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播客探讨大声思考的意义,以及如何走出思想的回音室。公共空间除了插科打诨、科普知识、宣传立场,还能有怎样的讨论模式?现在中文语境里公共空间里的探讨,在我看来是对抗性的,而不是对话性的。我认为公共对话中对于“立场纯洁性”的要求,和“污名化”的指控,都是出自于讨论的对抗性。播客还讨论了我湾仔码头的外号,我和一位男权主义者的友谊,以及我朋友状元姐对陈嘉映纪录片《解释鸿沟》的评论。 片头曲:莫扎特D小调钢琴协奏曲 K. 466 弹奏者:日安
本期播客对美国人为什么肥胖的探究视角结合了一位国内儿科医生和一位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肥胖症专家对肥胖症儿童的观察。我谈论了肥胖的危害,以及肥胖为什么忽然出现在现代人类社会里,它的成因是什么。自2022年以来美国出现了新减肥药Ozempic,原本是一种治疗二型糖尿病的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发现它的副作用是抑制食欲,在短短两年之内席卷美国,现在成为了价值六十亿美元的新产业,它的全球市场预计会在未来十年内增长16倍,达到一千亿美元。本期播客结合了上个星期刚出版的新书Johann Hari写的Magic Pill里的最新医学数据,谈论了这个减肥药的作用和危害。我还讨论了我认识的正在注射这个减肥药的美国人对我的反馈,以及我对这种减肥方式最大的担忧。 相关播客: 109-运动如何帮我在低谷笑对生活往脸上呼的一个个大耳瓜子? 93-运动习惯如何帮我克服焦虑? 83-锻炼如何帮助我思考? 65-身体健康和灵魂健康有何相似之处? 61-美国人为什么这么胖?糖尿病减肥药Ozempic真是神药吗? 40-如何像猫一样运动? 37-懒惰的人如何找到天天锻炼的动力?曼德维尔悖 29-亚里士多德和康德分别会如何去减肥 播客前奏:莫扎特D小调钢琴协奏曲 K. 466 演奏者:日安
本期读书会我分析了托克维尔《论美国民主》这本1000页的鸿篇巨著里第1页的内容。我解释了对托克维尔来说“民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托克维尔的民主和传统政治学对民主的理解有何区别,把“民主”定义为一种“身份平等”的社会状态是什么意思。我认为当我们理解了托克维尔对民主的用法,作为生活在21世纪的中国人我们就会理解为什么托克维尔的立场和我们的立场是更加接近的,而且他在这本书的视角和当代中国人息息相关。 译本选择: 1. -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的中文译本我使用的是商务印书馆董果良的译本。 2. - 英文译本中,Harvey Mansfield & Delba Winthrop的合译本是最接近法语原著的权威译本(这个译本也是我在大学教书用的译本)。 3. - Arthur Goldhammer的译本也很不错,不比Mansfield差。 4. - Liberty Fund出版社还出版了一个英法对照的James Schleifer译本,有整整四卷。我也会用这个译本来对照法语原版。Mansfield 、Goldhammer和Schleifer都是美国著名的托克维尔专家,这三个英译本的质量都很高。
本期播客无差别攻击小红书、知乎、微博等社交平台,以及我和各类平台运营打交道的经历。我观察到在当代社会风气里,很多年轻人认为通过读书工作的努力获得回报,不如通过轻轻松松做网红获得回报来得轻松。在我自己对博主的观察里,这种努力带来的回报可能更困难,因为这是完全随机的,依赖于并不公平的平台机制。我也分析了知乎平台风气为何在过去10年变差,风气变差如何和平台为了盈利、用户下沉和审核直接挂钩。最后我提出我的观察:托克维尔认为现代王权的集中是国王从贵族手中偷偷夺走了话语权,发放到了民众手中,民主化带来了王权的集中。这个发展途径和绝大多数中文社交媒体的发展途径很类似,小宇宙话语权的集中也是为什么小宇宙是中文语境中目前最自由、观点碰撞最激烈,审核最宽松的社交媒体。 相关播客: 59-社交平台风气因何变差?审核、盈利还是用户下沉 78-如何哗众取宠? 85-男知识分子容易出现什么贻笑大方的态度? 91-知识分子吵架喜欢使用什么下三滥的套路? 94-如何在这个泥沼一样的公共环境里进行文明对话? 98-如何抵抗互联网上越来越重的戾气和恶意? 片首曲:拉莫,母鸡曲 弹奏者:日安
这期播客一开始讨论了我对托克维尔的理解,美国社会对他来说是一面法国人可以照的镜子,美国社会的怪相对我来说也是一面可以照亮我们的镜子。为什么2020年以来越来越多美国企业开始在政治问题上站队表态,企业应该有政治立场吗?我讨论了2020年黑人人权运动「BlackLivesMatter黑命贵」给美国社会风气带来的改变,是商业行为的政治化(politicization of the market)。我分析了60年代黑人运动和当代黑人运动的区别,黑命贵运动的理论基础,60年代黑人运动组织者企图调动底层黑人男性的愤怒和恐惧,而今天黑人运动组织者企图调动白人精英的内疚和羞愧。2020年「黑命贵运动」让原先非政治化的商业行为变得政治化,瓦解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边界。在「黑命贵运动」爆发以后,美国企业也越来越频繁地在其他进步话题上发声站队,比如变性人话题和巴以问题。我也分享了这些站队行为遭到左派和右派反感排斥的案例。不管怎样,这种变化代表了美国社会逐渐抛弃了自由主义最重要的对私人自由的保障。 前奏曲:莫扎特F大调奏鸣曲K. 332 演奏者:日安
相信大家都看到了最近美国五十多所大学的游行,我将用两期播客对此事件做出评论。上期播客讨论了巴以问题为何看似无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巴以问题的态度在过去五十年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美国对于巴以问题的态度绝对不是漠不关心,在一些历史节点甚至可以说过于关心,才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本期播客讨论美国大学生为什么在今年忽然选择为巴勒斯坦振臂高呼,为什么大学校园忽然成为巴以问题在道义层面的角斗场。这些抗议组织者的诉求是什么?背后的理论究竟是什么?采用了什么叙事框架?为什么这个议题能够成功地说服如此大幅的学生游行?解放巴勒斯坦运动如何在美国主流左派运动崛起,“抵制、撤资、制裁”运动的来源以及我和这个运动创始人见面的经历,以及今年大学生抗议活动和1968年大学生抗议活动的区别和相似之处。我还讨论了大学生诉求是否有可能成功,成功的话会带来怎样的政治后果,以及对今年美国大选带来怎样的影响。 片首曲:Solfeggio in C Minor by C.P.E.Bach 弹奏者:日安
相信大家都看到了最近美国五十多所大学的游行,我将用两期播客对此事件做出评论。这期播客讨论巴以问题为何看似无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巴以问题的态度在过去五十年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美国对于巴以问题的态度绝对不是漠不关心,在一些历史节点甚至可以说过于关心,才导致了今天的局面。下一期播客我讲讨论为何美国大学生忽然选择为巴勒斯坦发声,今年游行和68年反越战游行有何区别,会给今年美国大选带来怎样的影响。 本期播客介绍了从10年前的我为何就开始关注巴以事件,2016-2017年我去西岸的经历,站在加沙的城墙外看着卡车驶入加沙。本期播客还介绍了以色列建国以来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1967年以色列从埃及手中搞到了加沙,1988年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义导致了哈马斯的崛起,90年代奥斯陆和平进程为何失败,两国方案为什么在2000-2005年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之后就失去了可行性,2007年巴勒斯坦内战如何导致了哈马斯占领加沙,2007-2023年哈马斯和以色列接连不断的火箭弹袭击,以及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以色列,以色列反击致死的大量巴勒斯坦平民。我认为了解历史可以给予我们对政局复杂性的智慧和坚定的温和,这才是真正的人道主义,而不是狂热的理想主义和对暴力革命的盲信。我的出发点是在政治局限下,我们要怎么样能够给巴勒斯坦人带来真正的出路,什么样的安排对于他们来说是更好的安排,完美的安排是不可能的,我认为任何颠覆性的革命立场都是对真正民生的漠视和忽略。 片首曲:Solfeggio in C Minor by C.P.E.Bach 弹奏者:日安
左派进步女权和右派保守女权在美国究竟发展成了什么形态?谈论女权运动很容易陷入各种各样的术语,这期播客没有术语,只有大白话。我认为美国左派女权已经放弃了女权中的女这个字,而右派女权放弃了女权中的权这个字。我介绍了美国左派女权对自由主义的拒绝,和对女人这个定义的瓦解。还介绍了美国右派保守女权的诉求,包括JK罗琳认为变性人为什么不是女性,Louise Perry播客Maiden Mother Matriarch(女族长妈妈)以及她为什么认为性解放运动并没有给贫穷女性带来更多权益,以及Mary Harrington的reactionary feminism(反进步女权主义),最后我还介绍了美国保守女权为什么开始歌颂传统妻子母亲角色。 播客前奏:莫扎特F大调奏鸣曲K. 332 演奏者:日安(小红书:日不安)
在2024年3月20日我收到了展同学的私信,她说:树老师,您好,希望这条私信不会打扰到您,我一直在听您的播客,对于我面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时有很大帮助,但我现在的生活,有一件事一直让我很难过,我的妈妈,22年10月去世,突发疾病,当时因为疫情管控,我只是短暂地看了我妈妈一眼,就回到我上班的地方,所以对于我妈妈去世这件事,我一直有点逃避,没有过多参与,没有一种真实的感觉,我以为我会慢慢好起来,慢慢接受这件事,有时候也会用“妈妈希望我很好的生活的话”自我鼓励,但是偶然一件事联想到妈妈,或者看到妈妈的微信聊天界面,或者看到妈妈的抖音,我发现内心的悲伤会被释放出来,特别难过,我已经28岁,却好像还是不懂怎么去理解死亡这件事,不知道有没有哲学的观点,能让我去平和的看待死亡这件事呢? 这期播客是我的朋友老乡哥回复展同学的一封长信,老乡哥托我代读,他的父亲也和展同学母亲一样猝然离世,没有机会真正告别。老乡哥从哲学、神学和虚无主义的态度反思了如何面对死亡,同时还追忆了在2020年接连去世三位亲人的人生如何和国运变迁相互交融。 老乡哥即将博士毕业,开始在大学任教。他告诉我,他准备在闲暇时期写一本书,叫做《清溪 (1900-2020):一部自我民族志》。本书将讲述二十世纪以来一百二十年间浙江山区农村一家族四代人的命运沉浮,揭示个人、家族与国家的爱恨情仇。本书将基于口述史、信件、日记、回忆录勾勒出四代人的家族史和心灵史。清溪是故乡的母亲河,发源于东阳金钟岩头,汇入长乐江,再汇入曹娥江,最后汇入钱塘江,奔流到东海不复回。相比于二十世纪中国的巨变,一个家族的命运微不足道。但我将致力于从家族史中以小见大,反思二十世纪中国的百年革命历程,思考改革开放如何改变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命运,记录个人在时代洪流里的挣扎和漂流。 播客末尾音乐: Maria Callas, Ave Maria 老乡哥的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弹好莫扎特和读懂柏拉图有什么相似之处?这期播客分享了我和我的朋友日安关于弹琴和读书的理解。在日安因为新冠脑雾,在国际钢琴比赛丢人现眼后,遇到了一位改变了他弹琴十八年后对音乐理解的传统德奥学派导师,弹古典钢琴曲和学习古希腊语有什么区别?什么是德奥古典钢琴学派眼中的理性练琴:用清醒的大脑和警惕的双眼练琴,而不是用情绪主宰双手?理解莫扎特和理解荷马笔下的奥德赛有什么相似之处?在颠覆和批判一件音乐或者哲学作品前,需要怎样去理解和尊重这件作品? 播客介绍了古典钢琴俄罗斯学派和欧洲学派的区别,为何俄罗斯学派在美国占据了半壁江山,在欧洲学派中,德奥学派和法国学派有何区别,为什么德奥学派的钢琴家们认为,只有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加入个人感情。这种刻板严苛的训练,让我想到了我大学时期对于西方人文教育的不满,恰恰来自于这种训练的确实,反而专注于未经理解的道德批判。什么是用理性理解一首曲子?为什么我朋友以前练琴1小时的目标是练会一整首莫扎特,而现在只能练3行?为什么我本科时期可以1小时读30页柏拉图,而现在1小时只能读1行?如何理解现代派音乐对于古典音乐的颠覆和传承?如何理解尼采说出”上帝死了“这句话时对一整个宗教传统和古典哲学的颠覆和传承? 在这里附上我朋友日安的介绍,满足一下他的虚荣心: 被WQXR古典音乐电台誉为“One of today’s most promising youngpianists”青年钢琴家日安已经在纽约国际钢琴比赛、普林斯顿国际音乐节与迈阿密Josef Gingold室内乐音乐节上带来精彩的演出,他的舞台足迹遍及纽约卡内基大厅、Merkin Hall、北京中山音乐堂与香港文化中心的舞台。 出生于福州,成长于北京,日安九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师从于钢琴系主任张欣宁教授;十四岁获得Constance Keene钢琴奖学金赴美就读曼哈顿音乐学院预科,受到美国钢琴家Jeffrey Cohen、羽管键琴专家JocelynStewart、小提琴家Mark Steinberg与LucieRobert的悉心栽培,赢得了曼哈顿音乐学院协奏曲比赛与室内乐比赛双料冠军。之后收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Peabody音乐学院的全额奖学金橄榄枝,跟随传奇大师WilhelmKempff与傅聪的得意门生---韩国钢琴家Yong-Hi Moon深造。 除了在音乐上的成就,其摄影作品在高中时期就获得了2018年美国Scholastic国家艺术与文学金奖,进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Uris教育中心的永久收藏。英国资深时装撰稿人Susie Bubble与V杂志美妆总监StellaPak是他的重要伯乐,自2019年纽约春夏时装周的密切合作后受到许多时尚品牌的青睐并邀其拍摄广告大片。
在当代美国语境下,当美国人说一个人是自由派的时候,究竟代表了什么?我认识很多中国高校同学反对美国自由派,对自由主义价值观嗤之以鼻,但是他们知不知道“美国自由派”究竟是什么意思?这期播客介绍了当代美国语境中四种自由派,第一种是进步派(progressive),第二种是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第三种是古典自由主义(libertarianism/classical liberalism),第四种是反对“后自由主义”浪潮的自由派(anti-post-liberalism)。攻击自由派的声音总是让我感到有些好笑,因为当今美国自由派根本不存在,上面四种“自由派”立场可以说是完完全全的针锋相对,既可以是进步的,也可以是保守的,既可以支持政府干预经济,也可以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既可以拒绝启蒙主义,也可以拥护启蒙主义。这也说明,西方自由主义的自我批评,要远深刻于很多站在中国视角对自由主义的嗤之以鼻。
为什么工作失去了意义?工作为什么曾经能够给予人们满足感和责任感吗?这期播客谈论我的朋友杨医生三十年的基层从业经历,她抵抗过一波又一波流行病,上班如上战场,杨医生对于职业责任感朴素的理解。播客还介绍了杨医生这份对于工作的理解,黑格尔在《法哲学》认为这是文明社会的公民超越个体性、接触永恒自由的唯一途径;马克思对于资本社会最核心的批评之一就是,资本社会让工作失去了意义,人们越来越难意识到自己的劳动有什么价值,也就失去了这个实现自我人性的渠道。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