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第一期科班飞行员。在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研习大提琴演奏的仓鼠同学本来是一名年轻有为的大提琴新星,一不小心在去琴房的路上踩进了发烧这个大坑,并成为了声波飞行员的听众。学琴十余年,仓鼠老师对大提琴音色和演奏技巧颇有发言权,而对于究竟什么声音才是所谓「正确」,也从专业演奏者的角度谈了谈自己的理解。 发烧之外,对于古典乐烧友言必称上世纪大师的论调,仓鼠总给出了演奏技巧角度不同的看法;而谈到自己学琴的经历和之后的打算,他也分享了这条我们很多人没有机会体验,或者中途放弃的音乐艺术道路上的独有风景。相信很多热爱音乐的烧友都有过学习器乐的经历,甚至很多发烧友都能以或专业或玩票的水平演奏一两样(比如丝巾总的电吉他solo,比如索尼克总的卡祖笛独奏)。今天我们来听听这位古典音乐业内飞行员谈谈这个行当,以及这个圈子里面特有的发烧故事。 其他领域的音乐人我们也会陆续请来,但是最近杨臣刚老师的档期排不开,汪峰老师埋头于亮皮色耳机的研发,Radiohead 乐队没回我们的邮件,所以这几位嘉宾遗憾缺席了。 BGM(时间顺序): Yo-Yo Ma - Unaccompanied Cello Suite No. 6 in D Major, BWV 1012/Gigue Nathaniel Rosen - Zapateado, Op.23, No.2: No.2/Sarasate Yo-Yo Ma - Unaccompanied Cello Suite No. 4 in E-flat Major, BWV 1010/Sarabande
2017年7月20日,著名乐队Linkin Park 主唱Chester Bennington 于洛杉矶家中去世。瞬间,社交平台里铺天盖地的悼念,让我们想起了记忆角落里,这支早已尘封,却没法说它不重要的乐队。 抛开新闻媒体的阴谋论和公众号的鸡汤文加胡说八道,今天几位飞行员来聊聊我们共同经历过的1995-2005这个时代,聊聊林肯公园与它背后那个巨大又模糊的时代概念——新金属。 歌单(时间顺序): Linkin Park - Opening (from "Reanimation") Keren Ann - Hallelujah Linkin Park - In the End Bon Jovi - Bed of Roses Linkin Park - New Divide Rage Against the Machine - Take the Power Back (Live) P.O.D. - Youth of the Nation System of a Down - Aerials Deftones - Change (In the House of Flies) Static-X - All in Wait Korn - Blind Lostprophets - Last Train Home Linkin Park - Breaking the Habit Linkin Park - Papercut Linkin Park - Crawling Vitamin String Quartet - Numb Linkin Park - My December 节目过门音效来自: Linkin Park feats Jay-Z - Dirt Off Your Shoulder / Lying From You
节目迎来一甲子,四人再奶HiFiMan。这品牌真是有无尽的话题。先是re1000 在产品末期来了个身价翻倍,接着是香格里拉经典系统居然有了「假货门」事件。加上更名为Susvara 的ED6 面临推迟上市,似乎什么新闻发生在HiFiMan 身上都不稀奇。 在我们常称为「绿坛」的耳机大家坛上,「声波飞行员」一直籍籍无名,推广困难。然而最近却有个主区话题提到了我们(虽然后来被移动到冷门板块)。一位id 为「女人的选择」的烧友质疑我们之前的节目「#036. HiFiMan Edition S + Supermini 与随身听迷思」之中,对Edition S 这个耳机的高评价有水分,认为我们一定是拿钱夸产品的渣媒体。对此,我们正面回应并说出了各位飞行员不尽相同的态度,以及在60期这个节点,我们再次讨论「声波飞行员」节目的定位究竟是什么。 插曲:Young Hunting - Sweet Bird 结尾曲:Dream Theater - Regression + Overture 1928
作为一曲消担的赞歌,本期非常不合适地选择了一个已经走入历史多年的穷人定位播放器——微软爸爸的弃子Zune 系列。当然本期是非常想贴《银河护卫队2》中星爵拿着Zune 听歌这个热点的,然而我们太懒了,电影下档了一个多月才录出了这一期。 作为「音质永远压iPod 一头」的速死产品之一,Zune 从2006到2010年迅速作死了自己后,却成为了小众发烧友的热门随身选择,甚至催生了专门正面刚苹果党的邪教组织「Zune 党」。身为一个边缘党员,孟获终于从听众群中找到了一位核心党员小剑老师,来和各位聊聊因为缺钱又想装逼,那些折腾Zune 的有趣经历。 插曲1:Pajaro Sunrise - (I Am Done) Making Fun of Myself 插曲2:女孩为何穿短裙 - 浙江温州江南皮革厂倒闭了 结尾曲:相対性理論 - 元素纪行
大法信仰系列第2期,视听领域最疯狂的Qualia 计划登场。违反制造业常规与市场定律,大法作大死地开发了一大票顶级产品和巨型车祸。本期节目从出井伸之时代末期的SONY 着眼,着重介绍Qualia 010 耳机与Qualia 017 便携MD 播放器,并回顾了短暂的MD 时代。以Qualia 010 为起点,SONY 开启了SACD 音频时代的一系列产品,而SA5000 这只生不逢时的耳机,更是与SACD 规格一起,成为数字音频大潮来临前的一块垫脚石。 本期节目继续由声情并茂的音迷总为大家导航。各位发烧友请确认安全带已系紧,今天的坑比较深。 插曲:稲垣潤一 - 终着駅 结尾曲:Chage & Aska - On Your Mark
第25期之后就杳无音信的「发烧城市志」系列节目,更名为「发烧地理图」复活。当然,我们也不保证这个系列的第3期什么时候出来…… 在论坛私信骚扰过无数台湾同胞后,终于,声波飞行员听众群里的凃总被我们请来,聊一聊海峡对岸台湾发烧友的趣事。本期节目包括了凃总个人漂泊的经历与伴随的发烧过程,聊了聊大陆和台湾音箱品牌各自在对方市场的营销策略和品牌形象,以及最重要的,大陆烧友和台湾烧友交流中间有趣的隔阂与差别。 声明:本期节目在「九二共识」前提下录制; 声明2:由于凃总所在地网络……啊不是,网路状况不稳定,因此凃总语音部分有少许噪音,望谅解。 插曲:陳建年 - 古廟旁的老磚墻 结尾曲:久石譲 - Island Song
终于开聊索尼大法——音迷总的话里,「历史意义」「发扬光大」这些词语会更加高频地出现。 怎么开挖索尼大法的这个巨坑让孟获头疼了好久,后来还是决定从山顶上下铲子。第1期我们着眼坐在「动圈之王」宝座上三十年不挪屁股的巨型木碗MDR-R10,捎带90年代伴随日本流行音乐成为民用旗舰的MDR-CD3000两只耳机,以此发端讲了讲SONY 大法在黄金时代的设计、产品思路,声音走向,以及投野耕治、角田直隆这些索尼音频事务部的顶尖设计师和他们辉煌的作品。 另外,MDR-F1这个设计非常特殊的「悬挂式」耳机,我们在这一期作为附加内容提及,亦能扯出MA900 与PFR-V1 这些脑洞非常大的设备。 以耳机为线索,飞行员们按图索骥,为你粗略描绘了1980-1990年代,音频介质更迭、CD 设备诞生与推广的历史大潮。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日本昭和、平成交界,那个经济、科技、文化都达到顶峰的黄金时代。 插曲:Elliott Smith - Between the Bars 结尾曲:山口百恵 - 秋桜
2017上半年,冒出来的新旗舰不是很多,D7200是最受关注的一个。Denon 这个传统音响厂经历了D7000 的辉煌,D7100 的跑偏之后,这次给我们端上了一道什么样的大菜?为什么D7200 没有掀起很大的话题波澜?这只定位低调的新旗舰,究竟是一次涅槃重生,还是只是一个投石问路的新系列发端? 由此,我们发散地谈了D5000 开始之后,天龙的一系列耳机作品,它与Fostex 和丰达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推测了一下天龙几代产品设计飘忽不定的原因。 插曲:Beirut - Goshen 结尾曲:Albert King - Gonna Make It Somehow
新闻内容: Grado GH2 三位飞行员的使用感受; Grado PS2000e 的消息公布、定位分析与PS 系产品的风格推演; Master & Dynamic 和Leica 合作的0.95 系列音频产品; Sennheiser HD820 的消息爆料,以及平衡驱动在未来的走向预测(此处大法强势乱入); Stax SRM-T8000 静电耳放的爆料,引出vineland 的日本耳机祭、二手电器市场的淘货指南; 本期话题: 日本发烧为什么给人以独特的「幸福感」? 中日发烧环境有什么不同?争论孰优孰劣究竟有没有意义? 以及,为什么发烧友一定要去日本走一遭? 插曲:Rufus Wainwright - The One You Love 结尾曲:LOVE PSYCHEDELICO - Standing Bird
平衡驱动系列节目第三期。为了实现平衡驱动,各种技术方案信手拈来。四针XLR、双三针XLR、4极3.5mm或2.5mm音频插口只是目前主要的几个流派。前有RSA脑洞大开,用监视器摄像头的四极电源接口搞出了随身平衡的插头,后有大法在自己的便携解码耳放系列上大搞双3.5方案。那个难焊到要死的4.4mm插头原来不是新鲜事物,而是七八十年代电话交换机的规格……总之,只要是四针接口,混乱的平衡驱动总会把它拉上贼船。历数了一番接口地狱里的惨烈风景后,本期节目还不小心黑了一下SONY。
平衡驱动系列节目第二期。老司机讨论平衡驱动在技术上的特色,对扬声器声音具体的影响——有正面的,当然也有负面的。至于为什么很多发烧友言必称平衡,「顶级耳机都是平衡驱动」这种迷之误解为什么得以盛行。在耳机界,平衡驱动到底适合什么类型的器材使用。一个简单的道理——不是所有顶级的车型都一定要四轮驱动,平衡驱动同理,不是适合所有的耳机的解决方案。
老司机开启平衡驱动系列节目。首期,sonic 老师发车,为大家科普平衡驱动、桥接驱动的概念和历史沿革,为什么单端逐渐变为了耳机驱动的主流,以及平衡驱动的回潮原因何在。何为「真平衡」以及如何判断,所谓的「假平衡」是为什么存在的。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