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8 “凑单满减算来算去,我把自己也给算进去了!”

人生三四十

购物的主体是人,还是物品?双11凑满减算到半夜,买回来的衣服压箱底;看到 “性价比高” 就忍不住囤,结果水果放坏、零食过期;我们总在 “想买” 和 “后悔” 之间反复,总在 “囤货求安全感” 和 “被物资压得喘不过气” 之间纠结。 本期我们聊聊消费背后的心理:囤货凑单算满减背后的心态是什么?家人的囤货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理性消费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 🟥️ 本期你将听到:​​ 03:19 花一个月把“半个家都丢空”做断舍离,却只撑了半个月,这种囤货循环为何总破不了 08:03 童年求而不得的水彩笔,让长大后的自己疯狂囤文具衣服,“补偿式消费”藏着怎样的心理惯性? 17:57 爸妈为“性价比”囤大量水果,要求全家短时间吃完,怕浪费让人压力山大? 21:06 妈妈当年不给我买水彩笔,如今却给外孙买成堆文具,跨代的“补偿消费”真能弥补遗憾吗? 25:37 每天的这个时间段,真的很容易冲动消费 30:00 从前双11凑单算满减乐此不疲,现在却只买刚需,她的消费观转变怎么来的? 37:34 从小听妈妈说“钱是牙缝里挤出来的”,这种童年暗示为何让长大后的自己忍不住囤货? 52:11 对9块9包邮说不,愿为贵价质感单品买单,理性消费的“判断标准”到底是什么? 01:03:40 装修时特意留一间 “空房”,为何说“空”是无限,“空”是潜力? 01:10:36 断舍离不止扔东西,为何说更要清理内心的期待和执念? 🟥️ 本期提及的书籍 《断舍离》、《金钱心理学》、《小狗钱钱》、《力量从哪里来》、《瓦尔登湖》、《人生由我》 🟫️ 关于主播​ * 夏天Rhychel:39岁INFP,创业者/管理者教练、连续创业者、家有一枚5岁小姑娘 * 离奇宝贝(纾含):84年双鱼座🐭,18年体制内打工人,2个男孩的妈妈,享受着家庭,享受着事业的中年少女 * 孙夕涵:38岁INTJ,体制内听话🐶,人生探索家 🟥️ 25-26年度「Sowhat书影会」年度会员,持续招募中!​​ 扫码了解详情加入>> ​🟥️ 人生三四十,每周更新 同龄人正经历的,过来人翻了篇的,一点微醺,一次慢聊,人生三四十的真心夜话。 🟫️ 推荐单集 Vol.7 配得感大不同!从小被告诉“你值得”VS“不能骄傲”的我们,长大后是怎样的? Vol.16 别再指望“学了这个就能彻底改变”,学习真不是"速效药" Vol.15 33岁这一年,我在五线小城,把平凡日子过成滋养自己的诗|Sowhat老友记 Vol.10 为什么都是我的错?!“背锅侠”体质怎么破 🟥️ 找到我们​ 小红书:人生三四十 微信联系:rhychel (申请进听友群) 公众号:夏天Rhychel 视频号:夏天Rhychel(查收会员反馈) 商务EMail:[email protected] 🟫️ 本期创作团队​ 主播 | 孙夕涵、纾含、夏天Rhychel 嘉宾|沛言 后期|孙夕涵

76分钟
99+
3天前

127. 对话田艳:她花1500万做纪录电影,不只讲一个ADHD孩子的故事

先锋派报告

当我们谈论青少年心理健康题材的影像时,《陪你到清晨》注定是一部 “不走寻常路”的作品——它是全国首部聚焦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的纪录电影,不靠煽情画面博共情,不拿焦虑话题赚流量,反而在开机前花3年时间、自掏腰包做了近1万例校园医学筛查,用医学标准替代常规心理学调研。 影片以一位少年与医生携手开展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历程为主线,真实展现了家庭、学校、医院、社会携手援助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的全景画卷。 为了还原最真实的诊疗场景,《陪你到清晨》突破了“世界级关卡”——获得精神专科医院官方许可、非预设跟拍患者,让医生和患者愿意在镜头前自然交流;为了守护未成年人,它删掉可能引发模仿的自杀相关镜头,哪怕牺牲 “戏剧张力”。 * 制片人郭菲、导演田艳 “我们不想只谈‘为什么出问题’,更想讲‘怎么解决问题’。”这是《陪你到清晨》的创作初心。日前,长三角之声记者秦悦邀请到这部电影的导演田艳,听她拆解:这部满含诚意的纪录片,如何在数据、真实与隐私之间找到平衡?她又为何敢冒着不被理解的风险,坚持用医学视角解读青少年的心灵困境? -收听指南- 00:35 传媒老兵跨行影视,这部电影为何非拍不可? 06:15 1万例校园医学筛查,撕开“青少年抑郁”的真相 10:39 为什么是纪录电影,而非剧情片或科普短视频? 15:59 小患者们特别愿意被拍,但无法保证未来没有歧视 20:38 导演为何一再强调这不是一部讲述“A娃”故事的电影? 29:22 删自杀镜头、打码保护,“自断流量”为了什么? 35:40 电影里的隐喻镜头,你看懂了吗? 37:41 获得精神专科医院官方许可进院跟拍,有多难? 43:09 这部电影不为任何企业站台!决不允许! 46:41 筹备6年、投入1500万,但排片不到0.5%该怎么办? 51:45 ADHD(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关键问题全解答,家长必听! -对话者- 田艳:纪录电影《陪你到清晨》导演 秦悦:长三角之声记者 -互动方式- 微博:@江南派FM 微信视频号/小红书:严老师殺时间、秦悦在此 社区:阿基米德 - 搜索《先锋派报告》

55分钟
25
3天前

216-时隔十年重返唐山,矫情一下:我发现我不能再回北方住了!

铁林物语

在这期播客中,主持人分享了他十年后重返唐山的感受,深入探讨了北方和南方城市的差异。他回忆起以前对唐山的印象,发现这座城市在经济建设上发生了显著变化。尽管唐山的空气质量与南方城市相比略显不足,但其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让人感到惊喜。主持人还提到,生活在不同城市的经历让他对城市变化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感叹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 【联系我们】(加微信:xuetielin 注明:铁林物语。进入听友群) 【时间线】 00:02:03:呼吸着新鲜空气,感受不一样的生活——国外留学经历分享 00:04:03:灰蒙蒙的天空,太阳的阴暗面:探寻唐山的天气之谜 00:06:05:四五线城市的巨大变化:唐山的灰尘与高楼大厦 00:08:08:城市变化的观察与思考:记忆中的唐山与中国的变化速度 00:10:10:中国城市的变化速度令人惊叹,唐山是个好例子! 00:12:11:难忘的旅程:从北京到昆明,寻找最好的时光 【摘要】 唐山印象与个人成长的心路历程 铁鏻物语团队来到唐山进行了一个企业项目,与当地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讲者分享了自己对唐山的印象,认为北京周边的城市与上海周边的城市有所不同,北京周边相对较为荒凉。讲者还分享了自己在新加坡、云南和东北的生活经历,认为不同城市和省份的生活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回到唐山后,讲者发现天气与自己在东北生活的日子相似,空气能见度较低,天空灰蒙蒙的,让人感觉不舒服。 唐山城市变迁与个人感受 这段内容讲述了讲者对唐山的印象和感受。讲者表示,虽然唐山是一个45线城市,但与十年前的印象已经完全不同,变得更加现代化。讲者通过乘坐火车来到唐山,发现城市的变化非常大,高楼大厦林立,商业体繁荣。虽然唐山与一般的23线城市没有太大差别,但与昆明等干净、阳光灿烂的城市相比,还是有所差距。讲者认为,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变化速度都很快,这与经济建设有很大关系。 中国经济建设与个人生活变化 在经济上下了很大功夫后,中国的建设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整体来说,这种变化还是挺大的。讲者今天在屏幕上讲了一天课,因为今天是他的上课日。有时候他会到企业里去上课,今天起得比较早,可能要搞到11点多钟才能回北京。明天他将在深圳,开始新的城市。他基本上是一天一城地去穿梭,感受一下好的。今天早上就先到这里了,下午再跟大家继续。明天他会去深圳转一转,然后深圳完了以后看看这次该带的证件,考虑是否去趟香港。疫情过后,他已经很多年没出过门了,基本只在昆明、北京、上海、深圳和四川这几个地方。现在岁数大了,不愿意出差了,更愿意待在家里。今天就聊到这儿,下次再聊拜拜!

12分钟
24
3天前

38.一个改革开放大潮下冲浪 40 年的老工程师的转型历程

屠龙大实话

这期播客有视频版本,有字幕,想看视频版本的同学请点击:weibo.com 本期播客抽5位幸运观众送屠龙周边,请大家积极评论,我们在评论区随机抽取5位,下周一开奖。 亲爱的朋友们,今天这期对谈请了一位特别牛的工程师:江苏天爱科技的总工程师王志年先生。 我和王工聊完有一个感悟:王工是中国千万工程师群体的生动缩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离不开大批优秀工程师的坚守与付出---正是他们以专业能力筑牢消费电子、机械工程等领域的发展根基,为国家发展搭建起坚实桥梁。 在这一期访谈视频中,我们从老工程师的视角出发,探寻王工在时代快速变革进程中,如何实现自身的转型与成长。 王总做过不少从0到1的产品,很多一上线就遭疯抢。 我跟他聊得多了,发现他做产品的思路特别清楚,而且他身上有种老派技术人的劲儿——不声不响把细节抠到极致,差一点都过不了自己这关。 这种追求极致的劲头,现在太少见了。 王总,江苏天爱科技总工,1955年生人,从小喜欢玩矿石收音机,喜欢无线电。 15岁进兵工厂当工人,24岁考上华东工学院机械系,30出头就在军工国企当上总工。 不满足于体制内安稳,转身南下深圳创业,从枪炮做到电视机、电动车部件,再到单片机,横跨军工、机械、消费电子多个领域。 快六十岁二次创业,十年磨一剑,搞出一款负氧离子发生器。 他将自己一生的工程经验,都凝结在了这款产品上,把工程细节抠到极致——这款负氧离子发生器通过了InterTek全球认证。 InterTek认证每年擂台制筛选,过了认证就代表全球顶尖水平。 华为、海尔、格力不少高端产品也走这个认证路线。 王总信条是: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是我还没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之前市面上一味追求高浓度负氧离子,靠高压实现,副作用就是静电和臭氧。静电让人被电着,臭氧对人体有害,三者构成“不可能三角”。 他不信邪,坚持低电压释放方案,反复试验,最终做到高浓度同时零臭氧、低静电。 为了验证效果,他在实验室放满甲醛,实测臭氧是否产生,直到数据归零才罢休。 所以说,像王总这样老一辈工程师做产品,真的给人一种“老法师”的安全感。 更绝的是,他自己成了活体实验样本: 原本空腹血糖6.8,体重74公斤,长期处在临界状态。天天泡在高浓度负氧环境里,血糖降到5.6,体重减到70,腹部脂肪明显减少,身体轻快。 他说这不是刻意养生,是负氧离子环境带来的自然变化。 他还提到,前苏联曾在运动员训练馆安装负氧设备提升表现; 德国黑森林数学中心、中国昆明天元数学中心,都建在负氧离子丰富的深林里 ——搞数学耗脑力,本质是耗血氧,而负氧能穿透血脑屏障,提神醒脑。 如今七十岁,他还在一线带团队,说下一个产品要复现黄果树瀑布的空气感。 这种老工程师,不做则已,要做就冲着最强去。没点死磕精神,根本熬不下这十年。 王总是真正设计出了开创性的发射负氧离子技术 ——所谓开创性,不是你用了多新奇的技术,而是你让人一旦用过,就再也回不去了。 欢迎大家看看这期专访,了解老一辈工程师做产品的理念和坚持、在做负氧离子发生器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在下面留言。 【本期时间轴:】 00:43 天爱康养总工程师谈负氧离子及深圳下海经历 02:24 告别国企远赴深圳工作,有什么样的经历和感受? 04:50 一款电动自行车“三合一”产品,如何引来“老板们提着现金上门抢货”? 06:57 从机械跨到电子,再跨到芯片设计,跨度很大,他是如何“乐在其中”的? 11:04 负离子项目技术落后有哪些原因?以及高浓度产品存在的隐患 12:45 负氧离子发生器衍生物有哪些危害?以及高电压会产生什么问题? 13:46 用了11年,如何做到“使电压降低且负离质量不低”? 16:18 产品研发除甲醛和静电问题以外的试验失败经历 18:15 新产品研发的进展与检测成果分享 欢迎大家关注主播账号: 微博:@屠龙的胭脂井 @思维螺旋 @百科成长课 @屠龙星球(就是主播鸡仔) 小红书:@屠龙的胭脂井 @屠龙的口袋 @屠龙职场进化论 @屠龙两性脑科学 公众号:屠龙手段 百科成长课 其他【屠龙大实话】发布平台 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FM | 苹果Podcast,全网同名。

26分钟
99+
3天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