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
朴赞郁导演征战戛纳的新作《分手的决心》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被誉为“文艺片女神”的汤唯,在早年间成名之后,曾陷入了众所周知的争议中。这一次你怎么评价汤唯在《分手的决心》中的表现?一路走来,她在你心中是“演技”的代言人吗?她的表演是否很大程度上要依附于导演的调教?本期时光播客中,时光编辑部围绕这位笑容淡雅、气质温婉的女神,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迈锡尼遗址 |狮子门 |阿伽门农墓
|克诺索斯宫平面图 |克诺索斯宫想象图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 [西班牙]《洞窟前的米诺陶与垂死之马》
01:00——10:00 为什么看这部电影,对它有什么期待? 10:00——28:00 怎么看待汤唯表演的角色宋瑞莱? 强行升智的蛇蝎美人? 果决的移民护工? 中年男人的二舅? 浪漫致死的恋爱脑? 现代版的狐狸精? 28:00——60:00 相比导演之前的“大女主”片,为什么这部电影更被全球的认可? 合法地消费神秘的东方女性形象? 新瓶装旧酒的男权老故事? 市场渴望深刻复杂女性和少数群体故事,但缺少了解相关题材的电影工作者 电影语言满分的“文艺八股文” 60:00——70:00 女性角色狡猾的主体性如何服务男性的欲望? 《分手的决心》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女主角的同异 女主角可以自己做选择,但价值感还是建立在别人身上 70:00——85:00 如何超越男性叙述理解宋瑞莱的故事? 拒绝用浪漫爱合理化女性苦难 我们还提到的其它电影: 《小姐》 《亲切的金子》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燃烧女子的肖像》
|米诺斯 |米诺陶勒斯
Hi 村村的小伙伴们!好久不见! 现代生活总是在不断地应对变化的问题,有些是我们主动选择,有些又被客观条件所引导。 学习,社交,消费...又或是“躺平”在一个火炉里面,隔离在一个脏乱的酒店里,奔跑在通勤的地铁里,无论是丰富的快乐还是丰富的痛苦,我们最终只能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你要抵达哪里,又或者在哪停下来。 入冬了...让我们也一起柔软下来,感受内心,Easy~ 【时间轴】 00:01:15 我就是躺在长沙的火炉了! 00:09:57 16种人格,你是哪种? 00:14:23 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00:19:38相信真实的力量,真实地去生活。 00:25:34 人们因为说实话的能力太差,所以才会讲谎话 00:28:31 亲密关系中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00:35:58 人都是用自己被爱的方式去爱别人 00:40:09 太多事要做,要怎么做生活加减法 00:42:34 一只脚放在长沙的烤炉里,另一只脚放在深圳快节奏的地铁里。 【推荐】 综艺 - 《再见爱人》 心理学16人格测试 声东击西 - 《积极心理学》 【音乐】 Adele - Easy On Me Todrick Hall - Nails, Hair, Hips, Heels 很高兴遇见你,希望我们一起交流与成长。 收听平台:小宇宙、喜马拉雅、Apple Podcast. 欢迎给我们留言,期待再次与你相遇。
|河南洛阳市偃师县二里头夏代晚期 一号宫殿基址平面图 |湖北黄坡盘龙城内的宫殿复原图-平立剖 |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照片
|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复原图 |河姆渡复原图 |洛吉耶-《论建筑》插图
|半坡聚落 |半坡房屋遗址F22 |半坡房屋遗址F41 |姜寨聚落 |姜寨房屋遗址F47
第三夜 让干涉你的人见鬼去 阿德勒告诉我们: 我们无需他人认可。 我们无需活在他人的期待中 我们要学会将自己和别人的课题分离来看 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这种选择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承担。换句话说:谁痛苦谁改变;谁对结果负责谁承担 解决我的课题,放下别人的课题,烦恼也就不存在了 信任这一行为也有课题分离。信任别人是你的课题。如果对待你的信任,是对方的课题。 课题分离步骤: 首先思考这是谁的课题 然后进行课题分离,找到自己的课题和他人的课题,划清界限 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你的课题。(别人要是干涉我的,我怎么办?跟他说这是我的事,你休要管~) 我的感受: 得到认可就会幸福吗?当然不。不被认可会痛苦吗?有时候会。这就是目前我自己的感受,虽然我很明白哲人的意思,不需要他人的认可会让我更自由。但我也确实无法完全做到不被他人影响。但意识到这一点让我轻松很多,所谓意识到这一点就是:意识到其实我会痛苦是因为我太在意他人对我的认可和评价。 我也明白不要活在他人的期待中。但我也可以将这种期待当成一种动力。比如我很清楚地知道我写文章或者我录视频不是为了别人而是因为我希望通过文字或者视频将我的观点传递出去。但是我又希望站在读者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我希望能做读者需要的内容。我现在在这里有点点疑惑,如果说我只做自己想做的东西,那就可能会不顾市场反馈,那这显然是和我们做运营不同路的。那如果说我做了迎合读者的内容,就是做了符合他人期待的事情的话,那好像我又是为了他人而做事的感觉。或许我应该用目的论来解释一下:因为我希望内容更具有传播性被更多人看到,所以我选择做读者感兴趣的内容。BUT,突然想到,我自己并不为这个问题纠结:我做的也是我想做的,也是我的受众想看的,那这并不痛苦,那么问题也就并不是问题。 关于父母放下孩子的课题 我和男票对于未来孩子的教育问题基本都是:放养想法。虽然大家都说孩子什么也不懂,父母如果不管那孩子就会走歪,但我还是觉得孩子是懂得的,只是需要一点点摸索而已。比如吃饭这个问题,我看到朋友追着3岁孩子喂饭的场景就想,未来我会跟我的孩子说:吃不吃是你的选择,但是做不做是你母上大人我的工作。我只在该做饭的时候做,在该吃饭的时间给你拿过来,如果你选择不吃那就你自己解决饿肚子的问题哈。上学也一样,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的优缺点我会都告诉你,你自己决定上哪个,接受哪种教育模式。学习好和学习不好未来会怎样,我会跟你一起查一起思考,最终的结论你自己分析,自己去选择。 关于哲人提到的人际关系卡,我的理解是:别人如何这样对你,其原因可能有千万种,而你以为的只是其中一种。当然你可以选择去问对方为什么这样对你,而对方告诉你的答案也可能是真也可能是假。你可以选择相信对方的回答,并且选择自己的对应方式(改或者不改)。但你并不能改变对方今后会怎样对你。先接受这一点,把被动转化为主动。也就是: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无论是哲人提到的“目的论”也好,还是“课题分离”也好,最终要达到的目标都是:让自己主动。
他变态地渴望“被关注” 像个马戏团的小丑 以最戏剧的方式留下一封封信件与密文 一次次乌龙 一场场闹剧 躲在阴暗角落里的那个懦夫 到底是谁?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