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 6: 嘉宾访谈|对话红圈涉外仲裁律师:真实的仲裁日常,没有滤镜的成长路

律东律西

本期《律东律西》的嘉宾是红圈律所涉外仲裁律师 Lydia。 涉外仲裁,一直被认为是法律职业中的“高阶方向”:跨国争议、全英文开庭,常常伴随着“完美履历”与“小圈子”的刻板印象。 从五院四系到美国T6法学硕士,从国际模拟法庭到魔圈所涉外仲裁实习,最终到红圈所顶级涉外仲裁团队,她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在最初对仲裁还一知半解的情况下,靠不断试探与积累,逐步靠近目标,并最终叩开仲裁大门。 Lydia坦诚讲述了她经历过的现实落差——比如看似“高大上”的仲裁工作,其实也意味着高强度的写作训练、巨大的文书量和信息压力;也分享了她如何在“够努力但还是被刷掉”的时刻,重新调整节奏、继续前行。 她还具体分析了仲裁对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书面沟通等能力的高度要求,以及自己在法学院和职场中各阶段能力的成长路径。对于那些没有“标准背景”的同学,她也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建议,比如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精准靠近目标、通过实践接触行业的专家。 在行业趋势方面,她观察到国际仲裁正在发生“多元化”的变化——无论是机构的仲裁员构成,还是案件地域的多样性,都给更多背景的法律人提供了进入和发展的机会。 🔗 立即收听第六期《律东律西》|小宇宙、Apple Podcast、Spotify 均已上线。

39分钟
99+
1周前

60. AI时代,我们还需要学习吗?

叨叨年糕陪你聊天

欢迎收听我们的播客第六十期!本期节目叨叨年糕再次集结,由叨叨、多多和天蓝共同主持。这次我们把话题锁定在——AI 时代的学习。叨叨抛出一个听上去有点玄,却非常“人味儿十足”的关键词:主体性相遇—意思是带着各自的视角和经验互相碰撞,让 1 + 1 + 1 > 3。整期节目里,我们先聊技术如何把学习的「时间、空间、交互」彻底打散,又聊到在知识唾手可得的年代,为什么“会用”比“知道”更稀缺;更重要的是,人得先把自己的“大脑地基”打扎实,才能真正让 AI “给你打工”而不是反过来。 期待与大家更多的主体性相遇。 内容简介: 00:10抛出“主体性相遇”——听着高深,其实很朴素 02:40为什么要聊到AI时代的学习?——与人人相关 03:38回顾生成式 AI 狂飙发展的3年,它正在嵌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08:00技术它让学习发生了哪些变化? * 08:17技术解放学习“空间”:被窝、通勤、高铁都是教室 * 09:50技术解除学习“时间”限制:碎片化的甜与痛,终身学习成真 * 14:55技术推进学习“交互方式”的升级:从老师口授 → 文字 → 互联网 → AI 18:36当所有的知识都触手可得,我们你还需要学习吗?——当然 19:50学习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21:50学校制度溯源:腓特烈大帝借监狱和军队的模板造出来的,强调纪律和考核 24:30AI 时代不再只造“劳动力”,学习的目标应是培养「全人」 25:40何为「全人」?学来究竟干嘛? 32:43AI时代我们要学知识吗?——必须学 * 32:22为了“知道”,更为了“会用”“会辨” * 34:51为了提高“感知力”,增强和世界交互所有的体验 * 42:06为了更好“沟通” 50:31学什么?——学要素,学“知识的知识” 52:44AI处处比人强,还要学习工具吗?——要学的 53:08工具不同,造就的人和世界的关系就不同 * 53:19蒙古人的马 * 54:54罗振宇老师的老师的车 57:52学习决定你是能更好与AI合作还是等着被AI替代 参考: * 得到2025春季十日谈|林小英:教育怎样才能不内卷? * 得到精选|培养孩子逻辑思维的五个方法

63分钟
67
1周前

87 |十五万字的博士毕业论文是如何高质量生产的?

之乎择野

从0到十五万字的博士毕业论文,是如何高质量地生产出来的呢?在一年前,邵邵同样手足无措,但如今,她作为一个过来人,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在生产这篇论文的过程中,一些经验和教训。如果大家有其他想要分享的,或者有任何疑惑,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和我们留言互动~ TimeLine: 00:39 写毕业论文的整个流程、顺序是怎么样的?大概预留多少时间合适? 【这里插一条播客中没有提到的建议,在正式写大论文之前,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写目录!我个人的观点是,目录就像骨架,骨架搭好之后,填充血肉就会相对比较有方向】 07:54 大论文定稿之后,还需要走哪些流程? 12:25 如何依据盲审、学位颁布时间,安排预答辩? 17:31 从写大论文回顾整个博士生涯:初期的规划十分重要 20:26 了解自己学校的流程安排极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能否按期拿到学位证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早日顺利毕业~ 欢迎联系我们: 微博:@之乎择野 小红书:邵邵,@邵邵(id: 1180411044);大葱,@Dacong1020 给我们写邮件:[email protected] 加入听友群进行更酣畅的聊天请加vx:dacong-1020 再次感谢收听「之乎择野」,希望我们为你提供了一些自由、积极、向上的能量,希望我们都可以更接近自己的内心,自去自来,自由自在!

31分钟
99+
1周前

友情|朋友很重要,所以我交得越来越少

上海心碎沙拉

在所有不被想起的快乐里,我最喜欢你。 【本期嘉宾】 把朋友当人生码头的船员_River@越洋电话OnCall 半夜不睡给好朋友分门别类的_🍑 严格要求朋友过得不能太好的_YY 【本期内容】 01:40 朋友的定义:像黄鼠狼惦记鸡一样惦记我 & 像秦雯与王家卫一样蛐蛐全世界 04:02 我的朋友有多少,我的人设就有多少 06:02 我会主动约的人就是我朋友 07:28 拨乱反正:就是要和同事交朋友!你们门当户对的穷,还有老板这个共同敌人 10:06 醒醒!朋友是一种很烦人的亲密关系 11:11 一个人究竟需要多少个好朋友? 12:41 做朋友的标准和幸福的标准一样,取决于你怎么骗自己 15:07 你的样子就是你朋友的样子,比如我的朋友们都蹲着吃饭 15:59 友谊的共识:可以过得比我好,但不能太好 18:15 不端庄也不优雅,我们就可以做朋友 19:05 不支持特朗普,我们才可以做朋友 21:30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没有想的话你就起开吧不是我朋友 26:28 长大后,我更容易交朋友了 27:53 你会主动“追求”一个朋友吗? 30:11 你都见识过我那么狼狈的样子了,你只能成为我的朋友 32:37 为什么朋友变少了?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38:04 当朋友渐行渐远,我要么把根留住,要么只能理解 42:27 每一位戏多的佳丽,都表演过“断崖式绝交” 46:00 死鸭子嘴硬,死鸭子暗夜泪流 48:57 我对朋友的要求和对我自己的要求一样:很低 52:49 警惕阴暗蟑螂人格:表面在微笑,背地里在给你扣分 57:46 尊重朋友其实比你想象中难 01:02:00 经济都在下行,你凭什么觉得你能“向上社交”? 01:03:27 不论谁掉水里了,朋友都是我最后救的那个? 01:05:13 朋友这件事,就像一艘船总会有属于它的码头 【本期片头曲】 My Best Friend by Alfie Templeman & Coach Party 【听友群】 敬请V信添加:doraz1108

66分钟
99+
1周前

EP 93|亚裔男是海外Dating的食物链底端?——交友软件里的离谱日常

Blue Moon 蓝月

这集的开场就像一场「真实交友现场实录」 Tommy、Nanda、小林围坐餐桌边,从吃饭闲聊开始 一路聊到北美交友文化、约会 app 的荒谬机制 还有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真实体验 有人被放鸽子、有人被怀疑是缅北诈骗集团 也有人误打误撞差点为了大厂 HR人脉出卖肉体 这一集有笑、有爆料,也有难得的诚实—— 因为在交友软体的世界里,「真诚」似乎已成最昂贵的奢侈品 下半场,我们聊到亚裔在美国约会市场的处境 从肤色偏见、文化摩擦,到年龄与职场差距带来的心理落差 难道亚裔男性是食物链最底端的? 最后,Tommy、小林与 Nanda 各自分享自己的 dating 心得与文化观察—— 既是自嘲,也是诚实的时代写照 — 👀 本集适合你如果你最近也在思考: * 亚裔在海外约会是食物链最底端? * 交友软件上怪人到底有多少? * 该用什么样的心态使用交友软件 * 我们到底在谈恋爱,还是在跟演算法恋爱? — ⏱ 时间轴 00:00|久违的重聚:从包饭聚会聊起 02:39|Nanda 的交友 app 初体验:从 Bumble BFF 开始的误入市场 10:04|从真诚聊天到被 Ghost:谁在教我们变冷漠? 20:09|Dating App 里的逻辑陷阱:配对、充钱与演算法的诱惑 24:55|北美交友软件放大镜:被误认是搞缅北诈骗? 清纯男大学生? 31:26|文化与经济的滤镜:亚裔海外约会困境? 43:30|当约会成为业务:效率、聊天与情感倦怠 47:36|北美交友软件使用建议 — 欢迎登陆蓝月听友群: Bluemoonradio (官方微信) 喜欢我们的话请在Apple, Spotify, Google评论5星+留言 ᕦ(ò_ó)ᕤ 投稿你们有兴趣的话题让我们知道:[email protected]

54分钟
99+
1周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