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找到短租房? 2)我的旅居预算? 3)接触当地人聊天了解当地生活 4)品尝当地美食,游玩当地景区
林掌柜的|你觉得未来是什么样子的? 这周实在是有点忙,本来应该聊《冷酷的等式》这个大名鼎鼎的科幻短篇,但是得稍微要延后一点了。碎碎念一期我心里的未来是何等样貌。
事情是这样的:本台成立之初,主播Lucia丢出一份个人使用说明书,里面赫然写着她一长串的美貌订单,包括但不限于补牙拉蒜皮和一堆小愿望。 这事儿对Lucia来说,不过是一个复制黏贴的小动作,但对另外两位主播而言,这事儿它就是个待办事项,且紧急程度五颗星。 六月底的某个周末,也是节目更新三个月不到的时间,我台突破了一千订阅,Lucia也在龙妈、Sammy和Coly的陪同与监督之下,拉了蒜皮补了牙。 本期节目我们想借由这个案例,聊聊更为实用的新手服美役指南,希望助力每位大小姐成为最佳版本的自己! . 本期主播团动态人设更新 * Lucia:一个听话且心大的新晋双眼皮美女 * Coly:西娅变美项目总监 * Sammy:西娅变美项目医美顾问 . 时间轴 * 04:11 美女三要素:自信、健康、有生命力 * 09:36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性价比最高的变美途径 * 23:51 体态与情绪和性格息息相关,多和身体对话 * 36:45 待人接物要大大方方地! * 39:03 健康是一切的基石:正视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 46:25 穿衣打扮也是一门技能:先学习、再练习、多尝试 * 65:54 尽人事之后,适当上点安全科技 * 77:20 小总结:生命力 = 好奇心 + 分享欲 + 打扮欲 * 80:43 娇生惯养小时刻:共享妈妈 * 86:21 一点周边小预告 . 衍生阅读 * Coly初中vs现在 . 背景音乐 * 片头曲:华夏民族乐团 - 十面埋伏 * 片尾曲:Me Time - Carneyval&Lourdiz . 全平台 * 娇生惯养 . 关于主播 Coly * 社交媒体:Coly在瑜伽 * 播客主理人 / 日企职员 / 瑜伽老师 / 你的最佳互联网上班搭子 Lucia * 社交媒体:millionlucia * 常驻主播 / 内容创作者 / 又菜又爱玩的运动爱好者 Sammy * 社交媒体:AROMACAT * 播客形象代言人 / 芳香疗法师/女性生殖健康提倡者 / 吃可爱多长大的可爱本人 . 听友群 * 添加大小姐微信:Be_Pampered * 等着吧!
如果你只有半天时间在高松,该去哪里?答案可能出乎意料——不是商店街,不是乌冬面,而是一栋政府大楼:香川县厅。由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是战后日本现代建筑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 一座城市的地标建筑,往往最能体现它的气质。除了语言和饮食之外,建筑是区别一座城市与另一座城市的重要符号。 上海有外滩的万国建筑群与对岸的陆家嘴天际线;东京的气质在浅草寺与涩谷新宿的对比中展现;大阪让人想到道顿堀的霓虹与梅田的摩登;京都的独特则藏在先斗町的小巷与鸭川的纳凉床之间。 相比之下,初到高松时,很多人会疑惑:“就这?”——这里没有江户风情的浅草,也没有霓虹闪烁的道顿堀,更不像京都那样沉淀着数百年历史。它看上去只是一个有商店街、乌冬面和带骨鸡的二线省会城市。 但高松的魅力往往需要慢慢发掘。本期节目,我想先带你认识市中心最值得一看的建筑:由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1958年建成的香川县厅。它不仅是行政机构,更是一座战后现代建筑的传奇。 半个多世纪以来,香川县厅不仅见证了地方的发展,也融入了几代人的生活记忆:从孩童的校外参观,到年轻人的婚纱留影,再到节庆时的广场热闹。它不只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能触动人心、给予精神力量的存在。 从香川县厅到濑户内海艺术祭,香川不断延续这种“艺术与公共精神”的结合。建筑不再只是装饰,而是人与空间、传统与未来的桥梁。它们超越时间,成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地区的不朽精神地标。 本期内容 00:00 开篇闲聊最近对于旅行、工作与生活意义的思考 04:14 乍一看平平无奇的高松,其实非常有趣 09:34 一座城市的地标建筑,往往最能体现它的气质 16:37 背景故事:战后香川县厅重建 22:30 特色一:架空层(ピロティ)与民主主义象征 28:30 特色二:清水混凝土与木构意象 33:27 特色三:中央核心与无柱空间 36:14 特色四:庭园与陶板壁画《和》 41:13 建筑大师丹下健三的故事 43:23 战后现代主义潮流与影响 45:55 现代与传统的交织 50:26 丹下健三的影响力与弟子们 53:44 为什么是香川县?“建筑王国”的形成 58:06 濑户内艺术祭与香川的当代魅力 01:01:13 百年融合:从战后建筑到当代艺术祭 01:05:33 结语:建筑如何塑造社会精神 本期配乐 在高松的街头乱逛时,我意外走进了一家独立唱片店——MUSHROOM RECORDS。它不在闹市区,而是藏在安静的街角,店面不大,却充满了个性,像是时间在这里停留了一样。店里整齐摆放着各式黑胶唱片,空气里弥漫着一点旧木头和纸张的味道,我惊喜地淘到了一张 Al Green 的经典专辑《Is Love》。其中的两首歌 —— Love 和 I Wish You Were Here,就是今天节目的配乐。 Al Green - L-O-V-E (Love) Al Green - I Wish You Were Here -------------------- 🤔都看到这儿了,不如添加主播微信wassupchuck,加入周休三日听友群,不定期分享讨论各种旅行攻略与感受💬 --------------------
「当意大利语老师开着面包车从贵阳飙到欧洲,又扎进老街做杂志,你会听到怎样的故事?」 本期节目邀请到不按常理出牌的贝姨——一位用脏辫造型颠覆讲台的地理老师、用免费音乐节反抗商业化的理想主义者,以及用「降智游戏」定义爱情的叛逆思考者。 从纹身换旅行的疯狂契约,到在罗马斗兽场旁留下中文刺青;从创办300人限定的巴比伦音乐节,到在小河区老街挖掘「贵阳版布达佩斯大饭店」,这位自称「过气网红」的冒险家始终践行着「自己爽就好」的人生哲学。尤为珍贵的是,贝姨首次分享了她在情感关系中的实验——如何试图超越传统恋爱模式,构建一种「不消耗彼此」的新型连接。 🌟高光时刻 纹身可以换一辈子旅行,只要赞助商不倒闭 在重点中学教地理的终极浪漫:带着学生纹身采样世界文化 免费音乐节的第一准则:禁止水泥地,必须有大草坪和溪流 小河区的秘密:这里藏着两个罗马斗兽场和无数三线建设往事 「恋爱是降智游戏,但新型关系可能是未来」 长发脏辫的真相:源于一张父亲用辫子捆住女儿的照片 「过气网红」的觉悟:拒绝奇葩说,选择小河区老街 九年后重逢的约会对象:比爱情更复杂,比亲情更悸动 00后的情感教育难题:「为什么没人告诉我接吻没味道?」 贵阳最野的旅行建议:别去观山湖音乐节,那只是庙会 ⏰时间轴 00:00:15 重磅开场:重量级嘉宾登场引爆期待! 00:00:42 跨国狂想:贵阳开车到欧洲的「降智」爱情论! 00:01:25 自由标杆:贝姨的旅行生活成众人理想模板! 00:02:31 幽默反差:意大利语名字参赛的意外喜剧效果! 00:03:21 冒险计划:面包车环游欧洲的赞助奇遇记! 00:05:23 文化碰撞:罗马人设计的中文纹身帅炸全场! 00:12:54 成长蜕变:从排斥同性恋到接纳善意的真诚! 00:15:34 教学创意:纹身讲地理课让校长鼓掌的跨界秀! 00:21:40 音乐节真相:水泥地拼盘明星?不如大草坪自由! 00:23:58 嬉皮巅峰:50万人帐篷山野的波兰狂欢夜! 00:26:05 乌托邦宣言:巴比伦音乐节永不收费的纯粹信仰! 00:33:39 人生哲学:没有目的才是最大的目的! 00:37:23 网红批判:贝姨嫌「网红」土却爱流量助攻! 00:41:11 爱情辩论:是智慧下降还是经验积累? 00:53:51 灵魂约会:Y炮与精神交流的激烈交锋! 01:00:19 粉丝召唤:关注公路面包车船长的奇幻之旅! 贝姨粉丝指引:小红书@公路面包车船长 【联系我们】 🎧 欢迎订阅「就这young叭」并参与话题讨论 🤝 交流或投稿请加节目微信:JZYBYXSK,备注「听众」或「故事分享」 【shownotes由《播记》生成】
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身处的社会在性别、经济和文化结构上的深层问题。
①:赏析中国现代诗人艾青的现代诗《我爱这土地》。 ②: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父亲在里头。 ③:我的生命绕不开“土地”这个词汇,我出生于山野之间;从我呱呱坠地那一刻起,注定跟土地结下深厚的缘分。 ④: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我居然还是存活下来了。不知道对于未来的我,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在我跟母亲经年久月的矛盾中,我说过很多次“宁愿她当初没有生下我”; 这不是盛怒下的口不择言,而是我心里的真心话。 ⑤:我的经历可以例证,讴歌田园的文艺工作者也是会从事农业劳动的。 ⑥:即使是现在的我,也十分怀念儿时与土地呆在一起的日子。 是一种将秋裤扎进袜子里的松弛感,种地时可以摒弃杂念和不必要的社交。 农村这个场域是淳朴的,土地是厚重的,只是人心和世道,让想回归故土的人难上加难。 ⑦:我的乡土情怀和土地情结;文明与野蛮的辩证关系;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①:导演霍建起的影像风格。 ②:在电影中频繁提到的“行为艺术”,它到底起到了何种作用? ③:对于行为艺术的定义,其实在电影中的台词已经给了观众答案。 ④:每个人都是艺术家,每一天都可以写进艺术史。 ⑤:蓝色在电影学中的独特含义。 ⑥:其实纵观整部电影,我们是可以窥见一些相似性的。 比如电影《蓝色爱情》,与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卡门》、《人鬼情》存在一些相似性。 虽然暂时还没有电影研究者,把这种现象划定为电影层面的互文性,但我们仍然可以用这种角度来对影片进行研究和剖析。 ⑦:无论你的悲伤有多深切,也不要期望同情,因为同情本身包含了轻蔑。 柏拉图的观点,与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一类观点存在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之所以同情别人的苦难,看到别人受罪自己也跟着难受。 是因为从本质上说,我们就是别人,别人即是自己,所有人都是一个人。
在我们这期播客的对话里,我们聊到了一个可能让你也感到熟悉的词——“空心人”。 它并非一个冰冷的标签,而是描绘了许多现代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内心缺少稳固的支点,对“我是谁”感到模糊,在喧嚣的世界里,却难以触碰到真实的满足感。 但我们想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视角:“空心”,或许并不是你的错,甚至不是一种弱点。 我们探讨了这样一种可能:在当下的社会结构与教育路径下,“空心”几乎是许多人的一种必然。当生活的主旋律被学业、工作和适应规则所填满,当我们必须用大部分时间去换取生存的资本,内心的那份“实”与丰盈,便成了一种近乎奢侈的乌托邦理想。 于是我们发现,“空心”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智慧的自我保护。它像一个情感上的“节能模式”,帮我们在高压下屏蔽杂音,专注完成必须完成的事。而那些清醒的、不甘的“有心人”,反而可能因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沟壑,而陷入更深的焦虑与内耗。 所以,我们不去评判“空心”,也无需神化“有心”。我们更想邀请你思考:我们是否可以将“空心”看作一个中性的工具? 用它来在高强度的工作中保持专注与效率,再用一种能随时切换的能力,在安全与闲暇的时刻,无缝地转换回“有心”模式——去感受爱,去投入爱好,去真切地体验生活的美好。 愿我们都能习得这种无痛转换的柔韧。在需要奔跑时,轻盈而专注;在可以停靠时,饱满而真实。这或许,是我们在这个时代里,既能脚踏实地,又能触摸星辰的生存艺术。 收听这期节目,你将听到我们关于以下问题的探讨: · “空心感”背后的社会成因是什么? · 为什么说它有时是一种有效的心理防御? · 我们如何练习在“空心”与“有心”之间自如转换?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00:51 什么是空心人? 04:00 练习生时期,珂伊为了出道做空心人 16:55小饼老师选择音乐是因为空心吗? 23:09 有钱有闲才是否是成为有心人的前提 25:35 当你突然发现自己是NPC是好事还是坏事 33:33 空心是当今社会和教育造就的必然结果 52:53 也许空心不是坏事 而是一种工具 快点想明白,慢点被定义 欢迎收听,动作快点
《西游记》几乎是刻进每个中国人DNA里的神话故事,我们很难拒绝在游戏里里成为「天命人」,挥舞金箍棒、脚踩筋斗云。但在没有文化母体加持的海外市场,《黑神话:悟空》这款来自中国的3A游戏却依然「吃得开」,这是怎么做到的? 取经之路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游戏出海也必将面对重重挑战——如何在对《西游记》低知晓的海外市场宣传《黑神话:悟空》?文化输出应由中方团队全权主导还是让海外玩家自由探索?怎么跨越多语种传播深厚的中华文明?中国品牌与文化的出海传播,还有哪些难点? 本期节目,我们特别邀请了负责《黑神话:悟空》在北美、南美、欧洲和亚洲等多国和地区涉及九种语言的媒体宣发和内容传播业务的海外营销代理商传立媒体,为我们娓娓道来出海背后的故事与思考。 - 本期嘉宾 - 主播:王翩翩,群邑中国营销传播总监 嘉宾: 王柏麟,传立Content+董事总经理 刘翊,传立Content+游戏电竞营销总经理 陶文权,传立Content+创意总经理 张楚涵,传立Content+创新内容经理 - 时间轴 - 02:10 《黑神话:悟空》的海外营销代理商需要做什么? 03:36 游戏上线前,大部分外国人都没听说过《西游记》 04:44 比起「破圈」,游戏科学更看重「核心用户」 06:18 神仙斗法,各显神通——每个天命人都有自己的打法 09:05 给海外媒体一定的自由空间,反而有助于文化输出 11:43 通过翻译保留文化细节,传递中西之差的独特韵味 14:43 不仅是海外营销代理商,也是海内外沟通的桥梁 17:07 海外媒体产出的内容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 20:35 带我入坑的不是某款游戏,而是当时的感受 25:08 游戏是「第九艺术」,也是中国文化出海的载体 29:04 「出去」不等于「出海」,挑战在于融入当地文化 33:10 「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 - 本节目由GroupM群邑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 - - 制作团队 - 策划:王翩翩、王童语 统筹:王冰倩 制作:王童语 声音设计:杨啸天 节目运营:小米粒
公众号:Acrux心理占星实验室 (课程报名 咨询预约都在这里) 直播在微信视频号:Acrux心理实验室
为什么一栋伦敦大楼烧出了72条人命? 为什么政府用“美化外观”的理由,贴上致命的覆层? 为什么居民“被动免费装修”,质疑材料时还被嫌弃挑三拣四? 本期我们聊的是Netflix纪录片《Grenfell: Uncovered》,它揭示了2017年伦敦格伦费尔大楼火灾的真相:72人死于一场本可避免的悲剧。我们从纪录片出发,试图将一场“政府+资本联合制造”的人祸进行剖析——只要再花£5,000(约每平方米多£2),就能用防火型Reynobond FR 铝复合板代替易燃型(Reynobond PE),当地多位调查记者与专家确认,这微微的额外开销,就足以阻断一场灾难。 从政府官员的冷漠回应,到保守党“一个进两个出”的监管瘫痪;再到多元社会的困境,以及个人在信任崩塌时的无力感——这不仅是一部关于火灾的纪录片,更是英国社会撕裂、体制盲点、移民困境与阶级固化的真实写照。 在这场火光中,我们看见的不只是烧毁的大楼,还有信仰、尊严与幻灭。在一个标榜文明的国家里,为什么“住在错误的楼”就可能成为致命错误? 【主播】 Zoe:戏剧博士在读,偶尔觉得“慈禧”们替非法移民付过了 铎铎:电影行业从业者,不敢相信格伦费尔塔竟在切尔西 【时间轴】 00:27 格伦费尔大火——悲剧的起点 * 火灾背景介绍:伦敦格伦费尔塔2017年起火 * 居民被指示“留在原地”,酿成惨剧 * 面子工程与民众买单?市政厅采用已被禁用的危险覆层材料 * 居民“被代表”,安全感被剥夺 * 移民群体被忽视的声音 11:13 媒体呈现与政治批判 * 纪录片批评保守党“去监管”政策,卡梅隆政策成为背景 * 剪辑突出公务员冷漠、官员“耍流氓式”发言,以埃里克·皮克尔斯 (Eric Pickles)为例 * 通过个体故事激发观众共情,增强情绪冲击力 * 消防员形象相对复杂,展现系统下的无力与挣扎 * 阶级断裂与城市更新的牺牲品:肯辛顿竟是贫富差距最大的街区 * 火灾暴露移民对英国制度的盲目信任与幻灭 33:16 移民幻灭与多元社会的裂痕 * 狗岛四星级酒店安置难民事件引发争议 * 福利、安全与多元文化的三重张力 * 英国享有的福利资源,本身建基于殖民与干预们吗? * 学生贷款与纳税公平问题引发制度讨论 * 宗教文化融合 VS 法律底线:穆斯林是否能坚持一夫多妻? * 中国视角下的“多元社会” 【关注我们】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在伦敦的故事,或写信到: 📮 [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请订阅、转发,或留下你的评论。每一次互动,都是我们继续探索与创作的动力。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