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军,从黑桥行为到798策展

从中央美院毕业后,作为职业艺术家的张新军,从黑桥开始,创作了一系列行为、装置、影像等不同媒介的作品。随着创作的深入,他也开始为其他艺术家和空间策展。本期节目中,张新军回忆了黑桥艺术区不同类型的空间和作品,以及他在国外驻留项目的一些经历。同时也谈到,最近在798进行的策展工作中,他如何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进行思考。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张新军,张馨心 张新军 一位河南籍北京艺术家,硕士从中央美院毕业后在黑桥开始了艺术生涯。黑桥有点魔幻,所以那段时间的现实也有点魔幻。他的创作是从身边的生存环境展开的:这是一个自我虚构的环境,既脱胎于现实,又想从现实逃离出去…… 张馨心 青年策展人,艺术批评写作者,本科、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发表译文、评论文章于《画刊》《艺术当代》《世界美术》多篇,2019年赴“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吕霞光工作室”项目考察,2020年入选现代汽车文化中心“Hyundai Blue Prize2020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 本期相关文献 ] 抽屉人 | 照片,60 × 90 厘米,抽屉 Drawer Man | Photo, 60 × 90cm, drawers, 2013 抽屉人 | 录像静帧,单频,56分18秒 Drawer Man | still, 1 channel, 56'18", 2019 抽屉脚 | 录像静帧,单频,5分47秒,抽屉 Drawer Feet | still, 1 channel, 5'47", drawers, 2013 舟 | 录像静帧,单频,9分48秒,木舟 Boat | still, 1channel, 9'48", wood boat, 2012 大喇叭 | 睡袋,绳子 Big Trumpet-flower | Sleeping bags, rope, 2012 策划:以物为身(一) 参展艺术家:黄嘉彦,李明,李永庚,童文敏,王光乐,吴小武,熊佳翔 海报设计:白乂乂 “ 以物为身(一)” 展览现场 下:王光乐《WDJ的水磨石》 左上:童文敏《飞行》 右上装置作品:熊佳翔《探幽》 右上摄影:李永庚《阴》 “ 以物为身(一)” 展览现场 左:黄嘉彦《关于落叶的手帐》 中:李永庚《无题》 右:吴小武《山轻》 下:王光乐《WDJ的水磨石》 *图文来自张新军

72分钟
51
3年前

vol.103 | 放弃,是一段新人生的开始

今天分享一段很特别的「自我接纳」经历。 先说下我最近的奇特感受,就是经常有种身心合一的感觉,有了想法身体自然就会去做,或者身体不想做就很自然的就不做,身和心非常一致。 比如,我的意识(理性)先想到是不是要看书啊,然后身体(感性)说不想看,意识就说好吧,那再玩会儿。没玩一会儿,身体说还是去看书吧,于是很自然而且愉悦地开始看书。 身心一致的时候,内心会涌起强烈的的幸福感,伴随着一种充满整个胸腔的麻麻的感觉。 身心合一的时候,大概就是这种感受吧 以前不这样,以前明明累了一天不想看书不想写了,但理性觉得应该要坚持读书和写作,这样才是有进取心才是好的,你看那些很厉害的人即使再忙也会坚持看书….. 反正内心就总是装着这些应该,不断在自己不想做的时候用“自律”来要求做到,这样看似成长的也很快,但内耗很多(需要克服内心抗拒和不情愿的情绪),整个人常常处于极度疲倦和被透支的状态。 还有好多次,因为前一天晚上又熬夜了,早上醒过来感觉到身体还是很疲倦。要是以前呢,我会感到内疚和自责,怎么控制不住自己又熬夜了! 但现在我很少这么评判自己,而是以一个很放松的心态想,现在有趣的东西那么多偶尔熬个夜不是很正常的嘛。于是安安心心地继续睡懒觉。 结果闭眼没多久,脑海里突然想到了一个选题,一个咸鱼打挺就爬起来打开电脑把想法写下来,经常一写就是一个多小时。 类似的情况次数多了之后我就发现,其实啊,不自我苛责、不评判自己之后,整个人处于放松和愉悦的状态,是会自发去做很多事情的。 反而是以前习惯性自我苛责,时常觉得自己还不够好的时候,我所有的能量就都用来消化负情绪带来的伤害,没有力气去做更多事情了。 人最大的内耗,就是对真实自我的排斥 了解我的读者应该都能感受到,我是个高敏感特质、心思细腻(心思很重,总是想很多),不管外人看起来我是如何不断成长、获得许多成就和朋友,但我的内心一直有很多很多的纠结和拧巴。 当然,也正是这些痛苦驱使我不断地思考,试图理清内心所有的纠结,每次解开一个纠结了好几年的心结也是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所以觉醒之后,尤其是开始写作之后,这份痛苦反而成为重要的动力和创作母体。 而接纳自己不够好的地方,不再自我苛责这点,已经困扰我4-5年了。一直也在说自我接纳,但这种事情真的不是靠理性想明白就行的。 直到这两年谈论自我接纳和消除内耗的文章书籍越来越多,加上我自己的不断觉察和练习,终于到了这次转变的契机。 关于内耗最本质的理解,我看到最好的是ky发的一篇文章,也刚好解释了我前面说的那种身心合一的状态: 人最大的内耗,就是对真实自我的排斥,是对现实的“不臣服”。 臣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自己应该能够控制任何一种情况的想法,放弃了可以改变现实的信念。 完成这种放弃之前,我们可能仍需经历一段非常痛苦的过程,但臣服的发生伴随着一种极其安逸、解脱和平静的感觉。 从极度不接纳到每天都在收获新的自洽时刻 这种转变是怎么来的呢?这要从我今年开始的一个尝试说起。 今年3月份的时候,我开始尝试放弃对自己的任何要求,没有要求自然也就不会有评判。然后完全顺从内心的感受去生活。 怎么做呢?就是以抗拒和拖延情绪作为信号,每次当我开始心烦没办法专注于手头事情的时候、意识到自己开始抗拒想要拖延的时候、在看时间想着停止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真的「停止」。 比如自由职业之后我的运动量少了很多,就给自己设定了每天至少走6000步的目标。但有时候走了一会儿就不想走了。 要是以前我会用必须完成目标来逼自己走完(这是一种工具化自己的表现),现在我会直接回家休息,明天状态好多走点就是了。 还有写文章卡住了,烦躁的心刚起的时候,这件事情就可以结束了,告诉自己没关系,过一会有灵感的时候再继续写即可。 3月份的《有时候,“适度”会比“自律”更好》这篇就是分享刚开始练习时候的初感受。 事实上我们没办法做到对自己没有任何要求,这只是一种极端的说法,是为了帮助自己更好地走出自我苛责的这个极端。 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当我遇到超出我现在能力的事情时,我可以不过度评判自己,不陷入自我苛责的负面情绪当中,真的做到接纳自己。 希望往往藏在绝望之中 之前就听说过,一次濒临死亡的体验可以让一个几十年的老酒鬼戒酒。而让我真正接纳自己的,是一次非常低谷的3个多月抑郁情绪经历。 那段是时间每天2-3点睡,严重的时候早上5-6点睡(反正不用上班),然后一起床心情就是低落而沉重的,会逃避性的去玩游戏刷剧刷综艺,然后连续十来天不出门,吃饭都是外卖,微信也很少回复,就想把自己封闭起来。 有人可能觉得,你看工作还是好的,有工作至少不会让自己陷入到这么糟糕的地步。其实事后来看,刚好因为没有工作这种外在压力,我可以真的放下所有的自我期待(也是自我约束),完全放任自己这么”糟糕“。 真正的自我接纳时刻,就发生在我因为长时间的抑郁情绪(初期还各种不接纳,想要让自己重新变得积极起来)但是在最艰难的时候,作息混乱就混乱吧,我对自己的唯一要求就是:即使自己过得再“糟糕”,也不要过度评判自己。 那时候真的顾不上所有的社会期待和自我要求,我要先自救。 就如尼采说的:“凡是杀不死我的,都使我强大。” 荣格也说:“一直处在光明的时候你是不会知道光明是什么的,只有经历了黑暗,你才知道光明是什么。” 我的感觉也是如此,在经历过最绝望的低谷之后,反而能生出一种巨大的勇气,也能做出一些彻底的改变。 现在我可以随时回到之前非常积极努力的拼搏状态,也可以在任何想要停下来的时候就停下来,这是自由的感觉。 放弃,是一段新人生的开始。 最后,在这个大家都有点用力过猛的时代,想分享我在杂志上看到的一个观点: 放弃,也是一种积极选择。 大部分人在成长中习惯将放弃与失败相提并论,但在必要时重新评估生活并做出改变,才是明智的选择。 纽约的职业规划师和人生教练林恩·贝格,建议我们根据事务的价值进行选择, “选择那些生活中让你觉得更有吸引力、更重要、更值得你付出精力的事情”。 她认为我们应当关注自己参与一项事务或活动时的「感受」。 如果我们觉察到联结感,兴奋感与成就感,并喜欢自己在这件事情中的状态,那就意味着此事体现了自我价值。 当然,价值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因此林恩提醒大家适时重新评估自己的选择是否仍与自己的价值观保持一致。若有不契合之处,那便是放手之时。 By《呼吸》后退一步 事实上时时刻刻都要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也可能是盲目和虚假的上进心。 所以,如果你觉得现在的方向上努力的很疲倦,或许可以听从林恩·贝格教练的建议,暂时放下时时刻刻紧绷着要努力进取的神经,去重点关注那些让你真正产生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的事情,看看在这些事情上能不能有更多的发展。 当然不需要像我这样极端的尝试,要不是有一定的积累还是挺有风险的,大家看我的分享就好了…… 写在最后: 如果大家有关注我的小号就会发现,今年大部分的文章都是在说我通过练习听从自己内心的感受生活后的收获。 现在来看特别庆幸当初做了那个尝试,那是我抑郁情绪之后直觉式(也可能是听到了内心在呼救吧)做的这个尝试。 我能很强烈的感受到内心的小孩被压抑的太久,很委屈很委屈,我一直都没有听过它的感受,它活在一个很黑暗的地方,我越来越看不见它,快消失了。 关于那个总是出来捣乱的小孩,之前在小号分享过荣格的”自我阴影“假说和Jane Elliott博士的”内阻“概念,特别有意思,有兴趣可以点击查看。

10分钟
99+
3年前

(Level 3)-Day_22 Hawaii

在喜马拉雅已支持实时字幕 关注公众号“高效英语磨耳朵”获取文稿和音频 词汇提示 1.volcanic eruptions 火山爆发 2.molten 熔化的 3.spectacular explosions of lava 壮观的熔岩爆炸 4.dormant 休眠的 5.tropics 热带 6.unified 统一 7.sugar cane 甘蔗 8.naval base 海军基地 9.claim a diverse heritage 拥有多样化的遗产 原文 Hawaii Of the fifty states in the United States,forty-nine are located on the mainland of North America. The other state is Hawaii,which consists of several islands in the middle of the Pacific Ocean. Hawaii is known as an especially beautiful and interesting place. The Hawaiian islands were formed by volcanic eruptions that pushed molten rock,called“lava”,above the surface of the ocean. Some of the islands no longer have any volcanic activity,but there are still active volcanoes on two Hawaiian islands Oahu and the“big island”(which is known as simply as Hawaii). One of these volcanoes,Mauna Loa,still erupts sometimes,with spectacular explosions of lava. Another volcano,called Mauna Kea,is now dormant. These volcanoes are both very tall and reach over 4000 meters above sea level. The air above Mauna Kea is so clear and thin that scientists use the mountain as a base for observing the stars. The islands of the Hawaii are located in the tropics,and they are known for their beautiful weather. The temperatures are usually in the rage of 20 to 30 degrees Celsius,and the days are usually sunny. This weather allows people to enjoying swimming and surfing on the beautiful beaches of Hawaii. Despite the sunshine,most of the islands also receive enough rainfall to support many beautiful flowers and trees. The first people to live in Hawaii were Polynesian groups who arrived from other islands in Pacific,well over 1000 years ago. The islands were visited by European explorers during the late eighteenth century. During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the islands became unified under a single king. However,during this time,many Hawaiians died from diseases that were brought by European and American visitors. The Hawaii islands are excellent places for growing sugar cane and pineapples. In the late eighteenth century,some Americans became large farms,called“plantations”in Hawaii. The Americans eventually gained the control of the government,and Hawaii became a terri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States built a naval base on the island of Oahu,at Pearl Harbor. This base was attacked by Japan in 1941,but it was soon repaired. The naval base is still in use today. During the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ies,there were great demand for labor on the sugar and pineapple plantations. People came to Hawaii from many lands,and Hawaii became a place of many cultures. The native Hawaiians mixed with people from places such as Japan,China,Korea,the Philippines,Portugal,and Puerto Rico,as well as the mainland United States. Today,many Hawaii can claim a diverse heritage . In 1959,Hawaii became the 50th state of the United States,with the city of Honolulu as its capital. Today,there are more than one million people in Hawaii,more than half of whom live in Honolulu. Each year,many people visit Hawaii as tourists,to experience the beauty of these islands.

7分钟
99+
3年前

013 从浪漫喜剧片角度聊聊《失控玩家Free Guy》

《失控玩家 Free Guy》今年9月在北美和国内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票房成绩,不管是资深的影迷还是普通观众都对其中的游戏元素和彩蛋津津乐道。今天除了讨论我们的观后感和跟大家复盘制作团队以外,还想从浪漫喜剧片(Rom-com)/小鸡片(Chick-flicks)的角度来聊一聊这部片子,在较为令人诟病的“老套剧本”上电影保留了什么,做出了什么创新,深聊了十年前浪漫喜剧里常见的Manic Pixie Dream Girl的概念以及为什么现在的电影评论批判角色人设,以及推荐了几部相关的浪漫喜剧片,希望帮助大家找回看小鸡片的快乐观影经验。 PS:本期连线录音中间麦克风出现了问题所以中间有些声音会听起来不一样,以及有一些忽大忽小声,先提前致歉 【关注我们】 微博 @大小荧幕 主播个人 Vicci @复洛荔思 | Nancy @NoProbloweRobLowe 04:03 聊聊卡司演员 (1) Nancy fangirl over Joe Keery 08:18 聊聊卡司演员 (2): Jodie Comer 第一次演“不是变态”的角色和她的戏路讨论 12:56 跑题:《最后的决斗 The Last Duel》多伦多电影节开分遭遇滑铁卢 15:28 精彩客串: Channing Tatum和underrated的肢体喜剧类型演员 17:39 聊聊导演Shawn Levy:《怪奇物语 Strange Things》积累的执导和特效经验 18:50 顺便吐槽网飞与有颜无才的Tiktok网红Addison Rae签约的新项目 20:00 热点争议:本片与《头号玩家 Ready Player One》的类比,不同的角度的好与坏 23:35 复盘Ryan Reynolds的戏路转变以及他的过往如何引导了本片的内容与基调 27:18 吐槽1: 匿名游戏从业人员贡献 - 专业视角吐槽本片bugs 31:16 吐槽2: 老套剧情与错误预判 33:01 没有营销号提到的pop culture致敬彩蛋:Kanye West - Bound 2 36:36 吐槽3: 有年代感的黑人stereotype工具人 40:58 人物关系结构创新: 三位男女主互为互相的“理想梦中情人“ - Manic Pixie Dream Girl/Boy 43:50 Manic Pixie Dream Girl的定义,其代表作《和莎莫的500天 500 Days with Summer》,这种人设的起源 49:49 衍生人设Manic Pixie Dream Boy与其代表作《致所有我曾爱过的男孩 To All the Boys》 51:57 Manic Pixie Dream Girl代表作之二《歪小子斯科特对抗全世界 Scott Pilgrim Against the World》 52:50 如何客观看待时代产物和文化符号,当代创作者面对批判过时人设的运动该持什么心态 54:47 Nancy重拳出击Shade一些酸不拉唧的影评人 57:44 主流约会形式的变化促成了Rom-com的繁荣与衰败 59:07 近年优秀小鸡片精选:Nancy推荐《全名追女王 Long Shot》《棕榈泉 Palm Spring》 01:00:52 早年优秀小鸡片精选:Vicci推荐《鹰与鲨鱼 Eagle vs Shark》《假结婚 The Proposal》 01:05:18 复盘2010年代的浪漫喜剧行业乱象:主流的的大女主类型叙事转变;小鸡片集体陷入大集合的烂片套路;英国浪漫喜剧作为多元化代表崛起

69分钟
99+
3年前

Ep 34. 九月读了什么

又到了一个月总结的时候了。这一期我们聊了聊9月读了什么值得聊一句的书,以及现在在读什么。 时间节点: 1:51 Kitchen Confidential, by Anthony Bourdain (中文版《厨室机密》) 6:04 Lanny, by Max Porter 13:49 Nightbitch, by Rachel Yoder 18:00 《秋园》杨本芬 25:29 「往復書簡 限界から始まる」上野千鶴子 / 鈴木涼美 34:14 The Secret History, by Donna Tartt (中文版《校园秘史》 40:58 Green Almonds: Letters from Palestine, by Anaële Hermans, Delphine Hermans 44:50 Little Bird, by Claudia Ulloa Donoso, Lily Meyer (Translator) 48:09 Whereabouts, by Jhumpa Lahiri 53:18 The Book Tour, by Andi Watson 55:44 The Tale of Princess Fatima, Warrior Woman, by Melanie Magidow (Editor) 1:00:14 Why Be Happy When You Could Be Normal? by Jeanette Winterson; 12 Bytes, by Jeanette Winterson 1:03:55 《BL进化论》溝口彰子 1:06:11 Jonathan Strange & Mr. Norrell, by Susanna Clarke (中文版《英伦魔法师》) 1:09:44 The Atmospherians, by Alex McElroy 1:12:34 I Must Say, by Martin Short --------------------- 收听和订阅渠道: 墙内:小宇宙App,喜马拉雅,网易云“普通-读者” 墙外: Apple Podcast, Anchor,Spotify,Pocket Casts,Google Podcast,Breaker, Radiopublic 电邮:[email protected] 微博: 普通读者播客 三位主播的小红书: 徐慢懒:638510715 H:1895038519 堂本:1895329519 欢迎关注播客豆瓣: https://www.douban.com/people/commonreaders/ 片头音乐credit: Flipper's Guitar - 恋とマシンガン- Young, Alive, in Love - 片尾音乐credit:John Bartman - Happy African Village (Music from Pixabay)

74分钟
1k+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