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工作时间和商场营业时间基本同步,你有多久没有逛过商场了?周末好不容易挪个时间出来去商场,是不是感觉人又多,排队时间又很长,成了一件辛苦的事?我在工作日去逛了次商场,发现商场真是变天了,到处都是老年人欢乐的身影。 老年人有社交需求,商场就迎上来提供社交空间;老年人图实惠,商场就提供定向补贴和专属折扣;社区商场更是愿意招聘刚退休的老人做服务员,时间灵活离家近,做的就是社区熟人生意。那么,老人逛商场,真的有消费力吗?商场为什么开始重点发力银发经济了?老年人的生意,还有什么新做法? 【时间轴】 01:22 商场的老年业态,远比你想得更丰富 05:57 退休工资之外,老年人正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 09:31 商场过剩、竞争激烈,银发经济才是新增量
8月19日,寒武纪盘中涨超5%,股价首次突破千元大关。8月20日下午,一条标题很唬人的消息迅速传开,“8月下旬调仓大动作,拉满国产算力”,虽然尾盘相关方纷纷澄清,但算力板块集体拉升。而港股东方甄选19日先是大涨超20%,后跳水暴跌超20%,缘由竟是传闻新东方CEO侵占公司利益被立案调查。 小作文之风在股市中从未停息,5月最高法和证监会联手要净化资本市场风气,但随着行情走好,近来小作文竟越发“猖狂”起来。小作文为何屡禁不止?这背后有怎样的产业链?当下又反映了哪些问题? 【时间轴】 01:46 真假难辨的小道消息,是如何产生的? 04:34 低成本高收益,是小作文屡禁不止的根源 08:28 市场流动性充沛,成了小作文满天飞的天然土壤
最近几年,每当我和朋友们相聚时,总免不了一个话题:孩子们的留学生涯。十年前和他们讨论这件事的时候,他们语气中充满骄傲、愉悦与乐观;但现在,他们多数是乌云盖顶,因为天价的学费与生活费,毕业后的黯淡前程,以及充满未知数的将来。 不过短短数年时间,怎么就乾坤颠覆了呢?现在去留学,还是一笔划算的投资吗?上一批“海归”享受到的留学红利,为何逐渐消失了?“美国AI人才一半来自中国”的背后,如今谁还适合去留学? 【时间轴】 01:26 中国父母对于留学,为何从趋之若鹜转向避之不及? 03:23 高考与留学红利,是时代变迁与全球化提供的机遇 07:42 留下的门缝在收窄,你是他们需要的人才吗?
突破3700点后,三大指数继续气势如虹,8月18日沪指一度创出近十年趋势新高。这是一场财富的盛宴,但散户缺席了。据调研,散户当前市场参与度仅相当于2015年和去年“924”行情的1/3。但在A股,散户并非背景板,他们持股超1/3,交易份额占70%。 这两三年会有近200万亿的定期存款先后到期,这将成为市场关键增量资金。市场期待散户“跑步进场”,让牛市真正全民狂欢。散户为何踟蹰不前?为何指数越涨,心里越慌?数字之外,理论之下,更能折射现实的,是一个个散户的真实故事。 【时间轴】 01:48 “2015年高点杠杆一把梭哈,今年才快回本” 04:37 “8月账户连续红了十几天,太不真实了” 07:04 “今天我问AI,‘严重踏空大A,怎么办?’” 10:08 “开心的是,在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情况下跑赢了指数”
八月初,我计划去广东出差,随手刷了下携程上的酒店,结果有点意外:喜来登,比亚朵还便宜。这个曾经“自带流量”、能成为城市地标的五星级酒店,如今为何正在被出售、被替换?它如今的入住体验究竟如何?在房地产盛世中“标配”的喜来登,为何在逐渐老去?它在全球又面临着怎样的品牌定位挑战? 【时间轴】 00:50 老牌外资五星酒店,面临系统性下滑烦恼 03:35 房地产经济收敛,与喜来登品牌被万豪收购后的挣扎 07:53 “来得早”的喜来登,靠地段在续命
1990年,被称为暖春一代的日本60后们踏入了自己的而立之年,由于刚毕业就迎来了80年代泡沫经济的十年繁荣,因此一度被称为昭和最幸运的一代人。但他们却不曾料想,随着时代的骤然转向,此后的中年时光要陷入的却是一轮漫长的债务与失业困局。 1990年至2004是日本经济史上至暗的十五年。而这恰恰也是日本60后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中年时期。后来作家三浦展在其著作《下流社会》中,将他们称为走向下流阶层的第一代人。到2010年,厚生省统计,有142万个60后家庭处于相对贫困线以下,数量上已经接近被称为最惨一代的日本70后。 那么从最幸运到中年贫穷,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时间轴】 01:00 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60后的债务困境 04:12 中年失业潮与信用贷危机 08:51 经济压力下的中年离婚潮 11:16 《蜡笔小新》最伟大的剧场版,与一代人的中年迷茫
年轻人整顿酒桌文化第一步,先把高度白酒整下桌了。今年1到6月,中国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量累计191.6万千升,累计下降5.8%。按白酒上半年产量通常接近全年五成计算,今年产量可能难以超过400万千升。而上一次全年白酒产量低于这个数,几乎得追溯到20年前。 说好的经济越低迷,酒卖得越好呢?这届年轻人既撞上了经济低迷期,又成长为了酒饮市场的消费主力,怎么就单单不买白酒的账了呢?年轻人“喝酒”的消费场景和动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白酒行业还能如何“拯救未来”? 【时间轴】 00:44 白酒连续九年产量下跌,高端白酒进一步向头部聚集 02:43 成为酒饮消费主力的年轻人,为什么偏不买白酒的账? 07:21 白酒企业讨好年轻人的努力,为何收效甚微?
在社交媒体上,关于外卖大战的评论区,总能看到类似“我劝你少管外卖的闲事”的评论。这并非消费者单纯“不懂经济学”或对商家冷漠,而是大家都被效率涡流卷进去之后,潜移默化产生的必然结果。在一切都要求绝对“透明”的现代社会,没有不可量化的“人情味”的一席之地。用户本身,也是平台的产品之一。 那么,大战之后,前景如何?需要重建的不仅是一个个具体的商家,外卖大战破坏了商业生态的平衡。被“定向挤出”的中小商家,真的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了吗?面对成为市场“组织者”乃至“计划者”的平台,我们还有其他的选择吗? 【时间轴】 00:17 “我劝你少管外卖的闲事” 03:45 大战结束后,哪些店能坚持到新世界? 07:39 这场战争的本质,是平台权力的一次展现与滥用
外卖大战最激烈的那几天,做二手餐饮设备回收生意的猴哥说,“从来没有感受到如此高密度的、集中式的倒闭”。即便7月18日,多部门集中约谈了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要求其理性竞争、规范促销行为,但这辆全速运作的战车,没办法轻易停下来。 或许,我们不应该把这场战争,只看作三家巨头围绕市场份额的补贴战。在外卖大战背后,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冲突?数以亿计的普通人,被卷入这场由巨头主导的消费浪潮,又最终会迎来怎样的市场格局? 【时间轴】 02:00 外卖大战背后的深层冲突:“地方的逻辑”与“流动的逻辑” 05:33 谁在主动参战,谁在犹豫徘徊? 08:22 社区的信任在“效率涡流”面前,被贬得一文不值
90后背债人谢亮亮经中介包装伪造资质,从多家银行骗取贷款总计3900万元(实际到手600万),犯骗取贷款罪,被判两年。这一事件轰动了整个金融圈。今年一季度金融黑灰产市场规模已突破2800亿元,相较2023年呈现出约40%的大幅增长态势。以“职业背债”为代表的金融贷款欺诈产业链正在野蛮生长。 对银行而言,风控的漏洞、管理中的道德风险,以及贷款追回的难度极高,又让这样的黑灰产问题难以从根源上遏制。 我们与职业背债人、中介和银行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流,试图发现,在这个黑灰产业链中,各方到底构成了一条怎样的利益关系链?谁在从中获益,又是谁在承受代价? 【时间轴】 02:50 在背债的黑灰产业链中,各方构成了怎样的利益链条? 08:03 背债到底肥了谁? 10:59 中介对银行业务量的影响会有多大? 15:19 背债行业的冰山一角: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8月14日,美国的社会保障计划将迎来它的90周年。罗斯福总统开启了美国社会保险的新时代,这是一项由政府资助、汇集雇主和工人缴款的全国性项目,如今涵盖了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医疗补助以及失业保险。但它也正面临严峻考验,该计划的退休信托基金目前支持约6100万美国人,预计将于2033年耗尽。 在大洋这边,最高法最新的司法解释将于9月1日正式施行,明确“放弃社保协议”无效,同样引发了诸多讨论。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社保、尤其是“养老保险”,公众又对其有哪些误解?社会保障制度为何难以具备自我调适能力?又该怎么在保障覆盖面和缴费公平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时间轴】 02:54 关于美国社保的六大常见误区,与它们背后的事实 08:28 被期望世代传承的社保,为何始终“未能完善”? 11:29 就业形态的变化,暴露了社保制度进化的紧迫性
星巴克中国区业务的出售消息已在坊间流传多时,但始终未能落定。7月30日,CEO倪睿安在财报会上表示:“我们正在对超过20个有强烈意愿的机构进行评估。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与承诺不变,并希望保留中国业务相当比例的股权”。 据外媒报道,星巴克中国业务估值高达100亿美元。其可能保留中国业务30%股权,其余70%由多个买家分摊,每家不超过30%。如此方案极不合理:想套现却不肯离手,还惦念着“I'll be back”。 那么,从“分大区授权”转为全部自营,星巴克在华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自营与加盟业务,对星巴克的全球布局各有什么意义?星巴克又为何在此时谋求出售门店规模快速增长的中国区业务? 【时间轴】 00:43 星巴克在中国,为何采取全自营模式? 02:43 加盟与自营四六开,是深耕北美市场30年得出的“黄金比例” 06:08 星巴克别扭的出售方案,远不如9年前的Uber“通透”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