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闻民谣歌手Bob Dylan 获得了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飞行员里两个喜欢老爷子的人坐不住了,录出了这一期致敬节目。关于Bob Dylan 的七七八八——歌手的特质、生涯风格的转变、文学与诗歌造诣、音乐风格与八卦,以及诺贝尔奖的外延——永远在陪跑的村上春树。 ps. 本期孟获的录音环境不太理想,音质欠佳,在此表示抱歉。 ps2. 请各位听众关注「声波飞行员」公众号,获取飞行员最新相关讯息。 BGM List: Bob Dylan - Don't Think Twice It's All Right Bob Dylan - Subterranean Homesick Blues Blackmore's Night - The Times They Are A Changin' Bob Dylan - Tangled Up in Blue Bob Dylan - Queen Jane Approximately Peter, Paul & Mary - Blowin' in the Wind The Beatles - Norwegian Wood The Sachal Ensemble - Shelter from the Storm
Queen 乐队上海现场!本期私货依旧由丝巾老师带来第一手靴腿录音。以及我们谈及了90年代Michael Jackson 的巨大影响,vineland 老师为为何不认识魔岩三杰,在中国开摇滚现场的诸多限制。本段落有大量LGBT 音乐人的政治不太正确的讨论。 AKG 死了。著名社区reddit 近日放出消息,天杀的Harman Kardon 终于卸磨杀驴,AKG 奥地利总部即将于2017年关闭。飞行员们回顾了AKG 十年来的作死历程,觉得似乎AKG 死并不是音频产品方面的问题。在这个资本决定一切的年代里,要么当Grado 那样的匠人,要么就好好经营自己的企业吧。 Beyerdynamic 的新旗舰耳塞,貌似又是一个“非德国拜亚”的产品。一个总让代理商左右产品线的企业,我们也表示很无语。关于「XELENTO」这个名字,v版有很多有趣吐槽。 Airpods,我们继续蹭热点。对于激进的苹果,这次彻底砍掉了耳机设计上最后一毫米线材(左右单元也彼此独立,没有线了)。无线时代即将到来,我们究竟是固守好音质+有线的传统HiFi 理念,还是大踏步跟着苹果爸爸一起拥抱无线时代?其实音频产品和数码产品真的不是核心问题。最终极的思考是——作为发烧友,你如何认知「发烧友」这一重身份。这个思考可能有点不着边际(闲的蛋疼),但至少孟获认为是必要的。 间奏曲:Brian May - Tie Your Mother Down Solo Section (Live at Shanghai 2016.9.26 bootleg) 结尾曲:Queen - Love of My Life (Live at Shanghai 2016.9.26 bootleg)
chapter01. 对于近期播放量、订阅用户暴涨,表达对各位听众的感谢,以及对podcast 托管平台数据真实性的小小质疑。数据好看是一方面,我们更希望大家能多给一些有效、有趣的反馈。另外,打赏渠道增多了,我们也希望被更多的钱(支付宝sonicpilots.com)和荔枝砸脸。 chapter02. 老司机连发三车,对于模拟音频测试数据,飞行员们给出了一些专业人士之外的看法。另外,其实有一些老烧是完全不看数据的。 chapter03. Earmax 与胆机的乐趣。孟获入手了Earmax 屌丝版后,陶醉于ecc81、12at7 和ecc88 的海洋里。 chapter04. Goldenwave GD-X 孟获已经入手,关于金波这个牌子大家的一些评价,以及捎带说了一些金波的新胆机GA-5。 chapter05. Sony 爸爸的新大招——z1r,这个新耳机、4.4寸尺寸奇怪的耳机口、Sony 的妖孽新随身听,以及北京耳机圈其实是有黑道的。 chapter06. Fiil Diva ,汪峰的耳机品牌新的蓝牙产品。这是一个宣传上很多新功能但没什么真正新功能的东西,但使用感觉居然还不错。数码音频产品,做得好声音与做得“走心”是两回事儿。 chapter07. VR 与虚拟现实中的音频体验。 chapter08. iPhone 7 与苹果最新的蓝牙耳机AirPods,以及这个产品可能对数码音频领域的巨大冲击——我们在随身音频上面其实一直在努力甩掉线材,但发烧友似乎过不去这个心理门槛。蓝牙技术前方是什么样的光景,可能真的得苹果爸爸才能带我们看到。 收听提示:本期节目是第一次有嘉宾乱入+主播中途退场的一期,但好在大家录得都很开心,就不在意了。 间奏曲:菅野よう子 COWBOY BEBOP O.S.T.1 - The Egg And I 结尾曲:Mooncake - Nine Billion Names... (to A. Clarke)
模拟音频测量的老司机旅程最后一部分。sonic 与大脑总列举了各类模拟音频指标,分别介绍了其反应的音频产品的具体哪些特性。一些数据为何表面光鲜实际没用,一些测试看起来唬人实际并没有参考性。哪些数据音响厂家不爱标,哪些数据我们天天见却不知道里面的猫腻。
买音频产品怎么看性能?曲线图、测试数据和各类指标,如何看出厂商是靠谱的测试还是胡逼的测试?上一期聊“怎么测”的老司机只是刚刚起步,现在开始加速漂移过弯了。本期节目老司机告诉你音频厂商的那点小算盘——如何让测试数据变得好看,怎么往数据里掺水,哪些测试表面光鲜实际上是纯粹扯淡,以及最重要的,我们如何识别测试数据里的陷阱。
sonic 与大脑总的碾核之旅启程。本期短打主要谈及音频测试的相关步骤,测试中可能出问题的环节,以及同样使用仪器测试设备,为什么老司机们不认同一些网站的测试结果。
感谢HiFiMan 提供的新随身套装——Edition S 开放封闭双模头戴式耳机,与Supermini 轻薄随身听的试听机会。三位飞行员把玩了一阵这个套装后,与非常了解HiFiMan 的vineland 版主一起,聊了聊HiFiMan 这两个产品,HiFiMan 这个厂家风格,与一些关于随身听的迷思。 本次录音由于录音事故,分成前后两次。第一次丝巾的轨道上有明显噪音,后面补录的部分则有部分网络丢包的问题导致音质欠佳,因此也导致了超长的后期工作时间,向各位听众道歉。节目里也保留了部分事故现场,大家可以试着搜寻一下。 插曲:Beirut - Le moribond/My Family`s Role in the World Revolution 结尾曲:浦沢直树 - エンドロール
闲聊开场,声波飞行员们集体购入Tivoli Audio Model CD 这个怀旧小物件,以及我们对「复古音响」这个领域的一些吐槽。 本期节目主题是耳机的声场。作为最常被烧友提起的素质,「大声场」似乎是一个优秀器材必备的。但真的是这样吗?立体声与环绕声的标准是怎样的?我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声场表现?声场如何在录音、器材两个层面上实现? 关于人头录音,这种在耳机上表现空间感特别出色的录音,为什么寥寥无几?对于声音空间信息的还原,还有什么其他的手段? 本期节目插曲均为人头录音。用耳机收听podcast 的朋友们,don`t panic。 OP: #Audio Stax Dummy Head Recording# Kunstkopfumgang Im IRT, Dr. Theile, Sabine, Mike BGM1: #Audio Stax Dummy Head Recording# A Man Loves A Woman With Guitar Crusher BGM2: #Ultrasone S-Logic Demo Dummy Head Recording# Sileypud - New Haranni Poison Mixers BGM3: #Ultrasone S-Logic Demo Dummy Head Recording# Mis Buerli Geit Uber Sapurnerstag I - Tritonus (Otto v. Greyerz)
孟获找来了他认识的最专业的数字声卡商家与最了解主动降噪技术的业内人士,聊了聊这两个领域的话题。节目后三分之一涉及了一些HiFi 专机的内容。 RTFM = Read the Fucking Manual,请大声对伸手党们说出这句话。 结尾曲(白雨私货):Eric Serra - It`s Only Mystery
K240 系列正餐。黑胶玩家陈老师(cddfxy)钟情K240 monitor 多年,热爱模拟时代遗留的华彩之声。孟获则是原教旨主义,独喜最早最不舒服的K240 ep。遍览万千耳机的vineland 版主则讲述了K240 的生产与变迁史。 从上世纪70年代到你听到本期节目的时间里,K240 戴在无数音乐工作者的头上,也承载了人类录音和音乐文化的种种重大变革。K240 身上的变化,或许也能在这里体现。 当然,我们并没有仅限于K240。本期节目中涉猎了AKG 耳机产品系列整个的发展与变迁历史,对于K1000、K340、K701 甚至最近的K812 都有提及。 如果你是一个耳机玩家,如果你是会望向旧时代余晖的人,这部分历史你一定不愿错过。和我们011、019两期一样,我们邀请耳机世界的前辈与朋友,共同进行声音历史的美妙拼图。 插曲(孟获私货):Beirut - Postcards from Italy 结尾曲(vineland 私货):Scorpions &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Send Me an Angel
拖欠大家许久的AKG K240 系列的探讨节目终于录好。本期主要由耳机历史活字典vineland 版主与K240 资深玩家cddfxy 操刀。前半部分的四十分钟,我们主要介绍了AKG K240 的源流,大致的历史分野,以及K240 生产技术的变迁——破茧而出的从振膜结构,辉煌的声学摩擦器技术制造的K240m 与K240df 这对双生系列,以及后期更加经济和简单的扩散孔系列,让K240 系列的生命从1975年延续至今。 K240 系列具体的声音评测与把玩感悟,请期待稍后放出的33期节目(v版太能说了,有他节目就要分两期做)。 插曲(vineland 私货):Marianne Faithfull - As Tears Go By 结尾曲(孟获私货):Eno & Hyde - Return
任何生产周期较长的耳机或音响产品,厂商总会由于各种原因做出各种微小(也可能是巨大)调整。这些同一型号下的细小差异,造就了很多经典音响玩具里纷繁复杂的版本论。飞行员们这次聊了聊各自熟悉与了解的产品中存在的版本差异(肯定有hd25 啦你懂的),以及自己对于版本论的理解。 注:本次录音中,某飞行员处于醉酒状态,敬请留意。 注2:录音中串入了少量游戏宅的胡逼聊,与主题无关。 插曲:The Strokes - Oblivius (Moretti Remix)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