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2024 - A

lost in music

A 00:00 01.Tigran Hamasyan - Areg's Calling (Towards The World Above) 05:10 02.Tigran Hamasyan - The Eternal Birds Sings And The Garden Blooms Again 11:08 03.The Future Sound Of London - Honesty 15:28 04.Amaro Freitas - Y'Y 20:40 05.36 - Imagine The Truth 24:33 06.Yirinda - Galangoor Baya (Welcome) 28:44 07.Jaubi - Chandrakauns 32:40 08.LAIR - Tatalu 35:40 09.LAIR - Setan Dolbon 39:25 10.Sababa 5 - Halilim Halilim 43:13 11.Sababa 5 - Nasnusa 48:25 12.Sharon Isbin - By The Moon - Raga Behag (Live) 2024年,我们探访了世界各地的旋律与节奏,这份年终精选是总结,也是一次音乐疗愈。以世界音乐、爵士、迷幻和电子为基调。 A组:深情与探索 从Tigran Hamasyan的旋律开始,他的《Areg's Calling》带我们走向一个崭新的音乐世界,在无限的音符中找寻心灵的共鸣。接着是The Future Sound Of London的《Honesty》,带着一丝恍若梦境的电子音符,我们与未来展开对话。Amaro Freitas的《Y'Y》带来了迷人的节奏,而Jaubi的《Chandrakauns》则用印度的旋律语言讲述深邃的故事。每一首歌曲都象征着一段音乐的旅程,跨越种族与文化,带你进入未知的声音维度。 B组:温柔与反思 《Fort Apache Meadowlarks》如同一场静谧的雨后,Deborah Martin与Erik Wøllo带来的旋律轻柔而温暖。Dal:um的《Dot》与《Poison And Antidote》让我们在古老与现代之间游走,犹如时光倒流的两端。接下来的Mari Kvien Brunvoll与Stein Urheim的合作将你带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自然与音乐的交融。Svaneborg Kardyb与Brad Mehldau的作品则提供了静谧的思考空间,为内心注入宁静。 C组:融合与创新 进入C组,我们会遇到更多令人惊艳的音乐混合。Nonkeen的《Product》与《Of Plasticity》将电子与传统乐器的结合呈现得淋漓尽致,而Ill Considered的《Katabatic》则是将爵士的自由与现代电子的实验进行深度融合。Bill Laurance的《Right Where We Are》展现出他对音符的掌控,Jazzrausch Bigband的作品如同大型交响乐团中的即兴演奏,带来震撼的感官体验。而最终,Mixmaster Morris与Jonah Sharp、Haruomi Hosono的合作《Quiet Logic》将多元的声音融为一体,带你体验音符的深度与逻辑。

55分钟
2k+
6个月前

037. 洛杉矶弗里茨艺术周:我们为什么还热爱艺术?

bubblewrap泡泡纸

本期节目,Jiayi将带大家直击洛杉矶的Frieze艺术周。Frieze与Felix两个主要博览会吸引了三万余名观众,洛杉矶在展期内的节奏因此变得密集而焦灼。 我们讨论到了Lisson画廊的Kelly Akashi,在山火摧毁她的家与工作室后,以作品回应重建与消逝;艺博会现场,两家画廊意外带来了同一位艺术家的作品;与此同时,美术馆的展览在艺博会期间提供了更深层次的视角,而策展人walkthrough的能力是否影响观众对展览的理解,也成为了这次艺术周的一次重要观察。让我们一起进入Frieze艺术周的现场~ 11:36 灰烬中重生:Kelly Akashi 23:39 撞作品大乌龙:画廊撞艺术家撞作品到底尴尬不尴尬? Lisson 画廊2024年 A WAY OF LIFE 展览现场,纽约 左:Hannah Hoffman画廊展位 右:Lisson 画廊展位 博物馆展览 41:51 ICA展览:《Scientia Sexualis》 Salome’s Revenge & Fuck Balony, 2023 Jes Fan, “Form Begets Function”, 2020 54:16 Hammer Museum展览:《Alice Coltrane: Monument Eternal》 1:03:19 LACMA展览:《Imagining Black Diasporas: 21st Century Art and Poetics》 展览现场图 BGM 是来自hagroml 的 Tipsy Toes,你可以在这里听到她的更多作品。163cn.tv 剪辑:小红书@cky爱剪辑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别忘了点赞、转发、订阅我们的频道~ Bubblewrap 双周周三更新,祝大家情人节快乐,我们下期见 🤍🤎

75分钟
1k+
6个月前

Vol.10 法律猎头不敢说的真相:从百万年薪消亡记到“铜三铁四”的生存战 | 先“疯”对谈

法政先疯

近两年的法律招聘市场(尤其是法务招聘)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态势——需求端的疲软与供应端的“挤兑”。2025年的法律招聘趋势是否真的迎来了回暖,传说中的“金三银四”又能否如期而至?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法律猎头小羊,深度解析法律人的职业发展路径,从市场动态到求职策略,从律师转型法务的核心考量,到高薪法务岗位的真实现状,再到猎头筛选候选人的幕后逻辑,层层拆解法律招聘市场的关键趋势。同时,我们也将探讨法务岗位的薪酬水平、企业招聘偏好的潜在逻辑,以及法律人跨界发展的可能性。无论你是在求职、考虑转型,还是想洞察法律行业的人才流动趋势,这期节目都将带来信息密度拉满的深度解读。 本期嘉宾: 小羊老师:一个半道从互联网后台人员转型到猎头的土澳海龟。 本期主播: 王木木:现役合规律师。要疯不疯,努力进化中。 君君君宝宝:前诉讼律师,已转业法务。疯度看心情,努力不退化。 本期节目你能听到: ▍Part 1 嘉宾介绍 00:33 小羊老师的自我介绍:从互联网转型到法律猎头的职业经历 01:11 法律猎头的工作日常:70%时间和法律人交流,30%时间用于内部汇报和客户对接 02:32 法律猎头的休息日:“卷不卷”全看个人 ▍Part 2 市场趋势与上岸法务 03:14 2025年的法律市场有所回暖?“金三银四”招聘季能否回归? 03:37 企业招聘规划的时间线解析 04:57 哪些领域和行业的法务需求正在增长? 08:03 律师转型法务:缺乏相关领域/行业背景的律师如何突破? 09:45 企业招聘的“两级分化”现象:为何更倾向于高年资或较低年资候选人? 11:30 企业招聘中的“甲乙复合背景”是真实需求还是筛选借口? 13:04 甲方压价有多狠? - 律师和法务的薪资逻辑大不同 14:51 年薪百万法务岗位还剩几何? 16:26 不同年资法务的市场薪酬水平揭秘 19:45 企业招聘法务到底看中哪些核心素质? 23:52 所谓的“气场不合”,企业到底是在嫌弃些什么? 26:14 面试到发offer的周期差异:取决于公司类型和业务需求 27:27 当前市场环境下,法律人应如何设定合理的求职时间心理预期? ▍Part 3 猎头操作与求职技巧 29:22 现在的市场环境下,猎头招聘的岗位多少有“硬伤”? 31:48 猎头如何筛选候选人:匹配企业需求才是核心? 32:13 自己投递vs. 通过猎头投递,有什么区别? 33:30企业对候选人的负面评价或是无反馈,猎头会如何处理? 35:55 招聘软件的岗位是真是假?为何打招呼和投简历总是石沉大海? 37:25 官网、公众号、招聘软件,哪个投递渠道更有效? 39:06 候选人如何争取更好的薪酬待遇?猎头在谈薪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 42:44 企业对女性候选人的隐形顾虑:婚育问题是否影响招聘决策? 47:05 被裁员的法律人如何重启职业生涯? 48:05 裸辞=高风险?Gap期对求职影响有多大? ▍Part 4 简历准备与令人心动的offer 50:21 猎头和企业眼中的一份好简历长什么样? 50:55 投递律师岗 vs. 法务岗,简历应该分别怎么写? 52:51 法务岗的简历有哪些撰写技巧? 53:54 简历一定要控制在一页吗? 55:02 简历到底要不要放照片? 55:37 拿到多个offer,如何选择? ▍Part 5 转行探索和法律猎头的职业生涯 57:45律师/法务转型法律猎头,是一个打破天花板的好选择吗? 58:48 法律人想转型跨行,可以有哪些选择? 01:00:30 想做法律猎头,入行前需考虑哪些因素? 01:02:18 外资猎头与本土猎头有何差异? 01:04:11 猎头工作的崩溃时刻盘点 【听友群】法政先疯听友群已开放,赶快扫码进群,大家一起来发疯! 背景音乐: 《狂热》— 苏打绿 《Freedom》- Anthony Hamilton & Elayna Boynton 收听平台: 小宇宙| 苹果播客(Podcasts) | 喜马拉雅| 网易云 | QQ音乐 | 荔枝

66分钟
1k+
6个月前

Vol.52 春日漫游指南:把这些BGM装进你的踏青行囊

出发计划

本期主播:老吴、舟舟 冬去春来,北方终于迎来了枝头的绿意。朋友们是不是也迫不及待要带上背包出门踏青啦~ 进入自然的同时怎么能少了音乐呢!我们为大家挑选了10首不同风格适合做春天BGM的歌,希望它们能在路上陪你出发~ LIST OF SONGS 1. 《lavender》- JVKE & Pink Sweat$ ‌电子+RMB 的迷幻感觉,律动性非常好,特别好扭的一首歌,感觉很适合在看着晚霞的时候拿着一瓶小啤酒自己跳一下~ 2. 《her》- JVKE JVKE在新婚的时候送给爱人的歌。 他的音乐总是带着很强的画面感和空间感,一开始还在晴空之下蹦跶,后来似乎随着不断旋转变幻的声音进入了迷雾森林,而最终那个人出现在了光的尽头,随之而来的是让人沉浸的幸福感和平静。 3. 《大雄》- 古巨基 这首歌本来是一首很清甜的小情歌,歌词中男主就像多啦A梦中的大雄(也比)一样,是一个弱小,细腻的小男生。他在表达自己爱慕的时候是一种担心被拒绝,但话语中描绘着的都是两个人未来在一起的小日子大概会是多么甜蜜的感觉。 这种感觉呢,是另一种春,叫做怀春~~ 温柔,青涩,纯净,就好像春天里刚刚冒出芽的小嫩草的感觉。 在城市里如果偶然间走到一间花店,或者看到年轻的情侣们拉着手走在路上的感觉。 4. 《岁神行春令》- 福禄寿 三位中央音乐学院出身的音乐人,她们的音乐有浓郁的东方色彩,平静中却能给人的内心带来力量,用电子乐的精巧灵动和古典音乐和谐深邃交融产生独特的美感。 《岁神行春令》,是花呗和福禄寿的跨界合作,以正在修复的文物——敦煌遗书产生的灵感创作。意在一年一岁一轮之时,告别旧岁、祈福新春。 整首歌用钢琴为底色,加上厚重感的大鼓、明亮感的钟琴、柔和的竖琴、清脆的摇铃和弦乐,让整首歌既有祭祀时的神圣感又有史诗感,似乎能在音乐中感受到轮回,我们又处在春风里了。 5. 《One Day》- Matisyahu 本名(Matthew Paul Miller),1979年6月30日出生 ,是一个犹太裔的雷鬼音乐家。Matisyahu是他的希伯来名,意为“上帝是我的光”‌。 这首歌的歌词格外的推荐,特别适合遇到困惑,或者是感觉最近比较平平无奇的状态去听,感觉能找到一点点生命的光。跟着歌词穿过咆哮的河水,就好像我们徒步过程中的体验一样,最终会在路程的尽头找到自我。 6. 《月光》- 浅堤&郑敬儒 浅堤,来自中国台湾的高雄,团队核心是主要的词曲创作者女主唱 依玲,他们在2016年成团,5月试发行的《demo.1》一发出就入围了台灣金音奖最佳摇滚单曲。 依玲的声音我想用清甜温暖来形容,邀请同为台湾乐队deca joins的主场郑敬儒一同合作这首月光。依玲清亮的声线搭上温柔的郑敬儒,感觉正好和这首歌名一样,春天的夜晚在河边散步,伴着淡淡的水汽,月光柔柔的穿过海棠花洒在身上。 7. 《Blóðberg》- SigurRós 乐队名称跟曲名都是冰岛本地语,blooberg我查了一下是一种冰岛当地的草本香料,当地人会用作烤烟熏羊肉时候使用。SigurRós是来自雷克雅未克的冰岛后摇滚乐队(意为“胜利的玫瑰”)。 他们的音乐是美丽而又充满生机的,听的时候基本上都能联想到自然景色。 8. 《你自己与你所有》- Schoolgirl byebye 一提到春天,总是会让人联想到浪漫恋爱。 诞生于南京的Schoolgirl byebye乐队像是浪漫主义的一个化身,主唱杨越与鼓手更生仔因相爱而组队,他们介绍自己的乐队:起因是和自己最好的朋友谈恋爱。八年后他们用这首歌献给新生的女儿,满怀希望与爱。 9. 《Flowers of light》- Caspian里海 这首歌从刚一开始节奏跟曲调就很明媚,后面的高潮部分给我的感觉带有一些负重,但是却很挥洒。感觉非常适合骑行的朋友们,节奏很压拍,几乎可以跟公路融为一体。 其实这张专辑中的同名曲《circles on circles》也很推荐,只不过歌词有点灰暗就没有推荐在这里。 10. 《春风吹》- 方大同 以此纪念。

57分钟
99+
6个月前

创立首家脱口秀公司的我,在笑声背后有着怎样的思考路径?对谈喜剧人李新

「设计,几何?」

Amy李新,鲜榨喜剧创始人。2006年6月~2010年3月在美国加州南加大电影学院和戏剧学院师从两位知名好莱坞明星、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教授Nina Foch和Jennifer Warren,戏剧教育家Sharon Carnicke及喜剧导演David Bridal学习喜剧。2009年与Jennifer Warren女士联合创办好莱坞DNA演艺协会,推广Uta Hagen的表演流派。2010年回国后创办鲜榨喜剧。 同时也是北京服装学院动画系的客座教授,教授“动态肢体语言”与“影视故事创意”。我有杂志、电视、电影等多种媒体工作经验,担任BBC环球节目模式中国制作中心节目模式总监,负责BBC环球的娱乐电视节目模式在中国的销售、推广与制作指导,曾与浙江卫视、东南卫视和湖南卫视等多家电视台合作《最高档》、《一百万梦想》、《中国梦想秀》和《欢乐合唱团》等大型娱乐节目,并负责电视台的创意与制作培训,在欧美模式节目创意和指导上有丰富的经验。 尽情放松,沉浸在喜剧的魔力之中吧。 02:05 语文天赋与写作技能:探索文字背后的秘密 06:23 从焦虑到梦想成真:我在美国电影学院的追寻与成长 12:49 用喜剧思维改变你的世界:一部喜剧行业的底层逻辑之旅 19:16 探秘企业服务工作坊:喜剧行业的TO B培训趋势 25:42 创业经历与个人成长:从追求速度到追求价值的转变 32:08 探寻喜剧的真正成功:被喜爱而非被尊重 38:34 完全投入的状态:追求梦想与改变生活的努力 44:58 小丑的表演艺术:独特味道与观众共鸣的奇妙旅程 51:25 探索教师职业的挑战与满足感:一个老师的内心旅程 57:51 脱口秀写作:如何找到生活中的情绪点并转化为幽默? 01:10:42 让空间焕发生机:如何吸引人进入办公室和会议室? 听友群+V: JXLJXL36 嘉宾们也都在群里哦~

77分钟
99+
6个月前

零食05:简中冲浪三十年

越烤越糊 Overcooked

🎂 烤糊竟然六周岁了!今年端午假期5月31日,我们将携手友台,于上海首次举办线下活动。具体细节稍后公布,期待在线下第一次与大家见面! 第51期节目,我们迎来了可谓著作等身的嘉宾 Gabriele de Seta,也是节目史上首位非中文母语的嘉宾——而他对中文互联网的熟悉与研究,让烤糊两位土著都自愧不如。 年初的洋抖难民潮让许多人欢庆网络地球村的幻景;而今年也正是简中互联网的三十周年——千禧年初,Gabriele通过MySpace来华寻找乐迷;烤在贴吧放话要认识全年级所有人;糊精心打造QQ空间和微博背景。而今日,我们心甘情愿成为隐身的momo;中国平台从山寨抄袭,转型为神秘的东方高科技;算法成了日常词汇,而我们真的在被监听吗? 本期久违的「零食」闲聊,我们与Gabriele邀请你一同展开个人冲浪梦核考古,细数简中互联网三十年的变迁。 🐧 另一则通知:我们将不再使用爱发电与竹白平台。曾付费订阅通讯的朋友,欢迎联系烤糊的微信号yuekaoyuehu,我们会给你退费或转入听友群!还想支持烤糊的听友,也欢迎给我们微信自由打赏,来听友群一起玩,分享猫片、麦麦和节目讨论! 我们也于近期开通了小红书,欢迎关注! 本期速览 [00:00] 重要通知:烤糊六周年! [01:32] 个人冲浪回忆录 [22:06] 何时我们放弃个性化,成为momo了 [32:35] 何时我们主要浏览,不再发布了 [46:20] 平台屎化全球不可避免? [53:50] 关于算法的民间传说 [73:43] 抖音算法:神秘的东方科技 [79:50] 洋抖难民潮:地球村幻灭后的短暂狂欢 [85:17] 无线网络的地缘政治边界 [88:58] 平台零工不做“算法文盲” [95:23] 笑脸何时变反讽了? 相关索引 * Gabriele de Seta 个人网站 * ALGOFOLK - algorithmic folklore 项目 * Cursed With Good Ideas 播客 * From ASCII lanterns to synthetic livestreams: Three decades of Chinese digital folklore - Gabriele de Seta * 新闻实验室 - 内容爆炸,关系稀薄|免费newsletter(077) * 烤糊的古早微博回忆 - 公告 烤糊微博暂时停更 * 端传媒 - 網絡觀察:「印第安人」是貶義稱呼嗎?美洲原住民在小紅書|Whatsnew * 越烤越糊 - 第十三道:回音壁、政治极化与对话的(不)可能 * 越烤越糊 - 第十四道:这年头不用表情包都不会聊天了 * 越烤越糊 - 第二十道:AI 艺术(本期录音之前 ChatGPT 还没火) * MSN(1995年发布) * ICQ(1996-2024年6月) * QQ(1999年发布) * Myspace(2003发布) * 百度贴吧(2003年发布) * 豆瓣(2005年发布) * 人人(2005-2024年12月) * 新浪微博(2009年发布) * 微信(2011年发布) * 快手(2011年发布) * 小红书(2013年发布) * 抖音(2016年发布)/ TikTok(2017年发布) 声音片段 * The IT Crowd Series 3 Episode 4: The Internet * The Kiffness x Cala - I Go Meow (Singing Cat) * 攬佬SKAI ISYOUGOD《因果》 logo@找鸟儿 联系我们 公众号 糊汉三(athousandknives) 邮箱 [email protected] 微信 yuekaoyuehu 爱发电上赞助

113分钟
1k+
6个月前

171. Handwriting In A Digital Age - The Leuchtturm Story

贝望录

In this episode, Bessie sits down with Axel and Max Stürken, the Co-CEOs of Leuchtturm1917, a premium stationery brand that has stood the test of time. As the company approaches its 108th anniversary, the brothers discuss their journey of transforming a traditional family-run business into an industry leader in high-quality notebooks. From stamp collecting albums to coin collections and finally to the globally recognized Leuchtturm notebooks, Axel and Max share how their company has adapted, innovated, and thrived in an increasingly digital world. The conversation explores the impact of digitalization, why handwriting remains relevant, how the brand’s annual color themes came to life, and why they have resisted going public despite numerous acquisition offers. They emphasize a core principle that has guided their success: focusing on customer needs and refining the details. Whether it’s introducing numbered pages, custom indexes, new color palettes, or even waterproof notebooks, Leuchtturm1917 continuously evolves by listening to its customers and responding with thoughtful product innovations. Whether you’re a stationery lover, entrepreneur, or creative thinker, this episode offers deep insights into heritage branding, business resilience, and the enduring magic of writing by hand—because writing is thinking on paper. Quotes That Inspire: 📝 “Writing is thinking on paper.” 📝 “The more digital our world becomes, the more people turn back to real, tangible experiences.” 📝 “We don’t create disposable products—our notebooks are made to last, just like the ideas people put inside them.” 📝 “We love being independent—keeping the company family-run allows us to focus on quality, not quarterly reports.” 📝 “People don’t just buy a notebook; they buy a tool that helps them reflect, create, and remember.” Bessie 录制这期节目前的准备-播客「手帐」 Bessie, Axel & Max ***欢迎收听并留言,我们会挑选10名幸运听众,送出「贝望录定制版」Leuchtturm1917经典A5中开笔记本(金色、银色随机) 【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 【嘉宾】 Axel Stürken & Max Stürken Co-CEO, Leuchtturm Group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 广告营销行业资深从业者,商业观察者 【后期制作】 小朱(播客公社)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FM、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56分钟
5k+
6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