 设计师会不会被自己设计的工具替代? 19:12 未来设计师的角色有哪些变化? 21:50 AI时代下,如何评判设计师的能力模型 23:27 当下的大环境,您还推荐应届毕业生进入设计行业么 25:41 当下该如何提高设计师的职业抗风险能力 29:00 青云老师比较看重设计师哪些特质? 32:56 青云老师有 35 岁焦虑么? 37:15 给大龄设计师的职业建议 41:20 青云老师过往是如何以设计师身份一步步成为高管和年轻设计师的榜样的? 作为一个音频节目,大家并知道或者说看不到开场的时候我是有多紧张,青云老师最后录完节目还打趣说,哪有嘉宾像我这样还安慰采访者说你别紧张好好录的... 作为行业资深的前辈和管理者的角色,他对AI时代的趋势、判断以及毫无保留的分享了他能给设计师的职业成长建议。 如果你听完节目,也会跟我一样,能感受到一个资深的、有血有肉的、对设计保有热爱的前辈真诚的分享。 这是青云老师的第一次播客首秀,也希望大家多多收听、留言和分享给更多我们这个行业的朋友们,在AI,大家能顺应趋势,成为更好的自己。希望能多平台关注订阅,跟我和节目嘉宾产生更多的链接。

53分钟
99+
1年前

vol.269在大马躺平还是搞钱,华人的独特优势在哪?(永康 马来西亚)

大宝对话设计师

本周依然是对话马来西亚华裔设计师永康。上期如果你错过了,那咱们打开节目列表,从上期节目听起来,还有,就是在你收听前还是要小小的抱歉一下,因为我们对话的地方是一家咖啡厅,也尽量找了一个人少、空间大且远离人群的座位,但还是避免不了周遭的操作声、说话声以及不可控的环境音,大家多多包涵。 这两期节目,虽然对话的是外国设计师,但满满的亲切感,永康同学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有趣的洞见。或许你对马来西亚本身就很熟悉,也或许跟我一样先前很陌生,这都没关系,未来我还会再去吉隆坡,去生活、游学和探索一段时间,还会去新加坡、泰国等周边跟我更多的朋友和专家交流和分享。 04:44 马来西亚教育:印度人和华人小朋友的学校选择差异。 09:33 马来西亚华裔经济影响力:真实情况如何? 14:24 中国移民在马来西亚:生活变化和文化融合的情况。 19:12 中国新能源发展迅速,华为靠自己杀出一条活路,比我们更快进步! 24:03 设计不是目的,传播才是王道:解读海底捞与蜜雪冰城的成功之道 28:51 品牌建设的挑战:如何在不赚钱的情况下保持品牌活力? 33:38 设计师品牌与大众消费品:品牌定位的差异与挑战 38:26 设计师的核心竞争力与定价权:高端设计与产品品质的较量 43:17 马来西亚国民美食椰浆饭,辣味与文化交融的奇妙体验! BGM:Siti Nurhaliza - Cinta Tak Berganti

57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