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小伟、阿达、阎的co、许先生 嘉宾:老谢 后期:小伟、许先生 封面:阿达
许久没有更新免费节目,这一期主要是给大家汇报一下当前的情况,和制作美国史《这就是美国》第一章的程度与其它方面的一些消息。最新一期的免费长节目还在努力制作中,应该短时间内就会更新。所以,这就是不算摸鱼的摸鱼一期,世界好好吃频道的选集3系列,关于航海与饮食的主题,希望尚没听过的朋友们会喜欢世界好好吃系列。 《这就是美国》第一章第八集,订阅专题更优惠,已购单集的费用也可以在订阅专题时抵扣,无需担心重复购买。 《中东往事》全集也已在小宇宙上线,点击直达,欢迎订阅与关注~~ 日式咖喱 说到咖喱大家一般会想到的是印度,但说到咖喱饭想到的必然是日本。日本人为什么会吃咖喱?又为什么会在日本流行?什么是脚气病?这个病与咖喱饭又有什么关系?它真的是由日本海军而来的吗?关于咖喱的横须贺传说又是怎么回事?咱们这一期世界好好吃就来说一说日本咖喱饭真正的历史。。。 日式的咖喱饭大家都知道,好吃不贵,闻起来又不像印度咖喱味道那么的冲,以甜咸为主,可以配上各式各样的蔬菜和肉类,上桌之前直接盖在一碟子白米饭上,这就是一份典型的日式的咖喱饭,是一种日式的快餐,一种家常饭,在一些这个日本的影视作品卡通漫画里面常常出现。 蜡笔小新中的咖喱饭 可是在历史上饮食与中国和朝鲜更为相近的日本,为什么会独自吃上咖喱这种印度货呢?可能很多朋友都听过这样的一个传说——日式的咖喱饭是从日本海军的食堂菜单上慢慢流入到这个日本民间的,而日本海军吃咖喱与日本当时的一种常见病有直接的关系,这就是脚气病。 这个传说开始之前得先介绍一下背景:日本明治维新时代,日本开始建设西式军队与募兵制。为了这个能够募到更大的这个兵源,在那个时候吸引日本年轻人参军的一个有着很强吸引力的条件,入伍可以吃上精米,管够。 在日本底层家庭生活条件非常差的时代,这一项条件是很优越的。但随着军队的建制,一种奇怪的现象发生了。吃饱了精米的这些日本年轻士兵,并没有一个个身强体壮的样子,反倒是很多人身体变得很虚弱。天天吃精制的大米饭的士兵体重非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身体虚弱,精神萎靡,有的严重的甚至出现器官衰竭,心率失常,甚至开始出现了减员。当初的日本管这种病称为脚气病。 脚气病中的日本兵 脚气病不是脚气,和脚气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这种病今天已经知道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疾病,西方称之为“Thiamine deficiency”,病症包括体重下降、精神萎靡、感官功能衰退、体虚、间歇性心律失常。 那为什么会得这种病呢?根本原因就是精致的大米!去谷壳后未去糠的糙米本来是富含维生素B1的,然而制造精米的过程去除了糠也除去了胚芽,而大米中绝大多数的维生素B1就在胚芽中。 其实这种病在日本江户时代上流社会就一度流行,被称为江户之患。但一直以来,日本并不知道这个病的病因是什么。随着脚气病在军队中横行在很大程度上拖慢了日本对中国和对整个亚洲的侵略步伐,并且也开始向日渐生活好起来的日本民间扩散。日本当初立即组成调查委员会,由军医高木兼宽带头研究病因。 高木兼宽 高木兼宽,日本第一批西方医学海外留学博士。回到日本后入海军成为军医。高木兼宽用了简单的统计方法后发现,军衔越高,脚气病越少,军衔越低患病几率越大。这一定和吃的有关系。随之的调查发现,下级士兵虽然大米管够,但其它的副食需要自己掏钱,出身底层的士兵吃饱精米已经很满足,把省下来的钱寄回家中。而士官与军官的伙食不但要好,更是直接从军饷中扣除,对于更加丰富的饮食反正都掏钱了,当然要什么样式都吃上才合算。所以军衔高的人不自觉地从其它食物中补充了精米中没有维生素B1,虽然他们自己不知道,当然高木兼宽当时也不知道这个道理。 但高木兼宽发现了,只要不天天只吃精米,就不会得病。于是,最直接的方面就是大米加入麦面做成麦饭。这个方法很有效,高木兼宽被称为治好了脚气病的男人 脚气————男,高木兼宽 但是,麦饭太难吃了,很多士兵抱怨,这还不如以前在老家吃糠。于是,这个咖喱饭的传说就从这里开始了。日本海军是按照当初海面上最强的英国海军来建设的,统治印度的英国海军当初就吃印度咖喱。咖喱作为海军伙食有着天然的优势,首先来说它好做,香料容易长时间存放,咖喱和火锅一样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放,从肉到菜。更重要的是它是糊状的,不仅含有大量的水分,可以保证水手体内水分,并且它够粘稠,盛在盘子里不会随着舰船摇晃撒出去。于是英国人吃咖喱日本人也要照着学,但是英国水手配着面包、面饼吃这个咖喱。面包和面饼不是日式的传统饮食,就把它改成了米饭。再在咖喱的香辛料之中减少辛辣,增加甜咸味。并在加入麦粉,这样就代替了高木兼宽的麦饭。由此这个日式咖喱饭就出现了。 并且这个传说还说,海军很长时间在大海没日没夜。很容易丧失时间观念,由是每周五晚吃咖喱成为了舰上的规定。 这个传说很可能并不是真的。。。日本学者高森直文指出,这个传说并没有任何的证据。虽然脚气病是真的,高木兼宽为了解决脚气病问题做的麦饭是真的,但没有证据可以说明咖喱饭是日本海军发明的。 海軍料理研究の第一人者・高森 直史さん 目前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记录是1908年出版的《海军烹饪技术参考书》 但日式咖喱的真正根源可以追溯到明治初期。1898年出版的一本名为《西洋料理指南》中就介绍了咖喱饭。20世纪初,日本民间公司就开始在市场出售此前一直被认为是高级西餐的才有的咖喱粉,咖喱开始受到大众的欢迎。海军咖喱起源的传说其实是日本饮食文化研究者小菅惠子在她的书中一个没有证据的随口推测。。。而这个传说的广泛传播是由于横须贺当地政府借海军咖喱推行的经济项目——1999年5月20日,横须贺市凭借当地军港推行旅游与饮食文化市场活动,宣布自己为“咖喱城”。。。2000年注册了“横须贺海军咖喱”的商标。 横须贺咖喱城推进委员会,成立会 咖喱城横须贺吉祥物,Scurry,死咖喱。。。这就不是传说中的然鹅吗 没错,周五吃咖喱的说法也是横须贺搞出来的 不得不说这一招还是很有效果的,横须贺搞出了海军基地旅游项目,咖喱美食一条街,咖喱文化节,“咖喱城横须贺振兴事业”自1999年启动,共有15家企业合作,到2016年注册企业已增至90家。咖喱村儿美名扬。。。约 65,000 人聚集参加了横须贺2019 年的咖喱节,然后就疫情了。。。2023年规模比以往小了很多。 2023咖喱节海报 咖喱少女活动中 到此,这就是日式咖喱的起源传说的真实一面。 胭脂虫 从山洞中的岩画开始,无论东西方的哪个主要文明,人类对红色都似乎情有独钟,这到底是为什么?从朱砂到茜草东西方人类古时对红色是如何撑握与染色的?红色在人类世俗与宗教的历史上有哪些重要的作用?为什么欧洲人要拼命复制土耳其红?为什么说胭脂虫是地理大发现中意外惊喜?这一小小的虫子如何从织物燃料进入食品工作?又怎么成为今天食品工业中不可获缺的一种虫子?为什么它又要逐渐消失?我们如何识别它,又到底要不要吃它?全在这一期“世界好好吃”——《胭脂虫,地理大发现中的意外惊喜,与人类对红色的钟爱史》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冰河时代人类的岩画 有记载以来,在中国自周开始对红色的运用就已熟练。“华”字本身这时也有红的意思。周礼中记,天子的冕服以红为主。 周天子的衣服今人虽然不能再看到,但这份喜欢一直被后人延续了下来,我们可以从马王堆汉墓帛画中想象一下 罗马人也喜欢红,凯撒的最爱——红斗篷 在宗教中,红色也常常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红色的传统染料有两种,朱砂与茜草。朱砂在周朝的时候就开始使用。它是一种矿物中的化学物质——硫化汞,有一定的毒性,但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美国的 FDA 食品药监局,将朱砂列为食用违禁成分。 朱砂 朱砂并不是中国独有。上述中凯撒的斗篷使用的染色剂,就是朱砂。罗马的一些壁画,也是用朱砂作为红色的染料。在西班牙的历史上,也有派死囚去开采朱砂的记录。 西班牙安达卢西亚阿尔马登朱砂与水银矿山遗址 与朱砂同时存在的另一种红色染料,就是茜草。历史同样久远,中国从商以来就开始用茜草根制作染料。茜草的成本更低。但它的问题是颜色不稳定,成品颜色会随着织物的不同,茜草的品种或生长的地方不同而不同。 在欧洲中世纪后,红色主要是从奥斯曼帝国进口。欧洲人对这种只有奥斯曼才能制作出来的色彩鲜艳的红色称为Turkey red土耳其红。然尔土耳其红并不是土耳其人的发明,相传是从阿拉伯地区传来,而阿拉伯地区的染色法所使用的就是茜草。 土耳其红 由于红色被奥斯曼帝国垄断,欧洲人曾经一度试图复制土耳其红,但都没有成功。直到新大陆的发现才给欧洲殖民者一个意外的惊喜。 1492年后,新大陆上的西班牙的殖民者非常惊奇的发现,无论是玛雅人阿兹特克人或是印加人,都穿着非常鲜红的织物,即使布料粗糙,但是颜色非常纯正。 阿兹特克织物 经观察后得知,这些原住民从仙人掌叶片上刮下来一种灰白色的寄生虫做成的染料。这种小虫子用手一捏,就会爆出猩红色的液体。这并不是血,而是它体内由于吸收仙人掌汁液而产生一种红色素。 西班牙殖民者笔下的美洲原住民从仙人掌叶片上采集这种寄生虫 西班牙人为其取名Cochinilla,小猪。。。英文译作Cochineal,这就是仙人掌虫,也就是胭脂虫的由来。 胭脂虫晒干磨成的粉 这是一笔好生意,西班牙人开始垄断这种秘密的新技术,成为了欧洲红色的主要供应商。英国士兵的红袍子在这个时代都是西班牙人用胭脂虫一个一个挤出来的。 英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知道。直到1788 年,英国人将仙人掌引进到了英国的殖民地澳大利亚。。。 仙人掌在澳大利亚活了,但胭脂虫全死了。后来英国人也尝试着在南非等地试验也都未成功。直到1824 年墨西哥独立,西班牙人最终失去了对胭脂虫的全球的控制力。 时间进入20世纪后,随着食品工业化发展,追求食物的卖相,胭脂虫作为色素成为了一种食品加工业必不可少的添加剂,被广泛使用。1967 年,美国FDA食品药监局,将胭脂虫批准成为食用染色剂。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胭脂虫作为纯天然的食品的添加染色剂,是一个公开的秘密配方,并写在食品成分表里。大家可以在包装食品背后的成分列表之中看到它,如果是中文的话,它可能会直接写胭脂红,胭脂虫提取物,或者E120。如果是英文,你可能会看到Cochineal的字样,是从西班牙语中的cochino 直接音译成的英文。 2010年之后,由于素食主义的崛起和宗教的影响,这种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2 年,星巴克的一款叫作草莓星冰乐的饮料被踢爆使用胭脂虫。事件被闹得山响,星巴克同年宣布不再在任何产品中再添加胭脂虫染色剂。 其他同档次的食品工业也开始逐渐的将胭脂虫从他们的产品列表中剔除。 消费者对颜色与卖相的迷恋使得色素并不会退出,胭脂虫虽然是虫子,但仍是一种无毒无害纯天然的色素(有报告说有人也会对胭脂虫过敏)。一些厂家取而代之的却是一些非天然的添加剂,很多是从石油副产品所提取出来的染色剂。这些染色剂的安全性或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至少较胭脂虫来说风险要高得多。 所以在挑选食品时,吃还是不吃胭脂虫,这就看你的选择啦。。。
【时间轴】 02:01 期待与口碑的落差,究竟隐藏了什么? 09:29 《画皮》:大众喜爱的恐怖故事背后的独特魅力 19:00 《画皮》故事中的“恶心”与无法摆脱的过去 28:31 中国版《本杰明巴顿骑士》:《鲁公女》中返老还童的情感与生死之旅 37:58 中国古典爱情的深刻表达 57:03 故事的演变:从历史到虚构的界限模糊化过程 01:06:30 故事的原始形式与想象力的提升 01:16:05 《莲花公主》带来的启示与转变 01:25:36 艺术的沉浸与怨气:电影创作与观众之间的沟通障碍 01:35:03 迷失在故事的世界 01:44:36 文学的作用:让心灵变得温暖与敏感,而不是麻木 【BGM】 二手玫瑰 - 命运 (聊斋:兰若寺版) 郭好为 - 深夜坠井 郭好为 - 画皮 - 书斋魂迷 郭好为 - 画皮 - 陈氏归家 郭好为 - 鲁公女 - 救人蒙太奇 郭好为 - 鲁公女 - 真情于背 郭好为 - 鲁公女 - 之死靡它 郭好为 - 鲁公女 - 张生入黄泉 郭好为 - 聂小倩 - 诉说身世 郭好为 - 夜探兰若寺 戴娆 - 故事就是故事 郭好为 - 崂山道士 - 砍柴蒙太奇 郭好为 - 莲花公主 - 花朝节赠画 郭好为 - 莲花公主 - 梦入莲花世界 孔三朶 - 珠玉(钢琴版)单依纯 郭好为 - 不才,蒲松龄 孔三朶 - 爱的回归线(钢琴版)陈韵若 许巍 - 故事
今天出门看天气预报了吗? 我们每天都在和天气打交道,但很少人会去想“气象学”是什么?更不用说“气象学史”了。本期播客我们和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的刘骁老师一起,从“气象学史”出发,聊聊古人是怎么观天测气的,“竺可桢曲线”为什么能和王朝兴衰挂钩,盐务、邮票、节气、神祇,又怎样串联起“气象”这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学问?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芒种,高考在即,祝各位考生旗开得胜、金榜题名、收获满满!欢迎报考清华大学!!! 嘉宾简介 刘骁,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气象学史、清华大学理工学科史、科学博物馆学与人工智能史等,著有《领航AI 启智润心:张钹传》,译有《奇仪重器:探索科学博物馆》,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清华大学开设“中国气象学史”“科学博物馆学与科学传播”等课程。 时间轴 00:52 气象学史是研究什么的? 04:03 “竺可桢曲线”、小冰期与王朝衰亡 09:52 古今中外的气象观测:从观象台到气象台站 16:40 能尝到的气象学:两浙盐务管理局 24:29 韩剧、集邮与三张气象邮票 34:21 古人的智慧:体温与测湿度的毛发 37:49 来做“二十四节气”的算术题 44:13 阴历生日和阳历生日,每多少年会重合一次? 51:16 气象与战争、玄学和国家利益 55:45 “两弹一星”与援非建设中的气象学 61:51 中国古代的气象神灵:雷公、电母、妈祖、龙王 64:33 去培养讲故事的科学传播者 70:27 怎么没人喊“我长大要当气象学家”? 74:10 欢迎报考清华大学! 竺可桢曲线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第一套气象专题邮票 索绪尔发明的毛发湿度计 幕后制作 主播:张琳 剪辑:徐琰青 责编:徐琰青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 这里是清华大学官方主办的学术内容平台,兼顾学术性与大众性,外行听得懂,内行有收获。 我们遍访清华学术大家、新锐学者,聊他们的人生经历、学术经历、经典学说、独特发现;也偶尔会组织学生圆桌,听同学们讲讲他们的所思所想。 主理人兼主播张小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常驻主播张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我们四个常设栏目: 【清华访谈录】大家学者,深度访谈 【清华大课间】清华课间,师生围谈 【清华小客厅】少年心事,朋辈互勉 【清华博论】和博士(生)聊聊毕业论文 欢迎您订阅和收听!
主播/发发大王 Zoe 程鱼 Uu 文案/发发大王 封面/司南+AI 声音编辑/司南 【瑞嘉丝】沐浴露,洗发水,发膜。 年度囤货级优惠! 听众专属链接:equity.taobao.com ✨全场所有产品,单笔实付满258元。送299的正装产品 ✨ (包括:护手霜正装* 3支 + 发膜正装) ✨ 优惠期,2个月,请奔走相告 ✨ 10:32 姐妹间互相推荐好东西,还得盯反馈。 15:50 Uu跟闺蜜一起维护公交车先下后上原则。 19:30 刘娟儿跟姐们“对打”后,惺惺相惜,成为好友。 26:40 程鱼因为自己保险的职业,主动约朋友有顾虑。 34:10 Uu跟她的发小,从连体婴儿到最熟悉的陌生人。 47:10 一个分开后让刘娟儿很惦记的朋友。 53:40 左一曾经提到过的姐妹,一段年轻时幼稚的往事。 69:25 曾经的阻力没有了,第一时间奔向你。 86:15 最终厌倦了姐妹间的肥皂剧,想往前走了,像失恋。 90:20 有很多话欲言又止,相见不如怀念吧。 ✨👩✨👄✨👨✨ 公众号:发发大王国(搜不到,搜服务号) 微博/小红书:发发大王 邮箱:[email protected]
我又来美国了。 这次来,我发现市场真的变化太快,这边很多人都开始相信一个所谓「东升西落」的叙事。于是我再次请来了莫傑麟,和他聊聊二级市场自 DeepSeek 发布以来有哪些新变化、新趋势。 在这期播客里,我们推演了「东升西落」的演绎过程和底层逻辑,谈了我们各自对 DeepSeek 和 Manus 这两个热门产品的感受,也聊了宏观的市场环境和股市的未来。 最近两年很多人都在说,这波 AI 中的最赚钱的方式是炒股。 但真的是这样吗? 二级市场真的才是大家最终的归宿吗? 【人类博物馆】 导游:曲凯,42章经创始人 九号珍藏:莫傑麟,家族办公室资深从业者 【时光机】 Part1 「东升西落」的叙事 * 00:30 为什么二级市场突然流行「东升西落」的叙事? * 1:00 推演一下演绎过程和底层逻辑 * 5:19 之前大家过于低估国内 AI 了 * 6:47 中美对 AI 的叙事重点完全不同 * 7:27 简评 DeepSeek * 9:48 简评 Manus * 10:15 Manus 是最典型的中国式 AI 产品 * 11:58 Manus 爆火背后的两个核心原因 * 14:35 为什么后来风评急转直下? * 16:01 未来的 AI 产品可能要先在海外宣发,再杀回国内 Part2 二级市场的宏观环境 * 22:04 二级市场 = 预期 + 趋势 * 23:12 关于预期——大家对中国的预期是什么? * 24:39 为什么阿里加大对 AI 的 Capex 投入后,股价大涨? * 26:17 腾讯是 DeepSeek 这波的最大受益者 * 31:11 25 年的中国在重演 23-24 年的美国 * 33:48 芯片「卡脖子」还会是问题吗? * 35:42 关于趋势 * 35:52 暗线 (宏观环境):稳中向好 * 37:30 明线 (产业趋势):AI+专精特新+消费多点开花 Part3 股市的未来 * 38:44 今年 A 股会不会继续涨,美股会不会继续跌? * 41:13 二级市场在变得越来越卷,共识的达成和演绎速度越来越快 * 43:57 这波 AI 最赚钱的方式真的是炒股吗? * 46:44「大起大落的高频波动」可能是未来股市的常态 * 48:14「做时间的朋友」还行得通吗? * 49:54 分享一些 25 年的个人观察 * 50:18 AI 领域我会重点关注三个问题 * 52:53 很多非 AI 公司也很值得研究 * 54:56 二级市场是所有人的最终归宿吗? 【Reference】 为什么我们开始乐观?关于经济发展的明线暗线、AI 与最佳实践 | 对谈莫傑麟 【The gang that made this happen】 * 制作人:陈皮、Celia * 剪辑:陈皮 * Bgm:Mondo Bongo - Joe Strummer & The Mescaleros
跨越了两个世纪的物理学巨擘、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因病于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杨振宁曾在30年前的一次访谈中说道,他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作用,他想他在科学工作的成就帮助中国人的自信心增加了,这个恐怕是他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杨振宁影响了中国好几代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大常务副校长、著名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至今难忘杨振宁说过的一番话,他曾说:“我们这一辈人过去总是盼望着中国‘天亮’,如今我们终于可以看到中国未来有无限可能。”本期,我们就来走进这位科学巨匠的一生,读懂他如何用公式拆解宇宙奥秘,用一生重塑民族自信。 你将听到以下内容: 1:07 杨振宁的求学生涯 2:44 物理学的“杰出设计师” 4:11 中国基础科研事业的引领人 6:30 杨振宁的影响力不止物理学 文字作者:钱童心 播客编辑:阿贵 曹小妍(实习) 监制:yoiyo 这是一档由第一财经推出的播客节目,专注解读热点商业资讯、财经事件,分析背后逻辑,提供干货,在这里,你可以听点你想听的~ ✨周六有约!第一财经全新栏目《无限进化》(Infinite Evolution)重磅上线✨作为第一财经旗下专注商业进化的深度访谈IP,它关注一切可让人获得进化的商业和事物!你有想听想聊的话题,也请留言发给我们,加入光荣的进化,下一期主题可能由你定义~
最近,一则关于卢浮宫的新闻轰动了全球,4名蒙面人在光天化日之下,用升降装置潜入这座百年博物馆,仅用短短几分钟就劫走9件拿破仑时期的珠宝,还留下了破损的皇后皇冠。要知道,自1911年《蒙娜丽莎》失窃后,卢浮宫已经百年没有遇到如此规模的劫案。而更让人震惊的是,目击者称案发时安保尚未完全就位,法国司法部长甚至直言 “失败了”。这起劫案究竟暴露了哪些问题?为何近期法国博物馆频频失窃?本期,我们就来深入聊聊这背后的故事。 你将听到以下内容: 00:52 劫案细节 02:32 安保措施缺失 04:01 作案时间仅几分钟 04:44 法国博物馆状况频出 06:35 过往卢浮宫的被盗事件 文字作者:钱小岩 播客编辑:阿贵 曹小妍(实习) 监制:yoiyo 这是一档由第一财经推出的播客节目,专注解读热点商业资讯、财经事件,分析背后逻辑,提供干货,在这里,你可以听点你想听的~ ✨周六有约!第一财经全新栏目《无限进化》(Infinite Evolution)重磅上线✨作为第一财经旗下专注商业进化的深度访谈IP,它关注一切可让人获得进化的商业和事物!你有想听想聊的话题,也请留言发给我们,加入光荣的进化,下一期主题可能由你定义~
最近的日本政坛是极其的热闹,在成功说服了日本第二大在野党后,日本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圆了首相梦。高市也由此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她现年64岁,是日本右翼政客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并提高防卫开支。但热闹背后,疑问却越来越浓:她靠紧急拉拢维新会才凑够执政票数,自公联盟瓦解的裂痕还没弥合;这边日经指数借着高市交易逼近5万点,那边外交三连考接踵而至。这位没太多外交和经济经验的右翼政客,到底能不能扛住压力?她的首相生涯,会是转瞬即逝的昙花一现吗?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高市早苗的执政困境。 你将听到以下内容: 1:02 “高市交易”重获动能 2:13一波三折的17天 3:29 为什么高市最终能当选 5:32 高市早苗内阁名单公布 6:56 是“花瓶”还是“铁娘子” 7:36 外交“三连考”在即 文字作者:潘寅茹 播客编辑:阿贵 曹小妍(实习) 监制:yoiyo 这是一档由第一财经推出的播客节目,专注解读热点商业资讯、财经事件,分析背后逻辑,提供干货,在这里,你可以听点你想听的~ ✨周六有约!第一财经全新栏目《无限进化》(Infinite Evolution)重磅上线✨作为第一财经旗下专注商业进化的深度访谈IP,它关注一切可让人获得进化的商业和事物!你有想听想聊的话题,也请留言发给我们,加入光荣的进化,下一期主题可能由你定义~
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县域消费不断崛起。一些消费大品牌纷纷抢滩布局县城,以及中小城市。以前提到山姆、希尔顿、星巴克这些品牌,大家可能会默认是一二线城市专属,但最近几年,越来越多小县城里也竖起了它们的招牌,这背后,是县域消费的强势崛起。本期,咱们就结合官方数据和真实案例,聊聊大品牌为啥扎堆下沉县城,以及县域消费的新潜力。 你将听到以下内容: 00:41 山姆加速向下沉市场拓展 1:49 品牌下沉打通的关键链路 3:29 消费大品牌抢滩布局县城 4:40 星巴克的下沉市场“争夺战” 文字作者:林靖 播客编辑:阿贵 曹小妍(实习) 监制:yoiyo 这是一档由第一财经推出的播客节目,专注解读热点商业资讯、财经事件,分析背后逻辑,提供干货,在这里,你可以听点你想听的~ ✨周六有约!第一财经全新栏目《无限进化》(Infinite Evolution)重磅上线✨作为第一财经旗下专注商业进化的深度访谈IP,它关注一切可让人获得进化的商业和事物!你有想听想聊的话题,也请留言发给我们,加入光荣的进化,下一期主题可能由你定义~
王俊,浙江大学哲学学院院长。 真正良好的生活,其实不仅仅是径直投入附近,而是建立在对于支配我们生活行为的底层观念的认知和反思的基础之上的。 在今天新技术的万丈光芒下,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时代在不断加速,文化工业和消费主义生产并无限放大欲望,知识和思维被外包给人工智能,碎片化信息取代了专注的洞察,搭子文化取代了稳定的共同体…… 从19世纪开始,唯科学主义、实证主义、还原主义就为当下这个技术时代定下了基调:客观的真理、被动的自然、无限进步的科学。与之相应的是个体生活中意义的匮乏,单一的价值标准和优绩主义的社会。如此境况下,我们原本具身的、具体的、丰富的、质性的日常经验被不断抽象和贫瘠化,生命力被掏空,精神危机降临。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危机感,它有永不遗忘的知识、出色的逻辑推理,它不知疲倦地学习,甚至能模仿人类的心灵。但王俊则在危机中看到了更多反思的可能——当人类的体力和智力都不再被社会发展所急迫需要时,我们不得不再次面对那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人的生存意义何在?我们如何用哲学来观察和描述我们的生存境况,又如何寻找摆脱时代困境的出路? 【时间轴】 00:07 生命力被掏空、充满塑料感的共同体、孤独感,数字时代在提供给我们全新生活经验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不幸的生存经验。 01:36 科学成为我们看待世界和理解自身的意义框架,而“无限进步”是科学当中最重要的一个信仰,我们当下生活的所有意义都建立在对未来的信心上。 06:13 意义不断被抽空,生活不断去神圣化。 人无非是一堆脱氧核糖核酸,是一堆分子和原子的集合,人类被降低了。 08:35 优绩主义变成唯一的价值标准,如果达不到优绩的顶端,就不配享有任何愉悦感和成就感。 10:02 所有事物的时效性变得越来越短,当下在不断萎缩。我们不仅没有了可以终身受用的价值和理想,也没有了可以维系一生的职业、家庭和爱情。 14:53 “漠无差别的领会”:我们今天很容易就可以结成一个共同体,但这个共同体非常之脆弱,没有真正的稳定的共识和共同价值。 20:40 面对人工智能体的时候,我们面临的可能是更大的观念性危机:“心灵的迷失”。 25:30 真正良好的生活,其实不仅仅是径直投入附近,而是建立在对于支配我们生活行为的底层观念的认知和反思的基础之上的。
10月13日凌晨3时16分左右,四川成都天府大道仁寿视高段发生一起涉及小米SU7 Ultra的交通事故,驾驶员不幸遇难。从交通法规的角度出发,此次事故的归责很明确,即便没有酒驾也是驾驶员全责。唯一剩下的疑问在于“车门为何没能打开”。 与今年早前发生的智能驾驶事故不同,小米在此次事故中的直接责任明显要小上许多。然而,过去一段时间里,小米汽车用户在现实道路上的事故持续频发,仍无情揭露了一个事实——小米汽车接下来的底层经营战略,必须进行调整了。 【时间轴】 01:54 性能、平价、年轻化,小米汽车的“危险三角” 04:19 “难以操控”的性能模式,同样“难以限制” 06:37 “出奇制胜”的小米,该学会“守正”了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