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1月7日:北京政府拒绝《俄蒙协约》——民国初年维护国家主权的抗争

历史的混响

晚上好,欢迎收听《历史的混响》,我是夕洋洋。今天是2025年11月6日。一百一十三年前的明天,北京城笼罩在初冬的寒意中,新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外交部向世界各国发出照会,严正声明不承认沙俄与库伦当局签订的《俄蒙协约》。这份措辞强硬的声明,是辛亥革命后新生的民国政府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进行的第一次重大外交抗争,也是近代中国在外交舞台上维护蒙古地区主权的关键举措。这一事件发生在民国元年,正值中国政局动荡之际,新生的共和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考验,而这份外交声明的背后,折射出当时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艰难处境。 要深入理解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我们需要回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局势。武昌起义的枪声宣告了清王朝统治的终结,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然而新生的民国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袁世凯接任大总统后,将政府迁往北京,但全国尚未实现真正统一,各省军阀割据,财政窘迫。更重要的是,列强对新生政权的态度暧昧,沙俄更是趁中国政权更迭之机,加紧在蒙古地区的扩张活动。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从帝制向共和转型的阵痛期,国内政局不稳,国际地位岌岌可危。 蒙古问题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自清朝建立对蒙古的统治以来,沙俄一直试图向蒙古地区渗透。1907年,日俄签订密约,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利益,日本则承认俄国在外蒙古的特殊地位,这为后来的蒙古问题埋下了伏笔。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沙俄认为这是实现其野心的良机。在沙俄驻库伦领事的策动下,外蒙古王公僧侣于12月1日宣布"独立",建立"大蒙古国",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自称皇帝。这一事件发生在清帝退位前,使得新生的民国政府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应对边疆危机。 1912年11月3日,沙俄政府与库伦当局在圣彼得堡签订了《俄蒙协约》及附属《商务专条》。这份协议规定俄国"扶助"蒙古自治,帮助蒙古练兵,不准中国军队进入蒙古,不准华人移居蒙古;俄国人在蒙古享有特权,其他外国人在蒙古享有的权利不能超过俄国人。这实际上将蒙古变成了沙俄的势力范围。沙俄的这一行动,是其长期以来对蒙古地区野心的集中体现,也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挑战。 消息传回北京,引起了民国政府的强烈反应。时任外交总长的陆徵祥连夜召开紧急会议,与会的外交部官员们群情激愤。陆徵祥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外交官,曾担任清朝驻荷兰和俄国公使,深谙国际法。他清楚地认识到,如果承认这份协议,将意味着中国对外蒙古主权的丧失。在征得袁世凯同意后,外交部起草了一份措辞严厉的声明。这一过程中,民国政府内部也出现了不同意见,有人主张强硬对抗,有人建议妥协退让,最终在陆徵祥的坚持下,政府决定采取强硬立场。 1912年11月7日,北京政府外交部向各国驻华使节发出照会,郑重声明:"蒙古为中国领土,现虽地方不靖,万无与各外国订约之资格。兹特正式声明,无论贵国与蒙古订何种条款,中国政府概不承认。"这份声明虽然简短,但立场坚定,明确表达了中国政府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决心。声明的发表,是民国政府成立后在对外事务中的重要举措,展现了中国政府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立场。 声明发表后,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陆徵祥亲自与沙俄驻华公使库朋斯齐进行交涉,严正指出《俄蒙协约》违背了中俄以往签订的条约。与此同时,袁世凯政府也意识到单纯的外交抗议远远不够,开始着手筹划解决蒙古问题的具体方案。一方面,政府派遣专员前往库伦,试图与蒙古王公进行谈判;另一方面,开始筹划军事行动,准备在必要时使用武力维护统一。这一系列举措表明,民国政府正在采取综合手段应对危机。 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国内的各大报纸纷纷发表评论,《申报》连续多日刊登相关报道和评论文章,谴责沙俄的侵略行径,支持政府的严正立场。各地的商会、教育会等民间团体也纷纷通电表示支持。中国留日学生会在东京召开大会,抗议沙俄的侵略行为。在国际上,日本、英国等列强虽然各怀心思,但也密切关注事态发展。这些反应表明,蒙古问题不仅关乎中国主权,也牵动着东亚国际格局的变化。 沙俄方面对中国的抗议采取了敷衍态度。俄国外交部辩称该条约旨在"维护蒙古自治",并试图拉拢其他列强支持其立场。然而,民国政府坚持不退让。1913年初,中俄双方开始就外蒙古问题展开正式谈判。这场谈判异常艰难,历时近一年之久。1913年11月,中俄签署《中俄声明文件》,俄国承认中国在外蒙古的宗主权,承认外蒙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则承认外蒙古自治。这一结果虽然保住了中国对外蒙古的宗主权,但也不得不承认外蒙古的自治地位,反映出当时中国国力的衰弱和外交的艰难。 1915年6月,中俄蒙三方在恰克图签订《中俄蒙协约》,正式确立了外蒙古的自治地位。中国政府派都护使驻扎库伦,派佐理专员驻扎乌里雅苏台、科布多,恢复了在名义上对外蒙古的管辖权。这一系列外交斗争虽然未能完全恢复中国在外蒙古的主权,但成功阻止了外蒙古的完全独立,为日后收复主权留下了法理依据。更重要的是,这是新生的民国政府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国家意志的重要尝试,体现了中国外交官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和智慧。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民国初年中国外交的艰难处境。国家积贫积弱,政权更迭带来政局动荡,列强虎视眈眈。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中国外交官依然秉持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信念,运用外交智慧和法律手段进行抗争。陆徵祥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当时明知国力不济,但国家主权之事,不能不争。"这番话道出了当时中国外交官的共同心声。 这一事件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历史启示。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外交斗争需要坚定的立场和灵活的策略相结合。同时,我们也看到,外交上的胜利最终要靠国家实力作为后盾。民国初年的外交官们虽然竭尽全力,但受限于国家积贫积弱的现实,往往难以取得完全令人满意的结果。这一历史教训,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更广阔的历史视角看,1912年的这场外交抗争是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发生在中国从传统帝国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关键时期,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国家主权观念的坚持。虽然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但新生的民国政府仍然努力通过外交途径维护国家利益,这种努力值得肯定。这一事件也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的现实,即强权政治仍然主导着国际秩序,弱国在国际舞台上难以完全维护自身权益。 今天,当我们回望1912年11月7日那个历史性的日子,不禁感慨万千。从一百多年前的积贫积弱到今天的繁荣富强,中国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历史性的转变,正是无数仁人志士不懈奋斗的结果。我们要铭记历史,珍视当下,共创未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1912年北京政府拒绝承认《俄蒙协约》的历史告诉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永恒的核心利益。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感谢收听《历史的混响》,我是夕洋洋。明天同一时间,我们将继续探寻历史长河中的智慧闪光。再见。

10分钟
50
5天前

☯️ 封神篇 17.纣王你出来!我黄飞虎要跟你决一死战!

付费
半拿铁·故事篇

主播|潇磊 刘飞 “封神篇”下半部至少30期,单集价格 4.9 元,小宇宙打包价格 99 元,欢迎大家(点击这里)酌情购买。 ———— 这期,连黄飞虎都反了。堂堂武成王,七世忠良,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放着好好的王爷不当,为啥非要造反呢?这也是令本期和下期很多出场人物困惑的问题。答案就在本期,听了就知道了。坐吧,来杯半拿铁,咱们边喝边唠。 这正是: 君戏臣妻自不良,纲常污蔑枉成王。 只知苏后妖言惑,不信黄妃直谏匡。 烈妇清贞成个是,昏君愚昧落场殃。 今朝逼反擎天柱,稳助周家世世昌。 ———— 本期出场主要人物: 核心人物 纣王:商朝末代君主,荒淫无道,宠信妲己,最终导致商朝覆灭。 妲己:商纣王宠妃,由千年狐妖附身,蛊惑纣王祸乱朝纲、残害忠良。 闻太师(闻仲):商朝太师,国之栋梁,忠诚勇猛且法力高强,全力维护商朝统治。 黄飞虎:商朝武成王,后因家仇反商。 黄飞虎家族相关 黄飞虎夫人贾氏:黄飞虎之妻,因遭妲己陷害,为保名节自尽。 黄妃:纣王的妃子,黄飞虎之妹,性情忠烈,为劝谏纣王被害死。 黄飞彪:黄飞虎之弟,随兄长反商。 黄飞豹:黄飞虎之弟,辅佐兄长征战。 黄天禄:黄飞虎次子。 黄天爵:黄飞虎三子。 黄天祥:黄飞虎小儿子。 商朝文臣 上大夫姚中:商朝文官,位列上大夫,忠于商朝的朝臣。 下大夫徐荣:商朝文官,职位为下大夫,侍奉商纣王。 微子殿下:商王帝乙之子、纣王庶兄(文中是大爷),商朝宗室忠臣。 商朝将领(含守将) 汜水关总兵韩荣:商朝汜水关守将,坚守关隘抵抗西周军队。 渑池守将张奎:商朝渑池守将。 潼关守将陈桐:商朝潼关守将,持有法宝火龙标,武力不俗。 青龙关张桂芳:商朝青龙关守将,能以法术呼名落马,骁勇善战。 佳梦关魔家四将(魔礼青、魔礼红、魔礼海、魔礼寿):商朝佳梦关守将,兄弟四人各持法宝,实力强悍。 临潼关张凤:商朝临潼关守将,忠于纣王。 萧银:临潼关副将,后背叛商朝。 黄飞虎麾下将领 黄明:黄飞虎麾下大将,随黄飞虎一同反商,忠心耿耿。 周纪:黄飞虎麾下猛将,参与反商,屡立战功。 龙环:黄飞虎部下,跟随主将反商,征战沙场。 吴谦:黄飞虎麾下将领,辅佐黄飞虎归周伐纣。 闻太师麾下 吉立:闻太师麾下副将,跟随闻太师出征,协助处理军务。 徐庆:闻太师部下,随闻太师征战四方,忠于商朝。 等 ———— 时间轴: 02:57 西伯称王急报至,纣王轻敌伏祸殃 11:46 摘星楼设观景局,坠楼全节玉骨销 21:25 弟闯宫闱讨血债,怒掷奸妃震君前 26:27 双姝殒命摘星楼,稚子恸哭府邸中 33:26 激将破执兄弟盟,共投西岐义旗扬 37:41 午门前演生死斗,猛将难敌众围剿 42:52 太师亲征叛臣路,黄家绝境叹运蹇 49:41 仙家感应施幡救,神沙幻象惑追兵 01:00:59 义将倒戈报旧恩,计除追兵助脱困 01:06:12 潼关暗器陨猛将,悲愤交织前途茫 ———— 主要参考资料: * 《封神演义》 许仲琳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封神演义》 许仲琳 陆西星 导读、点评、注释:孙见坤 岳麓书社 片尾曲:《封神》陈浩民、刘玉翠 封面图:腾讯元宝 制作: 莫再提

79分钟
4k+
5天前

情绪歌单:一到冬天就想听的歌❄️

亲爱的音乐

当 2025 年的第一阵寒风掠过窗棂,当街头的落叶藏起最后一丝秋意,我们知道,又一个冬天如期而至。这一期播客,我们精心挑选了 12 首镌刻着冬日印记的歌曲,它们或是裹着清冷的旋律,或是藏着滚烫的心意,既是送给这个冬天的听觉注脚,更是写给未来的你 —— 一份穿越时光的音乐情书。 齐豫的《Prologue—Winter Song》以空灵声线拉开冬日序章,如同初雪降落时的静谧独白;RYU 的《从开始到现在》带着韩式抒情的细腻,将冬日里未说出口的牵挂娓娓道来。好妹妹的《冬》满是民谣的治愈质感,把冬日的慵懒与温柔唱进人心;南方二重唱的《相知相守》则用温暖和声,诉说着寒冬里相互陪伴的笃定情谊。 万芳在《在那个冬天的下午,我爱你》中,以独白式的演唱重现冬日暖阳下的心动瞬间,细碎却动人;Lou Reed 的《Perfect Day》藏在钢琴旋律里的忧郁与浪漫,恰似冬日里难得的惬意时光。杨千嬅的《再见二丁目》道尽离别后的释然,风里都带着回忆的余味;陶喆的《寂寞的季节》则精准捕捉了冬日独有的孤独心绪,旋律响起便唤醒心底的柔软。 Hélène Rollès 的法语经典《Ce train qui s'en va》(《离去的列车》),用舒缓曲调承载着离别愁绪,也因曾送别传奇球星齐达内的记忆,更添时光厚重感;李健的《温暖》如冬日里的一杯热饮,清澈嗓音驱散寒意,传递直抵人心的暖意。叶倩文的《珍重》以深情唱腔定格告别时刻,一句叮嘱藏着最真挚的期许,为这个冬天注入坚定的力量。 无论 2025 年的你正经历着怎样的冬日故事,是独自守候的平静,还是与亲友相聚的热闹,这些歌曲都能成为你的陪伴。戴上耳机,让旋律包裹住每一份情绪,愿你在音乐里找到慰藉,也能在这个冬天,收藏属于自己的温暖与勇气。

58分钟
99+
5天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