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是业界飞跃的一年,然而飞跃的似乎只有价格和营销噱头。至于声音如何,几位业内各有自己的看法。总之,一个发烧友,就别想着消费降级了。 插曲:梶浦由记 - Grandpa`s Violin 结尾曲:木村浩子 - 伊豆的舞女
番外发烧第一场。补足部分CanJam 内容后,鞋厂老板凃总,娃圈大神音迷,模型大佬v版各自聊了聊自己HiFi 音频之外的发烧生活,类比了这些话语体系非常独立的圈子的变迁过程。 插曲1:大囍门 - 我穿NIKE鞋把妹 插曲2:FictionJunction YUUKA - 暁の車 结尾曲:花たん - 夕日坂
从1930年代,33又1/3转速规格诞生以来,LP碟片在唱针下轻吟浅唱,记录着整个现代社会的声音历史。在音频逐渐数字化、无形化的世代,依然有不少人在搜寻20世纪遗留下来的文化富矿。是痴迷模拟时代的特殊风物,还是对于发烧音频中模拟味道的锱铢必较? 本期,音迷和Homesick Alien 两位黑胶爱好者,对于黑胶唱机、唱片、系统调教与数字转录,进行了有趣的探讨,同时,从沉醉于漂亮封套和密纹的手感,到为了几千张唱片去购置合适尺寸的收藏柜,二位也分享了各自迷上黑胶的心路历程。至少在他们看来,黑胶不该是咖啡馆墙上悬挂的招魂幡,黑胶依然有其生命力与不可替代性。 [音迷] 开场曲:J.S.Bach - Keyboard Concerto in F Minor, BWV 1056: II. Largo (Harald Hoeren) [Homesick Alien 提供+转录] Hector Berlioz - Symphonie Fantastique, Op. 14: Un Bal: Valse, Allegro Non Troppo (Paris Orchestra, C. Munch) [音迷] 结尾曲:J.S.Bach - Harpsichord Concerto in D minor BWV1052: III. Allegro (Bob van Asperen/Melante Amsterdam)
老牌音频数码论坛iMP3 近日宣布停止运营,论坛时代结束的长尾里,又一个悄无声息的老朋友走了。不过Head-Fi 发起的全球性耳机发烧展会CanJam 近日第一次来到了中国,老凃和音迷去上海走了一圈,带回了一堆关于展会的新品体验和吐槽。当然,主要是吐槽。 [vineland] 插曲:Septem Voices - Стаи Птиц [乔息] 结尾曲:Bahamas - All I've Ever Known
孟获从电影资料馆找来了「奇声奇影黑砖窑」的主笔rockyao1986,人称窑哥的他听阈覆盖摇滚、民谣、民族、实验与世界音乐,同时是一位现场录音发烧友。另外,听说了本期节目主题后,初创成员Homesick Alien 回归。 四个热爱现场音乐的听众,一起聊了聊我们「像捧着一束鲜花那样」举着麦克风,站成一尊雕像的音乐现场。以及那些记录着历史,被我们称为「盗录」「风衣」「bootleg」或「靴腿儿」的声音碎片。 ↑↑↑ Kevin Cummins 拍摄的Joy Division 排练现场 ↑↑↑ 大量The Rolling Stones 的1970年代现场记录,来自Bootlegger 的靴腿录音 BGM List: * [01:36:29][录音-地下丝贼] Alcest - Sur L'Ocean Couleur De Fer * [01:52:58][录音-S.Dummy@性感的太空垃圾] Glasvegas - Some Candy Talking (The Jesus and Mary Chain cover) * [02:07:01][录音-rockyao1986] JOHN 5 and the Creatures - Metal Britney cover
本期孟获采访了Brio ES 的设计师,发烧友Woodear,人称木耳总。自十年前偶然认识以来,木耳总作为一个点歪技能树的理工宅,一步步走向了音响设计师的道路。自2011年的《无线电与电视》耳放设计大赛开始,到今年的「可能是世界第一台单级电压放大的静电耳放」Brio ES,Woodear 在音乐观念、艺术观念、设计理念上,都走上了一条渐渐明晰的道路。 本期节目,听木耳总聊聊静电耳机系统的优劣,对音响系统回放和音响工程的认知,以及他心目中追寻的那个「不可替代性」究竟是什么。 致歉:本期Woodear 的录音音轨效果不太理想,经过后期处理基本可达意,请各位听众谅解。 插曲:Roger Waters - Folded Flags 结尾曲:Neeme Järvi; Royal Scottish National Orchestra - Wagner: Tristan und Isolde 1. Einleitung
禾讯(还是讯禾?)号称「单晶银」的Xfanta 耳塞升级线材近期翻车,在维修时被爆出是普通铜线线基。一条新闻将各种阴谋论和「线材无用论」都炸了出来。 对于音响线材的门道,两年半以前的第24期节目我们已经聊得很深入了。之所以很久没有专题涉及,主要是这个领域真没太多技术含量,更多被商业操作、消费引导所左右,说浅了蜻蜓点水,说深了容易进入对骂或者格斗状态。 正常的判断力,基本的鉴赏能力,理性的消费观念,拒绝「酸葡萄」和「甜柠檬」两种盲从。听着简单,真正做到,你也基本不会去发烧音响了。这个圈子就是个看不见的疯人院,最后你吃下去的,是巴比妥还是安慰剂? OP: The Beatles - Taxman ED: Bash & Pop - Making Me Sick
耳塞系列DLC:声扬发布的新驻极体静电单元,以及以该单元为设计核心的复合单元新品耳塞枚举。主菜部分,对于上探到万元甚至数万元的国产播放器,主播们进行了针对性探讨。 「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有意识到,这个市场还没有成熟到『贵就是好』这句话成立的阶段。」 插曲、结尾曲:Duran Duran - Come Undone
第一部分:音响展历年见闻,吃瓜群众避雷手册,展商的自我修养; 第二部分:拜亚动力抽掉元音变身迷幻乐队Byrd,Grado 新品风暴,Ultrasone 和铁三角不打招呼骤然转变产品风格,我们一起沐浴来自厦门的神秘力量; 第三部分:关于日本小厂intime sora 碧 light 这款新品,以及小耳塞厂的生存之道,这部分节目正篇里没有,请去公众平台关注我们的推送; 第四,中秋快乐。 插曲:Liz Phair - Why Can&`&t I 相声段落:赵伟洲、杨少华《枯木开花》 结尾曲:The Byrds - Eight Miles High
自「小米圈铁」将产品定价的战火烧到两位数以来,「圈铁」成为一个不上不下的营销概念。本期,几位业内人士分析了个中原因:技术层面「圈铁」结构天然的设计难点,加上商业营销上的尴尬,导致圈铁产品无法向最高端继续上探。而对于其他的单元形式,如压电陶瓷单元,驻极体静电单元与平板单元在小尺寸耳塞产品上的尝试,各位也亮出了自己的看法。最终,回归到耳塞发烧的大话题,「洗洗睡」和「理解万岁」似乎才是万能的发烧态度。 插曲:Yo La Tengo - Moonrock Mambo 结尾曲:U2 - Stuck in a Moment You Can't Get Out Of
「这期节目真的能听吗?」 插曲1,sonic 私货:Elton Britt - Uranium Fever; 插曲2,地下丝贼私货:Chinese Football - 电动少女; 插曲3,孟获私货:五条人 - 酒鬼猪哥伯; 开场、结尾曲:Lynyrd Skynyrd - Free Bird
AKG K3003 肇始,「圈铁」一词蔚然成风。似乎一夜之间,融汇两类单元优点于一身的超级耳塞已经降临凡间,横扫一切。随后的几年里,无数复合单元产品进入视野,但能超越K3003 者寥寥。同时,「圈铁」这一概念也迅速被榨干,逐渐堕入凡尘,在一些平价甚至廉价产品身上成为营销符号。 「圈铁」有何特殊?这是个简单的1+1>2的设计理念吗?本期跟随几位老司机,回顾K3003 的产品生命,遍历「圈铁」家族中AKG、SONY、达音科、飞朵、Unique Melody 这些厂家与产品思路。 插曲(包雪龙):Rasmus Faber - I Do 结尾曲:Arcade Fire - Ocean of Noise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