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来了,设计师准备好了没?

「设计,几何?」

今天的内容是《设计思维-三十六计》配套直播公开课第一节内容的音频版。 《设计思维-三十六计》课程详情:(职场进阶)设计思维提升三十六计_思维方法,行业需求_纪晓亮-站酷学习(原站酷高高手) 以下是本节直播课内容的文字版,可以与音频搭配使用。 ​ 你听过客户最离谱的要求是什么? 五彩斑斓的黑? 让大象转过身? 五分钟做一张海报? 半小时给我完整方案? 把低像素素材变成超清大图? 现在这些要求已经大多数不再离谱,甚至五分钟里面我还能玩四分钟,半小时中间我可以休息25分钟。只有五彩斑斓的黑,仍然是个未解之谜,我们稍后重点来说,暂时把它放下。 现在已经这样,未来会怎么样? 1 学习AI工具,继续卷起来 2 继续修行审美,用魔法战胜科技 3 躺平等待时局稳定,让时间给出答案 这些思路都对,也都不对, 1 学习ai工具,奈何AI进步太快,今天学会的东西明天就过时。 2 审美固然重要,但是绝大多数客户并不买账,60分和90分在他眼里都是60分,而AI已经达到了80分。 3 有点家底的躺平当然可以,可是失去了先机,拿不到下一场的入场券,可以预见未来会越来越被动。 所以,智能时代来了,设计师就该走了? 我觉得恰恰相反,智能时代才是设计师回归应有位置的最佳时刻,我们做了这么多年不该做的事,智能时代里,终于AI帮我们做了。 那设计师应该做什么? 我觉得答案就在问题里,设计,设计师应该设定计谋,更具体的说,我们应该共情问题,洞察规律,创造方法,有效执行。 我们应该去挖掘五彩斑斓的黑背后的真实感受,结合有效的数据和科学的方法,做出比五彩斑斓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我总结了一个设计师能力公式: 设计师能力= 设计方法 X (显性能力 + 隐形能力) 也就是,想的能力,说的能力,以及做的能力。 这其中的显性能力,也就是一部分说的能力和做的能力,肉眼可见已经被AI替代,我相信未来这个占比会越来越大,但是它无法彻底替代。 首先是说的部分,用过ChatGPT或者Claude的同学一定有这个感觉,它其实是一个套话大师,只要世界上有人做过的表述,都会为它所用,甚至会有更好的修饰,但是如果一种说法之前并不存在,AI是无法自行产生阐述它的因果关系的。 再来做的部分,我们都知道AI进步这么快是因为我们给它的教材它真的会去学习,而不像我们人类这么阳奉阴违总想着偷懒。这很好,但是如果一种知识并没有教材呢?比如骑自行车,并没有任何人能用语言或者视频等教材教会另一个人,AI再勤奋,这些隐形的能力也是无法获得的。 然后我们再说人类最后的堡垒,方法。方法其实是最难被简单复制的,因为每个个体都十分不同,而且时代位置的变化都会导致方法的失效。但恰恰因为这个难以复制,我觉得我们找到了设计师未来得以立足的根本点。 智能时代里,设计师就应该是方法的开发者,并且使用针对具体情景的具体方法来有效调动所有的显性和隐形能力,包括AI。 怎么去开发这种开发的能力呢? 我在我们的传统智慧里找到了一个模版,三十六计。 一般我们提到三十六计,不熟悉的人会感觉它很复杂,而且全是古代战争故事,似乎距离我们很遥远。熟悉的人会感觉它里面包含太多人心阴暗面的算计,并不是堂堂正正的大道。我在开始的时候也是类似的感觉,但是有一天我找到了一张图,并且基于这张图把三十六计重新做了一个排列组合,发现了它和当下的工作的结合点,并且我认为它特别能代表设计师的思考方法。 这是一个代表大多数事物从萌芽到消散整个过程的生命曲线图。 我们把它分成六个区间,分别命名为 酝酿准备期 假设验证期 快速成长期 巅峰攻防期 转型开拓期 退出止损期。 来对应三十六计的混战,攻战,并战,胜战,敌战,败战六个版块。可以发现它们有着很高的契合度。 而这不同的阶段,正好可以用来解决我们在做设计时无从下手的难题。 因为,不管是我们自己的创业问题,还是小客户的新产品策略,或者是大集团的品牌升级,都可以在六个区间里找到对应的位置。 有了基本的定位之后,我们就可以在这个阶段的工具箱里找到对应的工具去协助我们做出更有效的思考。 我自己做了很多测试,在编写这套课程的过程里也反复在拿别人的自己案例套用进去,感觉还是很有帮助的。 刚才我提到了每个阶段的工具箱,我也来做个简单的解释。 比如我现在是一个想要做点什么,但是毫无头绪的阶段,那么我就在酝酿准备期。 酝酿准备期的工具箱里都有什么呢?我们首先在三十六计看到了: 金蝉脱壳,怎么突破自我设限 远交近攻,两步获得高人一筹的视野 假道伐虢,巨人的软肋就是最佳的攻击点 浑水摸鱼,眯起眼睛才能获得更完整的印象 釜底抽薪,对本质没兴趣的人活该受累 关门捉贼,木桶理论是庸才的失败方法 这六条,我们把它对应到另一个强大的认知工具「5W2H」 用金蝉脱壳来认清酝酿准备期的“人”(WHO) 用远交近攻来定位我们处在什么“位置” (WHERE) 用假道伐虢来梳理“时间”流 (WHEN) 用浑水摸鱼来盘点我们到底有“多少”可用的资源 (HOW MUCH) 用釜底抽薪的方法,从本质出发,整理我们的方案(HOW) 最重要的,像关门捉贼一样,最终识别和发掘出我们的核心优势(WHY) 在每个要素的分析思考中,后续的具体课程都进一步结合了久经考验的可靠方法,比如: WHO的部分,借用了用户画像的方法 WHERE的部分,分拆成了过去现在未来三大板块,并细分内外,敌我,资源,工具等细分角度。 WHEN的部分,使用了用户旅程图来帮助梳理 HOW MUCH这里,精益画布给我们提供了全面的视角 HOW 使用了我们最熟悉的双钻模型,通过发散与收敛的循环找到灵感 WHY 在追问原因的部分,我们使用了漏斗模型,广纳信息,大胆收敛,从而获得颠覆性的认知突破。 经过这些工具的加持和推演,我们就得到了酝酿准备期的七节详细课程如下: 第一性原理,Elon Musk是怎么贯彻第一性原理的? 金蝉脱壳,怎么突破自我设限 远交近攻,两步获得高人一筹的视野 假道伐虢,巨人的软肋就是最佳的攻击点 浑水摸鱼,眯起眼睛才能获得更完整的印象 釜底抽薪,对本质没兴趣的人活该受累 关门捉贼,木桶理论是庸才的失败方法 其中每个部分的第一节课会以公开课的形式进行,其他的课程会以付费直播的形式交付。 具体的直播课程中,每个计谋至少会有五个设计或者商业案例的结合讲解,并且会根据每条计谋的特色深入解析相近的底层逻辑、实用工具和经验。 最后,我来说几句专属社群。 在我看来,课程尽管是我花费了很大心血制作出来的,但是真正的价值其实沉淀在社群。 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任何解释系统和理论其实都只是一种作者自洽的说法。尤其是我们这套内容,是关于方法的,就像前面说的,这是最难的部分,每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区域,面对不同的对象,千变万化,我在努力提供一个尽可能可以解释更多问题的系统,但是这必然是不够的。 第二,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仍然保持学习意愿的人,是下个时代里最容易获得成绩的人。相信这套课程会是一个很好的筛选器,能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围绕思维方法这种长期价值问题,进行高强度的学习。这群人中一定蕴含着远超课程本身的能量。 第三,基于以上两点,我们计划在社群进行高密度,高强度的运营。比如,每周至少一次的行业研报分享,每位学员都要参与的自我介绍和圆桌会议。在课程进行的三个月内,让每位学员至少在社群内新结识3位值得钦佩的同学,帮每位学员至少针对性解答一个现实问题。组织大家互相帮助献计献策,成为合伙人,生意伙伴。也通过社群,帮大家迈出表达的第一步 与什么人为伍,决定你的能量状态,接受什么样的信息,决定你的思想方向。 希望在社群里和你再次相遇,我们一起激活思维,共同进步。 听完这期节目,你有什么样的观点和想法? 欢迎加入听友群(请加小助手微信:JXLJXL36)一起来聊聊吧~ 「站酷学习音频」「小宇宙」「网易云音乐」「虎嗅源流」同名节目同步更新中。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加入本栏目「知识星球」讨论组。 ​

80分钟
99+
1年前

第一性原理,Elon Musk是怎么贯彻的?

「设计,几何?」

今天的内容是《设计思维-三十六计》配套直播公开课第四节内容的音频版。 《设计思维-三十六计》课程详情:(职场进阶)设计思维提升三十六计_思维方法,行业需求_纪晓亮-站酷学习(原站酷高高手) 以下是本节直播课内容的文字版,可以与音频搭配使用。 今天公开课的主题是我认为的还在世的天下第一阳谋家:马斯克。 以他来对应《设计思维三十六计》的第一个单元:混战计。 也就是如何在一切都不明确的时候,有效地开始一个有长期价值的事。 我们之前的公开课里说过,我找到的线索就是第一性原理。 这个词之所以被重新炒热,正是马斯克反复安利的结果。 为什么世界首富愿意把自己的人生秘籍公开出来? 因为这是个圈套? 因为别人都学不会? 因为他说的全都真心话? 以上都对,第一性原理并不复杂,一句话就可以说完,就是冷静地依靠原理做事。 简单而乏味,老生而长谈,没人愿意相信这么简单这么土的道理,所以大家会在对它的解读中,加入很多阴谋论的解释,以此来安慰自己不肯学,学不会的惰性。 我告诉你一切,但是你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事情往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这就是阳谋。 也是我个人推崇的,在什么都不确认的混沌状态下,应该采取的设计策略。 下面我们就来结合马斯克的创业历史,以及这中间的一些小故事,来一起深入品品,什么叫阳谋,第一性原理又究竟包含哪些特征,驾驭和使用这些原理又需要搭配什么样的心性。 先说结论:找出违反直觉的东西,用最底层的规律去重新定义它。 这就是老马反复使用,也反复生效的第一性原理。我觉得这也是设计的最底层原理,设计师和其他职能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一方面可以运用直觉,感受到微妙处的不适,另一方面,设计师也可以结合科学手段,依靠理性的力量重新塑造事物。 以有心对无意,以有法对无知。 干货就说完了,剩下的都是有趣的小故事~ 但是我建议你继续听完,因为故事才是我们真正明白一件事的通道,这也是违反直觉但是符合规律的一个小技巧。 我们以马斯克最知名的特斯拉这家公司最知名的战略为骨架来展开,这个骨架叫做宏伟篇章。 目前已经公布了三个阶段: 2006年 第一篇章,规划了特斯拉从2006-2016年的初创路线,覆盖产品初步发展思路及未来规划方案。内容主要分为四步: 1)生产一辆跑车(Roadster); 2)用挣到的钱开发一款负担得起的轿车(Model S); 3)再用挣到的钱开发一款更实惠的轿车(Model 3); 4)提供可持续能源产品(太阳能业务)。 2016年7月20日特斯拉发布第二篇章此时特斯拉已经上市6年,市值300亿美金。 第二篇章规划了特斯拉成长期路线: 第一步:创造惊人高效的、配备集成储电功能的、美观的太阳能板; 第二步:扩充电动汽车产品线,以覆盖主要细分市场; 第三步:通过大量汽车行驶数据,开发出比手动驾驶安全10倍的自动驾驶; 第四步:汽车共享,让你的车在不使用时为你赚钱。 2023年3月2日 今天特斯拉发布第三篇章 如何可持续地养活全球80亿人 1)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要大范围进行太阳能部署。 2)是车辆的电动化,马斯克表示,一年需要生产2000万辆电动汽车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3)是让家庭、企业、工业都转向热泵。 4)特斯拉还讨论了高温热传递和氢气,氢能源将对工业过程有用,但不应该用于汽车。 按照马斯克的规划,全球有望在2050年实现这一宏伟的可持续能源计划。 大家看完这三个阶段什么感觉? 我的感觉是和很多江湖大师的风格特别像,大话大词大愿景,人类未来几千年。 但是有一点不一样,老马人家干成了,而且干之前就这么大大咧咧的把计划公诸于众。 说好的事以密成呢?说好的暗度陈仓呢?说好的三十六计呢?计谋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不值一提,技术在真正的原理面前也不值一提。尽管宏伟篇章从第二章开始,已经逐渐不再像之前那么百发百中,而是逐渐变得离谱,但我们讲他看他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点点安全感。所以我们先别笑话人家,想想,为什么三十六计人家马老师一招没用就做出来这么一个行业霸主,未来引领者。 因为在全新的领域,在酝酿准备期,没有那么多花招,只有一件事:去做。没有那么多的技巧,只有一个追问:到底是什么。 而是不是能够重新把事物定义出十倍好,就成了这个阶段的生死任务,我们来看马斯克的几个重新定义: 火箭:可以重复使用的航天器。 车:纯电驱动,自动驾驶,随时升级,闲时共享的第三空间,海量数据的来源。 机器人:基于电池、电机、AI 等核心技术的自然延伸。 隧道:The Boring Company可供一辆汽车单向快速移动的管道。 twitter:一站式解决所有问题的app。 光伏:每个家庭都可以部署的可用几十年的清洁发电装置,特斯拉产品的动力来源。 储能:存储 Solar Roof 产生的太阳能随时供您使用,即使夜间或断电时亦用电无忧。实现宏伟蓝图的必由之路,需求爆发下产能供不应求。 星链:全球范围内低成本的互联网连接服务。 这些创想都有一个特点:它们不是来自类比和概括,而是通过第一性原理去思考用户的愿景和事物的本质。决不花任何多余的钱,不浪费多余的时间的工程师思维。 比如: 正常一辆汽车,3万个零件,特斯拉降低到了1万个。咋做到的呢?原先汽车外壳,是好多零件拼起来的。他不这么干。他要一体成型,尽可能直接铸造出整个企业外壳。原先一辆车里有80多个芯片。控制大灯一个、远光一个,等等。特斯拉搞了个中央芯片。用软件控制一切。一辆车里好多按钮、好多仪表。特斯拉也不走寻常路。能用一块大屏幕替代的,全做到大屏幕里! 再比如: 碳纤维上千万的火箭,不锈钢几十万就搞定,只能飞九次,他却用了十一次,用完还要融了做成口哨再卖一笔钱。可以说是把剩余价值榨取到了极限。 为什么他会有这种极端的想法和做法?他的《硅谷钢铁侠 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里有一段解答: 14岁的时候,马斯克经历了一段严重的生存危机。他像很多天赋异禀的少年那样,转而向宗教和哲学寻找答案。他掌握了不少意识形态方面的知识,然后或多或少地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答案。在这期间他接触到了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一本科幻小说——道格拉斯·亚当斯(Douglas Adams)写的《银河系漫游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作者在书中指出了最困难的部分是提出问题。”马斯克说,“一旦你了解了问题所在,答案就变得相对简单了。我从中得出结论,认为我们应该立志去增强人类的自我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理解问题所在。”少年马斯克那时就已经做出了自己的超逻辑使命宣言。“唯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去为人类争取更大的集体启蒙。” 这就引出了他也在反复利用,但是从来不公开承认的另外一类原理:对人性的洞彻。 我认为他经常公开倡导的工程师思维和他几乎闭口不提的人性思维一起,才成就了他这么多成功的事业,就像是兵法里说的正奇之变,缺一不可。 我说几点咱们感受一下: 特斯拉的第一款汽车产品RoaDSter 于2008 年作为一款双门跑车发布。当时岌岌无名的特斯拉,利用环保的政治正确概念和超跑的造型,以及由于电机驱动的高扭矩特征,在政商明星之间风行一时。结合这些名流,特斯拉给人的第一印象牢牢地占据了高位。这个起手式后来被国内外很多车厂模仿,可以说是一记妙招。 再就是马斯克最有名的火星移民计划,马斯克坚信,人类应该向更远的星球探索,以便保护物种免受地球上可能发生的灾变或灭绝事件的影响。他认为,通过火星移民,人类可以确保我们的文明有机会在宇宙中延续。也正是在这个愿景的驱动下,spaceX公司及相关的一系列事件得以成立。 我们深挖这两件事,其实背后就有着对人类的洞察,我们来把五毒“贪、嗔、痴、慢、疑”和这两件事做个连线: 1 造型漂亮,跑车外观,符合人们的贪痴。人人都不愿意自己开着一辆造型老旧古板的便宜代步车。而一辆漂亮时尚的跑车,即使买不起,也愿意多多关注。 2 名人造势,环保概念,符合人们的慢、疑,人人都想标榜自己的环保,也想展示自己的品味和实力,而且我们是个从众从权的物种,看到最闪耀的明星都在使用,心里的怀疑就被打消了。 3 加速狂野,体验独特,符合人们的嗔,夫子说:“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古今中外,莫外乎是。 4 移民计划就更是一次集大成之作,几代美国消费者看着星球大战长大,听着登陆月球的新闻睡着,潜意识里早就被安装了浓厚的太空情结。这个时候悲天悯人的一龙哥,拿着NASA的合同闪亮登场,遥指火星,信誓旦旦地说要在24年底带我们走出地球。贪嗔痴慢疑全都凑齐。 “2018年2月6日下午1点半,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猎鹰重型”火箭成功发射,将Elon Musk的特斯拉电动跑车Roadster送上火星。 特斯拉Roadster 在“猎鹰重型”火箭的发射过程中持续播放由大卫·鲍威(David Bowie)所演唱的Space Oddity,主题正是讲述宇航员与太空飞船的故事。此外,一个穿着SpaceX宇航服的假人被安置在驾驶座上。 这辆跑车的目的地是火星轨道,如果飞行的所有阶段都是成功的,Roadster将围绕着太阳的椭圆轨道,直到火星。Roadster的内部还设置了摄像头来拍摄画面。Roadster是第一辆进入太空的面向消费者的汽车,也是继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的第四辆汽车。” 看着这个画面,想着这个男人这些年为我们人类做的一切,难道你不盼望他能成功? 这就是马斯克的愿景之力,编织伟大的梦想,而且使人们相信它,从而真的实现它。这种阳谋,就是我想在《设计思维三十六计》向大家推荐的,如何在酝酿准备期开始做一件事的方法。 所谓一命二运三风水,找到自己的理解最深的事,结合他人的期待,等着时机。我们看到的仅仅是结果,但我们不能满足于聊聊结果,原因和过程里面才有最大的营养。 找到自己内心的热情所在,勇敢重新定义事物,马上动手尝试改进它,共情尊重用户,学习利用原理。就是这几句平平无奇的老套话,希望马斯克的示范可以帮我们更深地理解这些第一性原理。 很多人喜欢在做一件事前,寻找“秘籍宝典”,想法“运作取巧”,我想说的是,再好的妙计,都不过是核心稳固前提下的优化,建立在一个“机灵”上面的大厦,又能有多么坚固,未来还很长,有很多机会让你们去“运筹帷幄”,开始的时候,就单纯一点吧,单纯地立志找到那个能做的十倍好的事,把它打样出来,展现出来。 一力降十会,一诚破百计。如果只想也只会“运作”,可能设计师这份工作不适合你。 听完这期节目,你有什么样的观点和想法? 欢迎加入听友群(请加小助手微信:JXLJXL36)一起来聊聊吧~ 「站酷学习音频」「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虎嗅源流」同名节目同步更新中。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加入本栏目「知识星球」讨论组。

53分钟
1k+
1年前

力出一孔,为什么电商更要有品牌性?

「设计,几何?」

本期邀请到的是力虎广告创始人陈嘉乐与戴薇。力虎是一家集商业品牌设计与研究性设计于一体的专业视觉服务机构。公司掌舵人陈嘉乐,以「守正出奇,保持天真」为设计理念与团队经营理念。他带领的力虎团队,像70年代的荷兰队,全攻全守,直接、明确、高效,让力虎这几年为众多国内外品牌持续输出有策略、能落地的品牌视觉全案服务。 站酷主页:力虎广告创作者主页_杭州艺术工作者-站酷ZCOOL 从第一次的毛巾品牌创意的惊艳亮相,到后来源源不断优质创作涌现,力虎七年来所呈现的始终是将品牌原味作为所有动作的核心,这背后所拥有的也是对自己和客户品牌的超级信心。在持续变化的电商环境中,设计究竟在客户的生意里起到多大的作用?当中有着怎样的趋势变化?能够坚持本真风格背后的驱动力又有什么?接下来就开始我们本期的对话。 时间轴导航: 00:00:00 话题及嘉宾介绍 00:10:14 一段奇妙经历开启的创业之路 00:20:30 好的业务开端纯靠运气吗? 00:27:06 设计在客户生意中能起到多大作用? 00:40:12 关于电商设计近年变化趋势和直播业务的思考 01:03:50 如何维持稳定的团队和品质? 01:17:10 对于一个设计公司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01:27:02 话题总结 听完这期节目,你有什么样的观点和想法? 欢迎加入听友群(请加小助手微信:JXLJXL36)一起来聊聊吧~ 「站酷学习音频」「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虎嗅源流」同名节目同步更新中。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加入本栏目「知识星球」讨论组。

88分钟
99+
1年前

从端盘小妹到设计老板,创业能有多曲折?

「设计,几何?」

本期邀请到的是立方甲设计创始人,抖音百万粉丝博主贾丽芳贾姐。从业15年,专注营销型包装设计,和消费品爆款策划。出版《包装设计实战教程》,已热销两万册。带领30人团队服务500+企业,合作客户有:麻辣空间,舌尖尖,南方黑芝麻糊,正大食品,香香嘴,老金磨方等企业。 相信很多人都看到过她的爆款短视频。在成为设计师之前,贾姐做过服务员,跟很多普通人一样,她为了自己的梦想开始创业。她说她从未放弃过希望,那么在创业过程中她是如何保持初心的呢?在创业初期她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如何从低谷中寻找机会的?作为一名女性创业者,她认为女性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哪些特殊的挑战,她又是如何应对的?从500元的客单价,到六位数的客单价,屌丝女设计师要经过多少蜕变才能逆袭?下面就开始本期的精彩对话。 时间轴导航: 00:00:00 话题及嘉宾介绍 00:01:34 端盘小妹是如何步入设计赛道的? 00:12:50 创业初期是如何抓住机遇风口的? 00:21:05 女设计师创业是如何做自媒体实现和可持续商业变现的? 00:37:28 两个鸡腿引发的小城女子创业斗志 00:48:05 人生的每一次反弹都来自低谷时期 01:04:35 及时转变思维选择适合自己的商业发展模式 01:20:55 给设计小白的一些职业建议 01:25:10 推荐书籍及话题总结 听完这期节目,你有什么样的观点和想法? 欢迎加入听友群(请加小助手微信:JXLJXL36)一起来聊聊吧~ 「站酷学习音频」「喜马拉雅」同名节目同步更新中。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加入本栏目「知识星球」讨论组。

87分钟
99+
1年前

AI加持的数字人类,将如何进入我们的未来生活?

「设计,几何?」

本期邀请到的是AIGC实验创作和审美研究者陈刘芳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张瑾瑜。两位嘉宾就AIGC的应用和创作方向基于游戏、娱乐等应用场景,以及实践创作及相关领域进行了分享与探讨。 AIGC自今年爆火出圈,受到了广泛关注,大家常常会基于AI创作及相关实践应用的可行性进行话题讨论,当AI参与到综艺节目和游戏中会是什么样的体验?当AIGC广泛应用于工作和生活场景中,会让增强未来世界的创造性和人类生活的趣味性吗?作为设计师,如何能够更加多维且高效的将AIGC应用到创作中呢?相信本期对谈内容的分享,将能够给大家带来不同维度的启发和思考。 话题中提及的网站网址: 斯坦福小镇 github.com AI南方公园 SHOW-1 and Showrunner Agents in Multi-Agent Simulations Fooocus GitHub - lllyasviel/Fooocus: Focus on prompting and generating 本期嘉宾介绍: 陈刘芳Eddy AIGC实验创作和审美研究者,北京大学艺术学硕士,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本科。光线传媒、融创文化、达摩院特邀AIGC讲师,中央美术学院AIGC专业导师。 前阿狸IP主理人,内容设计专家,作品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连续四年入围LIMA国际授权业大奖年度最佳形象奖。目前专注于人工智能艺术实验创作和审美研究,全AIGC流程动画短片 《地球爱情终曲》、AI短片《遥远地球之歌》创作者,魔搭Create@AI黑客马拉松比赛视觉赛道第一名。 张瑾瑜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硕士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现为新加坡南洋理工交换生。主要研究方向:博物馆赞助管理与体验学习、游戏化营销、技术更新与文化生产,以及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者接受。 时间轴导航: 00:00:00 话题及嘉宾介绍 00:05:32 当AI参与到综艺节目与游戏中是什么体验? 00:17:49 数字人会随着持续迭代导致逐渐塌房吗? 00:28:24 当AIGC广泛应用后能让未来世界趣味性和创造性更强吗? 00:42:51 你想要一个数字生命伙伴吗? 00:52:18 设计师AI应用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 01:05:12 创作者平台如何看待AI创作? 听完这期节目,你有什么样的观点和想法? 欢迎加入听友群(请加小助手微信:JXLJXL36)一起来聊聊吧~ 「站酷学习音频」「喜马拉雅」同名节目同步更新中。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加入本栏目「知识星球」讨论组。

80分钟
99+
1年前

不要拧巴,审美有客观标准吗?

「设计,几何?」

本期继续听到的是与艺术家FELIX_勺子(本名:马天麟)的对谈。 他是德国 Philipps-Universität Marburg ⻢尔堡菲利普大学艺术硕士。2012年签约德国 Yumachi 画廊,举办个展 《面具》,作品曾在柏林、东京、巴黎、北京、上海等 多地展出。代表作有《 疼痛迷恋 》 、《 黑多尼克 》、 《 爱侣 》等。2017年出版个人艺术绘本《爱莫能助》。 曾与 COACH、NIKE、adidas、VANS、smart、Audi、 HONDA、ThinkPad、Disney、MARVEL、K11、中国有嘻哈等知名品牌有过深度合作。 站酷主页:FELIX_勺子创作者主页_北京艺术工作者-站酷ZCOOL 在上一期的谈话中,勺子老师与大家分享了了一些早年的学习经历及思考。毕业之后,他开始在潮流艺术、广告设计中发挥自己的创意与天赋,在职场打工人与独立艺术家的身份之间也有了多次切换,他是如何理解设计和广告、商业和艺术的呢?作为独立艺术家,他又有着怎样的生活和思考状态?下面就是继续这次的对话。 时间轴导航: 00:00:00 独立艺术家的合作模式是什么? 00:09:16 进入职场阶段的体验与思考 00:16:54 做事情不要拧巴 00:27:50 审美有客观的角度吗? 00:44:19 觉醒的分界点在于明确自我需求 00:55:43 身为独立艺术家是如何赚钱的? 01:28:22 话题总结 听完这期节目,你有什么样的观点和想法? 欢迎加入听友群(请加小助手微信:JXLJXL36)一起来聊聊吧~ 「站酷学习音频」「喜马拉雅」同名节目同步更新中。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加入本栏目「知识星球」讨论组。

93分钟
99+
2年前

学会资料搜集,对设计师成长有多重要?

「设计,几何?」

嗨~各位宝藏听友萌~我们新开听友群啦~ 欢迎加入请加小助手微信:JXLJXL36(速记口诀:记J下X来L就J行X了L36) 本期邀请到的是艺术家FELIX_勺子(本名:马天麟),德国 Philipps-Universität Marburg ⻢尔堡菲利普大学艺术硕士。2012年签约德国 Yumachi 画廊,举办个展 《面具》,作品曾在柏林、东京、巴黎、北京、上海等 多地展出。代表作有《 疼痛迷恋 》 、《 黑多尼克 》、 《 爱侣 》等。2017年出版个人艺术绘本《爱莫能助》。 曾与 COACH、NIKE、adidas、VANS、smart、Audi、 HONDA、ThinkPad、Disney、MARVEL、K11、中国有嘻哈等知名品牌有过深度合作。 站酷主页:FELIX_勺子创作者主页_北京艺术工作者-站酷ZCOOL 在与多个知名品牌合作中,他眼中的艺术与商业的关系是什么?同为独立艺术家,成长与发展历程中又经历哪些沟坎喜乐?基于一路走来的点滴印迹与所思所想,我们开始了本次的对话。对话将分成两期内容发布,本期主要围绕艺术家本人的成长历程和对审美的思考来聊。 时间轴导航: 00:00:00 “艺术家”是怎样定义的? 00:08:18 画画的天赋从一只“小狐狸”开始展现 00:17:25 读书期间影响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00:31:16 印象深刻的留学经历 00:59:50 关于审美和高级感 01:14:23 话题总结 听完这期节目,你有什么样的观点和想法? 欢迎加入听友群(请加小助手微信:JXLJXL36)一起来聊聊吧~ 「站酷学习音频」「喜马拉雅」同名节目同步更新中。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加入本栏目「知识星球」讨论组。

75分钟
99+
2年前

做好新媒体,对设计业务的帮助究竟有多大?

「设计,几何?」

嗨~各位宝藏听友萌~我们新开听友群啦~ 欢迎加入请加小助手微信:JXLJXL36(速记口诀:记J下X来L就J行X了L36) 本期邀请到的是你好大海品牌设计创始人、品牌设计师、站酷推荐设计师田边汉。他自称是“一个小小小小又而普通的设计师”,而他的作品却享有较高人气,他的公司「你好大海」是一间小小小小小设计公司,他们的创意产出却受到了品牌客户的广泛认可。这样一位设计师,一个设计创业者,他有着怎样的职业经历?在设计与创业历程中有着怎样的思考和改变?围绕这些问题,开启我们今天的谈话。 时间轴导航: 00:00:00 话题介绍 00:03:16 创业之初的对发展方向与布局的思考 00:12:46 做好自媒体对设计业务发展有什么帮助? 00:21:24 线上接单线下是如何充分落实的? 00:27:55 客户少的时候也要坚持核心原则么? 00:40:04 因为什么契机获得了创业信心? 00:56:36 如何发现“又说又练才是真功夫 ”? 01:03:19 做出正确预判的技巧是什么? 01:13:58 话题总结 听完这期节目,你有什么样的观点和想法? 欢迎加入听友群(请加小助手微信:JXLJXL36)一起来聊聊吧~ 「站酷学习音频」「喜马拉雅」同名节目同步更新中。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加入本栏目「知识星球」讨论组。

77分钟
99+
2年前

设计马拉松,怎么重新找回设计的快乐?

「设计,几何?」

嗨~各位宝藏听友萌~我们新开听友群啦~ 欢迎加入请加小助手微信:JXLJXL36(速记口诀:记J下X来L就J行X了L36) 本期邀请到的是 教授、博导,「设计马拉松」发起人,北京服装学院新媒体系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咨询委员会委员,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士,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全球学者,北京市朝阳区凤凰教育领军人才,中国通信学会移动媒体与文化计算委员会委员丁肇辰教授,他曾任上海戏剧学院特聘教授、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数字娱乐实验室研究员,台湾师范大学文化创艺研究中心研究员。当前的研究方向涵盖:时尚媒体趋势、数字生活方式设计、数字娱乐设计、数字时尚设计。 作为北京设计周期间最重要的学术活动之一,“设计马拉松”是北京服装学院与北京设计学会联合发起的公益性大型国际工作坊,涵盖国内外多所高校和机构,“设计马拉松”以工作坊为核心,结合圆桌、设计行走与巡展等新形态教育手段,打造国际性的设计教育平台,搭建学校、教师、学生和行业界之间的沟通桥梁。秉承其开放性的本质,联结国内外各大高校、研究机构、政府部门、企业等自身优质资源,共创设计教育与设计产业的未来价值。自2016年开始至今,“设计马拉松工作坊”已集结十多个国家百所高校共同参与,超过千名青年设计学员积极参与。 本期我们将与丁教授一起聊一聊关于「设计马拉松」、设计工作坊及相关话题,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 相关资料了解: 设计马拉松 马拉松即兴直播间 2023.5.14设计马拉松即兴直播间节目单 - 2023设计马拉松 2023.5.13设计马拉松即兴直播间节目单 - 2023设计马拉松 时间轴导航: 00:00:00 前提介绍 00:11:46 为什么会想要发起「设计马拉松」? 00:27:11 设计工作坊是如何进行的? 00:33:27 工作坊的主题是如何构思制定的? 00:43:39 参与「设计马拉松」的要求是什么? 00:55:26 本届「设计马拉松」有什么新亮点? 01:01:14 设计工作坊与传统教学形式的区别是什么? 听完这期节目,你有什么样的观点和想法? 欢迎加入听友群(请加小助手微信:JXLJXL36)一起来聊聊吧~ 「站酷学习音频」「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同名节目同步更新中。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加入本栏目「知识星球」讨论组。

70分钟
99+
2年前

上市公司品牌设计,策略是如何为竞争赋能的?

「设计,几何?」

嗨~各位宝藏听友萌~我们新开听友群啦~ 欢迎加入请加小助手微信:JXLJXL36(速记口诀:记J下X来L就J行X了L36) 今天邀请到的是UCI联合创智品牌设计公司合伙人,同道包装合伙人舒银河,主要从事品牌策划与品牌设计工作,从业23年,累计服务超过600多个项目和上百家上市企业。好的品牌设计可以通过视觉手段为企业塑造独特独特形象认知,帮助企业提升整体形象与竞争力。那么一家品牌设计公司能够获得众多头部企业的认可,他们的过人之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他们认为设计可以为上市公司赋能呢?围绕这些问题,我们开启今天的谈话。 时间轴导航: 00:00:00 话题介绍 00:01:25 上市公司做品牌设计的核心目的是什么? 00:16:42 品牌策划与战略策划的本质差异是什么? 00:24:50 另外的流量形式是什么? 00:36:03 为什么会在工作10年后又从负责人转回做设计? 00:42:19 设计师如何能够获取更多有效资讯和机会? 00:59:46 为什么想做设计天使投资人? 听完这期节目,你有什么样的观点和想法? 欢迎加入听友群(请加小助手微信:JXLJXL36)一起来聊聊吧~ 「站酷学习音频」「喜马拉雅」同名节目同步更新中。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加入本栏目「知识星球」讨论组。

67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