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黄老师,在广西一家高校的法学院做专职教师,负责司法口才理论与实务、立法学、知识产权法、法律职业伦理等等课程,同时,黄老师也是一名兼职律师。 我们是通过《司法口才学教程》这本书在2023.10.25认识的,如你所想,从没见过面,因为我的社交以线上为主。一直想合作一期播客,但各种原因拖到了2025.9.11,快两年了,所以这期播客实属难得。 想要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是有难度的,一边是司法,一边是口才,但是我和黄老师,某种程度上是在相对而行。
新学期开始了,看到一些朝气蓬勃的学生,会被他们的高能量所感染,我讲课更加投入,甚至有学生跟我说,老师你讲得太好了,都忘记点外卖吃了。我现在会非常珍惜这种高能量、高效率的状态。想想十年前的自己,我会扪心自问,还有没有当年的那种不顾一切和意气风发。这几年各行各业都不容易,我这档播客很欢迎大家来匿名分享一些行业内幕,发发牢骚,当然,也更欢迎大家来分享自己的不顾一切和意气风发,本期嘉宾张瑞律师就是这样一个人,很多人说她小小的身躯、大大的梦想,也有人好奇地问她:作为一个小姑娘,你是哪里来的勇气,敢于独自一人从河南闯荡上海? 而她却说,苦未尽,甘未来,前26年积攒的运气都用在了与申同的相遇。 05:08网友评张瑞:小小的身躯,大大的梦想。 09:46张瑞:高中时,我只需要4-5小时睡眠。 16:00张瑞:感觉自己吹出去的牛,高低能做到。 21:17张瑞:我现在每天跑10公里,小菜一碟。 30:03张瑞:留学时,我把室友的锅烧着了。
最近有一位听友和我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他说,考公、考研、法考都失败了,就只差一点点,如果你有类似的焦虑,希望本期节目可以赋予你力量。 8月初,我和上海申同的张丽丽律师进行了一次长谈,从生产雷管的工程师到法官、法务、律师,她用平淡的语气,讲述了自己不平凡的过往经历,她说,扎根申同,是人生后半程最好的选择。
大家知道,我这几年一直关注律师在自媒体领域的表达,成都也是律师自媒体非常发达的一座城市。一年前的8.26,我看到了值此青律一周年的活动视频,来自全国的几百名律师汇聚在一起,而且看到了好几位熟悉的面孔。我当时就想,他们是如何聚在一起的呢?所以我在去年8.31通过同事加了杨帆主任微信,穿的西装革履的去见她。陌生人社会,信任成本是很高的,特别有缘分的是,我采访的好几位律师朋友都曾是值此青律的学员,我们的合作也有了很多实质性的进展,我还参加了第13期的训练营。时间飞逝,8月26日,值此青律迎来两周年品牌盛典,训练营都办到第23期了,而且,今年来分享很多大咖律师也是我播客采访过的嘉宾,我非常期待能和他们线下见见面。那么,这次两周年品牌盛典会有哪些具体安排?值此青律这个团队,大家和他们打交道,但是他们私底下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群人?这两年来对律师自媒体有哪些深刻的见解?平时可能很少有机会听听他们每个人吐露心声。希望可以通过这次的深度访谈和大家一起进一步走近值此青律团队。 3:17 茂茂(训练营+陪跑负责人+传媒发起人) 这次两周年品牌盛典会有哪些人来?有哪些具体安排?目前准备的进展如何?准备了多久?律师来了可以收获什么?对于你来说,教律师直播这两年,有什么感触?这两年来的律师学员有哪些变化?外界对你的评价有哪些变化?律师学员的后续反馈如何?陪跑方面后续反馈如何?现在律师做直播面对的困难和两年前相比有何变化?一句话评价值此青律?工作体验是什么? 21:02璐璐(销转团队负责人) 律师做销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该如何解决?一句话评价值此青律?工作体验是什么? 29:07曦曦(私域&品牌负责人) 值此青律两周年品牌盛典的意义是什么?私域是什么?品牌是什么?对于律师来说,如何建立自己的流量护城河。一句话评价值此青律?工作体验是什么? 36:25婷婷(陪跑教练) 分享一些陪跑心得、有趣经历?一句话评价值此青律?工作体验是什么? 45:24珂珂(运营团队负责人) 对于你来说,教律师做短视频这两年,有什么感触?平台有哪些变化?一个好的运营应该是什么样的?一句话评价值此青律?工作体验是什么? 50:59彩云(品牌盛典负责人+B端客户对接) 过往的经历有哪些?为什么选择法律+传媒?为什么选择入职值此青律? 54:20花花(招生老师+训练营班主任) 让律师付费,难吗?你是如何促成交易的?作为训练营班主任,是从第一期开始吗?见证了这么多律师学员,什么样的人容易成功?一句话评价值此青律?工作体验是什么? 1:08:02杨帆主任(律师主任+传媒发起人) 为了这次两周年品牌盛典,你做了哪些准备?作为律所主任,这一年做了什么?作为传媒发起人,这一年做了什么?这两个角色,哪个更辛苦?最近一年做了哪些取舍?解决了哪些困难? 未来5~10年,中国的法律服务市场会怎么样? 未来5~10年,值此青律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不会是什么样的? 未来5~10年,朴法律师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不会是什么样的? 对律师学员们想说的话?
她曾短暂地“逃离”过法律行业,然而出逃后才发现,法律既是她的人生轨道,也是能让她自由驰骋的旷野。从法学院本科和研究生毕业,却选择做一名法律编辑;从创业服务十万律师到加入旷真律所赋能律师;在罗菜娜老师二十年的职场故事里,我们看到了法律职业的另一种可能。
本期嘉宾,郑金雄教授,法学博士,厦门大学法学院&新闻学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律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央媒体记者、政法机构新闻发言人、高级法官。在各类媒体共发表新闻作品1000余篇,出版《中国新闻官司二十年》《媒介化法律:法律传播研究》等专著。获得厦门大学“我最喜爱的十位老师”称号。 那么郑教授作为法律传播学的开创者,是如何把法律与传播融合到一起的呢?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更多详情,可订阅【法律传播学】公众号。
本期节目由【值此青律传媒】冠名播出,作为国内首家只聚焦律师行业新媒体赋能的创新型传媒机构,【值此青律传媒】——让法律人的光照亮更远的地方。 本期嘉宾——胖梅梅律师,曾经是敲代码的软件工程师,如今却站在区块链和虚拟货币的法律前沿,为这个充满争议的行业保驾护航。从程序员到律师,她是如何实现从0到1转变呢?
《法律传播的互动性研究——法律播客栏目的媒介逻辑》,大家对这篇硕士毕业论文感兴趣咩? 2024年底,我采访了厦门大学法律传播专业的郑同学,当时他硕士毕业不久,现在已经考上了博士。 后来得知他的同门师妹刘同学在写关于法律播客方面的论文,我非常感兴趣,所以约定,等她毕业旅行之后录一期播客,现在刘同学毕业旅行结束了,我们也终于有机会好好聊聊她关于法律播客的这篇论文。
三个月前,也就是4.21,我和素未谋面的邓律师录了这期播客,聊了两个小时。 我最大的感受是,学法学、做律师→会压抑天性,学表达、做自媒体→要解放天性。 解放天性as播音&表演专业的第一课,恐怕也是一些律师做自媒体最大的难以逾越的鸿沟,结合前几天线下课的感受,如果你还是公检法工作多年转行做律师,那解放天性就更是难上加难。 3个月后,当我一边剪辑、一边重温那次对话,这种感受尤为明显。 法律人做自媒体,如果太正经了,就太无聊啦。
本期嘉宾是【律东律西】播客的主理人 Jayden,他的简历很厉害:五院四系法本,T6 LLM。持华盛顿州、纽约州以及中国律师执照,做过外所、红圈所,现在是在西雅图开自己的律所。用他的话说,一路走得“够标准”,也走得够拧巴。 我们是5.5进行的录制,我在成都,他在西雅图,这还是我第一次跨越时区录制播客,但美中不足的是,最后那段的信号不太好,但是这期节目还是很难得啦!我知道听众里有不少法学生,如果你想去美国读法学院,甚至想去美国做律师,或者只是想听个乐儿,欢迎收听本期节目,也可以转发给身边的朋友,当然,也可以收听订阅【律东律西】。
这期节目是6.15和上海的庄律师录制的,当时她刚刚结束上海戏剧学院的进修课程不久,而且她进修的是播音主持专业,大家知道,我就是播音专业的老师,而且关注律师的有声语言表达已经很久了,所以我们就约定通过这期播客聊一聊,庄律师在上戏进修播音的生动体验,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如果有什么表达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评论区留言。
本期嘉宾,安太星律师。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名誉合伙人,盈科全国经济犯罪法律服务中心副主任,13年刑事法律工作经验,某省会检察院7年,500余起反贪、公诉案件。这也是我采访的北京盈科的第四位律师。 这期节目是4月4日录制、五一假期制作完成的,那时恰逢本档播客播出两周年,虽然删减了很多内容,虽然制作周期很漫长,但是剩下的内容也足够精彩。酒逢知己千杯少,以下是我对安律师的访谈,希望大家多多转发、谨慎评论。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