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着日本过河,设计师怎么度过失去的三十年?

本期是《设计思维三十六计》课程读书会的内容。聊到的主题是关于日本零售业的发展史,所涉及的书是《摸着日本过河》,感兴趣的听友可以去搜来看看。 《设计思维三十六计》是我们开设的一门设计师思维提升课程。课程以生命曲线为蓝图,以三十六计原理为基础,以5W2H为骨架,用丰富的商业设计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设计学科的核心思维原理。 除了主体课程部分,我们还会组织学员定期进行读书会、讨论会等,与大家一起共同思考、分享关于设计、思考、创造、技能以及新的趋势探讨等。 这里我也打个广告,《设计思维三十六计》第二期训练营即将于3月19日开课,有兴趣的听友可以加小助手微信:JXLJXL36,了解详情~ 本期你将听到的有: 《摸着日本过河》这本书写了什么? 康波周期是什么?带来了什么影响? 日本那30年经济发展的曲线是什么走向?中间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样的应对办法?不同阶段产生了什么样的机会点? 不同经济周期会有什么样的消费特征和零售业态? ……等话题。 节目听完,你有什么样的观点和想法? 欢迎加入听友群(请加小助手微信:JXLJXL36)一起来聊聊吧~ 「站酷学习音频」「小宇宙」「网易云音乐」「虎嗅源流」同名节目同步更新中。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加入本栏目「知识星球」讨论组。

121分钟
99+
1年前

思维探路,小镇青年如何保持进步动力?

本期邀请到的是一位年轻的连续创业者,李立峰。 一个年轻的艺术生在应届毕业后居然可以放弃百万年薪的诱惑,选择开始他与众不同的持续创业之路。在此期间,他积累了4年品牌全案经验,并担任过8家科技企业、3个餐饮品牌的设计顾问。现在,他又迈入了一条小众品牌的创业赛道,成为了情趣生活品牌「月亮偏右」的主理人。 「月亮偏右」是一个专为亚洲女性量身设计的情趣生活品牌,被誉为“最具诗意的女性情趣玩具品牌”,项目入围了国内首个设计节“ design360 设计节 ”“ 2023 平行诗歌节”,以及由头部社区文化品牌未来社主办的“ 2023 inD 广州艺术书展”等艺术市集及展会,并于 2024 年元旦参与了由新消费品牌好望水举办的“好望市集”等,实现了品牌“把情趣带到了“阳光下”的想法。 从小镇青年到年轻的品牌主理人,除了对梦想的激情与执着,还有这一路以来持之以恒的学习和探索,从选择行业到选择老师,从就业到创业,这当中究竟是什么样线索和思考牵动着他一路向前?本期对谈讲围绕他的学习历程和创业经历,一起聊一聊关于个人成长、思维思考等方向的话题,相信能够给到大家一些启发。 下面,就开始我们的谈话。 时间轴导航: 00:00:00 话题及嘉宾介绍 00:03:06 是什么契机引发了创业的思考? 00:10:07 由法语学习踏上了美术学习之路 00:23:06 对设计的学习热情源于遇到的好老师 00:38:05 如何迅速建立与陌生的意向客户的熟悉感? 00:53:10 创业每个阶段的老师和目标方向如何思考和选择? 01:07:50 设计思维对设计师创业带来了什么样的启发和影响? 节目听完,你有什么样的观点和想法? 欢迎加入听友群(请加小助手微信:JXLJXL36)一起来聊聊吧~ 「站酷学习音频」「小宇宙」「网易云音乐」「虎嗅源流」同名节目同步更新中。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加入本栏目「知识星球」讨论组。

95分钟
99+
1年前

设计自媒体,你能回到野生状态么?

本期的对谈嘉宾依然是超级大宝创意咨询创始人、设计师、互联网设计专家大宝老师「播客平台搜:大宝对话设计师」和小呆能力文化企业负责人、7年资深新媒体人小呆老师「短视频平台搜:小呆说视」。年前邀约到两位老师围绕设计自媒体、流量价值、设计转型、思维方式等话题进行了一场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内容分成了上下两集来发布,本期是这次对谈的下集。 在上集对谈中,我们听两位嘉宾分享了做自媒体的感受和想法,包括如何进行选题内容的策划思考、爆款内容如何设计以及在整个过程中自我状态、心态、思维方式的转变及其所带来的价值思考。在本期内容中,我们主要来聊一聊设计师的副业开拓和如何赚钱的话题。 下面,就继续进行我们的话题探讨。 时间轴导航: 00:00:00 做自媒体作为设计师转型的抓手可行吗? 00:08:39 关于设计师转行自媒体的成功案例分析和思考 00:16:45 关于自我迭代的心得分享 00:23:45 设计师现在开始做新媒体要注意些什么? 00:34:23 流量思维是底层逻辑 00:39:30 设计师做自媒体最重要的是什么? 节目听完,你有什么样的观点和想法? 欢迎加入听友群(请加小助手微信:JXLJXL36)一起来聊聊吧~ 「站酷学习音频」「小宇宙」「网易云音乐」「虎嗅源流」同名节目同步更新中。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加入本栏目「知识星球」讨论组。

44分钟
99+
1年前

偶像包袱,转型中有哪些不得不跳的坑?

很开心这次邀请到了互联网设计专家大宝老师和资深新媒体人小呆老师。 大宝老师,超级大宝创意咨询创始人、设计师、互联网设计专家。 大宝老师的播客栏目「大宝对话设计师」相信很多听友都不陌生,在设计师群体中备受关注,全网收听量破千万,影响数十万设计从业者。写了一本书《写给大家的设计答疑书》,上市3个月即加印,豆瓣评分8.4。 同时,他还为多个企业、创业团队、设计高校担任顾问,提供商业咨询及专业课程指导。从业14年,曾任职滴滴、腾讯、奥美等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及大型传播集团。 小呆老师,小呆能力文化企业负责人、7年资深新媒体人。 从事设计、营销、新媒体行业长达10年,出版畅销著作分别是:2017《H5+移动营销设计宝典》、2019《H5+营销设计手册》、2021《9小时学会做抖音》,服务哈雷中国、庞巴迪、丰田汽车、巨量创意等品牌。 小呆老师之前从事设计师的工作,后来开始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内容,他的自媒体账号「小呆说视」在抖音平台上拥有几十万粉丝上百万的点赞量,在新媒体赛道上成功转型。 这次与两位老师就设计自媒体、流量价值、设计转型、思维方式等话题进行了一场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内容将分为上下两期来发布。这一期内容,我们将主要围绕设计转型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下面,就开始今天的话题探讨。 时间轴导航: 00:00:00 话题及嘉宾介绍 00:05:40 设计师与非设计师的做事逻辑差异是什么? 00:19:46 设计师做自媒体遇到的困局是什么? 00:27:39 如何思考选题? 00:36:01 从设计师到自媒体人思维和心态是如何转变的? 00:44:06 如何做好一条选题内容? 00:51:05 设计师很容易被忽视的潜在价值是什么? 00:58:43 设计师做新媒体最重要是什么? 节目听完,你有什么样的观点和想法? 欢迎加入听友群(请加小助手微信:JXLJXL36)一起来聊聊吧~ 「站酷学习音频」「小宇宙」「网易云音乐」「虎嗅源流」同名节目同步更新中。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加入本栏目「知识星球」讨论组。

62分钟
99+
1年前

面向兴趣创业,这事竟然还有钱拿?

本期我们邀请到的对谈嘉宾是叶青老师。 站酷主页指路👉:ATIME斯基创作者主页_北京艺术工作者-站酷ZCOOL 提到叶青这个名字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是提到「ATIME斯基」却是为很多人熟知的知名设计大佬,尤其在CG圈中可谓标杆式人物,在站酷站内有400多万的人气。不仅在3D设计艺术上能力出众,在AI创作领域也同为先驱者。 凭借对设计艺术和技术应用的兴趣与执着,叶青老师以美术绘画为起点,到3D设计学习,到CG艺术的研究与创新,再到现在AIGC的创作与探索。而在持续的学习和历练中他也完成了多从普通设计师到业内知名CG创意公司的技术总监再到高端汽车影像公司的联合创始人的多个职业赛道的晋级。2023年,他开启了全新的创业人生,成为广州引力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合伙人兼COO。 大概每一位出色的设计师艺术家都有自己特定的人生地图,既独特又具有参考价值。在本期的对谈中,叶青老师聊到了他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也分享了他作为设计师在创业赛道上的思考,无论你是CG行业的从业者,对创业有兴趣的设计师还是对前辈成长历程充满好奇的听众,这一期的内容或将都能让你有所收获和思考。 下面就开始我们的谈话。 时间轴导航: 00:00:00 话题及嘉宾介绍 00:02:26 设计师生涯从决定大二休学开始 00:11:06 职业人生的起点项目居然跟枪击案有关? 00:18:25 工作中,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是如何完成技术成长的? 00:27:31 技术工具日渐智能化趋势下设计师需要提供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00:48:17 “不用学就能上手的”3D软件是什么样的? 00:57:43 关于VR创业项目的思考分享 01:13:19 AI技术趋势下设计师如何思考创业? 节目听完,你有什么样的观点和想法? 欢迎加入听友群(请加小助手微信:JXLJXL36)一起来聊聊吧~ 「站酷学习音频」「小宇宙」「网易云音乐」「虎嗅源流」同名节目同步更新中。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加入本栏目「知识星球」讨论组。

85分钟
99+
1年前

每日一画,为什么关心审视自己这么重要?

本期我们邀请到的对谈嘉宾是愚木混株。 站酷主页:愚木混株Hello创作者主页_上海设计爱好者-站酷ZCOOL 他给我的个人介绍非常简单:前设计打工人,现自由创作者,打算当漫画家。 他说这样就好。 事实上,愚木混株老师是新闻学毕业,后从事文案策划工作,然后因为工作和兴趣又自学了设计软件,在传统企业做了十几年的电商设计,现在他是全职奶爸,每天也在认真画着漫画和插画。 他说,一个认真提炼过自己生活经验的人,他看待生活的感觉是跟别人不一样。 如何确定自己的热爱? 如何能够长期坚持做一件事? 怎样可以让大脑拥有持续新鲜的创意输出?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就将和他一起来聊一聊关于设计、生活、爱好与自我认识的思考。 时间轴导航: 00:00:00 话题及嘉宾介绍 00:03:37 为什么能长期坚持做一件事? 00:15:33 怎样保持大脑持续有新的表达? 00:25:00 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一件事? 00:40:07 如何明确自我内心的“觉醒”状态? 00:52:43 成为项目“导游”是设计师的关键竞争力 00:59:20 解决问题的方式是能理解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 01:09:18 找到自己舒服的方式坚持向外自我展示 01:16:38 一个真正好的东西究竟为什么好? 节目听完,你有什么样的观点和想法? 欢迎加入听友群(请加小助手微信:JXLJXL36)一起来聊聊吧~ 「站酷学习音频」「小宇宙」「网易云音乐」「虎嗅源流」同名节目同步更新中。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加入本栏目「知识星球」讨论组。

83分钟
99+
1年前

不止于创意,95后设计新势力如何崛起?

本期邀请到的是ISLELESS STUDIO 创始人,无屿。 虽为一名95后设计师,无屿却已经有了2次创业经历,同时他本人还出镜做自媒体,在小红书和抖音与大家分享作品设计和思考,收获关注和好评。 站酷主页:ISLELESS创作者主页_北京平面设计师-站酷ZCOOL 他所创办的©ISLELESS(无屿)是一家更懂年轻人的设计公司。团队以品牌咨询、品牌策划与设计、包装设计为主要服务内容,在创意、设计、营销、新零售等领域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对于无屿和团队来说,设计不在于风格,而是创造视觉情绪,产生共鸣,着力挖掘品牌的独有性价值,洞悉打造潮流年轻的视觉新呈现。 他们不仅仅是设计师,更是品牌成长的伙伴,以独具匠心的创意视角助力品牌实现更深的烙印和更具有效力的传播。他们不断模糊艺术与商业的界线,在逻辑中产生惊喜,把视觉与创意落实成不可思议的可能性并由此赢得了大量客户的认可,而持续输出的创意设计也深受年轻人的追捧和喜爱。 在本期对谈中,年轻的团队创始人、设计师无屿将与我们分享他的创业和成长经历以及对设计、品牌、价值与商业的思考与见解,他坚信设计不仅仅是艺术表现,更是商业策略的一部分。 如果你对品牌设计充满兴趣与热情,希望了解年轻设计师的成长与思考,相信这次对谈的内容将会为你带来更多灵感与启示。 时间轴导航: 00:00:00 话题及嘉宾介绍 00:05:28 如何养活自己是职业成长的第一课 00:15:17 更早明确价值理念是因为始终不忘初心 00:25:05 多关注商业内容能够让设计师更具包容性 00:38:25 如何能够更好地与客户打交道? 00:50:34 好的心态是更好的出发点 01:06:19 团队日常是怎样的工作模式? 01:11:50 对设计师做自媒体的观察和思考 01:28:12 话题总结 节目听完,你有什么样的观点和想法? 欢迎加入听友群(请加小助手微信:JXLJXL36)一起来聊聊吧~ 「站酷学习音频」「小宇宙」「网易云音乐」「虎嗅源流」同名节目同步更新中。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加入本栏目「知识星球」讨论组。

90分钟
99+
1年前

突然想学设计,29岁理科女生的德国求学之路面对哪些挑战?

本期邀请到的是毕业于同济大学的二衣,她曾在保时捷实习,并从事车辆工程师工作。因为对设计无比热爱和对自己未来向往的目标的期待,她决定在29岁的时候计划重启人生,放弃一切转专业前往德国深造。 为什么一个成绩优异的理工科学生会选择转行出国读设计?在留学期间,她经历了哪些挑战又获得了哪些全新认知?理工学科与设计学科的留学经历有什么不同?如何能够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专业并为之努力?在这次的谈话中,二衣将分享她留学与成长的独家经历,与大家一同探讨设计学习。相信能够为想要出国学习设计或者考虑职业转型的听友们带来启发。 时间轴导航: 00:00:00 话题及嘉宾介绍 00:02:20 成绩优异的理科生为什么会去留学设计? 00:12:53 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真正热爱的专业? 00:20:09 理工专业和设计专业留学有什么差异体验? 00:30:43 改学设计专业之后的重要收获是什么? 00:40:50 对AI学习的思考 00:55:47 在德国学校学设计是什么体验? 01:08:31 关于设计学习的思考和讨论 节目听完,你有什么样的观点和想法? 欢迎加入听友群(请加小助手微信:JXLJXL36)一起来聊聊吧~ 「站酷学习音频」「小宇宙」「网易云音乐」「虎嗅源流」同名节目同步更新中。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加入本栏目「知识星球」讨论组。

83分钟
99+
1年前

设计师的美食创业,事业不是靠想象出来的

本期邀请到的嘉宾是“蒸浏记”的创始人、董事长 彭诚。 他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系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如今却转身成为浏阳蒸菜非遗传承人、浏阳蒸菜产业协会会长,并荣获2018年中国湘菜年度人物。他的“蒸浏记”现已在全国拥有200多家门店,不仅打造了知名的餐饮品牌,助力浏阳蒸菜的传统传承与持续发展。 从视觉传达到实业创业,从普通设计师跨界成为餐饮业的佼佼者,彭诚的职业成长和发展之路是怎样的?在这个过程中,他进行了哪些尝试和挑战?在这期播客中,我们将与彭诚一同分享和探讨他的创变之路,感受他如何将设计理念、美学思维、创新理念融入餐饮事业,打造出独特的蒸浏记品牌。 如果你对设计或者对餐饮业创业感兴趣,或许现在身为设计师的你想要在接下来的职业发展中尝试更多的可能性,相信这期播客会将为你带来启发和收获。 接下来就开始我们的谈话。 时间轴导航: 00:00:00 话题及嘉宾介绍 00:06:44 创业源于“不安分的心” 00:26:35 设计师创业如何打破自我设限? 00:34:29 从设计师到餐饮主理人遭遇了怎样的经历? 01:05:47 越难的事越兴奋? 01:25:33 有明确的优势就有更强的生命力 01:34:52 对设计师创业的思考与建议 节目听完,你有什么样的观点和想法? 欢迎加入听友群(请加小助手微信:JXLJXL36)一起来聊聊吧~ 「站酷学习音频」「小宇宙」「网易云音乐」「虎嗅源流」同名节目同步更新中。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加入本栏目「知识星球」讨论组。

105分钟
99+
1年前

问心无愧的做事,万一成功了呢?

本期邀请到的是上海蓝色盛火策略包装创研机构创始人、河南大学硕士生导师 李群高,作品曾在国际和国内的多项设计大赛中荣获奖项。 他的蓝色盛火策略包装创研机构创立于2006年,多年来持续深耕快销品领域,合作过的品牌有双汇、蒙牛、恒大、达利园、统一、今麦郎、来伊份、三只松鼠、空刻意面、护理佳等众多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横跨食品、饮料、酒水、日化等20多个细分行业品类。在站酷站内可以看到他们众多优质案例分享。 站酷主页:蓝色盛火包装设计创作者主页_上海平面设计师-站酷ZCOOL 从一个小城出来的设计师到一家成功策略创意机构的掌舵人,从普通打工人到成功创业者,说起来是一场逆袭人生,但其中也充满了挑战的艰辛和奋斗的不易。本期对谈中,李群高分享了他这一路走来的情绪与经历。究竟是怎样的热爱能够支撑他一路走来?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和想法能够助力他步步为营? 相信这一期的内容会对想要创业、坚持追求梦想的大家都有所启发。 时间轴导航: 00:00:00 话题介绍 00:02:04 为什么会去学设计? 00:08:34 从新手到总监的过程中学会了什么? 00:21:46 因为什么契机开启了创业? 00:34:02 在设计和生意中逐步提升确立目标 00:44:22 创业的自信是因为敢于尝试 01:04:16 作为一个设计创业者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01:15:27 话题总结 节目听完,你有什么样的观点和想法? 欢迎加入听友群(请加小助手微信:JXLJXL36)一起来聊聊吧~ 「站酷学习音频」「小宇宙」「网易云音乐」「虎嗅源流」同名节目同步更新中。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加入本栏目「知识星球」讨论组。

77分钟
99+
1年前

空,原研哉设计哲学中的宝贵内核

今天的内容是《设计思维-三十六计》配套直播公开课最后一节公开课内容的音频版。 《设计思维-三十六计》课程详情:(职场进阶)设计思维提升三十六计_思维方法,行业需求_纪晓亮-站酷学习(原站酷高高手) 以下是本节直播课内容的文字版,可以与音频搭配使用。 由于平台篇幅有限,完整版文字内容请戳:空,原研哉设计哲学中的宝贵内核 本期是设计思维三十六计配套公开课的最后一节,今天聊的是,空。 为什么聊“空”这个话题?是因为我们整个课程的安排是这样的,我们把整个事物发展的过程分成了六个阶段。我简单说一下,从一开始酝酿准备,到去验证你的一个假设,再到你有一个快速上升的阶段,从准备的阶段到初步验证的阶段,到你终于找到了怎么上升的快速上升期,然后到你进入巅峰的这个震荡,最后到自然衰退。今天我们其实来到了整个曲线的最后一个环节,所以聊的是关于“退出止损期”的话题。 本身这个阶段是比较丧的,因为在这个时候就等于你之前的挣扎已经失败了,所以才来聊这样的话题。但是我觉得现在整个大环境也不是很好,可能有很多人主动或者被动的在类似这样一个局面中,也就是说,本来做得欣欣向荣的一个事业可能迎来一个非常大的挑战,甚至说你试图去拉起一个第二曲线的尝试也失败了的这样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其实我不想聊很多鸡汤或者是悲观主义的东西,所以思来想去就找到了原研哉老师,在老师的设计哲学里边,我觉得有一些很宝贵的内核是可以提供给我们在退出止损期的所有人的。无论你是设计师还是其他行业工作者,我觉得我们今天讲的很多设计案例也好,或者这里边的一些设计哲学也好,希望能对正处在这个阶段的大家有一些这个触类旁通的启发。那在正式开始之前,我们先玩一个小游戏,大家都知道原研哉老师前一阵做了一个项目,叫KURASHICOM,就是一个北欧生活工具商店,这是前一阵原研哉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最后一个出圈的作品,他给这个商店重新设计了一个logo。这个新logo的样子大概是一个纯黑的色块,下面是黑体的这个品牌的名字。 之前在我的播客里有一期聊原研哉的内容的结尾,聊过这个作品。我当时提的一个问题是这样的:你看他画的这个,像个梯形 ,有没有让你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巧妙的临界点?如果我们把这个梯形往左右两侧各做一个推演的话,比如说往右侧它就变得越来越窄,在左侧我们就会把它变得越来越宽,然后我们会发现这个图形有意思的地方就浮现出来了。当它正好在某个点的时候,它看起来像是一个桶一样的生活用品;但是再往右侧,它可能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杯子,而到旁边这里,它可能就变成了一个花瓶,类似这么一个形式,往左边它就会更像一个碗,往右边可能它变得更宽就会像一个盆。 假如我们抛开左右的这个延伸,单独去看这个作品的话,你会觉得一头雾水对吧?为什么一个北欧生活用品的商店要用一个这么莫名其妙的黑色梯形来表示它。但假如按我刚才说的,我们把它向左右两侧做一个推演的话,你会发现这个图形还真是最能代表所谓北欧的生活工具的氛围而同时又很简洁的一个图形。 我觉得原研哉老师很多作品其实都有类似的感觉在里面,像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小米的logo了,当时曾一度成为网络热议话题,我刚刚提到的那期播客,包括之前关于原研哉的很多内容,也都是围绕这个小米logo展开的。 很多人会觉得他把原来的一个直角改成圆角,居然就要收人家几百万的设计费,就觉得特别无厘头,或者觉得说那如果做设计这么简单究竟是怎么回事?其实我们把小米logo跟我刚才说的北欧生活工具商店logo做一个类似的对比的话,你会发现,这种梯形是有无数个的,但最贴切的那个梯形其实只有一个,因为它足够简洁,可以承载非常多的内容在里边。 我觉得这其实就是所谓原研哉的设计哲学的一个简单的例子,后面我们会接着聊,但是开场我们就先用这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一下。如果大家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去我的播客,有两三期节目专门都是聊这个原研哉老师的,我的播客叫做「设计,几何?」,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听一下。 今天尽管在题目中提到了原研哉,但其实今天反而不想聊很多原研哉的事,我想聊的更多与其说是在聊原研哉的的设计哲学,不如说我们在聊东方的设计哲学,就是所谓东方审美里的“空”这个概念,是我今天特别想聊的话题。 一般听到“空”我们会觉得这是一个特别禅意的,或者是脱离现实生活的东西。但其实“空”也是我们实现成就的一个很重要的工具。我们观察一些有成就的人,当我们在套用“空”这个概念去看的时候,我会发现其实所有实现这些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有四个步骤: 首先,他要选一个领域;然后,在这个领域里达到一个比较前沿的水平;当到达一个前沿的水平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我们说的这个“空”,就是要去发现这个领域的空白点;接下来就是去探索有潜力的这些空白。 我们会发现其实“空”的作用是很大的。尤其是结合到我们这个课程,因为课程是讲设计思维的,其中包含了很多商业、跨学科的知识在里面,所以从这个实用主义扣题的角度,“空”其实除了禅意还是有一些实际的用处的。就是我刚才说的这个,如果你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前沿水平的话,那你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几乎只剩下去探索这个所谓空白才能给你带来机会了,对吧? 这里,我可以带大家欣赏两个作品,大家感觉一下这个空白的力量具体有多大的。 第一个作品是一首北岛的诗,这个诗的名字叫做《生活》,诗的内容只有一个字,网。其实这招古龙先生特别喜欢用,对吧?什么风冷风吹,就是特别喜欢玩这些文字上面的技巧。但是我觉得北岛在写这首叫《生活》的诗的时候,恐怕并不是古龙这种恶搞的想法,而是真的通过这种极简到只有一个字的方式,来引发人们非常多的联想。 你看这首诗,内容只有一个“网”字的时候,首先会给你一个直觉上面的冲击,你会觉得诗为什么会这么写,接下来你就会情不自禁地思考为什么诗可以短成这样,为什么这么多字里北岛要选择“网”这个字来作为这首诗的内容……我相信每个人的解读都不一样。这是我想分享的第一个艺术作品。 第二个艺术作品是一首叫做《4分 33 秒的交响乐》,这首作品共分成三个乐章,总长度是 4 分 33 秒,这个作品的内容是什么呢?就是唯一的一个要求,就是沉默。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现场要欣赏一下这个作品的话,应该从此时此刻起,所有人都不要发出声音,我们一起造出一个 4 分 33 秒的空白来,这 4 分 33 秒的空白就是这首这个交响乐作品的全部内容。 刚刚我们停了一小段时间,可能都不太够 20 秒,但是我不知道刚才完全没有声音的时候大家在想什么。这个作品的作者叫做约翰 · 凯奇,其实凯奇解释过他为什么要做这个作品,他的观点是这样的,他认为音乐最重要的基本元素不是演奏,而是聆听,所以他是真的有过表演这个4 分 33 秒的纪录片的。大家在网上可以搜索查看,整个表演过程中,他走上指挥台,拿起指挥棒,然后就像木头一样静止停在那里,现场整个音乐厅的人都莫名其妙,他甚至还装模作样的把这个乐谱翻过了一页,还掏出了手帕擦了擦汗水,惹来人们的会心微笑。到 4 分 33 秒过去的时候,全场都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是我想说的第二个作品。 我为什么要带大家感受这两个作品,是想让大家体会,其实空里边是包含着巨大能量的,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从刚才我们说的三个作品里边感受到这些能量是什么呢?其实是一种来自恐惧的能量。 为什么这么说?是这样的,其实存在一种刑罚,把犯人关到一个房间里边,这个房间是用特别高亮度的灯泡照着,一个高亮全白的房间。据统计,大多数犯人在这个纯白的房间里边呆不了多久,就会完全崩溃掉了,其实它就相当于不准犯人睡觉这样的情况。 也就是说,其实我们的本能里是特别害怕留白的,甚至有一个心理学的术语叫做“留白”恐惧,这种就是。这就是我觉得为什么北岛、约翰凯奇或者是原研哉值得敬佩的原因所在。我们当然可以认为这种只有一个字的诗,完全不演奏的音乐,或者一个梯形的黑方块等等之类的是一种恶搞,但如果他不是恶搞,而是作者认真地就是想通过这种形式去表达一些什么呢?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大的勇气。 因为这种事情几乎注定是要被大多数人所不理解的,甚至人们会由于自己的留白恐惧去攻击这些作者,但是这些设计师们、音乐家们、诗人们仍然做了这样的事,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敬佩的一个点。这个敬佩其实也被很多大牌学会了,我们发现越是奢侈品大牌,它卖的东西越贵,它的店铺装修往往越简单,它的货品陈列会更少,整个店面的装饰也会更简单,比如说它的橱窗,我们会开玩笑说是“性冷淡”风格。我们之前会认为性冷淡风格是一种装叉行为,但其实这种行为恰恰是对留白恐惧的一种克服。 通过把自己的这种留白行为公然展示于人前,对众人形成一个勇气上的碾压,你们都不敢,但是我敢,就是这种勇气,这种孤芳自赏的意向,其实暗合了这些大牌商店在他们的消费者心中的这种高处不胜寒的一种自我感知。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明明看起来都差不多的东西,明明看起来接近于白纸的东西,但这些大牌的消费者们都舍得去豪掷千金,因为这些品牌表现出来的这种勇气,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需要勇气的环境是非常同频的。 我们设计师其实也是特别喜欢留白的一群人,对吧?但是我们的想法可能就不是留白恐惧或者是大牌这种想法了,有时候我们的留白只是为了更加引人注目,是因为人的本能会在复杂的环境里找一个可以让自己的视觉得到喘息的地方。 你想象一下你现在进入一家商场里,目光所及之处都是繁花似锦的装修装饰,而有一家店铺在其中是空白素雅的风格,从美感上它会有一种意愿就是我想要进入到这个装饰较少的店里去休息一下,也就是说这种“少”其实会让我们更加的珍视。 我们现在其实是需要这种东西的。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感觉,随着短视频、AI的兴起,大家获取知识的方式越来越简单,大家越来越有一个口头禅叫做“我知道”。当一个人无论天文地理天南地北想要说点什么的时候,只需要开一个头,剩下的人就会抢先说,我知道,我知道,我在哪听说过,我昨天刷到过,我明白你在说怎么回事,这个我知道……它其实就是思考的终止符,很多可以深入进行的讨论,就被这一声一声的“我知道”打断了。 这其实不是我观察出来的,是原研哉老师观察出来的,也是今天公开课内容主题为什么要把原研哉老师当做一个代表的原因。因为他在他的新书中发现了这个问题,就是现在的人越来越把“我知道”当成是一种停止思考的终止符,所以他就更加认为在这个时候应该提出一些问题,并且是用空白的,用空的这种心态去提出一些问题,把大家从“我知道”的这种情况里解脱出来。 原研哉的这本新书名叫《始于未知的设计 Ex-formation》。我们先说一下他为什么用了Ex-formation的这个名字,我们一般说的是in-formation,就是信息这个词,但是随着大家对信息的这种“认为掌握”的心态,所以原研哉提出应该把这个词变成Ex-formation。这个 ex 前缀,是对应 in 这个前缀。也就是说,我们做很多事的原因不再是让人知道什么东西,而是说要提出一个问题,通过这个问题变成一次提问,这个提问把所有的东西未知化,这是原研哉找到的的,就是怎么把“空”这个东西跟我们现实需求,或者是跟应用联系起来的一个点。 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刚才说的这个简单句型,或者沉默的乐章,还是一个字的诗,为什么它们是有价值的?原因就在于,它们强行把人们知道或者看到的信息,就是为了知道什么的这种想法打断了,变成说我不是要告诉你什么不是要让你知道什么,是要让你借由我的提示停下来,去想一想你平常特别习以为常的事物究竟包含的意思是什么? 我们总是在说logo,当你看到一个logo的时候你就会情不自禁得被迫停下来想一想, logo到底是什么?品牌到底是什么?图形到底是什么?当我们看到一首诗只有一个字叫网的时候,它其实就形成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究竟什么是诗?网究竟是什么意思?生活为什么可以用网来代替?有没有其他字可以来代替这个网? …… (完整版文字内容请戳:空,原研哉设计哲学中的宝贵内核) 听完这期节目,你有什么样的观点和想法? 欢迎加入听友群(请加小助手微信:JXLJXL36)一起来聊聊吧~ 「站酷学习音频」「小宇宙」「网易云音乐」「虎嗅源流」同名节目同步更新中。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加入本栏目「知识星球」讨论组。

60分钟
99+
1年前

第二曲线,LOUIS VUITTON是怎么450倍增长的?

今天的内容是《设计思维-三十六计》配套直播公开课第八节内容的音频版。 《设计思维-三十六计》课程详情:(职场进阶)设计思维提升三十六计_思维方法,行业需求_纪晓亮-站酷学习(原站酷高高手) 以下是本节直播课内容的文字版,可以与音频搭配使用。 由于平台篇幅有限,完整版文字内容请戳:第二曲线,LOUIS VUITTON是怎么450倍增长的? 今天的话题是:第二曲线,路易斯威登是怎么 450 倍增长的? 我不知道大家对这个题目怎么看,但是今天这个公开课同样是我们设计思维三十六计系列的。 设计思维三十六计是我的一个付费课程,今天这个公开课是这套课程配送的直播课。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个课程,设计思维三十六计是直播课,整个时长有三个月时间,在每周的二三四上午直播进行,到现在第五章也已经快讲完了,我们整个直播课其实已经快结束了。 为什么是 6次公开课?是因为设计思维三十六计这套课程里其实是分成了6套,本身三十六计就是分成了 6 套的,然后这6套我是跟那个所谓生命曲线理论做了结合。就等于把一个事物发展的过程结合三十六计给它分成了 6 个阶段,这6个阶段每个阶段就作为课程的一个章节,每个章节就会配送一次公开课,今天我们要讲到的是第五章,也就是转型开拓期。 这一章大家从曲线上也能看出来,对应的是一个事物由盛转衰的一个局面,其实要找相关的例子是比较难的,是因为我们本身,我们这个中华文化,我们就比较避讳去谈这些由盛转衰遇事不顺利这样的事情。所以这一章本身也比较难讲,尤其还是公开课,我得找到一个例子来说明由盛转衰的事,好在我灵机一动,找到了LV,但也不能说是由衰转盛,其实是由第一曲线成功迈入第二曲线的一个例子,所以就再次把这个气氛又调回到了我们比较喜欢的这个喜庆的环节里边。 不过我先提前说一下,尽管我是服装学院毕业的,刚毕业那几年我甚至也给时尚杂志写过一些稿子,但其实我不是一个时尚圈的人,我其实是一个特别不时尚的人,所以在准备这一期的时候,我整个过程一直在后悔,原因是其实我对LV,对时尚,对奢侈品的理解是非常粗浅的。 假如大家一直在关注这个我们这个系列的公开课的话,在之前的公开课里其实我们简单地说过,转型开拓期我们对应的一个解法是所谓的第二曲线。 当时说得比较粗略,现在我来说一下第二曲线是怎么回事。简单地说就是,当你在你熟悉的事业增长乏力的时候,你要找到一个新的事业,让你的整个事情像第一阶段的上升期一样,重新找到一个再次发展的契机。但我们实际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能完成第二曲线的人其实是非常少的。尤其是这两年经济环境不好,大家有可能也是身临其境,或许你见过有很多企业都正在发生这种由盛转衰,从此就一蹶不振的事。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儿? 我自己得出了一个结论。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如果你要完成第二曲线的搭建的话,有一个很硬核的要求,就是你的第一曲线要能做好。我发现很多人的第一曲线阶段能走到顶点的原因,或许只是因为运气好,或者是被时代推着走过来,他本身是没能力把第一曲线做好的,这时候你让他再做出第二曲线,这本身就不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第二曲线阶段就再也没办法拉起来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我觉得这里面是有区别的。当我们说到第二曲线的时候,会说,解题思路要创新,但是我发现创新者并不足以做出第二曲线来,因为创新者是以解决问题为成就目标, 我会觉得说这里边还是有一个区别的,就是我们基本上说到第二曲线的时候。我们大家,尤其是设计师,我们经常自诩为创新者,一说设计工作是什么,我们就会说我们是要解决问题的。但如果只是解决问题的话,并不足以让你能做出第二曲线来。 因为第二曲线是一个反惯性反直觉的东西,如果你只是想去解决问题,甚至你仍只是在用第一曲线的惯性去解决问题的话,经常是没有办法打破次元壁的,这就是第二曲线经常做不好的原因。 第三个原因是:大家可能会说,如果这个时候我是一个创业者。我是不是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但是我会发现,创业者往往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因为假如创新者的问题是没有办法进到下一个次元,就是没有办法实现升维的话,那创业者的问题可能正好相反。就是他太能升维了,以至于他也没有办法反过来找到一个落地的办法去解决。 这些就是关于转型开拓期第二期,我个人的一些感觉,我自己勉强找到一个答案。 其实我在想,设计思维能不能作为一个解法?在正式课程中,我也重新把设计思维的这5个典型步骤重新过了一遍。 现在重新在转型开拓这个阶段再去聊设计思维的时候,包括准备课件,跟大家一起聊设计思维如何在这个阶段应用的时候,我的感觉其实是不太好的,有很多的方法可以说出来,很多的工具可以罗列出来,但是感觉无法落地。 所以今天在这个公开课里为什么用LV来作为案例,我想,与其说我们要找到设计思维,不如说我们要先有一个设计的状态。 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有没有一种方法是可以在所有领域都通用的? 比如说,现在有老虎、有蝙蝠、有猫头鹰、有蛇、有昆虫,各种各样的动物都来问你,能不能告诉它一种有效的生存手段,让它可以获得生存优势?如果有这么一个问题的话,你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是什么? 我觉得这个问题跟我们现在很多时候遇到的问题,特别像是每个人在之前那种教育或者学习框架下,我们都有一个惯性思维,我们都会试图找到一个课本,或者找到一个方法论,能去解决所有的问题,无论什么动物,只要套用这个方法就一定可以。 但是我逐渐发现,其实是不太可以的,是因为每个物种它的优势都不太一样,对吧?所以其实你落地下来,它的生存策略也不一样。 如果说非要找到一个共同答案是什么的话,我觉得可能是生态位。我说的这个生态位是生物学上的概念,我借用这个概念的意思也并不是说你该是老虎,你就是老虎等等之类的,而是说其实解法在于你。 首先,解法在于,你要基于这个生态位生长出对应的能力,或者它俩是相互作用的。你在生态位上,就需要对应的能力,同时,你要是具备这样的能力,你就能找到更适合你的生态位。 假如我们能实现这两个要素之间的互换,似乎就是解决了刚才那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有没有一种方法在所有领域面对所有的生物,在所有的时间段都好用?这就是你是不是能实现生态位跟你对应能力直接的一个相互翻译。 也就是说,第一曲线的时候,你可能是基于生态位生长出一些能力,这时候你要去找到你这些能力更底层的那个本质能力是什么,然后你就可以借由这个本质能力再次迁移到一个新的生态位上去。 我觉得所谓实现了第二曲线的人,大体上就是这么做的,看起来理论上特别简单,实际操作的时候会特别难。因为我们所拥有的这个能力,基本上是被我们过去的生态位完全塑造出来的,也就是说,我们可能就是过度适应上一个生态位了。假如是这样的话,我们即使沉淀到本质,它也只能适合过去那个生态位,而完全没有机会进化到后面来。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所有的专家都可以滔滔不绝的谈第二曲线,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我们发现完全没有办法的原因。 实际上,我们除了适应上一个位置上一个环境之外,可能完全没有面向更多未来新环境的储备,这个是坏消息。但是好消息是什么呢?就是只要能想办法把这个惯性思维打破掉,可能会发现其实仍然是存在一些办法的,这就是我们今天想聊的一个主要内容,其实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但是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还是需要看到一些真正发生的现象,包括我们比较熟悉的现象,才可以帮助我们巩固信心,才能去打破魔咒。 比如说牛顿,他可能被大众认为是物理学的鼻祖,牛顿定律可能会被认为是物理学中不可更改的真理,但是我们也能看到,比如说杨振宁,比如说李正道,他们也会大胆的去扬弃牛顿定律,去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等等之类的,这个当然是很难的,但是还是有人能把这个事做成的。 我大概就是基于这些完成了突变的人的事例,找到了如何去打破惯性思维的几个分论点,接下来我们也会用这些分论点作为线索去做一个梳理,把LV的故事试着套到这些分论点里,咱们一起去感觉整件事是怎么发生的。 所以,究竟应该怎么去打破惯性思维?我找到了 6 个线索。 …… 听完这期节目,你有什么样的观点和想法? 欢迎加入听友群(请加小助手微信:JXLJXL36)一起来聊聊吧~ 「站酷学习音频」「小宇宙」「网易云音乐」「虎嗅源流」同名节目同步更新中。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加入本栏目「知识星球」讨论组。

62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