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穿过杂音,搭建自己的内在参照系统

独立空间Harper's Journal

你在用谁的标准,衡量自己的人生? “我的表现能通过对方的考察吗?” “大家都那么做,我要不做能行吗?” ——我们一边渴望活出自我,一边却反复检查自己和他人的相对位置,总用无形的外部规范丈量着自己的一举一动。 尝试建立自己的评价/判断标准,难免是个略显笨拙和倔强的过程。这期,我们试着聊聊这个有些大的话题:如何把人生的评判标准从外界一点点挪回内心。 好消息是,它的起点不在别处,就在生活每一个细微的选择里。 📄本期完整转录稿/分区笔记:Notion链接 📍时间戳: 00:51 把一天过成两天!本新晋打工人下班后的重启仪式🧘🏻 04:43 最好的大学申请文书,专注在大声告诉世界「我是谁」 11:14 面试的终极心法:摆脱迎合,才能赢得真正属于你的机会 当你一味地揣摩他人而淡化自己的标准时,你就只是漂浮在了别人的价值坐标系里。这时你所透露出的畏畏缩缩的气息,是很容易被人识别到的。 相反,当你带着自己一套坚定的判断标准进入到一个场域时,你是无法被忽视的。你的从容和直白,比起试图迎合外界而呈现出的讨好和急迫,让你充满魅力且让人无法抗拒。 22:37 小心得1️⃣ 让每一次「不舒服」成为构建你价值坐标的GPS 27:44 小心得2️⃣ 再有道理也不用照单全收:按下暂停键,问问自己「这是我想相信的现实吗?」 30:17 📢 预告:一年一度的社群工作坊回来啦,一起「设计你的2026」! 35:18 小心得3️⃣ 语言即框架:和带有价值取向的判断性词语保持距离,使用中性且精准的描述性用词 38:22 小心得4️⃣ 去积累为自己做决定的次数吧!建立自我标准是「弃与除」的过程,也需要点出走的决心 🙋🏻‍♀️提到的往期单集: * 敢想敢要,因为世界有足够多的好东西给每个人 关于节目: 🎙 《独立空间》是一本关于「长大成人」的声音手册,关注人生设计、效能提升和身心健康。努力回归每月10、20、30号更新,带你解锁最好版本的自己,成长为理想中的大人。 👩🏻‍🎓 我是Harper,一个22岁的独立内容创作者。刚从UBC心理学本科毕业,是个对独立和自由很执着的INFJ+水瓶座,也是个18岁实现经济独立的女孩。家是青岛、顺德和温哥华。 📧 听友来信/商务合作请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 小红书:@Harper哈珀 🎵本期音乐:"I Fly With You" by Franz Gordon

41分钟
99+
3天前

《菜肉馄饨》在兰心大戏院“煮”出新滋味 | 艺述观影团

艺述电影

正在上海火热点映中的沪语电影《菜肉馄饨》中有一场戏,茅善玉饰演的美琴和周野芒扮演的老汪意外结缘,在长乐路上来了一场“City walk”,路过兰心大戏院,美琴告诉老汪,这是自己年轻时最喜欢走的一条上海马路。身处上海“梧桐区”的核心地带,这里不仅是城市的地理坐标,更是海派文化“活态”的见证者。 这部反映当代上海老年人生活图景的电影和现实交织映照,11月9日,艺述电影携手澎湃新闻旗下观影团“电影湃队”举办《菜肉馄饨》的特别点映,剧院里看电影别有一番海派滋味。 影片放映后,在片中饰演精神科医生的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也就评弹、电影及海派文化与观众展开深入交流。 00:30 高博文谈兰心观影感受 01:07 谈演绎医生角色的体会 01:41 沪语台词的发音细节 03:47 “高医生”参与电影拍摄的契机 04:45 兰心大戏院不但上映电影版《菜肉馄饨》,还有评弹版 05:27 海派文化的多样性和表现力 07:01 《菜肉馄饨》中最有烟火气的桥段‘ 08:15 最有感触的情节“要搭人白相” 10:20 评弹舞台表演和电影角色表演的区别 12:38 沪语台词的独特魅力和不可替代性 13:41 年轻人受普通话影响不会方言 14:55 多创作沪语艺术作品,多渠道推广沪语 16:36 年轻人多关注了解本地传统艺术 18:42 对海派文化发展的建议和期待 19:45 《菜肉馄饨》预告片音频

21分钟
62
3天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