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经常感觉闷闷黏黏的,编辑部决定聊些清爽有劲儿的话题,就是“我发现自己其实是天才!”。我们之前更倾向于大胆承认自己是普通人,但今天就来再大胆承认一下,我们其实也是天才,或许普通生活里,也暗藏着无限可能。 ⬆️收听指北⬇️ 01:05 天才和普通人的比例,请分享 07:51 到底什么是天才:凝结成一个词passion 14:19 你是哪种类型的天才? 28:36 曾经可能也是商业奇才 31:36 “手工耿”竟在我身边 40:45 没人比我更会整合资源 43:33 是谁曾掌管某品牌北欧四国社媒账号? 45:07 那些从别人口中得知的优点 50:45 世界不能没有这些天才姐妹 01:03:02 天才姐妹在创造新规则 01:08:02 我们是独一无二的普通人,也是独一无二的天才 本期节目由乐高集团赞助播出。女孩能够做到的有很多,她们可以大胆地进行不同的尝试,不论是什么样的行动,都是一种突破和改变。就像乐高集团在今年6月推出的以“世界任她搭She Built That”为主题的活动,就是希望鼓励女孩多多勇敢尝试,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本期主播:Jiarui、荞木、林蓝、思臻 ✂️剪辑:二文 🎵BGM:Carefree melody-Twin Musicom 👏🏻欢迎关注🍠@没理想编辑部
本期讨论一个很酷的问题。听起来有点颠覆,但再想想也是一件很可能要落地、或者至少需要开始琢磨的事——如果AI要开始和“钱”产生关系了,比如要用钱、要帮我们付钱了,它该怎么办? 乍一听很酷,但金融业界中登老登们稍微想一想,这里面就全是坑了:安全、合规、手续费、结算速度、拒付风险…样样踩雷。 更别说未来如果真是一群 AI同时协作下单、自动分账,现在的传统支付压根儿没为AI和机器人准备过入口。 那么问题来了:加密货币能接住吗? 本期我们就开开脑洞:聊一聊AI付钱这件事。展开一下:传统支付为什么不适合 AI?加密支付更合适吗?AI世界里的合规与身份,“身份与契约”会如何体现?未来的支付关系(人→机、机→人、机→机)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现在就能落地的场景? 本期金句:“信用卡向左,数字货币向右”:AI+Crypto让一切殊途同归。 时间戳 ·00:05:00 传统支付为什么不适合AI? ·00:14:25 传统支付的合规红线:设计本来就是“对抗机器人”的 ·00:25:16 DvP与“即付即得”:AI原生服务和加密支付其实是完美对应的:1 AI token = 1 crypto token ·00:33:52 人↔机、机↔人、机↔机:有可落地场景吗? ·00:39:08 信用卡向左,数字货币向右:它俩在密码学上本来就是同构的? ·00:58:17 身份与契约:AI的独立性何以成立? ·01:02:16 最后评论一下GPT5: 难道未来AI只是一个“大号人类”? 文字版: 01 (00:05:00) 为什么不能把信用卡交给AI? 一个“谁是主体”角度的解释: 假如人类把信用卡“三要素”交给一个强大的Agent——它能识别网页、填写表单、完成支付,技术上确实可行。但此支付行为仍然指向持卡人本人,信用卡交易可通过银行申诉撤销,AI 既没有决策闭环,也不具备独立的经济后果,这与希望 Agent 甚至 AI–AI 形成自洽经济体的目标相悖。 回到中本聪的原点:互联网上的付款依赖中介、交易可撤销;现实中用现金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可撤销。不可撤销的数字货币交易,才让AI 的支付与交付对等,像现实中的民事主体那样承担结果,具备民事行为能力。 02 (00:14:25) 传统支付的合规红线:设计本来就是“对抗机器人”的 一个实操角度的解释: 这个问题问支付从业者,回答就很简单了——三个字:不合规。“AI记卡号”这件事本来就是雷区。 现在支付行业的标准:PCI DSS 对任何持卡人数据(CHD)与敏感数据(SAD,如 CVV)的存储、处理、传输有极严格要求: CVV 不可存储,截图、语音、聊天记录、日志都不可以,prompt 里也不行。现在大模型LLM链路伴随向量库、日志追踪、备份,一次可见就可能多副本落地;甚至可能因幻觉回吐被动泄露。 唯一可行是让AI 永远看不到卡数据,转而用支付网关的 token 化、ID 触发扣款或高度间接的二层授权。但这一切意味着专网隔离、全链路改造与高昂成本,对小团队几乎不可行,传统支付因此对 AI 基本关上大门。但如果假定任何上云都有泄露风险,加密支付也需对抗同样的问题。 更深层的冲突在于:传统支付的体验与风控是“对抗机器人”的:CAPTCHA、生物识别、页面各异;费率以按笔计费为主,不适配 AI–AI 的高频小额。要从防范转为协作,需要支付范式的整体迁移。 03 (00:25:16) DvP与“即付即得”:AI原生服务和加密支付其实是完美对应的:1 AI token = 1 crypto token 数字货币真正匹配的场景是DvP(deliver vs payment)/DOP(deliver on payment):付款即交付、即刻完成。 AI 服务天然契合这一范式——一次 prompt、一次算力、一次输出,支付对价清晰,若不满意可以再问再付,上一次支付买的是那一次的输出。相比订阅月费这种传统方式买现代服务,链上即用即付更原生。 更进一步,连计费单位可以对齐!1 AI token = 1 crypto token:链上token 的最小计量对应模型输出的 token,甚至让 Agent 发行自己的结算 token,用多少 token 输出多少 token 的结果,预付、退款、分账全由链上合约处理。这种按量计价与微支付粒度在法币体系中难以落地。 04 (00:33:52) 人↔机、机↔人、机↔机:有可落地场景吗? 支付关系可以拆成三类:人向机(比如购买数据/算力/服务,或让 AI 代付)、机向人(比如补偿、分润、版权回流)、机与机(比如协作、自动分账、自动签约)。 只要把人摘出去,机与机就是原生数字世界,crypto 天然适配;而目前 1.5 阶段,人仍在链路中,需要法币桥接与合规过渡。 在可落地场景上,多Agent 游戏最直观:玩家对 NPC/Agent 投喂与打赏,NPC 之间互相打赏、购买素材,角色设定驱动自治经济,智能合约自动结算。自动化代码悬赏也契合:机器人发布精确规格、收集提交、按份或工时自动结算,面对人或 AI 均可。电力/用能优化具备现实耦合:订阅天气 API,预测负载高峰与日照,提前制冷或蓄能,按 API 调用计费,由 AI 自动控制与结算。 05 (00:39:08) 信用卡向左,数字货币向右:它俩在密码学上本来就是同构的? 将钱包私钥交给Agent 在安全上不可接受。实践路径是交易构造与签名分离:Agent 在公网发现支付场景并正确构造交易包,发送到本地离线签名设备,通过二维码等光学通道单向传递;本地核对、签名,再上链广播。数字货币只需要一个签名,不需要任何交易中介,不需对接各家网关与表单,安全边界与简洁性兼得。 这一流程与信用卡芯片的线下签名同构。刷卡机为芯片卡供电,卡内电路本地签名后回传数据,读卡器并不读出密钥;区别仅在于物理与网络形态,以及算法从线下适用的RSA 到线上高效的 ECC。 由此分岔出两条路:支付卡向左,数字货币向右——同一密码学原理在不同场景演化为两种基础设施。 “信用卡向左,数字货币向右”:AI+Crypto也许可以让一切殊途同归? 第三方支付之所以流行,在于便利性提升,但安全依赖中心化系统本身,这也带来高昂合规与风控成本。与之对照,链上钱包像你自己的POS 机,签名权收回本地设备。 作为人与AI 协作的规则层,code is law 可以落在标准化账单/发票上:Agent 生成支付提案(付给谁、付多少、资产类型),本地设备弹窗或二维码请求签名,签完即不可撤销。若要不上链,也可以用中心化托管与一次性口令、API 授权等代签流程,路径更简单,但信任与被攻破的风险也更高。 06 (00:58:17) 身份与契约:AI 的独立性何以成立? 当Agent 经由银行或支付平台去付钱,账户权属仍然是人,它并没有独立身份。只有当 Agent 能用加密货币完成支付,它的行为才成为自己的民事行为,具备数字世界的身份。 即便把Agent 当作工具人,链上签名也在那一瞬间形成不可撤销的委托,构成数字世界真实的委托关系。这里的法律基础就是 code is law:执行签名代码本身,构成数字法律上的不可撤销。 07 (01:02:16) 最后评论一下GPT5: 难道未来AI只是一个“大号人类”? 延伸到AI 的认知能力:如今大模型几乎不会把人类提的问题理解错,但推理与计算仍可能出错? “10.9 与 10.11 之间差多少?”这一类问题,模型对问题意图的理解没问题,推理路径却未必正确;比如在语音输入误识别时,模型可能一本正经地解释并不存在的词条,输出似是而非的结果。 训练上的逐步推理与数学强化有助于提升正确率,但在线推断不保证按训练时的正确路径走。这意味着,在支付等关键路径上,必须引入签名与规则层的刚性约束,以工程手段补上推理不确定性。这也回到了本期主题:技术、合规与经济设计的多重协作,才能把AI 的支付能力真正落在可控、可结算、可追责的地面上。 关于《文理两开花》: 《文理两开花》是文科生思维和理科生思维在科技、经济、文化、哲学、货币、数字资产、元宇宙、Web3.0中的碰撞。当下的时代精神是“混沌”,我们试图在混沌中寻找秩序。 Twitter: @LeiSalin_XP @Will42W TG群(开放):t.me 收听平台: 小宇宙:文理两开花 苹果播客|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等泛用型平台搜索收听《文理两开花》(文理两开花已经上线苹果播客中国区,可直接搜索收听) 文字稿和延伸阅读: 微信公众号《文理两开花播客》 《文理两开花》newsletter。欢迎订阅:wenli.substack.com 其他平台: 即刻:文理两开花 《文理两开花》微信群:请添加坛子微信(WeChat ID: BKsufe),注明:文理两开花
参考文献: 《明实录》《明史》《钦定续文献通考》 刘宗勇《明代铁券整理研究》 关书朋、张会超《明朝铁券颁赐现象研究》 朱子彦《论明代铁券制度》 王剑《铁券、铁榜与明初的贵族政治》 王剑《铁券通论》 张兴年、孙子衿《明朝少数民族首领受赐铁券研究》 秦博《明代勋臣政治权力的演变》 杨斌《会川伯赵安铁券考略》 吕媛媛《明正统七年的沈清铁券》 张寿年《馆藏珍品——明代金书铁券》 李大鸣《明朝的三张存世“免死铁券”》
#姐妹悄悄話 #sisterstalktalkshow #培養自信 #氣場強大 #歐洲度假 Melody歐洲度假丟了XX,嚇出一身冷汗 買得太開心卡刷爆了,急call救援好糗 想要自信的氣場,先從停止這個開始 大家好奇Melody為何開英語口說課,一次說清楚 姐妹悄悄話Podcast Apple:reurl.cc Spotify : reurl.cc KKBOX : reurl.cc 小宇宙:reurl.cc 節目 FB 粉絲頁: / sisterstalktalkshow 節目Instagram: / sisterstalktalkshow YouTube影音版: / @sisterstalktalkshow 若需再製使用 請來信取得授權同意 [email protected]
AI时代需要具备哪些核心竞争力?从AI启蒙到商业自洽,普通人如何搭建适合自己的搞钱系统?AI如何让个人商业模式更容易? 罐子的AI属性,源于去年的AI干货分享,也成为了很多职场人的AI启蒙播客;自洽单集分享的成功日记小机器人,也在豆包上有很多用户使用。 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想和我的AI老师艾文录一期播客。他交付了我付费时间最长的线上知识产品,而且到目前为止都物超所值,不仅让我掌握了AI工具的使用方法论,也开始思考商业的底层逻辑,调整自己思考分析问题的模型。 今天借着线下课的契机,和艾文老师面对面聊聊那些刻在罐子基因里的迭代问题。他的回答适用于更多大家,祝大家都能找到本命商业模式! 🌡️迭代温度:92℃ 🙋🏻迭代他者 艾文,万人AI商业社群创始人,海内外连续创业者,平均一年内实现千万营收,用AI做过上千个自媒体帐号,正在持续迭代更优质的AI教育产品 📕对艾文老师感兴趣的友友,可私信罐子小助手(RingRinglinn),领取免费公开课和知识库福利哦~ ✍️迭代观察 智慧是需要体验的。 开始表达的时候,问题会更加清晰。 能力之上有业力,业力之上有愿力。 意义感是法我执,当找不到的时候,就会掉入虚无。放弃对绝对性的追求,新的生命体验就会涌现。 我们很多时候以为的“行”不足,可能不是发愿和行动之间的距离,而是“知”本身就不足。大部分人不是认知不足,而是他们不真信。信不仅仅是选择,还是一种方法。 遇到问题时,有些人在自己的实践中归纳总结,另一些人从前人的经验当中总结规律。懂得带着自己的课题,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能够更快速地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答案。 ✨️迭代关键词 * 顺势而为,探索与沉淀商业模式 01:53 年度最晚线下录制,超级个体的思考时刻才刚刚开始 03:21 没上过班的连续创业者,大学就开始玩私域 11:14 居然是小Lin说同行!同期海外创业,不同“发家”路径 18:59 放弃百万业绩,于“乱世”回国寻找新增长点 22:44 卖知识VS卖圈子,努力做减法的AI教育公司 * 思考力、判断力、提问力、学习力:AI时代属于个人的增长点 31:19 我们与知行合一的距离,从来不在于技术先进性 34:47 把作品留给社交媒体,把注意力留给近期最核心的原问题 45:31 商业化自洽在于,搭建系统后找到平衡的自由 52:28 一旦找到终点,增长不再是内耗来源 54:34 “知”的另一面,来自足够相信成事的愿力 * 关于AI的使用心得总结·独家版 1:00:43 不看跑分,让AI成为你的定制私人助理 1:02:16 AI时代必备的3大核心能力 1:11:12 成为更好的人,从用费曼学习法的表达开始 🥚迭代彩蛋 23🧩抄作业:40W+职场博主的AI提效工作法,亲测实用! ep5:李笑来x脱不花:其实你不需要意志力 vol.207|如何走出低谷期?feat.成庆&陈海贤 注意力剥削 🥫罐子番外 👫听友群:RingRinglinn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公众号:破罐就不摔 📕小红书&微博&视频号:破罐不摔播客 🔅即刻:不是雨霖铃 ▶️同步更新: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QQ音乐/豆瓣播客/微博音频/知乎播客/微信音频 🎵BGM:张震岳 - 搬家 ✂️剪辑:牙锐
【本期课题】 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投资逻辑。 【栏目介绍】 在《产业观察》这档专栏里,我们会为你厘清不同产业的历史沿革,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底层的规律。虽然当下变化迭起,但是所有新风口都有迹可循,不同产业的发展其实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内容索引】 02:12 如今,从创投行业再到普通用户,人们对“机器人”的看法几乎分成两派。一种观点认为机器人非常有潜力。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机器人还发展得不够成熟。 03:29 我们为什么选择投资机器人? 04:25 过去十年,中国已经证明了:如果我们将一项高附加值科技,与一条长而复杂的硬件产业链相结合,从而打造出一种全新的产品形态或者品类。一旦这个产品被社会广泛接受,它就有可能成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一个显著优势。 06:48 一个行业想要发展起来,通常需要经历哪些阶段? 07:49 参照新能源车行业,在机器人领域,我们到底碰到了什么样的机会? 09:17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后,通常就会进入服务业高速发展的阶段。 11:07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特别是老龄化加剧,未来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个矛盾:想买服务的人越来越多,能提供服务的人越来越少。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11:54 以电商与网约车为例可以说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或许可以尝试用技术手段来解决供需失衡的“结构性矛盾”。 15:32 机器人为什么要做成人形? 16:18 机器人行业目前还面临一个挑战——缺乏对物理世界的数据积累。 20:01 回顾新能源车的发展历程,新能源汽车的投资人们可能也没有预料到,10余年间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最终,那些敢于投资的人获得了丰厚回报。他们经历了多次泡沫和破灭周期,等到了市场最终爆发。 【本期相关】 文字版内容,可在峰瑞资本公众号查看:李丰:机器人的投资逻辑。 【往期链接】 Vol.102 产业观察15|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最佳选择吗:与张巍聊具身智能之双足机器人 Vol.106 产业观察16|大模型的想象与泡沫,机器人的“不可能三角”与未来:与连文昭聊具身智能之上肢 Vol.109 产业观察17|投资人如何看待这波人形机器人热潮:与刘鹏琦、颜黔杭聊具身智能之技术与商业 Vol.177 从工具、社区到情感大模型与具身智能:与任永亮聊2011、2016和2022几个技术周期中的测测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本期内容】 * 早期,即使PC性能很弱,仍坚信个人电脑对CAD市场的影响,靠平民CAD起家 * 早期,建立强大的全球分销渠道,通过经销商网络和硬件制造商销售软件 * 后期,从2D到3D,从工业到娱乐,从单一王牌到多元产品,从设计工具到完整生态,从单次授权到订阅转型,Autodesk总是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位置 【你将听到】 00:25 CAD科普 00:55 填补PC端CAD的市场空白 01:57 "业余"的创始团队 03:16 融资?单靠AutoCAD上市! 05:28 销量?强大的全球分销渠道! 06:55 2D起家?引进3D和产品多元化! 14:10 SaaS时代?云端转型与订阅转型! 15:53 裁员1350人?转战AI! 18:22 财务指标 【关于我们】 棕榈资本,成立于2017年,累计陪伴数十个头部项目完成多轮融资,实现了天使轮到独角兽的飞跃。我们致力于陪伴改变世界的新锐冒险家们一起成长,做他们融资和发展路上的最佳战友! 微信公众号:棕榈资本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美食方面的专家圆圆~从知名美食博主,到开起来自己的家烧餐厅,她一直走在研究美食的路上,同时也在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 圆圆的餐厅叫“SOGOOD蛮好·家烧Bistro”,酒吧叫“SOGOOD蛮好·酒馆”,以前的公众号叫“吃啥” 加入卧龙凤雏听众群:wolongfengchu818 🍻 00:43 欢迎本期嘉宾圆圆~ 02:15 从毕业开始就在创业并且一直在做与食物相关的工作 03:26 把爱好变成工作后,痛苦也随之而来 04:26 复旦大学毕业却去做了美食博主? 06:26 原本是为了宣传软件,没想到却成为主业 12:08 在做博主的时候会焦虑选题和数据吗? 15:32 吃到特别难吃的店,会有说违心话的压力吗? 17:04 拥有很多粉丝但是却直接断档不更新是为什么? 24:15 做吃播会有工伤吗?会吃胖吗? 27:15 果然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不痛苦的乙方 30:38 所有的事情都做到80分就很好了~ 34:35 开酒吧的筹备过程是怎么样的呢? 39:29 在酒吧开了多久的时候觉得已经稍微稳定下来了? 46:10 真正的父母家烧~不是预制菜 48:10 在开店后期还需要长期呆在店里吗? 52:01 现在主流的声音是不婚不育,是否有后悔投入很多时间在家庭上呢? 55:48 从现在往未来看会有什么美好的期望吗?对我们频道的听众朋友有什么话想说呢?
主播:TAKO / 黄瓜 / 刘总 嘉宾:知名相声演员——孙越老师! 哇塞哇塞家人们!喜迎孙越老师来到凹凸电波做客呀!! 咱孙越老师在正式成为相声演员之前 当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野生动物饲养员! 喂大象、斗泼猴、竟然还被大象撞到墙角…… 动物园也有灵异怪谈?! 丰容的各种玩法! 大象也会深夜偷东西! 泼猴悄默声儿捉弄饲养员! 动物园的夜里才是最精彩的? 在此也呼吁大家 文明游园!文明游园!文明游园! 本期节目涉及动物表演的相关内容 均为多年前的故事素材 我们提倡文明游园 拒绝动物表演! 最后也再次感谢孙越老师来到俺们节目! 也推荐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线下感受一下相声的魅力哦! BGM: Isle Of Capri - Xavier Cugat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滚雪球》,也是我反复读、反复写读后感的一本传记。 它讲的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投资人巴菲特的一生。 【购买后一定要添加小助手领取更多读后感免费试听,已经在小鹅通订阅过的用户不要重复购买】 大家订阅后,一定要扫码添加小助手,还可以继续领取70多节免费的音频课,包括销售、商业、教育、社科话题、大佬传记等等。 在当前的复杂局势下,我建议大家都听听《滚雪球》这一期的读后感音频课。 因为很多人都在担心未来应该怎么办,而我在《滚雪球》这本书做的读后感正好是告诉大家,如何为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预留空间。 作为已经跨越多个经济周期、见过各种大风大浪的巴菲特,他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思考,就是做事要留余量,否则很容易“屋漏偏逢连夜雨”。 这个道理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但是知易行难。 很多中产家庭都踩了做事不留余量的坑:孩子上私校、老婆不工作、高杠杆买房。 “破产三件套”的产生原因就是做事不留余量。 创业也是一样的道理,比如有些网红,刚刚达到年薪百万就飘了,就敢直接买100万的车。 还有些人在创业初期就一股脑把存款、房子、借来的钱全砸进去了。 他们不给自己留一点冗余资金,完全不考虑万一发生现金流断裂、关键人员离职、供应链中断、市场需求变化等各种各样意外的时候,公司要怎么撑到业务恢复正常。 在这期间要是家里遇到别的急事儿,连个周转的钱都没有,全家老小跟着遭罪。 还有很多城市白领,月挣两万块,非要买两万的包、隔三差五出国旅游。工资九成还了信用卡,兜里一分存款没有。 赶上公司降薪,工资变成一万五,连最低还款都凑不齐,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最后欠一屁股债。 老话说,狡兔还有三窟呢,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怎么能一点儿储备没有呢。 总结一句话,凡事要给自己留有余地。别把自己逼到那个没有后路的死角。 真到了那个地步,人就很难正常思考问题了,动作也很容易变形,最后做出一些后果不堪设想的事情出来。 而巴菲特“留有余量”的思想则告诉大家: 在财务上,应储备应急资金,避免高杠杆投资。 在职业上,培养可迁移技能,建立多元收入来源。 在心理上,要有接受波动的承受能力,以长期的视角看待发展。
主播:一花/张偏见 今天聊一聊杀猪盘,这种骗局离我们并不远。从人设包装到传统借贷诈骗,再到AB贷,骗子手段层出不穷。为什么看似聪明的我们也容易上当?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套路?听听真实案例,揭开杀猪盘的真面目。 02:01 警惕网络诈骗: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警惕他人的骗局 04:46 网络投资骗局揭秘:骗子如何让受害人不断投入资金? 09:34 银行报警引发的故事:军官家属的惊人谎言揭示 14:21 贷款界的黑幕揭秘:高利贷公司的秘密交易 19:09 借款平台上消失的陌生人:债务、信任与复杂的人际关系 23:57 大爷儿的痛苦与选择:是否告诉妈妈真相? 28:45 为难的录音生涯:北漂一族的艰辛与借款困境 33:30 黑人家那个诈骗的那个APP的那个后台什么的,背后隐藏的骗局曝光! 38:19 网红主播背后的男人:爱情、背叛与网络诈骗的故事 43:07 揭秘:聊天软件背后的杀猪盘阴谋与懒人之间的较量! 47:53 爱情与诈骗:局中局的玩法揭秘,你敢相信人性的真假吗? 52:43 标题1: 反诈警示:揭秘网络骗局背后的真实人性!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