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头片尾曲: 《no me culpes por sentir》 - Kevin Kaarl 时间表: * 是时候把波多尔斯基和卡佐拉买回来了 00:58 * 阿森纳有没有准备要赢下今天的比赛?比赛和赛季有计划吗? 03:25 * 输球的原因是什么?苏队:输在进攻!小韩:输在临场指挥! 11:44 * 未来,阿尔特塔会改变他的战术体系吗? 24:16 * 关于伤病 31:42 * 近期阿森纳的目标是什么? 36:10 * 闲聊花絮 40:15
“我们以为链接是对外的,其实它的终点,是回到自己。” 这一期茶言茶语,我们特别的邀请到了朋友 拿铁。 她是个03年出生、在香港独居的女孩。 2023年,她在短短几个月内经历了父母相继离世,从医院、葬礼到遗产、学校补助, 所有的事务都由她独自承担。 所有事情都办完后,她突然意识到——有根线被抽走了,生活还在继续,但世界变得空洞。 我们从她的故事聊起,也聊到了很多关于“链接”与“情绪”的命题: 🔹 当链接被切断,孤独是如何悄悄渗进生活的? 🔹 为什么我们总是急着“恢复正常”? 🔹 逃避难过,是保护,还是惩罚? 🔹 我们要如何把“情绪的洪流”,慢慢化成可以被理解、被看见的涓涓细流? 这一期不压抑、也不煽情,只是希望通过面对面的聊天,感受不一样的生活态度。 本期我们一起讨论了很多, 拿铁分享了她如何从“压抑情绪”到“重新感受”,从“为别人活”到“为自己生活”: 她说,独自生活的一年,她学会做饭、修灯、打扫、交水电,也学会和自己的情绪重新相处。 “我开始明白,链接不是找谁依靠,而是重新相信自己能面对生活。” 白茶谈到我们都曾用“我没事”掩盖脆弱;麦子说逃避其实是“自我链接”被暂时切断; 三个人一起讨论——东亚式的“体面文化”如何让人学会压抑,以及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我们该如何温柔地允许情绪流动。 我们也聊到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成长,不是学会坚强,而是学会让情绪流动、但不被淹没。 当我们能学着把“情绪的洪流”变成“涓涓细流”,我们也就开始重新链接那个平静、温柔、真实的自己。 重新链接,不是回到过去,而是学会在崩溃后,仍然能安静地生活。 我们都在经历断裂,也都在学习重建。 每一次情绪被看见的瞬间,其实就是重新链接自己的开始。 🎂 特别感谢拿铁,在生日那天录制了这一期,祝拿铁在22岁之后,一切顺利! 💬 播客里有提到一个觉察日记本,有需要下单的友友可以扫描图片二维码,发送「觉察」
隐秘酒馆节目组 主播:JOKER VIVI 嘉宾:黑眼圈 策划:天雨粟 联合制作:莫慌探迷剧本推理社 想进隐秘酒馆粉丝群的朋友们,可以添加主播绿泡泡:iamMrJokerrr(请务必注明隐秘酒馆粉丝群哟) 上海话快失传了?豪门剧本杀竟藏本地彩蛋!精神卫生中心变“无忧疗养院”?方言、历史、悬疑全搅一块儿,你敢来解密吗? 02:02 上海话角料,笑料百出,笑翻你的肚子! 07:15 探寻上海故事:方言艺术与文化传承的奇妙之旅 14:29 剧本杀推荐:豪门本的新手入门,充满惊喜与挑战! 21:44 香港社会的多偶男现象及其影响:一妻多夫制的道德困境 29:00 家族命运的转折点:大太太的失踪与家族的兴衰 36:15 爱与背叛:姐姐与家午之间的禁忌爱情故事 43:30 突如其来的AI声音:探寻信件背后的秘密旅程! 50:45 下一个死者是我家人的噩耗:我不能坐以待毙 58:01 失去记忆的男孩:通过日记找回过去的故事 01:05:15 探寻上海的历史足迹:从建筑到名人,不容错过的旅程! 01:12:31 深入探讨上海人十三点骂人的轻重程度与文化背景 01:19:46 赘婿的秘密:纺织厂合同、黑暗势力和正义的较量
十月PMI回落,制造业再陷收缩,政策会来救场吗?哪些行业逆势扩张?数据背后藏着哪些投资信号? 02:01 制造业PMI数据出炉,政策预期升温,经济复苏逻辑强化 04:05 制造业生产放缓,新订单指数下降:中小型企业景气度更差 06:06 制造业扩张,投资指引:有色冶炼、铁路船舶和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前景看好
Andrea Gibson was the poet laureate of Colorado and a giant of the spoken word poetry scene. This past July, Gibson died of ovarian cancer, leaving behind their devoted fans, friends, family and longtime partner, the poet Megan Falley. For the last year of Gibson’s life, a film crew followed Andrea and Megan as they navigated countless treatments and moments of triumph. In the darkest of times, their connection grew. Their deeply moving love story is the focus of a new documentary, “Come See Me in the Good Light.” On today’s episode of Modern Love, Megan Falley talks with our host Anna Martin about falling in love with Andrea Gibson and loving them through their cancer diagnosis and eventual death. Falley reckons with what it’s like to be a 37-year-old widow, and how despite Andrea being gone, they are very much still with her. The song Megan talks about in this episode is called “Hold Down The Fort.” Megan Falley’s newsletter is called “Things That Don’t Suck.” Here’s how to submit a Modern Love Essay to The New York Times. Here’s how to submit a Tiny Love Story. Listener call-out: Thanksgiving with family can be tough. We want to help. The Modern Love team wants to hear your questions about navigating tricky family situations over the holiday, and we’ll try to find answers for you. Find out how to submit your voice memo here Subscribe today at nytimes.com/podcasts or on Apple Podcasts and Spotify. You can also subscribe via your favorite podcast app here https://www.nytimes.com/activate-access/audio?source=podcatcher. For more podcasts and narrated articles, download The New York Times app at nytimes.com/app.
今天请来的同事是《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现场总导演亚亚。 我们经常会在现场碰面,但如果真要概括一下亚亚的工作任务,就会发现边界有点模糊,好像只要跟最终画面呈现有关的都要负责,场地、置景、机位、画面包装、舞台创意等等,很纷繁,忙起来的时候不是一件事接着一件事的忙,是无数件事堆在一起涌过来的忙。 所以这次我们找亚亚来聊了聊,从她的工作聊到她的生活,也为我们解开了很多原来的疑惑。 这次录制正好处于她刚把上一个节目全部收尾,下一个节目紧锣密鼓准备的交替中间。她像一个摆渡人迎来送往:将项目托举到终点,看着它跟观众见面、热闹一阵,又在喧嚣的最顶峰抽离,转身迎接下一站乘客。 我们想着这个在录制现场时刻绷着一根弦的导演,是不是总算能把她最紧的那根弦松一松了,可在聊到新节目的时候,我们从她的话语里听到的依旧是一阵一阵的焦虑。 这或许不是一件坏事,人本来就是情感动物,焦虑也是情绪的一种。也或许有些事情并不能真正分出好坏。每个人能做的事情不一样,对干净的标准不一样,对现场的评判也有所不同。但亚亚想着,在能做的范围之内,总希望自己做好一点,再好一点。 对于她来说,这很重要,也很有趣。 祝收听愉快。 ✏️一些时间线小线索 02:27 现场总导演具体要做什么? 04:41 内幕?不存在的 07:12 关于选择评委(笑友团)的那些事儿 09:23 《脱友1》到《脱友2》的变化 14:26 亚亚的成长路径:如何成长为「现场总导演」? 16:33 脱口秀节目还能怎么创新吗? 23:49 在被新项目折磨的日子 27:09 亚亚的仪式感:不化妆就显得我好像对这个项目放弃了一样 27:33 每个人对干净的不同标准 32:11 周杰伦带我走上了节目制作这条路哈哈哈 36:01 工作的灵感一般来源于哪里? 42:54 不告知父母就决定出去Gap?那就天塌了
🚀 感谢红色火箭对本期节目的支持。 红色火箭是华夏基金的一站式指数服务平台,几乎囊括了市面上所有的A股指数,也包括许多热门的港股指数,提供更便于操作的,全市场指数基金专业分析和对比工具,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指数的投资价值。 红色火箭,一个能帮你把市场看清楚的“指数投资工具箱”。 让您的指数投资变得更聪明、更省心! 微信搜索【红色火箭】小程序,免费使用。https://wxaurl.cn/nmfrCUAxeuh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期主播: 刘旸教主 (微博/小红书: @刘旸教主) 周奇墨 六兽 (微博: @六兽 ) 石老板 (微博: @单口喜剧石老板 小红书: @石老板) 宁家宇 (微博/小红书: @宁家宇 ) 👏🏻 欢迎收听谐星聊天会~ 查收后续活动信息、现场照片,欢迎关注公众号【谐星聊天会】 ☺️ 这期我们聊聊在生活中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你最近有什么快乐时刻?如果感到疲惫了,你会用什么方法调整自己的状态?你有没有苦中作乐的经历? 欢迎收听!也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分享你的快乐妙招! 📍快乐的时间轴: 00:09:43 主播们的快乐分享。 00:50:41 感觉有点儿累,如何能再快乐起来? 01:06:06 是啥打破了我的快乐体验? 01:16:56 你有什么苦中作乐的经历? 01:29:53 快乐是天赋还是能力? 🎵 背景音乐 Gimme Some More (instrumental)- Joybird Where I Wanna Be (instrumental)- Dazy Chain 制作:谐聊团队
「边看边聊」在本期借三部影片探讨了一个我们每个人或早或晚都要面对、避无可避的话题——疾病与死亡。从「逍遥·游」里年轻人患上重病对家庭关系、生活方式的影响,到「死亡护理师」对失智老年人照护工作、疾病引发的家庭矛盾和尊严死的反思,还有「127小时」中刻画的为了极限运动和冒险,甘愿时刻面临不可逆的死亡风险的登山者心境——疾病在人的生命中刻下的痕迹难以简单抹去。生活仍将继续,我们终有一天也要接受这样的现实。在疾病仍只是幻影,死亡的幽灵还未真切出现在日常之前,努力珍惜现在,过好每一天吧。 主播:Cindy | Michelle Wang | Yao ⏰ 时间轴 2:45 「逍遥·游」,中国,2023 * 疾病无法改变生活本来的样貌,无论好坏,日子照样得过 * 但疾病也会让人更珍惜活着的每个瞬间 * 电影里刻画的父女情谊和关系转变格外动人 24:34 「死亡护理师」,日本,202 * 电影标题的两种解读:死亡作为最终手段的护理和缺位的护理 * 重新反思尊严死、高龄化社会中的老人护理 * 慢性病、失能/失智老人对家庭的影响——“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43:45「127小时」,美国,2010 *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登山者断臂自救的127小时 * 经历生死关头,在有限时间内与死亡抗争是一种怎样的过程? * 带着“向死而生”的心情,在当下尽力享受生活、尽量没有悔恨和遗憾地生活 延伸阅读 * 当一位北大教授成为24小时照护者
下班铃响,领导一句“周末对齐颗粒度”,打工人的夜又没了——今天聊聊怎么把日子抢回来! * 本期主播 呐牙 金小牙 * 本期嘉宾 薯条 * 重点内容 00:00:25 “八点上班还要我全妆?”——打工人早起化妆血泪控诉 00:03:44 周末被领导甩活:活儿不急,就是让你睡不着 00:09:59 “加班我也拖你们下水”——被迫卷王的反击 00:21:13 老板监控我的诊室:业绩好反而被盯梢 00:31:00 酒桌逃酒指南:过敏“就是”免死金牌 00:45:56 年会一等奖=洗发水?抽奖抽了个寂寞 如果你有对本期话题感兴趣的地方,欢迎加入我们的粉丝群/也可以留言在评论区。 BGM:筋疲力尽 大粉乐队
感谢巴黎奥运会给今年夏天带来不少乐子,因为巴黎人的“松弛感”让世界是个草台班子在我们的眼前更加具象了!从翻译翻车,到旗帜倒挂,再到国家写错,原来这么大的国际盛事,也不过如此嘛…… 这期我们就来来聊聊草台班子这件事,生活中也遇到不少,万万没想到聊到最后还上升到了哲学问题,只能说「同频共振」相当出息! 【本期唠嗑重点】 00:19 Hehe与阿秋的近况更新 02:19 本期话题:有什么好怕的,反正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 07:19 工作上的二三事:大厂光环破灭 & 权威不一定真实 21:09 生活中的二三事:专业不一定专业,标准不一定恒定 39:28 是草台班子,但不一定是坏事,认识、理解、并从中获益吧! ———————————————————— 🧣微博🔍「同频共振播客」 📚小红书🔍「同频共振」 🫧微信公众号🔍「同频共振播客」 欢迎来这里看节目动态和乱七八糟的碎碎念,随时跟我们保持互动!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